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敬的故事素材
郭守敬西夏治水的历史故事
郭守敬西夏治⽔的历史故事 郭守敬对我国古代科学的贡献⾮常⼤,在治⽔和天⽂历学⽅⾯都有所成就,⼩编为⼤家准备了相关的⼈物故事,接下来就让⼩编带⼤家⼀睹为快! 郭守敬西夏治⽔ 西夏末年,因蒙古与西夏连年征战,⽔利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地荒芜,百姓四处逃难,久负盛名的塞北江南变得疮痍满⽬。
⾄元元年(1264年),张⽂谦以中书左丞的⾝份巡视西夏,全⾯负责西夏治⽔⼯作,时任副河渠使的郭守敬随其前往,视察⽔利。
郭守敬来西夏后沿黄河两岸勘察地势⽔情,⾛访百姓,绘制地图,并提出“因旧谋新、更⽴闸堰”的⽅案(即在疏浚旧渠故道的基础上增开新渠、在渠⾸建闸坝)。
忽必烈审批后付诸实施。
郭守敬率领民⼯开挖、疏浚原有河道,修堤建坝,在不到⼀年的时间⾥,修复了长达四百余⾥的唐来渠和长达⼆百五⼗余⾥的汉延渠以及正渠⼗余条、⼤⼩⽀渠六⼗⼋条,同时更⽴闸坝,以有效控制进渠⽔量,圆满完成了疏浚修复河渠的任务。
郭守敬坚持不懈的努⼒,使西夏河渠皆通其利,数万顷农⽥得到了及时灌溉。
西夏⼈民为了感谢郭守敬,在渠上建了郭⽒⽣祠,并⽴碑记录了此事。
⾄元⼆年(1265年),郭守敬⾃西夏返回中都途中,特地乘⾈顺河⽽下,经四昼夜⾄东胜(今内蒙古托克托),以⾃⼰亲⾝试航成功证明了此段黄河可以漕运。
同时,他还考察了查泊、兀郎海(今内蒙古乌梁素海)⼀带,认为这⾥的许多古渠修复后可以利⽤,并将此事上奏元世祖忽必烈,得到忽必烈的称赞。
⾄元四年(1267年),忽必烈采纳郭守敬的建议,下令在中兴州⾄东胜黄河段上设⽴了⼗处⽔上驿站。
此段漕运的开辟和⽔上驿站的设置,便利了西夏粮⾷外运,改善了西夏与上都、⼤都间的交通,加强了西夏故地与元朝中央的联系。
郭守敬修订历法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以前,就重视吸收汉族的读书⼈,帮助筹划朝政⼤事。
他重⽤⼀个汉族谋⼠刘秉忠。
忽必烈称帝和定国号为元,都是刘秉忠的主意。
后来,刘秉忠⼜向忽必烈荐引了⼀些朋友、学⽣,也⼀个个担任了元朝初年的重要官员。
不坠青云之志的事例
不坠青云之志的事例不坠青云之志的事例:郭守敬与《浑天仪》的故事一、引言在中国古代,有许多具有不坠青云之志的人物,他们不仅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郭守敬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天文学家。
他以其独特的才智和不懈的努力,成功制造了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仪器《浑天仪》,为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郭守敬的背景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子真,号浑源。
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显示出对科学和天文学的浓厚兴趣。
他年轻时曾在家乡的一座山上观察星星,并尝试用自制的仪器记录星体的位置和运动。
三、郭守敬的发现郭守敬通过对星星的观察和计算,发现了“岁差”现象。
岁差是指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球自转轴的方向发生缓慢变化,导致星座的位置发生微小的变化。
在古代,人们对岁差现象的了解非常有限,这也是当时天文学的一个难题。
四、制造《浑天仪》为了更好地研究岁差现象,郭守敬决心制造一种能够准确观测星体位置和运动的仪器,于是他开始着手制造《浑天仪》。
《浑天仪》是一种能够模拟天球运动的装置,它由一个巨大的球体和一系列的装置组成,可以准确地显示各个星座和行星的位置。
郭守敬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最终成功制造出了《浑天仪》。
这一成就不仅解决了古代天文学中的一个难题,还为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郭守敬的《浑天仪》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大奇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里程碑。
五、《浑天仪》的影响郭守敬的《浑天仪》不仅在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中国古代的航海、农业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在航海方面,准确的星体位置和运动信息可以帮助航海家确定自己的位置,提高航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在农业方面,星体的位置和运动与季节和天气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帮助农民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农事活动。
六、郭守敬的成就与精神郭守敬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更是一位具有不坠青云之志的人物。
他不畏艰难,坚持追求自己的理想,并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汗水。
关于科学家郭守敬的故事
