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DMARK OpenWorks属性提取步骤

合集下载

CAD实用技巧 属性提取和数据导出

CAD实用技巧 属性提取和数据导出

CAD实用技巧:属性提取和数据导出在使用CAD软件进行设计和绘图时,属性提取和数据导出是非常重要的功能。

属性提取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获取特定元素的属性信息,而数据导出则可以将设计数据以各种格式导出,方便与其他软件进行对接和使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属性提取和数据导出的技巧。

属性提取是指从CAD图纸中提取特定元素的属性信息,比如图层、线型、颜色、文字内容等。

在CAD软件中,我们可以使用属性提取命令来实现这个功能。

首先,选择要提取属性的元素,比如一个图层中的所有线段,然后执行属性提取命令。

在弹出的属性提取对话框中,可以选择要提取的属性类型,并指定导出的文件格式和保存位置。

点击确定后,CAD软件会自动将选定元素的属性信息导出到指定的文件中。

属性提取功能的应用非常广泛。

比如,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利用属性提取功能提取出各个房间的面积、高度等属性信息,以便后续进行统计和分析。

在机械设计中,可以提取零件的材料、尺寸等属性信息,方便进行材料采购和加工制造。

在电气设计中,可以提取出电路图中各个电器元件的型号、参数等属性信息,便于维护和管理。

数据导出是将CAD图纸中的设计数据以各种格式导出,方便与其他软件进行对接和使用。

CAD软件通常支持多种数据导出格式,比如DXF、DWG、PDF等。

这些格式在不同的设计领域中有着不同的应用。

比如,DXF格式可以方便地与其他CAD软件进行对接,实现数据的互通互联;DWG格式是CAD软件的原生格式,可以保留设计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PDF格式是一种通用的可视化文件格式,能够方便地与其他软件进行共享和查看。

数据导出的操作通常非常简单。

首先,选择要导出的元素或者整个图纸,然后执行导出命令。

在弹出的导出对话框中,选择要导出的文件格式和保存位置,并进行相应的设置,比如选择导出的图层、线型等。

点击确定后,CAD软件会自动将选定的元素或者整个图纸导出为指定格式的文件。

数据导出功能的应用非常灵活。

高级CAD技巧 通过属性提取进行数据处理

高级CAD技巧 通过属性提取进行数据处理

高级CAD技巧:通过属性提取进行数据处理高级CAD技巧: 通过属性提取进行数据处理在CAD软件的使用过程中,数据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属性提取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高效地对CAD图纸中的元素进行筛选、排序和分析。

本篇文章将介绍如何利用属性提取功能来进行数据处理。

属性提取是指从已绘制的CAD图纸中提取特定属性信息的过程。

这些属性可以是元素的尺寸、材料、层次结构等等。

通过属性提取,我们可以将这些信息导出成文件格式供进一步分析和处理。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想要提取的属性信息。

打开CAD软件后,选择要提取属性的图纸文件。

在菜单栏中选择“属性提取”命令,或者使用快捷键“Ctrl+E”来调出属性提取工具。

在属性提取对话框中,首先需要选择一个模板。

模板决定了我们要从CAD图纸中提取的哪些属性以及如何导出这些属性。

CAD软件通常提供一些预设的模板供我们选择,如“面积计算”或“层次结构”。

如果没有合适的模板,我们还可以自定义一个模板。

接下来,我们需要选择要提取属性的对象。

在CAD图纸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命令绘制出不同的元素,如线型、圆、多边形等等。

我们可以通过属性提取来对这些元素进行筛选和分类。

选择“选择对象”命令,然后在CAD图纸中用鼠标框选出我们想要提取属性的元素。

确定了要提取的属性和对象后,我们需要设置一些导出选项。

这些选项包括导出的文件名、文件格式和导出路径等等。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属性导出为Excel、CSV或文本文件。

