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研究

合集下载

覆盖全民的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研究

覆盖全民的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研究

覆盖全民的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研究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差距越来越明显。

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实现“全民医保”早已成为了政府的重要目标之一。

为此,中国政府不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推出了全民医疗保险制度,通过覆盖全民的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险,改善了广大民众的医疗保障水平,并逐步实现了公平公正的目标。

一、全民医保的背景及基本概念2003年以前我国的医保模式主要是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两个体系并行,城乡差距较大,保障程度有限。

2005年起,我国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同时对城镇居民医保也进行了改革,将两个保险体系统一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2016年,全民医保全部实现,成为全国性的统一医疗保障体系,覆盖人口超过13亿,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之一。

全民医保是以整个国家为基础,将城乡居民纳入医保范围,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的一项大规模公共保险制度。

全民医保制度主要包括两部分: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

其中,基本医疗保险是指为参保人提供的基本医疗保障服务,主要包括统筹支付、报销、定点医疗机构等。

医疗救助则是为贫困群众提供的医疗救助服务,覆盖范围主要是农村贫困人口。

二、全民医保的进展情况在全民医保实施的过程中,中国政府陆续采取了多项措施,尤其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险方面,进展逐步扩大优质医疗服务的范围,并提高保障水平,促进了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下面重点关注全民医保覆盖范围、政策措施以及实施效果三个方面。

1. 全民医保的覆盖范围全民医保覆盖范围原则上均衡覆盖了城乡居民。

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13.15亿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达到94.9%。

其中城镇居民覆盖率达到了80.3%,农村居民覆盖率为99.5%,尤其是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了全覆盖,这两项数据均较之前有了明显提高。

2. 全民医保的政策措施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推动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政府保障,提高保障水平。

中美医保制度比较研究

中美医保制度比较研究

中美医保制度比较研究随着中美两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医疗需求的增加,医保制度逐渐成为了两国重要的社会保障体系之一。

然而,中美两国的医保制度存在着许多的差异和区别。

为了更好地研究比较中美医保制度,本文将从医疗保障体系、医保政策、医保费用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和比较。

一、医疗保障体系中美两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存在一定的差异。

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主要由联邦政府与州政府联合组成,而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则主要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组成。

在医疗保障的层次上,中美两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基本上分为三级: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共同提供的医疗保障(如Medicare、Medicaid 等)、公司提供的健康保险和个人购买的健康保险。

而中国的医保体系则划分为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其中基本医疗保险被认为是中国医保制度的基石。

二、医保政策在医保政策上,中美两国也较为不同。

美国的医保政策多样化,医疗保障由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合作实施,各州可以根据本州的情况制定相应政策。

而中国的医保政策比较一致且统一,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制定实施,各地区的医保政策相对较为一致。

与此同时,中美两国对待不同人群的医保政策也存在区别。

在美国,老年人、低收入家庭和残疾人可以获得政府提供的低价医保,而中国基本医保全民参保的原则覆盖了所有的公民。

三、医保费用中美两国医保费用的负担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美国,医保费用主要由个人、企业和政府三方面承担。

个人需要购买相关的商业保险,而企业也需要为员工提供健康保险。

政府则出资提供给低收入和残疾人等群体的医保服务。

而在中国,医保费用主要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

公民可以通过单位或个人参与基本医疗保险,并支付一定的医疗保险费用,同时政府也会对低收入和弱势人群提供一定补贴。

四、医保覆盖范围中美两国的医保制度的覆盖范围也存在差异。

在美国,联邦控制的医保只覆盖了65岁以上的老人和残疾人群体,而州控制的医保则覆盖的范围相对比较广泛,但不同州之间仍然存在着差异。

中美医疗体系对比研究

中美医疗体系对比研究

中美医疗体系对比研究医疗体系是一个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两个国家之一,它们的医疗体系都有一定的特点。

本文将在关注中国和美国医疗体系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的基础上,对两国的医疗体系进行深入的对比研究。

一、医疗保障体系的共同点1.公共医疗保障体系中国和美国都有相应的公共医疗保障体系。

在中国,公共医疗由国家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构成。

国家医保是指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医保,主要覆盖城镇职工。

而城乡居民医保是指由地方政府实行管理的医保,主要覆盖农村居民和城市非职工。

在美国,公共医保体系主要是指联邦政府的医疗补助计划Medicare和医疗援助计划Medicaid。

2.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在中国和美国,基层医疗服务机构都包括诊所、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这些机构都提供基本的诊疗和治疗服务。

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大国,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3.医学教育体系中国和美国都有完整的医学教育体系。

在中国,医学教育由本科、研究生以及博士生等学历层次构成。

而在美国,医学教育则分为本科、医学院、住院医师等不同层次。

这些医学教育体系都是以培养医疗人才为目标,使得两国的医疗服务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二、医疗保障体系的不同点1.医疗保险侧重点不同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主要侧重于基本医保的覆盖面扩大,同时也在为重疾患者提供大病保险服务。

与此不同的是,美国的医保则主要根据个体的收入和年龄进行不同的分类,特别是针对老年人的医保制度相对健全而全面。

2.医疗资金来源不同中国的医疗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补贴、个人缴费以及地方财政等多种渠道。

