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29
法律硕士联考《法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法律硕士联考《法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法律硕士联考《法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1.不直接规定行为规则的内容,只指出由哪个机关作出规定的法律规则是A.确定性规则B.委任性规则C.准用性规则D.授权性规则2.法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之间的关系是A.手段和目的的关系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功能和价值的关系3.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法制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是A.宪政制度的建立B.法制原则的确立C.注重保护社会利益D.强调法律保护私人利益4.根据效力范围的不同,可以把法律分为A.根本法和普通法B.实体法和程序法C.一般法和特别法D.公法和私法5.构成法律部门的最基本的细胞是A.法律制度B.法律条文C.规范性法律文件D.法律规范6.划分部门法的首要标准是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A.种类B.机制C.数量D.目的7.下列法律关系中,属于公私混合法律关系的是A.婚姻法律关系B.购销法律关系C.租赁法律关系D.劳动法律关系8.首先提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的是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孟德斯鸠9.认为法与正义没有关联的法学流派是A.自然法学B.分析法学C.历史法学D.神学法学10.经济基础决定法意味着A.经济的要求即是法B.法律的性质随经济基础变化而变化C.法没有相对独立性D.法从经济基础中自动产生11.法和国家的一般关系是A.法高于国家,是国家的基础B.国家权力大于法,是法的根据C.二者互相依赖,互相支持D.二者相互独立,相互制衡12.现代法治与古代法制的区别之一在于A.是否重视人的作用B.是否承认法律的作用C.是否有完善的法律程序D.是否强调主体权利的保障13.下列国家中属于民法法系的国家是A.英国B.德国C.加拿大D.澳大利亚14.法律规则的三个构成部分是假定、行为模式和A.权利和义务B.法律事实C.法律责任D.法律后果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0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0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分析题 5.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下列关于各主要法学流派基本观点的说法,错误的是A.自然法学派强调永恒不变自然理性是法的来源,法律应当与之相符B.注释法学派主张通过对古罗马法的研究、注释和恢复来打造新的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法律C.分析实证法学派强调对现实的法律文本以及法律实践进行实证分析来认识法律D.社会法学派认为法是社会控制的手段,凡是社会控制的手段都是法的具体表现形式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点为主要法学流派基本观点,以及第二章中关于法学本质的不同观点。
《考试分析》虽然没有专门对各法学流派进行具体的介绍,但是在涉及法的本质问题时有基本的介绍,因为对法的本质的看法是划分法学流派的基本标准之一,因此,可以以此类题目对相关法学流派以及法的本质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考查。
本题前三个选项就是以选项的方式对几个基本的法学流派观点进行介绍,D选项关于社会法学派的说法前半部分是没错的,但是社会法学派认为法是一种特殊的、专门的社会控制手段,其特殊就在于其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所以并非所有的社会控制手段都是法,例如道德规范也是社会控制手段,但是它并不是法。
知识模块:绪论2.关于法的本质,下列选项中主张理性论的是A.托马斯一阿奎那B.格老秀斯C.约翰一奥斯丁D.罗斯科一庞德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点为非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学说。
关于各种学说及其代表人物的识记,可以采用复杂理解记忆法,即将代表人物的时代背景、生平等与其主张的观点等系统地理解记忆,而不是简单记忆谁谁主张什么。
尤其可以结合法学家的时代背景及其生平、身份来理解和答题,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了各自对法的本质有不同的理解:托马斯一阿奎那是以宗教神学家的身份研究法学的,因此其关于法的本质的主张必然是神意论。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4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4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分析题 5.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关于法的效力等级的表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规章B.部门规章的效力高于地方政府规章C.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D.实体法的效力优先于程序法正确答案:C解析:《立法法》规定: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
B项错误。
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C项正确。
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但是地方性法规的效力不一定高于部门规章。
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A项错误。
实体法的效力与程序法的效力没有优先顺序问题,D项错误。
知识模块:法理学2.近年来,为了控制日益严重的雾霾和交通拥堵,越来越多的城市出台了汽车限行政策。
对于该政策,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限行政策限制了人权,是不合理的B.为了维护公共秩序,可能会损害个人自由C.限行政策违反了平等原则D.限行政策的目的在于实现法的正义价值正确答案:B解析:法的价值是法存在的伦理正当性依据,是指人对于法律的需要和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法的积极意义和有用性。
法的主要价值有秩序、自由、平等、人权、正义、效率等。
当法的价值之间存在冲突时,有时会为了维护某一价值而损害另一价值。
限行政策即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秩序而对人们的出行自由进行了限制,B项正确。
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1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1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根据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可以将法律分为( )。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B.实体法和程序法C.国内法和国际法D.一般法和特别法正确答案:B解析:A选项,根据法律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的不同,可以把法律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B选项,根据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可以把法律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选项正确;C选项,根据创制和适用主体的不同,可以把法律分为国内法和国际法;D选项,根据法律适用范围的不同,可以把法律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
