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控制》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加强消毒
对医院环境和医疗器械进行全 面消毒,切断传播途径,防止 感染扩散。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处理流程与建议
处理流程
一旦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消毒隔离措施
对感染者进行隔离治疗,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 预防性治疗,对病区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
建议措施
个人防护
医护人员需要穿戴防护服、口罩、 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以减少感
染风险。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抗生素滥用问题
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病菌抗药性的增强,为治疗带来困难。
合理用药原则
根据病情需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随意增减剂量或更换 药物。
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
不断研发新型抗菌药物,对抗日益严重的病菌耐药性问题。
严格消毒
对于医疗器械和接触患者 的物品,应该进行严格的 消毒,以最大程度地减少 感染的风险。
手卫生与个人防护
手卫生
经常洗手或使用手部消毒剂,能有效减少医院 感染的传播。
个人防护
医务人员需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 品,降低感染风险。
隔离与防护
预防控制措施
对医院感染的患者和携带者进行 隔离,减少与感染源的接触。
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的分类
根据病原体来源
医院感染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 感染 01 Nhomakorabea根据传播方式
医院感染可经接触传播、血液传播、 呼吸道传播等途径 03
根据感染部位
医院感染可发生在多个部位,如呼吸
道、消化道、血液等 02
医院感染的危害
危害健康
医院感染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可能导致病情 加重、并发症和死亡。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 ppt课件
【目的】供无菌操作用 【评估】无菌操作目的、环境,无菌
包的名称
【计划】1、用物准备 备 2、环境准
(四)铺无
【【评估】操作目的、环境,治疗盘是
否清洁干
燥,无菌治疗巾是否在有效期
菌盘
【计划】1、用物准备
2、环境准备
(五)戴、脱无 菌手套
【目的】在进行严格的医疗护理操作时确
保无菌效果
【评估】操作目的、环境,无菌手套尺寸、
光照消毒法(辐射消毒)
原理
紫外线 变性
菌体蛋白质光解、 死亡
电离辐射灭菌法(冷灭菌)
利用放射性核素钴60发射高能r射线或电
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进行辐射灭菌
1、 适用于不耐热的物品灭菌
2、有氧环境下进行消毒更好
3、湿度越高,杀菌效果越好
4、对人体有害,应用机械传送物品
微波消毒灭菌法
用于食物、餐具、医疗药品及耐热
3
医院感染的分类
二、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
-又称可预防性感染或交叉感染, 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
-预防措施:消毒、灭菌、隔离、 屏障护理等
4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
感染链
易感宿主
传播 途径
5
感染源
第二节
清洁、消毒、灭菌
6
邵阳医专护理系
清洁(cleaning):
用物理的方法清除物体 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 机物,去除和减少微生 物,并非杀灭微生物的 方法。
适用于经体表或伤口直接或间 接接触而感染的疾病。
呼吸道隔离 (respiratory tract isolation)
防止通过空气中的飞
沫传播的感染性疾病。
肠道隔离 (digestive tract isolation)
包的名称
【计划】1、用物准备 备 2、环境准
(四)铺无
【【评估】操作目的、环境,治疗盘是
否清洁干
燥,无菌治疗巾是否在有效期
菌盘
【计划】1、用物准备
2、环境准备
(五)戴、脱无 菌手套
【目的】在进行严格的医疗护理操作时确
保无菌效果
【评估】操作目的、环境,无菌手套尺寸、
光照消毒法(辐射消毒)
原理
紫外线 变性
菌体蛋白质光解、 死亡
电离辐射灭菌法(冷灭菌)
利用放射性核素钴60发射高能r射线或电
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进行辐射灭菌
1、 适用于不耐热的物品灭菌
2、有氧环境下进行消毒更好
3、湿度越高,杀菌效果越好
4、对人体有害,应用机械传送物品
微波消毒灭菌法
用于食物、餐具、医疗药品及耐热
3
医院感染的分类
二、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
-又称可预防性感染或交叉感染, 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
-预防措施:消毒、灭菌、隔离、 屏障护理等
4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
感染链
易感宿主
传播 途径
5
感染源
第二节
清洁、消毒、灭菌
6
邵阳医专护理系
清洁(cleaning):
用物理的方法清除物体 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 机物,去除和减少微生 物,并非杀灭微生物的 方法。
适用于经体表或伤口直接或间 接接触而感染的疾病。
呼吸道隔离 (respiratory tract isolation)
防止通过空气中的飞
沫传播的感染性疾病。
肠道隔离 (digestive tract isolation)
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护理课件
消毒灭菌制度
总结词
对医疗器械、物品进行严格消毒,确保无菌状 态
01
总结词
定期对消毒灭菌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
03
总结词
加强消毒灭菌监测,防止交叉感染
05
02
详细描述
对手术器械、注射器、导管等医疗用品进行 彻底清洗后,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 灭菌,确保无菌提供。
04
详细描述
定期对高压蒸汽灭菌器等消毒灭菌设 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 行和消毒效果。
04
护理人员在感染管理与控 制中的职责
提高护理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
定期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确保护理人员掌握正确 的感染防控措施。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提高其对感染防控工作重要性的 认识,增强责任感和执行力。
加强护理人员手卫生管理
制定并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确保护 理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 作前等关键时刻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
飞沫传播及预防措施
飞沫传播是指病原体附着在飞沫中, 通过空气传播进入易感者的呼吸道。
预防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患者 佩戴口罩,避免近距离接触和面对面 交流,减少飞沫传播的可能性。
空气传播及预防措施
空气传播是指病原体在空气中长时间悬浮,通过吸入空气中的飞沫、气溶胶等进 入易感者的呼吸道。
预防措施:加强空气消毒,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减少人员密度,使用空气净化器 等设备净化空气,降低空气传播的风险。
维护医务人员健康
医务人员是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力量 ,通过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保护医务 人员的健康。
02
医院感染传播途径及预防 措施
接触传播及预防措施
01
