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病理学8(林学)

合集下载

森林病理学各论2 第八章 林木叶部和果实病害(8 种)

森林病理学各论2  第八章  林木叶部和果实病害(8 种)
0.5~1.5 mm。

夏季,叶正面出现褪绿小黄斑,叶背面产生近圆形的桔黄色粉堆 (夏孢子堆),直径 1.5~5.0 mm,散生或聚生。 夏末秋初,叶背面出现大量的黑色小粉堆(冬孢子堆),直径 0.2~0.5 mm。


嫩梢、叶柄、果实等部位的病斑明显隆起。 嫩梢、叶柄上的夏孢子堆,呈长椭圆形。 果实上的病斑为圆形,直径 4~10 mm,果实畸形。
花叶病、
黄化病、
叶畸形、
毛毡病等。

三、侵染来源:


1、初侵染来源:
叶、果病害的初侵染来源,

主要是:上一年的病落叶、上一年的被害枝条、被病菌
污染的冬芽,

其次为:传毒昆虫、转主寄主、野生寄主等。
2、再侵染来源:
再侵染来源,主要为
当年发病的植株(当年新产生的病叶、被害枝条)、 当年新产生的病植物残体(病落叶)。



2、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环境条件

科学的土、肥、水管理技术,适宜的密度,合理修
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湿度)等措施,

可以使林木、果树健壮生长,抗病性增强;
同时,可抑制病原物的生长、繁殖、传播和侵入,从而
达到预防病害发生的目的。

这是预防病害发生的基础性、根本性措施。




(四)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芽、或以闭囊壳在病落叶上 越冬。 春季,菌丝随休眠芽的萌动而开始活动,
很快嫩芽上出现白色粉状物, 并随着新梢、嫩叶的生长,而侵染幼嫩的枝叶,同时产 生大量粉孢子。 粉孢子由气流 传播。




生长季节有多次 再侵染。

《林木病理学》课件

《林木病理学》课件
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合作,如植物生理学、生态学、植物保护学等,共同开展林木病害防治研究。
积极探索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提高林木病害防治的效率和精准度。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林木病害的发生和传播规律可能发生变化,需要加强相关研究,为应对气候变化对林木产业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跨学科合作
炭疽病
叶片上出现红褐色或黑色的斑点,后期斑点扩大并连成一片,导致叶片枯死。
枝干表皮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病斑周围略隆起,中间凹陷,后期病斑可连接成条状。
溃疡病
枝干受病菌侵害后,木质部腐朽,树皮易剥落,严重时整株死亡。
腐朽病
枝条上出现变色病斑,随后枝条枯萎,严重时整株死亡。
枝条枯萎病
枝干上流出胶状物质,病部常呈褐色或黑褐色。
04
林木病理学的诊断与防治
通过肉眼观察林木的症状,如变色、坏死、腐烂和畸形等,初步判断病害的存在。
直接观察法
显微镜检查法
生理生化测定法
分子检测技术
采集病变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病原体的形态和结构,如菌丝、孢子等,以确定病害的种类。
通过测定林木的生理生化指标,如酶活性、营养元素含量等,判断林木的健康状况和病害程度。
详细描述
总结词
林木病理学在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林木病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于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林木病害的发生和传播会对森林造成严重的损失,甚至会导致树木死亡和生态环境的恶化。通过研究林木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的传播和蔓延,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此外,林木病理学的研究成果还可以为林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木病理学8(林学)

林木病理学8(林学)
林木病理学8(林学)
欢迎来到林木病理学8(林学)的世界!本次演讲将向您介绍林木病理学的概述、 重要性、常见疾病、病因传播途径、诊断方法技术、预防治疗措施以及未来 发展趋势。
林木病理学的概述
林木病理学研究树木疾病的起因、发展过程及其对树木的影响。它是林学中 重要的学科之一,涵盖了病理病原菌、病原体与树木的生理和生化反应。
叶霉菌病
由霉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疾病, 会导致树木叶片发生斑点, 影响其光合作用。
林木病理学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1 环境因素
高湿度、低温度和缺氧等 环境条件有利于一些病原 体的繁殖和传播。
2 生物性因素
昆虫、真菌和细菌等生物 性病原体可以通过接触、 咀嚼或侵入树木来引起疾 病。
3 人为因素
人工操作、植物引种以及 不当管理等因素也会导致 树木疾病的发生。
林木病理学的诊断方法和技术
1
观察病状
通过观察树木叶片、树干和根部的异常
病原学检验
2
症状,诊断树木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通过采集和分离树木组织中的病原体,
确定引起疾病的具体微生物。
3
分子检测技术
应用PCR和DNA测序等技术,快速鉴定和 分析树木病原体的遗传信息。
预防和治疗林木病理学疾病的措施
严格管理
林木病理学的重要性
林木病理学的研究对于保护和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它帮助我们了解并预防树木疾病的发生,确 保林木的生长和繁殖。
常见的林木病理学疾病

树木溃疡病
由真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疾病, 会导致树木慢性溃疡和死亡。
白根腐病
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疾病,会 导致树木根部腐烂,影响树 木的稳定性和生长。
• 定期巡视和监测林木健 康情况

林木病理学名词解释

林木病理学名词解释

1、林木病害:林木由于生物和非生物致病因素的作用,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多种病理变化,表现各种不正常状态(病态),甚至死亡,引起经济损失的现象。