关于科学家郭守敬的故事郭守敬是中国元代的科学家,那么关于郭守敬的故事有哪些?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郭守敬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郭守敬的故事郭守敬是中国元朝著名的水力专家和天文学家,他在世时编纂了非常多的著作,这些书对后世的人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的祖父郭荣是金元之际一位颇有名望的学者,因为他的教导所以郭守敬熟读五经和清楚天文学等知识,他的老师也是个非常有名望的人,他的老师是刘秉忠,刘秉忠精通经学和天文学,也给了郭守敬很多教导。
在郭守敬的研究生活中发生了哪些有趣的小故事呢?郭守敬十五岁那年,家里突然就来了一位客人,这位客人不是别人,正是武安天宁寺的和尚,法名子聪。
这位和尚非常通晓天文、地理、算数和音律等多种学问,他上门来拜访是因为他与郭守敬的父亲郭荣交情极深。
父亲和子聪和尚在一起切磋起学问来了。
和尚就出一幅莲花漏的拓片,问郭守敬的父亲:“这是天圣莲花漏,主要器皿都采用莲花、莲蓬和莲叶的形状,名叫‘莲花漏’。
莲花漏设计精巧,可惜由于战乱失传已久,我在一节被人打折的石碑上拓得此图,左思右想但不解其中奥秘。
”这时候年纪甚小的郭守敬一字不落的听到了两人的对话,心想还从未见过设计如此精巧的计时工具,就心生一计,向子聪和尚讨来了莲花落,说自己有办法解除。
半个月后,子聪来郭家取莲花漏拓片,郭守敬向子聪讲起莲花漏各部分的结构和用途,说的头头是道,子聪听了觉得非常妙,一个劲的夸赞郭守敬是神童。
郭守敬的父亲听了后直说不知道郭守敬天天在房内画图、算术,不觉得是什么神童。
后来子聪觉得郭守敬非常有天赋,就带郭守敬去武安紫金山学经深造。
郭守敬的精神郭守敬是元朝有名的水利专家、天文学家。
在幼时就承祖父郭荣家学,熟读五经,攻研天文、算学、水利。
在面见忽必烈之后陈述了自己总结出来的解决水利方面问题的6条建议,然后忽必烈就派他去监管水利。
后来进入了太史院之后和太史令王恂一起开始制定新的历法。
最终经过了4年时间制订出《授时历》,这本通行360多年,是那个时候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
郭守敬事迹诗歌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河北邢台人,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他在多个领域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誉为“古代科学技术的尖端人物”。
郭守敬的主要事迹包括:
编制《授时历》:在天文方面,郭守敬编制了《授时历》,该历法在元朝广泛应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时间参考。
发明新型水利工具:为了解决元朝的水患问题,郭守敬发明了一系列新型水利工具,如水闸、水槽等,有效地解决了黄河、淮河等河流的水患问题。
修建水利工程:郭守敬还积极参与水利工程修建,如他在山东修建的登州水渠,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稳定的水源。
学术贡献:在学术领域,郭守敬也有着卓越的贡献。
他著有《修历源流》一书,介绍了他的天文理论和编制《授时历》的方法。
此外,他还对古代的数学、地理、气象等领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和观点。
总的来说,郭守敬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元朝的农业生产和水利工程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事迹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科学的辉煌,也体现了人类智慧的伟大。
郭守敬——精选推荐
郭守敬 ⽬录勤奋少年修⽔利显⾝⼿巧制天⽂仪器开凿⽔道郭守敬——中国古代天⽂学家 郭守敬(1231-1316),中国元朝的⼤天⽂学家、数学家、⽔利专家和仪器制造家。
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汉族。
⽣于元太宗三年,卒于元仁宗 延祐⼆年。
郭守敬幼承祖⽗郭荣家学,攻研天⽂、算学、⽔利。
⾄元⼗三年(公元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攻下南宋⾸都临安,在统⼀前⼣,命令制订新历法,由张⽂谦等主持成⽴新的治历机构太史局。
太史局由王恂 负责,郭守敬辅助。
在学术上则王恂主推算,郭主制仪和观测。
⾄元⼗五年(或⼗六年),太史局改称太史院,王恂任太史令,郭守敬为同知太史院事,建⽴天⽂台。
当时,有杨恭懿等来参予共事。
经过四年努⼒,终于在⾄元⼗七年编出新历,经忽必烈定名为《授时历 》。
《授时历》是中国古代⼀部很精良的历法。
王恂、郭守敬等⼈曾研究分析汉代以来的四⼗多家历法,吸取各历之长,⼒主制历应“明历之理”(王恂)和“历之本在于测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郭守敬),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取得许多重要成就。
郭守敬为修历⽽设计和监制的新仪器有:简仪、⾼表、候极仪、浑天象、玲珑仪、仰仪、⽴运仪、证理仪、景符、窥⼏ 、⽇⽉⾷仪以及星晷定时仪12种(史书记载称13种,有的研究者认为末⼀种或为星晷与定时仪两种)。
在⼤都(今北京 ),郭守敬通过三年半约⼆百次的晷影测量,定出⾄元⼗四年到⼗七年的冬⾄时刻。
