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全总结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知识点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知识点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知识点总结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包括经典贸易理论和现代贸易理论两大类。

1. 经典贸易理论:-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解释了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生产领域都不具有绝对优势,只要存在比较优势,仍可通过专注于相对效率较高的产业进行生产并进行贸易,从而实现共赢。

- 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国家之间贸易的产生是由于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的禀赋差异,各国会倾向于出口要素禀赋丰富的商品,并进口要素禀赋稀缺的商品。

2. 现代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由克鲁格曼提出,强调规模经济和市场不完全竞争的重要性,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出口来扩大市场规模,实现规模经济。

- 新新贸易理论:进一步发展了新贸易理论,强调企业异质性和市场进入及退出的动态过程,认为企业的生产率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关键驱动力。

国际贸易实务涉及的知识点包括:1. 国际贸易合同的签订:包括合同的条款、支付方式、交货条件等。

2. 国际贸易术语(Incoterms):如FOB(船上交货)、CIF(成本加保险费加运费)等,明确了买卖双方的责任和风险划分。

3. 国际支付方式:包括信用证、汇付、托收等,保障交易双方的利益。

4.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了解不同国家对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以及配额、禁令等非关税措施。

5. 国际物流与货物运输:包括海运、空运、陆运和多式联运等方式的选择,以及相关的运输成本和风险管理。

6. 国际贸易争端解决:包括通过国际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贸易争端的程序和方法。

7. 跨国供应链管理:涉及供应链的设计、优化和风险管理,以及与供应商的关系管理。

了解这些理论和实务知识,有助于在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做出明智的决策,并有效管理跨国交易中的风险。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全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全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全总结一、国际贸易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该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在某一商品的生产上所耗费的成本低于其他国家,那么该国就具有该商品的绝对优势,从而可以出口该商品。

2、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提出,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应该出口那些它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即虽然不是成本最低,但是相对其他国家来说更具有竞争优势的商品。

3、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应该出口那些它拥有丰富资源的商品,而进口那些它拥有较少资源的商品。

4、国际贸易的动态理论:包括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雁行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产品在市场上的生命周期会影响国际贸易的模式。

雁行理论则认为,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进口、国内生产、出口三个阶段来发展其产业。

二、国际贸易实务1、贸易术语:国际贸易中最常用的贸易术语包括FOB(船上交货)、CIF(成本加保险费加运费)和CFR(成本加运费)。

这些术语规定了买卖双方在交易中的权利和义务。

2、国际贸易支付方式:主要包括电汇、信汇、票汇和托收等。

这些支付方式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3、国际贸易单证:包括发票、装箱单、提单、保险单等。

这些单证是国际贸易交易中的重要文件,必须准确无误。

4、国际贸易运输:主要包括海运、空运和陆运。

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可以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5、国际贸易保险:国际贸易中的保险主要包括海上货运保险和国际运输保险。

投保人可以通过购买保险来降低潜在的风险。

6、国际贸易谈判:国际贸易谈判是整个国际贸易流程中的重要环节。

成功的谈判可以帮助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实现双赢。

7、国际贸易争端解决:当出现国际贸易争端时,可以通过协商、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

了解并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对双方都有利。

8、国际贸易风险管理:对国际贸易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管理是确保国际贸易顺利进行的关键。

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降低风险并提高收益。

9、国际贸易市场开发:开发新市场和扩大现有市场是国际贸易的重要方面。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复习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复习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复习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买卖商品和服务的交流和交易行为。

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是国际贸易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基础,对于了解国际贸易的原理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复习。

一、国际贸易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认为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的优势产品,通过贸易实现互利互惠。

2.相对优势理论:由大卫·里卡多提出,认为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的相对优势产品,通过贸易实现互利互惠。

3.比较优势理论:是相对优势理论的扩展和发展,认为相对优势是相对而言的,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都不具备绝对优势,仍然可以从贸易中获益。

4.要素禀赋理论:由赫克歇尔-奥林斯提出,认为贸易是由于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等)的不同而产生的。

5.因素比较优势理论:是要素禀赋理论的发展,认为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要素比较优势的产品。

6.新贸易理论:强调技术、经济规模、国内市场的重要性,并通过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模式。

7.营销理论:包括国际市场划分、市场定位、市场细分等,帮助企业在国际市场中进行市场营销。

二、国际贸易实务1.贸易政策:包括关税政策、非关税壁垒政策、贸易协定等,涉及国家对进出口产品和服务的监管和管理。

2.国际贸易规则:通过国际组织(如WTO)制定的规则和协议,保障贸易的公平、公正和自由。

3.贸易支付方式:包括信用证支付、托收支付、电汇支付等,涉及买卖双方的资金结算和信用风险管理。

4.贸易融资:包括进口融资、出口融资和供应链融资等,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风险管理。

5.海关通关:包括进口通关和出口通关,涉及海关手续、报关单、报关行等,确保货物顺利进出口。

6.市场准入:涉及到产品认证、标准检测、质量控制等,确保产品能够进入目标市场并符合该市场的要求。

7.地区经济合作:如区域贸易协定、自由贸易区、经济合作组织等,促进区域内国家间的贸易和经济合作。

(完整word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重点知识点

(完整word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重点知识点

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泛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

