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版)2015-2019高考真题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合集下载

古代文化常识测试100题(教师用卷)

古代文化常识测试100题(教师用卷)

古代文化知识测试题1.以下文学知识表述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D)A.李白的作品集《李太白全集》是以作者的谥号命名的。

(字号)B.北宋司马光撰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的纪传体通史。

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取材宽泛,文风谨慎清楚。

(编年体)C.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中的“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 。

(诗、书、礼、乐、易、春秋)D.“二十四史”是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册。

记录了从黄帝到明末共四千余年的史事,此中《史记》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

2.若是小明和小强从小一块长大,感情十分要好,能够说亲如兄弟。

长大后小明发达了,小强十分贫穷,但两人友情并未所以改变,那么两人之间的友情不可以够称为( D)A.车笠交(不分贵贱贫富)B.存亡之交(特别要好、齐心合意)C.金兰之交(齐心合意、存亡与共) D.竹马之交3.以下文学知识表述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B)A.《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编年体(纪传体)通史,被称为“正史” ,康熙年间编定。

B.《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此后始称《史记》,西汉司马迁撰。

C.《资治通鉴》,南宋司马光撰,全书共二百五十四卷,是一部对后辈产生很深影响的纪传体(编年体)史册。

D.《太平广记》,着名类书,由南宋李昉独自编写(等14人奉宋太宗之命),因成书时代天下升平,故名。

4.以下哪个选项是欧阳修的谥号( D)A.欧阳永叔B.少陵野老 C.醉翁 D.欧阳文忠公5. 以下诗文集不是以作者字、号命名的是(D)A.《文山(文天祥的道号)先生全集》B.《稼轩长短句》C.《王子安(王勃的字)集》D.《范文正公(范仲淹的谥号)集》6.我们常说的“两姓之好”指的是( B)A.兄弟父亲母亲之间亲情深沉 B.指两姓联婚C.朋友之间关系交好 D.国家与国家和平共处7.“三省六部”中的“三省”分别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这“三省”分别管的是(A)A.决议权、审议权、履行权 B.审议权、履行权、审议权C.履行权、审议权、决议权D.履行权、决议权、审议权8.先人常以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那么阴历十月被称为(C)A.建子月 B.建酉月 C.建亥月 D.建丑月【阴历十一月为建子月】9.以下节气次序摆列正确的选项是( C)①芒种②惊蛰③小满④谷雨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④③① D.④③②①【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 , 夏满芒夏暑相连 , 秋处露秋寒霜降 , 冬雪雪冬小大寒】10.以下作品属于《礼记》中的是( A)A.《大学》B.《论语》C.《春秋》D.《孟子》【《大学》从《礼记》中抽出第四十二篇独自成文。

(完整版)(教师版)-2019高考真题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完整版)(教师版)-2019高考真题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A l l t h in gs高考真题古代文化常识汇编(2019全国卷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答案:A解析:“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错,在诸子百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

(2019全国卷Ⅱ《史记·商君列传》)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分)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答案:B解析:“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错,是商汤与周武的并称,故选B。

(2019全国卷Ⅲ(《史记·孙子吴起列传》)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答案:C解析:三晋有两种意思:一是指中国的战国时期的赵国、魏国、韩国三国的合称,作为地理名词指赵、魏、韩三国故地。

二是指山西省。

(2018全国卷Ⅰ《晋书·鲁芝传》)11.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2019年高考文化常识试题汇编(附答案)

2019年高考文化常识试题汇编(附答案)

高考最新文化常识试题汇编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科举制度中,在礼部主持的殿试中获得“进士第一”者,经皇帝钦点即成为万众瞩目的状元。

B.“当路”既可以指执掌政权,也可以指掌权之人,本文是后者的意思。

C.诏,是天子给臣属下达命令的一种文体,有手诏、遗诏等。

D.古人迷信,认为一些自然变化和人世吉凶祸福有关,把星象的异常变化叫“星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刺史,原是奉皇命检核地方官的职务,后成为掌一州军政大权的要职。