举列说明:松材线虫病苗木茎腐病2、病害三角:在自然状况下,林木病害形成的过程涉及林木,病原和环境三方面,呈三角关系,称病害三角。

3、侵染性病害:由生物因子(病原物)引起的林木病害,可在植物个体间传染,故也称传染性病害。

4、致病因子=病原物:真菌;细菌;病毒;菌原体;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5、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子(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的林木病害无病原物的侵染,不能在林木个体间传染,故也称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6、致病因子=不适宜的环境条件:温度,湿度,水分,光照,土壤,大气,肥料,农药等。

7、林木病害的症状:受致病因子的影响在植物组织内部或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状态。

内部症状:显微镜下观察;外部症状:包括病状和病征。

8、坏死(necrosis):发病植物组织和细胞受破坏而死亡。

9、斑点(spot):根、茎、叶、花、果实的病部局部组织或细胞坏死。

其形状,大小和颜色不一。

包括角斑,轮斑,环斑,条斑等。

如玉米大、小斑病、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等。

10、枯死:芽、叶、花局部或大部分发生变色、焦枯、死亡。

如马铃薯晚疫病、水稻白叶枯病等。

11、穿孔和落叶落花落果:病斑从健康组织中脱落下来,形成穿孔,如桃细菌性穿孔等;有些植物的花、叶、果发病后,在叶柄或果梗附近产生离层而引起过早的落叶、落果等。

12、疮痂(scab):果实、嫩茎、块茎等的发病组织上局部木栓化,表面粗糙隆起,病部较浅。

13、溃疡(canker):病部深入到皮层,组织坏死或腐烂,病部面积大,稍凹陷,周围的寄主细胞有时增生和木栓化。

如柑桔溃疡病等。

14、软腐:若胞壁中间层光受到破坏,出现细胞离析,后发生细胞消解,则称为软腐(soft rot)。

15、幼苗根或茎腐烂后,直立死亡的称为立枯(wilt)。

林木病理学

林木病理学

第1章林木病害的基本概念一、林木病害的定义林木在生长发育中,由于遭受病原物的侵害或外界环境条件的不适宜而产生的不正常现象。

如林木生长不良,林木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受到影响,甚至林木死亡等。

造成经济上和生态上的损失。

二、林木病害的三个要素1、病原:引起林木生病的直接原因。

(1)侵染性病原:以林木为营养来源的寄生(生)物。

包括菌物、病毒、细菌、植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藻类和螨类等。

✓又称病原生物或病原物✓病原真菌和细菌统称为病原菌✓由侵染性病原引起的病害都有传染性,所以称为传染性病害或侵染性病害(2)非侵染性病原:包括不适于林木生长的各种环境因素。

✓主要为气象因素、土壤因素、大气因素的不适宜。

✓非侵染性病原不具传染性,故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常为侵染性病害的诱因。

2、寄主:病原物寄生(侵染)的对象。

✓对侵染病害而言,称为寄主。

✓对非侵染性病害而言,称为感病植株。

3、环境条件:病原与寄主共同生存的空间。

4、三要素之间的关系✓三者的关系是病害发生发展的基础。

✓可人为改变环境,使环境有利于目标树种,而不利于病原物的活动,以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三、感病林木的病理变化生理上组织解剖上外部形态上四、林木病害的症状1、何谓症状?◆症状:即指外部形态上所表现的异常特征。

◆病症(病征):指病原物在林木体表表现的肉眼或放大镜下可见的特征,如真菌病中产生于病部的营养体或繁殖体。

2、症状的类型:(1)变色(褪绿):指叶绿素的形成不正常而导致的病部的色泽不正常。

✓多出现在叶部,也可出现在果实上。

✓常见的有:褪绿、白化、黄化、紫化、花叶。

(黄化,李黄化病)(紫化,杉苗和松苗紫化病)(花叶,桃花叶病)(花叶,杨树、苹果花叶病)(花叶,黄杨“花叶病”)(花叶,洒金榕“花叶病”)(2)坏死:指植物细胞或组织出现死亡。

✓可出现在干、枝条、叶和果实上。

(斑点、核桃叶斑病)(斑点、枇杷圆斑病)(斑点、杨树褐斑病)(斑点、梨树黑斑病)桃细菌性叶斑病(溃疡、苹果干腐病)(溃疡)(溃疡和腐烂)(腐烂、苹果腐烂病)(3)畸形:寄主细胞或组织受刺激或受抑制而生长过度或不足,引起的各种怪异的形状,如产生丛生、变形(肿大、皱缩)、肿瘤等现象。

林木病理学

林木病理学

一、名词解释1.林木病害: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遭受有害生物的侵袭或恶劣条件的影响,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被干扰和破坏,细胞、组织、器官和形态特征产生一系列反常变化,甚至引起植株死亡,造成经济、景观或生态上的损失,这种现象称为林木病害。

2.非侵染性病原:包括除生物体以外的一切不利于植物生长发育的因素。

3.侵染性病原:指以植物为趋势对象的生物,多为寄生物,主要包括菌物,细菌,病毒,植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以及线虫,藻类,螨类等。

4.病变:植物受病原物侵染以后在生理上,组织上,形态上产生一系列的变化。

5.病状:发病林木本身表现的不正常形态特征。

6.病症:在林木病部病原物产生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7.症状:林木发病后,病部表现出的综合特征,是病状、病症的总称。