而美国则主要依赖于私人医保公司的资金支持,同时也有联邦政府的财政支持,这往往是通过税收来支持的。

3.医学资源的分配方式不同在中国,医疗资源的大量集中在一些发达城市,而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医疗资源就相对匮乏。

与之相反的是,在美国,由于其医保体系的不足,存在医疗资源分配不公的情况,一些贫困地区的医疗保障甚至无法得到保障。

国内外医疗保险制度比较研究

国内外医疗保险制度比较研究

国内外医疗保险制度比较研究随着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医疗保险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医疗保险制度存在差异,针对这些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对于了解各国医疗保险体系的优势和不足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国内外医疗保险制度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医疗保险制度,并探讨其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国内医疗保险制度比较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基本医疗保险的特点是基金主要由参保者和用人单位共同缴纳,政府也有一定的补贴。

与此相比,发达国家的医疗保险制度主要以公立医疗保险为主,如美国的医疗保险计划(Medicare)和加拿大的医疗保险计划(Medicare)。

这些制度由政府全权负责管理,基金来源于税收和社会福利基金。

二、国内医疗保险制度的特点国内医疗保险制度的特点在于其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完善、参保覆盖面广和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基本医疗保险的运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参保人员报销比例较低、医保基金支付能力不足、医保药品目录不完善等。

三、国外医疗保险制度的比较1. 美国医疗保险制度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是由公共和私人保险共同构成的复合医疗保险体系。

公共医疗保险主要包括联邦医疗保险计划(Medicare)和州级医疗保险计划(Medicaid)。

私人保险则由个人自主购买和用人单位提供。

2. 加拿大医疗保险制度加拿大的医疗保险制度是公立医疗保险为主的单一支付者制度。

政府为全体公民提供医疗保险,基金来源于税收和社会福利基金。

3. 德国医疗保险制度德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是以社会保险为基础,主要包括全民医疗保险和私人医疗保险。

全民医疗保险由职工和雇主共同缴纳,私人医疗保险则由自由职业者和高收入人群自主购买。

四、国内外医疗保险制度的比较分析1. 参保覆盖面国内的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广,几乎包括了所有居民,但在农村地区和新工种人群中存在参保率较低的问题。

与此相比,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较窄,许多人无法获得医疗保险。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现状问题及研究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现状问题及研究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现状问题及研究一、引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城镇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减轻医疗费用负担,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现状(一)参保率不断提高近年来,随着宣传推广力度的加大和政策的不断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逐年增加,参保率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认识到医疗保险的重要性,积极参保,为自身和家庭的健康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二)保障范围逐步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不断扩大,涵盖了门诊、住院、大病等多个方面。

一些常见疾病和慢性病的治疗费用也逐渐纳入报销范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三)报销比例有所提升为了提高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政府不断调整报销政策,提高报销比例。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居民看病贵的问题,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得起病。

(四)管理服务不断优化各地医保部门加强了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医保经办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居民可以通过网络、手机等渠道查询医保信息、办理报销手续,方便了群众就医。

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一)筹资标准较低目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标准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特别是在面对重大疾病时,保障能力有限。

(二)报销范围和限额存在不足虽然保障范围在逐步扩大,但仍有一些特殊药品、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未纳入报销范围。

同时,报销限额也难以满足一些重病患者的需求。

(三)医疗费用上涨过快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药品和医疗器械价格的上涨等因素,医疗费用不断攀升,给医保基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薄弱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技术水平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居民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度不高,导致就医流向不合理,增加了医疗费用和医保基金的支出。

(五)医保制度衔接不畅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制度之间在参保对象、缴费标准、报销政策等方面存在差异,制度衔接不够顺畅,给参保人员带来了不便。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及改革研究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及改革研究

现行制度的确立
• 1998 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其中指出, 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覆盖全体城镇职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 本医疗保险制度。该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构建新制度框架的医疗保险政 策体系基本形成。
• 随着医保制度改革的推进,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原先的国家与单位 保障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转向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的统账结合 保险制度。
覆盖范围
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 城镇学龄前儿童、在校学生、到退 休年龄却没有退休金的老年人以及 其他没有工作的居民。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在城镇职 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农合制度 推行基础上的又一项对城镇无业无 保人员的创新制度性医疗保障。
1
筹资 ➢自愿缴费 ➢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 ➢2011年各级财政对居民医保参保补助标准为不低于 人均200元。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及改革研究
Suitable for teaching courseware and reports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及改革研究
组员:詹远 周海磊 毕思琪 李剑桥 穆常春
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阶段
• 初步探索阶段 • 改革框架构建阶段 • 全面建设阶段
公费医疗 自发改革
覆盖范围
城镇所有用人单位 包括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机 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 企业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 医疗保险。乡镇企业及其职工、城 镇个体经济组织业主及其从业人员 是否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由各省 、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决定。
1
筹资
➢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 ➢用人单位缴费率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 在职职工缴费率为本人工资的2%。

