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传读后感
《马克思传》读后感(通用13篇)

《马克思传》读后感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马克思传》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马克思传》读后感篇1在家放暑假的这段时间里,我抽出一些时间零星的时间阅读了《马克思传》的部分内容,而之后的内容也只是大致的浏览了一部分。
整个过程虽是走马观花,且过程极为枯燥,但只要耐着性子读下去便会发现其中的奥妙。
总之整个过程是一个痛苦的旅行,但也有苦中作乐,也是回味无穷。
从书中我了解到了马克思一生的坎坷,仔细想想我平常碰到倒霉事情总是喜欢抱怨,觉得老天爷不公平。
然而马克思却在坎坷中坚持追寻着自己的真理,他的那种精神不仅给我带来了心灵上的震惊,还有精神上的鼓舞,这种坚持真理的精神是每个伟人特有的,时代将改革的力量交给了他们,不仅是因为他们的惊天才华,更是他们敢于面对地狱的勇气,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困乏其身。
“我挺喜欢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选择》中的一句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么我们所感受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的,但是永恒发挥作用的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将洒下热泪。
”这是马克思17岁时写下的话,那我们呢?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在大学里的自由时间要多少有多少,没有了老师和家长的严管。
面对安逸的氛围,自由的气氛,原本心怀梦想的我们也之间变得懒散起来,同时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荒废了学业,变得迷茫。
当然,也包括我自己,没有明确的目标,在大学里混日子,那么大学四年后我又将何去何从,我不禁扪心自问。
我也感受到了危机,再不去努力,再不去奋斗,我的人生将走向毁灭。
虽然没有读完全部的《马克思传》,也没能理解透彻每一章每一节,也没有完全领悟到马克思一生中伟大的理想,但却也从中学到了一些东西,思想上也得到了一点升华,对生活多了一些思考。
马克思传 读后感 大学

马克思传读后感大学篇一马克思传读后感大学读了《马克思传》,我心里真的是五味杂陈。
你说马克思,他这一生可真是不容易啊!我原本以为伟人嘛,那肯定是一路顺风顺水,自带光环。
但看了他的经历,我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也许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马克思就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理论巨人,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他。
马克思的求学之路就充满了坎坷,他不断地思考、探索,我就在想,要是我处在他那个境地,可能早就放弃了。
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那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劲儿,真的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那个时代,他提出的理论是那么的独特,甚至可以说是惊世骇俗。
可能很多人都觉得他是在瞎折腾,可事实证明,他的理论改变了整个世界!这让我不禁反问自己,我有这样的勇气和洞察力吗?书中描述的他的生活状况,那叫一个艰苦。
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可他还在坚持研究和写作。
我觉得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要是我,可能早就被现实打败,找个安稳的工作混日子去了。
马克思的一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成功从来都不是偶然的。
他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和挫折,还能坚持自己的理想,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啊!我在大学里,有时候遇到一点小困难就想退缩,和马克思比起来,我这算啥呀?不过话说回来,我也在想,马克思的理论在当今社会是不是完全适用呢?也许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需要对他的理论进行一些新的解读和补充。
但不管怎么说,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这一路读下来,我感触颇深,真心觉得马克思太牛了!我也要像他一样,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拼搏,哪怕前路充满荆棘!篇二马克思传读后感大学嘿,读完《马克思传》,我这心里头啊,就像被扔进了一块大石头,激起了层层浪!咱先不说别的,就马克思这哥们儿的坚持和毅力,那真是让人竖大拇指!大学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挺努力的,可跟马克思一比,我这算啥呀?他为了自己的理想,那是不顾一切,哪怕穷得叮当响,也绝不放弃。
我一直在想,他到底是咋有那么大的勇气和决心的?也许是对社会不公的愤怒,也许是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马克思传读后感(精选12篇)

马克思传读后感(精选12篇)马克思传读后感篇1马克思逝世时,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120年过去了,恩格斯的这一预言。
不断得到证实。