知识模块:法理学2.以下属于我国立法体制类型的是( )。
A.一元立法体制B.二元立法体制C.一元多层次体制D.二元多层次体制正确答案:C解析:我国实行“一元多层次”立法体制,一元是指统一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多层次是指有中央立法也有地方立法、有立法机关立法也有行政机关立法,C选项正确。
知识模块:法理学3.以下不符合执法特点和原则的情形是( )。
A.执法活动必须由有执法权的国家机关进行B.执法行为要选择较小侵害相对人权益的方式进行C.执法程序遵循不告不理的原则D.执法的决定应当充分告知.不能朝令夕改正确答案:C解析:A选项,执法主体法定性,必须是由有执法权的国家机关进行,选项正确;B选项,执法要遵循比例原则,要选择较小侵害相对人权益的方式,选项正确;C选项,执法有主动性,司法才有被动性,即不告不理,选项错误;D选项,执法要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能朝令夕改,选项正确。
知识模块:法理学4.我国在司法裁判中遵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体现的司法原则是( )。
A.司法法治原则B.司法责任原则C.司法平等原则D.两审终审原则正确答案:A解析:“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体现的是司法法治原则,白话讲就是遵循“游戏规则”办事,A选项正确。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2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2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分析题 5.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法学的各个分支学科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整体,在法学上称为( )。
A.法学体系B.法理学体系C.法系D.法律体系正确答案:A解析:法学体系是由法学的各个分支学科所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法理学体系指法理学的各分支学科(主要指狭义法理学、法哲学、法社会学等)构成的整体。
法系是按历史渊源之不同,对某些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所作的分类。
法律体系是由一国现行的部门法所构成的体系。
知识模块:法理学2.从法律的制定到实施进行分类,法学可分为( )。
A.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B.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等C.法学本科和法学边缘学科D.立法学、法律解释学、法律社会学正确答案:D解析:以法律的部门进行划分,法学可分为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等。
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是从认识论的角度划分的。
法学本科和法学边缘学科是从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划分的。
立法学、法律解释学、法律社会学是从法的制定到实施这一动态过程来划分法学的,故D项正确。
知识模块:法理学3.法学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其分类角度是( )。
A.各种类别的法律B.认识论C.法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D.法律的制定到实施正确答案:B解析:法学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是从认识论的角度进行划分的。
知识模块:法理学4.普通法法系中的普通法是指( )。
A.欧洲封建割据时期作为统一象征的教会法B.在欧洲大陆通行的罗马法C.英格兰各地的习惯法D.适用于英格兰全境的判例法正确答案:D解析:普通法法系的普通法具有特指性,专指英国于11世纪后逐渐形成的适用于英格兰全境的判例法。
知识模块:法理学5.世界上迄今为止基本完整保留下来的成文法典是( )。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27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27(总分:6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按照法律原则涉及的内容和问题不同,可以把法律原则分为( )(分数:2.00)A.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B.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C.政策性原则和公理性原则D.特殊性原则和普遍性原则解析:解析:按照法律原则涉及的内容和问题不同,可以把法律原则分为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
故选择A。
按照法律原则对人的行为及其条件之覆盖面的宽窄和适用范围的大小,可以把法律原则分为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
3.我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依法可以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
结合法律规则的结构,该规则没有省略的是( )(分数:2.00)A.假定B.行为模式√C.法律概念D.法律后果解析:解析:法律规则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部分构成。
法律概念不属于法律规则的要素,C项不当选。
该条文中省略了当事人须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这一前提条件和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有效的法律后果,AD项不当选。
该条文表述了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这一行为模式,未省略,故B项当选。
4.法律原则的调整对象是( )(分数:2.00)A.法律规则B.整体性社会关系√C.一般性社会关系D.法律主体解析:解析:法律原则主要针对的是社会关系中的整体性问题,涉及价值取向。
5.关于法律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所有法律原则都有指导性B.有些法律原则具有任意性C.所有的法律原则都具有强制性√D.有的法律原则具有规范性解析:解析:法律原则具有指导性,但这种指导性并非强制性,它可能是一种模糊而非精确的指引。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2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2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关于公法和私法的表述,下列错误的是( )A.公法和私法的分类源于古罗马法B.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是英美法系的传统C.在当代,公法和私法的界限日益模糊D.私法主要调整国家的公民个人之间的关系正确答案:B解析:公法和私法的分类源于古罗马,它是在民法法系中适用的一种法律分类,而不是英美法系的传统。
故A正确,B错误。
现代西方法学著作认为,公法主要是调整国家与普通个人之间关系的法律,私法主要是调整国家的公民个人之间的关系。
在当代,公法和私法的界限日益模糊,出现丫兼备公法和私法特征的法律,如经济法。
知识模块:法理学2.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以下哪一个国家机关有权制定基本法律(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正确答案:A解析:在我国,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
