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特 《符号学》原理 读书笔记
符号学原理读书笔记

符号学原理读书笔记【篇一:《符号学原理》读书笔记-对话网-dialognet】 [07年05月09日] 2009/8/17 10:38:59学术首页综合哲学历史文化文学传播艺术教学其他您现在的位置:对话网-dialognet 学术教学读书笔记交流传播学理论正文内容《符号学原理》读书笔记点击数: 714 【字体:小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符号学原理(1964年)读书报告人类的交流传播活动是以信息为中介的,“从信息科学的立场出发,传播无非是信息的传递或信息系统的运行”②,而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因此符号在交流传播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闻传播可以说是“符号的艺术”,因为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包括传递信息、宣传观点、表达情感都必须通过符号来实现,同时又在一定的符号中才能获得定型。
因此,符号学的研究对于新闻传播学研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符号学原理》的最重要的贡献在于第一次明确界定了的符号学基本概念,同时清晰地梳理了符号学的主要理论,并将符号学原理按照结构语言学分为了四大类:Ⅰ.语言和言语;Ⅱ.所指和能指;Ⅲ.系统和组合段;Ⅳ.直接意指(外延)和含蓄意指(内涵)(二元分类法)。
通读全篇后,我认为有如下几点与我们今天的交流传播学的学习有着紧密的联系。
1、关于语言结构的社会规约性与系统性。
巴尔特认为索绪尔的语言学是以语言的“多样性和杂乱性”为出发点的,从而提出了语言系统是“纯社会性对象”③——即人们进行交流所必须的规约系统,它与组成它的记号的质料无关。
“语言结构是语言的社会性部分,个别人决不可能单独地创造它或改变它。
它基本上是一种集体性的契约,只要人们想进行语言交流,就必须完全受其支配。
此外,语言结构是自主性的,因此,人们必须经过学习才能掌握它”。
④语言结构的这一特性,决定了人类的交流传播活动要得以实现,就必须遵守(使用)共同的或相近的语言的法规——即语言结构。
因为语言的社会性部分已经形成了“集体性的契约”,个体的人要在集体中生存并获得发展,就必须利用这套“规约系统”,以实现自身与周围环境和其他个体间的交流互助,这样才能在使个人得到发展的同时,促进整个“集体”的进步。
《符号学原理》经典导读

能指和所指
1.记号 1-1、在索绪尔的属于系统中,能指和所指是记号的组成成分
记号 = 所指 +能指
记号可随一系列接近和类似的词在对比中使用,如:信号、指号、肖像、象征或者符号,譬喻等都是几号的主要替代词。 以上词共同成分:两个关系项之间的一种关系。
1-2、在语言学中记号概念并未在各近义词间造成竞争关系。 记号 = 所指 +能指记号 记号=一个音像+一个概念(结合体)
的,人们不经学习是无法掌握它的。作为值项系统的语言结构是由一定数目的成分组成的,每一成分既是一种对其它成分有
量值的东西,又是一种较大的功能项,在此功能项中程度不等地出现着其他的相关值项。语言结构的法规性与系统性是相互
联系的。
•
经典导读——
语言结构与言语
1.语言学 1-3、与作为制度和系统的语言结构相对,言语在本质上是一种个别性的选择行为和实现行为,它 首先是由组合作用形成的;其次,它是由“心理——物理机制形成的,这类机制使言语能将这些组 合作用表现于外。
1.语言学
1-5、叶尔姆斯列夫并未打乱索绪尔的语言结构与言语的理论,但他以更加形式化的方法重新规定了这两 个概念。
叶尔姆斯列夫就“语言结构”区分了三个层次:
1.
2. 3.
图式层——它是作为纯形式的语言结构,即索绪尔的语言结构;
规范层——作为质料形式的语言结构,它已为某种社会实现作用所规定,但仍独立于其显现的细节之外; 用法层——作为某一社会习惯之集合的语言结构;
从符号学的观点来看,必须承认那些“发声的”,即属于语言结构的组合段和非意指性变体的存在。此外当非意指的变体构 成了一个第二能指系统时,具有强涵指性的语言也属于这一领域。
•
经典导读——
符号学原理 巴尔特

符号学原理巴尔特
符号学原理是一个研究符号的学科,其中符号可以是语言、图像、符号、符号系统等等。
这个领域的创始人是瑞士语言学家费迪南德·德·索西尼,他在20世纪初首次提出了符号学的基本理论。
符号学原理涉及到符号的三个方面:符号的产生、符号的使用和符号的意义。
符号的产生是指符号是如何在人类社会中产生的,符号的使用是指符号在人类社会中的使用方式,符号的意义是指符号所代表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在符号学原理中,符号是被认为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基础。
符号系统是指符号的组合形成的系统,这些系统被用于不同的目的,例如语言、图像、符号、数字等等。
符号系统的结构和语法被认为是符号学原理的重要研究对象。
符号学原理包括的主要概念有:符号、符号系统、语言、象征、符号学、语用学、语义学、符号学方法论等等。
这些概念被广泛应用于文化、语言、艺术、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领域。
- 1 -。
罗兰8226;巴特符号学理论建构及其意义――《符号学原理》解读