8.腐生:是指从无生命的有机体中获取养料的生活方式。

9.寄生:是指从有生命的有机体中获取养料。

10.共生:指植物与微生物形成共生体,二者均可从中得益的关系。

11.菌物:是具有真正细胞核,没有叶绿素,营养方式为异养型,能产生孢子的生物。

一般都能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并常有分枝的丝状营养体。

12.营养体:菌物进行营养生长的菌体部分。

13.菌丝:真菌丝状营养体上的单根细丝。

菌丝体指多根菌丝交织形成的一丛菌丝团。

14.菌丝组织:有些菌物的菌丝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态,交织成各种形状的特殊结构,如菌核、菌索、菌膜和子座等,对菌物的繁殖,对于环境的抗性有重要作用。

15.菌物繁殖体:菌物营养生长到一定时期所产生的繁殖器官,菌物繁殖分为有性和无性两种,孢子是菌物繁殖的基本单位,菌物产生孢子的组织和结构称为子实体。

16.无性繁殖:不经过两个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17.有性繁殖:通过两个性细胞或性器官结合进行繁殖的一种方式。

18.菌物的生活史:是指菌物熊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生长和发育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也可叫做菌物的发育循环。

19.单主寄生:在一种寄主上就可以完成生活史。

《林木病理学》课件

《林木病理学》课件

总结词
掌握病原细菌的分类体系、鉴定技术和在林木病害中的作用。
详细描述
病原细菌是林木病害的又一重要病原,对其进行准确的分类与鉴定对于病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分类是根据细菌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等进行的归类,而鉴定则是确定细菌种类和种下分类单元的过程。通过病原细菌的分类与鉴定,可以深入了解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为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SUMMARY
感谢观看
THANKS
SUMMARY
RESUME
02
林木病原学基础
总结词
了解病原真菌的分类标准、鉴定方法及其在林木病害中的作用。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病原真菌是林木病害的主要病原之一,对其进行正确的分类与鉴定是防治林木病害的重要基础。分类是根据真菌的形态、分子生物学等特征进行归类的方法,而鉴定则是确定真菌种类和种下分类单元的过程。通过分类与鉴定,可以了解病原真菌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和流行病学特点,为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03
02
01
根据病害种类和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确保防治效果。
选择合适的药剂
பைடு நூலகம்
严格控制药剂的浓度和使用量,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合理使用药剂
采用科学的施药方法,确保药剂能够均匀覆盖在林木上,提高防治效果。
科学施药方法
从自然界中筛选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用于病害防治。
微生物资源的筛选
通过繁殖和剂型加工,提高微生物的防治效果和稳定性。
总结词
林木病害的流行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病原生物会迅速繁殖传播,导致病害流行。因此,控制环境条件也是防治林木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此外,及时清理病株残体、加强苗木检疫等措施也有助于防止病害的传播蔓延。

林木病理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东北林业大学

林木病理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东北林业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1. 我国约有森林病害1000多种,目前危害较严重的约60多种。

A:错B:对答案:B2. 世界林木三大病害包括()。

A:榆树枯萎病B:松红斑病C:五针松疱锈病D:松枯梢病E:板栗疫病答案:ACE3.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特性决定了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具有()特点。

A:发生严重而频繁B:病害分布及组成的特殊性C:病害发生因素复杂D:病害种类极其繁多E:有害生物种类不断增加答案:ABCDE第一章测试1. 导致植物发病的生物因子称为病原。

A:对B:错答案:B2. 由生物病原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

A:对B:错答案:A3. 植物病害都要经过一个持续的病理变化过程,最终都表现出一定的病征。

A:对B:错答案:B4. 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识别的症状称为外部症状。

A:对B:错答案:B5. 根据病害症状可对病害做出初步诊断。

A:对B:错答案:A6. 侵染性病害的症状有病征,而非侵染性病害的症状无病征。

A:错B:对答案:A7. 在有利发病的条件下,植物侵染性病害都可以产生病征;如细菌的菌脓,菌物的霉层。

A:错B:对答案:A8. 生物病原主要包括()。

A:细菌B:菌物C:病毒D:线虫E:寄生性种子植物答案:ABCDE9. 细菌病害常见特征是()。

A:霉状物B:菌脓C:粉状物D:点状物答案:B10. 植物病害与伤害最根本的不同之处在于植物病害的形成要经过()。

A:组织变化B:病理变化C:寄生变化D:形态变化答案:B第二章测试1. 吸器是真菌菌丝产生的一种短小分枝,在功能上特化为专门从寄主细胞内吸取养分的菌丝变态结构。

A:对B:错答案:A2. 分生孢子器为一种无性子实体。

A:对B:错答案:A3. 分生孢子、厚垣孢子、卵孢子和游动孢子是菌物的无性孢子。

A:错B:对答案:A4. 休眠孢子囊、卵孢子、接合孢子、担孢子和子囊孢子是菌物的有性孢子。

A:错B:对答案:B5. 菌物的有性孢子是经过性细胞结合后产生的孢子,因此,有性孢子的细胞核是二倍体。

《林木病理学》课件

《林木病理学》课件

林木病害的症状与识别
总结词
掌握林木病害的症状和识别方法是诊断和防治林木病害的关 键。
详细描述
林木病害的症状是指林木发病后表现出的异常特征和现象, 包括病斑、变色、萎蔫、坏死等。识别林木病害症状需要了 解不同病害的特征和规律,通过观察和比较,判断出病害的 类型和严重程度。
林木病害的病原与传播
总结词
创新防治技术
林木病理学应积极探索和创新防治技术,发展环境友好型的病害防 治方法,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林木病理学应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如植物生理学、 生态学、植物保护学等,共同推动林木病理学的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林木病理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林木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产生了重要影响,给林木病理学带来了新的挑战 和机遇。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求
随着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的提高,林木病理学在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 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林木病理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加强基础研究
林木病理学应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深入探究病原菌与寄主植物 互作的分子机制,为病害防治提供理论支持。
了解林木病害的病原和传播途径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病害的扩散和蔓延。
详细描述
林木病害的病原包括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等微生物和线虫等。这些病原可以在土壤、病残体、种子等处越 冬,通过风雨、昆虫、鸟类等途径传播。了解病原的传播方式和途径,有助于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病害的 扩散和蔓延。
02
林木病害的防治方法
《林木病理学》PPT课件
• 林木病理学概述 • 林木病害的防治方法 • 林木病害的案例分析 • 林木病理学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林木病理学(森林病理学)课件

