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汇总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思考题导论1.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与特点。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

主要研究对象是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既研究社会科学一般研究方法中的各种方法的特点、操作程序、作用及其限度,又研究这些方法之间怎样发生有序联系和整体作用.社会科学方法论特征:1)遵循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具有自身特点2)仅涉及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方法3)社会科学方法是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描述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方法论4)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轮逐渐趋同,但强调主体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内容与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

在此基础上,社会科学方法论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贯彻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1. 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2. 主体性原则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

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3。

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待人个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精神,注意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4. 具体性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5。

发展性原则.这就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而不是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性发现合理性3.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具有独特的价值,为人类认识作出了重要贡献。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后思考题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后思考题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后思考题答案全导论1.如何理解社会认识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逻辑?社会认识即人类认识社会的主要方式,社会科学方法论即研究社会历史的方法论。

一、总体来说,社会认识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逻辑为: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各种社会认识和社会理论,在总体是唯心主义的,陷入了唯心史观,即用社会意识去解释社会存在。

原因在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阶级立场的局限。

马克思主义主张,研究社会历史必须研究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并根据这种物质生活条件说明政治、法律、美学、哲学、宗教等观点,即用社会存在去解释社会意识,而不是相反。

这样,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创立了。

唯物史观为研究社会历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在社会历史研究中实现了革命性的革命。

二、社会认识的演变逻辑为: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社会认识论);自发——自觉,具体来说,神话传说(原始社会自发认识)——非理性方式(第一种自觉形式)——理性求知(批判性的)、实证方式(发展性的)、非理性方式。

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逻辑为:形而上学——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包括:实践的、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剩余价值论,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2.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方法是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以至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

方法论具有不同的层次,如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等。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特点:第一,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客体同体性。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2014级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请认真弄懂教材各章后面思考题)一、辨析(说明出处,并分析其内涵及意义)1、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

2、人是自我选择的产物。

3、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4、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

5、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况的最实际的呼声。

6.人的本质是人的阶级性。

二、简述或论述题1、简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与问题意识。

2、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3、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体性原则4、论社会科学方法和自然科学方法的异同关系P3-5。

5、联系改革和建设的实际论述原则与现实的关系。

6、结合改革的实践论述生产力标准与以人为本标准的统一性。

7、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原则8.试述马克思主义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

三、概念方法、方法论、阶层、世界历史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考试题模型一、辨析题(说明出处,并分析其内涵及意义。

五选三。

)1、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

2、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之和。

3、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4、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

5、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况的最实际的呼声。

二、简述题(二选一)1、简述社会科学方法是否可能。

2、简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与问题意识。

三、论述题(三选一)1、论“人本”和“物本”的辩证关系。

2、试论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当代西方各种社会科学方法。

3、论“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什么是经济社会形态?经济社会形态是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标准对社会形态作出的划分。

生产关系在社会形态中处于特殊的重要地位,一方面,生产关系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又对社会上层建筑具有决定作用。

马克思指出:“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

”按照这一标准,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种依次演进的经济社会形态。

经济社会形态的划分,为研究社会形态的类型和发展规律,提供了最重要的依据和线索。

正是依据经济社会形态的变化,我们才能认识到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演化规律,认识到每一具体社会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认识到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什么是技术社会形态?技术社会形态是以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对社会形态的划分。

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依次经历了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电子时代等技术社会形态。

从产业结构的角度看,在石器时代,主要产业是渔业和狩猎业,因此这个时代又可称为作渔猎时代。

在铜器和铁器时代,农业成为主导产业,因而这一时代又被称为农业时代。

在蒸汽和电气时代,工业成为主要产业,因此这个时代又被称为工业时代。

在电子时代,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在社会的技术体系和产业结构中取得主导地位,这个时代又被称为信息时代。

技术社会形态各个历史阶段依次递进,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逾越的。

在当代,对于欠发达国家来说,工业化是不可逾越的。

马克思主义指出:“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它是“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并且正在实现的趋势”。

技术社会形态与经济社会形态的划分相辅相成,全面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性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思考题

1、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与特点?方法就是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与行为准则,就是人们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或途径,就是主体接近、把握以至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方法论就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与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与改造事物指明方向。

方法论具有不同的层次,如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等。

社会科学方法论就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就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与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特点:第一,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客体同体性。

社会科学研究者就是社会中的人,她们对研究对象来说就是主体,而本身又就是被研究的客体。

第二,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关涉性。

社会科学研究总就是包含、渗透、负载着人的价值因素。

完全的“价值中立”就是做不到的。

第三,社会研究的理解建构性。

社会科学研究,特别就是人文科学研究,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单纯进行客观的描述与说明,只能通过理解来把握。

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用人的实践活动解释历史的发展,从而达到对社会历史的正确认识,为社会科学研究奠定了可靠的方法论基础。

首先,实践活动决定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与发展。

人类历史就是人们自己创造的,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本质上就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

