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设计论文

合集下载

汽车制动系统~毕业设计论文(论文)

汽车制动系统~毕业设计论文(论文)

1 引言汽车制动系的概述制动系的功用是使汽车以适当的减速度降速行驶直至停车,在下坡行驶时使汽车保持适当的稳定车速,使汽车可靠地停在原地或坡道上。

制动系至少有行车制动装置和驻车制动装置。

前者用来保证第一项功能和在不长的坡道上行驶时保证第二项功能,而后者则用来保证第三项功能。

除此之外,有些汽车还设有应急制动和辅助制动装置。

应急制动装置利用机械力源(如强力压缩弹簧)进行制动。

在某些采用动力制动或伺服制动的汽车上,一旦发生蓄压装置压力过低等故障时,可用应急制动装置实现汽车制动。

同时,在人力控制下它还能兼作驻车制动用。

辅助制动装置可实现汽车下长坡时持续地减速或保持稳定的车速,并减轻或者解除行车制动装置的负荷。

行车制动装置和驻车制动装置,都由制动器和制动驱动机构两部分组成。

防止制动时车轮被抱死,有利于提高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方向稳定性和转向操纵能力,缩短制动距离,所以近年来制动防抱死系统(ABS)在汽车上得到很快的发展和应用。

此外,含有石棉的摩擦材料,因存在石棉有致癌公害问题已被逐渐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无石棉型材料并相继研制成功[1]。

1.1汽车制动系统的分类(1) 按制动系统的作用制动系统可分为行车制动系统、驻车制动系统、应急制动系统及辅助制动系统等。

用以使行驶中的汽车降低速度甚至停车的制动系统称为行车制动系统;用以使已停驶的汽车驻留原地不动的制动系统则称为驻车制动系统;在行车制动系统失效的情况下,保证汽车仍能实现减速或停车的制动系统称为应急制动系统;在行车过程中,辅助行车制动系统降低车速或保持车速稳定,但不能将车辆紧急制停的制动系统称为辅助制动系统。

上述各制动系统中,行车制动系统和驻车制动系统是每一辆汽车都必须具备的。

(2)按制动操纵能源制动系统可分为人力制动系统、动力制动系统和伺服制动系统等。

以驾驶员的肌体作为唯一制动能源的制动系统称为人力制动系统;完全靠由发动机的动力转化而成图 2 双回路液压系统中的串联式双腔制动主缸 1-套;2-密封套;3-第一活塞;4-盖;5-防动圈;6、13-密封圈 7-垫片;8-挡片;9-第二活塞;10-弹簧;11-缸体;12-第二工作室 14、15-进油孔;16-定位圈;17-第一工作室;18-补偿孔;19-回油孔 图1 制动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1-前轮盘制动器;2-制动总泵;3-真空助力器;4-制动踏板机构;5-后轮鼓式制动;6-制动组合阀;7-制动警的气压或液压形式的势能进行制动的系统称为动力制动系统;兼用人力和发动机动力进行制动的制动系统称为伺服制动系统或助力制动系统[2]。

汽车ABS检测与维修毕业论文

汽车ABS检测与维修毕业论文

目录前言 (1)1.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概述…………………………………………………1.1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功用……………………………………………………1.2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组成及类型……………………………………………1.2.1 ABS的组成…………………………………………………………1.2.2 ABS的分类………………………………………………………………1.3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1.3.1常规制动阶段………………………………………………………………1.3.2制动压力保持阶段…………………………………………………1.3.3制动压力减小阶段………………………………………………1.3.4制动压力增大阶段………………………………………………2.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使用与维修……………………………………………2.1 防抱死制动系统的使用与检修中的注意事项……………………2.2故障诊断和检查的方法和步骤………………………………………3. ABS在轿车上的使用…………………………………………………………3.1丰田雷克萨斯(LEXUS)LS400型轿车的ABS……………3.2长丰猎豹越野车的ABS……………………………………………………3.3神龙富康轿车的ABS……………………………………………………4.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故障案例分析………………………………………4.1凯越ABS报警灯故障排除……………………………………………………4.2车轮抱死故障排除……………………………………………………4.3捷达轿车ABS故障灯偶尔亮……………………………………………………5.总结…………………………………………………………………………参考文献……………………………………………………………………致…………………………………………………………………………汽车ABS系统的检测与维修前言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安全性日益成为人们选购汽车的重要依据。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研究论文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研究论文

目录摘要------------------------------------------------------------------------------------------------1 1、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概述------------------------------------------------------1 1.1ABS的使用与检修----------------------------------------------------------------------11.2ABS发展及应用-------------------------------------------------------------------------21.3ABS的技术要求及评价方法-----------------------------------------------------------22、ABS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ABS的基本组成---------------------------------------------3 2.1ABS的基本组成-------------------------------------------------------------------------32.2ABS的工作原理-------------------------------------------------------------------------33、上海桑塔纳2000GSi轿车ABS----------------------------------------------------------74、ABS的使用与检修-------------------------------------------------------------------------8 4.1ABS使用与检修中的一般注意事项------------------------------------------------84.2故障诊断和检查的一般方法和步骤------------------------------------------------105、结束语--------------------------------------------------------------------------------------11 参考文献----------------------------------------------------------------------------------------11车防抱死制动技术的研究摘要: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更加关注,ABS应运而生,在汽车安全制动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掌握ABS系统的组成、原理及检修,对每位维修人员和驾驶员来说是很重要的。

关于ABS的论文完整版

关于ABS的论文完整版

防抱死(ABS)系统的概况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防抱死系统在汽车行驶中的重要性,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其特点,并根据特点和工作原理分析了防抱死系统对汽车安全的影响,提出了检测、诊断方法。