罗兰•巴特符号学理论建构及其意义――《符号学原理》解读摘要:罗兰∙巴特是法国当代著名文学思想家和理论家,结构主义运动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符号学理论是在结构主义基础上建构,受索绪尔结构语言学的直接影响。
他所建立的二级意指符号系统是他对符号理论的重要贡献,他的符号理论对整个符号学以及人文学科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学术价值。
关键词:罗兰∙巴特符号含蓄意指元语言巴特一生研究领域颇广,但对符号学的研究贯穿他的一生。
他曾在第一届国际符号学会上,将他的一生定位是对符号的历险。
本文主要通过对巴特《符号学原理》的解读,对巴特的符号理论进行简单的梳理,以求对巴特的符号学思想有个宏观的把握和理解。
一、巴特符号理论建构理论基础(一)结构主义思潮巴特作为法国结构主义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符号学理论的提出受到了结构主义思潮的很大影响。
皮亚杰在《结构主义》提出:一个结构包括了三个特性: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身调整性。
结构是一个相对封闭与独立自足的整体。
结构主义是对俄国形式主义和新批评文论思想的推进。
它与形式主义和新批评一样,依然注重文学作品内部的研究。
尤其注重通过文本各要素与整体结构的关系来探讨作品的意义。
巴特符号学理论的建构显示出了结构主义方法论的特色。
(二)结构主义语言学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对巴特符号理论的建构有着直接的影响。
索绪尔提出的语言学概念被巴特加以吸收借鉴。
他在书中严格区分了语言和言语。
他认为语言是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它是由具有音响意义的能指和具有概念意义的所指构成,从而生成意义。
语言学研究是共时性的而非历时性。
索绪尔的“语言与言语”、“能指与所指”等概念也成为巴特符号原理的基本概念。
索绪尔以及他的追随者叶尔姆斯列夫的语言学思想是巴特符号学思想的启蒙和向导。
二、巴特符号理论建构(一)语言结构和言语语言和言语是索绪尔结构语言学研究的核心思想,巴特符号学理论引入了索绪尔关于言语和语言的概念,并加以推进。
符号学原理与推演读后感

符号学原理与推演读后感这本书刚拿到手的时候,我心里直犯嘀咕,“符号学”,听着就特别高深莫测,感觉像是那种只有超级学霸才能搞得懂的东西。
不过呢,一翻开书,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充满新奇小玩意儿的魔法盒子。
书里讲的符号学原理,就像是在揭示我们日常生活里隐藏的密码。
比如说,我们平常看到的那些广告啊,这里面就有超级多的符号学奥秘。
那些花花绿绿的海报,上面的图案、文字、颜色,全都是符号呢。
像红色在很多广告里就代表着热情、活力,商家用这个颜色,就是想让我们看到这个颜色就觉得他们的产品充满活力。
这就好像是商家在跟我们玩一个小小的心理游戏,用这些符号来悄悄影响我们的想法。
这可真是太有意思啦,感觉自己以前看广告就是在傻看,完全没发现背后这么多的弯弯绕绕。
再说说这个符号的表意,真是复杂又奇妙。
一个小小的符号,它可能有好几种意思呢。
就像我们平时用的表情符号, 这个笑脸,有时候就是单纯表示开心,可有时候呢,可能是一种有点小得意,或者是在缓和气氛的意思。
这就和书里说的符号的多义性很像啦。
而且呀,不同的人对同一个符号的理解可能还不一样呢。
就像我觉得某个表情包特别搞笑,但是我爸妈可能就完全不理解,还觉得莫名其妙。
这就说明符号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根据使用者和接收者的不同而变化。
书里对符号学原理的推演部分,就像是一场超级酷炫的思维大冒险。
它把那些原理应用到各种各样的领域,从文化到艺术,从语言到社会现象。
我就感觉自己像是跟着作者在各个不同的世界里穿梭。
在文化领域里,各个民族的文化符号那是千差万别。
我们中国的龙,那是吉祥、威严的象征,可是在西方的一些文化里,龙可能就代表着邪恶。
这就体现了符号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巨大差异。
这也让我明白了,我们在跨文化交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些符号的不同含义,不然可能就会闹大笑话啦。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有好多时候是迷迷糊糊的。
那些特别专业的术语,什么能指、所指之类的,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我脑袋里转来转去,让我晕头转向。
符号学原理读书笔记范文

符号学原理读书笔记符号学原理读书笔记范文索绪尔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先驱,巴特并未全盘接受他的理论,最突出的一个方面就是,巴特认为符号学是语言学的一部分,而非索绪尔所声称的,语言学是符号学的一部分。
这个观点使得巴特坚信不借助任何实体,而仅仅通过语言就可以建立一门符号学体系,也就是仅仅通过语言,就可以为一切日常事物(比如流行服饰)建立符号学体系(比如流行体系),从而抓住那些日常概念(比如流行)。
《流行体系》就是巴特为此做出的一次尝试。
不妨从《流行体系》选择书写服装作为研究对象切入,来看看巴特是如何实践他的观点的。
要为流行服装构建体系第一步是要明确研究对象,这里可供的选项有三个,真实服装(人们实际穿的服装),意象服装(摄影或绘画的服装),书写服装(时装杂志上的服装描述,当然,放到今天,应该是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平台的服装宣传文案)。
所以,为什么巴特选择书写服装作为研究对象呢?总结了一下书中最重要的理由:书写服装有一种结构上的纯粹性。
真实服装受制于实际的考虑(形体、遮蔽、装饰),意象服装亦是如此(想想服装广告里的模特是不是都是颜值高身材好),而只有书写服装没有实际的或者审美的功能,可以说,书写服装的存在完全在于其意义。
书写服装和意象服装相比,有一种结构上的纯粹性,两者就像是语言和言语的关系(“言语”是我们实际说出的话,“语言”是言语背后潜藏的规范体系)。
时装描述不像意象服装和真实服装那样,会考虑某件服饰在某个具体的人身上的穿着效果,从这个角度来说,书写服装是语言层面的`。
但是另一方面,对时装的一段描述即便调整语序换个说法也能同样表达,这又像是言语层面。
所以,书写服装既是衣服层面的制度语言,又是语言层面的行动言语。
流行的文本描述是暗藏着结构性的。
试想看一张服装图片,我们可以从任意角度,按照任意顺序,带着任意喜恶去看,因此意象的意义不是固定的,而流行描述则不然,一段流行描述的文本必然是按照某种顺序,带着某种权威(比如“古典的”、“现代的”这样的词汇在脑海中引起的意象是不容反驳的),以一种确定性的方式被我们理解。
《符号学原理》经典导读