B.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是编纂历史书籍的重要根据。

C.嫡嗣,此处指皇位承继人,即太子。

嫡,宗法制度下妻或妾生的长子。

D.赠,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其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和荣誉称号。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易,指《周易》,是中国一部古老的占卜之书,约成书于尧舜时期。

春秋时期,有人依附于它的卦爻形式,借以发挥哲学思想。

B.兵部尚书,别称为大司马,是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明代为正二品。

兵部主要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事务。

C.监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指皇帝外出时,由太子等重要人物留守宫廷处理国事,也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

D.驿,指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如“驿站”“驿馆”等;也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

文中指由朝廷专门指派的车马。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司,古代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仪同三司”非官职,仅指与三公同等待遇。

B.出,古时指官员离开京城外调,也指“出仕”,即出来做官。

文中是前一种意思。

C.别都就是“陪都”,指首都以外另设的副都,中国最早的陪都出现在炎黄时期。

D.薨,古代指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高等级的妃嫔或者封王贵族的死。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垂髫,相当于七岁的年龄阶段,女孩称为髫年,男孩称为韶年。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分类150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分类150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分类150题(含答案及解析)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一、官职沿革(一)官职制度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 )2.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 )3.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部长官称尚书。

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 )4.(2016·全国卷Ⅱ)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 )5.(2016·全国卷Ⅲ)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 )6.(2015·全国卷Ⅰ)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 )7.“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 )8.“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 )9.官员遇父母亡故,一般均解除官职,守丧三年,期满后起复,称为丁忧。

( ) 10.(2017·全国卷Ⅰ)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 )11.“起复”“夺情”都是指古代官员守丧期满后,被重新起用,回到原职。

( ) 12.“终养”又称“归养”,是指因亲人年老或病重而辞官侍奉。

( ) 13.古代官吏告老退休称“致仕”,也称“休致”。

官员年老有病,由本人提出申请,获准后致仕,国家据其职位,给予一定的赏赐。

( )14.(2017·全国卷Ⅲ)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 )15.(2016·全国卷Ⅱ)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2019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含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含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含答案抢分点二文化常识题——重积累,会推断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78页突破点一联想推断法解古代文化常识题[典例]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思维流程]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审题干,明角度。

(1)“不正确的一项”,明确选择方向与选择数量;(2)“豪右”“顿首”“茂才”“京师”的表述哪一个不正确。

第2步:广联想,巧推断。

第3步,再审查,定答案。

回到文本语境,结合前后文再次审读查看,确定答案。

文化常识的复习范围及途径1.分类总共主要有四大类:天文地理、纪年纪时、姓名字号、礼仪制度。

2.途径(1)课内①人教版必修5“梳理探究”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②教材内容及注释。

(详见本书P118~P123)这是最主要的途径。

(2)课外平时做课外文言文中涉及的文化知识。

(详见本书P124~P128)掌握文化常识“两清”1.清楚常见的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并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所以更显示出它的复杂性。

对于这些常见的常识都要有所了解,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试题来分辨。

2.清楚易混易错点。

文化常识中有一些易混知识点,如“谥号”“庙号”和“年号”的区别等,对于这些知识点一定要分清。

突破点二分类识记法突破古代文化常识题(一)按照出处联系课文语境识记参考答案突破点一[典例]思维流程:第2步:首都臣下回答君主问话时的一种礼节下对上及平辈间答案:D突破点二(一)[例1]D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

1-1C不是“佛教”,应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的守护城池之神。

2019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专题100道(含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专题100道(含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专题100道1.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秀才,在文中指察举制的科目之一,东汉时改称“茂才”。