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研究

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研究

热㊀㊀点Һ㊀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研究高㊀阁摘㊀要:农民的健康始终是中国领导人关注的焦点,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的战略问题㊂虽然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但农民健康保护的发展尚未完全解决㊂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仍然是中国政府和保险业关注的问题㊂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㊂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也将受到其很大的影响和制约㊂关键词:农村医疗保险;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㊁农村医疗保险建立适合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既是保护农民健康的需要,也是发展中国医疗事业的需要㊂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㊂现阶段,我国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在我国二元经济条件下,与城镇医疗保障制度相对应的,以合作医疗为主㊁大病统筹为特色,同时,包括防疫,保健,生育等服务项目的社区性社会医疗保障制度㊂具体包括农村保健保偿制度㊁农村健康保险制度㊁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㊁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等内容㊂二㊁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形式(一)农村保健保偿制度农村保健保偿制度,农村保健保偿制度是一种为特定人群提供预防保健服务的保偿制度,主要包括计划免疫系统和妇幼保健系统㊂它是一种保障性质的单向医疗保险制度,属于健康保险制度的范畴㊂(二)农村健康保险制度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初步探索是由卫计委和美国兰德研究所于1985年在世界银行的支持下进行的㊂在四川简阳㊁眉山2县3个乡镇26个村的4万名居民中进行的 中国农村健康保险试验研究 项目㊂该试验在总结我国农村合作医疗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健康保险理论㊁技术和管理方法,研究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保险模式㊂试验结果表明,将医疗保险与农村实际情况相结合是解决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的有效途径㊂健康保险的特点是严格的组织管理和资金管理㊂但到目前为止,农村医疗保险仍处于试验阶段㊂且大部分开展地区经济水平较高,如,广东云浮市政府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合作开展的农村健康保险㊂(三)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种符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㊂主要特征:每个被保险人必须建立个人账户才能解决农村基本医疗保险问题㊂当到达特定的数额后,实行大病社会统筹㊂该模型不仅提高了抵御风险的能力,还增加了参与者的利益㊂(四)农村医疗救助制度2002年10月,党中央及国务院发布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有关农村卫生工作 的决定,并提出了建议 向贫困农村家庭提供医疗援助 ㊂2003年11月,财政部㊁卫计委和民政部联合发布了 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 ㊂决定从2003年开始实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有效改善中国农村集体人口的健康状况㊂三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时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生存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选择㊂在新形势下,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在维护农民健康方面发挥作用的医疗保障体系是一个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㊂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务委员会在第31次的会议上,审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㊂它计划于2003年3月1日正式实施㊂新修订的‘农业法“明文规定: 国家鼓励和支持农民巩固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和其他形式的医疗保险,以改善农民的健康㊂ 到目前为止,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开始有法律规定㊂(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机制的基本框架首先,建立有关部门配合㊁卫生部门负责㊁国家政府领导的管理机制;其次,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订统一的补偿方案,在县(市㊁区)范围内,医疗费用的结算和报销方法以及医疗费用的现场报告,由指定的医疗机构独立选择;再次,还包括建立以资金管理和审计报销为核心的有关党和农民的监督制度;最后,形成医疗服务,药品供应等方面的规范,建立与新型农村合作社制度相联系的医疗救助体系㊂(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到2007年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中国已有2451个县(市,区)开展;7.3亿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率为86.2%;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金总支出为346.6亿元,补偿支出使大约4.5亿人次收益㊂在开展试点工作的地区,农民的医疗负担减轻,大多数参与农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到了各界的广泛认可,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㊂(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政府的卫生资金有效投放提供了制度平台该政策为参与农民的医疗提供了经济保障,并激活和释放了农民的医疗需求㊂且在新的农村合作医疗补偿计划案的实施下,使得农民到农村医疗机构看病㊂这对于农民来说是非常是有益的㊂医疗服务工作量的快速增长导致医疗卫生资源逐渐向广大农村医疗机构下沉㊂它有效地激发了农村医疗机构的活力,促进了农村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㊂四㊁结语与启示现阶段,中国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是基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是多元化的㊂其包括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㊂结合发展中国家的做法和经验对我国现阶段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建立城乡一体化和非差别化医疗保障体系是目前重要工作任务㊂在系统设计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不断完善和巩固㊂逐步将农民纳入国民医疗保障体系,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体系㊂参考文献:[1]王保真.医疗保障[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张大庆.中国近代疾病社会史(1912-1937)[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3]张德元.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昨天㊁今天和明天[J].调研日期,2003.[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计委医政司.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法概论[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作者简介:高阁,云南财经大学㊂17。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研究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研究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研究【摘要】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保障农村居民健康的重要保障体系,但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

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不断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推动医疗保障体系改革。

本文从农村医疗保障概述、问题存在、政府政策与措施、改革方向和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现状和问题所在,并为未来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展望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政策落实和监督,提高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政策建议包括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农民参保意愿,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确保农村居民的健康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关键词】关键词: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农村医疗保障概述、问题、政府政策、措施、改革方向、案例分析、总结、展望、政策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农村居民的健康权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在覆盖面、保障水平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和不完善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对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进行研究,分析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关政府政策与措施,提出相应的改革方向和政策建议,对于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将就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和问题展开深入分析,研究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改革方向和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和提高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政府的政策和措施以及医疗保障体系改革的方向。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实施效果和问题所在,为未来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通过该研究,可以更好地总结和回顾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历史发展轨迹,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助力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持续改进和完善。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公平性研究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公平性研究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公平性研究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来审视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公平性,是一项不容忽视的任务。

马克思主义思想强调社会公平和正义,强调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福祉,因此对于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问题,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理论基础。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够为改善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公平和正义,认为社会应当实现财富的公平分配,并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福祉。

