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汇总(完整版)_部分1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PPT课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PPT课件
它对中国资产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的 作用具有两重性:既有促进的一面,也 有阻碍的一面,而且到了后期,阻碍是 主要的方面。
洋务运动的失败: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 动的破产。
失败的原因: 封建性; 依赖性; 腐朽性。
一些原来落后的国家也开始了近代化过程,最 典型的日本。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推行“振兴实 业”政策,办了一批工厂,这批工厂以官营与 半官半民(类似官督商办)为主,可见在本国 资本不发达的情况下,初期兴办企业由官出面 方面有相似性。在这些企业的创办中,也遭到 批评“费用颇多,损益得失相当”,因而在明 治十四年以后,明治政府果断地采取了一个行 动:把官营及半官半营工厂出卖给民间,扶植 资产阶级,以后又颁布宪法,开设国会,在国 家体制上进行变革,所以迅速走上资本主义近 代化道路。
2.经验教训:
农民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 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运动的产生 二、洋务事业的兴办 三、洋务运动的性质、历史作用及其
失败
一、洋务运动的产生
(一)“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所兴办的洋务,狭义地说,主要 指清朝一部分当权的官僚所进行的引进西方机 器生产、科学技术及武备的活动。他们此项活 动从六十年代开始,到九十年代中期告一段落, 其活动中心,六十年代以购置西洋船炮枪械、 建立近代军事工业、训练新式海陆军为主;七 十年代后,在进行上述活动同时,还兴办工矿、 轮船、电报铁路和纺织等民用企业,创办新式 学堂、派遣留学生、翻译西书等,从事这些活 动的人被称为洋务派。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 器”。
2.几个主要军工企业 (1)江南制造总局(沪局):1865年李鸿章筹办。
(2)金陵机器局(宁局):1865年李鸿章创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

1
太平天国运动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农民起义。反映了中国农民的造反精神和思想倾向,推 动了政治体制的变革。
2
戊戌变法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新政党,致力于推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在当时的封 建社会背景下遭到失败,但对现代中国的政治改革影响深远。
3
辛亥革命
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推翻了清朝封建政权,成立了中华民国。开启了近代 中国的历史新纪元。
民主思潮
强调民主和自由,反对专制, 主张借鉴于西方先进国家的 政治制度,实行宪政和选举 制度。
共产主义思潮
宣扬阶级斗争的理论,主张 工人阶级领导农民阶级和其 它被压迫阶级进行革命斗争, 实现社会主义。
启示和教训
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分析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引导听众思考中国未来的方向和发展路径。
启示
• 历史是过去对未来的启示 • 转型期困难重重,需要不断探索 • 弘扬家国情怀,继续推进现代化
梁启超
鲁迅
思想家和政治家,早期的维新派 领袖,主张实行民主、普及教育、 兴办实业和士人掌握政权。
著名的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主 张现代文化和反对传统文化,抨 击爱国主义和人民疾苦。
重要思潮
介绍百年思潮:维新思潮、民主思潮、共产主义思潮等,分析每个思潮的特点、影响和历史意义。
维新思潮
主张变法兴邦、科学教育。 推崇西方文化,提倡国际主 义,旨在振兴中华。
4
五四运动
以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为原则的一次爆发。中国知识界、学生和民间团体反对外国列强的侵 略和国民党政府的妥协,呼吁新文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主要人物
介绍孙中山、梁启超、鲁迅等人的生平和贡献,批判李鸿章、袁世凯等人的错误和罪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