与明清时期的“秀才”意思不同。

B.江左,古指江西。

古人习惯以西为左,以东为右。

六朝时江左为政治、经济中心。

C.策试,一般以政事、经义策问应考者,以其对政事的见识观其文辞之高低,以便量才录用。

D.赠,皇帝为去世官员加封爵位名号。

有时也把爵位名号赐予官员已故的祖先或妻室。

2.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领,指兼任,多指兼任相对高的官职,如《三国志》“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

顷之,又领益州牧”。

C.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

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D.万岁,千秋万世永远存在,表示祝颂、欢呼;也可以表示封建时代臣民对帝王的称呼。

3.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庐墓,古人在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

这就是“庐墓”,也指服丧期间居住的墓旁小屋。

B.台阁,汉代指尚书台,后泛指中央政府机构。

《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中的“台阁”就是泛指大的官府。

C.东都,是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

隋唐时指洛阳。

当时京都在长安,洛阳在长安以东,因而称“东都”。

D.赠,是赐以官爵或荣誉称号;谥,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

“谥”只能在死后获得,“赠”可在生前获得。

4.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序,即书序,是作者本人自撰或他人撰写的用以评论、介绍作品内容或作者意趣的文体,如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B.荫补,指在古代时候,子孙因先辈有功,可以享受恩典而取得入仕的权利,当官员有缺额时,可以被选任授职。

C.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的合称,与韩愈《师说》中所言“六艺经传”的六艺所指相同。

2019年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解析(一)学校与科举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国人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

()2.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3.大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行政机构。

()4.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5.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容山书院等。

()6.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并加以重用。

()7.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

“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8.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10.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二)山川与地理11.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是长江之南。

()12.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

()13.“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黄山。

()14.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广州。

()15.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推断,古代的“江左”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

()16.古人把“坐北朝南”的位置认为是尊位,反之为卑位,因此“北面”有称臣的意思。

全国卷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汇编100题及答案

全国卷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汇编100题及答案

全国卷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汇编100题(一)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

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2015——2018年高考真题(古代文化常识)

2015——2018年高考真题(古代文化常识)

【D】【解析】“师”单用并不能指代国都。 京师,指国都。类似的称呼有:都门、毂下、京都、京城、国都、 都城、首都。
2018年全国3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 的官员以及禁卫。 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 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 尹,是知府的简称。 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 御玺指皇帝印信。
C 践祚,指即位、登基,并没有“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 上国君宝座”的意思。
2018年全国2卷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 惯上称为“豪右”。 B. 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 表奏中作为敬辞。 C. 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 有时也沿用此名。 D. 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 旧时均可指国都。
2018年全国1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 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 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 登上国君宝座。 D. 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 鲁芝的谦让行为。
“私禄”,2017年全国Ⅱ卷考查“下车”和“收考”,2017年全国Ⅲ卷考查
“状元”“近侍”和“告老”,2016年全国Ⅱ卷考查“吏部”,2016年全国 Ⅰ卷考查“有司”,2016年全国Ⅲ卷考查“礼部”“教坊司”,2015年全国 Ⅰ卷考查“兵部”“登进士第”。 2018年全国Ⅰ卷考查“赴阙”“践祚”“逊位”,2018全国Ⅱ卷考查“顿首”,

2015——2019年全国一卷高考历史试题分类解析汇编(中国古代史)

2015——2019年全国一卷高考历史试题分类解析汇编(中国古代史)

2015——2019 年全国一卷高考历史试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中国古代史题型一:选择题1.(全国一卷2019年4分)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B【考点】西周宗法制【解析】本题涉及到我国古代王位世袭制和宗法制的知识点。

从夏朝开始,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故A 排除;材料“多为兄终弟及” ,说明商朝时期这一传承方式占据重要地位。

但是结合所学知识,西周实行宗法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说明继承方式的改变,故选B;君主寿命长短属于偶然性时间,不能作为主要依据,故C 排除;不管是兄终弟及还是宗法制,都体现了血缘关系,而且宗法制还体现了血缘纽带的强化,故D 排除。