结合防抱死制动系统与传统的刹车系统进行对比,举出防抱死的优势,并列举出了实例。

在介绍防抱死(ABS)之前先说下车轮抱死的几点危害,如果前轮抱死,会使汽车失去转向能力,后轮抱死则会出现后轴侧滑,就是我们羡慕的漂移,最重要的制动效能下降,安全性大大的降低。

关键字:防抱死系统基本概念,组成,工作流程,特点1、防抱死(ABS)的基本介绍1.1、防抱死系统(ABS)的诞生普通汽车在紧急刹车时,后轮发生抱死,车子的转向能力虽说还是存在的,但是极有可能会出现后轮侧滑,严重的时候就会出现甩尾。

车子一旦发生侧滑或者是甩尾,尤其是在高速行驶的时候,车身就会完全失去控制,这时,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基于制动时车轮抱死会使驾驶员失去对汽车有效的控制,这从而使得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去解决制动时车轮抱死这种情况。

防抱死系统(ABS)就这样诞生了。

1.2、防抱死(ABS)的基本概念防抱死全称是防抱死制动系统,人们一般也简称为ABS,英文全名为Antilock Braking System。

该系统在汽车制动过程中可自动调节车轮制动力,防止车轮抱死以取得最佳制动效果,为了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以适当的减速度降低车速直至停车保证行驶的安全,汽车上均装有制动器。

汽车的事故往往与制动距离过长、紧急制动时发生侧滑等情况有关,因此汽车的制动性能是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

ABS既有普通制动系统的制动功能,又能防止车轮锁死,使汽车在制动状态下仍能转向,保证汽车的制动方向稳定性,防止产生侧滑和跑偏,是目前汽车上最先进、制动效果最佳的制动装置。

ABS 其实是常规刹车装置基础上的改进型技术,大致可分为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

1.3、防抱死系统(ABS)的组成防抱死系统是由ABS泵,ABS模块,ABS车轮轮速传感器和制动系统等组成的,其结构如图1。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设计论文1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设计论文1

摘要防抱死制动控制系统(ABS)是在传统制动系统的基础上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在制动时自动调节制动力防止车轮抱死,充分利用道路附着力,提高制动方向稳定性和操纵稳定性,从而获得最大制动力且缩短制动距离,尽可能地避免交通事故发生的机电一体化安全装置。

本文根据防抱死制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汽车单轮运动的力学模型,分析了制动过程中的运动情况。

采用基于车轮滑移率的防抱控制理论,根据车速、轮速来计算车轮滑移率。

以MSP430F149单片机为核心,完成了输入电路、输出驱动电路及故障诊断等电路设计,阐述了ABS系统软件各功能模块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完成了ABS检测软件、控制软件的设计。

课题所完成的汽车防抱死制动控制系统己通过模拟试验台的基本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汽车防抱死制动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合理可行,软件所采用的控制策略正确、有效,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改善了汽车制动系统性能,基本能够满足汽车安全制动的需要。

本文对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进行了数学建模,并在Matlab/Simulink 的环境下,对汽车常规制动系统和基于 PID 控制器的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制动过程进行了仿真,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基于PID 控制器的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具有良好的制动性能和方向操纵性。

关键词: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滑移率;控制策略;单片机;建模;仿真;第一章绪论1.1 防抱死制动系统概述1.1.1 防抱死制动系统的产生当汽车以较高的车速在表面潮湿或有冰雪的路面上紧急制动时,很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危险的情况:车尾在制动的过程中偏离行进的方向,严重的时候会出现汽车旋转掉头,汽车失去方向稳定性,这种现象称为侧滑;另一种情况是在制动过程中驾驶员控制不了汽车的行驶方向,即汽车失去方向可操纵性,若在弯道制动,汽车会沿路边滑出或闯入对面车道,即便是直线制动,也会因为失去对方向的控制而无法避让对面的障碍物。

产生这些危险状况的原因在于汽车的车轮在制动过程中产生抱死现象,此时,车轮相对于路面的运动不再是滚动,而是滑动,路面作用在轮胎上的侧滑摩擦力和纵向制动力变得很小,路面越滑,车轮越容易出现抱死现象;同时汽车制动的初速度越高,车轮抱死所产生的危险性也越大。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模板本文主要介绍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定义、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分析,同时还介绍ABS系统的电子控制部分的组成和原理,轮速传感器,液压控制装置的组成和原理;并能进行控制电路的分析。

关键词:ABS系统、组成、原理、控制电路一、概述1906年ABS首次被授予专利,1936年XXX注册了一项防止机动车辆车轮抱死的“机械”专利。

所有的早期设计都有着同样的问题:因过于复杂而容易导致失败,并且它们运作太慢。

1947年世界上第一套ABS系统首次应用于B-47轰炸机上。

XXX在1964年开始研究这个项目,其ABS研究很快被XXX 全部接管。

两年内,首批ABS测试车辆已具有缩短制动距离的功能。

转弯时车辆转向性和稳定性也被保证,但当时应用的大约1000个模拟部件和安全开关,这意味着被称为ABS1系统的电子控制单元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还不能够满足大规模生产的要求,需要改进。

XXX在电子发动机管理的发展过程中获得的技术,数字技术和集成电路(ICs)的到来使电子部件的数量降低到140个。

1968年ABS开始研究应用于汽车上。

1975年由于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121款的通过,许多重型卡车和公共汽车装备了ABS,但由于制动系统的许多技术问题和卡车行业的反对,在1978年撤消了这一标准。

同年XXX作为世界上首家推出电子控制功能的ABS系统的公司,将这套ABS 2的系统开始安装作为选配配置,并装配在XXX-奔驰S级车上,然后很快又配备在了宝马7系列豪华轿车上。

在这一时期之后美国对ABS的进一步研究和设计工作减少了,可是欧洲和日本的制造厂家继续精心研制ABS。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进口美国的汽车装备有ABS,美国汽车制造厂对美国汽车市场上的ABS显示出新的兴趣。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汽车行车安全的强烈要求,ABS装置在世界汽车行业进一步得到广泛应用。

