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专题八充实猪肚重内容——高考作文的材料充实、丰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个例子,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通讯工具取代了鱼雁传书 的情意,影视剧霸屏减少了我们接触高雅视频的机会,多少传统文 化与民俗技艺正在没落……这不正是应了郝胥黎在《美丽新世界》 中的讽刺、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的反省吗?经由思考的预测如 振聋发聩的洪钟,时不时敲醒我们那缺少躬亲自省的危机感。而我 们,面对如此鞭辟入里、发人深省的预测,又怎么能视而不见,将 其看得风轻云淡呢?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不少于 800 字。
[名师解读] 考生要对题目提供的现象进行充分思考,首先要联 系题目中“生活充满变数”这一背景考察预测行为出现的原因以及 这一背景对预测效果的影响,然后需要联系自身个人发展、社会生 活等方面思考个人对待预测所应采取的态度。题目内容有一定的历 史感,也关乎生活实际,而思考的方向则指向理性精神。
周国平在《人生哲思录》中写道:“不假思索的偏信就像一条 随波逐流的小船,水流稍有变化,就忘了自己的方向了。”对于毫 无道理的预测,我们没有理性判断的偏听偏信是不明智的,所谓“运 势”“转发锦鲤得好运”,除了给自己带来一些毫无意义的心理安 慰外,别无它用,更遑论能对实际情况有所帮助。面对这些预测, “理性”二字足矣。
当然,无论持怎样的观点和立场,与“预测”相对的“生活充 满变数”这一事实是作文中无法回避的,无论我们是否“预测”,如 何“预测”,最终都要以真实而具体的现实生活为旨归。
[满分佳作] 预测颇行盛,理字贯其中 上海一考生
网络时代,星座运势大行其道,转发锦鲤层出不穷;评论家的 预言如雨后春笋,人人似乎都可以成为大预言家。预测之风愈盛的 当下,我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他人对社会的预测、对自己的预测, 以何种姿态对待它们则是我们应重视的。我认为,即使预测颇行盛, 也要理字贯其中。
我们拥抱《月亮和六便士》和《饮水词》的一瞬间,穿梭时空,与 毛姆、纳兰隔空交谈。当我们走进陈寅恪、弘一法师、杨绛、叶嘉 莹,我们还会为物质世界的种种虚幻所迷惑吗,还会继续对名利、 财富不断渴求吗?不、不会的,进入书海,我们便找到了真我。天 与云与水,山河初色。
这一段将概述性事例和引用糅在了一起,这就是一种创意,大 家要学会从这种变化中寻找写作的激情和灵感。
1.请仿照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再列出两个假设说理的事例, 要求与前文主题一致,使之与前文形成一段精彩的排比假设式的段 落。
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处做起,不断自我完善的。若无每日 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祖逖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征程中的困境,人们总是接受改变,赢得人生。 “仁 ”“礼”是你毕生的追求。乱世群雄容不下你的 “为政以 德”“礼乐治国”,政治理想终生未遂,但这并不影响因为接纳错 误,改变生命的轨迹而成为后世的模范。从政治到教育,风尘仆仆 的奔波,言传身教的讲授,九尺七寸的身形渐渐佝偻,美髯青丝也 挂上了霜雪;迂回漫长的逐梦路上五经、《论语》、七十二贤都是你 一路走来的见证者!孔子虽生不逢时,政治理想终生未遂,但他诚 恳接受改变,实现人生抱负。纵使心中有对事业的理想坚定,若无 接受改变的能力,一切终为幻影。话语擎不起理想,豪情撑不住壮 志,理想的玉宇需扫除人生路上的种种错误来建造。
三、学会写精彩的排比段落 好的排比段落,无论在文章的什么位置,都能给文章增添文采, 增强气势,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如 2017 新课标卷Ⅰ满分作文《科技 之光,照耀九州》:
科技之光催生了“中国速度”:中国正如版图上的雄鸡,昂首 阔步;着眼在大处,你会看到中国国土上遍布的高铁网,四通八达; 将目光落在身边,你会看到橙黄蓝五彩缤纷的“共享单车”,绿色 环保;回到你手中,不如拿起你的手机,尝试移动支付,轻松便捷。 在飞速掠过的中国高铁中,你可以看到“高速”舒适;在共享单车, 你看到的是“慢速”环保;在移动支付中,你看到的“快速”便捷。 无论是哪种速度,都是中国走向繁荣昌盛的稳健步伐,而惟有让科 技之光更加明亮,“中国速度”才有保证。
就高中生而言,“谈谈你的思考”的作文要求,我们首选的往 往还是议论文。虽然面对两种预测的态度选择没有高下之分,只要 自圆其说都能成文,但通过揭示两种态度的内在逻辑关系,能够在 一定程度上体现思辨性,仍然是我们的首要写作选择。而要使这种 思辨性获得力量,就需要跟现实紧密联系,把态度选择置于一个广 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思考。本文的构思,从预测之风愈盛的当下到 周国平等哲学的思考,从郦道元、李渤的简陋到郝胥黎的讽刺、波 兹曼的反省,在对比分析、理性思辨中得出了“守着理性,便能屹 立不倒”的结论。
当人们在矛盾中迎难而上继续前行的时候,殊不知,承担错误、 接受改变其实不仅仅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大师境界。你爱山林, 那里有山下兰芽,短浸明溪;那里有松间沙路,净无尘泥。那里有 时时可见的翻空白鸟……可是投身官场,屡遭贬谪让你伤痕累累。 面对人生的起伏,你勇敢地承受着人生的变化。接受改变,远离仕 途的你依旧潇洒人生。独登山顶,感受“料峭春风吹酒醒”“山头 斜照却相迎”的惬意。独涉山间,你有着“竹杖芒鞋轻胜马”“一 蓑烟雨任平生”的心意。苏轼,一个于孤独中笑傲人生的勇者,纵 使蛹蚕中只有黑暗相伴,但坚强的蝴蝶总能接受变化守住美丽,而 后刺破阴霾,实现人生价值,绽放魅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若无长年笔走龙蛇墨染池水的工夫,那么王羲之又 怎能挥毫盖世被尊为书圣呢?若无半生钻研演算草稿盈筐的血汗, 那么陈景润又怎能摘取明珠享誉世界呢?
2.根据下面这则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或一个方面确立一个观点, 围绕此观点写一段论证分析。要求做到论据充分,论证有说服力。
画线部分都运用了假设性论证法,使文章说理更加透彻深刻。
五、学会写比喻性语段 比喻性语段,能使抽象枯燥的道理生动形象,语言含蓄有韵味。 如: 成功的得来,看似一蹴而就,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却并非一朝 一夕之功。它宛如一粒种子,深深埋在土壤之中,不断地吸收养料 水分,苦熬过严寒和干旱,日益具备了破土而出的条件,而这时, 机遇便宛如适时的春雨,使种子得以顺利地发芽、开花。一粒生命 力很强的种子,即使环境恶劣,也仍可能生存;但如只是一粒干瘪 的种子,不论春雨下得多么恰到好处,也同样无济于事,它只会在 土地里发霉乃至腐烂。说到底,机遇的作用就是如此。
高考总复习
人教语文
专题八 充实猪肚重内容 ——高考作文的材料充实、丰富
山之美,在于其深幽;水之美,在于其宽广;文之美,在于其 充实。内容充实是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极为重要的一点。从根本上说, 文章内容的充实体现于材料的充实。
[典例] (导学号 42136341)(2017·上海卷)预测,是指预先推测。 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概而论之,决定我们选择态度的并非预测本身,而是理智的分 析判断,何种该一笑了之,何种又该深沉地思考、反省并改进。因 为这个时代的所需,从来都是有独立思想的思考者,这样的理性品 质方能在人类精神的长空上熠熠生辉。
“花浓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稳,方 见脚跟。”在预测的洪流中做一块岿然不动的磐石,守着理性,便 能屹立不倒!
