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ppt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级上册《不懂就要问》PPT课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级上册《不懂就要问》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f2f520b011ca300a6c39084.png)
3.不懂就要问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
1.认识本课的“诵、例”等13个字,正确认读多音字“背、圈”。
2.默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 主要内容。
3.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单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出自《论语》的 一句名言。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只有养成 这样良好的习惯,我们才能更好地学到更多的 知识,从而获得成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 看看中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小时候 不懂就问的故事吧!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级上册《不懂 就要问 》PPT课 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级上册《不懂 就要问 》PPT课 件
单调无趣的学习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级上册《不懂 就要问 》PPT课 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级上册《不懂 就要问 》PPT课 件
小时候的孙中山是怎样的孩子呢?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 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 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 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 问题:“照例”“流利”说明了什么? “照例”指按照惯例,“流利”写出了孙中山背诵课文 的熟练程度。说明了他学习认真勤奋。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级上册《不懂 就要问 》PPT课 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级上册《不懂 就要问 》PPT课 件
我也会说反问句
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 的时候,难道你不觉得我们 的战士是最可爱的吗?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级上册《不懂 就要问 》PPT课 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级上册《不懂 就要问 》PPT课 件
私塾先生
孙中山的同学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级上册《不懂 就要问 》PPT课 件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
1.认识本课的“诵、例”等13个字,正确认读多音字“背、圈”。
2.默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 主要内容。
3.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单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出自《论语》的 一句名言。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只有养成 这样良好的习惯,我们才能更好地学到更多的 知识,从而获得成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 看看中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小时候 不懂就问的故事吧!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级上册《不懂 就要问 》PPT课 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级上册《不懂 就要问 》PPT课 件
单调无趣的学习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级上册《不懂 就要问 》PPT课 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级上册《不懂 就要问 》PPT课 件
小时候的孙中山是怎样的孩子呢?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 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 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 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 问题:“照例”“流利”说明了什么? “照例”指按照惯例,“流利”写出了孙中山背诵课文 的熟练程度。说明了他学习认真勤奋。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级上册《不懂 就要问 》PPT课 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级上册《不懂 就要问 》PPT课 件
我也会说反问句
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 的时候,难道你不觉得我们 的战士是最可爱的吗?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级上册《不懂 就要问 》PPT课 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级上册《不懂 就要问 》PPT课 件
私塾先生
孙中山的同学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级上册《不懂 就要问 》PPT课 件
《不懂就要问》PPT课件
![《不懂就要问》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e2fe8c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bc.png)
联系实际,讨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 遇到不会的问题可以怎么做?
上网查找资料 查阅工具书
询问老师、家长,和同学一起讨论等
主题概括
《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讲了少年孙 中山在_私__塾___读书时,因为不明白书里说的 是什么意思,壮着胆子向老师__提__问___的故 事,赞扬了孙中山_勤__学__好__问__的精神。
起因 经过 结果
1 2~7 8~9
起因
默读课文,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伴交流。
①
读书像唱歌, 这样的读书方式 真新鲜。
称呼新鲜
交流新鲜感
私塾 是旧时家庭、宗教或教
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通常 只有一个教书先生。在这里, 没有规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学生可以自由学习和探索。
先生 相当于现在的老师。
“等一下儿,我来敲。”一个不高不矮 的年轻人说。他用力敲了一会儿,孙中山才
来开门。孙中山不好意思地说:“请原谅, 我正在看书,没听见你们敲门。快请进!” 他们走进孙中山的宿舍,看见桌子上摆满了 新书。大家一算,买这些书大概需要30英镑。 他们觉得很奇怪,问孙中山:“你连吃饭的 钱都不够,还有钱买书?”
“这是用你们送给我的钱买的,我还剩 下10英镑呢!”