人的实践活动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全部历史过程,包含着人类历史的全部秘密,人的实践活动的水平体现了历史发展的程度。

其次,实践活动不仅改变了环境,同时也改变了人本身。

实践活动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就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活动作为人类特有的活动,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人们在进行物质生产的同时,也生产了自己的物质生活;在改变生产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在改变环境的同时,也改变了人本身。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思考题导论1.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与特点。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主要研究对象是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既研究社会科学一般研究方法中的各种方法的特点、操作程序、作用及其限度,又研究这些方法之间怎样发生有序联系和整体作用。

社会科学方法论特征:1)遵循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具有自身特点2)仅涉及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方法3)社会科学方法是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描述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方法论4)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轮逐渐趋同,但强调主体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内容与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

在此基础上,社会科学方法论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贯彻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1. 客观性原则。

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

2. 主体性原则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

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3。

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待人个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精神,注意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4. 具体性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5. 发展性原则.这就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而不是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性发现合理性3.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具有独特的价值,为人类认识作出了重要贡献。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汇总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汇总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没有重点,14.15题是课堂上交的题1.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原则(简述)。

8页(1)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

在此基础上,它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等等,除此之外,还有逻辑和历史一致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抽象与具体的方法、主客观相统一的辩证方法、历史合力的研究方法、“人本”和“物本”相统一的方法等。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放体系,人类在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马克思主义都应该积极地予以借鉴和吸收。

(2)基本原则贯彻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第一,客观性原则。

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前提。

尽管我们永远不可能把握纯而又纯的社会客体,但是,客观性的要求却是绝对必要的。

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客观性的原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的人民主义标准(以人为本的)第二,主体型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纬度去观察社会客体;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第三,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实质上是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个人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精神。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关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

第四,具体性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五,发展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思考题(2015)一、名词解释1、“理念型”根据一定的价值关联,从一定的观点出发,通过对现实复杂关系的思想过滤而建立起来的一套内在统一的、不矛盾的思维图像或纯粹的概念,它是一种思想的秩序;据此比较复杂的现实与其之间的异同,并对多样化的复杂现实状况做出理性诊断——在它们之间具有一致性的地方去解释一致性的根据,在相互矛盾的地方去诠释不一致的原因;它既是价值关联的,又是价值无涉的。

“理念型”是一种思维逻辑上的完善物,它对经验现实不是摹写和复制,而是综合和建构。

它是一种乌托邦。

理想类型是韦伯对经验现实进行比较分析和因果解释的“坐标原点”,是他对特定的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和理解的“透视镜”。

“理念型”的核心:是构建一个存在于主观思维中的关于某些现象的典型形态的概念模式。

“理念型”的特点在于,虽然构成这个概念模式的各要素存在于现实之中,但是这种 “理念型”却很少或根本不存在于现实之中。

换句话说,“理念型”是根据一种主观价值观,通过对客观经验事实的主观抽象、概括,从而做出对客观经验事实的一种陈述体系。

“理念型”虽不是对经验事实的客观描述,可也不是虚构的,而是来自于对抽象的现实。

2、“一体化”所谓“一体化”,即发达工业社会中的人因其实际利益而与现代工业社会融为一体,对现存的秩序持一种维护态度。

表现出一种“非政治化”的倾向。

在“一体化”社会中,同一性原则压倒了否定性原则,技术成了社会控制和社会团结的新的、更有效的、更令人愉快的形式;在自由民主、高度技术化、高度统一的社会框架内,发达工业社会成为“没有反对派”的新型的极权主义社会。

发达工业社会“一体化”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1、 社会与国家的一体化。

晚期资本主义科技进步与国家干预同步增长,导致政治行为的膨胀化,政府行为渗入社会所有领域,传统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划分已经失效,国家社会化与社会国家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2、 个人与社会的一体化。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整理答案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整理答案

1、从“单一”到“包容”——中国经济增长理念的传承与超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是,在我们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尤其是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

面对这些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包容性增长”理念。

这一理念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正如温总理所说“要让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

此次会议充分肯定了“十一五”期间取得的丰硕成果,研究制定了“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勾画出了“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以及民生等方面的发展路径,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随着会议的胜利闭幕,我国民众对“十二五”规划中重要内涵之一的“包容性增长”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这一理念的提出,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理念的重大转变。

纵观改革开放30几年来的经济发展道路,“包容性增长”理念既是对以往传统增长理念的传承也是对传统增长理念的超越。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之路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

改革开放30几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的指导下,不断推进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促进对外开放,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跨越,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生活质量从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我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改革开放30几年,这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经济增长理念带来了经济高速增长,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的综合国力。

但是,高增长不等于增长的质量高,这种经济增长理念在给我们带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首先,经济增长方式存在问题。

我们的高增长主要还是依靠高投入、高消耗,以大投入生产资料及能源资源为基础,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浪费现象。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及答案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