接触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直接或 间接接触,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 个人。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PPT课件
2、光照消毒法:
原理—利用紫外线、臭氧及高能射线,使细菌菌体蛋 白发生光解、变性,菌体内的核酸、酶遭到破坏而死 亡。 对杆菌杀菌力强,对球菌较弱、对霉菌、酵母菌更弱。
(1)日光曝晒法 —适用于:床、 垫、、、、, 曝晒6小时,每2小时 翻动一次。
(2)紫外线灯管照射消毒法
—适用于:空气、物品表面消毒。(紫外线波长254 埃米) 1)方法: 灯亮后5—7分钟计时,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关灯 后需间歇3—4分钟再开启),关闭门窗。消毒空气时, 有效距离不超过2米,先扫净尘埃;消毒物品时,有 效距离不超过1米,物品需摊开或挂起。
【注意要点】 1、每1周过滤1次,每2周更换消毒剂1次 2、消毒后的物品使用前用无菌生理盐水或蒸馏水冲
洗, 3、加入0.5%亚硝酸钠作为防锈剂 4、内窥镜连续使用需间隔消毒10min,每天使用前后
各消毒30min
◆过氧乙酸 Peracetic Acid (P.A.A.) 【高效】
【适用情况】 1、 0.2%-手的消毒,浸泡1-2min 2、 0.2%-0.5%--物体表面10min 3、0.5%-餐具消毒,30-60min 4、1%-2%-室内空气消毒,8ml/ m3加热蒸熏,密闭 门窗30~120m
原理:
煮沸100 ℃ ,5∽10分钟, 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如加入 1%—2%碳酸氢钠可提高沸 点至于105℃,除增加杀菌外, 还有去污防锈作用.
①玻璃包好冷水放; ②橡胶包好沸水放; ③小物包好沉水中; ④轴节、盖盖要打开; ⑤碗、盆相同不重叠; ⑥尖锐器械不煮它。
方法:
物品浸没,水沸计时 (中途添加再次沸), 及时取出放无菌容器。
【适用情况】 2%溶液--皮肤消毒 2.5%溶液--脐带断端的消毒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疗器械和设备
04
定期检查和评估 消毒和清洁效果
强化环境清洁和消毒
加强医疗废物的 管理,防止医疗 5
废物污染环境
加强个人卫生管 理,提高医护人 4
员的卫生意识
定期对医院环境 1 进行清洁和消毒,
保持环境整洁
加强通风,保 2 持室内空气流
通
定期对医疗设 3 备进行消毒,
确保设备安全
加强医疗废物的处理和处置
01
02
03
04
预防与控制策略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
制定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明确各部门职责
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医 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认识和技能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控制规章制 度,确保各项措施有效实施
定期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持续改进
加强培训和管理,提高防控意识和技能水平
医疗废物的定义:指医疗机构在医 疗、预防、保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 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
性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医疗废物的危害:医疗废物若处 理不当,可能导致疾病传播、环
境污染等严重后果。
医疗废物的分类:根据医疗废物的 性质、来源、危害程度等,可分为 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
废物、物理性废物等。
D
加强医疗设备消毒,防 止交叉感染
F
加强患者管理,减少院 内感染风险
处理方法和效果评估
处理方法: 包括隔离、 消毒、抗生 素治疗等
效果评估: 通过监测感 染率、死亡 率、治疗效 果等指标进 行评估
预防措施: 包括加强个 人卫生、加 强环境消毒、 加强医疗设 备消毒等
控制措施: 包括加强人 员培训、加 强感染控制 管理、加强 感染监测等
04
定期检查和评估 消毒和清洁效果
强化环境清洁和消毒
加强医疗废物的 管理,防止医疗 5
废物污染环境
加强个人卫生管 理,提高医护人 4
员的卫生意识
定期对医院环境 1 进行清洁和消毒,
保持环境整洁
加强通风,保 2 持室内空气流
通
定期对医疗设 3 备进行消毒,
确保设备安全
加强医疗废物的处理和处置
01
02
03
04
预防与控制策略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
制定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明确各部门职责
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医 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认识和技能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控制规章制 度,确保各项措施有效实施
定期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持续改进
加强培训和管理,提高防控意识和技能水平
医疗废物的定义:指医疗机构在医 疗、预防、保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 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
性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医疗废物的危害:医疗废物若处 理不当,可能导致疾病传播、环
境污染等严重后果。
医疗废物的分类:根据医疗废物的 性质、来源、危害程度等,可分为 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
废物、物理性废物等。
D
加强医疗设备消毒,防 止交叉感染
F
加强患者管理,减少院 内感染风险
处理方法和效果评估
处理方法: 包括隔离、 消毒、抗生 素治疗等
效果评估: 通过监测感 染率、死亡 率、治疗效 果等指标进 行评估
预防措施: 包括加强个 人卫生、加 强环境消毒、 加强医疗设 备消毒等
控制措施: 包括加强人 员培训、加 强感染控制 管理、加强 感染监测等
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PPT课件精选全文
各国的NI发生率据报导为3%-17% 平均为8.7%
五、医院感染控制
控制措施
组织落实、网络报告 感染病例监测 教育培训——3h/6h 消毒、灭菌 隔离预防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加强临床微生物检验
1.组织—医院感染管理体系(三级网络)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剌激而产生的炎症 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 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三)医院感染类型
外源性感染: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个人方式同传
染病 ——交叉感染:从其它住院病人、工作人员或陪护 家属获得的感染
二、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
(一)医院感染是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二)与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密切相关 (三)大大增加了医疗费用 (四)与医院诊疗技术的发展相关
(一)医院感染是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人口不断增长与拥挤 免疫力不断下降(年龄、疾病、治疗) 新微生物的出现 不断增长的抗生素耐药性
三、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发展
我国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工作始于上世纪八 十年代。为在全国推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开展, 卫生部在不同的阶段,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一 系列措施,并研究制订了相关的法规、规章和规范、 标准。
