国内关于旅游产业集聚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份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a 3(0)3(0)3(2)7(1)7(2)6(3)10(3)6(1)
13(4)23(7)14(1)26(9)22(8)24
(9)b
66.614.228.550
3016.630.730.47.134.636.337.5
伴随着经济的飞快发展,旅游已成为一种大众性消费行为。旅游产业所具有的集聚特征明显、产业关联密切等特点,使其成为区域经济学以及旅游学界重点关注的对象。国内外对旅游产业集聚问题进行了相应的研讨,且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一方面,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比较强的产业,其任何一部分发生变化,便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另一方面,旅游业所具备的综合性强的特点,使得对其发展规律的探讨和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存在一定困难。因此,需多理论、多学科、多角度、多视野地去探究旅游产业的相关问题。这对于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以及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意义重大。
一、国内关于旅游产业集聚的研究文献分析
对检测到的所有文献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归纳出旅游产业集聚发展的整体态势。从表1可见,学界关于旅游产业集聚的研究较晚,2004年才有文献出现,且相关文献研究较为薄弱,仅有少数文献,核心期刊文献没有。自2006年至2017年,关于旅游产业集聚研究文献大体上呈递增态势,相对而言,2015年研究成果最为丰富,相关文献高达26篇,其中有9篇来自于核心期刊。2004年至2017年,核心期刊刊载数量
总体上呈递增态势,且近年来,核心期刊刊载数量相较于研究之初大有增长,其中在2006年,核心期刊刊载所占比例为历年来最高,高达66.6%。综合来看,关于旅游产业集聚的探讨,相关内容还有待充实,文献质量有待提高。
表1旅游产业集聚相关年份文献统计
注:a 指代旅游产业集聚期刊数量;b 指代核心期刊刊载数量占比(%);()内为核心期刊数量。
二、旅游产业集聚文献内容分析
(一)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产业集群的辩证关系研究
同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一样,旅游产业集群与旅游产业集聚之间既存在联系,又存在差异。关于两者的辩证关系,邓宏兵等指出,两者所强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旅游产业集聚意味着旅游资源区域性分布的旅游相关企业的地理集中,强调旅游资源的地理集中;而旅游产业集群则表示为相互联系的旅游企业的地理集中现象,着重强调相关旅游企业的地理集中。马晓龙等也探讨了旅游产业集聚和集群的辩证关系,所得研究结论与邓宏兵等相一致,同时指出旅游产业集群更加注重企业间内在的非正式交流和合作,较之于旅游产业集聚,旅游产业集群是其更为理想的展示状态和更为高级的一种表现形式。由此可知,旅游产业集群和旅游产业集聚两者之间并非完全相同。一方面,旅游产业集聚是旅游产业集群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并非所有的旅游产业集聚都能够形成产业集群。
(二)旅游产业集聚的动力机制和路径模式
关于旅游产业集聚的动力机制,相关学者看法不一。但更为一致的观点是,旅游产业集聚的形成是旅游业内外力协同的结果。具体观点如下:冯卫红等认为,旅游产业集聚是由旅游产业的外部经济效应、内部特性要求以及政府规制等有关动力机制相促而成的;孙玉霞等认为,旅游产业集聚是外部市场因素、制度因素和内部生产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此外,学者们论述了旅游产业集聚和城市化的关系,如石龙实证研究了城市化是旅游产业集聚的重要影响因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旅游产业集聚提供了创新动力以及人力资源保障。
关于旅游产业的集聚模式,聂献忠等指出旅游产业集聚模式主要受基础要素(资源要素等)、市场要素、外部性(政策、税收)等因素的影响;龚绍方在探讨了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战略后,研究得出实施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战略要遵循侧重发展景区型集群、选择政府推动型发展模式、强化集群战略实施3个原则。近年来,有学者重点关注了省级甚至市级层面的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如刘少和等研究了环大珠三角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认为该区域已经形成了观光游览型、度假休憩型、文化创意型以及制造装备型集聚发展模式。
(三)旅游产业集聚效应的研究
关于旅游产业集聚的效应,学界主要关注其所带来的正
国内关于旅游产业集聚研究综述
杨亚萍
摘要:梳理中国2004—2017年涉及旅游产业集聚的文献,并进行分析评价,归纳近14年来旅游产业集聚所探讨的重点问题。研究期间,涉及旅游产业集聚的相关研究多达160篇。依据研究主题的细微不同,可将其分为9种类型。随着旅游多元化的发展,日后应全方位、多角度加深对旅游产业集聚的探究。
关键词:旅游产业集聚;研究综述;中国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运营指南
92
2019年第6
期面效应,如张河清等研究了广东省旅游业聚集情况,发现旅游产业集聚可以提高旅游服务效率,促进旅游资源有效配置,提升旅游业创新能力,实现互利共赢;王凯等探讨了旅游产业集聚对产业效率的影响效应,总结出中国目前整体率产业集聚水平偏低,规模效应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李磊等研究了辽宁省的旅游产业集聚现象,认为其所带来的技术、人才等效应驱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四)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和测度研究