“你应该多买一些好吃的,不要把身体 搞坏了。”孙中山笑着说:“我觉得买书比 买吃的还重要。”
课后作业
1.积累课文中的成语。 2.课后尝试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读读有 关孙中山的其他故事。对有新鲜感的词句, 及时抄写、积累下来。
词语积累(带有身体器官名称的词语)
摇头晃脑 挤眉弄眼 抓耳挠腮 张牙舞爪 手舞足蹈 心明眼亮
④ 默读第4-7自然段,思 考: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先 生⑤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 学么⑥生会“的戒有木尺这板”样。就的是变古化代?私塾老师惩戒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3 不懂就要问. 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 (共12张PPT)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3 不懂就要问. 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 (共1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ec2937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78.png)
3、不懂就要问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 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难点)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用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新题导入
• 课文里是讲谁不懂? • 哪儿不懂? • 要问谁? • “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 • 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
背诵例圈段糊涂呆戒厉挨楚
(1)左右结构:诵 例 段 糊 涂 挨
(2)上下结构:呆 楚 背________________
(4)全包围结构:圈___________________
初读课文
• 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 交流: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自主识字
bèi
sòng
lì
背诵例
quān
duàn
liàn
圈段练
自主识字
hú
tú
dāi
jiè
糊涂呆戒
lì
ái
chǔ
厉挨楚
朗读课文
• 引导学生读准生字字音:“诵”是平舌音和后鼻音, “着、要、背”是多音字,“着”是轻声。
课堂延展
• 跟好朋友一起,分角色朗读课文。 • 想一想:孙中山提问的时候畏惧吗?那他为什么还要问?
板书设计
不懂就要问
背诵例 圈段 练糊 涂呆戒厉挨楚
课时作业
一、用“√”给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段(tuàn duàn)
诵(shòng sòng)
挨(āi ái)
厉(lì wàn)
二、把生字按结构分类。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 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难点)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用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新题导入
• 课文里是讲谁不懂? • 哪儿不懂? • 要问谁? • “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 • 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
背诵例圈段糊涂呆戒厉挨楚
(1)左右结构:诵 例 段 糊 涂 挨
(2)上下结构:呆 楚 背________________
(4)全包围结构:圈___________________
初读课文
• 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 交流: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自主识字
bèi
sòng
lì
背诵例
quān
duàn
liàn
圈段练
自主识字
hú
tú
dāi
jiè
糊涂呆戒
lì
ái
chǔ
厉挨楚
朗读课文
• 引导学生读准生字字音:“诵”是平舌音和后鼻音, “着、要、背”是多音字,“着”是轻声。
课堂延展
• 跟好朋友一起,分角色朗读课文。 • 想一想:孙中山提问的时候畏惧吗?那他为什么还要问?
板书设计
不懂就要问
背诵例 圈段 练糊 涂呆戒厉挨楚
课时作业
一、用“√”给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段(tuàn duàn)
诵(shòng sòng)
挨(āi ái)
厉(lì wàn)
二、把生字按结构分类。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3《不懂就要问》人教部编版 (共24张PPT)演示课件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3《不懂就要问》人教部编版 (共24张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bee53e2cc58bd63086bdd6.png)
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
①奋发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②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 ③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 ④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 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⑥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⑦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恨读书迟。 ⑧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照例 圈画 练习 糊里糊涂 ③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
背出昨天学过的课文。 吓呆 霎时 戒尺 鸦雀无声
读完课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读完课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在私塾里读书和我们现在上课有什么不一样呢? ①奋发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被后人称为国父。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
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孙 ①中奋山发笑 识了 遍笑 天, 下说 字: ,立“学志问读学尽问人,间不书懂。就要问。 ④①恒奋心 发搭识起遍通天天下桥字,勤立奋志拨读开尽智人慧间门书。
先生这时可能是怎样想的? ⑤孙书中到 山用小时方候恨在少私,塾事读非书经。过不知难。
①奋发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吓呆 霎时 戒尺 鸦雀无声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①奋发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么办呢? 读完课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学过的课文。 中国旧时一种私人办的学校。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被后人称为国父。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起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 讲吧! 一段 私塾 背诵 咿咿呀呀 ⑥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我找到的句子是______,我从______体会到了_________。
3不懂就要问 课件(共46张PPT)
![3不懂就要问 课件(共4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9e32783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98.png)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先生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 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以前为什么不讲书中的道理?