因此,本题选择A。
知识模块:法理学3.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组成部分( )A.《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B.《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D.《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决定》正确答案:D解析:D选项属于司法解释,不是我国法律渊源的组成部分。
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的法律、行政规章、国际条约和同际惯例。
知识模块:法理学4.我国×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省食品卫生管理条例》。
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法规性质上属于行政法部门B.该法规制定后,不必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C.该法规虽在该省范围内适用,但仍具有效力上的普遍性D.该法规属于我国法律的正式渊源,该省法院审理相关案件时可直接适用正确答案:B解析:《立法法》规定,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地方性法规,它在制定后应该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B错误。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1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1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分析题 5.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以下关于法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法学是人文科学B.社会有了法,就有了法学C.在西方,法学最早起源于古罗马D.从认识论角度,法学可以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正确答案:D解析:法学是存在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知识形态,既有社会科学的性质,又有人文科学的性质,A项错误。
法学虽然以法或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但不是有了法就有了法学。
法学是在法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产生的。
法学的产生有两方面的条件:关于法律现象的材料的积累和专门从事研究法律现象的学者阶层的出现,B项错误。
在西方,法学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到古罗马共和国时期,法学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C项错误。
从认识论角度,法学可以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D项正确。
知识模块:法理学2.关于法的起源的表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法是由规范性调整发展到个别调整B.法是由习惯发展为习惯法再发展为制定法C.法是由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混为一体发展到相对独立D.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法是奴隶制法正确答案:A解析:法起源的一般规律是由个别调整逐步发展为规范性调整,由习惯发展为习惯法再到制定法,由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混为一体到相对独立,BC项正确,A项错误。
奴隶制法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法,也是最早的私有制类型的法,D项正确。
知识模块:法理学3.将法的作用划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的法学家是( )A.拉兹B.萨维尼C.卢梭D.奥斯丁正确答案:A解析:一切社会的法的作用都可以有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之分,这个观点首先由英国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家拉兹提出来,A项正确。
知识模块:法理学4.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特征是( )A.规范性B.普遍性C.国家强制性D.程序性正确答案:C解析:一切社会规范都具有规范性和普遍性,给人们的交互行为以指引且能够普遍适用。
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0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0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5.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法律关系的概念最早来源于罗马法中( )的概念A.法律联系B.法锁C.法的关系D.法链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的为书本基础知识,需要考生背诵。
在历史上,法律关系的观念最早来源于罗马法中“法锁”的观念,直到19世纪,法律关系才作为一个专门的概念而存在。
知识模块:法理学2.按照法律关系所体现的社会内容的性质,可以把法律关系分为( ) A.基本法律关系、普通法律关系和诉讼法律关系B.平权型法律关系和隶属型法律关系C.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D.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正确答案:A解析:基本法律关系、普通法律关系和诉讼法律关系是按法律关系所体现的社会内容的性质所作的分类。
平权型和隶属型法律关系是按照法律关系主体的法律地位是否平等所作的分类。
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是按照法律关系主体是否完全特定化所作的分类。
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关系产生的依据、作用和实现规范的内容不同所作的分类。
知识模块:法理学3.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特征,说法错误的是( )A.法律关系是依法建立的社会关系B.法律关系是一种体现意志性的特殊社会关系C.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D.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产生的前提正确答案:D解析:法律关系的特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法律关系是依法建立的社会关系。
第二,法律关系是一种体现意志性的特殊社会关系。
第三,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因此ABC选项正确。
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的存在,就不可能产生法律关系。
因此D 选项错误。
知识模块:法理学4.法律意义上权利一词,最早来源于( )A.法国民法典B.美国C.罗马法D.马克思主义学说正确答案:C解析:法律意义上权利一词最早来源于罗马法。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1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1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分析题 5.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在法的本质问题上,主张“理性论”的学者是( )A.霍布斯B.萨维尼C.卢梭D.格劳秀斯正确答案:D解析:霍布斯主张规范论,萨维尼主张民族精神论,卢梭主张公意论,格劳秀斯主张理论性,D项正确。