林木病理学(森林病理学)课件

林木病理学Forest Pathology二、植物病理学的概念病斑:症状真菌、细菌:病原致病原因:机制病害的扩展蔓延:发生发展规律治疗:防治措施植物病理学的定义:研究经济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原、致病机制、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的一门科学。

三、病害对农业、林业的危害爱尔兰饥荒:爱尔兰人以马铃薯为主要粮食,1845-1846年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大流行,导致150万人饿死,迫使100万人逃离本土。

植物病理学由此诞生。

孟加拉饥荒:1942年印度的孟加拉邦水稻胡麻叶斑病大流行,约200万人饿死。

1870-1880年,原产咖啡的斯里兰卡,咖啡锈病严重危害,咖啡产业被全部摧毁,后改种茶叶。

1881-1888年,法国葡萄霜霉病严重发生,使久负盛名的法国酿酒业几乎全部停顿。

1970年玉米小斑病在美国大流行,减产15%约165亿Kg,经济损失达10亿美元。

松材线虫病从日本传入,自1982年以来危害面积达7万hot因该病危害已累计致死松树3 500多万株。

目前已严重威胁到安徽黄山、浙江西湖等风景名胜区的安全以及整个中部及南部的大面积松林。

桉树青枯病成为广东、广西及海南地区桉树发展的严重障碍,1982年以来发病累计面积已达10万hm。

红松疱锈病、落叶松枯梢病(北方)如辽宁,这两种病害每年发病面积达9.5万hO。

四、林木病理学的发展历史林木病理学(森林病理学),是研究林木病害的症状、致病原因、发生和流行规律及其防治的一门科学。

植物病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Robert Hartig (德国人)1882年出版了《树病学》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林木病理学教材,标志着林木病理学的诞生,他本人被推崇为林木病理学的创始人。

1934年苏联的C. H .瓦宁出版了《森林植物病理学》教科书。

我国的林木病理学发展的四个时期萌生时期(1917 ~ 1953 )1952年后,森林植物病理学正式列入高、中等林业院(学)校的教学计划。

创建时期(1954 ~ 1978 )1958年到1960年间,北京林学院、南京林学院、东北林学院和中南林学院等设立了森保专业或森林病虫害防治专业。

林木病理学实验指导书

林木病理学实验指导书

森林病理学实验指导伍建榕编(林学专业用)二00九年八月目录实验一森林病害症状观察实验二病原真菌形态观察实验三叶部和果实和枝干病害病原及症状观察实验四杀菌剂波尔多液和石硫合剂的配制前言实验课的操作是从事林木病理工作的基本训练,为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养成实事求是仔细认真的科学态度。

实验过程中必须按所要求的程序进行,同时应注意下列事项:一、实验前要求预习实验指导书及课堂上讲授的有关章节,并将个人实验用品(如2H 或3H绘图铅笔、铅笔刀、软橡皮、直尺、报告纸等)准备齐全。

二、实验课按时进行,实验报告要求简明扼要,字迹清楚,绘图要准确清晰,比例恰当,若有不认真草率从事者要求重做,有事不能参加者应事先请假并与指导老师联系另行安排时间补上。

三、操作中必须遵守实验室规则,使用火、电及毒品等要注意安全,仪器、材料应加以爱护,如有损坏应登记并立即报告指导老师。

四、实验过程中保持室内肃静和清洁,实验完毕后仪器、作业经指导教师检查许可后方得离开。

实验室分小组轮流清扫。

实验一森林病害的症状观察一、实验目的了解森木病害的多样性和危害性,具体识别各种不同病害的症状类型,并弄清林林病害病状和病症的概念及区别。

二、内容和方法:我们把植物生病以后,在外部形态、颜色、气味及组织等各方面产生的一种不正常的病态表现称为病状;而把病原物各种结构体在植物上的显现称为病症。

病状和病症合称为症状。

植物病害的症状往往随病害种类的不同而表现为多样性。

有的病害具有明显的病状和病症,而有的则只具其一或不明显。

植物病害常常根据其所具有的特征性病状和病症而得名。

根据症状特点将森林病害划分为若干类型:(一)白粉病类由真菌中的白粉菌引起。

多发生于叶上,有时也见于幼果和嫩枝。

受害部位有白色粉层,后期白色粉层上出现黑色小点。

观察桑白粉病;朴树白粉病;紫薇白粉病。

(二)锈病类由真菌中的锈菌引起,发生于枝干、叶和果等地上部分。

病部有锈黄色粉堆或泡状物及管状物等,观察滇杨叶锈病;桧柏梨锈病;(三)煤污病类由真菌引起。

林木病理学实习报告

林木病理学实习报告

林木病理学实习报告林木病理学实习报告林木病理学实习报告实习题目:林木病害调查年级专业:08林学(2)班学号:08108066姓名:沈震实习时间:20xx.08.30~20xx.09.24实验小组:第二组林木病害调查调查地马宗林林场基本慨况:马宗岭林场始建于1958年3月,1998年建立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马宗岭位于金寨县西南部,其地理位置于北纬31°10”~31°20”和东经115°30”~115°50”之间,周围与花石乡、古碑镇、燕子河镇、天堂寨镇、吴家店镇、果子园乡6个乡镇接壤。