医疗保障是人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问题,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了社会的分配关系和公平原则。

在当前社会主义阶段,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应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公共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

马克思主义认为,医疗资源是社会的公共财富,应当公平分配给全体人民。

而不应该因为财富或社会地位的差异而使一部分人享有更好的医疗条件,而另一部分人只能得到较差的医疗条件。

2. 医疗保障制度的基本公平性。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医疗保障制度是国家及社会应当保障的基本权利之一,应当向全体人民提供普遍的医疗保障。

而不应该因为地域、行业、职业、收入等因素差异而导致不同人群享有的医疗保障条件不同。

二、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公平性现状分析在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已经逐步建立和完善,但是在公平性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1. 地区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分布。

我国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丰富,而西部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医疗条件的差异,使一部分人享受更好的医疗条件,而另一部分人只能得到较差的医疗条件。

2. 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不平衡。

城市居民在医疗保障方面享有更好的待遇,而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条件相对较差。

这导致了城乡之间医疗保障的不公平,城市居民能够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而农村居民只能得到较差的医疗服务。

建立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六个影响因素的研究

建立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六个影响因素的研究

资 、 用 统 筹 和 服 务 支 付 方 式 各 有 差 异 , 医疗 服 务 有 可 能 成 为 医院 的独 立 行 为 , 费 谁 中 以 公共 卫 生 和 预 防保 健 功 能 为 主体 , 只
各 利 益 相 关 者 的 利 益 取 向 和 行 为 方 式 也 支 付 费 用 , 院 即 向谁 提 供 医疗 服 务 。按 安 排 部 分 医疗 服 务 , 是 卫 生 资 源 再 分 配 医 这
He h e vi e M a g m e t at S r c na e n
Ab t a t An lzn h n u n e o fin s , e ce c ,fa iii sr c ay ig t e if e c s t ar e s f in y l i e sb ly,a c si it t c e sbl y,rs t n usan b]t ft e me ia e i eul a d s tia ii o h dc ls — s y c rt y tm y sxf cos.wh c a s h s i la mi itain,c n u i s se b i a tr y i h me n o pt d nsr t a o o mm nt e vc s,p b i e hl, h i s r ie y u lc h a a uma c o F c d n srto n rs n e s a miitain, me ia n u a c d nitain a d ifr to y tm ,M e s r sa e p tf ̄ r ode eo h dc ls c rt y tm . dc li s r n e a mi sr t n no main s se o a u e r u r i wa d t v l p te me ia e u i s se y

发达国家的医疗体系与我国医疗改革对比研究

发达国家的医疗体系与我国医疗改革对比研究

发达国家的医疗体系与我国医疗改革对比研究在当今的社会中,医疗改革成为了全球共同探讨的话题。

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医疗体系,成为我们了解医疗改革的重要窗口。

这样的比较研究也是促进我国医疗体系改革的一个很好的引导。

本文就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对发达国家的医疗体系与我国医疗改革的对比进行研究。

一、医疗保障的总体设计发达国家的医疗体系与我国医疗改革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医疗保障的方案设计。

目前发达国家的医疗体系主要采用的是三级医疗保障。

这种方法将医疗保障划分为国家医疗保健、私人医疗保险和现金购买保险三段,由此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医疗体系,包含了国家、企业、个人等各个层面。

而我国现行的医疗改革则采取了两个阶段的发展模式。

在第一个阶段,主要是以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为重点,通过试点改革,逐步实现全国基本医保的建立。

第二个阶段则进一步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特别是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商业保险协同发展,并加强医疗救助制度等各项改革。

不过,在国内,还有很多人存在着保障问题,主要是在医疗保障上的覆盖范围不足,其中个人缴费的比例占整个保障费用的比重很高,而国家补贴的比例相对较少,也没有组织形式的深层次改革。

二、医疗资源的配置发达国家的医疗体系,由于其医疗资源的丰富和充足,其医疗服务的质量往往高于同类发展中国家。

整个医疗体系的研发和资金投入也是相对比较充足的。

与之相反的是,我国医疗体系呈现出严重的医疗资源短缺和分布不均的情况。

一方面,医院资源一般都集中在大城市,这就导致了资源的严重浪费以及基层医疗的状况不容乐观。

另一方面,医疗机构之间缺乏协调和竞争,无法有效提高整个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三、医疗支付方式的不同发达国家的医疗体系,一般采取的是医疗保障先行、商品和服务后付的原则,相当于把医药费直接从保险金里统筹付款。

在这样的模式下,医生和医院就不必整天思考如何赚钱,而且这种方式也有助于降低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纠纷。

同时,由于医疗保障的主管部门对质量和价格进行监管,度量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就显得更加容易。

我国医疗体系

我国医疗体系

我国医疗体系医疗是一个国家关注的重点领域,一个高效健康的医疗体系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至关重要。

在我国,医疗体系的建设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和进展。

本文将对我国医疗体系进行综合分析和评述。

一、医疗资源的分配与利用我国的医疗体系在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医疗资源的分布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大城市,医疗资源相对集中,与此同时,农村地区则面临医疗资源缺乏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不断加大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增加了基层医疗人员的培养力度,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二、医疗体系的管理与规范医疗体系的管理与规范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保障患者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对医疗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管理和规范措施,例如实行医疗许可证制度,推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并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督和检查力度。