知识模块:法理学2.法律的各项要素如法律原则、法律理念、法律价值观、法律制度、执法标准与原则等在全球范围内趋同,并在全球范围形成一个法治的标准或模范。
这种现象是指( )A.法律移植B.法律全球化C.法律继承D.法律发展正确答案:B解析:法律全球化是指法律跨越国家的疆界,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流动。
具体是指法律的各种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趋同,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个法治的标准或模范,B项正确。
法律继承是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律制度之间的延续和承受,法律移植是指在鉴别、认同、调适、整合的基础上,引进、吸收、采纳、摄取、同化外国法,使之成为本国法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本国所用。
知识模块:法理学3.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正式的法律渊源的是( )A.国际惯例B.国际条约C.单行条例D.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案例正确答案:D解析:我国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的法律、行政规章、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等,ABC项均为正式渊源。
D项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案例不具有强制力,不是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本题选D。
知识模块:法理学4.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关系是( )A.形式与内容的关系B.内容与形式的关系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D.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正确答案:B解析: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
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B项正确。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21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21(总分:55.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分数:2.00)解析:2.罗马法复兴时期出现的以研究和恢复罗马法为核心的法学流派是()。
(分数:2.00)A.罗马法学派B.社会法学派C.注释法学派VD.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解析:解析:本题是对法学发展史上法学流派的考查。
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已出现独立的法学,但到中世纪时法学成为神学的附庸,丧失了其独立性。
中世纪后期出现了罗马法的复兴,形成了众多法学流派,其中以研究和恢复罗马法为核心的法学流派是注释法学派。
3.关于法学的性质,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A.由于法学在其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具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故法学是一门科学B.由于法学解决的是人们生活所面临的问题,要为人们在规则下生活提供精神导向,因此具有人文科学的性质C.由于法学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它考察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各种法律规范、法律制度的性质、特点与相互关系,研究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联系、区别及相互关系。
因此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D.由于法学考察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研究法的内部联系和调整机制,因此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V 解析:解析:法学虽然考察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研究法的内部联系和调整机制,但有明显的阶级性和价值趋向性,因此属于社会科学而非自然科学。
故D表述错误。
其他三项表述正确。
4.关于法理学,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A.法理学是从总体上研究法和法律现象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B.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C.法理学是一门以法(或法律)这一社会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VD.法理学与部门法学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分析题 5.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 A.法在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B.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职能C.法的内容受社会存在这个因素的制约,立法者不是在创造法律,而只是在表述法律D.近代以来的法律虽然与一定的国家紧密联系,.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但是,法律的内容始终具有与人类的普遍要求相一致的趋向正确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有两重本质,即法的国家意志性(阶级性)和物质制约性。
其中法的阶级性是指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实际上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故A项错。
知识模块:法理学2.当代中国法的本质属性是( )。
A.法的国家强制性B.法的规范性C.法的公平性D.法的人民性正确答案:D解析: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首先在于它的阶级本质,即它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全国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既体现了它的鲜明的阶级性,又体现了它的广泛的人民性,两者是统一的。
知识模块:法理学3.根据法的创制与适用主体的不同,法可以分为( )。
A.根本法与普通法B.一般法与特别法C.成文法与不成文法D.国内法与国际法正确答案:D解析:国内法是指由特定国家创制并适用于国家主权所及范围内的法律,其法律关系主体一般是个人或组织;国际法是指由参与国际关系的国家通过协议制定或公认的,并适用于国家之间的法律,其法律关系主体主要是国家。
故选D 项。
知识模块:法理学4.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的划分主要是从( )角度出发的。