林场总面积55010亩,其中有林地面积54587亩,活立木蓄积43万m3,公益林面积51855亩,蓄积39万m3,商品林面积2555亩,蓄积4万m3。

森林覆被率96.4%。

林场下设二股一室、2个检查站、5个营林林区、一个自然保护区管理站,辖千坪村。

现有职工172人,离退休47人。

在岗125人,建场以来,实行封、造、育、管的营林政策,营造并保护了一批珍贵的森林资源,为金寨的生态环境建设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

马宗岭林场地处于大别山北麓,淮河水系的源头,是我国东部北带温暖、湿润的南北过渡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5℃,年降雨量1400~1600毫米,平均海拔900米,最高峰月亮坳海拔1671米。

土壤为山地黄棕壤,PH值5~6,生态系统结构完整。

生态关系协调稳定,天然植被繁茂。

这里有高等植物1700余种,动物170余种。

1.调查目的1.1首先是巩固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对于一些常规的病害我们不光是有感官的认识,更应该有切身的体会,实地考察调查能让我们更好地去了解病害的特征,以及看到植株在受病害感染后的生长状况。

1.2森林作为木材资源的主要输出地,它的健康生长状况就设计到了木材经济效益这块,因此对森林的病害做一个调查整理可以很好地去了解病害的发生规律,从而提供正确而有效的防治措施,使森林达到可观的经济效益。

(完整word)林木病理学整理

(完整word)林木病理学整理

林木病理学整理名词解释:林木病害的定义:林木在生活过程中,由于受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在生理上、组织结构上和外部形态上产生一系列局部的或整体的异常变化,生长发育受到显著影响,甚至出现死亡,这种现象称为林木病害。

病征:在林木病部病原物产生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症状:林木发病后,病部表现出的综合特征,是病状和病征的总称。

菌物:是一类大多数能形成丝状分枝的营养体,有细胞壁和细胞核,不含有叶绿素和其他光合色素,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产生孢子的生物。

繁殖体: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子实体)及其形成的孢子真菌的生活史:真菌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生理小种:对不同寄主植物品种的致病性不同而划分的生物群.原核生物: 是指无真正的细胞核,遗传物质分散在细胞质中,无核膜包被,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核区的低等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和菌原体等。

细菌的生物学概念:是低等的单细胞生物;形体微小,结构简单;无成形细胞核,即无核仁和核膜;属于原核生物。

多数细菌是异养的。

菌落:在人工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以接种点为中心的圆形或其它形状的肉眼可见的群体。

全寄生:无叶绿素,无根,从寄主吸收全部营养物质。

半寄生:有叶绿素,但无真正的根,须从寄主吸取水分和矿物质。

病毒:是一类超显微的、机构及其简单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具有致病能力的非细胞生物非侵染性病害:由环境中不利于植物生长发育的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直接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也称为生理性病害病程:从病原物接触寄主开始到植物表现症状的过程。

.侵染循环:是指越冬的病原物,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经一定方式传播侵入后引起寄主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寄主再度发病的过程。

整个过程包括病原物的越冬、传播、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

寄生性:病原物依附寄主生存的能力,即指病原物吸取寄主营养的能力。

病原物的致病性:指病原物对寄主的毒害能力,即病原物引起寄主发病和对寄主进行破坏的能力.也称致病力或毒力。

树木病理学林木病理学

树木病理学林木病理学

1.叶部病害的初侵染源:病落叶、头年被害枝条、被病菌污染的冬芽、昆虫等媒介、转主寄主。

2.叶果病害的流行条件:一般纯林比混交林发病重。

郁闭度大的比小的重。

多雨高湿度有利于病菌孢子的传播、萌发、侵入。

林木生长衰弱也常诱发和加重病害的发生。

防治:①营造混交林,避免大面积集中连片,结合营林措施,改善林地条件,促进林木生长②消除病落叶,减少侵染来源③药剂防治,在病菌孢子飞散侵染期间喷洒杀菌剂或释放杀菌烟剂④植物检疫⑤选育抗病品种。

3.松针褐斑病的判别:①针叶:症状在老叶上;感病针叶上有三段斑;针叶会在未成熟前脱落②单株松树树体:感病部位在基部,由树冠下部向上部发展,不危害嫩梢和枝干③主要在春夏季有典型症状,5-6月为发病盛期。

4.松针褐斑病与红斑病比较,相同点:①树冠下部开始感病②黑色的子实体突破表皮③分生孢子在形状和大小上类似。

不同点:①红斑病发病初期,病斑中心渐成褐色,随病斑扩大而渐成为红至红褐色,病斑上常流脂。

褐斑病病叶上最初产生退色的小斑点,草黄或淡褐色,后为褐色,并稍扩大,有时汇合成褐色的段斑②红斑病多发生于叶端,针叶基部呈绿色。

褐斑病在病叶上常表现出三段斑③红斑病分生孢子为无色透明的。

褐斑病的则为有色的④分生孢子最佳发育温度,红斑病<褐斑病⑤潜育期,红斑病>褐斑病。

5.桃缩叶病的防治:①在早春桃树萌芽前喷洒3-5°的石硫合剂或6%的多硫化钡,可有效地抑制其发生②在花瓣露红时,代森锌等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万单位井冈霉素水剂500倍液喷施③落叶后,3%的硫酸铜喷雾一次,可减少流行与发生。