点击“提取”按钮后,CAD软件将自动开始数据处理。

提取完成后,我们可以在所选择的导出路径中找到导出的文件。

打开文件后,我们就可以看到提取出的属性信息了。

这些信息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如排序、过滤、统计等等。

通过属性提取,我们可以方便地对CAD图纸中的元素进行数据处理。

例如,我们可以提取出所有线型元素的长度,并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

或者我们可以提取出所有圆的半径,并计算它们的平均值。

landmark井数据编辑

landmark井数据编辑

landmark井数据编辑目录一、数据加载(GeoDataLoading) (3)1、建立投影系统 (4)2、建立OpenWorks数据库 (6)3、加载钻井平面位置和地质分层(pick) (7)4、加载钻井垂直位置、时深表、测井曲线和合成地震记录 (9)二、常规解释流程(SeisWorks、TDQ、ZmapPlus) (16)1、SeisWorks解释模块的功能 (17)(1)、三维震工区中常见的文件类型 (18)(2)、用HrzUtil对层位进行管理 (18)2、TDQ时深转换模块 (20)(1)、建速度模型 (20)①、用OpenWorks的时深表做速度模型 (20)②、用速度函数做速度模型 (21)③、用数学方程计算ACSII速度函数文件 (24)(2)、时深(深时)转换 (25)(3)、速度模型的输出及其应用 (31)(4)、基准面的类型 (32)(5)、如何调整不同的基准面 (33)3 、ZmapPlus地质绘图模块 (33)(1)、做图前的准备工作 (35)(2)、用ASCII磁盘文件绘制平面图 (35)(3)、用SeisWorks解释数据绘制平面图 (36)(4)、网格运算 (40)(5)、井点处深度校正 (40)三、合成记录制作(Syntool) (40)1 、准备工作 (41)2 、启动Syntool (41)3 、基准面信息 (43)4 、子波提取 (44)5 、应用Checkshot (46)6 、合成地震记录的存储 (49)7 、SeisWelll (50)四、迭后处理/属性提取、聚类分析(PostStack/PAL、Rave(54)1、数据处理模块 (56)2 、相似性预测 (64)(1)、Fscan 相似性分析原理 (65)(2)、导致不相似的因素.... .. (66)3 、属性提取 (67)4 、储层特征可视化与油气预测技术 (77)(1)、数据输入................ .. (77)①、ASCII文件的输入 (78)②、OpenWorks井数据的输入 (78)③、SeisWorks Horizons数据的输入 (79)④、回归模型的输入 (80)(2)、数据分析................ .. (81)五、分频解释(SpecDecomp) (86)1 、分频技术的原理.............................................................. .. (86)2 、分频技术的特点 (87)3 、应用 (88)附:OpenWorks数据库的有关知识 (90)1 、关系数据库的概念………....………………………………………… ..902 、数据库的备份 (91)3 、OpenWorks的文件数据及外设………....…………………………… ..93(1)、用户管理及环境变量 (94)(2)、外部数据文件的存放 (95)(3)、磁带机的配置 (95)一、数据加载(GeoDataLoading)(一)、建立投影系统下面以建立TM投影系统为例:1)选择投影系统类型2)选择地质坐标系统图(1-4-4e)(二)、建立OpenWorks数据库(三)、加载钻井平面位置和地质分层(Pick)加载的钻井数据类型:钻井平面位置、地质分层、时深表、井轨迹、测井曲线、合成地震记录等。

landmark初级教程

landmark初级教程

3)加载测井数据 在CurveFormat Edit:井名.all Format Save(Need) 曲线加载主窗口下:File Scan 4)查看加载的测井曲线:Data Management Curve Viewer: Well Curve Viewer 弹出Well
Well Curve Viewer: File Read All Wells:T902或T903A Curve Names:GR,AC Curve 将出现井的GR曲线。
Well Curve Viewer: File Read All Wells:T902或T903A Curve Names:GR,AC Curve 将出现井的GR曲线。
2、分层数据的加载 、 思路:分层数据的加载思路和井位数据加载的思路非常相似,重点在于格 式数据的编辑。 1)、分层数据的编辑 分层数据的格式分为三列:井名,层名,层深。 (1)、编辑格式文件 OW Data Import ASCII Loader Input Data File: /export/home/lmkusr**/well_pick.txt ASCII Loader: Edit Format弹出窗口ASCII Format Edit: Format new弹出对话框 Data File Selection:/export/home/lmkusr**/well_pick.txt Format File Selection:/export/home/lmkusr**/wzz.wdl, 然后OK 弹出Data Previewer 在ASCII Format Edit:wzz.wdl Data Categories:Options Data Items:Line Per Record Source:constant Value:1 Add 在Data Categories:Well Header

LandMark软件常规解释流程培训资料

LandMark软件常规解释流程培训资料

LandMark软件常规解释流程培训资料二00五年六月目录一、数据加载(一)启动LandMark (1)(二)建立投影系统 (1)(三)建立OpenWorks数据库 (1)(四)加载钻井数据 (2)二、制作合成地震记录(一)准备工作 (5)(二)启动SynTool制作合成地震记录 (5)(三)合成地震记录的存储 (7)(四)合成地震记录的输出 (8)三、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一)启动SeisWoks (9)(二)三维地震工区中常见的文件类型 (9)(三)显示工区底图 (10)(四)显示地震剖面 (10)(五)解释层位和断层 (10)(六)制作等值线,生成绘图文件(*.cgm)并出图 (11)(七)层位管理 (11)四、时深转换(一)建立速度模型…………………………………………………………13(二)时深(或深时)转换 (15)(三)速度模型的输出及其应用……………………………………………18(四)基准面…………………………………………………………………20五、构造成图(一)作图前的准备工作 (22)(二)用ASCII数据绘制等值线平面图 (23)(三)用SeisWorks解释数据绘制等值线平面图 (24)(四)绘制地理底图 (25)(五)生成比例绘图文件并出图 (28)六、UNIX常用命令介绍(一)目录管理命令 (29)(二)文件管理命令 (29)(三)打印命令 (31)(四)网络操作 (31)(五)其他常用命令 (31)(六)vi编辑命令 (32)应用LandMark软件进行常规地震资料解释OpenWorks是LandMark所有软件模块的一体化工作平台。