他⼜结合历史上的可靠资料加以归算,得出⼀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5⽇。
这个值同现今世界上通⽤的公历值⼀样。
中国古历⾃西汉刘歆作《三统历 》以来,⼀直利⽤上元积年和⽇法进⾏计算。
唐、宋时,曹⼠等试作改变。
《授时历》则完全废除了上元积年,采⽤⾄元⼗七年的冬⾄时刻作为计算的出发点,以⾄元⼗⼋年为“元”,即开始之年。
所⽤的数据,个位数以下⼀律以100为进位单位,即⽤百进位式的⼩数制,取消⽇法的分数表达式。
晚年,郭守敬致⼒于河⼯⽔利,兼任都⽔监。
郭守敬开凿通惠河的故事
郭守敬开凿通惠河的故事
嘿,咱今儿来讲讲郭守敬开凿通惠河的事儿啊!
郭守敬,那可是咱中国古代了不起的水利大师呀!话说当年,北京城的用水和运输可是个大问题。
就好比咱家里没水喝,那日子咋过呀!这时候,郭守敬就站出来啦,他就像个超级英雄一样,决定要开凿一条河,解决这些难题。
你想想,要在那时候开凿一条河,可不是容易的事儿啊!那得多大的工程啊,就跟咱现在盖一栋超级大楼似的。
但郭守敬可不怕,他带着一群人就干起来了。
他勘察地形,研究水流,那认真劲儿,就跟咱研究怎么做好一顿美味大餐一样。
他一点点地规划,一点点地推进,遇到困难也不退缩。
这不就是咱常说的“办法总比困难多”嘛!
这通惠河一通,那可不得了。
船只可以顺畅地来来往往,运输货物方便多啦,就好像给北京城打开了一条通畅的大动脉一样。
老百姓的生活也跟着变得更好啦,用水也方便了,经济也发展起来了。
咱现在想想,要是没有郭守敬当年的努力和坚持,那咱的北京城会是什么样子呢?是不是就少了很多活力和生机呀?他的功绩,那可真是值得咱一直念叨着。
你说这郭守敬是不是特别厉害?他的智慧和勇气,难道不值得咱好好敬佩和学习吗?咱在生活中遇到点小困难,跟他遇到的比起来,那算啥呀!咱也得有点他那股子劲儿,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呀!所以呀,咱可不能忘了郭守敬和他开凿的通惠河,那可是咱历史上的一段辉煌呀!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郭守敬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郭守敬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有哪些人?关于中国古代天文学家郭守敬你了解多少?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中国古代天文学家郭守敬的生平事迹,希望能帮到你。
郭守敬,字若思,金正大八年(公元一二三一年)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县,是元代一位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也是十三世纪世界上杰出的科学家。
他的一生主要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在科学活动中,他精心观察客观事物的特点,从中掌据它们的发展规律;他能很好地发现和总结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从具体实践中得到运用和提高;他善于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吸取有用的东西,取长补短,使自已的科学研究事业逐渐趋于完善。
但是,他从不满足前人的现成经验,敢于大胆探索,富有创新精神。
由于他孜孜不倦、刻苦钻研、勤奋实干,所以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郭守敬从小对自然现象就很感兴趣,特别爱好天文学,他在邢台西紫金山跟刘秉忠上学时,曾创造过一些天文仪器的模型。
元初,郭守敬二十多岁就勇敢地承担了邢台五里的流通淤塞河道修建石桥的任务。
全部工程用了四十五天就胜利地完成了,当地人民都很佩服他。
郭守敬对发展生产非常注意,符合了元朝统一中国后广大人民的迫切要求。
中统三年(一二六二年),刘秉忠的同学张文谦向元世祖忽必烈推荐郭守敬“习知水利,巧思绝人”。
元世祖在上都(多伦)召见郭守敬时,郭守敬便对发展华北平原的水利交通事业,向元世祖面陈了六项建议,颇受忽必烈赞赏,授提举诸路河渠使,次年加授银符合渠使。
至元元年(公元一二六四年),郭守敬随张文谦到西夏(甘肃宁夏)一带,视察水利修筑了淤塞水道千余里,灌溉农田九万余顷,为发展生产作出了很大贡献。
次年升为都水少监。
当地人民对郭守敬非常爱戴,并建造郭守敬祠作为纪念。
此外,郭守敬还在河北、山东、大都(北京)等地,兴建了不少工程,对当地交通运输、农田灌溉等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十三世纪末叶,元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统一了全中国。
全国劳动人民迫切要求发展生产,元世祖忽必烈从巩固其封建统治出发,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要求,重视发展农牧业生产。
我国古代科学家追求真理献身科技的故事
我国古代科学家追求真理献身科技的故事
我国古代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在追求真理和献身科技上作出了
巨大贡献。
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多是古代学者的代表,在古代学术界和文化中
