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迁村名来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迁村名来历
三迁村位于河津市西南角,东临西窑头村,西邻峻岭村,南邻太阳堡,北靠西辛封村,耕地500余亩。全村320户、人口1396人,有3个村民小组。村委会属阳村乡政府管辖。
三迁村,又名许家巷,以许姓占到村民约七成以上而得名。据许姓家谱载,我村许姓原居葫芦滩(今黄河滩),清朝雍正年间,黄河侵崩,迁至新集。至乾隆年间,河又侵袭,再迁于崖下,四处迁散,分门别户,支分拆离,终迁于原上村即现在所居村庄,村名三迁庄。近年来称为三迁村(村中大户还有刘姓、柴姓、再有几户杂姓小户)。
历史名人
许诚贵(1814--?),清代河津。幼年家寒,只上过几天私塾,父母亡故。辍学替人佣工。诚贵不善言辞,惟酷爱书法。每见名人字画或匾额题词,必凝视许久如痴如醉。即在衣裤上或地上摹画,领略个中神韵。每有所得,便手舞足蹈,似癫似狂。为了糊口,他白天不得不四处奔走,晚上必在灯前月下,泥水为墨,土地当纸,写到月落油尽。他给人浇园,常窥主人不在,即以手指代笔在地上练习书法。村人皆恶其怠工而不肯雇佣,致其衣食无着。村中画匠杨某惜其才,怜其苦,遂给袜子一双,麻钱吊二(1200文),让其出
外谋生。他遂背井离乡,流落陕西泾阳街头卖水度日,后被当地磨房掌柜招看磨踏罗。
磨房掌柜平时也爱弄墨,在泾阳小有名气。每年春节前,均有很多商号送来红纸,请其书写春联。这年月尽(除夕),掌柜便叫成贵给他磨墨展纸。写了几幅春联后,诚贵便说:“掌柜的,你要是写乏了,让我替你写几幅。”掌柜的斜视了他一眼,心中甚是不快,但出于商人的涵养不便发作,委婉地说:“你想写字,一会到咱柜房取些纸,随你画去,这是人家慕名送来的,不敢让你耽误了。”少许,掌柜也想探看成贵的深浅,便让其取来红纸书写,他在一旁吸烟。成贵挥毫添墨运气于笔端,刚写一字,掌柜便起立直视,把自己写的字和诚贵的相比,真如嫫母对西子。便道:“许先生有着一手,何必熬相公!我给你压纸,写好了贴在咱大门上。”
泾阳县知事亦爱书法,每年元日到先农坛祭天,沿街总喜欢看看各家张贴的春联,尤其要在商铺门前多看一会儿。这年一看甚觉蹊跷,遂唤出掌柜问道:“你的字忽然间大有长进,如何练得?”掌柜答道:“这字非我所写,是小店踏罗的许倌所写。”县知事一听,更为惊奇,遂让其唤出诚贵问道:“可能写大字?”诚贵答曰:“斗大字才得手”。即取来几张月尺纸(一种大幅麻纸),用一根木棍缚上一团棉花,写了“光明正大”四个字。县知事愈看愈爱,遂携之而
去,送给西安道台并备说端的。道台展卷一览,但见诚贵写的字,饱笔浓墨,古拙劲猷,结构奇巧,力透纸背,非颜非柳,熔百家为一炉。遂召诚贵至西安,饬令西安各商号店铺一律更换匾额,非许诚贵写的字不得悬挂。并规定每个匾额收银三两,诚贵遂名噪西安。
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三迁庄修建学堂、戏楼,派人去西安许诚贵处请字。他因原先村中无人怜悯而耿耿于怀:“三迁庄无我,我岂有三迁庄!”不肯赐墨。村中父老又遣杨画匠赴西安。诚贵感其赠银之恩,按需写了一褡裢字让杨带回摹刻于建筑物上。学堂影壁上“尼山一峰”四个字,尤为猷劲隽逸。民国年间,曾有南京、西安等地的学者前来临摹,可惜于1957年改建学堂时拆毁。现仅存村中砖门楣上“与浩气俱”四字和一“文登天府凭司命,笔灿心花借牖灵”楹联摹本。
诚贵壮年在西安娶妻生子,子名时,字之中,占籍泾阳,咸丰壬子进士,官翰林学士。
文化产业
河津市三迁迎春锣鼓,起源于清朝年间,由乾隆年间朝议大夫许寄侯创始,流传至今。迎春锣鼓形成独特,别具一格,乐器众多,欢畅快乐。现由刘炳存组织100余人,传播传统文化,代表作有《迎春锣鼓》、《黄河魂》、《黄土雄
风》、《龙腾虎跃》等十多个节目,多次参加全国省、地、市大赛荣获大奖,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名望,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建臵治革
清代时期,称三迁庄。
1953年,属太阳乡。
1958年,属太阳人民公社,称三迁村。
1961年,属太阳人民公社,改称三迁大队。
1984年,属阳村乡,改称三迁村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