此外,我国还建立了医疗纠纷处理机制,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公正、公平的投诉渠道,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三、医疗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医疗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医疗体系不断提高的重要动力。

在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我国的医疗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为人们提供了更加精准、安全的医疗服务。

例如,微创手术技术的应用使手术创伤减少,恢复时间缩短;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人工智能的运用在医疗诊断和辅助决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医疗体系的社会保障与改革医疗体系的社会保障与改革是一个国家医疗体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我国通过不断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多层次保障体系,为人民提供了更加全面、公平的医疗保障。

同时,我国也加强了医疗价格和药品价格的监管,推动了医疗服务价格的合理化。

此外,还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医疗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多样性和可及性。

五、医疗体系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全球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医疗体系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对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推动医疗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保障制度国际比较研究及政策选择

医疗保障制度国际比较研究及政策选择

医疗保障制度国际比较探究及政策选择引言:医疗保障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公民提供必要的医疗保障和健康服务。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各国在医疗保障制度上的探究也越来越多。

本文将通过国际比较探究,分析不同国家的医疗保障制度特点,并对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政策选择进行探讨。

一、医疗保障制度国际比较1.1 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是许多国家的主流医疗保障形式,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制度和公民自愿参保制度。

在社会保险制度中,雇主和雇员平摊缴纳医疗保险费用,并由政府监管和管理;而公民自愿参保制度则是基于个人意愿,自愿缴纳医疗保险费用以得到医疗保障。

例如,德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分为法定保险和私人保险,法定保险是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保险费用的社会保险制度,确保每个参保人都能获得医疗保障。

而美国则接受公民自愿参保制度,个人可以选择是否采购医疗保险,但务必面临高额保险费用和医疗费用的肩负。

1.2 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是一些国家普遍接受的医疗保障形式,旨在为全部公民提供全面的医疗保障。

这种制度通常由政府主导,并通过纳税方式进行资金筹集。

例如,英国国民医疗服务(NHS)就是一种典型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全部英国公民均可以享受免费的医疗服务,无论其缴纳的税金多少。

此外,加拿大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也是一种纳税方式筹集资金,并为全部公民提供免费的基本医疗保障。

1.3 医疗救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是为了解决无法支付医疗费用的弱势群体而设立的医疗保障形式。

这种制度主要通过政府的投入和救助来保障群体的医疗需求。

例如,荷兰的医疗救助制度为居住在荷兰但无法支付医疗费用的人提供医疗援助。

政府向这些人提供医疗补助金,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基本的医疗服务。

同时,澳大利亚的医疗救助制度也通过政府的救助来保障弱势群体的医疗需求。

二、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政策选择2.1 建立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当前,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仍存在遮盖面不广和保障水平不高的问题,特殊是在农村和贫困地区。

医保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医保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医保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研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服务的不断改善,医疗保障也逐渐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

而在医疗保障范畴中,医保绩效评价体系已经成为了医疗保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医保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研究方面,我国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

一、医保绩效评价体系的现状1. 基本概念医保绩效评价体系,又称医保基金绩效评价体系,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对医保基金收支状况、服务质量、管理效率等多维度进行评价和监测的体系。

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确保医保基金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2. 现状分析目前,国内各地医保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还处于初步阶段,各个地区之间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存在较大差异。

在评价指标方面,以医保基金的支出水平和覆盖面为主要评价指标的地区较多,而对于医保服务的质量、效率及使用效果等指标评价尚不完善。

此外,各地医保基金管理机构之间通常是相互独立的,因此缺乏协调和统一。

二、医保绩效评价体系的构成1. 评价指标医保绩效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包括:医保基金总量,医疗保险扶贫,基本医保覆盖范围扩大,医保基金管理效率,医疗费用下降等多个方面。

这些指标可细分为收支状况、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三个方面。

2. 评价方法医保绩效评价体系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经济计量学等多种方法。

其中,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是评价医保服务和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而统计分析和经济计量学则可以更加客观地分析医保基金的收支情况和管理效率。

3. 数据采集为了保证医保绩效评价体系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采集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在数据采集方面,主要包括医疗机构的账单、个人缴费和报销信息等多个数据来源。

为了保证数据的正确、完整和可靠,需要不断完善医保数据采集机制和标准。

三、医保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重要性1. 提高管理效率医保绩效评价体系可以有效监测和评价医保基金的使用和管理状况,以此来提高全系统的管理效率和行政运作水平。

医疗保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内涵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医疗保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内涵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医疗保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内涵及其实现路径研究吴群红;覃英华
【期刊名称】《中国医疗保险》
【年(卷),期】2022()5
【摘要】实现医疗保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改革与时代发展的要求。

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现况调查及专家访谈,运用根源分析法从5大直接问题的13类具体表现,提炼三大根源性治理问题,研究围绕医疗保障治理、治理体系核心概念内涵、体系结构和功能要素框架展开系统研究,以推进治理体系短期、中期、长期改革目标为导向,提出体系化的医保治理体系建设发展规划,前瞻性提出医疗保障治理体系“一轴四梁八柱”改革方案的实现路径,为构建我国医疗保障事业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提供理论借鉴。