日前,学界涉及旅游产业集聚的测度方法比较多。国内学者关于旅游产业集聚测度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邓宏兵等,其运用行业集中度、基尼系数、郝芬戴尔系数等指标来测度中国旅游产业集聚程度。除研究全国范围内的旅游业集中程度外,还测量了地区范围的集中度。例如,邴振华等用工业区域集聚指数,工业基尼系数和区位商指数分别衡量了长三角地区的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李冬杰等利用区位商系数和区域经济空间基尼系数两种方法测量了2006年至2015年长沙、株洲和湘潭城市群的旅游产业集中度。
(五)旅游产业集聚影响因素及特征分析
由于研究领域和对象不同,聚集特征和影响因素也不同。最早关于中国旅游产业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者是邓冰、吴碧虎等,他们认为产业分工明确、发展环境共享、经济联系密切、空间集聚明显等是中国旅游产业集聚的特征。同时认为,交通区位、资源禀赋、客源市场、产业链作用以及政府作用等则是影响中国产业集聚的因素。关于旅游产业集聚特征,邓红兵等认为,旅游产业集聚具有明显的空间集中分布和分散特征。
三、结论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的160篇文献为研究对象,统计了2004—2017年有关旅游产业集聚年度文献数量,结合文献研
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归纳总结了旅游产业集聚的特点及不足:从文章的内容来看,截至目前,中国学者对旅游产业集聚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主要包含旅游产业集聚的动力机制、影响效应、水平测度、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其与集群二者间辩证关系的探析等。可见,虽然涉及面较为宽广,但是对各个方面的研究仍不够深入细致,有待进一步提高其研究深度。并且有关旅游产业集聚的研究大多借鉴制造业、工业以及服务业等其他产业集聚的研究视角,旅游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仍急需完善。此外,旅游产业集聚的研究靶向,需考虑国家方针政策的要求。涉及旅游产业集聚的研究内容也应与时俱进。
在整个研究期间,涉及旅游产业集聚的研究方法,大多数是基于实证研究和定性研究,仅涉及较少的定量研究方法,相关的定量方法主要集中在测度旅游产业集聚度。一般运用区位商、CRO 指标、E-G 指数、H 指数、基尼系数、主成分分析法、集中度和赫芬代尔系数等对其进行测算,其他涉及
定量研究方法的则是从地理空间视角采用空间计量、地理加权、网络结构等方法研究旅游产业集聚与其他相关事物间关系的探讨。涉及旅游产业集聚的其他方面研究则是采用归纳法、演绎法以及阐释法等定性研究方法,较少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导致对旅游产业集聚的研究层次不够高、研究范围不够广,研究深度略显不足。因此,后续研究应注重研究方法的创新,并将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相结合。
关于旅游产业集聚各项内容的探究,仍有较大研究空间,学者们今后更应深入细致地全方位、多角度考虑。首先,应熟悉旅游产业集聚概念内涵,清晰概念是研究旅游产业集聚各项内容的基础和前提;其次,不仅要研究旅游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等因素的影响,还应关注旅游产业集聚对就业、环境、社区居民生活水平等微观层面的影响;再次,还应丰富旅游产业集聚的研究内容,加强旅游产业集聚的实际应用,探索创新发展,做到跨学科、跨领域探究其相关理论;最后,应该认识到集聚所带来的并非都是正向效应,过度集聚或会带来负面效应。
参考文献:
[1]邓宏兵,刘芬,庄军.中国旅游业空间集聚与集群化发展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3):289-292.
[2]马晓龙,卢春花.旅游产业集聚:概念、动力与实践模式———嵩县白云山案例[J].人文地理,2014,29(2):138-143.
[3]冯卫红.旅游产业集聚的动因分析[J].经济问题,2009(7):114-116.
[4]孙钰霞,刘今朝,杨庆媛,张明举.大城市边缘地区旅游业集聚机制研究———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J].特区经济,2008(1):183-185.
[5]石龙.旅游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互动机制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493-497.
[6]聂献忠.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模式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4.
[7]龚绍方.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初探[J].中州学刊,2007(4):71-73援
[8]刘少和,梁明珠.环大珠三角城市群游憩带旅游产业集聚发展路径模式———以广东山海旅游产业园区建设为例[J].经济地理,2015,35(6):190-197.
[9]张河清,王蕾蕾,田晓辉.区域旅游产业集聚绩效及竞争态势比较研究———基于广东省21个城市的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10,30(12):2116-2121.
[10]王凯,易静,肖燕,席建超.中国旅游产业集聚与产业效率的关系研究[J].人文地理,2016,31(2):120-127.
[11]李磊,王雅莉,张明斗.辽宁省旅游产业集聚与扩散效应评价[J].经济问题探索,2016(8):49-55.
运营指南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