世纪之交,许多国家纷纷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评选千年伟人。
1999年秋季,英国广播公司(BBC)传来一个消息:在英国举办的千年最伟大思想家选举中,马克思高居牛顿、康德等人之前,被评为已过去的千年中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
在《马克思》中,作者刘雷以生动细致的笔触和严谨的叙事风格讲述了马克思一生的思想活动和生活,同时透过对这位伟大人物生平的描述,展现出那个时代激荡的社会变革与政治风云。
一直以来,马克思作为共产主义的先驱者和缔造者为全世界人民所敬仰和崇拜,尤其整个19世纪是在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在中国他的知名度绝对不亚于毛泽东,他之所以伟大,归咎其理,莫过于思想的伟大.马克思的一生,可以说就是其思想形成的一生。
作为21世纪的大好青年,更应该继续信任他,遵从他,把他开创的思想解放事业继续推行下去.我个人从来不崇拜任何人,我只欣赏那些伟大的人,因为他们有伟大的思想能够引导我走向正确的道路,能够得到我所需要的,从而形成我的思想,我想这才是我想要的。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童年时代的马克思就带有极强的个性的。
同时,马克思也生活在一个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家庭里。
其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律师,学识渊博,而且深受启蒙思想的开明绅士。
其父亲虽然是个犹太人,但其并未将犹太人的宗教文化传授给马克思。
这使得马克思自小就受到启蒙思想的熏陶,自小就学会独立思考问题。
这也为马克思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事业上,马克思是执著的,专横的,偏执的,尖锐的,这点是毫无疑问的,却也正是伟大之处,也正因为这些,他才能创造出伟大的真理!与事业相比,马克思在生活上很窘迫,这源于他对金钱的态度,其实也反映了他的个性,他不善于理财,因为他认为金钱不重要,懒得花心思,豁达的性格,不拘小节的作风.因此他后半生的经济****,大都来自于恩格斯这位朋友。
马克思传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

马克思传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马克思传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一看完马克思传,我惊叹马克思传奇的一生,说他传奇,为他的家庭背景,为他的深邃的思想,为他的多样的经历,也为他的勇气,也为他的博爱,也为他敢为人先的精神。
马克思出生于一个世代律师的家中,是个地地道道的普通人,甚至还有些穷,对于这点,我很能理解,穷人出身的马克思,当然对当时无产阶级广大劳动人民的困苦,了解的比别人深刻许多。
我不今想起我国古代也有不少未能成功的农民起义,譬如陈胜吴广起义,清末的黄巾起义。
他们的领导者也和马克思一样,是纯粹的穷人,都是因为收到压迫,采取反抗措施抵抗剥削行为的,施加剥削行为的当然是当时的国家政府,我理解的是,他们的资本主义制度,是国家政府确立的,对于,一些欧洲国家,像法国,英国,等欧洲众多国家,立国制度都是资本主义制度。
但是他们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马克思成功了,部分我国古代的农民起义者确失败了马克思家庭虽穷,但是却是一个有知识储备的家庭,在当今看来,这样的家庭是令人羡慕的小康之家,但是那个时代,似乎金钱至上,金钱决定一切的,所以,这是他家庭贫困的原因之一。
知识氛围浓厚的家庭,为他将来律师的学习,和敏锐思维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然而中国古代的一些农民起义领导人,是世代耕耘,靠老天爷和政府生活的人,往往没有接受过教育,眼界也不开阔,认识到的,多是眼前利益,政府征兵赋税过重吃不消,就要反抗,为了是能够拜托重税,得以生存。
这个马克思的最初目的,可以说,是一致的。
我分析,应该有以下几点原因,在此我由轻到重的说明一下,第一点,因为所受教育的不同,这里的教育,不是单纯的指学校教育,书本教育,更多的是指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能力。
马克思在形成理论前和过程中,做过报社编辑,在工厂和工人一起做工,这些都为他们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而且,在求学期间,研究并总结了黑格尔的人的思想理论,也为他思想的提出有了准备。
然而中国古代的一些农民起义领导人,是世代耕耘,靠老天爷和政府生活的人,往往没有接受过教育,眼界也不开阔,认识到的,多是眼前利益,政府征兵赋税过重吃不消,就要反抗,为了是能够拜托重税。
读马克思传有感精选范文5篇

读马克思传有感精选范文5篇马克思的一生为形成思想而奋斗。
他的思想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爱情,工作等等。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读马克思传有感精选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读马克思传有感精选范文一最近,我读了《马克思传》这本书仿佛让我走进1818年,农民的生活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深深理解了农民困苦的生活。
马克思是政治经济学的领袖,也是历史哲学的代表。
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马克思很同情民生。
有一天,马克思到乡下体验生活,由于国家把大片土地都卖给了资本家和大地主,致使农民过着民不聊生的生活,就连做饭烧柴也异常困难。
他们只能到自家田地里捡木材,木材是不够用的,又买不起煤,只能去树林内捡枯树枝,以勉强解决燃料问题。
但是政府制定了《林木盗窃法》按照这一法律,未经土地和树木所有者同意而私自捡枯树枝者,均属犯了盗窃罪。
这一法律的通过激起了广大农民的义愤,他们到政府机关找人论理,却被军警用暴力拒之门外。