6.油茶叶肿病发病规律:①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②早春发病,发病时间段,1年1次,无再侵染,山区发病推迟至4月,季节性强③危害的程度与品种有关,一般大叶大果油茶发病重,小叶小果油茶发病轻④孢子萌发、侵入、发病的3个条件:a.水分,湿度,达80%以上;b.温度在12-18℃;c.叶龄,嫩叶易受侵染⑤通风不良、阳光不足处易发病⑥树冠中下部发病较严重。

林木病理学林学ppt课件

林木病理学林学ppt课件

A.Fischer
•他以植物木栓化能力及汁液酸性为理

认为细菌不适应于在植物体内的生存
力图反对植物病原细菌学说
14
• 1869年美国的史密斯(E.F.Smith) 以大量细致工作驳倒了费歇,1920年 著了《植物细菌病害》一书。形成了植 物细菌病害的新领域
2.植物病毒病害
• 在自然界中植物病毒病害早已存在,但 到1886年一个在荷兰工作的德国人梅 尔(Adolf Mayer),进行烟草花叶病 毒传染性研究时,把病株汁液注射到健 株内,使健株发生了同样的症状,由此 证明了传染性
8
• 茯苓、猴头、银耳等都是真菌 • 生物防治方面: • 有些可寄生在某些昆虫上,使昆虫致
死,如白僵菌用来防治松毛虫 • 有些真菌可与高等植物的根共生形成
菌根,帮助林木吸收水分和养分,能 否形成菌根是造林成活必要条件
9
二.林木病理学的任务和性质
•林木病理学是一门研究林木病害分布、诊 断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致 病机制林木病害发生发展规律、防治方法
•1920年杜利特尔(Doolittle)用黄瓜花叶 病汁液试验证明这病毒可以通过贝克菲尔 德氏细菌过滤器,但不能通过查尔隆德( Chamerland)细菌过滤器
17
•1921年利用孔度不同的滤器,测定可滤 性病毒体的尺度 •1935年美国的斯坦利(Stanley)从烟草 花叶病毒中提取出病毒的晶体 •1937年英国的鲍登(F.C.Bawden)证明 病毒的粒体中含有病毒蛋白质和核酸 由于这些研究成果及进一步的研究,出现 了植物病毒病理学及流行学,形成了植物 病毒病害的新领域
21
•1967年日本的土居养二等人,对泡桐 丛枝病、桑萎缩病的研究 •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植物病原 类菌原体(MLO),即植原体 •世界各国的许多科学工作者争相研究 到目前已有100多种植物病害发现了类 菌原体

树木病理学,林木病理学

树木病理学,林木病理学

1.叶部病害的初侵染源:病落叶、头年被害枝条、被病菌污染的冬芽、昆虫等媒介、转主寄主。

2.叶果病害的流行条件:一般纯林比混交林发病重。

郁闭度大的比小的重。

多雨高湿度有利于病菌孢子的传播、萌发、侵入。

林木生长衰弱也常诱发和加重病害的发生。

防治:①营造混交林,避免大面积集中连片,结合营林措施,改善林地条件,促进林木生长②消除病落叶,减少侵染来源③药剂防治,在病菌孢子飞散侵染期间喷洒杀菌剂或释放杀菌烟剂④植物检疫⑤选育抗病品种。

3.松针褐斑病的判别:①针叶:症状在老叶上;感病针叶上有三段斑;针叶会在未成熟前脱落②单株松树树体:感病部位在基部,由树冠下部向上部发展,不危害嫩梢和枝干③主要在春夏季有典型症状,5-6月为发病盛期。

4.松针褐斑病与红斑病比较,相同点:①树冠下部开始感病②黑色的子实体突破表皮③分生孢子在形状和大小上类似。

不同点:①红斑病发病初期,病斑中心渐成褐色,随病斑扩大而渐成为红至红褐色,病斑上常流脂。

褐斑病病叶上最初产生退色的小斑点,草黄或淡褐色,后为褐色,并稍扩大,有时汇合成褐色的段斑②红斑病多发生于叶端,针叶基部呈绿色。

褐斑病在病叶上常表现出三段斑③红斑病分生孢子为无色透明的。

褐斑病的则为有色的④分生孢子最佳发育温度,红斑病<褐斑病⑤潜育期,红斑病>褐斑病。

5.桃缩叶病的防治:①在早春桃树萌芽前喷洒3-5°的石硫合剂或6%的多硫化钡,可有效地抑制其发生②在花瓣露红时,代森锌等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万单位井冈霉素水剂500倍液喷施③落叶后,3%的硫酸铜喷雾一次,可减少流行与发生。