在此环境平台下,地球科学应用人员可以直接综合应用各种软件模块,解决各种地学问题。

在LandMark软件中进行地震资料解释的常规流程如下:●数据加载●制作合成地震记录●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时深转换●构造成图一、数据加载(一)启动LandMark进入LandMark用户后即刻出现OpenWorks工作平台,LandMark软件各种功能的模块(SynTool、SeisWorks、TDQ、ZmapPlus、PostStack/PAL。

地震属性处理分析

地震属性处理分析

LandMark地震属性处理PAL模块从地震数据中提取地震属性。

用来分离并揭示通常情况下剖面中被模糊了的信息。

将属性特征同井数据相联系,你可以判断出该工区的主要属性---然后我们将生产井与周围条件相结合,可预测出井周围的储层情况。

PAL包括两种计算类型:²Data Attributes(数据属性)—在提取属性系列前,先将输入地震数据转化为复数道。

²Attribute Extraction(属性提取)—计算任一20种地震属性系列,并将结果输出到属性层位中。

一、地震数据属性类型(Data Attributes)针对地震数据体,我们可计算出下列几种属性:Reflection Strength(反射强度)Instantaneous Phase(瞬时相位)Instantaneous Frequency(瞬时频率)Quadrature Trace(正交道)Apparent Polarity(视极性)Response Phase(响应相位)Response Frequency(响应频率)Perigram(波组剖面—删除次要信息,只留下主要波组信息)Cosine of Phase(相位余弦)Perigram*Cosine of Phase(乘积剖面—波组与相位余弦的乘积)二、输入与输出1、输入:地震数据(Seismic Data)一个PAL作业的输入数据是一个垂直地震数据(对3D工区来说是.3dv文件,2D工区是.2v2文件)。

你须指定要计算的测线和时间范围。

2、输出:属性数据体。

输出数据是一个属性数据体,例如,三瞬数据体等。

这些属性层位可以:²显示在SeisWorks上。

²根据属性数据体,作其它处理。

三、基本工作流程OpenWorks→Applications→PostStack/PAL弹出一个窗口:选择是2D还是3D工区;从List中选择SeisWorks工区;在Application Options项是选择PAL项;按Launch项。

LANDMARK OpenWorks属性提取步骤

LANDMARK OpenWorks属性提取步骤

自己总结的属性提取步骤(LANDMARK OpenWorks 2003.12.1.2)一、层位管理(删除)进入Startow后,Data——→Management——→Seismic Project Manager——→Horizons——→HrzUtil——→用List选择要管理的项目数据——→选择Horizon Choise List 里面的要删除的项目——→Add to List——→Delete——→……——→Quit二、解释层加密Applications——→Seisworks——→3D或者3D3D工区——→Session——→Open 平面图和地震剖面图——→在地震剖面菜单上选择Horizons——→Interpolate——→Input List 选择要加密的层——→Output List 选择(或Create)一个层名,注意后面的“Minimum”改成“Maximum”——→选择Spatial——→下面的Filter Size 改成“5”(只是一个经验值,可以变化)——→左下角Interpolate,即完成一个层的加密,加密后的文件名即为新的加密层。

可以连续做多个层的加密。

三、属性提取在OpenWorks菜单选择Applications——→PostStack/PAL——→3D——→List 选择数据体——→把PostStack ESP 和PAL 都选中——→Launch…(可能等待时间稍长)——→OutPut Data…什么都不选——→Input Data…——→SeisWorks Seismic 后面的Parameters——→Input Files 用List选择数据体——→OK(一般默认参数不变)——→OK——→Processes——→Attribute Maps(PAL) ——→Standard Maps——→窗口中间的Parameters…(出现PAL Attribute Maps)——→选中Horizontal Interval 下面的Paramerters…——→选择要提取属性层的顶、底——→OK——→在Output Horizon Prefix里面输入提取属性的成果文件名(相当于层名文件)——→一般做“Amplitude Statistics”的“RMS Amplitude”和“Complex Trace Statistics”的“Average Reflection Strength”——→右下角Options…——→选中Normalize Values(最小最大值用1和1000即可)——→OK——→选中Clear Existing Output Horizons——→OK——→Run在运行期间可以监视运行过程,如果发现错误,也可以知道哪里出现的错误。

CAD中图块参数和属性提取的操作指南

CAD中图块参数和属性提取的操作指南

CAD中图块参数和属性提取的操作指南CAD中的图块参数和属性提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操作,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高效地使用AE软件。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如何进行图块参数和属性的提取。