面对农民喊怨无门的境况,马克思勇敢的站出来再一次拿起笔,奋笔疾书,为农民书写了辩护词,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在中学,马克思说过:“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而劳动,但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的人,出色的诗人,但他永远不能成为一个真正完美的伟人。
”这句话深深感动了我,我看到和听到许多英雄豪杰和有志之士,在道德上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幸福和利益而奋斗。
读了这本书后,我感受到马克思为无产阶级解放而坚定不移的信念,从马克思身上学到了勇敢、正义、执著、智慧。
从而启发了我刻苦学习,立志成材的决心。
读马克思传有感精选范文二“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的人,但他决不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这句话是我在马克思传中看到的,当时令我触动,感受深刻。
他的思想魄力更让人震撼。
他不仅拥有才华和智慧,而且拥有别人没有的信念和执着,在他的生命里充满的是对整个世界的思考,而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人生。
《马克思传》读后感

《马克思传》读后感《马克思传》读后感「篇一」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部著作中,对鲍威尔等人的"自我意识"哲学思想进行了全面的揭露和深刻的批判。
鲍威尔一伙反对黑格尔主义的正统派,并自称批判地克服了黑格尔哲学的局限性,主张自我意识即"精神"就是一切,在它之外没有任何东西;"自我意识"是世界的创造者,世界是它的以太头脑的幻影和它的臆想的结果。
他们把历史的发展归结为普通的自我意识同实体的对立。
但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这种哲学仍然是在黑格尔哲学范围内兜圈子。
马克思具体揭示了鲍威尔如何片面的发展了黑格尔哲学。
马克思认为,黑格尔哲学体系中有三个因素:斯宾诺莎的实体、费希特的自我意识以及前两个因素在黑格尔那里的必然的矛盾的统一的绝对精神。
施特劳斯和鲍威尔在自己的批判中都超出了黑格尔哲学的范围,但同时又都停留在黑格尔思辨的范围内,不管是哪一个都只是代表了黑格尔体系的一个方面。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鲍威尔的"自我意识"哲学对黑格尔哲学的发展并不是积极意义上的发展,而是抹杀了黑格尔哲学中的积极因素,是黑格尔哲学庸俗化、漫画化,进一步推到荒谬绝伦的地步。
马克思指出,黑格尔哲学有双重不彻底性:其一是他宣布绝对精神的定在,同时又不肯宣布现实的哲学家就是绝对精神。
黑格尔反对把自我意识和个人意识混为一谈,反对哲学家本人就是绝对精神。
其二是黑格尔仅仅在表面上把作为绝对精神的绝对精神变成历史的创造者。
就是说,黑格尔认为历史是绝对精神的历史,群众要绝对听从绝对精神的摆布。
而鲍威尔的"自我意识"哲学则克服了黑格尔哲学的这双重不彻底性。
第一,鲍威尔把自我意识和哲学家的个人意识混为一谈,宣称批判地思维的个人就是无限的自我意识的体现者。
第二,鲍威尔"是有意识地扮演世界精神的角色",有意识地扮演历史创造者的角色,运用他们的批判头脑,自觉地发明历史和实现历史。
《马克思传》读书心得范文体会范文三篇

《马克思传》读书心得范文体会范文三篇《马克思传》读书心得体会三篇《马克思传》读书心得体会感受(一)最近阅读了《马克思传》。
这是一本传记,主要是先了解马克思的人生,重新认识马克思。
这本书读起来通俗易懂,活泼生动。
读了这本书后,激起了我对了解马克思的兴趣,进而拜读马克思更多作品的欲望。
看了这本书,第一次清晰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如此接近生活,如此的实在。
马克思也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人了。
他和我们一样也有作为人的正常需要,吃喝住行、恋人家人朋友、爱情亲情友情;他和我们一样也有作为人所具有的缺点,人格不完善、受感情限制等等。
人有优缺点,马克思同样不可避免。
他的生活是“奢逸”的,不善于理财,对生活的安排显得没有条理,房间里杂乱、肮脏,充满烟草味。
但这些都不足以否定马克思是一个伟人,马克思博闻强志、兴趣广泛、记忆惊人,他对文学、历史、经济、天文、地理、哲学等都有浓厚的兴趣和精深的研究。
尤其佩服马克思严谨的治学态度,他说要广泛阅读,要收集和弄懂目前所研马克思在他的自白上有这么一些我认为应该单独列出来的:马克思说他对幸福的理解是“斗争”,他对不幸的理解是“屈服”,他喜欢的格言是“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他所喜爱德箴言是“怀疑一切”。
他认为自己的特点是“目标始终如一”。
过去我们总是把马克思当成一个神,讳言他的弱点。
其实,他思想与精神的光芒不会因为他作为物质性的人的真实性而被湮没。
马克思仍然是一个伟人。
20某某年英国广播公司评选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时,马克思仍然名列榜首。
20某某年,英国评选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也居首位。
这更显其伟大。
《马克思传》读书心得体会感受(二)记忆模糊,只记得大约在读初中时,便听过“马克思主义”这个名词。
对我而言,现在对它也只是一知半解,多半是高中时期在高考的压迫下,死记硬背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的内容,而从未深刻了解过卡尔马克思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社会学家、革命家。
《马克思传》读书心得体会精选三篇

《马克思传》读书心得体会精选三篇《马克思传》读书心得体会(一)最近阅读了《马克思传》。
这是一本传记,主要是先了解马克思的人生,重新认识马克思。
这本书读起来通俗易懂,活泼生动。
读了这本书后,激起了我对了解马克思的兴趣,进而拜读马克思更多作品的欲望。
