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职工社会保障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第32卷第2期JOURNAL OF THE GRADUATES VOL.32ɴ2
2011SUN YAT-SE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2011
下岗职工社会保障问题*
刘君谢嘉华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内容提要】社会保障制度被誉为社会的“稳定器”和经济运行的“减震器”,
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下岗职工成为就
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作为改革开放、社会转型代价的直接承担者,已逐渐沦
为城市中的贫困群体,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中国一个独特而带有普遍
性的问题。这一问题对下岗职工的社会保障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建立完善的社
会保障体系,为全社会尤其是国企下岗职工“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应是
促成国有企业改革成功的要素之一,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意义。本
文首先对国企职工下岗及其社会保障的相关研究进行简单介绍,再讨论分析国
企下岗职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状况及现存问题,最后提出一些完善国企下岗
职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思路,希望能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构建和谐社会提
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社会保障
一、文献综述
世界各国的政策文献和有关论著对社会保障的具体说法不尽相同,各国都依据自己的特点和认识来解释社会保障的含义,国际劳工局社会保障司编著的《社会保障导论》一书对社会保障的解释为,“社会保障采取一系列的公共措施来向其成员提供保护,以便于由于疾病、生育、工伤、失业、伤残、年老和死亡等原因造成停薪或大幅度减少工资而引起的经济和社会贫困进行斗争,并提供医疗和对有子女的家庭实行补贴”(姜守明和耿亮,2002)。在我国对于社会保障的定义也众说不一。当然对社会保障基本性质的认识也有比较一致的地方,如对社会保障对象一般都认为是一部分特定的社会成员,即在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或灾害等原因而暂时或永久丧失工作能力、失去工作机会,或收入不能维持必需生活水平时,基本生活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又如在社会保障提供标准上,一般都确认是对基本生活的保障,以达到最低生活
*收稿日期:2011-07-01
作者简介:刘君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E-mail:liujuntracy@;
谢嘉华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公共政策专业;E-mail:gracexjh089@
下岗职工社会保障问题
水平。(庄志杰,2001)
现代社会保障始于德国由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美国1935年颁布了《社会保险法案》(Social Security Act),使得“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这个词一直沿用至今。二战结束后,社会保障事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福利国家得以产生。1945年,英国工党执政,制定了以贝福里奇的《社会保险及有关福利问题报告书》为基础的国民保险法、国民保健事业法等一系列法律,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英国于1948年宣布已经建成福利国家。此后,社会保障制度由英国走向欧洲,再到美国,再到亚洲,走向了全世界(刘洁,2005)。
1978年至今,西方福利国家由于高额的社会保障经费,给国家财政,甚至经济运行造成了沉重的包袱,这些国家纷纷开始进行社会保障政策的改革。80年代初,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社会政策学家詹姆斯在《社会保障、不公平与第三世界》一书中,提出的概念框架是把社会津贴、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列为社会保障的三个层面,或者是三种手段(James,Midgley,1984)。社会保障的这三个层面,实际是上下重叠的三重网,以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不至于跌落到贫困的泥淖之中。在保障困难群体方面发达国家的主要政策措施是“救助加开发”,发展中国家的主要政策措施是保障基本生活需要,培训和促进就业,构建社会网络保护;贫困群体保障发展的新趋势是工作福利制。20世纪以来,美国、英国、日本和智利等国的社保制度都进行了改革,其中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由于篇幅的限制,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形成了养老、失业、医疗三大保险为主的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基本框架。