1987年美国大约3%的汽车装备有非常可靠的ABS。

汽车ABS制动防抱死系统毕业论文 (本人原创)

汽车ABS制动防抱死系统毕业论文 (本人原创)

目录一、电控防抱死系统的发展及分类 (1)1、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1)2、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分类 (3)二、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6)1、ABS的基本组成 (6)2、传感器 (6)3、电子控制单元(ECU) (7)4、执行器 (8)5、ABS警示装置 (10)三、博世(BOSCH)ABS系统制动调节过程 (10)1、常规制动(ABS不工作)时 (10)2、ABS工作时 (10)四、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检修 (11)1、检修ABS的注意事项 (11)2、ABS故障检修的一般步骤 (12)3、ABS主要部件的检修 (12)五、典型故障案例分析 (13)1、故障案例一:雷克萨斯RX300 多功能车ABS故障 (13)2、故障案例二:桑塔纳2000GSI 轿车ABS故障 (14)3、故障案例三:别克君威轿车 ABS故障 (15)六、结束语 (16)七、参考文献 (17)汽车ABS的结构与检修摘要:本文介绍了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发展及分类,解释了系统基本组成与其工作原理,并对博世ABS系统的控制过程作了详细的阐述,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检修ABS的一些注意事项,最后选取了日常维修工作中比较典型的几个故障案例进行评述,希望能为广大维修人员提供点帮助。

关键词: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基本组成;工作原理;案例分析.ABS(Anti-locked Braking System)防抱死制动系统,它是一种具有防滑、防锁死等优点的汽车安全控制系统。

现代汽车上大量安装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既有普通制动系统的制动功能,又能防止车轮锁死,使汽车在制动状态下仍能转向,保证汽车的制动方向稳定性,防止产生侧滑和跑偏,以获得最好的制动效果。

一、电控防抱死系统的发展及分类1、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发展及应用现状基于制动防抱理论的制动系统首先是应用于火车和飞机上。

汽车ABS系统毕业论文

汽车ABS系统毕业论文

摘要ABS 系统是一项在80年代末才兴起应用的新技术,现在已经成为一般轿车的必装件了。

装件了。

据统计,汽车突然遇到情况发刹车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驾驶者往往会一脚将刹车踏板踩到底来个急刹车,这时候的车子十分容易产生滑移并发生侧滑,即人们俗称的“甩尾”,这是一种非常容易造成车祸的现象。

造成汽车侧滑的原因很多,例如行驶速度,地面状况,轮胎结构等都会造成侧滑,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汽车在紧急制动时车轮轮胎与地面的滚动摩擦会突然变为滑动摩擦,轮胎的抓地力几乎丧失,的抓地力几乎丧失,此时此刻驾驶者尽管扭动方向盘也会无济于事。

此时此刻驾驶者尽管扭动方向盘也会无济于事。

此时此刻驾驶者尽管扭动方向盘也会无济于事。

针对这种产针对这种产生侧滑现象的根本原因,生侧滑现象的根本原因,汽车专家就研制出车用汽车专家就研制出车用ABS 这样一套防滑制动装置。

这样一套防滑制动装置。

使使用该装置可以减小制动距离,保证制动过程中转向操纵依然有效。

尤其紧急制动,能充分利用轮胎的峰值附着性能,提高汽车抗侧滑能力,缩短制动距离,充分发挥制动效能。

为此保证汽车的ABS 系统在突发情况下的正常工作,系统在突发情况下的正常工作,对对ABS 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的了解以及及时对ABS 系统的故障维修与保养就变的十分的重要。

本文重点分析了北京现代——伊兰特轿车ABS 系统的常见故障、分析方法和解决方法,最后介绍了ABS 系统的保养和合理使用。

系统的保养和合理使用。

关键词:关键词:ABS ABS 系统;侧滑;紧急制动;检修;保养系统;侧滑;紧急制动;检修;保养目录摘要摘要ABSTRACT 目录目录绪论绪论第一章第一章 ABS 系统的结构组成与原理系统的结构组成与原理1.1 ABS 系统的发展系统的发展1.2 ABS 系统的优点系统的优点1.3 ABS 系统的分类系统的分类1.4 ABS 系统的控制原理系统的控制原理1.5 ABS 系统的组成部件系统的组成部件1.6 ABS 系统的调压方式系统的调压方式第二章第二章 北京现代——伊兰特的ABS 系统系统2.1 ABS 系统的结构图系统的结构图2.2 ABS 系统电子控制图系统电子控制图2.3 北京现代—伊兰特的故障诊断伊兰特的故障诊断2.3.1故障诊断注意事项故障诊断注意事项2.3.2制动系统故障制动系统故障2.3.3故障代码表故障代码表2.3.4ABS 系统放气方法系统放气方法第三章第三章 ABS 维护与保养维护与保养3.1ABS 维护与保养注意事项维护与保养注意事项3.2维修技术参数维修技术参数第四章第四章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4.1 案例1 4.2 案例2 总结总结谢词谢词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绪论ABS 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 Anti-lock Braking System)中文名称为防抱死刹车系统。