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关联词:既然……就……
既然雨已经停了,我们就出发吧。
齐读第8-9自然段,用“ ”画出孙 中山关于学与问关系的看法。
①
⑤
⑥
②
⑦ ⑧
⑨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事情的发展顺序
快速浏览第一自然段:
1、寻找有新鲜感的词语。
2、请用两个词语概括私塾先生是怎
么教学生学习的。( AC )
A. 教读
B. 讲解
C. 背诵
D. 练习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侯上课,
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
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
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 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 题的事。文章赞扬了孙中山不懂就问的态度和 勇气,启发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敢于提问。
词语搭配
(流利)地背 (收起)戒尺 讲得(详细 ) 一(把)戒尺
(拿着)戒尺 (厉声)地问 听得(认真)
随堂检测
C 1、下列名言与“问”无关的一项是( )
(√)
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孙中山提 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 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形容非常安静。
观察图中同学的表情动作想象描写 :
有的同学 ( 惊得目瞪口呆 ) 有的同学 ( 吓得用书挡住脸 ) 有的想: (孙中山吃了豹子胆啦 ) 有的小声嘀咕 : (孙中山这下可要挨揍了 )。
先生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 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以前为什么不讲书中的道理?
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关联词:既然……就……
既然雨已经停了,我们就出发吧。
齐读第8-9自然段,用“ ”画出孙 中山关于学与问关系的看法。
①
⑤
⑥
②
⑦ ⑧
⑨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事情的发展顺序
快速浏览第一自然段:
1、寻找有新鲜感的词语。
2、请用两个词语概括私塾先生是怎
么教学生学习的。( AC )
A. 教读
B. 讲解
C. 背诵
D. 练习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侯上课,
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
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
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 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 题的事。文章赞扬了孙中山不懂就问的态度和 勇气,启发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敢于提问。
词语搭配
(流利)地背 (收起)戒尺 讲得(详细 ) 一(把)戒尺
(拿着)戒尺 (厉声)地问 听得(认真)
随堂检测
C 1、下列名言与“问”无关的一项是( )
(√)
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孙中山提 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 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形容非常安静。
观察图中同学的表情动作想象描写 :
有的同学 ( 惊得目瞪口呆 ) 有的同学 ( 吓得用书挡住脸 ) 有的想: (孙中山吃了豹子胆啦 ) 有的小声嘀咕 : (孙中山这下可要挨揍了 )。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3.《不懂就要问》 课件(共37张PPT)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3.《不懂就要问》 课件(共3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a39098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2b.png)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 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 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 生从来不讲。
找出第1自然段中你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想 一想: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与我们现在学校 里上课有哪些不同的的地方?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
“壮着胆子”说明孙中山向先生提问是需要极 大的勇气的,体现了他勇于追求真知的精神。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 呆了,课堂里顿时变得鸦雀无声。
听到孙中山的提问,其他同学是什么反应?这说
明了什么?
“吓呆了”“鸦雀无声”体现了同学们的震惊,说明孙中 山主动向先生提问这一举动在当时是没有先例的,是不平常 的,这从侧面衬托出了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的难能可贵。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说 说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记叙的是 孙中山 小时候 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 的故大事胆。向先生提出问题
➢再读课文,为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3):__背__诵___流__利__,__大__胆__提__问___。 第二部分(4~7):__检__查___背__诵__,__解__疑__释__惑___。 第三部分(8~9 ):_学__问__学__问___,__不__懂__就__问___。
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 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表现出了孙中山怎样的精神?
通过对孙中山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他的求知精神。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 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孙中山起来问问题的时候害不畏惧?那 他为什么还要壮着胆子问先生问题呢?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不懂就要问》课件ppt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不懂就要问》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eb6328de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8b.png)
duàn
糊涂
hú tu
吓呆
dāi
戒尺
jiè
厉声
lì
挨打
ái
清楚
chǔ
在词语里读轻声
圈出
quān
反义词
拼音开关
学认字
背诵
圈画
背
bèi
bēi
圈
quān
juàn
背书 背台词
背包 背负
圆圈 圈点
羊圈 猪圈
你会认了吗
段
例
戒
呆
楚
涂
厉
诵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说说先讲了什么,接着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不懂就要问
3
*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期学习的故事!
学习提示
略读课文
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初读课文
段落
照例
背诵
bèi sònɡ
lì
惊得目瞪口呆
吓得用书挡住脸
孙中山吃了豹子胆啦
孙中山这下可要挨揍了
默读第4-7自然段,思考: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先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自读提示
“戒尺”就是古代私塾老师惩戒学生的木板。
戒尺
返回
孙中山完成了先生布置的任务,他渴望进一步理解所背的文章内容,善于思考、敢于提问,所以先生改变了态度,破例给孙中山讲解书中的内容。
√
√
√
√
课堂演练
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糊里糊涂 摇头晃脑 雅雀无声1.他背书总喜欢( )。2.老师刚走进教室,教室里顿时( )。3.这样( )地背,有什么用呢?