6.油茶叶肿病发病规律:①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②早春发病,发病时间段,1年1次,无再侵染,山区发病推迟至4月,季节性强③危害的程度与品种有关,一般大叶大果油茶发病重,小叶小果油茶发病轻④孢子萌发、侵入、发病的3个条件:a.水分,湿度,达80%以上;b.温度在12-18℃;c.叶龄,嫩叶易受侵染⑤通风不良、阳光不足处易发病⑥树冠中下部发病较严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原
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
属细菌的薄壁菌门,革兰氏阴性好氧 菌根瘤菌科的野杆菌属,鞭毛周生, 引起组织肿大
只有携带Ti质粒的菌株才具有致病性 Ti质粒同时还控制对细菌素的抗感性
和寄主范围 Ti质粒可用热处理或其它因素丢失,
使细菌失去致病力
侵染循环
病菌在病瘤中、土壤和土壤中的寄 主残体内越冬(可存活1年多,2年 内得不到侵染机会即失去活力) ―――伤口侵入(嫁接、虫害及中耕 造成的伤口)―――发病―――进行再 次侵染
检验处理方法
从疫区调运的松苗要进行严格检疫,发 现病苗要及时销毁
当年采伐木材及带皮原木用溴甲烷熏蒸 处理,一年后调运,用药量每立方米200 克
在感病部可涂松焦油或煤焦油,发病率 在40%以上要皆伐补种其它树种
调运黑果茶镳子时,发现叶背有黄色疹 状夏孢子堆或冬孢子柱应立即销毁
(二)板栗疫病
•可单独或同时侵害苗木
•在幼苗期可连续多次发病,每次病程留下的 死苗又成为病菌的营养物质,借以繁殖
•病菌以菌丝在土壤中蔓延
•随雨点飞溅,或产生孢子随气流传播,扩大 危害,造成流行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应采取以育苗技术为主的综 合防治措施: 做好苗圃地的选择,推广生荒地育苗 结合整地,每亩施生石灰20~25kg 在柴草方便的地方,实行“三烧三挖”
分布及危害 板栗疫病又称板栗干枯病,溃疡病
(与云南板栗溃疡病不同) 世界性栗树病害,本世纪处欧洲栗
和美洲栗几遭覆灭
我国板栗一直认为是抗病的
但在北京、河北、河南、湖南、四 川、福建等省均又蔓延
云南金殿后都有。栗实产量和质量 都有危害,当病斑环绕主干时,整 株枯死
症状
初期被害主干树皮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 水渍状红褐色病斑----病部组织松软----略 隆起----湿度大时会溢出黄褐色汁液----病 部继续扩大,向上下蔓延----病部肥肿 (病状)----呈湿腐状,有酒糟味----后期 失水,干缩凹陷----感病树皮纵向开裂---春季产生橙黄色瘤状子座----遇水挤出橙 黄色卷曲状分生孢子角----秋后子座变为 酱红色,其中子囊壳进行越冬----木质部 和皮层间可见羽毛状扇形菌丝层(病症)
检疫处理方法 严格检疫,禁止到疫区引种苗木种子,接
穗 必要从病区调苗时,除严格检验外 还需在萌芽前用2-5度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
喷施
种子用福尔马林消毒30分钟
在疫区内要清除病株及病枝,并及时 烧毁,减少侵染来源
发病轻者可用刮治处理:即用刀子把 病皮刮除用401抗菌剂涂抹伤口
可用无毒品系(Hypovisulent strain)
病原
Cryphonectria parasitica Endothia parasitica
子囊菌内座壳属,分生孢子器不规 则形,大小不一,多室,分生孢子 无色单生 子囊壳暗褐色,烧瓶状,在子座底 部产生
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丝,子座,子囊壳在病株上越冬---分生孢子,子囊孢子都可侵染----分生孢 子为初侵染主要来源----风雨、昆虫传播---伤口侵入----发病----进行再次侵染
传播途径
风雨昆虫自然传播 远距离传播主要是调运带病苗木,
接穗,原木、栗实
检验及鉴定:是检疫对象
症状检验 观察树干及枝条伤口处是否有圆形或
不规则形水渍状或隆起的黄褐色病斑 病斑上有无黄色子座 后期皮层是否龟裂 露出木质部等典型症状
保湿培养
病斑无子实体出现 可将有病树皮放在25-30oC的条件
传播方式
病原以担孢子和锈孢子靠风雨的方 式自然传播
远距离主要靠感病松苗、幼树、小 径材及新鲜带皮原木的调运
检验及鉴定
检查是否产生锈孢子器 对于1-3年的幼苗及幼树,用染色检验方
法,检查松针、小枝树皮中的病原菌菌 丝
取有斑点的松针及下方的小枝皮层作徒 手切片,用基姆萨(GIEMSA)染色剂染 色,在皮层细胞之间有玫瑰红色菌丝时, 可以证明被松针锈病或疱锈病侵染
病原Cronartium ribicola
红松疱锈病的病原与其它松树的 病原属名是相同的
都是担子菌亚门 锈菌目 柱锈菌属引起
侵染循环
冬孢子8-9月在转主寄主上茶镳子叶片 上产生―――萌发产生担子、担孢子――- 风传播到松针叶上,萌发后由气孔侵入 ―――菌丝蔓延到树干皮层―――2-3年后, 8-9月间在枝干皮层上产生性孢子器 ―――3-4年5-7月间产生锈孢子器,以后每 年都产生锈孢子器―――风传播到茶镳子、 马先蒿转主寄主上,气孔侵入―――6-8月 产生夏孢子,进行重复侵染―――12-1月 产生冬孢子