看了这本书,第一次清晰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如此接近生活,如此的实在。
马克思也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人了。
他和我们一样也有作为人的正常需要,吃喝住行、恋人家人朋友、爱情亲情友情;他和我们一样也有作为人所具有的缺点,人格不完善、受感情限制等等。
人有优缺点,马克思同样不可防止。
他的生活是奢逸的,不善于理财,对生活的安排显得没有条理,房间里杂乱、肮脏,充满烟草味。
年轻时马克思酗酒、打斗,因此曾被学校关禁闭;作者甚至认为,因为耶拿大学比柏林大学级别低,比拟容易拿到博士学位,加之又有熟人在那里,因此马克思在缺席的情况下被授予了博士学位。
马克思不修边幅,外衣的纽扣时常扣错。
他性情急躁,对人有时爱发脾气,甚至大发雷霆。
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他干预他三女儿的婚姻,结果三女婿是位登徒子,导致三女儿40多岁就自尽了。
如果马克思地下有知,必定会痛恨不已。
但这些都缺乏以否认马克思是一个伟人,马克思博闻强志、兴趣广泛、记忆惊人,他对文学、历史、经济、天文、地理、哲学等都有浓厚的兴趣和精深的研究。
尤其佩服马克思严谨的治学态度,他说要广泛阅读,要收集和弄懂目前所研究的资料和水平,然后才开始写作。
马克思是位精神上的伟人,但在物质方面却是贫困的一踢糊涂,常常典当自己的家具,燕妮的嫁妆,甚至连自己的上衣也典当。
幸好,遇见了一位慷慨大方,又能够欣赏他才华的恩格斯。
恩格斯为了周济马克思一家,不得不去他不怎么喜欢的工厂去任职。
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真的是足以惊天地,泣鬼神,人世间的楷模!马克思在他的自白上有这么一些我认为应该单独列出来的:马克思说他对幸福的理解是斗争,他对不幸的理解是屈服,他喜欢的格言是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他所喜爱德箴言是疑心一切。
马克思传读书心得体会(通用5篇)

马克思传读书心得体会(通用5篇)马克思传读书心得体会(通用5篇)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
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马克思传读书心得体会(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马克思传读书心得体会1看完马克思传,我惊叹马克思传奇的一生,说他传奇,为他的家庭背景,为他的深邃的思想,为他的多样的经历,也为他的勇气,也为他的博爱,也为他敢为人先的精神。
马克思出生于一个世代律师的家中,是个地地道道的普通人,甚至还有些穷,对于这点,我很能理解,穷人出身的马克思,当然对当时无产阶级广大劳动人民的困苦,了解的比别人深刻许多。
我不今想起我国古代也有不少未能成功的农民起义,譬如陈胜吴广起义,清末的黄巾起义。
他们的领导者也和马克思一样,是纯粹的穷人,都是因为收到压迫,采取反抗措施抵抗剥削行为的,施加剥削行为的当然是当时的国家政府,我理解的是,他们的资本主义制度,是国家政府确立的,对于,一些欧洲国家,像法国,英国,等欧洲众多国家,立国制度都是资本主义制度。
但是他们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马克思成功了,部分我国古代的农民起义者确失败了。
马克思家庭虽穷,但是却是一个有知识储备的家庭,在当今看来,这样的家庭是令人羡慕的小康之家,但是那个时代,似乎金钱至上,金钱决定一切的,所以,这是他家庭贫困的原因之一。
知识氛围浓厚的家庭,为他将来律师的学习,和敏锐思维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然而中国古代的一些农民起义领导人,是世代耕耘,靠老天爷和政府生活的人,往往没有接受过教育,眼界也不开阔,认识到的,多是眼前利益,政府征兵赋税过重吃不消,就要反抗,为了是能够拜托重税,得以生存。
这个马克思的最初目的,可以说,是一致的。
我分析,应该有以下几点原因,在此我由轻到重的说明一下。
第一点,因为所受教育的不同,这里的教育,不是单纯的指学校教育,书本教育,更多的是指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能力。
马克思在形成理论前和过程中,做过报社编辑,在工厂和工人一起做工,这些都为他们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而且,在求学期间,研究并总结了黑格尔的人的思想理论,也为他思想的提出有了准备。
《马克思传》读后感心得体会5篇精选

《马克思传》读后感心得体会5篇精选《马克思传》读后感心得体会有哪些?马克思的一生,可以说就是其思想形成的一生。
作为21世纪的大好青年,更应该继续信任他,遵从他,把他开创的思想解放事业继续推行下去.一起来看看《马克思传》读后感心得体会5篇精选,欢迎查阅!《马克思传》读后感心得体会1记忆模糊,只记得大约在读初中时,便听过“马克思主义”这个名词。
对我而言,现在对它也只是一知半解,多半是高中时期在高考的压迫下,死记硬背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的内容,而从未深刻了解过卡尔·马克思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社会学家、革命家。
捧起由国际知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英国学者戴维·麦克莱伦所著的《卡尔·马克思传》,不得不说,他用细腻的笔触着实将马克思这位伟人的一生清晰地勾勒出来,展现在了我的眼前。
我只能感叹,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坎坷多难。
而最令我动容折服的,却并不是他在面对敌对势力时的不卑不亢;而是在逃往外国时以及在中年奋斗时,暮年与燕妮相守时,他们之间的坚定感情,而这也正让我想起了中国的一句古语:“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用来描述他们之间的感情,也是最适合不过。
而作为英语世界最权威的马克思传记——《卡尔·马克思传》。