2.对外贸易:指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的商品,劳务,技术等的交换活动。

3.对外贸易依存度: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贸易值与该国同时期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对比关系。

4.关税:是进出口商品在通过一国的关境时,该国政府设置的海关对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税。

5.进口配额:又称进口限额,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

6.“自动”出口配额制:又称自动限制出口,是出口的国家或地区由于进口国家或地区的要求和压力,自动规定在某一段时期内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额。

7.出口信贷:是出口国为了支持和扩大本国商品的出口,加强国际竞争能力,以对本国的出口给予利息补贴并提供信贷担保的方式,鼓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出口商提供利率较低的贷款,以解决本国出口商的资金周转的困难或满足外国进口商对本国出口商的支付货款需求的一种融资方式。

8.出口补贴:一国政府为了使出口的货物在价格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在某些货物出口时给予出口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

9.倾销:是一国或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产品抛售至另一国家或地区市场的行为。

10.贸易术语:是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形成的,它是用来表示商品价格构成,说明交货地点,确认风险,责任,费用的划分等问题的专用术语。

11.汇票:是一方向另一方签发,要求受款人在见票时或于未来某一确定时间或可以确定的时间,对某人或其指定或来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无条件的书面支付命令。

简答:1.比较利益学说的主要内容:即使一个国家的各个行业的生产都缺乏效率,没有低成本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仍可能获得利益。

而另一个国家的各个行业的生产都有效率,成本比国外同行也都低,通过国际贸易可获得更大利益。

所谓比较利益,是指在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贸易模式里,贸易一方两种商品都处于劣势,而贸易另一方两种商品都处于优势,通过贸易双方获得的利益。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重点知识点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重点知识点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重点知识点1.国际贸易理论1.1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它强调各国应该根据各自的生产成本和效率优势来确定产业结构,实现互利的国际贸易。

1.2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关税是进口和出口商品所征收的税费,它可以用来限制进口、保护国内产业。

非关税壁垒包括配额限制、进口许可证、反倾销措施等,它们通过限制进口数量和提高进口成本来保护国内产业。

1.3汇率与贸易汇率是一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兑换比率,它对国际贸易有重要影响。

汇率的变动会影响商品价格、进出口的盈亏以及国际收支平衡。

2.国际贸易实务2.1贸易方式与贸易方式的选择贸易方式包括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直接贸易是指买方和卖方直接进行货物或服务的交换,间接贸易则需通过代理商或贸易商进行交易。

选择合适的贸易方式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2.2国际支付方式国际支付方式有信用证、托收、电汇等。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最常用的支付方式,它提供了对卖方付款的保障,并可以减少交易中的风险。

2.3国际贸易的融资方式国际贸易的融资方式包括自筹资金、贸易信贷、国际金融市场融资等。

选择适合的融资方式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

2.4国际贸易的风险管理国际贸易涉及的风险包括政治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和物流风险等。

企业应采取适当的保险措施、合理规避风险,以保证贸易顺利进行。

2.5国际贸易政策与组织国际贸易政策包括关税政策、贸易壁垒政策等。

国际贸易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WTO)等是为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公平化而成立的组织,它们制定了一系列规则和准则来推动国际贸易发展。

以上是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一些重点知识点,它们可以帮助理解国际贸易的原理、规则与实践。

掌握这些知识对于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的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国际贸易理论及实务知识点复习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及实务知识点复习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及实务知识点复习总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流和交易。

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是国际贸易领域的基础知识,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和应用国际贸易规则和实际操作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的知识点复习总结。

一、国际贸易理论部分:1.比较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认为国际贸易存在的原因是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生产成本优势,通过专业化和贸易可以提高各国的经济效益。

2.全要素生产力理论:由贝克尔和李嘉图提出,认为国际贸易存在的原因是不同国家的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的相对丰富性不同,通过专业化和贸易可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3.投入产出分析理论:由莱昂傅尔提出,认为国际贸易是一种通过消除生产要素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方式,通过计算产出中各要素的投入量和价值,研究国际贸易的效益和成本。

4.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理论:关税是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非关税壁垒包括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反倾销措施等。

这些壁垒的存在会影响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程度和效益。

5.汇率理论:汇率是一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兑换比率,包括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汇率的变动会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如汇率升值会降低出口竞争力,降低汇率会提高出口竞争力。

二、国际贸易实务部分:1.国际贸易政策:包括关税政策、贸易保护政策和贸易自由化政策。

了解不同国家的贸易政策对于开展国际贸易具有重要意义。

2.贸易合同和支付方式:贸易合同是国际贸易的法律依据,包括进口合同和出口合同。

支付方式包括信用证、托收和跟单托运等。

3.贸易术语:贸易术语是国际贸易交流和交易的工具,如FOB、CIF、DDU等。

了解和正确使用贸易术语对于国际贸易操作十分重要。

4.贸易风险管理:贸易风险包括政治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和运输风险等。

通过风险管理和保险可有效降低贸易风险。

5.国际贸易组织和协定:包括世界贸易组织(WTO)、区域贸易协定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U)、双边贸易协定等。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完整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完整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完整版)一、国际贸易理论概述国际贸易理论是研究国际贸易产生、发展及其规律性的学科。