ABS 汽车防抱死控制器研究论文

ABS 汽车防抱死控制器研究论文
作者签名:2011年6月1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1.2 ABS
进入50年代,汽车制动防抱系统开始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福特(FORD)公司曾经将飞机的制动防抱系统移置在林肯(LINCOIN)轿车上,凯尔塞·海伊斯(KELSEHAYES)公司在1957年对称为“AUTOMATIC”的制动防抱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制动防抱系统确实可以在制动过程中防止汽车失去方向控制,并且能够缩短制动距离;克莱斯勒(CHRYSLER)公司在这一时期也对称为“SKID CONTROL”的制动防抱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由于这一时期的各种制动防抱系统采用的都是机械式车轮转速传感器的机械式制动压力调节装置,因此,获取的车轮转速信号不够精确,制动压力调节的适时性和精确性也难于保证,控制效果并不理想。
ABS是在原传统制动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套防止车轮制动抱死的控制系统、该装置在制动过程中,当车轮趋于抱死,即车轮滑移率进入非稳定区时,会迅速降低制动系统压力,使车轮滑移率恢复到接近近理想滑移率的稳定区内,通过自动、高频率地对制动系压力进行调节(其频率高达每秒十多次),使车轮滑移率保持在理想滑移率附近的狭小范围内,以达到充分利用车轮与路面间纵向峰值附着系数和较高的横向附着系数,实现防止车轮抱死和获得最佳制动性能。
别克(BUICK)公司在1971年研制了由电子控制装置自动中断发动机点火,以减小发动机输出转矩,防止驱动车轮发生滑转的驱动防抱转系统。瓦布科(WABCO)公司与奔驰(BENZ)公司合作,在1975年首次将制动防抱系统装备在气压制动的载贷汽车上。这一时期的各种ABS系统都是采用模拟式电子控制装置,由于模拟式电子控制装置存在着反应速慢、控制精度低、易受干扰等缺陷,致使各种ABS系统均末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所以,这些防抱控制系统很快就不再被采用了。

浅谈汽车ABS防抱死制动系统毕业论文

浅谈汽车ABS防抱死制动系统毕业论文

浅谈汽车ABS防抱死制动系统14届汽车工程系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7年 6 月 21 日摘要随着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道路行车密度的增大,汽车行驶安全性已经受到了高度关注。

汽车的行驶安全性能要求不断提高,汽车安全系统已经成为汽车研究发展的重要部分。

汽车安全系统主要依靠制动踏板的制动装置保证汽车行驶安全,在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出现之前,汽车所用的都是开环制动系统。

其特点是制动器制动力矩的大小仅与驾驶员的操纵力、制动力的分配调节以及制动器的尺寸和型式有关。

由于没有车轮运动状态的反馈信号,无法测知制动过程中车轮的速度和抱死情况,汽车就不可能据此调节轮缸或气室制动压力的大小。

因此在紧急制动时,不可避免地出现车轮在地面上抱死拖滑的现象。

当车轮抱死时,地面的侧向附着性能很差,所能提供的侧向附着力很小,汽车在受到任何微小外力的作用下就会出现方向失稳问题,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在潮湿路面或冰雪路面上制动时,这种方向失稳的现象会更加严重。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简称ABS)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车轮抱死问题。

本文介绍了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发展及分类,解释了系统基本组成与其工作原理,并对博世ABS系统的控制过程作了详细的阐述,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检修ABS的一些注意事项及检修方法。

关键词: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工作原理;检测;维修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概述............................... - 2 - 1.1.ABS的产生及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ABS的组成及分类 (3)1.2.1. ABS的组成 (3)1.2.2. ABS的分类 (4)2.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工作原理及过程 (7)2.1.工作原理 (7)2.2.制动过程 (7)2.2.1. 常规制动 (7)2.2.2. ABS工作制动 (7)3.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故障的检测与维修 (8)3.1.一般性检测 (8)3.2.检测ABS的注意事项 (8)3.3.ABS故障检测的一般步骤 (9)3.4.ABS故障维修的一般方法 (10)4.结论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1.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概述1.1.ABS的产生及发展ABS装置最早应用在飞机和火车上,而在汽车上的应用比较晚。

汽车ABS系统设计毕业论文答辩

汽车ABS系统设计毕业论文答辩

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汽车ABS系统设计论文(WORD版本,文字可编辑修改)学院:专业:年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职称:摘要ABS (Anti-locked Braking System)系统可以显著提高或改善汽车紧急制动时的操控性和稳定性,缩短了制动距离,是目前汽车上制动效果最佳的制动装置,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文以一汽大众速腾汽车为研究对象,展开对汽车ABS系统的研究:通过对单个车轮时的受力分析确定了影响车轮附着系数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控制结构的分析设计了以INTEL公司生产的80C196KC单片机为核心的实时控制系统,包括信号输入电路、控制输出电路、驱动电路等硬件部分,并画出电子线路图;通过设计液压调节系统,画出液压传动原理图,以及系统图;经比较各种控制方案,确定了“逻辑门限控制法”作为控制方案,并选用加速度和滑移率的组合作为控制参数。