A.保护权益B.法律规则内容是否确定C.法律效力的强弱D.不同行为模式正确答案:D解析:按照规范的不同行为模式,法律规范可以分为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3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3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分析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下列关于正当程序原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正当程序原则是法治在程序方面的基本原则B.正当程序原则包含不能作自己的法官和听取当事人意见两项具体内容C.正当程序原则的理论根据是自然公正原则D.正当程序原则是针对国家公权力而言的,私权利的享有无所谓正当程序问题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点为法治的正当程序原则。
正当程序原则在《考试分析》中主要提及了这么几个方面内容:两项具体内容、理论依据、历史发展、针对公权力,以及在我国被采用的必然。
学习时要注意从这几个方面去全面理解。
选项D错在否认了私权利享有时的正当程序问题,事实上,尽管很多私权利的享有不需要严格的程序,但是并没有否认私权利也存在需要按照正当程序原则来进行的情形。
知识模块:法理学2.2014年10月20一23日,载入中国法治史册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关于此文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这是我党第一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B.《决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C.《决定》还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与七大根本任务,提出的重大法治改革举措有180多项,其核心是“良法善治”D.宣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点为有关我国法治建设历程的相关知识点。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近年我国我党法治建设方面最重要的文件之一,对此必须记忆其基本内容以及重要意义。
A、B、C三选项都是《决定》的重要内容或意义,只有D选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吴邦国委员长在2011年宣布的,因此不可能是由《决定》才形成的。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4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4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分析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关于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和联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法律原则表述比较笼统模糊,法律规则比较明确具体B.法律原则的适用范围比较宽,法律规则一般只适用于某一类行为C.法律原则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中,法律规则则不然D.法律原则只具有宏观的指导性,可以对法律规则的实践进行指导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点为法律原则及其与法律规则的联系和区别。
A、B、D三选项是比较好理解的,关键在C选项对有关“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的理解,简单说“全有或全无的方式”是指相互冲突的两个法律规则不可能同时适用于同一案件,也不可能同时存在于同一部法律中,要么适用这个,要么适用那个。
法律原则却不同,同一部法律中可能存在两个完全对立的法律原则,具体案件中的适用则具体案件具体分析,进行权衡运用,并不意味着绝对不能并存。
这主要是因为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的具体程度有差别,越具体越不能协调并存。
知识模块:法理学2.下列各选项,属于法律概念中的关系概念的是A.不可抗力B.法律责任C.原告D.违约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点为“关系”概念。
关系概念强调的是法律关系主体间权利、义务和责任的概念,涉及双方主体,不可抗力是对客观情况的描述,属于事实概念;原告是诉讼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属于主体概念;违约是指一方的违反约定的行为,属于事实概念;法律责任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责任,是对双方关系的一种表述,B为正确选项。
知识模块:法理学3.下列各选项,不属于客体概念的是A.孳息B.法人C.不当得利D.不动产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点为法律客体概念有关内容。
客体是权利、义务所指向或者说所处理的对象的概念,通常是物,孳息是所有权的对象,不当得利是返还义务的对象,不动产是产权的对象;与客体相对的是主体,即权利、义务的行使者或者承担者,法人可以成为权利义务的实施或者承担者,属于主体。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9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9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分析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关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权利与义务有过离合关系B.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C.权利与义务在数量上不对等D.权利与义务具有互补关系正确答案:C解析:从整体数量上看,权利与义务具有量上的等值关系。
一个社会的权利总量与义务总量是相等的。
知识模块:法理学2.下列不属于法律关系客体的物的是( )。
A.汽车B.动物C.工艺品D.文物正确答案:D解析:以下几种物不得进入国内商品流通领域,成为私人法律关系的客体:①人类公共之物或国家专有之物,如海洋、山川、水流、空气。
②文物。
③军事没施、武器。
④危害人类之物。
知识模块:法理学3.关于法律关系的客体——行为,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A.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是特定的B.在所有法律关系中,其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是行为C.行为小完全等同于义务人的义务D.行为与义务人履行义务的过程紧密相关正确答案:B解析:在很多法律关系中,其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是行为。
知识模块:法理学4.人身利益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活人的(整个)身体,不得视为法律上之“物”,不能作为物权、债权和继承权的客体B.当人身之部分尚未脱离人的整体时,即属人身本身C.当人身之部分自然地从身体中分离,已成为与身体相脱离的外界之物时,亦可视为法律上之“物”D.人身体的部分小能成为法律上的“物”正确答案:D解析:人身(体)部分(如血液、器官、皮肤等)的法律性质,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
它属于人身,还是属于法律上的“物”,不能一概而论。
知识模块:法理学5.下列有关权利能力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法律关系主体不一定拥有权利能力B.享有具体权利的人一定具有权利能力C.有权利能力的人一定实际享受具体权利D.权利能力只体现享有权利的资格而不包括承担义务的资格正确答案:B解析:权利能力也被称为权利义务能力,既包括享有权利的资格也包括承担义务的责任。