它主要探讨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国际贸易的基本形式、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问题。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重商主义到自由主义,再到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和实践。

二、国际贸易的基本形式国际贸易的基本形式主要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

货物贸易是指有形的商品在国际间的买卖,如机械设备、农产品、纺织品等;服务贸易是指无形的劳务在国际间的买卖,如旅游、运输、金融、保险等;技术贸易是指技术的国际转移,如专利、商标、专有技术等。

三、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规模经济理论等。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应该生产和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自己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应该生产和出口自己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自己稀缺要素的产品;规模经济理论认为,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是指各国政府为促进或限制国际贸易而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国际贸易政策主要包括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中性贸易政策等;国际贸易措施主要包括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出口鼓励措施、进口限制措施等。

五、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各国经济的增长,提高各国的经济水平;国际贸易可以促进各国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各国的资源利用效率;国际贸易可以促进各国技术的传播和创新,提高各国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六、国际贸易实务操作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是指国际贸易活动中具体实施的过程。

它包括贸易磋商、合同签订、货物装运、货款支付、保险、商检、报关、结汇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遵循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确保贸易活动的顺利进行。

七、国际贸易风险管理与应对八、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与挑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整书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整书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第一章导论一、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的区别: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是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这种交换活动被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范围来看,这种交换活动就被称为国际贸易。

二、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值),是由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的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构成,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以国际上通行的货币表示,目前以美元表示。

把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货物进口总额或货物出口总额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加在一起,得到国际货物贸易额,世界货物进口总额或货物出口总额。

由于一国的出口就是一国的进口,因此从世界范围来看,所有国家货物进口额的合计数理应等于所有国家出口的合计数字。

但是,由于各国在进行货物贸易统计时一般都是按离岸价格(不包含运费和保险费)计算出口,按到岸价格(成本+保险费+运费)计算进口额,因此世界货物出口总额总是小于世界货物进口总额。

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指世界出口总额。

以货币表示的货物贸易额经常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因而不能确切地反映出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变化,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额也无法直接进行比较。

对外贸易量,是用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这种方法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映对外货物贸易的数量,也便于不同时期对外货物贸易额的比较。

三、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的指贸易国家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制度,前者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后者以货物通过海关作为标准。

在专门贸易体系下,一国的货物进口包括:1)用于国内消费和使用的直接进口货物;2)用于国内消费和使用的从海关保税区域进入境内的进口货物;3)用于国内消费和使用的从经济特区进入境内的进口货物。

在专门贸易体系下,一国的货物出口是指通过海关直接出口的货物,包括:1)一部分是离开国境,直接出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货物2)一部分是进入经济特区,但没有离开国境的货物。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全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全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全总结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全总结一、国际贸易理论1、比较优势理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David Ricardo提出,他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生产上都比另一个国家更有效率,这两个国家仍然可以通过交换各自擅长的商品来获得利益。

这一理论表明,贸易可以使所有参与方受益。

2、绝对优势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John Stuart Mill发展,他认为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比另一个国家低,那么该国就具有绝对优势。

贸易应该基于各自国家的绝对优势进行。

3、规模经济:由美国经济学家Robertson提出,他认为如果生产某种产品的规模增加,生产成本会降低,那么国家可以通过生产并出口该产品获得利益。

4、不完全竞争市场:在传统经济学中,市场被认为是完全竞争的,即每个公司都是价格接受者。

然而,在现实中,市场通常是不完全竞争的,这意味着公司可以影响价格。

这为政府干预市场提供了理论基础。

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Raymond Vernon提出,他认为产品有其生命周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的设计、技术和其他特性会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

这解释了为什么贸易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方向性的改变。

二、国际贸易实务1、贸易壁垒:指阻碍贸易进行的各种政策和法规,包括关税、进口配额、国内补贴等。

这些壁垒可能阻碍比较优势的发挥,导致资源浪费和福利损失。

2、关税:指对进口或出口商品征收的税,它通过对进口商品的提高来保护国内产业,但过高的关税会阻碍贸易并降低经济效率。

3、出口补贴:指政府对出口商品的直接补贴,这可以促进出口,但过度的补贴可能导致过量出口和国际贸易冲突。

4、进口配额:指限制进口数量的政策,它可以通过限制进口来保护国内产业,但过度的配额可能导致黑市和消费者福利损失。

5、原产地规则:指规定某种产品必须在哪里制造或组装才能被认为是该产品的原产地的规则。

这可以用于保护国内产业,但也可能导致贸易扭曲和资源浪费。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全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全总结

总论贸易差额: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贸易条件:一国(全部)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贸易依存度:一国对外贸易额同其GNP或GDP的比率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或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直接贸易: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表现为直接出口和直接进口。

间接贸易:商品生产国和消费国没有直接发生贸易关系,而是通过第三国买卖商品的行为。

商品通过第三国销售到消费国,对生产国来说是间接出口,对消费国来说是间接进口。

转口贸易:间接贸易的主要表现形式。

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贸易,对第三国来讲,属转口贸易.贸易量: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而确定的进出口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进出口额而得出的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贸易额,反映贸易实际规模的发展变化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对外贸易分类1。