目的:旨在从管理层面进一步明确医院在预防 和控制医院感染面的责任、义务以及应当遵循的原 则,强调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管职责,以维护人民群 众的就医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出微生物。
*3、易感者
A. 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接受各种 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B.婴幼儿及老年人;营养不良者; C.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 D.接受各种侵入性操作者; E.住院时间长的患者;手术时间长者;
五、医院感染控制
控制措施
组织落实、网络报告 感染病例监测 教育培训——3h/6h 消毒、灭菌 隔离预防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加强临床微生物检验
1.组织—医院感染管理体系(三级网络)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剌激而产生的炎症 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 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三)医院感染类型
外源性感染: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个人方式同传
染病 ——交叉感染:从其它住院病人、工作人员或陪护 家属获得的感染
二、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
(一)医院感染是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二)与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密切相关 (三)大大增加了医疗费用 (四)与医院诊疗技术的发展相关
(一)医院感染是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人口不断增长与拥挤 免疫力不断下降(年龄、疾病、治疗) 新微生物的出现 不断增长的抗生素耐药性
三、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发展
我国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工作始于上世纪八 十年代。为在全国推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开展, 卫生部在不同的阶段,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一 系列措施,并研究制订了相关的法规、规章和规范、 标准。
目的:旨在从管理层面进一步明确医院在预防 和控制医院感染面的责任、义务以及应当遵循的原 则,强调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管职责,以维护人民群 众的就医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出微生物。
*3、易感者
A. 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接受各种 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B.婴幼儿及老年人;营养不良者; C.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 D.接受各种侵入性操作者; E.住院时间长的患者;手术时间长者;
医院感染和预防的控制ppt课件
否
达到灭菌温度
灭菌效果不可靠 灭菌效果可靠
化学监测法
原理:指示管内的化学物质(指示卡)在一定的 温度下,持续一定的时间将会变色。
放于物品包中央 灭 菌
取出指示管(卡)
判断是否达到灭菌
生物测试法
特点:为最可靠的监测法
原理:利用对热耐受力较 强的非致病性嗜热脂肪杆 菌芽孢作为指示剂,制成 菌纸片及芽孢指示管。
施 • 未做好清洁、消毒、灭菌----严格按照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医院感染 清洁、消毒、灭菌 无菌技术 隔离技术
第一节 医院感染
一、概述 二、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促发因素 四、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一、概述
医院内感染 • HAI--医院获得性感染
• 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在医院内 获得感染并出现症状。
类型
按照目的
传染性隔 离
对象
保护性隔 离
目的
传染性 传染患者和带菌者 保护性 免疫力极低的人群
减少传染病传播的机 会,便于污染物的集 中消毒和处理 隔绝病原微生物与病 人接触使其免受感染
(二)隔离区域的划分
1.与普通病区分开并远离食堂、水源和 其他公共场所
2.距相邻病区约30m,侧面防护距离10m
第三节 无菌技术
一、概述 二、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一、概述
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 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 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 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无菌物品:通过物理或化学 方法灭菌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一、概述
无菌区:是经灭菌处理 后未被污染的区域。
非无菌区:指未经过灭 菌处理,或经过灭菌 处理后被污染的区域。
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培训课件ppt
医院声誉
医院感染事件可能对医院 的声誉和形象造成负面影 响,影响患者对医院的信 任度。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医院内患者和医务人员 之间的直接或间接接触 ,如握手、共用医疗器
械等。
飞沫传播
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 生的飞沫传播病原体。
血液传播
血液中携带的病原体通 过输血、注射、手术等
途径传播。
环境传播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手卫生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减少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研究表明,手卫生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医院 感染的发生率,特别是呼吸系统、手术部 位和泌尿系统的感染。
消毒与灭菌
详细描述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消毒、化学消 毒剂浸泡、干热灭菌等,灭菌则通常采用
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法。
总结词
消毒与灭菌是消除病原体的重要手 段,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去
医院内的环境如空气、 水、物体表面等可能成 为病原体传播的媒介。
02
CHAPTER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手卫生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来减少细菌传播 。
医护人员应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 作前、接触患者体液后等情况下进行手卫 生,使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
除微生物。
A
B
C
D
详细描述
医疗器械如果不经过彻底的消毒与灭菌, 可能会成为病原体的传播媒介,导致医院 感染的发生。
总结词
消毒与灭菌对于医疗器械、手术器械、敷 料等医疗用品的清洁和无菌状态保持至关 重要。
隔离与防护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ppt
1 2
传播途径
医院感染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包括医护人员的 手、医疗器械、用具等。
易感人群
医院感染易感人群包括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患 有慢性疾病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人群等。