的,人们不经学习是无法掌握它的。作为值项系统的语言结构是由一定数目的成分组成的,每一成分既是一种对其它成分有
量值的东西,又是一种较大的功能项,在此功能项中程度不等地出现着其他的相关值项。语言结构的法规性与系统性是相互
联系的。
•
经典导读——
语言结构与言语
1.语言学 1-3、与作为制度和系统的语言结构相对,言语在本质上是一种个别性的选择行为和实现行为,它 首先是由组合作用形成的;其次,它是由“心理——物理机制形成的,这类机制使言语能将这些组 合作用表现于外。
2-2、语言结构和言语之间的区分是语言学分析中的重要部分。
语言结构和言语的区分;
对有关形象和行为的对象系统做区分:
从语义学角度加以研究
•
经典导读——
语言结构与言语
2.符号学的观点
2-2、语言结构和言语之间的区分是语言学分析中的重要部分。
举服装现象为例,按照服装在社会交流中所表现的内容,可以分出三个不同的系统: 1. (被书写的)时装在服装信息交流水平上是语言结构;(抽象) 2. 在语言通讯水平上则是言语;(抽象) 3. 在被摄影的服装现象中,语言结构永远是由时装人士产生的,而不再是抽象的形式表现,因为被摄影的服装永远是附着 在某一个个别的妇女身上;(具象)
能指是包含着两个侧面的实体。所指是记号的一个部分,因此语义学应当是结构语言学的组成部分。 马丁内认为,语言记号中应区别意义单元和区分单元。
意义单元(具有单词或语素的意义)
双层分节
人类语言的机制
区分单元(不具有单词或语素的意义)
•
经典导读——
1、汽车系统——“语言结构”是一套形式和细节构成,而言语受限制(因为在相同档次上选择不同的样式的自由及其有限。
符号学原理读后感

符号学原理读后感篇一符号学原理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本叫《符号学原理》的书,哎呀,这可真是让我脑袋转了好几圈!刚开始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就在犯嘀咕:“这能有意思吗?”结果一读进去,发现还真有点门道。
这书里讲的符号,可不是咱们平常随便想想的那种简单标志。
它就像一个隐藏在生活背后的神秘密码,控制着我们的认知和行为。
比如说,一个红色的交通信号灯,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停下或走,可能还传递着一种权威的命令感。
这难道不神奇吗?也许有人会说:“这有啥用啊?不就是些理论嘛!”但我觉得啊,了解符号学原理能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这个世界的运作方式。
比如说广告,那些花花绿绿的图片和文字,不就是一堆符号在诱惑我们去买东西嘛!我读着读着,突然想到自己平时在网上购物的经历。
那些商品的图片和描述,不就是在利用符号学原理来抓住我们的眼球,让我们心甘情愿地掏钱吗?这让我又好气又好笑,感觉自己像个被符号牵着鼻子走的小傻瓜。
不过,说实话,这书里有些概念真的好难理解,我读得云里雾里的,可能我这脑子还不够灵光吧。
但我又想,也许这就是探索知识的过程,哪能一下子就全明白呢?总之,读《符号学原理》这本书,让我对身边的世界有了新的看法,虽然过程有点纠结,但这一路的思考,真好!篇二符号学原理读后感哎呀妈呀,《符号学原理》这本书可把我折腾得够呛!刚开始,我抱着一种好奇的心态翻开它,心想:“这能有多深奥?”结果,没看几页,我就发现自己太天真了!书中那些关于符号的定义和解释,让我感觉自己像是掉进了一个充满谜题的迷宫。
什么能指、所指,什么象征符号、指示符号,搞得我晕头转向。
我不禁在心里问自己:“我是不是在自讨苦吃?”但是,当我耐着性子继续读下去,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东西。
比如说,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原来就是一个庞大的符号系统。
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承载着特定的意义和信息。
这就好像我们在跟世界对话时,用的是一套独特的密码。
我想起有一次和朋友聊天,我说了一句“我累了”,这简单的三个字,对于朋友来说就是一个明确的符号,代表着我的状态。
符号学(2)