采用事件门限来计算车轮的转速;本文通过学习比较根据所学只是设计了ABS控制系统。

从理论上实现了ABS的控制功能,完成了设计要求。

在设计过程中对汽车制动理论和制动装置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防抱死制动系统电子控制单元门限值滑移率轮速传感器液压传动控制统AbstractABS (Anti-locked Braking System) system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or improve handling and stability during vehicle control emergency braking, shorter braking distance, braking effect is the best on the brakes, and has been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In this paper, FAW-V olkswagen Jetta car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expand the ABS system of the car:By the time the force analysis on a single wheel of the wheel friction coefficient determined the main factors;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design of the control structure produced by INTEL 80C196KC microcontroller as the core real-time control system, including the signal input circuit, the control output circuit, drive circuit and other hardware parts, and draw circuit diagrams;Through the design of the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hydraulic schematic drawing, and the system diagram;The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control schemes to determine the "logic threshold control method" as the control program, and use a combination of acceleration and slip rate as the control parameter. Threshold used to calculate the event the wheel speed.By comparison study i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ABS control school system. Theoretically achieve the ABS control functions to complete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In the design process for automotive brake system with brake theory and deeper understanding and expand their knowledge, their problem-solving ability has been improved.Key words:Anti-lock braking system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Slip ratio threshold Wheel Speed Sensor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 课题背景 (1)1.2 ABS防抱死控制系统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1)1.2.1 ABS系统发展概况 (1)1.2.2 ABS系统发展趋势 (3)1.2.3 国内ABS系统研究的理论状态和具有代表的ABS产品公司 (4)1.3 本文主要研究任务 (5)第2章防抱死制动系统基本原理 (6)2.1 汽车制动时的运动 (6)2.1.1 制动时汽车受力分析 (6)2.1.2 滑移率定义 (8)2.1.3 滑移率与附着系数的关系 (8)2.2 汽车车轮抱死时运动情况 (10)2.3 制动时车轮运动方程 (11)2.4 采用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必要性 (12)2.5 防抱死制动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13)第3章速腾汽车ABS系统的硬件设计 (16)3.1 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基本组成 (16)3.2 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布置形式 (18)3.3 防抱死制动系统轮速传感器选择 (20)3.3.1 轮速传感器的分类 (20)3.3.2 霍尔式传感器的设计 (21)3.4 电子控制单元设计 (22)3.4.1 80C196KC最小系统简介 (23)3.4.2 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设计 (25)3.4.3 EPROM和RAM的扩展 (26)3.5 ABS液压调节系统设计 (27)3.6 电源设计 (28)3.7 信号输入电路设计 (29)3.8 电磁阀驱动电路 (30)3.9 泵电机驱动电路的设计 (32)3.10 ABS系统报警LED灯设计 (33)3.11 故障诊断硬件电路设计 (34)3.12 硬件抗干扰设计 (35)第4章速腾汽车ABS系统的软件设计 (36)4.1 控制方案和控制参数的选取 (37)4.2 控制参数及其计算 (38)4.2.1 门限角减速度的求取 (38)4.2.2 门限角加速度的求取 (39)4.2.3 路面识别技术 (39)4.2.4 车身参考速度的确定 (40)4.2 程序设计 (41)第5章结论与展望 (43)5.1 研究工作总结 (43)5.2 防抱死制动系统发展方向 (43)致谢 (45)参考文献 (46)附录 (47)第1章绪论1.1 课题背景汽车ABS系统是在车辆制动过程中用来防止车轮抱死造成危险,ABS系统是英文Anti-lock Brake System的缩写,全文的意思是防抱死制动系统。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设计论文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设计论文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设计论文标题: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摘要: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 ABS)已成为现代汽车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探讨了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设计原理、主要组成部件及其工作原理,并讨论了如何优化此系统以提高行车安全性。

1.引言随着全球经济和交通事故频率的增加,提高汽车行车安全性变得尤为重要。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是通过控制制动力度来防止车轮阻滞和抱死,从而提高汽车制动效果。

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原理与功能。

2.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设计原理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通过传感器监测车轮速度和车辆加速度,并将这些信息传输给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通过调节制动压力,实现对车轮的减速控制,保持车轮在防抱死阈值范围内旋转。

该系统的运行原理是基于车轮速度和制动压力之间的动态关系。

3.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组成部件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控制单元和液压装置等组成。

传感器负责监测车轮速度和车辆加速度,将相关数据传输给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根据传感器信息,通过调节制动压力来防止车轮阻滞和抱死。

液压装置负责根据控制单元的指令调节制动压力。

4.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工作原理是在车轮阻滞和抱死之前提前减小制动压力,使车轮保持在可控制的滑动区域内。

具体来说,当传感器检测到一些车轮速度下降到防抱死阈值以下时,控制单元会迅速减小该车轮的制动压力,以保持合理的滑移率。

5.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优化为了提高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效果,可以采用一些优化策略。

例如,利用先进的制动算法来实现更精确的制动力度控制;通过改进传感器的稳定性和精度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利用先进的液压控制技术来提高制动压力的调节能力等。

结论: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对于行车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对该系统的设计原理、主要组成部件及其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并讨论了优化此系统的策略。

电工电子学论文-ABS制动防抱死系统

电工电子学论文-ABS制动防抱死系统

电工电子学论文-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研究一.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概述及工作原理1.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概述汽车在湿滑的路面或在有积雪的路面上进行紧急制动时,容易发生车轮的抱死。

在车轮(一般是后轮先抱死而前轮未抱死)抱死时,车轮会急速降低转速,最终停止转动,而车身由于惯性将继续向前滑动。

此时方向盘操纵失灵,车前轮将继续按规定角度转弯,导致车辆发生侧滑或打转,如果车速过快,甚至会失控冲出道路,导致严重的交通安全事故。

因此,防止车轮抱死显得十分重要。

ABS在1920年由英国人霍纳摩尔研制成功,到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车辆并存在多种类型。

ABS能在制动过程中判定车轮的滑移率,把车轮的滑移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充分利用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力,使制动器的效能发挥到最佳状态,从而显著地提高车辆制动时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使汽车在制动时维持方向稳定性和缩短制动距离,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ABS的基本功能是感知制动轮每一瞬间的运动状态,并根据其运动状态,相应的调节制动器制动力矩的大小,从而控制车辆的滑移率,避免出现抱死。

ABS主要分机械和电子两种,目前汽车工业中绝大多数都采用电子式ABS,并已由集成电路控制发展到了由微机控制。

2.ABS工作原理防抱死制动系统电子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ABS传感器、ABS电子控制器制动压力调节器,ABS电子控制系统电路等结构。

在车辆制动时,车轮转速传感器和减速度传感器可以将车轮的转速和减速度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并输送给控制器,以使ABS能够根据车辆的行驶状况进行合理的处置,进行防抱死控制。

ABS电子控制器(ABS ECU)由输入极电路,运算电路,输出级电路和安全保护电路组成,主要任务是接受传感器的信号,进行计算分析,判断制动车轮的状况,并据此输出控制信号,控制制动压力调节器工作,及时调节制动力的大小。

此外,控制器还具有故障监控报警和故障自诊断的功能,可以说是ABS系统的“大脑”。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研究与检修论文终稿[1]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研究与检修论文终稿[1]