这是因为人类社会是由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构成的,社会运动也是由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推动的。

同时,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

实践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和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为什么说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这包括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对实践进行理论总结,以及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

其中,强烈的问题意识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首要基本原则之一。

只有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进行理论研究和解决问题。

3.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不能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水平上?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

但是,社会科学研究不能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水平上。

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源于实践但超越经验。

研究问题必须从现实出发,不能从概念出发。

调查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一环,也是理论研究的根本途径。

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同时,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认识。

成果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延伸和发展。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强调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等特点,这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有很大的共同点。

同时,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也不断吸收和借鉴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以更好地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

3)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方法论原则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方法论原则主要包括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非线性、非平衡性等。

这些原则是系统科学的基本特征,也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4)这些原则对我国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有哪些指导意义?这些原则对我国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例如,我们可以运用整体性原则,从整体上把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和方向,制定符合整体利益的政策措施。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思考题导论1.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与特点。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

主要研究对象是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既研究社会科学一般研究方法中的各种方法的特点、操作程序、作用及其限度,又研究这些方法之间怎样发生有序联系和整体作用。

社会科学方法论特征:1)遵循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具有自身特点2)仅涉及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方法3)社会科学方法是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描述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方法论4)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轮逐渐趋同,但强调主体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内容与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

在此基础上,社会科学方法论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贯彻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1. 客观性原则。

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

2. 主体性原则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

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3. 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待人个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精神,注意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4. 具体性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5. 发展性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而不是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性发现合理性3.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具有独特的价值,为人类认识作出了重要贡献。

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及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

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及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

2014 级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第一次思考题 1.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方法论发展中的革命变革?3.如何评价和借鉴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5.为什么说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思?6.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不能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水平上?7.如何理解从实践出发与“价值中立”的根本区别?第二次思考题1.应当如何看待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方法论功能?它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何种关系?2.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这个大系统又由哪些系统构成?这些系统之间主要有哪些复杂的关系?3.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的思想和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对于认识人类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4.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有哪些重要的方法论原则,这些方法论原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有哪些指导意义?第三次思考题1.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的关系。

2.联系自己的科学实际,谈谈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提炼出具有学科价值的理论问题?3.结合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谈谈阶层分析方法的价值及角度。

1.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群体性事件,分析矛盾的复杂性。

2.联系国际关系的实际,分析“中介”的方法论意义。

第四次思考题举例说明社会科学研究中事实描述与价值评价的关系。

1.简述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2.怎样理解作为社会评价根本标准的生产力标准?1. 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2.人是自我选择的产物。

3.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4.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5.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况的最实际的呼声6.人的本质是人的阶级性二、简述或论述题1.简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与问题意识2.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3.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体性原则?4.论社会科学方法和自然科学方法的异同关系P3-5。

5.联系改革和建设的实际论述原则与现实的关系6.结合改革的实践论述生产力标准与以人为本标准的统一性。

思考题《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思考题《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6,孔德的“实证主义”的思想特征及其评论。 7,实证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 8,解释学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 9,马克思如何超越实证主义与解释学的社会 科学方法论的。 10,马克思的“经验”理论及其社会科学方法 论意义。11,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与“科学方法 论”的革命。 12,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特征分析。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 后思考题:



1,古希腊的“科学””三者在 “知识类型”上的差异。 3,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的评论。 4,霍布斯的政治科学与斯密的经济科学的社 会科学方法论评论。 5,康德的“先验”、“经验”、“超验”三 个概念的含义,并对其加以评论。