军事侵略
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侵占中国领土 划分势力范围

俄将长城以北和 新疆划为势力范 围 德把山东作势力 范围 德 英 日 法 英吞食长江流域 作为势力范围 日把福建作势力 范围 法把两广、云南 作为势力范围
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甲午战争后,日本从中国勒索赔款高达二亿三 千万两平银;舰艇等战利品价值一亿多日元。而当 时日本政府的年度财政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当时 的日本外务大臣得意地说:“在这笔赔款以前,根 本没有料到会有好几亿元,全部收入只有八千万日 元。所以,一想到现在有三亿五千万元滚滚而来, 无论政府还是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
沙皇俄国财政大臣维特给尼古拉二世的条陈
各国的当前问题是如何从这些衰朽的东方国家 特别是庞大的中华帝国的遗产中,尽可能分得大的 一份。俄国从历史和地理上来讲,有着不可争辩的 权利,分得这个预期的猎物的最大部分。 由于我们和中国之间有着绵长的国境线,由于 我们有着特别有利的形势,除非中国能够自卫,否 则中华帝国的很大一部分能为俄国吞并,只不过是 一个时间问题罢了。但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要使这种 吞并自然地进行,不要引起轻率的事件,不要冒进, 不要侵占领土,以免有关的其他国家先机下手,瓜 分中国,因而使俄国得不到中国最富饶的省份。
文化渗透
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文化渗透与晚清“教案” 为侵略制造舆论 美化侵略 黄祸论
文化渗透与晚清“教案”
非法深入内地进行传教活动,仗势逞强 青浦教案、西林教案
热衷于间谍活动的德 国传教士郭实腊
扩大侵略特权、威逼“退还”教产、霸占田产房 屋 南昌教案、重庆教案、南京教案 践踏中国主权横行无忌招致地方官反教 贵州教案(巡抚何冠英、提督田兴恕) 各种民教纠纷成为教案的导火索 习俗与信仰的矛盾与冲突(湖南、江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教学内容•晚清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辛亥革命及其背后的推动力量•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发展与挑战•抗日战争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949年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现代中国的发展与挑战教学准备•电脑、投影仪和屏幕•教学PPT•教学资料和相关文献•学生参考书籍教学目标•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主要人物•理解中国近现代史对现代中国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实的整合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设计说明•使用多媒体PPT,结合图表、图片和文字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着重介绍关键事件和人物,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整体认识•结合学生的学科特点,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跨学科的思考和分析教学过程1.引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近现代中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2.导入:–回顾中国历史的发展,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前人时期的重要事件3.主体教学:–依次介绍晚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引导学生对晚清时期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介绍辛亥革命的推动力量和背景,让学生了解革命的过程和意义–探讨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发展与挑战,引导学生思考政治动荡对国家建设的影响–分析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抗战的重要性和意义–介绍1949年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探讨现代中国的发展与挑战,让学生了解当今中国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梳理,强调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中国近现代史对现代中国的影响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PPT和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了整体和系统的认识。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思维活跃,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北京大学课件chap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北京大学课件chap

郑和
哥伦布
航海次数 7次,1405—— 1433年,历时28 年
4次,1492—— 1504年,历时13年
船只数目 一般多达260余 最少3艘,最多17艘 艘 大型宝船60余艘
船只吨位、宝船估计1500吨, 100——200吨,
人数Biblioteka 约27000人最多约1500人,最
少约90人
航行里程 中国至东非海岸 西欧至加勒比海岸 约15000海里 约4500海里
马克思:不列颠人是第一批文明程度高于印度 因而不受印度文明影响的征服者.尽管他们的行为 是受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这种行为是既残忍又 愚蠢,但是他们的蒸气机和科学还是在印度摧毁了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摧毁了农村公社的经济 基础,由此在亚洲造成了唯一的一次社会革命正是 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认为,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 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 工具.
明史▪郑和传记载:造大船,修四十四丈, 广十八丈者六十二,长136米,宽56米.
1982年出土,重1900斤.
云南发现的明代郑 和铜像
明成祖朱棣:敕谕四方海外诸番 王及头目人等——祗顺天意,恪守朕言, 循礼安分,勿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 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
郑和七下西洋的航线
孙中山说:五百年前,中国是世界上 顶强的国家.国家的地位,好像现在的英 国、美国一样.英国、美国的强盛还是列 强.中国从前的强盛是独强.对各弱小民 族,中国完全是用王道感化他们.他们是 怀中国之德,甘心情愿,自己来朝贡的.
——英国蒙哥马利▪马丁
►包世臣说:苏州有10万人吸鸦片. ► 1838年,林则徐说,人口的1%吸鸦片.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1836年,外国 人估计约有1250万人吸鸦片. ► 1881年,赫德做过一次核查,提出的人数 是200万人,占中国人口的0、65%.大多数 当时的人士认为这个数字太低. ►有人认为:19世纪80年代后期,10%的 中国人吸鸦片.3—5%的人烟瘾很大,1890 年的数字是1500万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讲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讲解