2.(全国一卷2019年4分)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 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 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答案】C【考点】古代中央集权【解析】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各诸侯国诸侯有较大的实权,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据材料可知,“皮币”的购买具有强制性,和专卖性,有利于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而且强制诸侯购买,也可以削弱诸侯的经济实力,故选C;材料跟货币没关系,排除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故B 排除;应该是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而不是实现了,故D 排除。

3.(全国一卷2019年4分)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答案】C【考点】古代社会风俗(唐代)【解析】材料“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免费)2015高考文化常识总结

(免费)2015高考文化常识总结
文化常识总结
新课标一:
1、进士:科举时代称殿试考取的人。 2、员外郎:.官名。员外,本指正员以外的郎官。晋武帝始设 员外散骑常侍,员外散骑侍郎,简称员外郎。隋开皇时,尚书省二 十四司各设员外郎一人,为各司的次官。唐以后,直至明清,各部 都有员外郎,位在郎中之次。 3、尚书;官名。始于战国,掌管文书。汉武帝时地位逐渐重要。 东汉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唐代中央首要机关分为尚 书、中书、门下三省,尚书省执行政令。宋以后三省分立之制渐成 空谈,行政全归尚书省。明代以后以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相当于国务大臣。 4、中书;皇宫中的藏书。亦特指宫中记事的书。 5、高丽:朝鲜历史上的王朝 6、给事中;秦始置。为加官,位次中常侍,无定员。所加之官 或为大夫、博士或议郎,御史大夫、三公、将军、九卿等亦有加者。 7、太子;'预定继承君位的皇子。一般为皇帝的嫡长子。有些皇 子虽不是嫡长子,但经皇帝选定册立也可以成为太子。 谥: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 8、六部;从隋唐开始,中国封建王朝的中央行政机构一般分为 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统称六部。
广东卷 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北依角山,南 临渤海。1381年置关,因处山海之间,故名。关有四门,东门城楼高10米, 分上下两层。城楼上悬有巨幅匾额,上书“天下第一关”,为明代进士萧显 所书。山海关为华北与东北之间的交通要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巡抚:官名。从明代宣德时起,各省专设。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政府长官, 总揽一省军事、刑狱、吏治等。 山东卷 太史:官名。西周﹑春秋时太史掌记载史事﹑编写史书﹑起草文书﹐兼管国 家典籍和天文历法等。秦汉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时星历。魏晋以后﹐ 修史之职归著作郎﹐太史专掌历法。隋改称太史监﹐唐改为太史局﹐宋有太 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元改称太史院。明清称钦天监;修史之职归之 翰林院﹐故俗称翰林为太史。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 三军:①春秋时期大国对军队的合称。有上、中、下三军或左、中、右三军, 中军为统帅。 ②《商君书· 兵守》所称三军,即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 女之老弱者为一军。 ③《六韬· 犬韬· 战车》所称三军,即车、步、骑三个兵 种。 ④陆、海、空三军的合称。 ⑤军队的通称。 太庙:帝王的祖庙。 天津 公输:姓。 云梯:古代战具。用来攻城时攀登城墙的长梯: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 将以攻宋。今也称消防用的长梯。

2015高考各地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之文学常识题-真题附解析

2015高考各地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之文学常识题-真题附解析

2015高考各地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之文学常识-真题附解析-小二毛1.【2015·贵州黔南】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法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的叔叔于勒》就选自其小说集《羊脂球》,其代表作品还有《项链》《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

B.同样以母爱为主题,现代著名作家冰心在散文诗《荷叶?母亲》中借助具体形象来表达,而学者胡适在《我的母亲》中通过回忆母亲的教子方式来体现。

C.《论语》是儒家经典,记录了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庄子》属于道家经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

D.《桃花源记》借虚构的故事寄托社会理想,《五柳先生传》用传记的形式表现人物的性格志趣,这两篇文章都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