制动系统是汽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直接影响汽车的安全性。

据有关资料介绍,在由于汽车本身问题造成的交通事故中,制动系统故障引起的事故占事故总量的45%。

可见,制动系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极为重要的一个系统。

此外,制定系统的好坏还直接影响车辆的平均车速和车辆的运输效率,也就是保证运输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为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进入21世纪以来ABS(Anti-Look Brake System,简称ABS)和ASR(Anti-Slip Regulation,即防滑转控制)系统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近年来由于汽车消费者对安全的日益重视,大部分的车都已将ABS列为标准配备。

如果没有ABS,紧急制动通常会造成轮胎抱死,这时,滚动摩擦变成滑动摩擦,制动力大大下降。

而且如果前轮抱死,车辆就失去了转向能力;如果后轮先抱死,车辆容易产生侧滑,使行车方向变得无法控制。

所以,ABS系统通过电子或机械的控制,以非常快的速度精密的控制制动液压力的收放,来达到防止车轮抱死,确保轮胎的最大制动力以及制动过程中的转向能力,使车辆在紧急制动时也具有躲避障碍的能力。

本文将简单介绍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基础原理与基本功用,并且对ABS制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潜在的分析与研究,同时对ABS故障检修基础作简要介绍。

关键字:汽车、制动、ABS、防抱死第一章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简介 (1)1.1 ABS系统的工作原理简介 (1)1.2 ABS系统的功用与特点 (2)1.2.1提高汽车制动性能的措施 (2)1.2.2 滑移率与附着系数 (3)1.2.3 ABS系统的功用 (4)1.2.4 ABS的特点 (4)1.3 ABS系统的组成 (5)1.3.1 ABS的组成 (5)1.3.2 ABS的控制 (5)第二章ABS电子控制系统部件的结构与原理 (10)2.1 车速传感器 (10)2.2 减速度传感器 (11)2.3 控制电脑(ECU) (14)2.3.1电控单元的功用 (14)2.3.2 结构组成 (16)2.3.3 控制过程 (16)2.4 ABS电子控制器 (18)2.5 制动压力调节器 (19)2.5.1循环流动式制动压力调节器 (20)2.5.2 变容积式制动压力调节器 (22)第三章ABS的使用与检修 (25)3.1 ABS故障检修基础 (25)3.2 防抱死制动系统使用与检修注意事项 (26)3.3 防抱死制动系统故障自诊断 (28)3.4防抱死制动系统主要部件的故障检修 (29)第四章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实例 (31)4.1 广州本田奥德赛防抱死制动(ABS)自诊断与故障排除 (31)5.2 猎豹CFA6470车型电子防抱死制动系统 (42)第一章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简介1.1 ABS系统的工作原理简介防抱死制动系统是在传统的基础上采用电子控制技术,在制动时防止车轮抱死的一种机电一体化系统。

ABS论文

ABS论文
世界上第一具ABS原型机于1966年出现,向世人证明“缩短刹车距离"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投入的资金过于庞大,ABS初期的应用仅限于铁路车辆或航空器,1947年世界上第一套ABS系统首次应用于B-47轰炸机上.1968年ABS开始研究应用于汽车上.Teldix GmbH公司1970年和奔驰车厂合作开发出第一具用于道路车辆的原型机——ABS 1,该系统已具备量产基础,但可靠性不足。事实上,ABS刚推出的前三年都是非常艰难的,从1978到1980年底,Bosch公司总共才售出24000套ABS系统。所幸第二年即成长到76000套。受到市场上的正面响应,Bosch开始TCS循迹控制系统的研发计划。到了1985年,全球新出厂车辆安装ABS系统的比例首次超过1%,通用车厂也决定把ABS列为旗下主力雪弗莱车系的标准配备。
当车轮即将到达下一个锁死点时,刹车油的压力使得气囊重复作用,如此在一秒钟内可作用60~120次,相当于不停地刹车、放松,即相似于机械的“点刹'。因此,ABS防抑死系统,能避免在紧急刹车时方向失控及车轮侧滑,使车轮在刹车时不被锁死,不让轮胎在一个点上与地面摩擦,从而加大摩擦力,使刹车效率达到90%以上,同时还能减少刹车消耗,延长刹车轮鼓、碟片和轮胎两倍的使用寿命。装有ABS的车辆在干柏油路、雨天、雪天等路面防滑性能分别达到80%—90%、30%-10%、15%—20%。
制动力取决于制动器的摩擦力,但能使汽车制动减速的制动力,还受地面附着系数的制约。当制动器产生的制动力增大到一定值时,汽车轮胎将在地面上出现滑移。其滑移率
δ=(Vt-Va)/Vt×100%
式中:δ—-滑移率;
Vt--汽车的理论速度;
Va——汽车的实际速度.
据试验证实,当车轮滑移率δ=15%一20%时附着系数达到最大值,因此,为了取得最佳的制动效果,一定要控制其滑移率在15%~20%范围内。

毕业论文----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含开题报告 中英文翻译)

毕业论文----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含开题报告 中英文翻译)

分类号编号毕业论文题目汽车防抱制动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模糊控制在ABS中的应用学院机械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汽车防抱制动系统的建模与仿真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学号:姓名:院、系:机械学院2010年2 月26 日一、毕业设计的目的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最后一个教学环节。

其目的: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设计手册、图册、国家标准规范和规程的能力;3.培养学生学会机械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步骤,掌握计算方法、掌握计算机绘图及编写工程设计文件等基本技能;4.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主要设计内容1.专业外文资料翻译;2.毕业实习,实习报告;3.开题报告;4.汽车防抱制动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三、重点研究问题1.汽车防抱制动系统的车辆仿真模型的建立;2.采用的控制方法模型的建立;四、主要技术指标和主要设计参数1.收集资料确定一个自己的设计参数,在查阅资料后确定下来。