在CAD中,图块是由一组对象组成的,它们可以被多次重复使用。

图块参数是指在创建图块时,我们可以为其定义一些参数,方便我们在后续的使用中进行修改。

属性是指图块中的一些具体的属性值,比如长度、宽度等。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如何提取图块参数。

首先,在CAD中选择一个图块,然后右键点击,选择“编辑图块定义”。

接着,在弹出的编辑窗口中,选择图块对象,右键点击,选择“属性定义”。

在属性定义中,我们可以定义各种各样的属性,例如长度、宽度等等。

每个属性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我们可以通过标识符来引用这个属性。

输入属性名称,并选择属性的类型和单位,然后点击“确定”。

接下来,我们来提取已经定义好的属性。

在CAD中,选择一个图块,然后右键点击,选择“属性提取”。

在弹出的属性提取窗口中,选择“选择对象”,然后选择需要提取属性的对象,点击“确定”。

在属性提取窗口中,我们可以选择要提取的属性,也可以选择其他一些参数,例如属性值的格式等。

完成选择后,点击“确定”。

在AE软件中,我们可以通过脚本来读取CAD中的图块参数和属性。

首先,我们需要在AE软件中打开CAD文件,然后选择图块工具。

在图块工具中,我们可以选择要导入的图块,然后点击“确定”。

AE 软件将自动导入选择的图块,并创建相应的图层和属性。

点击图层复制工具,在AE软件中选择要复制的图层,然后点击“确定”。

AE软件将复制所选图层,并将其设置为当前图层。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AE软件中的表达式编辑器读取图块参数和属性。

打开表达式编辑器,在需要读取属性的图层上,选择属性列表中的属性,然后在表达式编辑器中输入该属性的表达式。

完成输入后,点击“确定”。

AE软件将自动读取所选图层的属性,并在表达式编辑器中显示其值。

通过以上的操作,我们可以方便地提取图块参数和属性,从而在AE软件中进行进一步的操作和使用。

Landmark中文手册(完整版)

Landmark中文手册(完整版)

第一章建立oracle数据库思路:oracle数据库的建立是为了在硬盘中开辟空间,为加suvery、断层、井数据提供基础。

1、Openworks2003 Command Menu(以下简称OW)——project create(图1-1)图1-1图1-2project create——Project name(数据库名):shengcai(图1-2)project create——Cartographic Reference——List——Beijing Causs 21 Measurement system——SPE Preferred Metric数据空间大小——Medium参数选取完毕,然后Apply,等几分钟就可产生一个数据库(图1-3、4、5)。

图1-3图1-4 图1-5第二章数据加载一、加载井数据思路:井数据的加载主要分三个部分:井位的加载、测井曲线的加载,分层数据的加载,其重点在于格式文件的编辑。

1、井位的加载(1)编辑井位文件:well.datwell name x y depth(1)输入井位:Command Menu—Data—Import—ASCII Well Loader①输入文件名:file:home/ow2003/well.dat(图1)图1(2)编辑格式文件ASCII Loader ——edit—format(图1)ASCII format edit——format—new(图2)在数据文件处输入井文件的目录及文件名home/ow2003/well.dat,在格式文件中输入格式文件的要存的目录及文件名/aa.wdl,然后OK(图3),会出现数据well.dat的窗口(图5)。

图2图3在ASCII format edit窗口的Data Categorfy中选well header(图4),在Data Items中选Uwi—Read From File(图3)——抹井名列—Add(图5)comman well name—Read From File—抹井名列—AddOrig x or lon sf—Read From File—抹x列—AddOrig y or lon sf—Read From File—抹y列—AddTotal depth—Read From File—抹井深列—AddElev Type—constant—Value:KB—AddElevation—constant—Value:0——AddSave format—给格式文件名:aa.wdlSave as ----输入文件名Test formatExit图4图5(3)加载井位数据ASCII Loader ——file-load(图1),显示加载过程,加载完成。

学会使用CAD中的属性提取工具

学会使用CAD中的属性提取工具

学会使用CAD中的属性提取工具在CAD软件中,属性提取工具是一个非常实用且强大的功能。

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而准确地获取图纸中的各种属性信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今天,我将介绍一些使用CAD中属性提取工具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属性提取工具的基本概念。

属性提取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提取图纸中的各种属性信息,如尺寸、面积、体积、坐标等。

通过属性提取,我们可以将这些信息导出到Excel或其他数据处理软件中,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