符号学(2)《符号学原理》(Eléments de sémiologie,1963)——理论架构一般而言呢,Barthes是位符号学概念和方法的应用家,而非纯理论家,但是这本书由于论证整齐严密,简洁明了,已成为当代西方文学符号学研究的必读书和入门书了。
这本小册子分为“语言学的问题”、“符号学的观点”两部分,详细论述了能指、所指、意指和组合段问题。
本书中文译是李幼蒸先生翻译的,并附有罗兰·巴特在法兰克福学院的就职演讲稿,以及苏珊·朗格所做的《写作本身:论罗兰·巴特》和克里斯蒂娃所做的《人怎样对文学说话》。
我在此仅向大家介绍一下他的意指理论。
其实索绪尔在后期也曾提出这一概念,但没有来得及做完整的阐释。
在这里,因为写作的简明性我用余志鸿先生的著作给大家解释一下意指的相关理论。
在我们传播符号学领域,符号存在“意指项”理论原本是源于胡塞尔的现象学研究的,“意指”即意指是研究能指/所指的关系模式,也是以整体的方式看待能指与所指。
所有的意指都包括两个层面:表达层面(由物质性态的实体能指实现),内容层面(即所指,意义方式表现的思维形态——所谓概念)。
表达层面:E(plan d’expression)内容层面:C(plan de contenu)意指行为则是二者的关系(R):ERC余先生在此举了皮鞋的例子,简单来说是这样的,我们想象一个商店橱窗里陈列一只切开的皮鞋,切开的剖面对准公众,旁边树着一个牌子,上书:绝对真皮。
那么在这个符号系统里面,有两层意指系统:第一层很明显:E是切开的皮鞋,C是想告诉人们,这鞋是真皮做的。
第二层则是语言学层面的:E是“绝对真皮”,C是“这绝对是用真的皮做的”。
非语言传播的符号(在广告中非常明显)都是分层的。
我们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它的意指系统:人为的把皮制的鞋切为“皮”和“鞋”,意指的重点显然在“皮”(E),所指的object是“鞋”,于是,这个ERC系统马上又延伸出另外一个ERC系统,且这个系统变成新系统的一个要素。
巴尔特 《符号学》原理 读书笔记

结构主义与符号学——读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李建楠罗兰•巴尔特的著作《符号学原理》是用结构主义的方式研究广义的,或者说是本来意义的符号学。
结构主义的中心观念其实不是结构,而是系统,结构是相对零星散乱而言,而系统是相对孤立、片段而言的。
系统强调的是部分(或组成、因素)脱离了系统就不再有意义。
罗兰•巴尔特十分重视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并吸收了叶尔姆斯列夫等人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符号学理论。
他在《符号学原理》一书中沿用了与他们相同或类似的理论,并借用索绪尔的二分法对符号学的原理进行讨论,提出了符号学构架的原则。
他深入发展了索绪尔的理论,同时也对其中不完善和不合理的部分加以修改。
巴尔特赞成索绪尔提出的建立符号学的设想,并对他预料的符号学内容做了补充,但与索绪尔的观点不同,他认为符号学只是语言学的一部分,是具体负责话语中大的意义单位的那部分;而不是索绪尔主张的“语言学是普遍符号学的一部分,哪怕是有特殊地位的一部分。
”这是全书的立论基础。
他认为任何符号学系统都要有言语的介入,例如电影、广告、照片必须配以文字说明证实其含义。
本书以二元对立的形式从言语与语言、能指与所指、系统与组合、外延与内涵四个部分分析了结构符号学。
在言语和语言的关系上,巴尔特一方面袭承了索绪尔的观点,大体承认了语言和言语的二分法,但对于索绪尔重语言轻言语的观点巴尔特又是不赞同的。
所以巴尔特详细论述了语言和言语的辩证关系。
“语言既是言语的产物又是言语的工具,二者处在真正的辩证关系之中。
”另外,巴尔特把索绪尔的言语 /语言二分法作为符号学的出发点,把这一对概念在超语言或元语言领域获得了丰富发展。
他认为言语/语言的对立可以被理解为信息/信码、实施/模式、或过程/系统的对立,这样就建立了符号学的结构主义模式。
接着巴尔特分析了能指与所指的关系。
语言学中认为,所指并不是一个事物而是该事物的心理再现。
符号学中的所指可以由语言符号承担,而能指是一中介体,能指的实体始终是物质的。
《符号学原理》内容简介

施拉姆传播模式
语言结构是一种值项系统。 “一个记号中的观念与声音质料不如它在 其它记号中周围的词项重要。”——索绪 尔 例:钱币
1、语言结构与言语
语言结构与言语的辩证关系:语言结构既 是言语的产物,又是言语的工具。 个性语言:在言语和语言结构中间可能存 在一个中间项
1、语言结构与言语
语言结构与言语的区别~例:服装系统、 饮食系统以及汽车家具系统
3、组合段和系统
组合关系 每一个词从它之前和之后的词中取得其值。 各词项以“出现”的形式相联系。 适合的分析方式:切分 更接近言语
3、组合段和系统
联想关系 具有某些共同性的词在人们记忆析方式:分类。 更接近语言结构。
4、直接意指和含蓄意指
能指(E),所指(C),意指(R) 直接意指:ERC。 含蓄意指:(ERC)RC 元语言:ER(ERC)
符号学基本概念介绍
汪臻真
《符号学原理》
《符号学原理》 作者:罗兰·巴尔特 当代法国著名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 这本书是对符号学理论和概念的一个梳理 和总结。
《符号学原理》
1、语言结构与言语 2、所指和能指 3、系统和组合段 4、直接意指和含蓄意指。
1、语言结构与言语
语言结构=语言-言语 语言结构是一种社会性的法规系统
Thanks!
Questions?
2、所指和能指
记号: “能指和所指的结合体,也可看作一个 音像和一个概念的结合体。” ——索绪尔
2、所指和能指
所指: “所指不是‘一桩事物’”,而是该事 物的心理表象。” ——索绪尔 意指:任意性和无理据性
3、组合段和系统
“联结语言学各词项的关系可沿两个平面展 开,其中每一个平面都产生它自己的值 项。”——索绪尔
读书笔记的符号