作者麦克莱伦用细腻的语言,深度展示马克思的思想成长轨迹,全面展现一个有血有肉的马克思。
且《卡尔·马克思传》独具匠心,其中收集了四百余张与马克思一生各个时期及其思想传播相关的图片,更加真实地将马克思的一生各个时期展现在我们眼前。
该书从马克思的童年时代、求学生涯时期、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婚姻家庭、到最后的晚年生活。
一一将马克思这一生每个时期都详细地展示出来。
在他逃往国外的日子里,在其穷困潦倒的日子里,好友恩格斯一直给予他无限的帮助,而那时身处异地的他与燕妮,却仍相知相守,燕妮虽出生贵族、年华似锦,但她却毅然与马克思私定终身。
《马克思传》读书心得体会精选三篇

《马克思传》读书心得体会精选三篇最近阅读了《马克思传》。
这是一本传记,主要是先了解马克思的人生,重新认识马克思。
这本书读起来通俗易懂,活泼生动。
读了这本书后,激起了我对了解马克思的兴趣,进而拜读马克思更多作品的欲望。
看了这本书,第一次清晰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如此接近生活,如此的实在。
马克思也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人了。
他和我们一样也有作为人的正常需要,吃喝住行、恋人家人朋友、爱情亲情友情;他和我们一样也有作为人所具有的缺点,人格不完善、受感情限制等等。
人有优缺点,马克思同样不可避免。
他的生活是“奢逸”的,不善于理财,对生活的安排显得没有条理,房间里杂乱、肮脏,充满烟草味。
马克思是位精神上的伟人,但在物质方面却是贫困的一踢糊涂,常常典当自己的家具,燕妮的嫁妆,甚至连自己的上衣也典当。
幸好,遇见了一位慷慨大方,又能够欣赏他才华的恩格斯。
恩格斯为了周济马克思一家,不得不去他不怎么喜欢的工厂去任职。
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真的是足以惊天地,泣鬼神,人世间的楷模!马克思在他的自白上有这么一些我认为应该单独列出来的:马克思说他对幸福的理解是“斗争”,他对不幸的理解是“屈服”,他喜欢的格言是“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他所喜爱德箴言是“怀疑一切”。
他认为自己的特点是“目标始终如一”。
过去我们总是把马克思当成一个神,讳言他的弱点。
其实,他思想与精神的光芒不会因为他作为物质性的人的真实性而被湮没。
马克思仍然是一个伟人。
2000年英国广播公司评选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时,马克思仍然名列榜首。
2001年,英国评选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也居首位。
这更显其伟大。
记忆模糊,只记得大约在读初中时,便听过“马克思主义”这个名词。
对我而言,现在对它也只是一知半解,多半是高中时期在高考的压迫下,死记硬背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的内容,而从未深刻了解过卡尔·马克思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社会学家、革命家。
捧起由国际知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英国学者戴维·麦克莱伦所著的《卡尔·马克思传》,不得不说,他用细腻的笔触着实将马克思这位伟人的一生清晰地勾勒出来,展现在了我的眼前。
马克思传读后感3000字

马克思传读后感3000字《马克思传》读后感。
《马克思传》是一部以马克思的一生为主线,梳理了马克思的思想、生平和影响的传记。
通过对这部传记的阅读,我对马克思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马克思是19世纪西方世界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影响深远,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变革,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贯穿于整个传记,从他年轻时代的学生时代,到他的革命活动,再到晚年的学术研究和思想创作,都展现了他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
在阅读《马克思传》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马克思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他的思想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更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和构想。
马克思的思想以“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为核心,他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所决定的,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社会的最终命运是被无产阶级推翻,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这些思想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的社会变革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在阅读《马克思传》的过程中,我对马克思的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更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
他的思想不仅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更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和构想。