在CAD软件中,使用属性提取工具非常简单。

首先,选择要提取属性的对象,可以是线段、圆、多边形等。

然后,打开属性提取工具,选择要提取的属性类型,如线段长度、圆直径、多边形面积等。

最后,点击提取按钮,软件将自动计算并提取所选对象的属性信息。

除了基本的属性提取功能,CAD软件还提供了一些高级的属性提取工具。

比如,我们可以设置筛选条件,只提取符合特定属性要求的对象。

例如,我们可以只提取长度大于100mm的线段,或者只提取面积小于10平方米的多边形。

这样,我们可以更加方便地提取和管理图纸中的属性信息。

此外,CAD软件还允许我们自定义属性提取模板。

通过自定义模板,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和习惯,设置属性提取的样式和布局。

例如,我们可以选择提取属性的顺序、字体样式、单位等。

这样,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工作要求,方便地生成符合要求的属性提取表格。

除了属性提取,CAD软件还提供了一些其他的属性管理工具。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属性编辑器对图纸中的属性进行修改和调整。

通过属性编辑器,我们可以快速而准确地修改图纸中的属性数值,避免手动输入和计算的繁琐。

在使用属性提取工具时,有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值得我们注意。

首先,我们应该仔细选择要提取的对象。

不同的对象可能具有不同的属性类型,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其次,我们应该设置好属性的单位和精度。

确保属性提取的结果符合实际需求和工作要求。

在使用属性提取工具时,我们还可以结合其他CAD功能和工具,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landmark-初级教程

landmark-初级教程
按照这个顺序如果有时差曲线则限选1没有则选2依此类推选择声波时差曲线按照这个顺序如果有密度曲线则限选1没有则选2依此类推选择密度曲线选择单位usm做好的初始合成记录地震剖面加载鼠标点击lgc图标然后移动鼠标到要加载的地方释放把鼠标放到合适的位置点击得到下图选3d工区选3dv文件选过井line号给过井cdp号两侧范围一般两侧分别为10道加好的地震剖面加载合成记录加地质分层选择要加的地质分层点击add然后按apply
Landmark工作流程
• 对一个新区来说,刚装完landmark软件,首先需要建立坐标 参考系统,即建立project大工区范围。比如整个新疆project 的范围; • 建立seismic project工区范围及seismic工区网格; • 加载地震数据,形成3dv数据体;
• 井基础数据加载,包括井位坐标数据、曲线加 载等;
必须加
必须选
点击Add后,按Set,然后从 File里选Exit。
Landmark工作流程
• 对一个新区来说,刚装完landmark软件,首先需要建立坐 标参考系统,即建立project大工区范围。比如整个新疆 project的范围;
• 建立seismic project工区范围及seismic工 区网格;
注意:必须加载Common wellname、Curve Name、 Depth of Measurement、 Curve and Engineering Units。特别是工程单位(时差 曲线米制是us/m,英制是us/ft)
输入后的格式
保存
加载
数据加载
井列表创建
井列表创建
需要替换
选择Openworks工区
选择测量系统 注意:米制或英 制
选择地震工区 注意:地震工区的基准面

landmark详细教程

landmark详细教程
选择 Ricker
输入合适的主频,如35Hz 其它选项按默认值即可 OK,合成记录的主频将会发生变化。
单击SynTool窗口中左 侧工具栏的LGC,在 编辑区空白处单击, 选择地震数据,便会 将本口井的井旁地震 到加入编辑区(如右 图)。
选择地震 数据体
右键单击TVD栏,选择Datum info,弹出 SynTool-Datum Info窗口 在(P)Velocity中输入合适的速度,并调 节时间飘移Time Shift:Shift Time---to Time 合成记录道将会拉伸或者压缩,使之尽量 与井旁地震道对应。 OK 经过反复调整,合成记录编辑完成。 右键单击Seis栏的头,Add overlay--Synthetic---ok 合成记录将加入井旁地震道中(如上右图 所示)。
输入工区的Upper Right和Lower Left所 对应的Line、Trace 值
新建测网 的名字
选择Grid,分别输入 Upper Right和Lower Left的Line值和Trace 值 X Axis选择Line Original Cartographic Reference System根据 工区实际情况选择正 确的投影系统 输入Line、Trace所对 应的X/Y三点坐标 回车 File---Save 测网建立完成
选择投 影系统
数据库的 空间大小
内容提纲
数据库的建立
数据加载 地震工区的建立
制作地震合成记录
制作相干体
层位解释
层位与断层数据的输出 属性提取
TDQ时深转换
数据加载
一、加载井数据 井数据的加载分为三部分:井位的加载, 测井曲线的加载,分层数据的加载。 1、井位的加载 a 编辑井位文件:well.dat, 共四列:well name、X、Y、depth b 输入井位文件 Command Menu--Data---Import---ASCII Loader Input Data File :选择文件的路径

