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室质量目标控制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验室质量目标控制制度
一、目的
为将分析测试结果的误差控制在允许限度内所采取的控制措施。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试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试验室间质量控制。
三、管理范围
它包括试验室内质量控制和试验室间质量控制两部分。
1试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试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包括对人员的要求控制、试验室设备要求、料、法、环)
1.1人员的质量控制:
1.1.1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受过其所承担工作相适应的教育、培训、考核并具有相应资格管理和检测的人员,确保其检测工作质量。人事管理要求验证、检查、评价,以保证满足本试验室对人员的要求。对以上相关资料予以存档。
1.1.2技术负责人根据岗位需要进行各项培训(岗前、方法标准、设备操作、安全作业、法律法规、安全和防护等)。培训合格,签订设备操作授权书,准许上岗从事相关检测工作。
1.1.3对检测过程,检测工作重点环节进行重点监督,执行《监督工作控制程序》。
1.2设备的质量控制
规范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处于受控状态,保证满足检测工作要求。
1.2.1建立完整的设备档案,满足试验室核查要求。
1.2.2设备的维护和使用。建立设备维护维修计划、记录。严格执行《设备管理程序》
1.2.3设备管理人及设备使用人相互配合做好设备期间核查工作,严格按照《期间核查程序》进行核查。
1.2.4做好设备的校准工作,依据《量值溯源程序》进行校准核查工作,满足试验室的规范要求。标明“三色”标识。表明设备所处的校准状态。
1.2.5完整做好设备的使用记录、周期检定记录及计划、设备的保护工作。
1.3试验溯源性控制
1.3.1有测量功能的设备及辅助设备和标准物资,在投入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前期校准和检定,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满足《量值溯源程序》,实现检测数据可以溯源到国际单位制的溯源性要求。
1.3.2试验室设备管理员执行《试验室设备管理制度》,定期做好测量仪器及设备的校准检定工作。
1.3.3保证使用标准物质具有证书证明其溯原性。
1.4检测方法及方法确认
严格按照试验室的检测工作流程执行检测工作。保证检测方法和方法确认工作在有效的控制范围内。
1.4.1保持现行有效的标准、作业指导书、及可查参考资料。
1.4.2对检测方法的偏离仅应在该偏离已在被规定文件、经技术判断、授权同意的情况下才可以允许。
1.4.3检测结果应考虑不确定度分量对合成不确定度的影响。
1.4.4检测方法偏离,由技术负责人进行验证并对该方法偏离进行文件规定,不得违背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1.4.5为保证检测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对数据输入、存储、转移和处理进行控制。
1.5设施环境控制
1.5.1设施和环境的配置工作,要求设施、通风、照明和水、电、气、温湿度、防震应满足检测有关的法律法规。保证其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1.5.2试验室根据检测项目,在安装设备仪器时要求避免检测项目之间的干扰和影响,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1.5.3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及保护装置(如洗眼器、护目镜、急救包等常见必备物品)。
1.5.4按对应的检测标准,满足所用设备仪器对环境条件的具体要求,做好相关记录,如设备对环境有严格要求必须做好记录。
2试验室间质量控制
2.1.试验室间比对
2.1.1 定义: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试验室或多个试验室对相同或类似检测物品进行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
2.1.2目的:
2.1.2.1 确定某个试验室对特定试验或侧向的能力,检测监控试验室的持续能力;
2.1.2.2 识别可能与试验室相关的问题如人员的检测力和仪器校准;
2.1.2.3 确定新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比性,监控老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比性;
2.1.2.4 向可能提供更高的可信度;
2.1.2.5 鉴别试验室间的差异;
2.1.2.6 确定一种方法的能力特性,通常称为共同试验;
2.1.2.7 给标准物质赋值,并评价其有效性。
2.2 能力验证
2.2.1 获得能力验证满足结果的个体试验室对其采用合适的质量控
制措施是一种鼓励;获得能力验证不满意结果的试验室,则通过反馈促使其采取纠正措施。
2.2.2 为特殊任务选择实验室提供合理的依据。
2.3 试验室间质量考核
2.3.1校核标准溶液;
2.3.2 未知样品的分发与保存,重点在于程序与步骤;
2.3.3 未知考核样品的测定;
2.3.4 检测结果的报告,包含结果的判定、数据修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