篇一:《艺术设计符号基础》读书笔记中南大学研究生读书笔记课程名称视觉语言研究学生姓名刘伟阅读书目《艺术设计符号基础》指导老师孙湘明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专业视觉传达完成时间2011年6月《艺术设计符号基础》读书笔记作者:胡飞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8.7主要内容:目录第1章符号、艺术与设计第2章毗邻轴与系谱轴第3章外延、内涵与意识形态第4章图像、指示与象征4.1 符号类型理论基础4.2 艺术设计中的图像性符号4.3 艺术设计中的指示性符号4.4 艺术设计中的象征性符号第5章意义的传达5.1 艺术设计符号的传播5.2 艺术设计符号的认知5.3 意义的形变第6章从分析到创造6.1 艺术设计符号的分析原则6.2 艺术设计符号的分析方法6.3 艺术设计符号的运用程序第7章隐喻、换喻、提喻与讽喻7.1 当代设计的修辞转向7.2 艺术设计中的隐喻7.3 艺术设计中的换喻7.4 艺术设计中的提喻7.5 艺术设计中的讽喻第8章走向信息化8.1 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艺术设计符号8.2 网络界面设计中的指示性符号8.3 图形界面设计中的符号隐喻8.4 交互界面设计中的符号运用作者简介:胡飞,男,1977年2月出生于湖北武汉,设计艺术学博士,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师从柳冠中先生。
出版专著《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方式探索》,译著《产品设计:历史、理论与实务》,国家级规划教材《工业设计符号基础》,合著《设计符号与产品语意:理论、方法与应用》;在《装饰》、《艺术与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设计作品屡次获奖。
主要内容:这本书通过大量案例分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艺术设计符号基础理论及其应用,将索绪尔语言符号学和皮尔士逻辑符号学的基本观念、原理与方法应用于具体的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产品设计、服装染织设计等领域。
内容主要包括:艺术设计符号的毗邻轴与系谱轴,意义的外延,内涵与意识形态,图像性,指示性和象征性的艺术设计符号,意义的传达与符号的分析,隐喻,换喻,提喻与讽喻,以及走向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艺术设计符号。
符号学原理与推演读后感

符号学原理与推演读后感After reading "符号学原理与推演", I was both fascinated and challenged by the concepts presented in the book. The author's exploration of semio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various fields opened my eyes to a new way of understanding communication and meaning. I found myself drawn into the intricacies of signs, symbols, and how they contribut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reality.在阅读了《符号学原理与推演》之后,我对这本书中提出的概念感到既着迷又挑战。
作者对象征学的探索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让我以一种新的方式理解沟通和意义。
我被引入了标志、符号以及它们如何构建现实的复杂性中。
One of the key takeaways for me was the idea that signs are not just simple representations of reality, but can also shape our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towards the world. This notion made me reflect on the power of symbols in influencing human behavior and culture. It made me questio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igns and symbols that surround us in our daily lives, and how they contribute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对我的一个关键收获是,符号不仅是对现实的简单代表,还可以塑造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和态度。
符号学原理 文档 (2)

《符号学原理》札记简单过去式最终就是一种秩序的,因而就是一种新快感的表现。
由于这种欣快感,显示既不是神秘的,也不是荒诞的,而是明朗的,一清二楚的。
它时时刻刻被聚集和保持在一个创造者手中。
小说和历史都可以是一种历史时机的选择或者表达,所以在小说当中,简单过去式的运用十分重要。
我认为这里所说的创造者其实与我们所说的第三人称很相像,或者说是另一种形式的表达。
我们通过这个创造者(第三人称)可以突破第一人称与第二人称由于当局的束缚,将故事的内容更加全面的诠释给读者,使得读者对于故事内容以至于深度的了解更加明朗。
语言按照其结构本身包含着的一种不可避免的异化关系。
说话,或者更严格说发出话语,这并非像人们经常强调的那样是去交流,而是使人屈服,全部的语言结构是一种普遍化的支配力量。
十分同意罗兰巴尔特先生对于语言的两个范畴的解说:断定的权威性和重复的群体性。
其实,我认为,在摘录当中所说的语言是一种使人屈服的力量,是一种普遍化的支配力量所描述的正是语言的断定权威性。
很多人崇尚语言的自由性,从而反对遵循语言的一般性。
这里,我认为他们误解了语言断定权威性的意义。
语言断定的权威性是要求给人们一种交流的确定性与规范的支撑。
而在正确的理解了语言的作用的基础上,对语言进行有益的弄虚作假,则就是文学。
在文学的各种力量中,借助三个希腊文概念对他们进行讨论,可以总结为:科学,模仿以及记号过程。
不管是哪种文学作品,它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现实的闪现,都应该基于一定的知识积淀。
如列昂尼德马克西莫维奇的代表作《俄罗斯森林》,其中蕴含了大量的森林生态科普知识,为作品增加了珍贵性。
固执与转移都是指一种游戏方法。
固执是对文学的不可还原性的肯定,而转移时在发现文学作品不适合权势时的一种离弃。
我们一方面利用现有的语言下的权威与确定性进行文学创作,同时以自己的风格对于语言进行驾驭,甚至将语言进行陌生化的处理。
本文轻微地,暂时的揭掉那个沉沉地压在我们集体性话语上面的普遍性,道德性与非一区别性。
《符号学》阅读感想