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含答案

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含答案

社会科学方法论1.什么是科学“科学”science一词源于拉丁文scio,本意是知识、学问.日本的福泽瑜吉把它译为“科学”.在中国,科学一词的意义对应于“格致之学”.1893年,康有为最早将“科学”一词引进中国.所谓科学,是一种理论化、体系化的知识.狭义的科学指的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以理性思维建构起来的实证知识,表现为范畴、定理和定律的体系.广义的科学泛指一切分科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人类的观察与技术都是科学的起源.科学具有:可证伪性;假设与简化;内部逻辑一致;逻辑与经验的一致等特征.2.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与联系.自然科学是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的科学,也就是狭义的科学.即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以理性思维建构起来的实证知识,表现为范畴、定理和定律的体系.社会科学是指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它属于广义上的科学,即一切分科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是总称,其载体是各门具体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代表性学科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呈现出连续过渡的特征.社会科学介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兼具二者的特征.斯蒂芬·科尔用六个变量将科学分成不同等级.相比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在理论的成熟性上,具有高度成熟的理论,其研究更受范式指导、具有更高水平的严密性;在定量化上,自然科学的思想更习惯于用数学来表达;在认知共识上,自然科学在理论、方法、问题的意义以及个人贡献意义上有更高水平的共识;在语言能力上,具有运用理论做出可证实的预言的能力;自然科学的旧理论的过时具有更高比例,作为目前工作的参考———表明知识进行有意义的积累;自然科学的“进步”或新知识增长的速度相比社会科学更快.3.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别与联系.社会科学是指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它属于广义上的科学,即一切分科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人文科学源出拉丁文humanitas,意为人性﹑教养.十五世纪欧洲始用此词.指有关人类利益的学问,以别于曾在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神学.后含义多次演变.现代用作“社会科学”的别称.辞海没有区分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日常用语中,对此也很少加以区分.虽然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分是相对的,但为了研究的方便,作这样的区别还是必要的.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侧重于研究人和人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以及其背后的机制,包含的基础学科有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人文科学则侧重于研究人的价值、心理、心灵、情感、思维和精神活动,包含的基础学科有文学、语言学、心理学、伦理学、哲学、神学等等.科学是总称,其载体是各门具体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代表性学科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呈现出连续过渡的特征.社会科学介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兼具二者的特征.4.“实证主义”与“解释主义”之间存在着哪些区别5.实证主义的世界观:被研究的世界客观存在,独立于人的意志,具有客观规律性和齐一性.解释主义的世界观:阐明社会世界有意义的秩序,探究其发生和持续的机理;社会世界通过行动者的经验与解释,形成了意义的秩序,行动受制于规则;社会现实具有地方性特点和时间维度,是人为的建构;研究结果是被制造出来的,而不是被发现的.实证主义的认识论:主客二分,研究者独立于客观世界,可以客观的、中立的对客体加以观察、描述和研究.解释主义的认识论:认识只可能是部分的、局部的;理解总是解释性的理解;移情;交往的认识论,主客互动.实证主义的方法论:采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收集客体的信息;提出假设,并采用经验方法进行证实和证伪;规律与理论具有客观的内容,可通过一套标准化的程序和逻辑的推导得出;主要使用定量方法进行研究.解释主义的方法论:阐释文本;尽量从行动者的视角界定及解释人类的行动;本质直观,发掘一般人的自然态度;常识理性,特定情境,地方性知识;阐释循环;主体间性,视域的融合;主要使用定性研究方法.5.科学实验具有什么作用社会科学可以做实验吗6.科学实验的作用:1.简化、纯化研究对象,使其本质更为突出、充分的显示.2.加速或者延缓事物的发展,使其本质和规律按照便于观察的方式暴露.3.揭示事物在极端条件超高温、超低温、超高压、超高速、强腐蚀、失重、强磁场……下的特性和运动规律.4.模拟或者再现自然界中一次性的或者不易发生的现象或过程.5.比直接观察更能节省人力、物力,降低原材料的消耗.6.或会出现“意外”现象,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获得新发明新发现的机会.7.迅速验证或者否证某些假说,加速研究进程.社会科学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仿自然科学的上述逻辑过程和理论建构的方式,但二者也存在着重大的差异.一切客观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规律 ,因而都是可以实验的.不过 ,与自然科学不同的是 ,由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社会 ,因而它所进行的实验是社会实验,社会科学不仅可以实验 ,并且它在某个领域课题的实验成功 ,对社会的影响或推动意义 ,不仅不逊于自然科学方面的某一重大发明 ,甚至还更带有全局性、整体性.6.概念是思维的细胞,与自然科学相比,社会科学的概念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应如何处理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准确的界定概念、使用概念或者构建概念,但不要随意生造概念.概念用语词作为其外壳、外在形式,但概念不等于语词;要注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注意概念的操作化、量化.切记,不首先界定概念,社会科学研究无法进行,因为别人不知道你所使用的语词之具体所指,结果是各方使用同一个词,但并非讨论同一个东西.概念分两种,一种是外延单一,所指唯一依赖于语境.比如:太阳系、王安石;另一种是外延不单一,所指涉的对象在内容或程度上可以发生变化.比如:性别男或女 ,商品必需品或奢侈品、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前者可以视作“常量”,后者视作“变量”,其不同的指涉对象可以称为变量的“取值”.变量可以分为自变量 independent variable 和因变量 dependent variable;此外,还有中间变量;干预变量等.在研究中,重点被研究的变量可以是自变量、因变量,也可以是中间变量和干预变量.有些概念较为抽象,需要进行“操作化”,方可以更有效的进行自变量—因变量分析.概念的“操作化”,需要准确界定概念的内涵,把概念“翻译”为与之对应的一个或者多个可以衡量定量、排序、或者判定有无的指标.7.定律和理论有什么区别定律是对规律的系统化表述有时候,定律、规律这个词也可以不作严格的区分.规律指的是两种现象之间的可被观察到的较稳定的联系.定律把这种联系表述出来即可变量X与Y 之间的关系,决定性的或者概率的,不需要解释背后的原因.定律--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关系.理论则不仅要指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而且还要解释其原因.理论--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理论是一种因果规律我已确定A导致B或因果假设我猜测A导致B,以及对这种因果规律或假设的解释,从而说明A如何导致了B.理论是指逻辑上相关并与经验相符的一组命题.一种理论是一种思想工具,用于向一种大量复杂的现实中引入秩序.8.何谓范式试举社会科学的例子说明.托马斯·库恩Thomas Samuel Kuhn,1968提出,无公认定义.大致上,范式代表一个特定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范例包括定律、理论、应用和仪器等构成的整体.范式支配了研究者,决定了研究者的研究范围、理论、方法、工具、手段、信念等.研究者是在一定范式的支配下从事“解题”活动的,不同的范式不可通约.库恩所讲的范式,主要不是强调对世界的“客观”认识,而是强调范式的社会心理因素,它是一个学科共同体的共同的心理信念,受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社会科学的基础范式有物质主义、观念主义、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人性、生物进化决定论、社会化、反社会化、冲突范式、和谐范式等.如物质主义是指全心沉迷于追求物质的需求与欲望,导致忽视精神层面的生活方式,对物质的兴趣完全表现在生活方式、意见及行为上.9.什么是归纳方法,试举例说明.归纳就是通过观察大量的经验事实,然后通过深入分析找出其间的共性,最后经过抽象思维得出理论解释.常见的归纳方法即穆勒五法,包括契合法、差异法、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契合法指考察几个出现某一被研究现象的不同场合,如果各个不同场合除一个条件相同外,其他条件都不同,那么,这个相同条件就是某被研究现象的原因.例如美国、欧盟、日本都是发达国家,它们都采取了保护农业的政策,因而所有发达国家都实行保护农业的政策.日本、韩国、台湾等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在政策上都由剥夺农业转变为扶持农业,因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农业政策的取向.差异法指比较某现象出现的场合和不出现的场合,如果这两个场合除一点不同外,其他情况都相同,那么这个不同点就是这个现象的原因.因这种方法是同中求异,所以又称之为求异法.并用法指如果某被考究现象出现的各个场合正事例组只有一个共同的因素,而这个被考察现象不出现的各个场合负事例组都没有这个共同因素,那么,这个共同的因素就是某被考察现象的原因.