按交易内容和标的物形态:货物贸易(有形贸易)服务贸易(含技术贸易)2.按货物和服务移动方向(商品流向):出口、进口复出口、复进口过境贸易3。

按交易参与国(地区):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4。

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水平贸易垂直贸易5.按贸易方式.:包销、代理、寄售、招标、拍卖、商品交易所交易、加工贸易、对等贸易、租赁贸易等6.按国境和关境划分:总贸易专门贸易第一章国际分工上绝对利益理论:是指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自己的贸易伙伴国,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

如果各国都生产自己具有优势的产品,继而进行自由交换,那彼此都可以获得绝对利益的好处。

比较利益理论:在国际分工中,如果两国生产力不等,甲国生产任何一种商品的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的劳动生产率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中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国仍存在进行贸易的可能性。

一个国家应该集中生产和出口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它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完整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完整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完整版)一、国际贸易理论1. 国际贸易概述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服务、技术、资本等经济要素的交换活动。

它是国际分工和全球化的产物,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文化交融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2.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认为各国应专注于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通过贸易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福利的提升。

(2)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提出,认为各国应专注于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通过贸易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福利的提升。

(3)要素禀赋理论:由赫克歇尔俄林提出,认为各国应专注于生产本国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密集型产品,通过贸易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福利的提升。

3. 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是指各国政府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和实现国家利益而采取的贸易措施。

主要包括关税政策、非关税壁垒、出口补贴、进口限制等。

4. 国际贸易组织与协定国际贸易组织与协定是指各国政府为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而签订的协议和成立的组织。

主要包括世界贸易组织(WTO)、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欧盟(EU)等。

二、国际贸易实务1. 国际贸易流程2. 国际贸易合同国际贸易合同是指买卖双方为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而签订的书面协议。

主要包括买卖合同、运输合同、保险合同、支付合同等。

3. 国际贸易结算与支付国际贸易结算与支付是指买卖双方为实现货款支付而采取的方式。

主要包括信用证(L/C)、托收、汇款等。

4. 国际贸易运输与保险国际贸易运输是指将货物从卖方所在地运往买方所在地的过程。

主要包括海运、空运、陆运、多式联运等。

国际贸易保险是指为保障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免受损失而购买的保险。

5. 国际贸易报关与检验检疫国际贸易报关是指进出口货物在进出境时,向海关申报并办理相关手续的过程。

国际贸易检验检疫是指对进出口货物进行检验、检疫,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过程。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重点整理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重点整理

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它是由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构成,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外贸易量是为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并能准确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化而确立的一个指标,它能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的实际规模.具体计算是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而确定的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出口或进口总额,得到的是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叫作报告期的对外贸易量。

总贸易体系与对外贸易体系:总贸易体系又称一般贸易体系,是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凡是进入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记为进口,凡是离开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计为出口;对外贸易体系则是以货物经过结关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国际货物贸易是指在国际市场上货物的交换,以获取利润为目的,受国际分工的影响。

国际货物贸易分为10大类: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 ;饮料和烟类(1);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2);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3);动植物油脂及油脂(4);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5);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6);机械及运输设备(7);杂项制品(8);没有分类的其它商品(9);服务贸易是指: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商业存在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务。

对外贸易依存度:以一国对外贸易额同该国GNP或GDP比率来表示,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

国际分工的含义: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过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

它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1)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生产和发展的基础;(3)资本流动,特别是战后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发展成为国际分工向广度、深度、多层次发展的重要力量;(4)上层建筑可以推进或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相关知识(doc 10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相关知识(doc 10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一章1.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出口额+对外贸易进口额国际贸易出口总额等于各国的出口总额之和,国际贸易出口总额等于各国的进口总额之和。

对外贸易出口额一般按照FOB计算对外贸易出口额一般按照CIF计算通常,国际贸易额就是国际贸易出口总额2.净出口:某种商品的出口大于进口净进口:某种商品的出口小于进口这两个值表示的是这种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

3.贸易顺差: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贸易逆差: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这两个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情况,经济状况和国际收支情况的重要指标。

4.总贸易体系: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地标准。

专门贸易体系:以货物经过关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5.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对外贸易额在国民生产总值或者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第二章1。

亚当·斯密:绝对成本理论创始人,提出国际贸易的分工有好处。

大卫·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创始人,比较成本理论是关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古典经济理论的核心。

根据李嘉图的观点,国家间分工的原则是“两优取其重,两害取其轻”2、穆勒已经论证了两国贸易条件互利的范围是在两国商品国内交换比例的上下限之间。

3、赫—俄原理:要素禀服说狭义: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广义: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和要素价格均等化说要素丰裕程度是国际贸易中各国比较优势的基本决定因素,为以后新贸易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俄林的主要理论:①在国际分工中,一个国家应该出口密集地使用本国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出口密集地使用本国稀缺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如果一个国家劳动丰裕,资本稀缺,应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反之。

用1,2表示两种产品,K,L表示资本和劳动,若K1/L1<K2/L2,则称1为劳动密集型产品,2为资本密集型产品,②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的结果会消除贸易国之间商品价格的差异,使生产要素收入趋同。