《符号学》阅读感想符号学作为一门对普遍思维规律进行深入思考的学科,其主要目的在于厘清人类表达和认知意义的方式。
因此,我们首先需要处理的是符号学的基本定义。
在进行严肃的讨论时,我们往往需要从一个明确的定义出发。
尽管我可能会冒简单化的风险,但我仍愿意给出一个清晰的符号定义:符号是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
在符号学中,意义必须通过符号来表达,而符号的用途就是表达意义。
反过来,没有意义是无法用符号来表达的,同样,也不存在不表达意义的符号。
意义是一个符号能够被其他符号解释的潜力,而解释则是意义的实现。
符号与意义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循环是符号学的基本出发点。
我之前给出的定义可能听起来像是一个“解释循环”,事实上它确实如此。
符号表达释放出意义,以吸引符号解释,而符号解释则通过追求意义来接近符号表达。
西方学者在讨论问题时可能没有从这个角度出发,这可能是因为意义(meaning)的同义词 significance 与符号(sign)具有相同的词源,因此不言而喻。
然而,他们普遍使用的“符号学是研究符号的学说”这一定义,仅仅是用一个拉丁词根(sign 来自拉丁词 signum)来解释一个同义的希腊词根(semiotics 来自希腊词 semeîon)。
相比之下,我选择使用一个解释循环式的定义,可能更接近问题的核心。
人类为了确认自身的存在,必须寻找存在的意义。
因此,符号是人类存在的本质条件。
正如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所说:“人类为了表现自己而寻找符号,事实上,表现就是符号。
”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没有符号,人类既无法表现,也无法理解任何意义,从而无法作为人而存在。
更进一步说,没有意义,不仅人类无法存在,“人化”的世界也无法存在,人类的思想也不可能存在,因为我们只有通过符号才能进行思考,或者说,思想本身就是一个产生和接收符号的过程。
如果思想即人本质的符号化,那么人的本质也是“符号性的”。
这一观点将在本书的第十六章中进行详细讨论。
符号学原理读后感

符号学原理读后感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直犯嘀咕,符号学?这听起来就好高深莫测的样子呀,不会是那种让人看一眼就犯困的天书吧。
可是呢,读着读着,我就被它给深深吸引住了。
这就好比你本来以为是在面对一个特别严肃、刻板的老学究,结果发现它其实是个超级有趣、满肚子都是新奇故事的小伙伴。
书里讲的那些关于符号的事儿啊,真的是无处不在。
咱平常生活里根本就没注意过的小细节,原来都藏着符号学的大道理。
比如说,咱们走在路上看到的那些交通标志,红色的圆代表着禁止,绿色的箭头表示通行方向,这就是超级典型的符号呀。
以前呢,我就只知道按照这些标志走,可现在明白了,这就是符号在无声地跟咱们交流呢,就像一个个小小的精灵,用它们独特的方式在指挥着交通,还在给我们传达着安全的信息。
这要是在以前,我哪能想到这些简单的标志背后还有这么复杂又有趣的理论呀。
再说说咱们平常聊天的时候用的那些表情符号吧。
一个小小的笑脸 或者是一个哭脸 ,这可都是符号哦。
它们能表达出我们的情绪,比单纯的文字有时候更有力量呢。
你想啊,当你给朋友发了一条有点调侃的消息,后面加个笑脸,就感觉整个氛围都变得轻松愉快了。
要是你在诉说自己的委屈的时候,加上个哭脸,对方好像一下子就能感受到你的难过。
这符号学真的是把这些细微的人际交流都给剖析得明明白白的。
而且呀,广告里面的符号运用也特别值得玩味。
那些大品牌的广告啊,总是会有一些标志性的元素。
比如说可口可乐那个独特的瓶子形状,红白相间的颜色,这就是它的符号。
看到这个瓶子,不管是在电视上、海报上,还是在超市的货架上,我们马上就能认出这是可口可乐。
这就像是它的专属身份证一样,而且这个身份证还特别有吸引力,让我们看到就忍不住想要来上一口。
这就是符号学在商业营销上的魔力呀。
我还发现,符号学和文化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不同的文化里,同样的符号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
就像龙这个符号,在咱们中国文化里,那可是吉祥、权威、尊贵的象征,咱们中国人都称自己是龙的传人呢。
《符号学历险》读书笔记1