他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使他的思想具有了更加深刻的时代意义。
在当今社会,虽然我们已经远离了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但是他的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启示。
在阅读《马克思传》的过程中,我对马克思的一生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挣扎,但是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不断地探索和思考。
他的一生是对思想的不懈追求,也是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他的一生充满了战斗和奋斗,他的一生是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探索。
他的一生是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民的关怀。
在他的一生中,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更是一位伟大的革命者。
他的一生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也是对人类进步的贡献。
《马克思传》读后感(精选5篇)

《马克思传》读后感(精选5篇)第一篇:《马克思传》读后感《马克思传》读后感作为一个尚未深入认识马克思的初学者,我想我对他的认识可以说是非常浅显,也许我的一些看法过于片面。
面对创造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创造者,我想没有谁能全面地总结他。
戴维·麦克莱伦曾在《马克思传》第一版序言中写道:“显然,许多论述马克思的著作都受到各种政治斧钺的削磨,假装对任何人的生平做出完全‘中立的’描述是不可能的——更别说是马克思的生平了。
关于马克思,有着大量的信息和评论,选择的过程本身就意味着采取了一定的立场。
”我觉得要了解一个人的思想,就应该先了解这个人的历史。
马克思从出生到成长,从黑格尔的门徒转化为自创一派的宗师,从民主主义者转化为共产主义者的全过程,其生命历程对其意识形态的形成必定起到决定作用。
他的家庭具有彻底的犹太血统,又作为新教徒迫不得已地生活在天主教地区。
所以他的家庭从来没有把自己的社会环境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由于来自于法定地被排除在社会整体之外的社会环境中,所以马克思更多的倾向于用批判的眼光来观察社会。
青年的马克思和他的同伴们怀着极大的热情对着当时的德意志诸邦的政体与民主进程进行着口诛笔伐,随之而来的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办报失利和最后的被驱逐。
当时的马克思应该说还算是一个民主主义者,他希望的政体其实还是法国式的民主,但同时也认识到法国民主的软弱,他寄希望于德意志诸邦的民主超越法国,一劳永逸的跳跃式的成功。
对于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马克思是深知的,所以他将眼光投向了更“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
但是,由于的工人阶级不够强大,还要团结“其他的同盟”——农民阶级等等。
马克思说过一句让我深思的话:“但是我们并不总是能够选择我们自认为合适的职业,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还在我们有能力对它们起确定影响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立了。
”这句话作为马克思后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第一个萌芽而受到热烈的欢迎。
事实上,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这样概括自己的思想的:人们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马克思传》读后感五篇

《马克思传》读后感五篇(范文推荐)《马克思传》的读后感1看了这《马克思传》之后,通过作者朴实的文字,间单的描述,我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我就不完全那样认为了。
我开始认为我们将马克思的威严庄重的一面扩大化了,甚至将他“妖魔化"了。
要知道他坚持自己的理论研究必然一定程度上对一些生活琐事不太关注,只能说他不拘小节。
他的确有作为伟人常人所不及的科学探究精神,可事实上,他也是是普通人,不是"神",不是遥不可及的圣人。
拿马克思自己的话说:"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
"他也是个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生活着的人,他的生活也会有不修边幅的时候,他也有自己的嗜好,他喜欢下棋、抽烟、喝酒,也有自己的个性,也有与*之间不俗的友情。
亲情、友情、爱情、事业,他都不缺,他都拥有。
这位伟大的革命导师,一生从事人类*事业,并积极为*奋斗终身。
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工作的忘我投入,对友谊的珍爱,对亲情的眷恋,无一不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他的伟大不在于他是为自己,而是为整个人类事业孜孜不倦的工作。
这本书使我对马克思的整个人生经历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系统的认知,对他的一些生活细节、生活习惯也了解的更多,这对于我理解马克思的学说有很大的帮助。
1818年5月5日这一天马克思来到了人间,这是一个不*凡的日子。
卡尔。
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摩泽尔河畔一个山清水秀的文化古城特里尔城,这座城市很早享受到了法国大革命带来的成果,所以憎恶封建压迫、崇尚自由*等的精神在那里的人们心里深深地扎了根。
