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14张PPT) (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人在《赤壁》一诗中说周瑜的胜利只是因为借 助偶然的东风,对此你有何看法?
周瑜的胜利是必然的。从史料 看,曹操倚仗自己雄厚的实力,傲 慢轻敌,况且曹军不习水战。周瑜 虽军力稍弱,但都为精兵强将,加 上周瑜指挥有方,自然能取胜。
周瑜胜利只是偶然。若他未 巧借东风烧曹营,决不会赢此战 役,况且曹操也非等闲之辈,他 也具有超凡的军事指挥才能,加 上雄厚的兵力财力,若非东风, 谁胜谁败还未可知。
课堂检测:
1、读《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的故事,使你联想到杜 牧的《赤壁》中的一句: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
2、杜牧在《赤壁》中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从山河破碎、生灵 涂炭着笔,仅以二乔命运代表东吴命运的诗句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3、《赤壁》中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 是: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周瑜火烧赤壁,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多赞美 之词。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上,不过 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诗人熟读兵法,但却这样写,恐怕正是自负知兵,而自己 的建议又不能得到朝廷的赏识,便借题发挥,抒发自己生不 逢时、怀才不遇的心情。
3.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以小见大,含蓄蕴藉。 前两句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不直言战争之胜负,
而通过“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 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 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通过以小见大,含蓄地 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深刻警策,言近旨远。
2.历史上一般怎样评价赤壁之战?诗人是怎样评价 赤壁之战的?
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 ,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 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 。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 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以小见大,别 出心裁。这两句也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 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只要有机遇,相 信自己也会大有作为。
主旨:这首咏史抒怀诗,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 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 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 历史就要改观。诗人借古讽今,借赤壁之战抒发 了诗人对历史成败的深刻感悟,含蓄地反映出诗 人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也告诫当朝 统治者要把握时局,不要因存有侥幸心理轻敌而 亡国。
4、杜牧的《赤壁》中,阐述历史的发展进程由偶然因素决定的 诗句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
5、 《赤壁》中以诙谐语气设想与史实相反的结局的语句 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6、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 指赤壁之战 。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是 诸葛亮 周瑜。
7、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 折戟 这件古物引出对前 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 。
杜牧此诗为咏史诗,作者是借相同的地名抒发感 慨,借题发挥。
赤壁
杜牧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 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 西安)人,唐代文学家。与李商 隐并称“小李杜”。有《樊川文集》 传世。代表作有诗歌《泊秦淮》 《山行》,散文《阿居宫赋》等。
课文朗读:
赤壁
jǐ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不平之气
来自百度文库
诗歌解读:
赤壁
古代兵器。 销蚀。 拿,取。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方便。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折断的铁戟沉在沙底还没有销蚀掉,拿来磨洗之后辨 认出是前朝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 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就要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
导入:
赤壁,是个地名,为人们所熟知是因为三国时期 在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恶战----赤壁之战(发生于汉 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 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 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联军 统帅周瑜,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今天我 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作者杜牧对发生于几百年前 的赤壁之战的评论,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