【总页数】9页(P31-39)
【作者】吴群红;覃英华
【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桂林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40.684;C913.7
【相关文献】
1.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研究
2.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内涵、依据、路径--基于相关文献的综述
3.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
内涵与实现路径4.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特征与路径5.新时代中国边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意蕴、内涵与路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医疗资源不足、医疗费用过高、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

本文将对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一、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状1.1 医疗资源不足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医疗资源不足是首要问题。

据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医疗机构总数为101万家,其中795家为医院,其他机构种类仅20种,缺乏多样化医疗机构的选择。

此外,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机构集中在发达的城市,而在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缺乏医疗机构。

1.2 医疗费用过高医疗费用过高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另一个问题。

从医疗保险支付比例看,尚未达到70%的目标,导致患者商业保险和自费医疗支付增加。

患者医疗费用支出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不断上升,在城镇占比达到约10%。

除此之外,医疗机构存在虚高价格、多项收费、药品贵、诊疗不合理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医疗费用的问题。

1.3 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又一个问题。

此现象表现在差异化的科室、医生的临床能力和服务态度,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等方面。

此外,涉及医疗事故、违规行为等方面的诉讼案件不断增加,导致医疗纠纷的频繁发生。

二、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未来发展趋势2.1 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是完善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有效途径,能够解决医疗资源不足问题。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有助于将传统医疗服务向社区转移。

2.2 提高医疗保险覆盖率和医疗保险支付比例提高医疗保险覆盖率和医疗保险支付比例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重点。

在保障人民基本医疗需求的同时,也能缓解贫困患者医疗负担。

此外,加强对医疗机构价格监管,控制医疗费用,也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医疗保险的作用。

2.3 推行“互联网+医疗”模式“互联网+医疗”模式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能够解决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

新时代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的内涵意蕴、演化历程和实践进路

新时代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的内涵意蕴、演化历程和实践进路

新时代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的内涵意蕴、演化历程和实践进路苏昌太(复旦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上海200433)[摘要]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已基本实现多层次的全民医保格局,医疗保障事业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重要突破。

但随着经济发展和老龄化速度加快,医疗保障体系仍需改革完善。

梳理总结了四十多年来医保改革事业的经验教训,并针对当前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困境,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的实践进路:继续优化全民医保制度;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推广医养融合新模式;优化医疗保障治理机制;提升医疗保障数字化水平。

[关键词]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药品管理;全民医保[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43(2023)06-0149-03[作者简介]苏昌太(1980—),福建福州人,硕士,研究方向:医药管理、医疗保障等。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的内涵意蕴和时代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经过四十多年的艰辛探索,已经基本建成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实现了“病有所医”的目标,医疗保障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截至2021年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超13.64亿人,覆盖全国97%的人口,医保基金累计结存超3.6万亿元。

这都说明医保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和认可度在增强。

然而,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并且在“病有所医”的医疗需求背景下,放大了其与人民群众对美好健康生活的向往之间的矛盾。

在当前老龄化与少子化交织、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新环境下,必须实现医疗保障转型与发展,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从“病有所医”向“病有良医”转型,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2]。

新时代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是“病有所医”目标完成的延伸和发展,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等层级模块的医保基金筹集、管理和分配任务,而是着眼于预防为主的大健康格局构建,关注治疗前端的医防结合和治疗后端的医养结合,向“病有良医”转型。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改革研究综述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改革研究综述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10-63 20 }6 34— 3 044 6 பைடு நூலகம்07 0 —06 0
Re iw fRe e r h s o f r o r lM e ia e u i y t m i a | a g Xi o u v e o s a c e n Reo m fRu a d c lS c rt S se i Chn Hu n a h i| | e C i e e He l y n Th h n s at h
S r ie M a a e n e vc n g me t
A s a t T i a e b t c h sp p r x e y rve e e r s ac e n s me i u sa o t u a dc e ui y e i hn h tiv le n n e iw d t e e r h so o s e b u rlme ia s c r y s  ̄ m C i at a n ov d i h s r l t n
[ 摘要 ] 文章 就理 论界近年 来关 于我 国农 村 医疗保 障体 系现状 、 存在 问题及对 策 、 实施 目标 的可行性 、 府在农村 政 医疗保 障体 系建设 中的定位 、 责任 以及我 国农 村 医疗保障体 系构建模 式的选择等 问题 的研 究做 出了简要综述 。 [ 关键词 ] 农 村 医疗保 障; 政府 ; 式 模 [ 中图分类号 ] R 171 9 .
Ke wo d Ru a d c e u t ytm ; o e n n ; d l _y r r me i a sc r sse G v r me t Mo e l l i y
《 中共 中央 、 国务 院关 于进 一步 加强 就地享受 到安全 、 效 、 便 的医疗 卫 生 强调保 障效 率 、 有 方 忽视 了公 平性 原 则 ; 政府

新时代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的深化改革研究

新时代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的深化改革研究

077当代思潮新时代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的深化改革研究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方向针对当前制度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当务之急是在认清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找准正确的改革方向。

在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共建共享、筹资责任相对均衡的原则,坚守互助共济本质,在优化法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基础上,以多层次制度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医疗保障与健康服务需求,加快建成覆盖全民、统筹城乡、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同时注意推进医疗保障与医药服务体系高质量协同发展,为全体国民提供更加稳定、可靠且持续的医疗保障预期。