《符号学历险》读书笔记1罗兰.巴特的符号学和皮尔士的一脉相承,皮尔士符号学可以算是罗兰.巴特符号学的范式。
罗兰.巴特把“文本”从语言和写作中抽离出来,作为一类待解释、可解释的符号。
比如“绅士”这两个字在汉语和日语里都能组词,但这个词,在两种语言里的意思却截然相反。
把所有语义暂时剥离,将“绅士”二字暂时理解成一个空洞的符号组合。
这个符号组合在语言里能够被解释,是由于符合了某种构词的规则,或说这个符号组合在讲这门语言的所有人的共同记忆里有一席之地。
“绅士”从两个符号变成了一个词,这个词放到这两种语言中去,进入了语境。
语境是一种对于符号解释链条的共同记忆。
这个词在汉语和日语中,处于了一条解释链条之上,但似乎处在了相反的方向上。
再引申到钱币学上。
塞人时期印度西北部的银币上的大象图案,如果被抽离到钱币学之外,它就只是一只雕刻的很好看的大象罢了。
但把它放入到印度神话的语境里打打蘸水,我们会发现,它是因陀罗的坐骑,象征着王权。
再进一步了解佛教转轮王的本生经故事,还能知道,它和佛教有关系。
再把它拿去沾一沾希腊人向东殖民的历史的蘸水,我们还能了解到东进的希腊人出于某种秉性和考量,接受了西北印度的文化,以大象代表了王权。
在结合碳十四检验的结论,把这一干沾满了蘸水的大象放回到钱币学语境里,大概能猜得出来,这枚钱币也许属于某一个西北印度的希腊国王。
货币是主权的宣誓,希腊人的主权标志上竟刻画了属于殖民地的符号。
这一系列推理在钱币学语境内得出了如是结论,这个结论是之前那一系列的解释链条的压缩包。
再把它提出来,放入到社会学和历史学的语境里,这个解释链条将继续下去,形成新的意义,不断为我们提供新的信息。
这个过程有点像老张头给了老李头10元钱去打散酒。
老李头去到了酒铺才发现没带瓶子,于是在旁边买了一瓶矿泉水,为了打酒,只好把水咕嘟咕嘟几口喝完,拿着空瓶子打了一瓶酒。
老李头半道上酒性大发,三口两口干掉半瓶,为了交差,只好掺进去半瓶自来水作假。
《符号学》阅读感想

《符号学》阅读感想在引论中,作者归纳了符号学发展的“四个模式与三个阶段”,这为我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来理解符号学的发展历程。
语言学模式强调语言作为超大符号体系的重心地位,逻辑-修辞学模式考量所有的符号类型,文化符号论则从文化的角度研究符号,而信息论与控制论则为符号学提供了技术支持。
这四个模式的发展交织而形成了符号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即语言学转向、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
在原理部分,作者重新审视了符号学的各种模式,博采众长。
其中,任意性与理据性和符号意指三分式是书中的两个关键概念。
作者认为,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强调符号与意义的连接关系是任意的,而皮尔斯的符号学则认为符号与其“对象”之间的关系存在各种“本有的”连接。
符号意指三分式将符号的意义分为再现体、对象和解释项,这为符号学的许多课题提供了钥匙。
符号学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人类的思维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它帮助我们解释各种符号系统,如语言、图像、手势等,以及它们在文化、艺术、传媒等领域中的运用。
通过对符号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信息的传递、意义的构建和文化的表达。
然而,阅读这本书也让我产生了一些疑问和思考。
书中对于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思想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讨论,这让我感到有些遗憾。
解构主义是语言学模式内部对索绪尔的反动,对于理解语言和符号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书中对于“语言与沉默”这一关键生存境遇的关注较少,这也是我个人的一个期待。
“道之全体大用,非片词支语所能名言”式的语言批判与德里达所谓“逻各斯中心主义”正是构成语言(符号)神秘主义的一体两面,对于这一永恒悖论式的关键生存境遇的思考,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符号学和人类的思维。
《符号学》是一本很好的符号学入门读物,它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符号学知识,对于理解符号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有很大的帮助。
然而,对于一些深入的问题和思考,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我希望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深入学习符号学的理论和方法,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思维和社会。
经典文本罗兰巴特第二层级符号学