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他们在各个领域中获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并且开
创了新的时代。
其中最有名的古代科学家之一就是郭守敬。
郭守敬是明朝时期的科学家,被誉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文学
家之一”。
他生于济南,在少年时就已经表现出了卓然的天文学天赋。
他的天文学成就最为突出,他提出的有关子午线上的反晷理论,对后
世的天文测量和纬度度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郭守敬一生十分富有成就,最有代表性的事迹是他制成了世界上
最早的“打星表”,该表能够准确地预测天象。
为了研究天文学和制
作打星表,他花费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在实际观测和计算上。
因此,
他对天文学的研究贡献突出。
类似的,我国古代还有很多奉献于科技的科学家,他们用自己的
勤奋和才智探索世界真理,促进了人类的科学发展。
他们的传奇故事,将永远激励着人们前行的道路。
郭守敬的故事
郭守敬的故事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
邢州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人。
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1]。
早年师从刘秉忠、张文谦,官至太史令、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世称“郭太史”。
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
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种天文历法著作。
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2]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他与许衡、王恂等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订出《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通行三百六十多年。
为修订历法,郭守敬还改制、发明了简仪、高表等十二种新仪器。
至元元年(1264年),郭守敬奉命修浚西夏境内的古渠,更立闸堰,使当地农田得到灌溉。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郭守敬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耗时一年,完成了全部工程,定名通惠河,发展了南北交通和漕运事业。
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以郭守敬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
[3] 1977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 [4]。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也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LAMOST望远镜命名为“郭守敬天文望远镜”。
郭守敬的故事
郭守敬的故事
郭守敬,中国明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的一生留下了许多令人敬佩的
故事。
郭守敬出生在一个贫苦农家,从小就展现出了对天文学和数学的浓厚兴趣。
在
家乡读完书之后,他前往北京学习,师从当时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在师傅的悉心教导下,郭守敬的天文学和数学造诣日渐精深。
在他的一生中,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他对日食的精确预测。
郭守敬利用自己对
天文学的深刻理解,提出了一种新的日食预测方法,大大提高了日食预测的准确性。
他的这一成就,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除此之外,郭守敬还在数学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在数学领域的贡献,被后
人称为是中国古代数学的巅峰之作。
他对数学的研究,不仅在当时有着重大的影响,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郭守敬的一生,充满了对天文学和数学的执着追求。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奋,
为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不断探索,追求科学真理的道路。
郭守敬的治水故事
郭守敬的治水故事
郭守敬早年治理西夏黄河时,已经探索出利用海平面原理治理河患的经验。
经过实地测量,他发现昌平白浮泉地势高于60里外的西山山麓大约15米。
于
是,他设计出白浮泉水先向西引,汇集孟村一亩泉、玉泉诸水,流入瓮山泊的引水路线。
工程开始后,郭守敬日夜穿梭于工地,指挥官军和农夫按图施工。
按照图纸,河道沿燕山南麓西行南折,经过10多条山溪。