landmark操作流程手册

landmark操作流程手册

owr5k启动:输入小写:owr5k右键点击桌面—open terminal—输入staryow—回车—1—2Project Startus—File—open—选工区zb.ssm—OK—Exit—3Applications—Seiswerks—1Session—open—(T)2001—OK—两边分别选所有井、所有断层—OKowr5k中输入设计井坐标:主菜单1:open works—第二项Data(数据)—第3项Management (管理)—倒数第二项Well Data Manager(井数据管理)—点击下边的ALL Well Header—点击上边的第一个箭头图标—选到数2:Well Location一OK—再点击下边的ALL Well Header—点击上边的星图标(倒数5)一输入井名一选Bejing Gauss 20N一OK一分别输入X 、Y坐标一点击其他任意位置一点击上边倒数3图标保存一点击上边的箭头图标—选到数3:Well Header—OK—再点击下边的ALL Well Header—点击上边的星图标(倒数5)一输入两次井名(在第二列UWT和第四列cowmmen well name) —在点击第五列Well Location UWT后边的图标—Read—找刚输入的井号(最下边)—选中—OK—在第7列Elev Type选Kelly Bushing —在后边的Elevation(meters)中输入0—在后边的Total depth—中输入井深—点其它井一点击上边倒数2图标保存。

owr5k中输入钻井分层:主菜单1:open works—第二项Data(数据)—第3项Management (管理)—倒数第二项Well Data Manager(井数据管理)—点击下边的ALL Well Header—上边栏中选井号—下边栏中选Pick—点击倒1星图标—点击第二列Name后边的按钮选层位—OK—在第三列选管理员LGC—在第四列输入1—在第五列输入井深—点其它位置—保存—点击倒1星图标继续输入其他分层—保存owr5k中查斜井的斜深与垂深转换数据:主菜单1:open works—第二项Data(数据)—第3项Management (管理)—倒数第二项Well Data Manager(井数据管理)—点击下边的ALL Well Header—上边栏中选井号—下边栏中选Position Log—点击左边第三列offset points下边的…—出现该井斜深与垂深的对应数据:第一列为垂深,第二列为斜深owr5k中删除任意线断层:快捷图标8—3 Faults下边1 Unassigned segments—删除未命名断层下边2 Assigned segments—删除命名断层owr5k中两个拼接三维工区测线转换:地震剖面上剖面快捷键—测线位置图上右键—3 shuffle priority—即从现工区转入另一工区刷新井数据:主菜单Seisworks—4 Defaults—2 Well List—选All well —OK选剖面上显示的井分层、断点、油层标注:Wells—1 Select —1 Picks—从左选所需入右—OK选剖面上显示的测井曲线:Wells—1 Select —2 Prefcrred curves —从左选AC放入右—OK 选剖面上显示的井:Wells—1 Select —3 Displayed Wells —CONG从左选井入右—Apply—OK查看剖面上井的测井曲线加载情况:Wells—1 Select —4 Displayed curves剖面上显示井的合成地震记录:快捷键8—Wells后边的Parametees—点亮Synthetic—OK(所有过井剖面均显示)通过色标选曲线颜色—图标8—well—prarameters—选中positive(波峰充填)显示已做合成地震记录的井:Wells—1 Select —5 Synthetics —左边最下井号前带*号的井是已做合成地震记录井选取或变换井所采用速度:Wells—1 Select—6 Time depth conversion 选择显示时深曲线:选井号(标注Active为该井正采用的速度)—选采用或要变换的速度—Active(现用)—Refresh(更新),选中View/adjust 显示时深关系表;选中要用的速度—Active—Copy T-D—Curve—从新列表左边选中所需井放到右边—OK。

landmark属性提取

landmark属性提取

属性提取可以帮助解释员验证解释结果的正确性和充分认识工区的地质情况。

属性提取工作比较烦杂,并具有相当强的经验性。

一、选择地震数据体Command Menu——Applications——Poststack/PAL弹出窗口。

图7-1Project Type选择“3D”;选择所建立的地震工区mbs;在Product Selection的选项中,选择所有项。

点击Launch弹出窗口,如图7-2。

点击Input Data按钮――在B窗口中选择SeisWorks Seismic――点击Parameters――进入C窗口――选择所要输入的三维地震数据体(例如mig,其他各项可用默认设置)。

OK.。

图7-2进行属性提取时,将Output Data 项设为空。

图7-3二、属性选择Processes――Attribute Extraction;点击Attribute Extraction的Parameters,进行属性的选择。