中国穹甲快船“济远”
中国鱼雷快船“广乙”
日本军舰“吉野”
日本军舰“高千穗”
丰岛之战
清朝派兵增援牙山
1894年7月25日,清政府雇用英国商船高 升号运送中国士兵去朝鲜,在丰岛附近海面 被埋伏的日舰击沉。船上大部分官兵殉难。
丰岛之战
日舰击沉“高升”轮
丰岛之战
中国运输舰“操江”号
丰岛之战
义和团的团旗
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
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炮毁后的北京街市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1、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 9.8亿两。 2、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 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3、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 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 中国人民成立或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 力的官吏,“即行革职,记不叙用”。 5、总理衙门必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 主” 割辽东半岛(后 赎回)、台湾和澎湖列岛给 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增开重庆、沙市、苏杭二 州为通商口岸。 开辟内河新航线。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 开设工厂。
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 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 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 国内地。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 的发展。
《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对中国的影响
《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对中国的影响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 订《马关条约》时的情形。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的签订及主要内容
(1)中国割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屿,澎湖列岛

北大中国近代史经典课件

北大中国近代史经典课件

2.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三民主义
(1)三民主义的提出
“予欲一劳永逸,乃采民生主义,以与民族、 民权问题同时解决。” ——孙中山
孙中山手书 中国同盟会 纲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三民主义的内容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实行民
族革命。
内 容 反满:用革命方式推翻满清王朝 独立:建立民族独立国家 在一定程度上提出国内各民族平等的进步思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通过立法的形式确 立民主共和政体 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主权在民”的政治原则。 按照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规定了中央制度。 保障公民的平等、民主、自由的权利。
内 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 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沈毓桂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 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便偏废。”
——张之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含义
中学:是指封建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以及为它服
务的封建意识形态。 西学:是指西方资本主义的百工技艺等物质性的 东西,也包括西方国家的工商制度及自然科学与 社会学说。
局限性: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
张,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 对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满清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 政府,还我主权。” ——《军政府宣言》 “曾亦知瓜分之原因乎?政府无振作也,人民不奋 发也,政府若有所振作……外人不敢侧目也。” “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洲政府,则无挽救之法 也。” “民族主义,并非遇着不同种族的人便要排斥他 ,是不许那种不同种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ppt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ppt

实施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1865年开始出现入超,除1872—1876年这5年中国
有小额出超之外,一直入超。1865年到1868年中国每年
入超750万海关两,1890年至1894年,每年入超增长到
3400万余海关两。
自1895年马关公约明文认可外资在中国自由设厂后,
1895年至1923年在中国新设工厂130多家。
3,开始使用近代理论来论证中华民族旳危亡险 境。
但这时旳“觉醒”还无法与五四时期旳“觉
醒”相提并论。“五四”标志着又一种新旳阶段。
我们到第四章再来讲它。
对中国向西方学习进程旳一种分析框架。
器物层次(洋务运动)——制度层次(维新 运动和辛亥革命)——思想层次(新文化运 动)
这个分析框架对我们学习第二章、第三章和 第五章旳第一节都非常主要。
1,中国人民旳坚决对抗是最基本旳原因。 2,帝国主义旳相互牵制。 3,资本主义战争目旳旳变化。 4,土地广阔、人口众多等硬国力原因亦是不可忽视旳原
因。
中国人民对抗外来侵略旳几点印象:
1,如刚刚分析,中国人民旳对抗坚韧持久、力量 强大。这是中国仍能保持部分主权和领土旳基本 完整旳首要原因。
英国:强租威海卫和香港新界,并把长江流域作为自己势 力范围
法国:强租广州湾,把两广和云南作为势力范围 日本:把福建作为自己势力范围
控制中国旳内政、外交。主要有:
侵占中国主权,如领事裁判权、关税自主 权、驻军权等。
驻华公使对华政治横加干涉。 把持海关行政等。
赫 德(1861— 1923年任中国 海关总税务司)
订《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公约》。 1923年,日本与德国在山东进行了日德战争。日本逼迫中国
签订《有关山东之公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综述
主要内容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 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主 要 内 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综述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中国灿烂的 古代文明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 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 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 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 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 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 前提的最强大的杠 杆。” ——马克思
古代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完整(领 土完整)、独立(主权独立)、 纯粹(没有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的封建社会。它有如下特征:
(1)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2)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4)以儒学为核心的文化思想体系与文化专制主义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往往是超过同 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以前更是如 此,这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明,”“在 3—13世纪,中国保持一个让西方人望尘 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李约瑟
视频:中华文明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综述
(二)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1、中国封建社会 的经济、政治、文 化、社会结构的基 本特征
上篇 综述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2)中国的封建 势力日益衰败并同 外国侵略势力相勾 结,成为资本 - 帝 国主义压迫、奴役 中国人民的社会基 础和统治支柱。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综述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3)中国自然经济的 基础虽然遭到破坏, 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 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 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 地区内保持着,成为 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 主化的严重障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PPT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PPT