3
季节性特点
医院感染的季节性特点较为明显,冬季和春季 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季节,这可能与室内空气流 通不畅、人员密集等因素有关。
02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传播 途径
气中的病原微生物。
04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监测内容与方法
监测内容
医院感染发病率、死亡率、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常见感染部位、重点科室感染 情况等。
监测方法
采用全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两种方式,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监测数据的汇总 和分析。
监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分析医院感染监测数据,掌握医院感染特点和发展趋势,为 制定和调整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飞沫传播
患者间、医护人员间、患者与医护人员间通 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病原体。
咳嗽、打喷嚏、谈话等产生的飞沫携带病原 体,在空气中传播。
空气传播
医疗器械传播
病原体在空气中长时间存活,通过空气流通 传播。
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导致病原体在患者间 传播。
危险因素与传播途径的关系
患者个体差异影响感染风险
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3
避免滥用抗菌药物,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耐药菌 株的产生。
加强医院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清洁与消毒频次
01
定期进行医院环境的清洁与消毒工作,频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
行调整。
消毒剂选择
02
根据不同消毒对象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
。
空气净化措施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医疗设施清洁和消毒工作到位
定期对医院环境进 行清洁和消毒,确
保无菌环境
加强医疗设施的 清洁和消毒,防
止交叉感染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 行卫生知识培训,
提高卫生意识
建立严格的卫生管 理制度,确保环境 卫生得到有效控制
严格控制医疗器械和药品的使用和管理,防止滥用 或不当使用导致感染风险增加
确性
建立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
1
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
2
建立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置感染事件
3
制定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4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5
定期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性
01 案例分析:选 取 典 型医 院 感 染案例,分析原因和预防措 施
02 借鉴经验:学 习 其 他医 院 在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面的 成功经验
03 培训与教育: 加 强 医护 人 员 的培训和教育,提高预防和 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和能力
04 制度建设:建 立 健 全医 院 感 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确保预 防措施的落实和执行
预防措施:加强个人卫 生、加强消毒等
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和控制方法
加强手卫 生:勤洗 手,保持 手部清洁
正确使用个 人防护用品: 如口罩、手
套等
加强环境消 毒:定期对 医院环境进
行消毒
加强医疗废 物管理:规 范处理医疗 废物,防止
交叉感染
加强患者管 理:对患者 进行健康教 育,提高其
预防意识
加强医护人 员培训:提 高医护人员 的感染预防 意识和技能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ppt
定期对各科室、病房、治疗室 等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 可能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
。
制定干预措施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 的干预措施,包括消毒隔离、无 菌操作、手卫生等方面的改进。
实施干预
对制定的干预措施进行定期检查和 评估,确保措施落实到位。
宣传教育与培训
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向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宣传医院感染防控知 识和重要性。
提高监测和应急处理能力
加强感染病例监测
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医院感染病例。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对突发医院感染事件进行快速、有效的应急处理。
加强医疗废物和废水管理
规范医疗废物分类和处理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
加强废水管理
对医院废水进行严格处理,确保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THANK YOU.
04
不同科室的感染防控重点
内科
重点防控对象
内科患者通常具有慢性疾病和免疫系统较为脆弱等特点,是医院感染防控的 重点对象之一。
防控措施建议
应加强手卫生和环境清洁消毒,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不必要的侵袭性操 作,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感染风险。
外科
重点防控对象
外科患者通常需要进行手术等侵袭性操作,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
防控措施建议
应加强手术室等特殊区域的清洁消毒和手卫生,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合理使 用抗菌药物,加强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
妇产科
重点防控对象
妇产科患者通常涉及生殖系统等特殊生理结构和感染传播风 险较高的操作,如分娩、宫内手术等。
防控措施建议
应加强手术室、产房等区域的清洁消毒和手卫生,严格遵守 无菌操作规程,加强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避免不必要的侵 袭性操作。
。
制定干预措施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 的干预措施,包括消毒隔离、无 菌操作、手卫生等方面的改进。
实施干预
对制定的干预措施进行定期检查和 评估,确保措施落实到位。
宣传教育与培训
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向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宣传医院感染防控知 识和重要性。
提高监测和应急处理能力
加强感染病例监测
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医院感染病例。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对突发医院感染事件进行快速、有效的应急处理。
加强医疗废物和废水管理
规范医疗废物分类和处理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
加强废水管理
对医院废水进行严格处理,确保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THANK YOU.