③商品贸易的结果可以实现生产要素在两国间的间接移动,从而弥补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移动的缺陷。

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

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

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一、国际贸易的概念和主体国际贸易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买卖活动。

它是不同国家之间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也是实现国际分工和互利共赢的重要途径。

国际贸易的主体包括国家、企业和个人,其中以企业为主要参与者。

二、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1. 自由贸易原则:国家在贸易中应尽量避免限制和干预,鼓励自由贸易,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资源的自由流动。

2. 互惠原则:各国在进行贸易时应相互平等、互惠互利,共同促进经济发展。

3. 最惠国待遇原则:各国之间应平等地对待对方,不得给予某一国家特殊待遇。

4. 国民待遇原则:各国在处理外国商品和服务时,应给予与本国商品和服务相同的待遇。

三、国际贸易的形式和方式1. 商品贸易:包括货物出口和进口贸易,是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

2. 服务贸易:包括旅游、金融、咨询、教育等服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3. 直接投资:指企业或个人在海外投资设立子公司或参股企业。

4. 间接投资:通过购买国际证券、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等方式参与国际经济活动。

5. 外商直接投资:指国外企业在本国境内进行的投资活动。

6. 对外援助: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物资等援助。

四、国际贸易的政策与制度1. 关税:是国家对进出口商品征收的税费,包括进口关税和出口关税。

2. 非关税壁垒:包括配额、进出口许可证和技术壁垒等,限制了贸易的自由流动。

3. 汇率政策:国家通过调整汇率来影响出口和进口的比例,调整国际收支平衡。

4. 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国际贸易中常常出现的争端和冲突,各国常常采取保护主义政策来保护本国经济利益。

5. 跨国公司:通过跨国公司的运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全球化布局。

五、国际贸易的风险与保护1. 市场风险:包括需求波动、市场萎缩和价格变动等,可能导致企业损失。

2. 汇率风险:由于汇率的波动,企业可能面临汇兑损失。

3. 政策风险:包括国家政策的变动、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等,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知识点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知识点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知识点导言: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交换商品和服务的过程,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理论和实务的结合是深入了解国际贸易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介绍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践中的关键知识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国际贸易。

本文将从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概念开始,然后涵盖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组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汇率和汇率风险管理以及国际贸易的未来趋势等实务知识点。

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概念:1.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在18世纪提出的,它强调各国应该依据自身的比较优势来进行特化和贸易,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贸易的互利效益。

2.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亚当·斯密提出的贸易理论,它认为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时所需要的资源比其他国家少,就具有绝对优势。

3.比较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是由大卫·里卡多提出的,它指出不同国家之间通过贸易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提高整体效益。

国际贸易政策:4.关税:关税是一种通行的国际贸易政策工具,它是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收。

关税可以用来保护本国产业,调整国内供需关系,以及增加国家税收。

5.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是指除了关税之外的其他限制贸易的措施,包括配额限制、进口许可证、技术壁垒等。

国际贸易组织:6.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国际组织,旨在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和贸易规则的制定。

WTO的成立为全球贸易提供了一个稳定和可预测的框架。

7.区域贸易协定(RTA):区域贸易协定是由一组国家签署的协议,旨在促进区域内的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

一些著名的区域贸易协定包括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和亚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影响:8.关税影响贸易定价和市场准入,高关税可以限制进口,保护国内产业;低关税可以促进贸易,降低商品价格。

9.非关税壁垒对贸易造成的影响往往比关税更为复杂。

自考00149_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_知识点总结

自考00149_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_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导论1、对外贸易: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货物与服务交换得活动,从一个国家得角度来瞧,这种交换活动被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范围来瞧这种货物与服务交换活动就被称为国际贸易、:P412、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它就是指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进口额与出口额得总与,就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得重要指标之一,一般以国际上通行得货币表示。

3、对外贸易量就是用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得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得进口或出口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得进口额或出口额、P42(2009、1,2010、10)4、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以一国对外贸易总额同该国GNP或GDP得比率来表示,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得依赖程度P465、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得地位、1、世界货物出口总额总就是小于世界货物进口总额。

原因:出口用FOB价(货价,不含运费保险费),进口用CI F价(包含运费、保险费),因此从世界范围瞧,出口总额﹤进口总额。

09、10,P422、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就是指贸易国家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所采用得统计制度,前者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得标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采用此法),后者以货物通过海关作为标准(欧洲除了英国都用专门贸易体系)3、直接贸易指货物消费国、生产国直接买卖货物得行为;转口贸易也称中转贸易,指货物消费国与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得贸易活动,对第三国而言便就是转口贸易;过境贸易指别国出口货物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条件下运往另一国得贸易活动P434、世界贸易组织列出服务行业包括以下12个部门:商业、通讯、建筑、销售、教育、环境、金融、卫生、旅游、娱乐、运输、其她P45(多选考点。