糊涂
hú tu
吓呆
dāi
戒尺
jiè
厉声
lì
挨打
ái
清楚
chǔ
在词语里读轻声
圈出
quān
反义词
拼音开关
学认字
背诵
圈画
背
bèi
bēi
圈
quān
juàn
背书 背台词
背包 背负
圆圈 圈点
羊圈 猪圈
你会认了吗
段
例
戒
呆
楚
涂
厉
诵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说说先讲了什么,接着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不懂就要问
3
*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期学习的故事!
学习提示
略读课文
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初读课文
段落
照例
背诵
bèi sònɡ
lì
惊得目瞪口呆
吓得用书挡住脸
孙中山吃了豹子胆啦
孙中山这下可要挨揍了
默读第4-7自然段,思考: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先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自读提示
“戒尺”就是古代私塾老师惩戒学生的木板。
戒尺
返回
孙中山完成了先生布置的任务,他渴望进一步理解所背的文章内容,善于思考、敢于提问,所以先生改变了态度,破例给孙中山讲解书中的内容。
√
√
√
√
课堂演练
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糊里糊涂 摇头晃脑 雅雀无声1.他背书总喜欢( )。2.老师刚走进教室,教室里顿时( )。3.这样( )地背,有什么用呢?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不懂就要问》PPT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不懂就要问》PPT](https://img.taocdn.com/s3/m/1457aff96c175f0e7dd137c7.png)
读完了课文,你觉得孙中山是 一个什么样的人?
勤学好问
结构导图
课堂练习
一、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D )。
A.清楚.(cǔ) 戒.尺(jiè)
B.练.习(niàn) 严厉.(lì)
C.照例.(liè) 糊涂.(tú)
D.挨.打(ái) 语段.(duàn)
Hale Waihona Puke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填序号)
(2)联系加点的词语我们可以知道,孙中山是一个 __________勤__学__好__问_____的人。
2.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 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1)“鸦雀无声”的意思是:
__连__乌__鸦___麻__雀__的___叫__声__都___没__有__,___形__容__非___常__安__静_____。 (2)同学们的表情是“_吓___呆__了______”,教室里变得
“_鸦___雀__无__声____”,从中可以看出孙中山提问的这一举动在当
时是多么的不可思议。
课后练习
一、用“√”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背诵.(sòng shòng) 挨.打(āi ái)
圈.画(juàn quān)
照例.(lì liè)
糊.里糊涂(hū hú hù)
二、选字组词。
诵桶
4.孙中山为什么要求先生讲讲?判断正误。 (1)孙中山觉得,不应该读书、背书,应该指望先生 讲。( ) (2)只是读书、背书,不明白道理是没有用的。( ) (3)不懂就要问,先生讲了,才能明白书中的道理。 ()
三、学与问的关系 “问”往往是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下列名言与
“问”无关的是(C )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不懂就要问》ppt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不懂就要问》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bb5606e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c4.png)
勤奋好学 敢于质疑 不懂就问
还记得什么是“有新鲜 感的句子”吗?
写得特别生动,让人一读就能形成 清楚具体的画面,有身临其境之感的句 子,就是“有新鲜感的句子”。
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 子,用横线画出来,和同桌交 流交流。
1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 像唱歌一样。
先生和学生像唱歌一样读书。 2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
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同学们呆在那里,课堂一下子变得十分安静。
我们要关注“咿咿呀呀”“像唱歌 一样”“霎时”“鸦雀无声”这些有新 鲜感的词语。表达时,用上这些“有新 鲜感的词语”,可以给别人留下生动具 体的印象。
合作探究
将收集的有新鲜感的 句子读给小组同学听一听, 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摘 抄下来。
孙中山(1866年——1925年) 广东香山人,我国伟大的
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国近代伟 大的民主革命家。他是三民主 义的倡导者。
本文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 私塾 读 书时,为了 弄懂书里的意思 ,大胆向先 生 提出问题 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___认__真__读__ 书、勤学好问 的精神。
◎课文解读
◎结构梳理
只背不讲
不
孙中山大胆提问
懂
就
不懂就问
厉声问 ,一字不漏
要Hale Waihona Puke 问详细讲,认真听不懂就问 挨打也值得
◎随堂练习
段断锻 1.这个路( 段 )经常发生交通事故,大家要注意安全。 2.我背完这( 段 )课文后,就要去( 锻 )炼身体了。 3.我的铅笔( 断 )了,你能借我一支吗?
quān juàn
duàn
一段
hú tu
糊涂
lì
还记得什么是“有新鲜 感的句子”吗?