04
不同科室的感染防控重点
内科
重点防控对象
内科患者通常具有慢性疾病和免疫系统较为脆弱等特点,是医院感染防控的 重点对象之一。
防控措施建议
应加强手卫生和环境清洁消毒,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不必要的侵袭性操 作,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感染风险。
外科
重点防控对象
外科患者通常需要进行手术等侵袭性操作,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
防控措施建议
应加强手术室等特殊区域的清洁消毒和手卫生,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合理使 用抗菌药物,加强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
妇产科
重点防控对象
妇产科患者通常涉及生殖系统等特殊生理结构和感染传播风 险较高的操作,如分娩、宫内手术等。
防控措施建议
应加强手术室、产房等区域的清洁消毒和手卫生,严格遵守 无菌操作规程,加强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避免不必要的侵 袭性操作。
院内感染的控制和消毒隔离课件PPT
03
院内感染的监测与报告
感染监测的方法
01
02
03
04
日常监测
通过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及实 验室检查,及时发现院内感染
病例。
目标性监测
针对特定部位、特定病原体或 特定人群进行监测,如手术部
位、呼吸机相关肺炎等。
主动监测
通过定期对住院患者进行筛查 ,及时发现潜在感染病例。
实时监测
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医院感染 病例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
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
01
推广智能化消毒设备
利用先进技术研发智能化消毒设备,提高消毒效率和质量,减少人工操
作带来的误差和风险。
02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院内感染控制的有效方法
和措施,促进全球医疗质量的提高。
03
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
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行为,确
保消毒隔离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同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
违法成本。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耐药菌株的增多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不断增多,给院内感染 控制带来新的挑战。需要加强耐药菌株的监测和防控。
医护人员短缺
医护人员短缺可能导致工作负荷过重,影响消毒隔离措施 的执行效果。需要增加医护人员数量,提高工作效率。
患者及家属认知不足
部分患者及家属对院内感染的认识不足,可能导致不配合 消毒隔离措施,影响防控效果。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 患者及家属的认知水平。
VS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通常由细菌引起 ,通过尿道进入膀胱。为了预防和控 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医生需要选 择合适的导尿管,并定期更换。同时 ,保持尿道口的清洁,定期进行清洗 。此外,鼓励患者多喝水,增加尿量 ,有助于冲刷尿道,减少细菌的滞留 和繁殖。
医院感染和预防的控制PPT
减少医疗成本
医院感染会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 和治疗成本。控制医院感染能够 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治疗 成本,节约医疗资源。
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耐药菌株的传播
01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在医院内传播的风险增加,
给感染控制工作带来挑战。
医疗操作的风险
02
一些侵入性医疗操作,如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等,可能增
提高患者免疫力
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 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 量运动、充足休息等,以 提高免疫力。
预防接种
根据疾病流行情况,为患 者提供必要的预防接种服 务,降低感染风险。
心理调适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 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减轻 焦虑和抑郁情绪对免疫力 的影响。
保持医院环境清洁卫生
加患者感染的风险。
医院环境卫生问题
03
医院环境卫生管理不善可能导致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传播,
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感染。
对未来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的展望
加强耐药菌株的监测和研究
通过加强耐药菌株的监测和研究,了解其传播途 径和特点,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推广预防医院感染的知识和技术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推广预防医院感染 的知识和技术,提高医护人员的意识和操作水平 。
免疫力低下
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病原 体。
100%
基础疾病
患者本身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 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容易 感染。
80%
长期住院
长期住院的患者接触病原体的机 会增加,容易发生医院感染。
医院环境因素
医疗设备
医疗设备表面可能成为病原体 的传播媒介,如床栏、门把手 、医疗器械等。
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ppt课件
医用防护口罩的使用:包括密合性测试、培训、型号的 选择、医学处理和维护。
31
防护技术-手套的使用
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不同种类和规格的 手套。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 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 时应戴无菌手套。
32
防护技术-手套使用注意事项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00%
白色念珠菌
90%
鼻病毒
61%
甲型肝炎
33%
轮状病毒
16%
16
通过手传播病原体需要5个连续的要素
微生物出现在病人的皮肤上,或已经传播到了病人周围 环境的物品上;
微生物必须传播到医务人员的手; 微生物必须能够在医务人员的手上存活至少数分钟; 医务人员洗手不正确或完全被忽略,或使用不适当的手
卫生产品; 医务人员污染的手又和另外一个病人直接接触。
17
手卫生规范-定义、分类
手卫生—指洗手、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⒈洗手(handwashing) 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洗手是一个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⒉卫生手消毒(antiseptic handrubbing) 指的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如何认识和理解医院感染, 2.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 3.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常规措施与办法。
2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什么是医院感染? 有医院的地方就有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
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 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 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31