A项中的《巴黎圣母院》《九三年》都不是莫泊桑的作品,《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所著,《九三年》是法国著名小说家雨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

【答案】A2.【2015·贵州铜仁】下列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

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与《大学》、《中庸》《春秋》并称为“四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C.《简爱》这一部作品,夏洛蒂·勃朗特以第一人称叙述,用真挚的情感、细腻的笔触成功地塑造了简爱一相貌平平、身份低微却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的人物形象。

D.在元明清三代,小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西游记》等多部长篇小说。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

A项说《红楼梦》“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期广阔的社会现实”是错误的,应是“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B项中的《春秋》不属于“四书”的范畴,“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D项中的《聊斋志异》为文言短篇小说集,不属于长篇小说。

2015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炼120题附答案教师版

2015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炼120题附答案教师版

2016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练(1)1、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

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

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

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 )A、60岁B、70岁C、100岁D、141岁答案:D解析:花甲,即60,花甲重逢就是120;增加三七岁月,就是再加三七二十一,就是141;古稀,即70,古稀双庆就是140;更多一度春秋,加起来就是141。

2、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 )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颂李白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颂杜甫C、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颂白居易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颂王昭君答案:D解析:“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是唐代温庭筠的《苏武庙》 说的苏武的事,而颂王昭君的对联是“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3、对联集句对大多非原创,是从已有诗文句子中选句配对,推陈出新。

与“劝君更尽一杯酒”( 唐·王维)对仗工整的是:( )A、天涯涕泪一身遥。

(唐·杜甫)B、与尔同消万古愁。

(唐·李白)C、八骏日行三万里。

(唐·李商隐)D、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答案:B解析:题干“劝君更尽一杯酒”是唐代王维的《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诗句,“劝君”与“与尔”有第二人称相对,“更尽”与“同消”有动词相对,“一杯酒”与“万古愁”数量词相对,所以选B项。

A项“天涯涕泪一身遥”是唐代杜甫《野望》中的诗句;B、“与尔同消万古愁”是唐代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C、“八骏日行三万里”是唐代李商隐《瑶池》的诗句;D、“替人垂泪到天明”是唐代杜牧《赠别》的诗句。

2019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专题100道(含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专题100道(含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专题100道1.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秀才,在文中指察举制的科目之一,东汉时改称“茂才”。

与明清时期的“秀才”意思不同。

B.江左,古指江西。

古人习惯以西为左,以东为右。

六朝时江左为政治、经济中心。

C.策试,一般以政事、经义策问应考者,以其对政事的见识观其文辞之高低,以便量才录用。

D.赠,皇帝为去世官员加封爵位名号。

有时也把爵位名号赐予官员已故的祖先或妻室。

2.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领,指兼任,多指兼任相对高的官职,如《三国志》“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

顷之,又领益州牧”。

C.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

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D.万岁,千秋万世永远存在,表示祝颂、欢呼;也可以表示封建时代臣民对帝王的称呼。

3.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庐墓,古人在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

这就是“庐墓”,也指服丧期间居住的墓旁小屋。

B.台阁,汉代指尚书台,后泛指中央政府机构。

《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中的“台阁”就是泛指大的官府。

C.东都,是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

隋唐时指洛阳。

当时京都在长安,洛阳在长安以东,因而称“东都”。

D.赠,是赐以官爵或荣誉称号;谥,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

“谥”只能在死后获得,“赠”可在生前获得。

4.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序,即书序,是作者本人自撰或他人撰写的用以评论、介绍作品内容或作者意趣的文体,如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B.荫补,指在古代时候,子孙因先辈有功,可以享受恩典而取得入仕的权利,当官员有缺额时,可以被选任授职。

C.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的合称,与韩愈《师说》中所言“六艺经传”的六艺所指相同。

2019年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解析2019年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解析一、学校与科举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国人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指学校。