写得特别生动,让人一读就能形成 清楚具体的画面,有身临其境之感的句 子,就是“有新鲜感的句子”。
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 子,用横线画出来,和同桌交 流交流。
1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 像唱歌一样。
先生和学生像唱歌一样读书。 2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
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同学们呆在那里,课堂一下子变得十分安静。
我们要关注“咿咿呀呀”“像唱歌 一样”“霎时”“鸦雀无声”这些有新 鲜感的词语。表达时,用上这些“有新 鲜感的词语”,可以给别人留下生动具 体的印象。
合作探究
将收集的有新鲜感的 句子读给小组同学听一听, 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摘 抄下来。
孙中山(1866年——1925年) 广东香山人,我国伟大的
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国近代伟 大的民主革命家。他是三民主 义的倡导者。
本文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 私塾 读 书时,为了 弄懂书里的意思 ,大胆向先 生 提出问题 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___认__真__读__ 书、勤学好问 的精神。
◎课文解读
◎结构梳理
只背不讲
不
孙中山大胆提问
懂
就
不懂就问
厉声问 ,一字不漏
要Hale Waihona Puke 问详细讲,认真听不懂就问 挨打也值得
◎随堂练习
段断锻 1.这个路( 段 )经常发生交通事故,大家要注意安全。 2.我背完这( 段 )课文后,就要去( 锻 )炼身体了。 3.我的铅笔( 断 )了,你能借我一支吗?
quān juàn
duàn
一段
hú tu
糊涂
lì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3《不懂就要问》人教(部编版)(共29张PPT)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3《不懂就要问》人教(部编版)(共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ebcd033a76e58fafab00374.png)
词语运用
刚刚同学们还在班里( 咿咿呀呀 ) 地说话,上课铃一响,教室里( 霎时 ) 变得(鸦雀无声 )。
表示安静的成语
鸦雀无声 悄然无声
万籁俱寂 夜深人静
无声无息 噤若寒蝉
近义词 照例--- 照旧 霎时--- 瞬间
流利--- 流畅 详细--- 具体
反义词 认真--- 马虎 清楚--- 糊涂
多音字
要
问 勇敢地提问 先生讲解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法国梧桐树叶 形状像
自由读课文,思考: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认识的字圈
出来。 (2)给每一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边读边想象:这条铺满金色梧桐落叶的
水泥道究竟是怎样的呢?
wā 水洼
yìn línɡ luàn zēnɡ 印着 凌 乱 增 添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 中山坐下……
你认为孙中山是个什么样的人?
勤学好问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读书求理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 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反问句
含义:反问句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 点,感情更强烈。课文中,“这样糊里 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用疑问的句 式,表达了孙中山对知识的渴望,以及 他勤学好问的品质。
例 组词:照例 例子 例行公事
quān
圈 组词:圆圈 呼啦圈
duàn
段 组词:段落 选段
liàn
练 组词:练习 练功 勤学苦练
hú
糊 组词:糊涂 迷糊 糊里糊涂
tú
涂 组词:涂色 涂抹 涂脂抹粉
dāi
呆 组词:吓呆 呆板 呆若木鸡
jiè
戒 组词:戒尺 戒律 戒骄戒躁
lì
厉 组词:厉害 严厉 再接再厉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3不懂就要问 人教(部编版)(共30张PPT)演示课件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3不懂就要问 人教(部编版)(共30张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0512346960590c69fc3767d.png)
勤学好问的精神。 结果:敢于打破惯例的动力
与孙中山不懂就问形成了对比,突出了孙中山对学习的认真、执著。
为什么要描写同学们的表现?