防护技术-手套的使用
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不同种类和规格的 手套。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 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 时应戴无菌手套。
32
防护技术-手套使用注意事项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00%
白色念珠菌
90%
鼻病毒
61%
甲型肝炎
33%
轮状病毒
16%
16
通过手传播病原体需要5个连续的要素
微生物出现在病人的皮肤上,或已经传播到了病人周围 环境的物品上;
微生物必须传播到医务人员的手; 微生物必须能够在医务人员的手上存活至少数分钟; 医务人员洗手不正确或完全被忽略,或使用不适当的手
卫生产品; 医务人员污染的手又和另外一个病人直接接触。
17
手卫生规范-定义、分类
手卫生—指洗手、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⒈洗手(handwashing) 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洗手是一个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⒉卫生手消毒(antiseptic handrubbing) 指的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如何认识和理解医院感染, 2.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 3.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常规措施与办法。
2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什么是医院感染? 有医院的地方就有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
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 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 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四、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二)健全各项规章制 度
1)管理制 度:如健全清洁 卫生制度、消毒 灭菌制度、隔离 制度和医院感染 管理报告制度等。
2)监测制度: 包括对灭菌效果、 消毒剂使用效果、 一次性医疗器材 及常用器械的监 测;对感染高发 科室,如血透室、 手术室、分娩室、 重症监护室、换 药室等消毒卫生
• 2.病理因素
• 疾病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如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放疗、化疗、 皮质激素的应用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受抑制;皮肤或黏膜损伤、局部 组织缺血、创伤等,均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诱发感染。 意识障碍也会引起医院感染,如昏迷病人因发生误吸而引起的吸入 性肺炎。
• 3.心理因素
• 个体的情绪、主观能动性、暗示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其免疫功 能和抵抗力,如情绪乐观、心情愉快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减 少感染机会。
2)消毒
•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 清除或杀灭物体上除芽 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 物。
3)灭菌
•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 杀灭物体上一切微生物, 包括细菌芽孢。
二、消毒灭菌的方法
清洁、消毒、 灭菌
(一)物理消毒灭菌 法
(二)化学消毒灭菌 法
1.热力消毒灭菌法
2.光照消毒法 3.电离辐射灭菌法 4.微波消毒灭菌法
四、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
(一)健全医院感染管 理组织
各级医院都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 机构,并成立有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在医 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根据医院的规 模设置医院感染管理科或办公室,由专职人 员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医院感染管理 科的指导下,各临床科室建立由科主任、护 士长、主治医师及护师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 小组,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ppt课件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医院感染的成因 • 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 • 控制医院感染的策略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住院期间和院前、院后发生的感 染。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感染的 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发病率和死亡 率等,这些特征与病原体类型和发生 部位密切相关。
易感人群集中
医院内患者数量多,且多 为易感人群,如老年人、 儿童、身体虚弱者等。
医疗操作与设备
侵入性操作
如手术、插管、注射等, 容易使病原体进入体内, 引发感染。
医疗设备污染
医疗器械、手术器械、输 液器具等在使用过程中可 能受到污染,导致交叉感 染。
药物使用不当
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等, 可导致病原体耐药性的增 强,使感染更难控制。
患者自身因素
免疫力低下
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 病原体。
基础疾病
患者患有慢性疾病或长期卧床不 起,容易发生感染。
不良生活习惯
如不注意个人卫生、吸烟等不良 生活习惯,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03 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
提高手卫生意识
总结词
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最基本、最有效的措施,医护人员和患者都应养成良好的 洗手习惯。
案例二
某儿童专科医院采用全院统一的消毒清洁标准, 并定期对病房环境进行监测,有效减少了儿童患 者发生感染的风险。
案例三
某肿瘤医院针对化疗患者的免疫力低下问题,采 取了严格的隔离措施和预防性抗菌治疗,显著降 低了感措施一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感染源进行 隔离,对接触者进行追踪和医学观
目录
• 引言 • 医院感染的成因 • 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 • 控制医院感染的策略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住院期间和院前、院后发生的感 染。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感染的 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发病率和死亡 率等,这些特征与病原体类型和发生 部位密切相关。
易感人群集中
医院内患者数量多,且多 为易感人群,如老年人、 儿童、身体虚弱者等。
医疗操作与设备
侵入性操作
如手术、插管、注射等, 容易使病原体进入体内, 引发感染。
医疗设备污染
医疗器械、手术器械、输 液器具等在使用过程中可 能受到污染,导致交叉感 染。
药物使用不当
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等, 可导致病原体耐药性的增 强,使感染更难控制。
患者自身因素
免疫力低下
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 病原体。
基础疾病
患者患有慢性疾病或长期卧床不 起,容易发生感染。
不良生活习惯
如不注意个人卫生、吸烟等不良 生活习惯,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03 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
提高手卫生意识
总结词