共变法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一现象发生变化另一现象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那么,前一现象就是后一现象的原因.剩余法的内容是:如果某一复合现象已确定是由某种复合原因引起的,把其中已确认有因果联系的部分减去,那么,剩余部分也必有因果联系.10.什么是演绎方法,试举例说明.演绎则是从一个前提条件公理,公认的事实或者假设出发,通过严谨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典型的演绎法有一个三段式的推理过程,如大前提是“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小前提是“苏格拉底是个人”,结论是“苏格拉底是个理性的动物”.演绎法有两种表述形式:其一,确定性表述,即大前提是“如果A发生,则B也发生”,小前提是“A发生了”,结论是“B一定发生”.其二,可能性表述,即大前提是“如果A发生,则B可能发生”,小前提是“A发生了”,结论是“B可能发生”.例如:大前提是当政府不受欢迎的时候,好的政策与坏的政策都会同样的得罪人民;小前提是利比亚卡扎菲政府不受欢迎;结论是卡扎菲政府的好的政策与坏的政策都会得罪利比亚人民.这是演绎法的确定性表述.11.什么叫“逻辑与历史的一致”试举例说明.12.历史这一范畴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客观实在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二是指反映客观实在的人的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逻辑这一范畴则是指逻辑范畴之间的次序、层次、关系等.逻辑与历史相一致也包含两层含义:第一,逻辑的发展与人类认识的发展历史相一致;第二,逻辑的发展与客观实在发展的历史相一致.逻辑与历史的一致不是机械的一致.逻辑是“修正过”了的历史,它是在抛弃偶然的细节之后仅仅抓住必然的和主要的线索而形成的概念体系.如Engles的名言“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把研究战争史和解决中国革命战争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极其深刻地揭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性,并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战争指导方针和作战原则,其中便运用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提供了运用这一方法于军事领域的范例.12.应如何把握论文选题的原则.首先需要把握的是需要性原则.它体现了选题的目的,包括社会需要和学科自身发展需要两个方面.要选择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性课题以及学科发展过程中矛盾尖锐焦点突出领域中的课题.这就需要从科研工作者的角度来看,选题应看是否有其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学术价值以及价值的大小,选择了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较大的课题会得到社会的公认和支持,选择了较大学术价值的课题,获得成果就能为多个科技领域的发展提供指导.第二,创造性原则,它体现了选题的价值.指选择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并可以获得预期成果的课题,既包括在基础学科领域获得新发现新见解新理论,也包括在应用学科领域获得新方法新程序新对策等.这就需要研究者①到学科前沿阵地选择课题,以保证研究工作的高起点高水平,一旦获得成功就可实现超越.②到矛盾尖锐、焦点突出的领域选择课题,此类课题学术价值突出,一旦获得成果就可为多个学科领域巩固基础、提供指导,应用广泛.③到学科交叉区域或被人忽视的无人区域选择课题,此类课题难度较大,涉及学科广泛,获得成果能有效推进科技整体发展.第三,科学性原则,体现了选题的根据.指选题要以可靠的事实为依据或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这需要研究者①基础理论研究必须以丰富可靠的事实为依据以提高理论成果的可信程度.②技术、应用类选题必须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以避免研究的盲目性,少走弯路,加速研究进程.第四,可能性原则,它体现的是选题的条件.指选题应从已经具备的主客观条件或经过努力可得的条件出发.、这需要研究者考虑①主观条件:选题必须从已经具备的主观条件出发,包括:知识水平、知识结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外语知识等、研究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设计能力、创造/新能力、表达能力等、个人特长、兴趣及其对所涉及的学科发展状况与趋势的把握等.②客观条件:应从已具备的客观条件出发,包括资料文献资料、实物等、设备、人力、资金、时间、相关学科进展,前期研究成果等.③发挥优势,扬长克短,弥补不足,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13.马克思的矛盾分析方法.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立统一规律,我们在方法论上必须坚持矛盾分析法.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看问题、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解决矛盾的根本方法.第一、矛盾分析法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矛盾就是对立和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就是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就是矛盾的同一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两种基本属性,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在采用矛盾分析方法进行公共政策分析中,必须把握好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必须将同一性与斗争性有机的结合起来,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认识和把握社会问题.第二、矛盾分析方法是内外因分析法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矛盾,矛盾推动事物向前发展.事物的内部矛盾就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是第二的原因.它们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却是不同的,不能相提并论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由内因决定的.正因为这样,就是要坚持内因分析法.内因分析法要求我们在分析事物矛盾时,把立足点放在内因上,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源泉;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外因的作用,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坚决抵制忽视外因作用的错误思想.第三、矛盾分析法又是矛盾共性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矛盾普遍性与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第四、矛盾分析法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矛盾分析法之所以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这是由对立统一规律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以及在辩证法体系中的地位所决定的.矛盾分析方法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两点论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法.在研究复杂事物矛盾发展过程中,既要研究主要矛盾,又要研究次要矛盾,既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研究矛盾的次要方面,二者不可偏废.同时,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不是均衡的两点论,而是有重点的两点论.它要求把握矛盾的不平衡性并把它贯穿于矛盾的分析之中,不能主次不分、轻重不分,采取折衷的、中庸的态度.重点论与两点论是相统一的.在研究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之间的辩证关系时,特别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坚持两点论的前提下,坚持重点论.这是唯物辩证法必须牢固坚守的一个基本的理论阵地.14.马克思的系统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系统分析方法认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这些,既是系统所具有的基本思想观点,而且它也是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表现了系统论不仅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具有科学方法论的含义.系统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亚里斯多德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名言来说明系统的整体性,反对那种认为要素性能好,整体性能一定好,以局部说明整体的机械论的观点.同时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素是整体中的要素,如果将要素从系统整体中割离出来,它将失去要素的作用.第一,系统分析方法是对系统科学的最新思维成果进行哲学提炼的产物.系统科学与相对论、量子力学和分子生物学是20世纪的四大科学发现.第二,系统分析方法是辩证思维方式在当代的最新发展.系统研究方法的兴起虽然与现代科学特别是系统科学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第三,系统分析方法是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方法论.系统研究方法的研究对象一般都是复杂系统,复杂系统的特点是因素众多,结构复杂,整体性强,而且具有随机性、非线性、不稳定性、非平衡性和多种发展可能等特点.。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及答案

