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解析] 第(1)题,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 因素,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关。第(2)题,成土母质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 初来源;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基性岩 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低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 [答案] (1)C (2)C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刷习题 巩固提升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章末综合检测(五)
(一)成土母质 1.来源: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结构疏松的 风化物 。 2.作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 物理 和 化学 性 质。
(二)气候 1.直接影响土壤的 水热 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 性质 与强度。 2.影响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 (1)常年温暖湿润的条件下,有机质含量趋于 减少 。 (2) 低温 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保存。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下图为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5.有关气候与土壤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少 B.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化学分解作用和微生物分解作用都较快 C.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多 D.气候只能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 度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三、土壤剖面 1.含义:指地表至母质(母岩)的土壤垂直断面,包括整个土体和 母质层 2.土层:土壤剖面之内有 明显分异 的层。
在内。
3.土层类型
有机质积聚层 (1)表土层物质淋溶层——
有机质
含量较低,
颜色 较淡
(2)心土层:是发育不足的土壤。
(3)底土层:直接位于基岩之上,包括被风化的母岩。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探究 土壤的形成因素
当你来南国,到处是赤色大地,与郁郁葱葱植被相映 成趣。这是一种在长期高温和旱雨季交替条件下形成的土 壤,它的赤铁矿形态氧化铁的含量很高,颜色多为红色, 所以称它为红壤。红壤具有粘、酸、瘦的特点,是我国南 方低山丘陵地区典型的土壤。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目标设定 1.观察、了解土壤的构成及特点。 2.理解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3.理解土壤的功能及常见的养护措施。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强基础 自主诊断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析疑难 合作探究
提能力 通关集训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课堂小结]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1.下列土壤类型中,发育程度较好的是( )
A.江南丘陵红壤
B.青藏高原寒漠土
C.西北地区的风沙土 D.东北平原黑土
解析:高寒荒漠土、红壤与风沙土有机质含量少,发育程度较低。东北平原
黑土富含有机质,有机质层比较厚,土壤发育好。
答案:D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2.下列各种气候类型下的土壤中,风化壳最深厚的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解析:各种气候类型下的土壤中,风化壳最深厚的是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
雨的环境,淋溶作用强,利于岩层的风化发育,风化层深厚。
答案:A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3.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 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4.图示区域( ) 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 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刷习题 巩固提升
章末综合检测(五)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1.土壤概念:地球陆地表面具有 肥力 、能够生长 植物 的疏松层。
2.主要作用 (1)为植物 光合作用 提供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 (2)人类生存的 物质基础 。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二、成土因素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2)关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及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有机养分元素 的最初来源 B.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 C.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D.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含量明显高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不同的气候条件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 气候条件影响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故不同的气候条件形成不同的土壤 类型,如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长江中下 游地区,由于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内陆干旱地区,由 于矿物质淋失速度慢,形成钙质土。另外,土壤的干湿状况,通过蒸发对空气 湿度、温度也有一定的影响,也可通过土壤上生长的植物影响气候。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问题探究] 问题1 红壤具有粘和酸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降水量大,土壤受雨水冲刷形成粘、酸的特点。 问题2 红壤地处我国南方湿热地区,植被繁茂,为何还有瘦的特点? 提示: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降水较多,土壤的淋溶作用强烈,土壤中的有机质含 量低,比较贫瘠。 问题3 针对红壤贫瘠的特点,如何改良? 提示:用熟石灰——中和酸;施肥料——解决“瘦”;掺沙子——解决“粘”。 问题4 红壤形成水稻土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提示:长期淹水种稻。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三)生物 1.地位土 土壤 壤形成有过机程质中的最来活源跃 的因素
土壤肥力与 生物 作用密切关联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2.植被的作用 (1)绿色植物通过 光合作用 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 机养分再归还地表。 (2)植被类型能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 方向 。 (3)动物除以排泄物、分泌物和残体的形式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外,还可通过对土 体的搅动,改变土壤结构和孔隙度等。微生物主要通过对有机残体的分解、转化 以及腐殖质的合成,来促进成土过程。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4.森林土壤剖面:腐殖质明显地集中在土壤 表层 ,向下突然减少。 5.草原土壤剖面:除黑土外,土壤下部均有明显的 钙积 层,腐殖质含量 自表层向下逐渐 减少 。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思考] 观察土壤剖面时,表土层部分有机质含量越高的部分,其颜色往往 有何特征? 提示:表土层中有机质含量越高,往往其颜色越深。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四)其他因素 1.地形 (1)在山区,随地势的升高,土壤的 组成成分 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 分化。 (2)与陡峭山坡相比,平坦的地方成土母质易逐渐发育成 深厚 的土壤。 2.时间:反映土壤形成发育的历史 动态 过程。 3.人类活动 (1)积极影响: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 耕作 土壤。 (2)消极影响:不合理活动可导致土壤 退化 。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6.陡峭的山坡上难以发育深厚土壤的原因是( ) A.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 B.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 C.光热条件差 D.水分条件差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解析:第5题,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分解作用慢,有机质容易积累,A 错;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分解多、含量 少,B对、C错;气候能够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 的性质和强度,还能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 生物的活动,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D错。第6题,山坡坡度大,会加 快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因此很难发育深厚的土壤。 答案:5.B 6.A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3)气候与土壤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4)生物与土壤 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图解如下: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5)地形与土壤 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练习小测]
1.判断正误 (1)我们到田地中观察到的土壤都是自然土壤。( × ) (2)黄土高原的典型土壤是黄土。( √ ) (3)耕作土壤没有有机层。( √ ) (4)土壤中的矿物质、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 × )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2.连线 把下列地区与其典型土壤连接起来。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分析 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等自然要素及人类活动的共同作 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1)自然地理要素与土壤的关系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2)成土母质与土壤 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对土壤质地和化学元素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解析:第3题,各种成土因素中,母质(与地质密切相关)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 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第4题,土壤肥力与生物活 动关系密切。山坡上因地形坡度大,土壤易被侵蚀搬运,故土壤厚度较薄。 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于成土母质,植被是提供有机质的。草地由于根系密 集,利于有机质富集,有机质含量较森林土壤高。 答案:3.C 4.A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6)时间与土壤: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7)人类活动与土壤 人类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而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 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人类通过合理的耕作经营,可以培育出一些肥 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等。违反自然成土规律会造成土壤退化,如 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消极影响。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1)~(2)题。 材料一 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 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 材料二 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
必修第一册·湘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1)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 B.绿色植物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 C.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联密切 D.树木根系很深,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