乐于接受预测,可以未雨绸缪,做好充分准备,防患于未然, 是一种对生活审慎的态度,也是人类探求未知的好奇心的体现……
不以为然,则因为生活多变,有时生活的魅力,恰恰于未知, 在于变幻莫测带来的惊喜和挑战,与其求神问卜,不如着眼当下, 享受不可知的乐趣……
从具体写作上,考生既可以赞同“可以预测”,比如通过研判时 代风云和变化,做时代的“弄潮儿”;也可以反向思考,从“命运不 可预测”的角度切入,万物瞬息万变,生活中没有发生不了的事情, 只有我们想象不到的事情;考生还可以从“做人生的设计者”入手, 做生活和工作的设计者,但同时又要有豁达的态度。
要使文章的主体充实、丰富、饱满,就要积极调动平时的知识 储备,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技巧、论证方法,使行文语言形象生动, 说理深刻透彻,既有整体质量,又有局部亮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学会巧妙引用 恰当的引用,能丰富论证的内容,增强论证的权威性,对论点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能展示文学积淀,使文章文学色彩浓厚。 如 2017 山东满分作文《愿书香浸润每一个灵魂》一文: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时光换成巨大的享受时 刻。”孟德斯鸠如是说。当我们走进《百年孤独》,何塞·阿尔卡蒂奥·布 恩迪亚对新事物的追求与痴迷,历历在目;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内 心深处那根孤独的弦仿佛又被拨动了。当我们携着一本《瓦尔登湖》 于南山下静静徘徊时,来自于两个时代、不同世界的灵魂便相撞了, 梭罗与陶渊明,他们该相遇的,同样是对田园生活的孜孜追求。当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 器一般是圆瓶子,而装酒的圆瓶子一般又装进方盒子里。方圆之用, 各得其妙。正如古诗所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人生也 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段围绕着“文如其人”,从《离骚》《归园田居》《登高》《赤 壁赋》四篇作品中分别读出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四人的独特 秉性和情操,通过这种以排比的方式构成的一段例证,有力地论证 和凸显了观点。之后运用引证法,引入王国维的话高度概括了这四 人的文学成就和伟大人格,进一步印证了作者的观点。可以说,这 个语段严谨而又文采斐然。
四、学会假设性论证的运用 假设性论证,即在叙例之后姑且认定其中某种因素不存在或以 另一种形式存在,然后通过分析得出与叙例完全不同的结论,从而 将这一结论与叙例中的结果作比较,以增强论证效果,是议论文中 常用的方法。假设性论证法可以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增强文章的 说服力。如山东高考满分作文《接受改变,不负青云之志》一文中:
二、学会用描述性语言概括事例 在写作中,为了证明一种观点,可以用形象的语言概述一组事 例,从同一角度来证明观点;也可以变换角度,从不同角度来证明 同一个观点,从而使文章显得材料丰富、内容充实,再加上句式整 齐,就会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文如 其人》一文:
我们从《离骚》里读出了屈原高洁的品行和忠贞耿介的性格, 从《赤壁赋》中看到了苏轼的豪放旷达,从《归园田居》中读到了 陶潜的淡远自适,从《登高》中体会到了杜甫的悲悯情怀。王国维 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 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 而有高尚伟大文章者,殆未之有也。”这句话既高度肯定了四位诗 人在文学上的成就,更态度鲜明地表达了先有人品、人格,后有文 风、文格的观点。
任预测盲目地左右的人固然可怜,而散布这些不负责任的言辞 的人更难逃其咎。《石钟山记》中的郦道元与李渤,不正是因为没有 耳闻目见、凭个人推测妄下断言,才被苏子“盖叹郦元之简,而笑 李渤之陋”的吗?保持内心理智的前提,便是既不做散布者,也不 做跟风人,预测也就在个人的智慧下不攻自破了。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任何现象的存在都有一定合理性,同样, 并非所有的预测都是一派胡言。基于现实的、合理的推测给我们警 示,居安思危方能生于忧患,见微知著方能防微杜渐,时刻警惕方 能未雨绸缪。
如何把历史拉到现实中来,如何在历史与现实间获得一种思辨 的张力,完成从“乐于接受”到“不以为然”的逻辑思辨,这是写 作者的整体意识的体现。这种整体意识,既体现在对文本内材料间 内在联系的把握,也体现在文本外的历史和当下现实乃至个人的联 系。应该说这篇文章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很好地阐明了这种联系, 体现了这篇材料的社会价值。所以,理性的声音永远是高分作文的 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