新时代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的深化改革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

”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的深化改革任务同样是复杂且繁重的,我们既要从总体上去谋划,也要注重牵住“牛鼻子”。

医保制度深化改革的首要任务在于优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作为整个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的主干,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发挥着重要的基本保障功能。

只有优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才能为全体人民提供稳定、可靠的保障,同时也能为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慈善救助等其他层次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厘清边界,提供更加清晰的发展空间与机会。

确定重点保障对象,促进老年人群健康。

贫困老年人、高龄老年人(尤其是女性高龄老年人)是典型的脆弱群体,他们拥有的家庭资源相对更少,健康状况总体欠佳,面临着更高的健康风险,对健康资源的需求也更强烈。

遵循健康促进机制,提升老年人群整体健康水平。

医疗与保健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促进老年健康的两条主要路径。

从医疗路径上看,医疗服务的利用率、及时性是影响老年健康的重要因素。

尽管国家明确了医疗资源下沉的政策导向,但是农村地区仍普遍面临优质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国内外医疗体系研究综述

国内外医疗体系研究综述

国内外医疗体系研究综述
简介
本综述旨在对国内外医疗体系进行研究和比较,以期为深入了解医疗体系提供参考和指导。

国内医疗体系
国内医疗体系主要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由政府提供基本医疗保险。

医疗资源相对集中,公立医院承担了大部分医疗服务提供的责任。

然而,由于资源分配不均和人口数量多,医疗体系存在一些挑战,例如排队时间较长和医疗费用较高等问题。

外国医疗体系
许多国家采用不同形式的医疗体系,其中较为著名的是以下几种:
1. 社会医疗保险体系:例如加拿大和英国等国家,政府通过纳税制度提供医疗保险,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要服务提供者,患者享受基本医疗保障。

2. 社会保健体系:例如瑞典和丹麦等国家,政府通过公共预算
资助医疗服务,提供全民医疗保障,但医疗资源相对有限。

3. 混合医疗体系:例如德国和荷兰等国家,政府提供医疗保险,同时鼓励市场竞争,公立和私立医疗机构共同提供医疗服务。

比较分析
不同国家的医疗体系各有优劣势。

国内医疗体系的优势在于医
疗资源相对丰富,教育和研究水平较高,但缺点是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医疗费用较高。

而外国医疗体系的优势在于医疗保障程度高,
服务较为均衡,但面临的挑战是资源有限和公立医疗机构的压力较大。

结论
医疗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是每个国家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通过
了解国内外医疗体系的不同特点和经验,可以为我国医疗体系的改
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参考文献:
- [1] 张三, 国际医疗体系比较研究, 医学研究杂志, 2020.
- [2] 李四, 中国医疗体系问题分析, 医学与社会进展, 201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研究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建设,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体制转轨和機制转换。

在体制上,完成了从原来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的福利型向社会医疗保险型的转轨;同时,在新制度下,实行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费用分担,医疗服务竞争(定点医院),费用控制(结算方式)以及社会化管理等新的运行机制。

在制度层面上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以各种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公务员补充医疗保险、大额医疗互助、商业医疗保险和职工互助保险)为补充,以社会医疗救助为底线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

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我国医疗保障体制改革介绍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起源于五十年代初的公费医疗制度和劳保医疗制度,从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中期又在农村发展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期,针对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费用迅速上涨,国家和企业难以承担,开始对原有社会医疗保障体制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革尝试。

1994年国家决定采用个人帐户与社会统筹为基础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并在九江和镇江进行试点,积累了一定经验。

1996年决定在全国57个城市扩大试点,准备在现有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上全面实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1998年12月国务院下发44号文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改革的宗旨是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财政、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建立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改革的实质是改变以往国家和企业大包大揽的医疗制度,减轻国家和企业负担,增加职工个人自负比例,保障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

目前医疗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低水平,广覆盖"。

建立起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城镇全体劳动者,并逐步形成包括社会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社会医疗救助以及商业医疗保险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

用人单位缴费率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左右。

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帐户。

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个人帐户。

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要划定各自的支付范围。

各地的社会医疗保险方案虽有不同,但一般来说统筹基金主要用于支付住院医疗费用,个人帐户用于支付门诊费用。

国务院文件要求对医疗统筹基金规定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

社会医疗统筹基金的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

超过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费用,可以通过商业医疗保险的途径解决。

起付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

起付标准以下的医疗费由个人医疗帐户支付或个人自付。

二、当前医疗保障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近些年来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取得很大成就,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相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以及公众需求,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仍面临不少挑战。

(一)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巨大和医疗保障筹资能力相对不足的矛盾将长期存在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人口大量流动,社会转型加速,生产生活方式变革迅速,疾病谱更为复杂。

与此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全社会疾病负担日趋加大,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也将大幅度提高。

与这一系列现实需求相比,我国毕竟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还是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对财富的需求量都很大,而国家经济能力特别是财政能力还相对有限,因此,医疗保障筹资能力相对不足问题会在相当长时间存在。

(二)保障水平仍相对较低、群体间差距大虽然近年来我国已经接近对全体居民实现了医疗保障全面覆盖,但总体上看,保障水平仍然较低,尤其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在全国范围内,多数地区这两种保障制度的人均年筹资额还都不到200元。