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1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1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下列属于政策性原则的是(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罪刑法定C.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诚实信用正确答案:C解析:A、B、D都属于各国通行的公理性原则,C选项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特征,属于我国特有的政策性原则。
知识模块:法理学2.以下法律概念中属于事实概念的是( )。
A.法人B.抵押权C.不可抗力D.动产正确答案:C解析:A选项法人属于主体概念;B选项属于关系概念;C选项属于事实概念;D选项属于客体概念。
故C选项正确。
知识模块:法理学3.以下不能称为“条例”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是( )。
A.行政法规B.部门规章C.自治条例D.地方性法规正确答案:B解析:行政规章(包括部门规章、省政府规章、市政府规章)不得称“条例”,其余行政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省地方性法规、市地方性法规都可称“条例”,B选项正确。
知识模块:法理学4.以下关于基本法律和非基本法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称基本法律B.全国人大常委会既可以修改基本法律,也可以修改非基本法律C.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修改所有的基本法律D.《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属于基本法律正确答案:B解析:A选项,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称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称非基本法律,选项错误;B选项,全国人大常委会既可以修改基本法律也可以修改非基本法律.选项正确;C选项,全国人大常委会不能修改所有的基本法律,如《香港基本法》和《澳门基本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就不能修改,选项错误;D选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属于非基本法律,选项错误。
知识模块:法理学5.国务院某部制定的部门规章如果与某省制定的地方政府规章相冲突,解决冲突的办法是( )。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8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8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关于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说法错误的是( )。
A.司法独立原则,是指司法机关在办案过程中,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司法权B.坚持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原则,意味着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可以不受任何监督和约束C.国家的司法权只能由国家各级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统一行使D.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独立行使自己的职权正确答案:B解析:坚持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原则,并不意味着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可以不受任何监督和约束。
司法权如同其他任何权力一样,都要接受监督和制约。
知识模块:法理学2.关于司法法治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司法法治原则的总体要求是司法活动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B.坚持司法法治原则必须坚持实事求是C.坚持司法法治原则意味着不用坚持党的领导D.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法治理念正确答案:C解析:处理好依法办事与坚持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不能将二者对立起来,不能以维护法律为由否定或淡化党的领导,也不能以坚持党的领导为由以政策、领导意志代替法律。
知识模块:法理学3.下列法律不能够体现司法责任原则的是( )。
A.《国家赔偿法》B.《法官法》C.《检察官法》D.《立法法》正确答案:D解析:我国已颁布《国家赔偿法》《法官法》《检察官法》等,都确立了司法责任制度。
知识模块:法理学4.下列不属于深化司法改革的主要任务的是( )。
A.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B.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C.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D.完善监督机制正确答案:D解析: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加强庭审的功能,全面贯彻证据裁判制度。
推动司法责任制改革,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
改革司法管辖之地,完善行政诉讼体制机制,推进司法公开。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1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1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分析题 5.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下列关于西方主要法学流派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现代西方影响较大、占统治地位的法学流派是自然法学派、分析法学派和社会法学派B.自然法学派崇尚自由平等,主张天赋人权C.分析法学派以实证主义为基础,主张恶法亦法D.社会法学派起源于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强调研究“现实的法学”正确答案:D解析:社会法学派起源于19世纪后半期的德国,盛于20世纪西方各国。
D 项错误。
其他各项的说法均正确。
本题选D。
知识模块:法理学2.根据作用结果的状态,法的作用可分为( )A.整体作用与局部作用B.预期作用与实际作用C.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D.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正确答案:B解析:根据作用的范围,法的作用可分为整体作用和局部作用。
根据作用结果的状态,法的作用可分为预期作用与实际作用。
根据作用的途径,法的作用可分为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
根据作用的效果,法的作用可分为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B项正确。
知识模块:法理学3.以下关于成文法与不成文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成文法不具有法律效力B.我国没有不成文法C.不成文法一般指习惯法D.判例法是成文法的一种正确答案:C解析:不成文法具有法律效力,只是不具有成文形式而已,A项错误。
我国虽然是成文法国家,但是也有不成文法,比如国际惯例,B项错误。
不成文法一般指习惯法,判例法也是不成文法的主要形式之一,C项正确,D项错误。
知识模块:法理学4.《刑法》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这一规定属于法律要素中的( )A.法律规则B.法律原则C.法律概念D.技术性规定正确答案:A解析:法律规则是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