• 突出父权、夫权、君权 的宗法家长制在维护社 会稳定的同时,也显示 出强烈的保守色彩。使 郑和们没有了再次远航 的强劲动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PPT
所以,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质是:
• 阶级关系:封建地主与农民阶级 • 经济生产结构:小农经济 • 社会结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 文化思想体系:儒家文化 • 超稳定结构:金字塔形 • 社会存续:乱——治——乱——治 ……
• 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中国台湾南部; 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侵占台湾北部。
荷兰攻下基隆,结束西 班牙的台湾北部占领。
荷兰殖民者在马六甲修筑的军事要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PPT
• 1637年,英国东印度 公司武装船队,首次 来华,炮击虎门炮台, 击沉水师船只,还焚 烧官署,劫掠商船。
英军炮轰广州十三洋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PPT
• 从清王朝建立到18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 武装入侵和外交讹诈,并没有能打开中国市场的 大门。但是资本主义必将使古老中国卷入世界经 济的旋涡,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危机。
鸦片中战国争近现前代北史纲京要地教安学P门PT
•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PPT
案例导入: 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
V S
郑和 (1371—1435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PPT
哥伦布 1451-1506
1405-1433年,
中国明朝的郑和从南京
下关宝船厂出发, 7次
率庞大的舰队沿江、浙、
闽、粤海岸南下复西行,
最远到达非洲东岸肯尼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 一般每次达260余只,人 员2.7万多。 宝船载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PPT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 兼济天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万章上》说:“盛德之士, 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 按 儒家的看法,在君权之上,还应 该有“道”。对那些德高望重的 得道贤人,君主应该恭敬如师, 不能以臣子对待。君权并非至高 无上。
《左传》是儒家经典教材, 儒家对 于“君难”的看法是:“故君为社 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 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 就是说国君为了社稷国家去死,死 得其所,我们就应该与之共同赴难, 如果是为自己的私利而死,死的就 不得其所。那么大臣们又不是他的 奴才,谁该去死呢?
《孙子兵法》是中国贡献人类社会的另 一重要智慧。其名言有:兵者,国之大 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也。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不战而屈 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上兵伐谋,其次 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知彼知己, 百战不殆。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 然后生。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孔子和孟子思想中有丰富的后人 津津乐道的“民本思想”,但由 于缺乏制约君王和统治者的独立 的力量或机制,所以民本思想最 终也只是一种美好的想像,“口 惠而实不至”,“民本思想”被 “三纲五常”和“忠孝”思想所 代替。
传统“礼、乐,仁、智”思想的现代 意义
• 孔子、孟子一生“志于道、依于仁”,其 思想精髓是“礼、乐,仁、智”。“礼” 讲秩序,“乐”讲“和谐”,“仁”讲 “静”和“持久”,“智”讲“动”和 “变化”。 • “仁”: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 “和”:科学发展,和谐社会。
从孟德斯鸠开始,一些欧洲的思 想家又开始批判中国的专制制度, 1840年的鸦片战争则彻底打碎了 中国在欧洲人心目中的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