该基本框架目前主要体现在资金保障方面,即社会保险以及社会救助方面,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生育保险,农村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方面,主要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及农村的五保户制度。在学界,对中国社会保障的研究面很广,包括社会政策、公共财政、法律等角度。在理论方面,包括社会保障的基本理念,公民社会保障的基本权利,社会保障当中政府的责任等。在制度方面,不乏对制度本身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的探讨,较多的是揭示目前社会保障政策执行当中所遭遇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以及相关试点成果的介绍。而国内关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学术研究主要偏重于在对其下岗失业原因、基本状况、再就业问题等多个方面多角度的分析,下面作一个简单的文献回顾:
第一,对下岗失业原因、下岗失业方式的研究。
主要有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的分析。李培林和张翼从宏观上总结了,失业下岗问题异常严峻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城市经济开始的‘后工业化’过程所带来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巨大转变(李培林和张翼,2000)。成思危从微观上详细说明了职工提前退休现象的产生及其利弊,指出下岗失业的原因主要是企业不景气,以及部分个人原因。(成思危,2000)。
第二,国企下岗人员的基本状况研究。
主要调查研究国企下岗人员失业后的生活状况,包括其家庭收入状况及其主要来源,吃穿用、住房、子女教育等各种消费性支出的比例与水平。例如郭于华和常爱书对下岗失业工人生命历程进行了社会学探索,指出个体生命历程出现的紊乱现象最终影响
97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二○一一年第二期
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实际运作效果(郭于华和常爱书,2005)。
第三,对国企下岗人员再就业问题的研究。
再就业方面也是一个研究的热点:包括对再就业渠道、方式的探讨,对国家再就业政策的研究,社区帮助再就业的尝试,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创业指导,下岗失业人员的求职行为等。孙立平认为我国大规模的失业下岗现象不是暂时的,而是新技术革命作用下,传统职业被淘汰的必然结果(孙立平,2004a)。古小波则指出社区援助对下岗失业人员具有区位、情感等优势,援助的重点在于就业援助、日常生活援助、心理援助三方面(古小波,2006)。
第四,研究国企下岗人员的部分社会学视角。
这类型研究有各式各样的理论和角度,例如:通过“弱嵌入性”理论视角,从个体与结构互动的层面来分析下岗失业女工的再就业行为及过程(韩梅,2006);从个人与制度之间的互动的角度分析下岗失业人员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行为(毕向阳,2005);探讨大众传媒对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再就业影响的程度和内容(滕继果,2005);还有从性别差异的角度、集体行动的角度进行研究等等。
第五,研究国企下岗职工的其他视角。例如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中国市场化改革对下岗失业、再就业和收入回报的影响;或者从社会政策的研究视角分析贫困、反贫困问题;也有从地域性视角,专门针对老工业基地的下岗失业问题研究等。
我国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多数属于一般性的理论探讨,或者是应用性的政策研究,比较宏观,从微观层面分析的也较少,缺乏从社保制度目标群体的角度出发的分析。以国企下岗职工为对象的社会保障研究,以及对造成现有状况的原因的分析有待进一步深入。
二、讨论分析
(一)国企下岗职工的基本现状及问题
根据著名的经济学“水桶效应”,水流的外溢取决于水桶上最短的一块木板,因此,当一项社会改革必须支付一定的社会成本时,这些成本所带来的社会风险更容易在承受力最低的社会群体身上爆发。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下岗职工作为改革开放、社会转型代价的直接承担者,其生活水平严重下降,已逐渐沦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再就业情况也十分严峻。
1.国企下岗职工生活水平严重下降
20世纪90年代前,在传统的就业制度下,由于国家采取大包大揽的政策,职工的工资虽然比较低,但基本生活有保障。随着9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的进行,大部分原国企员工下岗以后,收入必然减少或丧失,职工本人及其家庭的生活受到严重的威胁。根据国家统计局城调队《6城市职工下岗情况调查》课题组于2002年对北京、天津、南京、西安、长春和武汉6个城市进行的调查,下岗职工下岗前的家庭人均收入均高于当地的最低生活保障线,而下岗期间的家庭人均收入有4个城市的平均值在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下岗职工下岗期间的家庭人均收入仅为每月202元,占下岗前月收入以及在职职工月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9.166%和55.149%。下岗职工在下岗期间的人均月支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