夏季山洪暴发时,洪水对渠道的
安全构成巨大威胁,这是施工的最大难题。
郭守敬尝试过三种办法来解决这一难题。
先是在山溪入口处新建低矮河堤,让山溪来水直接流入渠道,效果不好。
然后是在山溪下游,用桩木和碎石修筑堤
坝,这样虽能溢洪,但易被冲毁。
最后,郭守敬汲取民间治水的智慧,探索出“编荆笆为水口”,用荆笆笼装石筑成堤坝。
关于郭守敬的典故
郭守敬(1231年-1316年)是中国元朝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他在天文学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最为人所知的是他的一项关于日食的预测。
据传说,郭守敬在元成宗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成功预测了一次日食。
当时,元成宗对他的预测能力颇为怀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于是,他向郭守敬提出了一个看似不可能回答的问题:如果你能够在十天内预测日食,我就信你。
郭守敬接受了挑战,他利用所学的天文知识和测算技术进行了精确的计算,并告诉皇帝十天后会有日食发生。
当第十天到来时,的确发生了一次完全的日食,皇帝因此对他的能力印象深刻,并对他的学识和技艺更加信任和推崇。
这个典故展现了郭守敬在天文学方面的卓越才能和他对日食等天文现象的准确预测能力。
他的贡献对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中国古代科学家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杰作,他们以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为人类的科学知识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其中几位科学家的故事。
第一位科学家是郭守敬。
郭守敬,明代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以自己的科学成就闻名于世。
郭守敬的最大贡献之一是改进了天文仪器--浑仪。
他继承了中国古代浑仪的传统,通过数年的研究和改良,使浑仪准确度大大提高。
郭守敬的浑仪准确记录了太阳、月亮和其他星体的位置和运动轨迹,使得天文学家们能够更精确地预测天体的运动和编制天文历法。
郭守敬的浑仪成果对中国古代的天文观测科学以及航海事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位科学家是张衡。
张衡,东汉时期的科学家、数学家和地理学家。
他最著名的贡献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杳震”的原理,并用之来测定地震的方向。
根据历史记载,张衡的杳震由八个铜龙支撑着,每个龙口里一只铜球,当地震发生时,震动会导致铜球从龙口中滚落,同时会触发声音,从而指示地震的方向和范围。
张衡的杳震对后世地震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为后代科学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第三位科学家是沈括。
沈括,北宋时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对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广泛而深入。
沈括最著名的成果之一是他的水力学研究。
他以堰学闻名于世,主要研究水流、水压、水位等水文学问题。
沈括通过实地观察和精细测量,研究了黄河的洪水和水流变化,尤其是在治理黄河的问题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方法。
他的水利学研究成果对于当时的灌溉农业和航运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以上是中国古代科学家的三个代表,他们的成就和贡献为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这些科学家凭着对科学的追求和对人类进步的关注,不断地研究和创新,开辟出了中国科学的新天地,并为后世科学家树立了榜样。
在中国古代科学家的奋斗历程中,他们不仅仅是科学家,更是对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智慧大师。
他们的发明和理论不仅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世界,还促进了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繁荣。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科学无止境,只有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才能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
经验促进探索的例子
经验促进探索的例子一.从小勤奋好学,年少初露锋芒郭守敬于金哀宗正大八年(1231年),出生在邢州的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
他的父亲早逝,由其祖父郭荣抚养成人。
郭荣是金、元之际一位颇有名望的学者。
在祖父的教养下,郭守敬从小勤奋好学,在少年时代就养成了很强的动手能力,并逐步精通五经、熟知天文与算学、擅长水利技术。