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最基本、最有效的措施,医护人员和患者都应养成良好的 洗手习惯。
案例二
某儿童专科医院采用全院统一的消毒清洁标准, 并定期对病房环境进行监测,有效减少了儿童患 者发生感染的风险。
案例三
某肿瘤医院针对化疗患者的免疫力低下问题,采 取了严格的隔离措施和预防性抗菌治疗,显著降 低了感措施一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感染源进行 隔离,对接触者进行追踪和医学观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ppt
普通可保留7天。
内容提要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ppt
第15页
无菌持物钳使使用方法
无 菌 无菌包使用 技 术 铺无菌盘法 基 础 无菌容器使使用方法 操 作 取用无菌溶液法 法
戴无菌手套法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ppt
第16页
常见无菌持物钳
﹡镊子 ﹡卵圆钳
三叉钳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ppt
第17页
注意事项
1.浸泡要求 一个浸泡罐只能放置一把持物钳。 消毒液液面要浸没持物钳轴节以上
2.无菌钳使用 2无~3菌cm持或物镊钳子只近能1夹/2取处无。菌物品。
不可夹取油纱布换药、消毒皮肤及直 接伸人药瓶内蘸取药液。
3.远处取物 4-7 无菌持物钳浸泡在消毒液中 应将无菌持钳同容器一起搬移,就地使用。
4.定时消毒 持物钳及浸泡罐每七天消毒灭菌一次 ,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ppt
换干药置室容或器使及用钳较每频4~繁8科h更室换,一应次天。天消毒灭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ppt
第9页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
n说出无菌技术概念。 n叙述无菌技术标准。
技能目标
观察和模仿无菌技术操作。
态度目标
主动参加教学,认真观察示范操作。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ppt
第10页Βιβλιοθήκη 内容提要概念 无菌技术标准 无菌技术基础操作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ppt
第11页
无菌技术
是指在医疗护理操 作中过程中,预防一切 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预防 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 污染操作技术。
(2)无菌物品一经取出,不得再放回无菌容器内。
(3)无菌物品疑有污染,必须重新灭菌。
(4)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患者使用一次。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ppt
内容提要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ppt
第15页
无菌持物钳使使用方法
无 菌 无菌包使用 技 术 铺无菌盘法 基 础 无菌容器使使用方法 操 作 取用无菌溶液法 法
戴无菌手套法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ppt
第16页
常见无菌持物钳
﹡镊子 ﹡卵圆钳
三叉钳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ppt
第17页
注意事项
1.浸泡要求 一个浸泡罐只能放置一把持物钳。 消毒液液面要浸没持物钳轴节以上
2.无菌钳使用 2无~3菌cm持或物镊钳子只近能1夹/2取处无。菌物品。
不可夹取油纱布换药、消毒皮肤及直 接伸人药瓶内蘸取药液。
3.远处取物 4-7 无菌持物钳浸泡在消毒液中 应将无菌持钳同容器一起搬移,就地使用。
4.定时消毒 持物钳及浸泡罐每七天消毒灭菌一次 ,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ppt
换干药置室容或器使及用钳较每频4~繁8科h更室换,一应次天。天消毒灭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ppt
第9页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
n说出无菌技术概念。 n叙述无菌技术标准。
技能目标
观察和模仿无菌技术操作。
态度目标
主动参加教学,认真观察示范操作。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ppt
第10页Βιβλιοθήκη 内容提要概念 无菌技术标准 无菌技术基础操作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ppt
第11页
无菌技术
是指在医疗护理操 作中过程中,预防一切 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预防 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 污染操作技术。
(2)无菌物品一经取出,不得再放回无菌容器内。
(3)无菌物品疑有污染,必须重新灭菌。
(4)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患者使用一次。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pp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年6月27日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 的193所医院进行了全国首次医院感染现 患调查,调查资料显示:在 109921 名住 院病人中,实查107496人,实查率 9 7 . 7 9 % ; 医 院 感 染 率 5.22%(5614/107496),例次感染率 5.58%(6001/107496) 。感染部位依次: 呼吸道占 48.7% 、泌尿道占 12.8% 、手术 部位占11.9%、胃肠道占0.9%、皮肤软组 织占6.7%、血液占2.1%、其他6.9%。
医院感染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中的重要 课题,无论是国内、国外管理者都认识 到了它已成为当今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
医院感染控制启动阶段
n 1998年卫生部医政司成立了医院感染监控管 理协调组,组建了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系统,使 每年有分布于 30 个省市的 134 所医院共约 80 万 住院病人处于综合性医院感染监测之下。 n 成立了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组 织国内外专家举办各类培训班,派人员到国外 学习;并成立了以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 制分会为代表的一系列学术团体。出版了一批 医院感染控制的专著与培训教材等。
该院1998年4月3日至5月27日,共计手术292例, 至8月20日止,发生感染166例,切口感染率为 56.85%。 事件发生后,深圳市妇儿医院未及时向上级卫 生行政部门报告,在自行控制措施未果、感染 人数多达30余人的情况下,才于5月25日报告 深圳市卫生局。深圳市卫生局指示停止手术, 查找原因。经深圳市卫生局、广东省卫生厅组 织国内外有关专家的积极治疗,目前大部分病 人伤口闭合,对其余病人的治疗和对全部手术 病人的追踪观察仍在继续进行中。深圳市卫生 局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院长陈一臻 被免去院长职务,直接责任人主管药师何莹被 开除公职,其他有关人员由医院进行处理。
③2002 年颁发了新的《消毒技术规范》。 该《规范》更适应消毒工作的需要与消 毒学的发展与研究进展。 ④卫生部要求新的规范必须下达至基层, 其中专职人员需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岗位培训证 书》,考核合格方能上岗,各省市举办 了医院感染普及或提高班,普及面广。 n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于 1998 年 7 月并入 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设在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医院感染监测 监测目标 作为了解医院感染发生发展情 况的医院感染调查,其最终目标是为减 少医院感染和由此所造成的损失
监测内容 (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2)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3)医院环境微生物学监测 (4)其它:抗菌药物使用监测,感染 病原体及其耐药性监测,医院感染暴发 流行监测等
预防隔离技术