那时侯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学习、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只要我们勤思考、敢于问,也会成为有学问的小“老师”。
拓展延伸
劝学 “一字不漏”说明孙中山背得很准确,说明他不是在无理取闹,而是在背过课文后才提出想知道意思的要求。
了书,才想知道书中的意思,不是无理取
闹。所以态度发生了变化。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 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 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用孙中山的回答结尾,既照应了题 目,又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讨论:孙中山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一文不值 一窍不通 一字不识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
孙中山小时候学习勤奋,不懂就问。学 习、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只要我 们勤思考、敢于问,也会成为有学问的小 “老师”。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养成不懂就 问的好习惯吧。
结构梳理
发生:私塾里上课 只背不讲
不懂 发展:大胆提问 得到肯定 就要问
乐于思考 敢于提问 追求真理
结果:敢于打破惯例的动力
主旨归纳
因为孙中山虽然把书背了下来,但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他觉得这样一味地背诵是没什么用的,所以壮着胆子请老师讲书里的意思。 āi (挨着)
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吓呆了”写出了同学们的害怕,“鸦雀无声”写出了课堂的安静。
学习、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只要我们勤思考、敢于问,也会成为有学问的小“老师”。 一文不值 一窍不通 一字不识
(三上)三年级上册3.不懂就要问 PPT精品课件 部编版
![(三上)三年级上册3.不懂就要问 PPT精品课件 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6bbf8cb203d8ce2f006623e2.png)
课文结构
私塾读书 像唱歌
不
唯有一人 壮胆问
懂
就
学生惊呆 静无声
要 戒尺拿起 厉声道
问
先生细讲 学生听
(三上)三年级上册3.不懂就要问 部编版
学问学问 不懂就问
(三上)三年级上册3.不懂就要问 部编版
课文主题
课文讲述了少年孙中山在私塾学习时,因为不明白书 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的故事,赞扬了孙 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激励我们养成不懂就要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课文导入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 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 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 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 者,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 “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我会认
bèi sòng lì quān duàn liàn hú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 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说明孙中山知道后果,但他还 是提出问题,体现了为求得学 问,不怕挨打而精神。
“吓呆了”写出了同学特别害 怕,“鸦雀无声”写出了安静 ,与前面提问形成对比,突出 了孙中山对学习的认真、执着 。
课文讲解
阅读第二、三部分(第4-7自然段):老师检查背诵 并解释书中内容。
(三上)三年级上册3.不懂就要问 部编版
2.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孙中山想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 ,有什么用呢?于 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 问 :“ 先生 ,您刚才让我背
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三上)三年级上册3.不懂就要问 部编版
(三上)三年级上册3.不懂就要问 部编版
课后作业 课下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不懂就要问
现在学校的老师是怎样上课的?
老师会给我们讲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老师让我们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感情。
老师会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意思。
3 不懂就要问
讨论:你认为是现在的学习方法好还是 过去那种“只背不讲”的做法好?为什么?
现在的学习方法好。“只背不讲”, 学生对背诵的内容很难真正理解,背了也 没有实际的用处。
3 不懂就要问
四、读句子,用变色的词语造句。 1.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他__很__喜__欢_读__书__,__至_于__什__么_书__,__那__就_没__有__定_ 论了。 2.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既__然__知__道_做__错__了__,就__应__当__赶_快__改__正__。_____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孙中山小时候在哪里读书?
孙中山小时侯在私塾读书。
3 不懂就要问
私塾:是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处所。 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的方 法,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3 不懂就要问
那时候的私塾是怎样上课的呢?画出 有关词语。
3 不懂就要问
那时侯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 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 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 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课文讲述了少年孙中山在私塾学习时, 因为不明白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壮着胆子 向老师提问的故事。
3 不懂就要问
互动课堂
dǒnɡ
不懂就要问
知道,了解。
谁不懂向谁询问?问明白了吗?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轻声读课文,要 求:(1)用“1 2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2)读准生字 新词,借助拼音反复读几遍。
3 不懂就要问
拓展延伸
①奋发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②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 ③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 ④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⑤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3 不懂就要问
课堂演练
一、选字填空。 厉历
1.墙上的挂( 历)又翻过了一页。 2.没想到,他会这么( 厉)害。
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 值得我们学习。学习知识, 不懂就要问。
3 不懂就要问
结构梳理
不 背诵——很快
懂
就 心想——不懂
要 问
提问——壮胆
勤 学 好 问
3 不懂就要问
主题概括
课文讲述了少年孙中山在私塾学习时,因为不 明白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的 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勤学好问 的精神,教育我们养 成 不懂就要问 的学习习惯。
前后照应
3 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 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孙中山为什么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孙中山不满足于只能够流利地背诵, 要求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读孙中山的话时要读出那种渴求知识而又紧张不安的心情。
先生听后,有什么反应?