07、01,0710,08、10,)ﻫ5、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额与进口额之间得差额称贸易差额、当出口额超过进口额时,为贸易顺差或出超;当进口额超过出口额时,称为贸易逆差或入超、P46(2012、1,2011、1,2011、10,单选)ﻫ6、对外贸易按商品形式与内容不同,分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7、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就是指货、、服务在一国进出口或世界贸易中所占得比重、狭义得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又称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货物结构;对外贸易货物结构就是指某大类或某种货物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得特点就是什么?P501、不同阶段,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呈现出重大差异.2、制成品贸易成为国际贸易得主导。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自考重点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自考重点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自考重点一、国际贸易理论1. 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

•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利益。

•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其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通过贸易获得其他国家产品。

2.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里卡多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

•对绝对优势理论进行了扩展和深化。

•强调国际贸易的收益来自于国家之间的比较优势。

3. 比较成本理论•将生产成本的比较考虑进来的比较优势理论。

•强调了国际贸易的效率和盈利。

•当两个国家之间的生产成本差异较大时,国际贸易收益较大。

4. 国际商品需求方与供给方的比较优势•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性和消费能力较强,将使其作为出口国。

•生产商对商品的供给性和生产能力较强,将使其作为进口国。

二、国际贸易实务1. 贸易政策与措施•贸易政策的类型: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和干预型贸易政策。

•贸易措施的种类:关税、非关税壁垒、贸易配额和进出口许可证等。

2. 国际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解决贸易争端和制定贸易规则的国际机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监督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协调组织。

•世界银行:提供国际金融、投资和贷款的国际机构。

3. 国际贸易方式和方式选择•直接贸易:直接买卖商品和服务。

•冒充贸易:通过交换第三方货物实现贸易。

•不平等交换:有利于一个国家而不利于另一个国家的贸易关系。

4. 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通过跨国公司在其他国家建立子公司或合资企业等方式进行投资。

•跨国公司:在多个国家开展业务的公司。

•跨国公司的优势:规模经济、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等。

5. 贸易合同和支付方式•贸易合同:买卖双方之间达成的协议,规定了交货、价格、付款方式等细节。

•支付方式:信用证、托收和电汇等。

6. 国际贸易风险管理•汇率风险:由于货币汇率的波动导致的风险。

•往来账户和国内外期权定价风险:由于利率的变动导致的风险。

7. 跨境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和电子技术进行的跨国贸易活动。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全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全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全总结一、国际贸易理论:1.绝对成本优势理论:根据该理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各国在特定商品生产中具有的绝对成本优势。

2.比较成本优势理论:根据该理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各国在特定商品生产中具有的比较成本优势。

3.因素禀赋理论:根据该理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各国因素禀赋差异。

4.国内需求差异理论:根据该理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各国内需求差异。

5.产品寿命周期理论:根据该理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产品寿命周期的变化。

6.新贸易理论:根据该理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新产品的出现和技术变革。

7.重心转移理论:根据该理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生产要素的重心转移。

8.利益集团理论:根据该理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利益集团的存在。

二、国际贸易政策:1.关税:关税是指国家对进出口商品征收的税收。

2.配额:配额是指对进出口商品数量进行限制的措施。

3.出口补贴:出口补贴是指国家对出口商品给予经济补贴的措施。

4.反倾销措施:反倾销措施是指国家对进口倾销商品进行的反倾销行动。

5.保护主义政策:保护主义政策是指国家采取限制进口的政策措施。

6.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采取开放市场、自由贸易的政策措施。

7.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是指国家对待其他国家的贸易待遇与最惠国待遇相同。

8.双边贸易:双边贸易是指两个国家之间进行的贸易活动。

9.多边贸易:多边贸易是指多个国家之间进行的贸易活动。

10.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是国际上负责监督贸易规则的组织。

三、国际贸易实务:1.贸易方式: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贸易方式。

2.贸易方式选择:根据企业资源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贸易方式。

3.贸易合同:贸易合同是国际贸易中的双方当事人之间约定的合同。

4.报关报检:报关报检是指进出口商品需向海关进行申报和检验。

5.运输方式选择:根据货物属性、成本和时效等因素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

6.支付方式选择:根据风险、成本和信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复习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复习总结

1.对外贸易额:这就是用货币金额表示得一国一定时期内得进出口得规模,就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得重要指标。

它由一国一定时期内从国外进口得商品总额加上该国同一时期内向国外出口得商品总额构成。

出口额--FOB进口额-—CIF2.对外贸易量:这就是为剔除价格影响,并能准确反映一国对外贸易得实际数量变化儿定制得一个指标,它能准确得反映一国对外贸易得实际规模。

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额/进(出)口价格指数3、国际分工:4.关税:就是指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得还噶UN对本国进出口商课征得一种税收。

特点:1)间接性:税收主体为进口商,最终承担着为消费者.2)强制性:海关凭国家权力征税,纳税人无条件服从。

3)无偿性:海关代表国家从纳税人方面加以征收,双方不得随意变动。

4)预定型:海关据预先规定得法律与规章加以征收,双方不得随意变动。

5)涉外性:关税得设置、调整与征收都会不同程度得影响国际贸易往来,影响贸易各国政治、外交与经济关系。

5、非关税壁垒特点:1)灵活性:关税就是通过一定得立法程序制定得具有一定延续性得贸易政策,所以调整或更改税率得随意性有限,关税壁垒得灵活性很弱.而制定与实施费管事壁垒促使,通常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改变或调整都十分迅速、简便、伸缩性大。