而且受家庭文化的熏陶和宽松的家庭氛围影响,马克思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
慢慢地,马克思在踏入社会以后就看清了社会现实,看清了富有与贫穷的巨大差别,看清了剥削阶级的丑恶嘴脸。
他能明辨是非,同情贫苦的劳动人民,幼小的心灵就能盛装人间的苦难。
他立志要为全人类谋取幸福。
他认为能为全人类谋求幸福,才是他一生最大的幸福。
为了全人类的*事业他屡次被驱逐出境,流离失所,但是他仍不改革命的雄心壮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传读后感
《马克思传》是对马克思这位千年伟人最好的纪念,通过这部传记,可以对马克思作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导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下面是有马克思传读后感,欢迎参阅。
马克思传读后感篇1
“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的人,但他决不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这句话是我在马克思传中看到的,当时令我触动,感受深刻。
他的思想魄力更让人震撼。
他不仅拥有才华和智慧,而且拥有别人没有的信念和执着,在他的生命里充满的是对整个世界的思考,而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人生。
想想现今社会,有多少人在思考所谓的人生,又有多少人在思考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绝大多数人都在思考着自己,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
贝多芬用音乐奏出人生的不屈不饶,但他一生的孤独与痛苦谁又能明白?
马克思是孤独的,但是马克思是伟大的。
在马克思的最后几年书中这样写道,在部分地恢复了健康之后,马克思感到自己是双重残废的,精神上失去了妻子、生理上是病痛的加深。
精神的麻痹和生活的无奈折磨着他,但他依然坚持搞创作,忍受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孤独,做平常人不能做的事。
正是靠着他的执着、坚定信念才造就了他的伟大,哲学家的伟大。
作为哲学家的马克思,他的唯物史观承认历史的必然性。
从人类历史总体看是正确的。
他的唯物辩证法研究的那些范畴是相当有启发性,开辟了认识世界的一条道路。
个人觉得《马克思传》是对马克思这位千年伟人最好的纪念,通过这部传记,可以对马克思作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导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从书中可以学到马克思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工作的忘我精神,对友谊的珍爱,无不感到着《马克思传》的每一位读者。
纪念马克思就要学习马克思。
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
我们都要学习他的着作,学习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从他身上学到智慧和精神力量。
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和思想。
这次改革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改革。
这一切都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胜利,坚持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指导改革开放的实践。
马克思对中国的贡献是巨大的,对世界的贡献更是举足轻重,他的伟大将载入人类史册,永垂不朽。
马克思传读后感篇2
读罢《马克思传》的学生时代这一部分,说实话,里面的很多内容我都没有看懂,可见我是一个多么浅薄的人。
对于哲学,我知道的少得可怜。
唯一一次接触有关哲学的书籍,就是大一是同学推荐我看的《苏菲的世界》,但很可惜,我看了差不多三分之一就放弃了。
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像在走迷宫,不停地绕啊绕却怎么也绕不出来似的。
这滋味并不好受,所以读《马克思传》,我也只读到了他的学生时代。
以前对马克思的了解除了一些基本的文化常识,可以说是零。
从小学到大学,所有老师都赞扬、崇拜马克思,都用“伟人”一词来形容他。
说他思想多么先进,见解多么独到,为整个社会人类进步做出了多大的贡献。
但是很少有老师对我们说一些马克思的生活琐事,好像他是一个圣人,高高在上。
麦克莱伦笔下的马克思不仅降低为凡人,而且也降低为凡夫俗子。
作者从思想、生活和性情等多个不同角度给人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生动且有血有肉的马克思形象。
马克思既是伟人,更是一个平凡的人,凡是平凡人所具有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他都具备。
书中描写马克思孩童时代的情况就很少。
她的姐妹们说马克思早先的时候是“令姐妹们害怕的暴君。
他全力地奔跑着把她们当作他的马从特里尔的马库斯上坡上‘驱赶’下来,更坏的是,他坚持让姐妹们吃他用肮脏的生面团做成的而用更肮脏的手拿着的‘蛋糕’。
她们毫无怨言地忍受着‘驱赶’、‘吃蛋糕’,因为卡尔将会讲故事来酬劳她们的顺从”。
看到这里,我就觉得好好笑。
原来马克思小时候这么顽皮,甚至还有点邪恶,让姐们对他又爱又恨。
但不可否认,他也的确很聪明,知道如何让投其所好。
要明白,让他人顺从自己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从这段话中,我也猜出马克思小时候一定读过很多书。
因为肚子里有东西,才讲得出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
调皮、聪明、爱读书,我想马克思小时候的性格应该就是如此的吧!