郭守敬15岁时,曾根据书上的一幅插图,用竹篾扎制出一架测天用的浑仪,而且还堆土做了一个土台阶,把竹制浑仪放在上面,进行天文观测。
他还曾根据北宋燕肃一幅拓印的石刻莲花漏图,弄清了这种可以保持漏壶水面稳定的、在当时颇为先进的计时仪器的工作原理。
忽必烈(即后来的元世祖)的重要谋士、学者刘秉忠精通经学和天文学,当时因守父丧,正在邢台西南的紫金山中结庐读书。
郭荣与刘秉忠交情好,便将少年郭守敬送到刘秉忠门下深造。
这让郭守敬获得了颇多的教益。
后来,朝廷发起了整治开挖水流河道的工作,并专门聘请郭守敬承担工程的规划设计。
他根据家传学问,再加上认真地调查勘测,很快就弄清了因战乱而破坏了的河道系统。
随后的疏浚整治工程,在郭守敬的指点之下,使蔓延的水泽各归故道,并一举挖出已被埋没了近30年的石桥遗物。
这项工程受到了当时人们的传颂。
年少的郭守敬就此初露锋芒。
二.注重调查、锲而不舍,水利工程成就显著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府(后称上都)即位,命张文谦到大名路(今河北大名一带)等地担任宣抚司的长官,郭守敬也跟随张文谦(刘秉忠被调忽必烈身边后,把郭守敬介绍给了张文谦)一同前往学习。
郭守敬所到之处,做了许多河道水利的调查勘测工作,为后来的水利工作开展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中统三年(1262年),因当时任左丞相的张文谦的推荐,郭守敬在开平府受到忽必烈的召见,他面陈关于水利的六条建议,每奏一事,忽必烈都点头称是,对他颇为赞赏。
忽必烈随即任命他为提举诸路河渠,掌管各地河渠的整修和管理工作。
数月后,张文谦又作为朝廷的代表负责治理西夏。
中国名人有关好奇心的故事
中国名人有关好奇心的故事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更有着众多杰出的名人。
这些名人在各自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他们的成功与他们非凡的好奇心息息相关。
好奇心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强大动力,下面将介绍几位中国名人以其好奇心而取得的卓越成就。
一、郭守敬——探索天空的好奇心郭守敬,明代著名天文学家和发明家,他以其对天文的好奇心而成为中国古代观测天体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
郭守敬自小对天文颇有兴趣,在他的师傅朱子彧的指导下,郭守敬研究了古代著名的天文著作《大衍历》。
在此基础上,郭守敬对天文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尝试通过制作更精准的天文仪器来观测天体。
在长期的实践和研究中,郭守敬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精确测定黄赤交角的仪器——仪象圆,这个仪器卓越的精准度成为了中国古代天文观测的里程碑。
郭守敬的好奇心不仅仅满足于研究天文,他还通过研究光学现象和天体运动规律,成功地改进了古代钟表。
郭守敬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是他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原因。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敢于追问、持续探索,才能在自己的领域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二、钱学森——不断追问的好奇心钱学森是中国现代航空航天事业的杰出代表,他对航天科学充满着无限的好奇心。
自小在生活环境的熏陶下,钱学森对飞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决心将航天事业发展成为中国的强项。
钱学森在美国留学期间,凭借着他对火箭动力学的独特见解和不断追问的好奇心,成为国际知名的航天科学家。
他在研究中提出了“乌龟岛理论”,该理论对于解决航天器重力平衡和火箭发动机推力控制等问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钱学森还成功地开发出了中国第一台涡轮泵,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钱学森的故事告诉我们,好奇心不仅仅是满足于对某一领域的热情,更是一种不断追问、不断挑战的态度。
只有保持好奇心,才能使自己在专业领域有所发展,取得不凡成就。
三、屠呦呦——医学领域的好奇心屠呦呦是中国科学家中的瑰宝,她以其对中草药的好奇才智而成为世界级的抗疟疾专家。
郭守敬的小故事及启示
郭守敬的小故事及启示郭守敬,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历史感对吧?他可不是普通人,简直就是古代的“科学家”,有点像今天的“牛人”。
话说他可是个天文学家,还是个出色的数学家,发明了水运仪象台,那玩意儿在当时可是个了不起的高科技啊!想象一下,古代人居然能通过这种仪器来测量天体的运动,真的是牛得不行。
想当年,郭守敬在元朝的时候,手里那本《历书》可火了,能预测天象,别人都说他是“神算子”。
不过啊,除了这些高深的学问,郭守敬还有很多小故事,听起来真让人忍俊不禁。
有一次,郭守敬去一个小村庄做天文观测。
想象一下,他一个人提着工具,走进村子,村民们一脸懵懂。
看到他那一大堆器械,村民们心想:“这位大叔,是来干嘛的?是不是想变魔术?”郭守敬也不多说,直接找个空旷的地方,开始摆弄他的仪器。
村民们围着他,瞪大了眼睛,像是看见了外星人一样。