因筹资水平低,报销比例也低,相当一部分居民看病就医的个人负担水平仍然较重,经济风险得不到有效化解的情况仍较为普遍。

(三)统筹层次低、政策不统一目前,在多数地方,三项医疗保障制度的统筹层次还都是在县、市级。

显然,统筹层次过低不利于基金安全。

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政策不统一,各地所制定的保障重点、报销目录、报销办法等差异较大,这种状况对于城市化、人口流动以及未来发展都构成了不利影响。

(四)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率需进一步提高在整体医疗保障资金筹资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必须更好地发挥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率,使其能够带来更好的保障效果。

从现实的情况看,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一些地方对基本保障重视不足,仍过多地关注住院等大病治疗费用,对利用基层机构服务以及适宜技术的报销比例设定过低。

这既不利于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率,也是导致病源流向不合理的重要诱因。

二是在部分地区、部分保障项目存在资金沉淀问题,影响保障福利水平。

出现这一问题,有管理粗放因素,也有具体制度设计本身的因素。

比如,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中,按照大致平均的水平设定个人账户且主要用于门诊,必然形成部分人费用不足而另外一部分人账户资金沉淀。

(五)付费制度改革和对供方监管滞后从实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有关国家经验看,医疗保险机构应该且能够对服务提供方形成比较有效的监管和约束,主要手段既包括付费方式的不断调整和完善,比如实施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等,也包括对临床路径、价格以及服务质量的全面监控,以约束服务机构行为,提高保障效率。

相比之下,受管理相对粗放、统筹层次低等一系列因素影响,我国有关医疗保险在对供方的监管方面的作用还不够。

这不仅影响参保者权益,也不利于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

三、对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的对策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对绝大多数城乡居民来讲,已经实现了在医疗保障方面“从无到有”的跨越。

下一步,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应主要转向提高保障水平和改善保障绩效。

(一)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十二五”时期,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要由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

各地医疗卫生部门要适应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发展的要求,主动加强管理、改善服务、控制成本,主动加强部门间沟通、配合、协作,使已经初步构建起来、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要把新农合制度巩固好、完善好、发展好。

着力提高参合农民实际受益水平,着力推动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着力改善新农合管理和服务,让群众更方便地享受保障制度。

(二)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改革,建立有保障、有效率、可持续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模式。

继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尽快进入保公益、转机制、重服务、增效率、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轨道;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继续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

以城乡基层为重点,加强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全面推进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建立特岗医师制度。

整合服务资源,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

各地要千方百计巩固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明确村卫生室、乡村医生作为农村公共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定位,制定并落实相关政策。

(三)以县级医院为重点,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继续落实政策,大力促进非公有医疗机构发展,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把握县级医院改革的一些特殊要求,综合推进投入补偿、服务价格政策调整和支付制度改革,实现医药分开,加强重点专科、特岗人才建设,强化运用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

通过改革和能力建设,在较短时间内使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至少有1所医院达到二甲水平,显著降低县级医院的县外转诊率,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把便民惠民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

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要注意借鉴试点地区、试点医院的经验。

一些需要配套改革的领域要先完善配套政策再付诸实施。

各地要加强对改革进程的监测,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总结推广经验。

(四)促进制度间融合和转移接续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和统筹层次,缩小保障水平差距,最终实现制度框架的基本统一”。

从现实的情况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短期内统一三项基本保障制度还不现实,但应积极创造条件,加快促进有关制度间的融合。

一是应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之间的一体化。

这两种制度从资金来源、筹资水平以及组织管理等各方面都基本一致,可以在区域内顺利实现整合;二是把已经在二、三产业实现稳定就业的劳动者尽可能都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同时,借鉴国际经验,研究把职工家属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方式方法。

随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逐步实现制度的统一;三是在制度分设、筹资方式和来源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实施统一管理。

一些地方对此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应认真总结有关经验。

针对当前基本保障制度分设、统筹层次较低的现实,进一步完善异地就医和报销政策是未来一个时期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适应人口流动和城市化需要。

(五)进一步发挥医保的监督、管理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发挥医疗保障体系对服务系统的监督、管理作用意义重大,不仅关系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也有助于服务体系特别是公立医院改革。

应借鉴国际经验,逐步推行按诊次或住院床日付费以及按病种付费,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服务价格、服务质量以及服务规范的监督管理。

为更好地发挥医保的监督作用,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医疗保障系统与服务系统之间活动信息的互联互通、实时监控。

医疗保险基金自身的管理也应进一步完善。

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提高基金使用和管理透明度;另一方面,应进一步调整完善有关基金管理办法,解决一些地方医保资金沉淀问题,更好地保护参保人权益,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

近些年来,对于医疗保险中所设立个人账户的目标、功能、效果等一直有不同看法,建议组织力量认真研究,逐步调整、完善。

(六)着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在拓展深化服务内容的同时,努力提升服务质量。

从广度上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覆盖范围,更重视管理率、控制率、覆盖率等体现均等化程度的指标;从深度上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精细化管理,在调整服务模式上下功夫,在细化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上下功夫,在专项经费的合理使用和分配上下功夫,在合理划分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任务分工、加强协作上下功夫,在严格质量考核和效果评价上下功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