等马克思上了中学,他的性格更是让很多人爱恨交织。
爱他是因为他可以随
时开始男孩子式的玩闹,怕他是因为它能够毫不费力地写讽刺诗文嘲笑他的对手。
他曾轻蔑地谈到:“有一些农村来的笨人,他们准备投考教会学校,大多数人领取助学金。
”这一句话让我想起来上次在校内上看到某一位徐汇区同学的状态签名:“双休日过得真快,又要去松江那破地方见那些乡下人了。
”我想无论哪一个人看到,心里都会不舒服的吧!所以马克思在学校期间没有交到长久的朋友,这也怨不得别人吧。
马克思在离开学校前的一个行为让我很有共鸣。
他因为讨厌当时的副校长,所以在向所有老师辞别是唯独没有理睬那个校长。
其实作为学生,我们都有类似的经历。
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所以他布置的作业老师马马虎虎地完成,上课也不会像其他课那样认真听讲,教师节也不会写张贺卡送给他。
也许这种行为看起来很幼稚,但这的确就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抗议。
马克思也有很多缺点。
他只要一旦有了钱,便生活“奢逸”。
他不善于理财,对生活安排的没有条理,房间里十分杂乱、肮脏,充满烟草味。
年轻时的马克思酗酒,好打斗,曾被学校关禁闭。
而其中,挥霍是他最大的毛病。
他的母亲一直劝他适度地消费酒、咖啡和胡椒粉。
“我们可敬的儿子不顾一切协议,不顾一切惯例,一年花了七百塔勒,好像我们是阔佬,可是,就算是最富有的人花的钱也不超过五百。
”他的父亲如此埋怨道。
事实上,有关马克思大学生后的最后一份资料宣称他曾几次求债,并表明他在学校的五年中至少改了十次地址。
而他后半生的经济来源,也大都来自于恩格斯的帮助。
我也不明白他是如何养成爱花钱的习惯的,甚至不考虑家中的经济条件。
或许是因为参加了俱乐部,又或许是因为压力太大。
但有一点很肯定,马克思从来不曾想过如何节约一点生活开支。
马克思与他父亲之间的关系算是比较糟糕的吧。
除了经济方面的原因,思想方面也是有很大差异的。
马克思曾把一些诗歌献给他的父亲,但都不怎么附和父亲的口味。
老马克思甚至鼓励儿子努力写一首渗透德意志精神的颂诗。
但马克思的榜样是海涅,歌德和席勒。
他的诗歌包括了德国浪漫主义的,除政治上反进步和名族主义之外所有的著名主题。
老马克思也曾激烈地批评儿子“在昏暗的油灯下胡思乱想,蓬头乱发,虽不在啤酒中消磨放任,却穿着学者的睡衣放荡不羁;离群索居、不拘礼节甚至对父亲也不尊重。
与外界交往的艺术仅限于一间肮脏的房间,在那里,也许在异常混乱的情况下,燕妮的情书和父亲的可能是噙着眼泪写的、善意的告诫......难道在这么一个荒唐的、漫无目的的知识作坊里,你和你
所爱的人神志清爽的果实能成熟吗?”可见他对马克思是失望透顶了。
尽管马克思与父亲意见并不合,而且玩世不恭,但马克思并没有与家庭断绝往来,也并没有因此而讨厌父亲,而是一直保持着对父亲的热爱。
爱琳娜道:“他从来都是不知疲倦的谈论他,他一直带着他父亲一张上了年纪的照片,从来不把照片给别人看,他说是因为它已经很不像原来的样子了。
”其实就像我们和父亲的关系一样,我们所选择的兴趣、职业、朋友也许不符合父母的要求,从而产生了误解和矛盾,但是,在各自的心里都还是深深爱着对方的。
只是各自的方式不同了。
谁也不能否认马克思是一个伟人,但谁也不能否认他只是一个凡夫俗子。
1841年4月15日,马克思被耶拿大学在缺席的情况下授予博士学位。
对此,作者甚至认为,耶拿大学比柏林大学级别低,比较容易拿到学位,加之那里又有熟人,所以拿到学位,并不费多大劲。
这不就是我们所说的耍小聪明的伎俩吗?我们不能太注重“伟人”这个光环而忽视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
世上无完人,有瑕疵才会显得真实,才会让人有兴趣去深入了解。
我不知道我是否能把这本《马克思传》给读完,但是最起码我对马克思性格方面的了解又进了一步,这不也是一种收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