2)有效性:面对高额得关税,出口国可以通过商品倾销与出口补贴等行为来加以抵消。

而许多非关税壁垒对进口得限制就是直接得,例如用进口配额等预先规定进口得数量与金额,超过限额就禁止进口,这些措施在限制进口方面都更严厉,因而也更有效。

3)隐蔽性:非关税壁垒一般不公开关税税率,或者规定极为复杂繁琐得标准或手续,使出口商难以适应与对付.它既能以正常得海关检验要求得名义出现,也可借用进口国得有关行政规定与法令调理,使之巧妙得隐藏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而无需公开得规定.4)歧视性:每个国家只有一部关税税则,因而关税壁垒想第八一样同样程度得限制了所有国家得进出口,而一些国家往往会针对某个国家或某种商品采取相应得限制性非关税壁垒措施,更加强了非关税壁垒得差别性与歧视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论贸易差额: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贸易条件:一国(全部)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贸易依存度:一国对外贸易额同其GNP或GDP的比率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或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直接贸易: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

表现为直接出口和直接进口。

间接贸易:商品生产国和消费国没有直接发生贸易关系,而是通过第三国买卖商品的行为。

商品通过第三国销售到消费国,对生产国来说是间接出口,对消费国来说是间接进口。

转口贸易:间接贸易的主要表现形式。

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贸易,对第三国来讲,属转口贸易。

贸易量: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而确定的进出口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进出口额而得出的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贸易额,反映贸易实际规模的发展变化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对外贸易分类 1.按交易内容和标的物形态:货物贸易(有形贸易)服务贸易(含技术贸易)2.按货物和服务移动方向(商品流向):出口、进口复出口、复进口过境贸易3.按交易参与国(地区):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4.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水平贸易垂直贸易5.按贸易方式.:包销、代理、寄售、招标、拍卖、商品交易所交易、加工贸易、对等贸易、租赁贸易等6.按国境和关境划分:总贸易专门贸易第一章国际分工上绝对利益理论:是指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自己的贸易伙伴国,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

如果各国都生产自己具有优势的产品,继而进行自由交换,那彼此都可以获得绝对利益的好处。

比较利益理论:在国际分工中,如果两国生产力不等,甲国生产任何一种商品的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的劳动生产率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中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国仍存在进行贸易的可能性。

一个国家应该集中生产和出口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它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一个国家生产某单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个国家,则该国在该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第二章国际分工下H-O模型内容:各地区要素禀赋不同,是地区间(国家间)开展贸易的前提;各个地区要素禀赋不同,决定了各地区要素价格的不同;要素价格的不同,导致各地生产成本的不同;生产成本所决定的商品价格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H-O模型逻辑顺序:要素的自然禀赋—要素供给——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要素的相对价格——商品的相对价格H-O模型结论:一国出口的是本国丰富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进口的是本国稀缺要素所生产的商品。

两国商品交换的结果,会导致各国要素价格均等化(H-O-S定理)对列昂惕夫反论的解释:对列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可以分为谜内解释和谜外解释,谜内解释主要是在赫克歇尔-奥林理论的框架下进行的,第一种是从要素禀赋和要素密集度入手,进行解释。

第二类是从H-O理论的假设入手,说明假设如果不成立,则理论不能成立;谜- 1 -外解释则是在H-O理论的框架以外进行的要素密集逆转:指生产的某种产品,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资本密集型国家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

同样一种产品属于资本密集型还是劳动密集型,没有绝对的标准。

资本密集型的需求偏好:在现实的国际贸易中,偏好和需求的差异也能够成为产生国际贸易的基础。

新要素学说: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认为,应赋予生产要素以新的含义,扩展生产要素的范围,生产要素不仅仅是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所说的劳动、资本和土地,技术、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信息以及管理等等,都是生产要素,这些无形的“软件”要素越来越成为形成贸易的基础,它决定着一国比较优势格局。

新要素学说的主要内容:1人力资本说:一国可以通过对劳动力进行投资,提高劳动力的素质,使生产率获得提高,进而可以影响一国参加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

代表人物:舒尔茨、贝克、坎农;认为美国的劳动密集并非单纯的一般劳动密集,而是人力资本劳动的密集。

2 研究与开发说它认为研究与开发也是一种生产要素。

一个国家在研究与开发中投入的资金越多,其生产产品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度就越高。

代表人物:格鲁伯、迈赫塔、弗农技术差距贸易理论: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 .U.Posner)在1961 年提出了技术差距理论,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技术也是国家的一种资源,在技术转移阶段,国家之间会出现技术差距,那么在技术上处于领先的国家在出口技术密集型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创新国在初期具有比较优势,是创新产品的净出口国;当其他国家可以模仿生产时,随着模仿规模的扩大,创新国的比较优势丧失,出口下降,甚至可能从其他国家廉价进口该产品;其他国家随着技术的扩散,逐渐掌握新技术,由原来对创新产品进口、逐渐能够自己生产,甚至可以出口到国际市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1966年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