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答: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为什么说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3,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不能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水平上?答: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首要的基本原则。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

首先,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人类社会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科学研究不可能离开实践。

只有把社会的认识至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上,才能确立科学方法的可靠基础(即社会科学研究模式:面向实践——概括实践——回归实践)。

其次,实践的需要时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社会科学研究要关注社会需要,社会科学研究要把握时代的精神、反映人民的愿望。

最后,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蛇和科学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离开问题的研究不会有真正的理论。

二是对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即概括实践。

首先,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理论源于实践,但不是停留实践经验,而是要超越经验。

其次,研究不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研究问题不能从概念出发,只能从现实出发。

最后,调查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一环。

调查研究是认识社会的基本方法,也是理论研究的根本途径,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归根到底是深入群众。

三是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

首先,在实践中检验理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

一、古希腊的“科学”、近代的“科学”、人文主义的“科学”、马克思的“科学”四个概念的比较。

古希腊的“科学”,代表有巴门尼德的“存在”(真理之路)、苏格拉底的“至善”、柏拉图的“理念”、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因”。

希腊人认为哲学和科学是一个东西,在中世纪,两者又和神学合为一体。

希腊人的思维完全是政治的,通过“科学”这种手段可以把逻辑的螺丝钉拧到某人身上,因而他如果不承认它或者什么也不知道,或者没有其它任何东西是真理,他就不能走出来。

是形而上学近代的“科学”中产生了科学工作的第二个伟大工具即理性实验,采用实验方法研究自然,使哲学和科学才分道;人文主义的“科学”中强调全部知识都是人的思想从人的经验中得出的。