2.控制方法根据所查找文献自己确定。

五、设计成果要求1.开题报告1份(要求3 000字左右、查阅文献10篇以上、文献综述引用5篇以上,样表从教务处表格下载中下载);2.实习报告1份;3.专业外文资料翻译1篇(不少于2 000汉字);4.毕业设计(论文)1份(设计说明书应在10000字以上,论文应在6000字以上,包括封面、任务书、开题报告、中英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5.设计图纸一套(不少于A0图2张);6.所有内容电子文档一套;7.毕业论文成果材料清单一份。

本科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2010 年 03 月 30日学生姓名学号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题目名称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建模与仿真课题来源自选主要内容一.本课题设计的目的与意义本课题为《汽车防抱制动系统的建模与仿真》,要求我们收集资料自己确定一个设计参数,并查阅相关文献选择一种ABS的控制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防抱死制动控制系统(ABS)是在传统制动系统的基础上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在制动时自动调节制动力防止车轮抱死,充分利用道路附着力,提高制动方向稳定性和操纵稳定性,从而获得最大制动力且缩短制动距离,尽可能地避免交通事故发生的机电一体化安全装置。

本文根据防抱死制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应用汽车单轮运动的力学模型,分析了制动过程中的运动情况。

采用基于车轮滑移率的防抱控制理论,根据车速、轮速来计算车轮滑移率。

以MSP430F149单片机为核心,完成了输入电路、输出驱动电路及故障诊断等电路设计,阐述了ABS系统软件各功能模块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完成了ABS 检测软件、控制软件的设计。

课题所完成的汽车防抱死制动控制系统己通过模拟试验台的基本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汽车防抱死制动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合理可行,软件所采用的控制策略正确、有效,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改善了汽车制动系统性能,基本能够满足汽车安全制动的需要。

本文对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进行了数学建模,并在Matlab/Simulink 的环境下,对汽车常规制动系统和基于PID 控制器的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制动过程进行了仿真,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基于PID 控制器的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具有良好的制动性能和方向操纵性。

关键词: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滑移率;控制策略;单片机;建模;仿真;第一章绪论1.1 防抱死制动系统概述1.1.1 防抱死制动系统的产生当汽车以较高的车速在表面潮湿或有冰雪的路面上紧急制动时,很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危险的情况:车尾在制动的过程中偏离行进的方向,严重的时候会出现汽车旋转掉头,汽车失去方向稳定性,这种现象称为侧滑;另一种情况是在制动过程中驾驶员控制不了汽车的行驶方向,即汽车失去方向可操纵性,若在弯道制动,汽车会沿路边滑出或闯入对面车道,即便是直线制动,也会因为失去对方向的控制而无法避让对面的障碍物。

产生这些危险状况的原因在于汽车的车轮在制动过程中产生抱死现象,此时,车轮相对于路面的运动不再是滚动,而是滑动,路面作用在轮胎上的侧滑摩擦力和纵向制动力变得很小,路面越滑,车轮越容易出现抱死现象;同时汽车制动的初速度越高,车轮抱死所产生的危险性也越大。

这将导致汽车可能会出现下面三种情况:① 制动距离变长②方向稳定性变差,出现侧滑现象,严重时出现旋转掉头③ 方向操纵性丧失,驾驶员不能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防抱死制动系统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是一种主动安全装置,它在制动过程中根据“车辆一路面”状况,采用电子控制方式自动调节车轮的制动力矩来达到防止车轮抱死的目的。

即在汽车制动时使车轮的纵向处于附着系数的峰值,同时使其侧向也保持着较高的附着系数,防止车轮抱死滑拖,提高制动过程中的方向稳定性、转向控制能力和缩短制动距离,使制动更为安全有效。

随着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道路行车密度的增大、以及人们对汽车行驶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理所当然是最应受到关注的问题。

影响汽车安全性的因素很多,诸如汽车的制动性、操纵性、行驶的稳定性、抵御外界影响(碰撞、擦挂等)的能力等都影响汽车的安全性。

统计资料显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大约10%的事故是由于车辆在制动瞬间偏离预定轨道或甩尾造成的.因此完善制动性能是减少交通事故的重要措施。

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称为汽车的制动性。

汽车的制动性还应包括汽车能在一定坡度的坡道上长时间停车不动的性能.汽车的制动性主要由下列三个方面来评价:1.制动效能在一定车速行驶时,采取制动措施后能使之停下的距离己相应的制动减速制动距离越短,越有利于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它是制动性最基本的评价指标2.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汽车制动时,维持原有的行驶方向,不发生跑偏,侧滑,性能。

汽车制动过程中,失去方向稳定性和失去转向控制能力。

3.制动效能的恒定性汽车在连续多次制动或涉水后仍具备必要的制动功能的能力,即抗衰退性。

抗衰退性是指汽车在繁重工作条件下制动时(如下长坡时长时间连续制动),制动器温度升高后,其制动效能的保持程度。

它是设计制动器及选材中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以上三项指标中,前两项指标采用ABS装置后,其性能都会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对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ABS是汽车上十分重要的主动安全装置。

1.1.2 防抱死制动系统的优点ABS与常规制动系统相比,有以下优点:1.改善制动效能.这是因为在同样紧急制动情况下,ABS系统可以将滑移率控制在20%左右,充分利用纵向峰值附着系数和较大的侧向附着系数,使车轮和地面间产生最大的地面制动力,缩短了制动距离。

2.改善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汽车制动时,四个轮子的制动力是不一样的。

如果汽车的前轮抱死滑拖,驾驶员就无法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汽车就失去了转向操纵能力,只能按惯性力的方向运行,无法避开行人和障碍物:若后轮先抱死,则会出现侧滑、甩尾,甚至使汽车整个调头等严重事故。