建议选择所有B窗口中的Attribute Selection的项;以及各属性项后Options列出的子项。

键入Output Horizon Prefix输出层位的前缀名(任意)。

图7-4图7-5图7-6OK――Run。

此时所有的的属性数据便产生了。

三、显示、编辑属性属性生成之后以层位的形式存在。

进入SeisWorks/Map View窗口。

View――Contents。

弹出Map View Contents窗口。

在层列表中选择生成的属性文件。

OK。

效果如图7-8所示。

图 7-7。

LandMark软件常规解释流程培训资料

LandMark软件常规解释流程培训资料

LandMark软件常规解释流程培训资料(内部使用)编写人:管晓燕毕俊凤二00五年六月目录一、数据加载(一)启动LandMark (1)(二)建立投影系统 (1)(三)建立OpenWorks数据库 (1)(四)加载钻井数据 (2)二、制作合成地震记录(一)准备工作 (5)(二)启动SynTool制作合成地震记录 (5)(三)合成地震记录的存储 (7)(四)合成地震记录的输出 (8)三、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一)启动SeisWoks (9)(二)三维地震工区中常见的文件类型 (9)(三)显示工区底图 (10)(四)显示地震剖面 (10)(五)解释层位和断层 (10)(六)制作等值线,生成绘图文件(*.cgm)并出图 (11)(七)层位管理 (11)四、时深转换(一)建立速度模型 (13)(二)时深(或深时)转换 (15)(三)速度模型的输出及其应用 (18)(四)基准面 (20)五、构造成图(一)作图前的准备工作 (22)(二)用ASCII数据绘制等值线平面图 (23)(三)用SeisWorks解释数据绘制等值线平面图 (24)(四)绘制地理底图 (25)(五)生成比例绘图文件并出图 (28)六、UNIX常用命令介绍(一)目录管理命令 (29)(二)文件管理命令 (29)(三)打印命令 (31)(四)网络操作 (31)(五)其他常用命令 (31)(六)vi编辑命令 (32)应用LandMark软件进行常规地震资料解释OpenWorks是LandMark所有软件模块的一体化工作平台。

在此环境平台下,地球科学应用人员可以直接综合应用各种软件模块,解决各种地学问题。

在LandMark软件中进行地震资料解释的常规流程如下:●数据加载●制作合成地震记录●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时深转换●构造成图一、数据加载(一)启动LandMark进入LandMark用户后即刻出现OpenWorks工作平台,LandMark软件各种功能的模块(SynTool、SeisWorks、TDQ、ZmapPlus、PostStack/PAL。

openworks操作手册

openworks操作手册

openworks操作手册摘要:一、OpenWorks操作手册简介二、OpenWorks的主要功能与特点三、OpenWorks的操作步骤详解四、OpenWorks的高级功能与应用五、OpenWorks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六、OpenWorks的实用技巧与建议七、总结与展望正文:【一、OpenWorks操作手册简介】OpenWorks是一款功能强大、易于使用的软件,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

为了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和使用OpenWorks,我们编写了这份操作手册。

本手册将详细介绍OpenWorks的主要功能、操作步骤、实用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本手册,用户可以充分发挥OpenWorks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

【二、OpenWorks的主要功能与特点】1.界面简洁:OpenWorks界面设计简洁大方,方便用户快速上手。

2.功能丰富:OpenWorks具备多种实用功能,满足用户日常需求。

3.高效稳定:OpenWorks在处理大量数据时,仍能保持稳定的运行性能。

4.跨平台兼容:OpenWorks支持多种操作系统,方便用户在不同设备上使用。

5.持续更新:OpenWorks开发团队持续优化产品,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三、OpenWorks的操作步骤详解】1.安装与启动:安装OpenWorks软件,并按照提示完成初始设置。

2.登录与权限:使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OpenWorks,根据角色分配权限。

3.基本操作:了解OpenWorks的菜单栏、工具栏和快捷键,提高操作效率。

4.文件管理:掌握文件新建、打开、保存、打印等操作方法。

5.内容编辑:学习文本、图片、表格等内容的编辑技巧。

6.高级功能:熟悉OpenWorks的高级功能,如数据分析、自动化脚本等。

【四、OpenWorks的高级功能与应用】1.数据分析:利用OpenWorks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可视化。

2.自动化脚本:编写脚本,实现OpenWorks的自动化操作。

landmark属性提取

landmark属性提取

LandMark——Pal/PostStack软件介绍流程工作流程如下:1、首先启动ow2003,启动命令为:startow2、键入口令,如:123453、窗口中显示了ow2003的主窗口4、打开如下菜单:5、点击图上模块6、出现7、打开,选择工区,并且激活poststack esp和pal两项选项。

点击8、选择解释员后,出现窗口选择选择工区内的地震数据,选择重新键入新的输出地震名,在图上位置区域内按MB3(鼠标右键),出现,9、增益:选择第一项增益10、滤波:选择第二项选择滤波方式11、反褶积:选择第三项进行反褶积计算12、三瞬:选择,选择三瞬,即瞬时相位,瞬时频率,瞬时振幅。

13、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后,需要选择相应的参数,如图中显示位置点MB1出现参数选项,选择合适的参数,然后按OK。