他就一边调试,一边给他们讲解:“你们看,这个星星其实跟我们有关系,它们在跟我们说话!”村民们听得云里雾里的,但也都点头称是,心里想:“这位老师真神奇!”有次郭守敬遇到一个小孩,那个小孩一脸好奇地问他:“老师,天上的星星是不是会掉下来?”郭守敬想了想,笑着说:“星星可不能随便掉下来,要不然我们晚上可就没光了!”小孩听了,立刻一脸认真地说:“那我得给星星安个安全带!”郭守敬当场忍不住笑了,心里想:“这小子真有想法!”从这件小事上,他明白了科学不止是冰冷的数字和公式,还是要用有趣的方式去传播给大家。
说到郭守敬的成就,那可真是厉害得不得了。
他发明的水运仪象台,不仅能测量星星的位置,还能帮人们掌握天气变化。
要是现代人能有这么个神器,简直就是“未来科技”的代表了。
他的研究不仅让国家的农业有了更好的规划,甚至连战争的时候也能更好地选日子,真是个多面手!不过,郭守敬从来不觉得自己多牛,他总是谦虚地说:“这些知识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不过是个传播者。
”这句话可真让人佩服,古人有这样的气度,现代人得向他学习。
郭守敬的故事
郭守敬的故事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是元朝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家,出生于邢州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
郭守敬自幼聪明好学,受祖父郭荣影响,对天文、水利和算术有深厚兴趣。
他师从刘秉忠和张文谦两位大师,得益匪浅。
在其指导下,郭守敬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不仅改良了诸多天文观测仪器,还在水利建设方面提出了许多实用的设计方案。
郭守敬对天文仪器的改进堪称一大贡献,他发明和改进了简仪、浑仪、仰仪、立运仪、候极仪等一系列天文观测仪器,大大提高了观测精度和效率,为天文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水利建设方面,郭守敬同样成绩斐然。
他曾提出多项水利整治和新建方案,如在北京周边疏浚河道,修建京杭大运河的部分河段,以及在江南地区兴修水利设施等,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发展。
郭守敬最重要的科学成就是主持修订了新的历法《授时历》。
在元世祖忽必烈的支持下,他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天文观测,设立了二十七个观测点遍布全国各地,通过精确的数据采集,成功制定了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历法之一,这部历法一直沿用了三百余年。
郭守敬在太史局任职期间,积极推动科学研究和教育,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天文和数学人才,对元代乃至后世的科学技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晚年的郭守敬依然活跃在科技前沿,继续致力于天文、水利等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他的诸多科技成果不仅丰富了我国古代科技宝库,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邢台传统文化故事
邢台传统文化故事今儿个给您唠唠邢台的一个超酷的传统文化故事。
咱邢台啊,那可是出过大人物的,其中就有郭守敬。
郭守敬这老哥,打小就对天上的星星月亮特别着迷。
那时候可不像现在,有啥望远镜之类的高科技玩意儿。
在邢台的这片土地上,小郭守敬就经常晚上躺在院子里,仰着脑袋看星星,一看就是老半天,眼睛眨都不眨,就像星星把他魂儿都勾走了似的。
随着他慢慢长大,这看星星可不只是看个热闹了。
他就琢磨着,怎么能把这些星星的运行规律啥的弄个明白呢。
于是,他就开始到处考察地形,想要找个绝佳的地方来观测天文。
后来呀,他就在邢台这块儿搞了个类似于观星台的地儿。
这个观星台可不得了,就像是他和天空对话的一个特殊场所。
每天晚上,郭守敬就像一个身负重任的将军,登上观星台,手里拿着各种他自己捣鼓出来的观测仪器。
那些仪器虽然看起来没有现在的精密,但在当时那可都是高科技产品啊。
他用这些仪器去测量星星的位置、月亮的阴晴圆缺,还有啥四季变化和天体运行的轨迹。
有一次啊,他为了观测一个特别罕见的星象,连着好几天都守在观星台上。
那几天,天气可不太好,一会儿刮风一会儿下雨的。
可郭守敬就像着了魔一样,风把他的衣服吹得鼓鼓囊囊的,雨把他淋成了落汤鸡,他也不在乎。
他就死死盯着天空,眼睛里全是那些星星的事儿。
功夫不负有心人啊,通过在邢台这个观星台的长期观测,郭守敬得到了好多超级有用的数据。
这些数据后来对天文历法的改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他就像一个星空中的探险家,在没有路的地方开辟出了一条通往宇宙奥秘的大道。
而他的故事呢,也在邢台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让咱邢台人提起他就特别骄傲,毕竟咱这儿可是出了这么一个了不起的天文大家呢。
您知道邢台为啥又被叫做“卧牛城”吗?这里头可有个特有趣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邢台这地儿啊,那可是经常闹灾荒。
不是洪水泛滥,就是干旱得土地都裂口子。
老百姓们的日子过得苦不堪言,就盼着能有个啥办法来改变这种状况。
有一天啊,突然有一头神牛从天而降。