近代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女儿马克思的“科学”和我们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科学”需要的概念一致,认为科学是作为一切有系统的学问古希腊的“科学”、近代的“科学”、人文主义的“科学”、马克思的“科学”中的科学“工具”不同,古希腊的“概念”,宗教的上帝的“意志假设”,近代的“实验科学”,哲学“认识论与方法论”二、实证主义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

举例说明。

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

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

举例说明:实证主义是一种规范的态度,关涉我们如何使用“知识”、“科学”、“认识”、“信息”等术语。

三、解释学科学方法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实证主义的对立。

举例说明n 1,明确时代的“意义危机”之拯救在于科学方法论问题。

伽达默尔明确解释学是人文科学方法论。

n 2,超越实证主义。

寻求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科学性”,达到比实证主义更源始的基础。

这是胡塞尔现象学、海德格尔存在论的明确的理论使命。

n 3,主体间性。

反对抽象的主客二分的非解释学基础的“客观主义”。

科学与对象之间存在主体间性的意义理解(精神文化)基础关系。

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导论1.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与特点。

答: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就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

这种方法论和以往的理论不同,它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

首先,它强调历史研究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

所谓“现实的人”,是指“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

”其次,它强调在实践的基础上从主体和客体相结合的维度去考察对象。

“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再次,它强调“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最后,它强调“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

”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内容与基本原则。

答: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包括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研究方法等,构成了一个科学的和开发的方法论体系,涉及如何正确处理主体与客体、系统与要素、矛盾与过程、个人与群众、认知与评价、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等一系列社会法中的重大关系问题。

第一,客观性原则;第二,主体性原则;第三,整体性原则;第四,具体性原则;第五,发展性原则。

3.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答: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一要坚持,二要发展,坚持是发展的基础,发展是最好的坚持。

要反对“过时论”和“僵化论”两种错误倾向。

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来说,首先是开放自己,既正确地对待自己,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品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没有重点,14.15题是课堂上交的题1.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原则(简述)。

8页(1)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

在此基础上,它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等等,除此之外,还有逻辑和历史一致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抽象与具体的方法、主客观相统一的辩证方法、历史合力的研究方法、“人本”和“物本”相统一的方法等。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放体系,人类在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马克思主义都应该积极地予以借鉴和吸收。

(2)基本原则贯彻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第一,客观性原则。

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前提。

尽管我们永远不可能把握纯而又纯的社会客体,但是,客观性的要求却是绝对必要的。

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客观性的原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的人民主义标准(以人为本的)第二,主体型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纬度去观察社会客体;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第三,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实质上是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个人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精神。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关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

第四,具体性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五,发展性原则。

这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用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在认识社会现象的时候,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性中发现合理性。

“辩证法要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批判性是发展性原则的必然要求。

2.如何评价和借鉴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

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过程中,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同时要正确对待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具体来说要做到运用辩证发展的眼光对科学主义、人文主义、个体主义、整体主义、结构功能主义、行为主义、行为主义等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正确的评价与借鉴。

科学主义用自然科学的眼光看待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主张在自然科学的规范和方法论系统中建构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体系。

其代表是实证主义。

人文主义突出强调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根本区别,强调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性质和研究方法方面的根本区别,主张运用解释学的理论与方法,否认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科学主义人文主义二者都关注了社会科学的特性,但是各自仅仅关注了一个方面,是不全面的,即有形而上学的错误。

完整科学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应该遵循辩证法,将二者结合,并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借鉴运用两者的合理之处。

个体主义认为个体及其行动是社会运动和社会结构的结果,主张从个体出发解释社会现象。

其代表是方法论个体主义。

整体主义认为社会整体决定社会个体,主张从整体出发解释社会现象。

个体主义、整体主义二者都有自己的合理之处,但是作为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社会现象既包括社会个体也包括社会整体,若社会科学方法论只是坚持其中之一,则不免有形而上学的偏颇。

完整科学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应该遵循辩证法,将二者结合,以整体主义为主,也重视个体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主张借鉴运用现代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行为和社会系统,揭示人类社会系统与生物、物理系统相同的结构和机制。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和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

另外,行为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行为主义二者注意到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联系,但是忽视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

因而,社会科学方法论在运用二者时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运用其他方法进行研究。

3.为什么社会科研需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理论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

离开了问题便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研究的这一特点,要求社会科学研究活动和社会科学研究主体必须坚持以问题为中心,始终饱含强烈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问题是时代矛盾的集中反映,问题中饱含了时代的呼唤,现实的要求和矛盾最强烈地表现在人类所面对的问题之中。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

要善于提出问题。

如果问题没有意义,或者是一个伪问题,而后的研究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社会科学研究的全部奥秘在于以问题为中心。