先生听了,连连点头。
3 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读书认真,功课完成得很 好,老师也相当满意。接着,先生又 开始教课了,先生是怎样教课的呢?
3 不懂就要问
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 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 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 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 点儿也不懂。
3 不懂就要问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 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 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 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为什么会改变态度呢?
因为孙中山确实已经完成了先生留的功课, 他渴望进一步理解所背的文章内容,而不是在课 堂上无理取闹,所以先生才改变了态度,破例给 孙中山讲解书中的内容。
3 不懂就要问
五、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3 不懂就要问
再见
3 不懂就要问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
问道:“你会背了吗?”
戒尺: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时 所用的板子,用来打学生的手心。
指声音严 肃而厉害。
当孙中山壮着胆子向先生提出问题时, 同学们一个个都吓呆了,先生也发怒了,说 明在那个时候向先生提出这样的请求是要准 备挨打的。但孙中山仍然大胆地向先生提问, 由此可见,孙中山对待学习多么认真,在学 习上遇到不懂的问题,宁愿挨打,也要弄清。
今天,我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去上学。
3 不懂就要问
表示圆圈。
quān
圈 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
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
juàn
表示养家 畜的栅栏。
傍晚,他把羊群赶进了羊圈。
3 不懂就要问
识字方法
比一比: 例—列 厉—历 诵—涌
加一加: 口+卷=圈
口+木=呆
反义词识记: 糊涂—清楚
3 不懂就要问
3 不懂就要问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认 bèi sònɡ
lì quān duàn liàn
背诵 照例 圈出 段落 练习
hú tu
dāi
糊涂 吓呆
在词语里 读轻声
jiè
lì
戒尺 厉声
chǔ
清楚
ái
挨打
3 不懂就要问
多音字
背 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
bèi
表示后背。
个一个地背诵。
表示用背
驮东西。
bēi
句子品析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 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学问”是什么意思? 知识 怎样才能求得真正的学问?
要学习就要学懂,不懂就该问个明白。
孙中山为了什么能做到“不懂就问”?
为了弄清道理,求得真正有用的学问。
3 不懂就要问
联系实际,讨论:学习了孙中山勤学好问的故事,你 有什么看法?受到了什么教育?
识字游戏
诵
呆
戒 例
厉
段练 楚
涂
3 不懂就要问
词语解释 糊里糊涂: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 于模糊不清的状态。本课是说对背诵内容不理解。 我们不能糊里糊涂地过日子。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 常静。 同学们都在上自习,教室里鸦雀无声。
3 不懂就要问
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 不懂就要问
主 革命家孙中山先生。毛泽东 称孙中山为“中国近代民主 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小 时候的一个故事。
人3 教版不懂语就文要问三年级 上册
3 不懂就要问
3 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驱,中 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孙中山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 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 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 不懂就要问
二、用“√”给变色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背诵(bè√i bēi) 背包(bèi b√ēi) 圆圈(quā√n juàn) 羊圈(quān ju√àn)
3 不懂就要问
三、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糊里糊涂 摇头晃脑 雅雀无声
1.他背书总喜欢( 摇头晃脑 )。 2.老师刚走进教室,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3.这样( 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3 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不满足于学习现状,勇敢地向 先生提出请求时,使全班同学都吓呆了, 同学们为什么会吓呆了呢?
害怕先生用戒尺打自己的掌心。
3 不懂就要问
难道孙中山就不怕挨打吗?孙中山 是怎样说的?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孙中山 的答话。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 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3 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是怎样对待私塾这种只背不 讲的做法的呢?
3 不懂就要问
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孙中山每天 到私塾以后是怎样学习的?有哪些词语 能表现他学习的情景?
3 不懂就要问
按照平常的做法,课文指每天都是这样。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 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说明孙中山学习非常用心,是 个勤奋学习的孩子。
3 不懂就要问
当孙中山壮着胆子向先生提出请 求时,同学们表现得怎么样?默读课 文第三自然段。
3 不懂就要问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 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指时间很短。 词语积累(带有身体器官名称的词语)
摇头晃脑 挤眉弄眼 抓耳挠腮 张牙舞爪
3 不懂就要问
先生又是怎样对待孙中山的呢? 带着这一问题默读4—7自然段,并 画出有关的词语和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