其他处理方法如同。

14、最后选择菜单中的RUN按扭,运行。

此时可以检测程序的运行情况,点击主菜单中的job------下面的view进行查看。

到这里叠后处理中的反褶积,滤波,增益,三瞬就讲完了。

接下来介绍地震资料的相干处理和地震资料的属性提取:14、相干处理,仍然在上面的主菜单中选择第10项的,选择一种相干方式,现举一例进行演示,如然后点击鼠标MB1参数选项,出现参数菜单,选择好分析时窗方式后,选取层位和合适的时窗,键入输出名,选择扫描模式之后,点击ok按扭。

回到主菜单,RUN。

15、属性提取:选择菜单中的第8项后,在上按鼠标MB1,选择分析时窗方式,选取层位和合适的时窗,然后选择提取的地震资料的属性参数,包括有:(1)振幅类属性常用的振幅类属性有:1):2)Average Absolute Amplitude 平均绝对振幅:此外,还包括了3)、、、、4)::::::::(2)复地震道统计类:复地震道包括5种属性,1)2)在复地震道计算中,瞬时频率是相位随时间的变化率,或者说是相位的导数。

实际计算时,先算出瞬时频率道,然后计算时窗内的平均值。

LandmarkR5000数据迁移方法及迁移常见问题(带图解)

LandmarkR5000数据迁移方法及迁移常见问题(带图解)
*.2cl
二维工区文件
删除
*.3dh
landmark格式时间切片文件
删除
*.3dh.scaleFactor
比例因子
删除
*.3dv
landmark格式垂直地震文件
保留
*.3dv.scaleFactor
比例因子
删除
*.3gb
三维工区文件
删除
*.attr
属性文件
删除
*.avf
速度
保留
*.bri
landmark格式砖块文件
1.1
R5000在数据管理模式上的变化可能会使从R2003到R5000迁移数据时引起冲突,因此R2003到R5000版本的数据迁移不能只是进行简单的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在数据迁移前后还需要做很多工作以保证迁移后的数据可以正常使用。根据R2003和R5000系统的特点,要实现地震科研数据由R2003系统向R5000系统的平稳迁移,需要经过三个阶段:迁移前的数据整理与检查,数据迁移的具体实施,以及迁移完成后的结果质量控制。图1.1表示了数据迁移的基本流程。
在工区迁移之前先对工区数据进行一些整理是很必要的。用户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或者其它原因,会在工区目录下产生许多错误信息文件和临时文件等;进行某些工作时产生了许多中间结果文件;在进行一些数据的输出时也产生了许多的无用文件;还有一些在原来的系统上可以使用的文件在新系统上却不能使用。这些垃圾文件的存在,占用了大量的磁盘空间,不便于进行数据管理,而且会对R5000的迁移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为了提高迁移效率和质量,在迁移之前必须对原有的数据库文件和各个地震工区下面的数据文件进行整理,删除那些错误、无用、无效的垃圾文件,保留有用的科研成果数据,以确保R5000的顺利恢复升级。图1.3所示为某工区整理前后磁盘文件对照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己总结的属性提取步骤(LANDMARK OpenWorks 2003.12.1.2)
一、层位管理(删除)
进入Startow后,Data——→Management——→Seismic Project Manager——→Horizons——→HrzUtil——→用List选择要管理的项目数据——→选择Horizon Choise List 里面的要删除的项目——→Add to List——→Delete——→……——→Quit
二、解释层加密
Applications——→Seisworks——→3D或者3D3D工区——→Session——→Open 平面图和地震剖面图——→在地震剖面菜单上选择Horizons——→Interpolate——→Input List 选择要加密的层——→Output List 选择(或Create)一个层名,注意后面的“Minimum”改成“Maximum”——→选择Spatial——→下面的Filter Size 改成“5”(只是一个经验值,可以变化)——→左下角Interpolate,即完成一个层的加密,加密后的文件名即为新的加密层。

可以连续做多个层的加密。

三、属性提取
在OpenWorks菜单选择Applications——→PostStack/PAL——→3D——→List 选择数据体——→把PostStack ESP 和PAL 都选中——→Launch…(可能等待时间稍长)——→OutPut Data…什么都不选——→Input Data…——→SeisWorks Seismic 后面的Parameters——
→Input Files 用List选择数据体——→OK(一般默认参数不变)——→OK——→Processes——→Attribute Maps(PAL) ——→Standard Maps——→窗口中间的Parameters…(出现PAL Attribute Maps)——→选中Horizontal Interval 下面的Paramerters…——→选择要提取属性层的顶、底——→OK——→在Output Horizon Prefix里面输入提取属性的成果文件名(相当于层名文件)——→一般做“Amplitude Statistics”的“RMS Amplitude”和“Complex Trace Statistics”的“Average Reflection Strength”——→右下角Options…——→选中Normalize Values(最小最大值用1和1000即可)——→OK——→选中Clear Existing Output Horizons——→OK——→Run
在运行期间可以监视运行过程,如果发现错误,也可以知道哪里出现的错误。

Job——→View…——→从菜单选择Monito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