围绕问题而发展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

社会科学理论产生于问题,它的发展是因为解决了问题。

它的生命力就是提出和解决时代面临的重大问题。

直面“中国问题”是社会研究的根本要求。

4.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有哪些重要的方法论原则,这些原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有哪些指导意义。

运用社会系统研究方法,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分析认识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有很多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包括:整体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一、整体性原则系统的整体性表明,整体的功能并不等于它的组成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这就是所谓的系统的“非加和性”,即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

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指导意义: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要坚持整体性原则,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做到保护个人利益的同时,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不能损公利己,关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社会各个方面的关系,在实践中要坚持西部大开发、东部崛起、老工业基地复兴等计划,坚持共同富裕为目标等等,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二、结构性原则结构是系统中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

社会系统有什么样的结构,就相应的有什么样的功能,结构发生了变化,社会系统的功能也就必然发生变化。

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指导意义: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要重视结构性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原则,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经济制度、以及政治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三、层次性原则系统的层次性,揭示的是系统的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

层次是指在系统中不同的组成部分依次隶属的等级关系。

对系统的层次性研究表明,系统的不同层次既有共同的运动规律,也有各自特殊的运动规律。

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指导意义: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要坚持层次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注各个层次问题和各个问题不同层次的特点和规律,对症下药,实现问题解决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四、开放性原则系统具有开放性,即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正是通过这种交换,使系统维持和更新自身的结构,从而实现从无序向有序的演化。

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指导意义: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要坚持开放性原则,坚持对外开放原则,国家社会各个方面不再封闭融入世界发展大潮中,取世界资源为我国发展所用,促进本国发展。

5.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体会及必要性(材料题)。

6.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群体事件,分析矛盾的复杂性。

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外因: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处于矛盾凸显期;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内因:利益失衡是发生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原因,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和腐败现象的滋生,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政治根源,心理的不平衡和各种仇视心理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社会利益分配不均衡引发的干群矛盾。

城镇拆迁、旧城改造及开发区建设征地用地过程中出现的干群矛盾。

官僚主义作风引发的干群矛盾。

村委会选举不透明、不民主引发的干群矛盾。

因执法不严、违法不纠、显失公平引发的干群矛盾。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滞后引发的干群矛盾。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是通过研究社会矛盾及其运动,揭示人类社会的一般结构、普遍本质及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解决社会矛盾提供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当今社会矛盾呈现出以下复杂特征:1.非线性,2.不确定性3.动态性4.开放性乌坎村村委会将一块集体土地卖给开发商,几年来在当地居民不知情的情况下3200亩土地陆续被政府贩卖,卖地款项达七亿多元人民币,而补助款只有500元,其余全部被当地官员私吞,盗卖村民土地准备兴建滨海新区碧桂园的开发商为祖籍乌坎的港商陈文清,他于80年代成为香港的广东海陆丰商会会长,同时也是广东省人大代表。

当地居民屡次上访无果,近期仅存的一块土地被卖给地产开发商,激发当地人于2011年9月21日游行示威,22日派出军警镇压而最终引爆骚乱。

“乌坎事件”的启示:社会管理得好不好,不在于是否存在矛盾冲突,而在于能否很好地容纳和化解矛盾冲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迫在眉睫。

7.联系自己的学科实际,谈谈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提炼出具有学科价值的理论问题。

问题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起点和入口,已成为共识,关键在于真正有意义的“问题”从哪来?我认为,真正有意义的问题来自于社会矛盾。

问题是对矛盾的理性把握,问题意味着矛盾,但问题不同于矛盾,矛盾的存在于主体意识到矛盾是两回事。

由于每个人的认识框架、知识结构、利益取向、价值追求和立场等不同,因此面对同样的矛盾时可能会提出完全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问题。

矛盾虽是客观存在的,但问题并不是。

并不是所有的社会矛盾都可以提升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要想把主体之外的矛盾转化为主体意识中的问题,就必须依靠理性的力量。

社会科学研究要想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提炼出具有时代价值、学术价值的“真问题”,仅有“问题意识”还不够,还必须要有问题的“质量意识”。

“问题”越有质量,“理论”才会越有分量因此,就必须要善于透过矛盾,提出问题,懂得科学合理地把社会生活中的矛盾转化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时社会中的矛盾,而社会中的矛盾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社会问题也在不断更新,这种发展变化推动着理论——“问题的理性解答”的创新与发展。

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要想真正做到造福社会、造福人类,就必须与时俱进,紧密联系社会生活,深入了解社会矛盾,从而分析存在的真正问题。

作为新世纪的学子的我们,更应该在复杂的社会矛盾中,坚定自己的立场,始终做到以变化发展的矛盾为中心,切实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促进问题的解决。

善于从社会矛盾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要求;科学回答时代的重大问题是社会科学创新的根本途径;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能力是衡量社会科学合理性与价值的根本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