子器
病原
栎柱锈菌(Cronartium quercuum)
性孢子无色,单细胞 锈孢子卵形或椭圆形
侵染循环
栎柱锈病是转主寄生菌 早春松树上产生性孢子----锈孢子----
随风传播----栎类叶片上产生夏孢子---冬孢子----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松 树上产生性孢子器
发病条件
松树发病与空气湿度有密切关系 山高雾多的山区发病重 丘陵地区发病轻 与海拨有关 在云南松林,一般发生在海拔2100m以
合理施肥
适时适量播种,加强苗圃管理 促使出苗齐,苗健壮,增强抗 病能力
幼苗发病后,要及时施药,防 治可用0.15%的百菌清喷雾,防 效可达86.6%,有效浓度0.1%的 多菌灵喷雾,防效为80%
冠瘿病
分布及危害 冠瘿病有叫根瘤病、根癌病、肿根
病等,分布于河南、山东、河北福 建吉林等的许多县。为土壤习居菌, 寄主范围广,至少包括331个属的640 个不同种植物
接种检验
将新鲜病瘤小块接种到番茄植株上, 待发病后再取病组织分离
病原鉴定
取瘤与健康部分的交界处作徒手切 片镜检病原,能看到细菌溢向外扩 散
检疫处理方法
严格检疫,禁止到疫区引种苗木,发现 病苗应销毁
可疑苗木用2%硫酸铜100倍液浸泡5分钟, 再放入生石灰50倍液浸泡1分钟,或用 链霉素100-200毫克/克浸泡30分钟消毒, 用清水冲洗后再植
苗木栽植前用A.tumefaciens非致病 菌株K84的细菌悬浮液对苗根或插 条浸根处理,可以保护苗木免遭侵 染,种疫苗,但不能治愈感病植物
用热处理可使病菌丢失Ti质粒失去 致病性
上 尤以2500~2800m内分布较普遍
防治方法
直播造林时,应从健康的母树采种, 以保证种子质量
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应保持林分一定疏 密度促进林木健康生长
以提高松树抗病性
对株数感病率低的林分,可结合间伐 清除受病枝条或植株
苗木幼树可喷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 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不宜营造松树和栓皮栎的混交林
松疱锈病
分布及危害
松疱锈病是世界有名的危险病害,我国 已发现数种疱锈病,分别在五针松和两 针松上,马尾松、赤松、樟子松、黄山 松、云南松、油松、华山松等,主要危 害幼苗和20年生的幼树枝干部位皮层
发病率极高,3-5年后干枯,严重 影响松树生长
云南在曲靖地区的会泽,东川,大 理的耳源
症状
进行以菌治病
无毒品系接种到活动的树干病部
第七章 根部病害及其防治
苗木猝倒病
•症状 •由于发病时期不同,病苗可出现不同 的症状 •种芽腐烂 •苗木猝倒 •苗木立枯 •幼苗出土两个月以后,茎部木质化病 菌从根部皮层或侧根侵入,使之发生腐 烂,苗木直立枯死,也称苗木根腐
病原
引起苗木猝倒病的病因 有非侵染性和侵染性两类
前者因地表温度过高,灼伤幼苗根茎 部位造成
一般以侵染性病因为主,常见的病原 菌有三种
Rhizoctonia 丝核菌属 Pythium 腐霉 属 Fusarium solani腐皮镰孢 Fusarium oxysporu以植物残体为营养,对环境适应性强,分布 广
传播途径
病原菌栖息于土壤及病瘤的表皮 主要通过带病苗木、插条、接穗和
幼树的人为传播 也可通过灌溉、雨水和地下害虫自
然传播 土壤微碱性,粘重、排水不良切接
苗木幼苗发病重
检验及鉴定
症状检验 检查根冠及根颈部的根瘤,表面粗糙、
龟裂 培养检验 用细菌培养基,取白色幼嫩的瘿瘤的
表皮组织2mm2的小块,用无菌水洗3次, 放入灭菌培养皿内,滴一滴无菌水, 压碎静止30分钟,用常规方法划线分 离
第六章 干部病害及其防治
(一)松瘤锈病 危害性 松瘤锈病是松树枝干上的病害 云南西北部个别云南松林分发病率达30% 个别植株上出现40多个木瘤 瘤上部分枝条枯死
症状
病状 松瘤锈病典型病状是干枝上形成近球形的
木瘤 病症 春季瘤表层裂缝处溢出黄色蜜滴,干后形
成桔黄色斑痕 次年再在瘤的表面出现浅黄色疱状的锈孢
病状:肿瘤、黄叶等 病症:用肉眼或扩大镜可以看到的病
原菌的营养体或繁殖体
初期在枝干皮层出现淡黄色病斑,边 缘色淡―――病斑逐渐扩大―――8-9月病 部产生白黄色蜜滴―――第2-3年4-5月间 ―――病部长出橘黄色泡囊,囊破散放 出黄色的锈孢子―――年年发病,树皮 加粗变厚,病部稍显粗肿
在转主寄主马先蒿(茶镳子)叶片上 产生夏孢子堆和冬孢子柱
也可用代森锌,多菌灵,敌克松等 25%,与细沙土混合,制成药土,播 种前垫盖在播种行里约lcm厚,用药 量4~6g/m2
干燥地用2%~3%的硫酸亚铁溶液喷 洒,约9kg/m2
雨天或湿土,则可用细干土混 2%~3%的硫酸亚铁,每亩撒放 100~150kg,用于土壤消毒
种子消毒
可用0.5~1%的硫酸铜溶液浸种1~2 小时,阴干后拌石灰粉播种,也可 用相当于种子重量1%的硫酸亚铁 或占种子重量0.2~0.5%的敌克松、 托布津、菲醒等农药拌种
该病主要危害幼苗和幼树干基部和 根部,有时也发生在根的其它部分
受害树木生长衰弱,如果根颈和主 干上的根瘤环干一周,则生长停止, 叶片发黄、早落,甚至枯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