这头牛可不得了,它浑身散发着金光,眼睛像灯笼一样大,看起来特别有灵性。
关于郭守敬的作文
关于郭守敬的作文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超级厉害的人物——郭守敬。
郭守敬啊,就像是古代科学界的一颗超级明星。
他出生在那个离咱们挺遥远的时代,但是他干的事儿,到现在都还让人惊叹不已呢。
你看啊,这人在天文历法方面,那简直就是个天才。
当时的人们,对于天文的认识还很有限,可是郭守敬就像是开了挂一样。
他为了搞清楚天体运行这些复杂的事儿,到处去观察天象。
想象一下,在没有咱们现在这些高科技设备的古代,郭守敬在夜晚,就那么仰着头,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天空,记录星星的位置、月亮的变化,那得多有耐心和毅力啊。
郭守敬在水利工程方面也是个大神。
他就像一个水的魔术师,知道怎么让水乖乖听话。
他修建的水利工程,不仅让农田得到了很好的灌溉,还让交通运输变得更加方便了。
比如说,有些地方原本是干旱得不行,庄稼都快渴死了,郭守敬一来,修了一些水利设施,水就流到田地里了,那些庄稼就像喝饱了水的小娃娃,蹭蹭地往上长。
而且,对于那些靠着水路运输货物的商人来说,他修建的水利工程就像是给他们修了一条条高速公路,船在水里跑得可顺畅了。
这个人还特别善于发明创造。
他弄出来的那些天文仪器,就像是古代的超级科学设备。
那些仪器的造型看起来就很奇特,但是功能却非常强大。
它们就像郭守敬的小助手一样,帮助他更好地探索天文的奥秘。
我有时候就在想,他在制作这些仪器的时候,是不是一边做一边在心里想着:“我要做出最牛的东西,让大家都看看天文的世界有多奇妙。
”总的来说,郭守敬就是一个全能型的人才。
他的智慧、他的勤奋、他对科学的执着,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古代的科学之路。
咱们现在生活在科技这么发达的时代,可不能忘了像郭守敬这样的先辈们,是他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打下了科学的基础,才有了我们现在这么厉害的科技成果呢。
所以啊,下次当你抬头看到星星的时候,不妨也想起一下郭守敬,这个伟大的古代科学家。
郭守敬的故事素材(与“郭守敬”相关文档共10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聪和尚听了,更是感动,他问郭守敬:‚你愿意随我到武安 紫金山学经深造吗?‛ 郭守敬连连点头:‚师父,愿意,愿意!‛ 第二天,子聪和尚就带着郭守敬,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向紫 金山出发了。
公元1303年,元成宗下诏:凡年满70岁的官员都可以退休,
独有郭守敬,朝廷有很多工作都需要他,故不准他退休。 郭守敬多方面的科学成就和卓越贡献,不但在中国,在世 界科学史上同样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故事,就知道啦!
燕 肃 莲 花 漏
故事要从公元1246年开始说起。那天,郭守敬家里来了一位客
人,这可不是一般的客人,是谁呢?原来是武安天宁寺的一位和 尚,法名子聪。此人深通天文、地理、算数和音律等,经纶满腹,
非常有学问。他和郭守敬的祖父郭荣是好朋友,经常到郭家学习
切磋,相互交流。
这天,两位老朋友又坐到一起,认真切磋起学问来。子聪和尚 拿出一幅莲花漏的拓片,兴致勃勃地介绍道:‚这是天圣莲花漏, 宋仁宗天圣九年由燕肃创制而成,因其主要器皿都采用莲花、莲蓬 和莲叶的形状,故名‘莲花漏’。此漏设计精巧,计时精准。可惜 由于战乱,已经失传。我在一节被人打折的石碑上,偶然拓得此图, 反复思索,不解其中奥秘。‛
少 年 郭 守 敬 的 故 事
—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要讲一个关于元朝著名天文学家、水利学家和数
学家郭守敬小时候的故事。
郭守敬小时候,学习非常专心,喜欢思考问题。 十五岁那年,他偶然间得到一幅关于‚莲花漏‛的图, 大家一定觉得很好奇,‚莲花漏‛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
到底做什么用的呢?嘿嘿!我先卖个关子,等大家听完
片请借我半月,一饱眼福。‛子聪和尚深知郭守敬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
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半个月后,子聪和尚来到郭家,准备取走莲花漏的拓片,一进 堂屋,郭守敬就满面春风地迎了上来,嗓门高高地说:‚师父,我 摸到一些门道了。‛接着,就头头是道地讲起莲花漏各部分的结构 和用途,说得子聪和尚是频频点头,啧啧赞叹:‚善哉,贤侄真乃 神童啊!‛ 站在一旁的郭荣笑着直摆手,说:‚他哪是什么神童啊!你走 后,他整日研究这幅图,又是写,又是画,还弄了些字针摆弄来摆 弄去,瞧,才几天光景,人就瘦了一圈啦!‛
听到这里,同学们应该明白了吧,‚莲花漏‛是干什么 用的? 对了,是计时用的,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时钟。
子聪和尚的话,郭守敬一字不落,全听到了。他心想,自己虽然早 就懂得了利用漏壶滴水计时的道理,也见到过不少玲珑精巧的漏壶。但 这种别具一格的莲花漏,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啊!想到这里,他忽 然有了一个好主意,便壮着胆子对子聪和尚说:‚师父,这莲花漏的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