2.XXX的《师说》中提到“六艺经传,皆通之”,其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3.大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行政机构。

4.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5.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例如XXX、XXX、XXX等。

6.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并加以重用。

7.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

一般来说,“征”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8.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10.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XXX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二、山川与地理11.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

例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是长江之南。

12.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

13.“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黄山。

14.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广州。

15.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推断,古代的“江左”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

16.古人把“坐北朝南”的位置认为是尊位,反之为卑位,因此“北面”有称臣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整理人:张永华组内审核人:张佳霖年级审核人:翟升军高考真题古代文化常识汇编(2019全国卷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答案:A解析:“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错,在诸子百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

(2019全国卷Ⅱ《史记·商君列传》)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分)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答案:B解析:“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错,是商汤与周武的并称,故选B。

(2019全国卷Ⅲ(《史记·孙子吴起列传》)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答案:C解析:三晋有两种意思:一是指中国的战国时期的赵国、魏国、韩国三国的合称,作为地理名词指赵、魏、韩三国故地。

二是指山西省。

(2018全国卷Ⅰ《晋书·鲁芝传》)11.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入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答案:C解析:对于文化常识,应该熟记,注意容易设错点,本题中“践阼”原指踏入古代庙堂前台阶错,应是踏上阼阶主位。

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

阼阶上为主位。

同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也错误。

(2018全国卷Ⅱ《后汉书·王涣传》)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奏表中作为敬辞。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为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答案:D【“师”单用,不可指国都,一般指老师、军队。

】(2018全国卷Ⅲ《宋史·范纯礼传》)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答案:C 【“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错误。

“尹”是官的统称,“令尹”在春秋战国时相当于宰相,也泛称县、府等地方行政长官。

】(2018天津卷《白蘋洲五亭记》)10.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记,是我国古代常用文章体裁,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

“记”的种类很多,本文是一篇游记。

B. 步,古人称跨出一脚为“跬”,再跨一脚为“步”,后即以“步”作为长度单位。

C. 刺史、守,皆指古代地方官职,如《陈情表》中曾提到“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D. 蓬灜,指蓬莱和灜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为仙人所居之处,后常指仙境。

答案:A【A项,“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错,应该是以叙事、描写为主,兼及议论和抒情。

一说认为“本文是一篇游记”错。

本文不以记游写景为主,而是因事抒发自己的见解,是一篇杂记。

】(2017全国卷Ⅰ《宋书·谢弘微传》)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 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答案:B【“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错。

姻亲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血亲是基于血统关系的亲属。

二者性质完全不同。

】(2017全国卷Ⅱ《后汉书·赵熹传》)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

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答案:B 【“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错,这是对“考”字的误解,这里的“考”通“拷”,是“拷问”之意。

】(2017全国卷Ⅲ《宋史·许将传》)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答案:C【近侍,左右侍从的人,多指在君王身边侍从的臣子。

他们的官职未必就是高的,并且对皇帝的影响也不一定大。

】(2017江苏卷《汪容甫先生行状》)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

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有右,江左即将东。

B.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历。

C.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

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

D.趋庭:《论语》中有孔鲤“趋而过庭”的记载,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趋庭”。

答案:B【文中指夏、商、周三代。

】(2016全国卷Ⅰ《宋史·曾公亮传》)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答案:C 【“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错。

“有司”应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

】(2016全国卷Ⅱ《明史·陈登云传》)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答案:D【“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错。

“移疾”指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要求隐退的委婉语。

】(2016全国卷Ⅲ《明史·傅珪传》)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答案:A【“土地、户籍”事务不归礼部掌管,应归户部掌管。

】(2015全国卷Ⅰ《宋史·孙傅传》)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答案:D 【封建时代只有“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才能称为“太子”,而君主的“其他儿子”则不能称为“太子”。

】(2015全国卷Ⅱ《北史·来护儿传》)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答案:C 【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嫡子继承。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