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1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1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分析题 5.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关于法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法治意指一种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B.法治意指依法办事的原则C.法治指的是良好的法律秩序D.法治代表单纯的法律秩序,不包含主观的价值观因素正确答案:D解析: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是依法办事的原则,是将国家权力的行使和社会成员的活动纳入完备的法律规则系统。
在不同的时代,人们赋予法治不同的社会内涵和意义。
在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中,法治包含着多种内涵和意义:首先,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在这个意义上,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
其次,法治是依法办事的原则,法治作为一个动态的或能动的社会范畴,其基本的意义是依法办事。
再次,法治意指良好的法律秩序,无论是作为治国方略,还是依法办事的原则,法治最终要表现为一种良好的法律秩序。
最后,法治代表某种包含特定价值规定性的社会生活方式,法治不是单纯的法律秩序,而是有特定价值基础和价值目标的法律秩序。
因此D选项不正确。
知识模块:法理学2.关于法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法制侧重于实质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及其实施B.只要有法律和制度存在就有法制存在C.法制与人治是相对立的D.在没有民主和宪政的时代,不会有法制的存在正确答案:B解析:法治不仅包括形式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及其实施,更强调实质意义上的法律至上、权利保障的内涵,而法制则侧重于形式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及其实施。
A选项表述错误。
法制侧重于关注法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要求严格依法办事,以实现立法者期望的法律秩序,对法律本身的内容和价值取向并无特殊的规定性。
只要有法律和制度存在就有法制存在.因此B选项正确。
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立的,法制与人治并不截然对立,历史上,专制君主和法西斯独裁统治者为了建立有利于他们的统治秩序,也可以在一定时期建立和推行法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29(总分:6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关于法律的实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律的实施是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B.法的实施是使法律从书本上的法律变成行动中的法律C.法律实施是实现法的作用和目的的结果√D.法律实施是使法从应然状态到实然状态的过程和活动解析:解析:法律实施,也叫做法的实施,是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即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人们的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等方式对法律的实际施行。
法的实施就是使法律从书本上的法律变成行动中的法律,使它从抽象的行为模式变成人们的具体行为,从应然状态进到实然状态。
法律实施是实现法的作用与目的的条件,而不是结果。
故C选项错误。
3.关于法律实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律实现是指法律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被转化为现实,达到法律设定的权利和义务的目的B.法律实现就是法律的实效√C.法律实现是将法的实施的过程性和法律实效性相结合的一个概念D.与法律实施过程相联系的各种社会因素都会影响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实现解析:解析:法的实现不同于法的实效,法的实效是法律被人们实际实施的状态和程度。
法的实施的过程性与法的实效的结果相结合的产物就是法律的实现。
因此,B选项错误。
4.守法的高级状态是( )(分数:2.00)A.不违法犯罪B.依法办事,形成统一的法律秩序C.守法主体不论是外在的行为,还是内在动机都符合法的精神和要求,严格履行法律义务,充分行使法律权利,从而真正实现法律调整的目的√D.运用法律对日常生活中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判决解析:解析:守法的态度是指人们对法律的遵守程度和状态。
包括守法的最低状态、守法的中层状态和守法的高级状态这三种类型。
守法的最低状态是不违法犯罪。
守法的中层状态是依法办事,形成统一的法律秩序。
守法的高级状态是守法主体不论是外在的行为,还是内在动机都符合法的精神和要求,严格履行法律义务,充分行使法律权利,从而真正实现法律调整的目的。
根据以上分析,故C选项正确。
5.法律具有局限性以至于不能应用于社会的每一角落。
这句话强调的是法哪一方面的特征( )(分数:2.00)A.法的实现√B.法的遵守C.法的制定D.法的适用解析:解析:这句话说明法的实现在社会生活中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与法律实施过程相联系的各种社会因素都会影响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实现。
6.关于法律的执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律的执行可以简单称作执法B.法律的执行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C.执法活动具有主体法定性、国家权威性、强制性和灵活性的特点D.广义的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行政主体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行使行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实施法律的活动√解析:解析:执法是法的执行的简称。
人们通常在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上使用执法这个概念。
广义上的执法是指所有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行政主体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实施法律的活动,包括一切执行法律、适用法律的活动。
狭义的执法,专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行政主体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行使行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实施法律的活动。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知道错误的选项为D。
7.关于法的执行,其主体不包括( )(分数:2.00)A.国家行政机关B.国家行政机关公职人员C.法律授权或行政主体委托的组织D.国家司法机关√解析:解析:法的执行主体具有特定性,执法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和所属的公职人员,以及法律授权和委托的组织及人员,国家司法机关是司法主体而非执法主体。