罗兰·巴尔特是法国著名的符号学家,他对符号学的研究以及其对文本解读的影响至今仍然被广泛讨论。
本文将对巴尔特的经典文本进行深入解析,以期更好地理解他的符号学观点。
一、巴尔特的符号学观点1. 巴尔特的符号学理论基础巴尔特认为,符号学是一门解释文本的方法论,通过解读文本中的符号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本所表达的含义。
他强调符号的重要性,认为符号是文本表达和传达意义的主要途径。
2. 巴尔特的符号学观点巴尔特在其著作《房间、时钟、照片》中详细阐述了他的符号学观点。
他认为,文本中的符号并非单纯的象征,而是具有多重意义和隐喻,需要通过符号学的方法进行解读和理解。
二、巴尔特的符号学方法1. 符号的多重意义巴尔特认为,符号不仅有直接的意义,还可能具有隐喻和象征的意义。
他通过对文本中符号的深入解读,揭示了符号背后的多重意义和符号之间的内在联系。
2. 符号的文化背景巴尔特强调符号的文化背景对其意义的塑造和解读起着重要作用。
他主张符号不是脱离文化和历史环境的,而是受到文化影响和历史沉淀的产物。
三、巴尔特的符号学对文本解读的影响1. 对文本解读方法的启示巴尔特的符号学观点对文本解读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了符号学方法,使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和解读文本,开拓了对文本的新理解方式。
2. 对文本研究的推动巴尔特的符号学观点促进了文本研究的发展。
他的学术观点为学者们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推动了文本研究的深入和广泛发展。
四、巴尔特符号学的现实意义1. 对文化交流的影响巴尔特的符号学观点为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思路和解读方法。
通过对符号的深入理解和探讨,可以更好地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2. 对文本解读的启示巴尔特的符号学观点对文本解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他的研究方法为文本解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鼓励人们深入思考和探讨文本中的符号和意义。
在总结中,巴尔特的符号学观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他的研究方法和观点为文本解读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文化交流和文本解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主义与符号学
——读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
○李建楠
罗兰•巴尔特的著作《符号学原理》是用结构主义的方式研究广义的,或者说是本来意义的符号学。
结构主义的中心观念其实不是结构,而是系统,结构是相对零星散乱而言,而系统是相对孤立、片段而言的。
系统强调的是部分(或组成、因素)脱离了系统就不再有意义。
罗兰•巴尔特十分重视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并吸收了叶尔姆斯列夫等人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符号学理论。
他在《符号学原理》一书中沿用了与他们相同或类似的理论,并借用索绪尔的二分法对符号学的原理进行讨论,提出了符号学构架的原则。
他深入发展了索绪尔的理论,同时也对其中不完善和不合理的部分加以修改。
巴尔特赞成索绪尔提出的建立符号学的设想,并对他预料的符号学内容做了补充,但与索绪尔的观点不同,他认为符号学只是语言学的一部分,是具体负责话语中大的意义单位的那部分;而不是索绪尔主张
的“语言学是普遍符号学的一部分,哪怕是有特殊地位的一部分。
”这是全书的立论基础。
他认为任何符号学系统都要有言语的介入,例如电影、广告、照片必须配以文字说明证实其含义。
本书以二元对立的形式从言语与语言、能指与所指、系统与组合、外延与内涵四个部分分析了结构符号学。
在言语和语言的关系上,巴尔特一方面袭承了索绪尔的观点,大体承认了语言和言语的二分法,但对于索绪尔重语言轻言语的观点巴尔特又是不赞同的。
所以巴尔特详细论述了语言和言语的辩证关系。
“语言既是言语的产物又是言语的工具,二者处在真正的辩证关系之中。
”另外,巴尔特把索绪尔的言语 /语言二分法作为符号学的出发点,把这一对概念在超语言或元语言领域获得了丰富发展。
他认为言语/语言的对立可以被理解为信息/信码、实施/模式、或过程/系统的对立,这样就建立了符号学的结构主义模式。
接着巴尔特分析了能指与所指的关系。
语言学中认为,所指并不是一个事物而是该事物的心理再现。
符号学中的所指可以由语言符号承担,而能指是一中介体,能指的实体始终是物质的。
也就是说,实物符号要借助其他符号——语言符号来实现自己。
意义所依赖的不是记号的物质性,而是其符号功能,正因为一种特定的声响或词代表、象征或者表征一个概念,它才能在语言中作为一个符号去起作用并传递意义,也就是结构主义所说的“意指。
”巴尔特认为,“意指”可以被理解为一个过程,它是将能指与所指结成一体的行为,该行为的产物便是符号。
但意指的过程是任意的、专断的。
它不是能指与所指之间单一的互相关系,而更重要的是两个不定形物的,或像索绪尔所说的两个“流动性领域”同时切分行为。
意义并不终结于所指,意义是序列的重新排列,因此是符号学即“分节学”,符号学未来的任务乃是寻觅人类对现实的切分。
巴尔特用较大篇幅讨论了组合和聚合两大关系,他称之为符号系统。
在巴尔特看来,组合根本上就是由“可加以切分的实体”构成的,而系统则是一种聚合关系。
他提到雅各布森的隐喻和换喻,这主要是体现在结构关系上。
他认为,“语言的,也是所有符号学系统的一个特点是,其区别性与构成性往往不可能分开。
”在这一部分他还提出了聚合问题中最具争议的“二元制”问题。
“严格意义的符号学,是可以对各种对应型的普遍分类加以利用的。
但是符号学研究的扩展很可能导致对聚合的序列关系而不仅仅是对应关系的研究。
可以肯定二元制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和公认的原则,同时二元制也是一种“元语言”。
在最后一部分巴尔特论述了内涵系统、外延系统与元语言。
语言学实际就是研究符号学的符号学,或者说就是符号学的元语言。
巴尔特说:“符号学就是一种元语言,因为它把作为被研究系统的第一语言(或对象语言)处理成第二系统,这个对象系统通过符号学的元语言被意指,而元语言又通过一个内涵过程被把握。
”巴尔特强调结构语言在文化符号中的作用,而形成了直接意指层和含蓄意指层的构成分析。
直
接意指层涉及意义的第一个层级,是单纯的、基础的层级,能指与所指之间是描述性的。
含蓄意指层是普遍的、综合的、芜蔓的,在这一层级中,所指同文化、知识、历史密切交流,是根据社会意识形态、普遍信仰、结构概念及社会价值体系等更广泛的领域来解释各种完成了的符号,这是代表了“他性”的信息和意义,巴尔特称之为“元信
息”或“神话”。
符号学应该透过文化文本的表面意思,达到其底层及各种隐喻层背后的意思。
巴尔特强调结构语言学在文化符号中的指导作用,但是其基本精神还是符合其语言学中心论的。
巴尔特认为,符号学研究的目的,是语言以外的意指系统重新建立和运作起来,他所依据的是结构主义的构想。
从这个层面讲,符号学的精义可以说是实践性大于理论性的,强调的是如何借取和运用各种理论工具来处理具体的文本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