医院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 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 施。即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 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 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 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 n(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 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n(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 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 员传至病人。 n(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 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 隔离和微粒隔离。
医院建设中容易忽视的问题
1:供应室 2:手术室 3:诊疗区域的医疗废弃物暂储室 4:口腔科污洗、消毒室 5:中央空调
关于深圳市妇儿医院发生严重医院感染事件的 通报 卫医发[1999]第18号 关于深圳市妇儿医院发生严重医院感染事件的 通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 产建设兵团及计划单列市卫生局,部直属单位: 1998年4月至5月,深圳市妇儿医院发生了严重 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给病人带来痛苦和损害, 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引起社会各界和国内外的 强烈反响。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医院建筑的出入口 100 张病床以下的医院,至少应有两 个出入口,一为工作人员、病人使用, 另一个供尸体、废弃物出口。病床在100 张以上的医院须根据具体情况增辟出入 口。如果住院部内设有产科、传染科和 儿科等病房,则必须有单独使用的出入 口。门诊部内如有结核科、产科、儿科、 急诊科等亦应备有专用出入口。
医院感染的控制
以科学监测为依据,以感染管理为手段, 达到提高医疗质量,保证病人医疗安全 的目的。
医院感染的控制系统 有三个子系统:医院感染监测、 医院感染管理、医院感染控制。它们三 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缺一不可。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
技术培训 ①在医务人员和各级管理人员中开展医德医风 的教育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使广大医务工 作者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不同 程度地掌握了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和技术,促 进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 ②将消毒、隔离与无菌操作列为“基础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内容,进行 强化训练。
n 20世纪40年代抗生素被引入医疗实践后,各 种传染病尤其是细菌性传染病已得到有效的控 制,但也产生大量耐药菌株使易感人群继续感 染而导致新的治疗问题,同时,也常引起病人 正常菌群失调。 n血液及其制品的应用,给患者带来福音,但 也带来了始料不及的不良后果,像发热反应、 败血症,甚至出现了和输血密切相关的一系列 急、慢性传染病,如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梅 毒、疟疾、巨细胞病毒感染等,被称作血源性 传播疾病。
全国15个省成立了省级医院感染管理委 员会,11个省成立了省级医院感染监控 中心,有效地促进这些省市医院感染工 作的全面开展。大部分医院能按卫生部 要求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 染管理科和临床科室三级医院感染管理 体系,专业人员素质得到迅速提高。
医院感染控制快速提高阶段
n 20 世纪 90 年代末,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已步入规范化、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化和系统化管理。 ①卫生部及各级卫生行政机构加强了对 医院感染管理和监控力度
消毒灭菌与隔离
长久以来消毒隔离一直是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有
效措施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主要内容,在控制 医院感染中消毒隔离起到了切断感染性疾病传 播途径作用,从而降低外源性医院感染的发生 率。 从传染病的观点来看医院也是疫源地,它具备 存在传染源和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的特点, 因此医院应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医院又 具有没有明确传染源存在的特征,因此也应做 好预防性消毒,做好医院清洁,消毒和隔离必 将减少医院感染。
三、 有关工作人员严重缺乏对病人负责 的精神。 四、 部分医护人员违反消毒隔离技术的 基本原则。 …….
卫生部 一九九九年一月十三日 卫生部办公厅 一九九九年一月十 八日印发
医院感染
又称医院内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医院职工、 就诊病人、探视者或陪住者等在医院内获得的 一切感染性疾病。
大多数医院领导认识到供应室是医院管 理中的重要环节。部分医院领导认识到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质量的重要保障, 开始抽调医务人员从事专职医院感染监 控管理工作。通过开展各种监测工作, 初步掌握了我国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发 科室、危险因素和易感人群等。通过消 毒灭菌质量管理医院感染中的外源性感 染明显下降。
医院建筑用地选择 选择环境安静、远离传染源;尽量避免 邻近少年儿童活动密集场所 ;尽量避免 对周边居民区的影响。传染病院应设在 远离居民区的地带。综合医院如设有传 染病区,则应加强卫生隔离和污水、粪 便、污物等处理设施,在用地安排上也 要尽可能保证满足卫生学隔离要求。
平面布局 医院应分区合理,洁、污路线清楚,避 免或减少交叉感染。医疗区应区分为传染区 和非传染区。传染区的地点、出入口都应有 选择的独立安排。后勤区中厨房应与洗衣房、 太平间等保持一定距离,最好有隔离带。太 平间、病理解剖室应设于医院隐蔽处,并应 与主体建筑有适当隔离。尸体路线应避免与 出入院路线交叉。职工住宅单身宿舍可在医 院区域内,但必须与住院部有一定的距离。 家属宿舍不允许安排在医院范围内,如用地 毗时,必须分隔,另设出入口,通常职工生 活区应处于医院的上风向
交通流线基本要求 a 保证必要的卫生隔离; b 在医院区域内彼此有密切联系的各部分之 间的交通线要求尽量短些; c 内部与外部、清洁与污染、隔离与非隔离 等不同的流线要分清,医院的对内和对外部 分各自有相对独立的通路,即要便于联系, 又要有得分隔。综合医院中传染病区须有单 独的道路系统。运送清洁物的道路最好和运 送污物的路线分开。
②2000 年颁发了修改后的《医院感染管 理规范》,加强了管理措施和将医院感 染率的监测改为前瞻性监测;规定了医 院各科室、各类人员在医院感染控制中 职责和在医院感染散发、流行与暴发时 的报告时限,要求在暴发控制中各司其 职,及早控制疫情;补充了ICU、血液净 化室、输血科、导管室、营养室以及医 院废物管理方案,强调对检验科、口腔 科与内镜室管理;抗菌药物的专人管理, 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在50%以下,开展对 多重耐药株监测。
医院建筑设计中的一般要求
必须严格按照预防医院感染要求进行设 计 建筑医院首先要考虑减少交叉感染的机 会,必须合乎卫生学要求,这也是医院 建筑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当医院有新建医院任务时,医院感染科的 医生、护士应当主动向设计部门提供医院 各个部门的有关预防医院感染的要求资料。 当所在医院有扩建或改建任务时,必须从 原有的基础及实际情况出发,对总体规划 提出具体预防感染的要求。没有改建扩建 任务的医院,也应对不符合感染控制流程 的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促使院方实 现卫生要求。这是因为,医院建筑布局合 理与否对医院感染的预防至关重要。
医院感染控制发展阶段
n 1990 年卫生部在颁发《医院分级管 理评审标准》中,将医院感染管理列为 考核医院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了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监督机制,医院感 染管理工作被列为重点检查和考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