8.法院受理亲属申请宣告失踪人的行为属于( )(分数:2.00)A.法的执行B.法的适用√C.法的遵守D.法律监督解析:解析:法的适用又叫司法,通常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
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宣告失踪人的行为是一种法的适用活动。
故选择B。
9.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司法的原则( )(分数:2.00)A.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B.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C.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则D.政府指导法院工作原则√解析:解析:司法的原则包括:(1)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2)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3)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我国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独立行使自己的职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
故D选项表述不正确,它也不是司法的原则之一。
故选择D。
10.在处理某一房产纠纷案件过程中,法官林某收到了该地市委书记的书信,按照信中的建议做出了审判。
林某的这一行为违反了司法的( )(分数:2.00)A.专属性B.中立性√C.被动型D.终极性解析:解析:司法具有中立性,法官为了实现审判工作的合法进行,实现司法正义,要在当事人之间保持中立态度,不能受到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
11.大学生杨某为区人民代表的选举投上自己的选票。
属于法律实施的哪一种形式( )(分数:2.00)A.法的执行B.法的监督C.法的遵守√D.法的适用解析:解析:法的遵守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的含义。
广义上法的遵守,就是法的实施。
狭义上的法的遵守,又称守法,专指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以法律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活动。
公民为选举代表投选票的行为是一种法律的遵守,故选择C。
12.在我国,狭义的法的执行由以下哪个机构来执行( )(分数:2.00)A.法院B.检察院C.行政机关√D.公安机关解析:解析:狭义法的执行即为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制定、实施行政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将法律的一般规定适用于相对人或事件的活动。
13.以下关于“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原则,理解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该原则在我国三大诉讼法中有规定B.我们在贯彻这~原则时偶尔也要以党的政策为指导√C.司法机关在司法过程中,把法律作为处理案件的唯一标准和尺度D.司法机关处理一切案件都只能以与案件有关的事实为基础和依据解析:解析: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应正确处理依法办事与坚持党的政策的指导作用的关系。
在贯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这一司法原则时,仍然要以党的政策为指导,不是“偶尔”。
14.关于法律实施,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律实施就意味着法律的实现B.法律实施是法律实现的过程性与实效性的结合C.法律实施是使法从应然状态向实然状态转变的过程√D.法律实施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诸环节解析:解析:法律实施和法律实现不同。
法律实施是法从应然状态到实然状态的过程和活动,而法律实现是法律实施活动的直接目的。
法律的实施并不意味着法律的实现,故A错误,C正确;法律实现是法律实施过程性和实效性的结合。
B说法相反,错误;法律实施不包括立法,立法是法律制定的环节。
D错误。
因此选C项。
15.下列情形哪些是符合我国法律适用原则的( )(分数:2.00)A.某监狱依照法律规定,批准正在服刑的钱某保外就医√B.法官李某为办好案件,多次与原、被告双方私下接触C.检察官孙某在办案过程中接到领导批示,按照领导的指示处理此案D.村主任李某协调处理本村发生的强奸事件,最终促成双方以赔偿5000元自行了结解析:解析:司法活动具有被动性,法官不应主动与原被告私下接触,影响判案。
B错误;C项违反了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C错误;D项强奸罪为刑事公诉案件,不可私了,需要接受法院的刑事审判,故错误。
因此,选A项。
16.最能体现社会监督广泛性、公开性和民主性的监督方式是( )(分数:2.00)A.政党监督B.社会组织监督C.社会舆论监督√D.人民群众监督解析:解析:社会舆论监督是指借助传媒手段进行的新闻舆论的监督,它最能体现社会监督的广泛性、公开性和民主性,能够十分有效地影响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起到其他监督形式无法替代的作用。
17.在国家监督中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的监督方式是( )(分数:2.00)A.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B.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C.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D.中国共产党的监督解析:解析: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为全面保证国家法律的有效实施,通过法定程序、对由他产生的国家机关实施法律的监督。
这种监督在国家监督乃至全部法律监督中都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
D项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不属于国家监督。
18.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这体现了执法的哪一原则( )(分数:2.00)A.合理行政B.依法行政C.诚实守信√D.权责统一解析:解析:诚实守信原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行政信息真实原则,二是保护公民信赖利益原则。
题目中体现的是行政信息真实原则。
二、多选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9.多项选择题第46-63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0.以下哪些是对法律的实施进行评价的标准( )(分数:2.00)A.人们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行为的程度√B.各类合同的履约率和违约率√C.社会大众对社会生活中安全、秩序、自由、公正、公共福利等法的价值的切身感受√D.法律的社会功能和社会目的是否有效实现及其程度√解析:解析:研究法律实施,就要对法律的实施的状况作出评价,对法律实施进行评价主要有以下标准:人们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行为的程度;刑事案件的发案率、案件种类、破案率及对犯罪分子的制裁情况;各类合同的履约率和违约率;普通公民和国家公职人员对法律的了解程度,他们的法律意识及法制观念的提高或提高程度;社会大众对社会生活中安全、秩序、自由、公正、公共福利等法的价值的切身感受;法律的社会功能和社会目的是否有效实现及其程度;有关法律活动的成本和收益的比率。
21.以下列举的特点,哪些属于执法活动的特点( )(分数:2.00)A.执法的灵活性√B.执法的单方面性√C.主体法定性√D.执法的被动型解析:解析:执法活动具有主动性的特点,被动性是司法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