3.改善汽车制动时的横向稳定性.如果车轮抱死,横向附着系数(也称侧向附着系数)就非常小,汽车极易侧滑。

ABS把滑移率控制在8%~25%之间,横向附着系数较大,有足够的抵抗横向千扰的能力。

4.改善车轮的磨损状况。

汽车车轮抱死滑拖会造成轮胎局部杯型磨损,轮胎面磨损也会不均匀,使轮胎磨损消耗增加。

经测定,汽车在紧急制动时,车轮抱死所造成的轮胎累加磨损费,己超过一套防抱死制动系统的造价,缩短轮胎的使用寿命,ABS系统可以防止这种情况出现。

5.减轻驾驶员的劳动强度,减少驾驶员紧张情绪,提高了乘客的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

6.使用方便,工作可靠,维修简便。

制动时只要把脚踏在制动踏板上,ABS系统就会根据情况自动进入工作状态,如遇雨雪路滑,驾驶员也没有必要用一连串的点刹车方式进行制动,ABS系统会使制动状态保持在最佳点。

如果发现系统有故障,就会自动恢复为常规制动状态。

1.2 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发展历史ABS发展至今,其发展史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这一时期是ABS诞生和初步发展的时期。

制动防抱死系统最初不是用在汽车上,而是首先用在铁路机车上,以防止火车车轮制动抱死后在钢轨上滑行使制动距离延长,同时造成局部摩擦,致使车轮、钢轨早期损坏和车轮不能平稳旋转而产生噪声和振动。

随后又应用于飞机上,以防止飞机着陆后制动跑偏、甩尾和轮胎剧烈磨损,缩短滑行距离。

在30年代机械式防抱死制动系统就开始在飞机上获得应用。

由于飞机对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要求高,而ABS的价格占飞机总价格比例较小,机场的场面条件简单,尾部机轮可以精确测量机速,从而可获得正确的滑移率,实现精确控制等一系列有利条件,使ABS在飞机上的应用取得成功,普及率很快上升,并很快成为飞机上的标准装备。

汽车上使用ABS始于20世纪50年代,福特汽车公司首先将它装配在汽车上,这开创了汽车使用ABS的先河。

1969年,林肯大陆牌III型汽车安装了由凯。

海斯研制成功的奥托一林纳防抱死装置。

装在后轮上的传感器能发送讯号到杂物箱后面的计算机,当传感器向计算机发出制动器将要抱死讯号时,计算机便控制制动管路上的真空操纵阀,以降低后制动器的油压。

装用ABS的轿车在光滑路面制动时确实提高了其稳定性,但在不好路面上制动,其制动距离较一般制动系的汽车长,加上ABS的体积、质量大,价格高,销路很有限。

制动厂家终于在70代中期停止了ABS汽车的生产。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欧洲随后研制成由数字计算机组成的较为现代型的ABS。

数字计算机不易受干扰,速度快,可以把降低增加制动液压循环的次数增加到每秒十余次。

其速度完全可以与数字计算机处理数据的速度相匹配。

这种较为现代的ABS体积小、质量轻、动作更快、更准确。

波许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ABS的开发工作,于1978年正式生产出ABS1型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以后相继开发出将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与驱动力自动调节装置有机结合的ABS/ASR系统。

该公司于1975年研制出部分集成模拟信号处理的第一代ABS产品,以后又相继研制出全数字化和高度集成化的ABS产品,并将微机控制用于制动系统中。

德国的坦威斯公司(TEVES)于1984 年首次推出了整体式ABS—坦威斯MK11 ,该系统将防抱死制动压力调节装置与制动主缸和液压制动助力器组合为一个整体,而在该系统出现以前,所有的ABS都是将制动压力调节装置作为一个单独的整体,附加在常规的制动系统中,即采用的都是分离式结构。

20世纪30-50年代,西方国家研制出纯机械式的ABS并少量装备于汽车。

到了60年代,模拟电子技术在ABS上开始使用,但因成本太高,可靠性也不稳定,未能在汽车上广泛使用。

70年代后期出现了数字式电子控制的ABS,从而揭开了现代ABS大发展的序幕。

通过数字化和集成化,使ABS的组件数目大大减少,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可靠性,欧、美、日的汽车公司逐步在汽车上装备了ABS。

进入70年代后,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数字电子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和微机的运用,电子控制式ABS 日趋成熟,成本不断降低,并且体积小、质量轻、控制精度高,其安全效能十分显著,普遍受到人们的欢迎和认可,为其迅速普及创造了条件。

20世纪80年代ABS向着提高效能成本比的方向发展,是汽车ABS研制生产应用迅速发展的阶段,加之法规的推动作用,ABS已成为汽车上标准装备或选择装备。

1.3 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发展趋势1. ABS本身控制技术的提高。

现代制动防抱死装置多是电子计算机控制,这也反映了现代汽车制动系向电子化方向发展。

基于滑移率的控制算法容易实现连续控制,且有十分明确的理论加以指导,但目前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主要是实现的成本问题。

随着体积更小、价格更便宜、可靠性更高的车速传感器的出现,ABS 系统中增加车速传感器成为可能,确定车轮滑移率将变得准确而快速。

全电制动控制系统BBW(Brake-By-Wire)是未来制动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之一。

它不同于传统的制动系统,其传递的是电,而不是液压油或压缩空气,可以省略许多管路和传感器,缩短制动反应时间,维护简单,易于改进,为未来的车辆智能控制提供条件。

但是,它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如驱动能源问题,控制系统失效处理,抗干扰处理等。

目前电制动系统首先用在混合动力制动系统车辆上,采用液压制动和电制动两种制动系统。

2. 防滑控制系统防滑控制系统ASR(Acceleration Slip Regulation)或称为牵引力控制系统TCS(Traction Contro System)是驱动时防止车轮打滑,使车轮获得最大限度的驱动力,并具有行驶稳定性,减少轮胎磨损和发动机的功耗,增加有效的驱动牵引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