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简称PLC,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

费农认为:产品生命是指市上的的营销生命,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

就产品而言,也就是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

而这个周期在不同的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期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差距和时差,正是这一时差,表现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它反映了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变化。

为了便于区分,费农把这些国家依次分成创新国(一般为最发达国家)、一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即介绍期(或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1)第一阶段:介绍(引入)期,指产品从设计投产直到投入市场进入测试阶段。

新产品投入市场,便进入了介绍期。

此时产品品种少,顾客对产品还不了解,除少数追求新奇的顾客外,几乎无人实际购买该产品。

生产者为了扩大销路,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促销费用,对产品进行宣传推广。

该阶段由于生产技术方面的限制,产品生产批量小,制造成本高,广告费用大,产品销售价格偏高,销售量极为有限,企业通常不能获利,反而可能亏损。

(2)第二阶段:成长期,当产品进入引入期,销售取得成功之后,便进入了成长期。

成长期是指产品通过试销效果良好,购买者逐渐接受该产品,产品在市场上站住脚并且打开了销路。

这是需求增长阶段,需求量和销售额迅速上升。

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利润迅速增长。

- 2 -与此同时,竞争者看到有利可图,将纷纷进入市场参与竞争,使同类产品供给量增加,价格随之下降,企业利润增长速度逐步减慢,最后达到生命周期利润的最高点。

(3)第三阶段:成熟期,指产品走入大批量生产并稳定地进入市场销售,经过成长期之后,随着购买产品的人数增多,市场需求趋于饱和。

此时,产品普及并日趋标准化,成本低而产量大。

销售增长速度缓慢直至转而下降,由于竞争的加剧,导致同类产品生产企之间不得不加大在产品质量、花色、规格、包装服务等方面加大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

(4)第四阶段:衰退期,是指产品进入了淘汰阶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消费习惯的改变等原因,产品的销售量和利润持续下降,产品在市场上已经老化,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市场上已经有其它性能更好、价格更低的新产品,足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此时成本较高的企业就会由于无利可图而陆续停止生产,该类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就陆续结束,以至最后完全撤出市场。

产品生命周期图:产业内贸易理论:即年)既出口又进口同一种产品,同时同一种产品的中1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分析间产品(如零部件和元件)大量参加贸易。

假设前提:从静态出发进行理论分析;考虑需求相同与不相同的情况。

不完全竞争市场,即垄断竞争;经济中具有规模收益;(与异质性:水平差异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国际产品异质性是产生产业内贸易的基础消费者偏好有关)、垂直差异(产品质量不同)、技术差异(产品生命周期)诱因:从;从需求上看,存在需求偏好重叠供给上看,存在规模经济利益、两个国家2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主要观点:1、产品的出口建立在国内需求的基础之上的需求结构越相似,贸易量就越大;规模经济产生的贸易利益:产业内贸易的利益源于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的可选择性。

具有相似禀赋的不同国家,其中若有一国因规模经济而使成本降低,他便会因此产生新的比较优势,而在贸易中受益。

巴拉萨(产业内贸易的指标衡量:B1assa)指数:种产品。

其含义是净出口在多大程度上被进口所抵消。

该指数j为第j为出口、进口;X、M 与产业内贸易呈反比关系。

指数):G格鲁贝尔一劳埃德指数(一L接近减去巴拉萨指数。

该指数表明,当即1B1时,进出口更接近于产业内贸易。

- 3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的计算公式:TC指数=(出口―进口)(出口十进口)/ 其取值范围为(-1,1)。

如果TC指数大于零,表明该类商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越接近于1,竞争力越强;TC指数小于零,则表明该类商品不具国际竞争力;指数为零,表明此类商品为产业内贸易,竞争力与国际水平相当。

第三章国际服务贸易《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定义(简答题):1.过境交付,如电信 2.境外消费,如旅游 3.商业存在 4.自然人流动按照GATS”服务部门参考清单”具体包括12类:商业性服务、销售、金融、通讯、教育、卫生、运输、建筑、环境、旅游、其他第四章国际市场的结构和特点、有形的国际商品市场:商品交易所拍卖市场博览会展览会(多选题)国际市场的基本特点:全方位开放与集团化倾向并存。

存在固有的盲目性,但国际协调的作用在明显提高。

存在固有的波动性,但从长期看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竞争与垄断并存。

互补性与替代性并存。

商品相对过剩与结构性供给不足并存。

存在固有的复杂性和风险性。

第五章国际价值和价格穆勒的相互需求法则:进口商品的价值不是由其生产成本决定的,而是由获得成本决定的。

获得成本是指为了获得进口商品所偿付的出口商品的数量决定的。

物物交换的比率是在交易双方的国内交换比率所形成的界限之间摆动。

这一比率所形成的国际价值必须满足国际需求方程:I国进口商品数量×其国际价值=II国进口商品数量×其国际价值国际价值的摆动方向和幅度取决于两国的需求和价格弹性提供曲线(offer curve)又译作供应条件曲线,也称相互需求曲线,是由马歇尔和艾奇沃斯提出的,它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因此提供曲线即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

两个国家的提供曲线的交汇点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国际商品交换价格(交换比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