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目标导向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
网络学习的学习环境
网络学习的学习环境其中:●确定21世纪学习环境的特征●解释从传统学习转化到网络学习的两条基本原则●提供学习环境的个案研究●提供前瞻性的问题帮助学习者思考21世纪学习环境的特征要开展有效的网络学习,需要一个适当的环境。
这个环境包括自然的、技术的、组织的、专业的和教学方法的等等各方面。
21世纪的学习环境将会是这样的:●一个没有围墙的、网络化的、群体的学习中心●整和入更宽泛的群体中,并且承认与群体之间有可信的链接●它使用可靠的宽带网络,“学校”不仅仅是一个物理概念●有一个能够提供现实的和虚拟的教室的“网络中心”这种学习环境的特征是:转化到网络学习的两条基本原则对任何学校来说,要向网络学习转化,必须遵行两条基本原则:●普及网络入门和网络连接●课程嵌入普及网络入门即便能够享用ICT,也并不意味着每个教师和学生都能有效地使用它,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前提。
使用ICT应该与课程整合相联系。
当把ICT置于学校运作的相当重要的位置时,我们会发现课程整合的障碍减少了许多。
这一原则需要通过以下的途径达成:●教给教师更多的相关知识,而不是只会操作计算机●当教师把自己学的东西付诸实践之后,立即组织他们召开现场会议●在课堂上每天进行网络学习,把它作为教与学的重要部分是出于实用的目的使用网络学习,还是将网络学习视为课程的核心部分,这之间是有差别的。
这就是课程嵌入。
课程嵌入举例如下:需要考虑下列问题:●是否应该将学生使用ICT的技术作为学校学习结果?●要达到学校教育的要求,学生要有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在学生每门学科日常学习中是否都要包括这些技能和能力?●ICT是否要与学习成果的获得紧密地结合起来?●优质的软件是否要与最好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学生是否:在网络学习中通过研究型的课外作业获得技能、补充信息?通过科学实验和数学模型学会使用电子制表软件和数据库?●教师是否能够用演示软件设计课程,迎合一个班级或小组内不同水平的阅读能力?●演示软件的使用是如何适应学校和小组的学习结果的?ICT是日常学习中有意义的部分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决定了ICT是作为有意义的、完整的潜入课程,成为学习的一部分,还是仅仅作为另外的学习内容。
第五章学习环境设计
辑排序。这种模型出现较早,并为其他一些选择模型提供了基础。
媒体选择矩阵
集体授课的媒体选择流程图
个别化学习的媒体选择流程图
小组相互作用媒体选择流程图
教学媒体选择的程序
1.描述对媒体的要求 2.采用合适的选择模型 3.做出最佳选择 4.阐明媒体运用的设想
一、教学媒体的概念
三个概念——媒体、教学媒体、教学资源 媒体:它是指从信息源到受信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
载体或工具。 教学媒体:以传递教学信息为最终目的的媒体被称为教
学媒体。教学媒体用于教学信息从信息源到学习者之 间的传递,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 象。 教学资源:指一切可以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 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教学媒体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 部分之一。资源的概念可大可小,教学设计只关心可 以人工设计的资源。有时区分资源和工具。
• 根据适应教学组织形式的需要分类 • 课堂展示媒体:投影、录象、黑板…… • 个别化学习媒体:印刷品、录音带…… • 小组教学媒体:图片、投影、白板…… • 远程教育媒体: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
总结:这种分类方法为教师在不同的教学形式、规模下选 择教学媒体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 学活动、学生数量来合理的选择媒体,争取更佳的教学 效果与效率。
(3)信息资源
需要知道有关问题的详细背景并需要学习必要的预备知识 因此丰富的学习资源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不可缺少的 部分
(4)认知工具
认知工具是指支持和扩充使用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 备通常是可视化的智能信息自理软件常用的认知工具: 问题/任务表征工具静态/动态知识建模式工具、绩效 支持工具:信息搜集工具
如何设计理想的学习空间
如何设计理想的学习空间在现代的教育中,学习空间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理想的学习空间。
一、学习空间应该具备的基本元素一个理想的学习空间应该有以下基本元素:1.充足的采光和通风学生在低光线和滞气的房间内学习,容易导致视力疲劳、头痛等健康问题,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必须具备充足的采光和良好的通风系统,保证学生的健康。
2.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学生在不适宜的环境中学习,会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因此,学习空间应该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让学生感觉舒适。
3.舒适的座椅与桌子学生在学习时需要坐在舒适的座椅上,使用合适的桌子。
过高或过低的桌子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可能导致健康问题。
而舒适的座椅可以减轻学生的疲劳感,提高学习效率。
4.清洁卫生的环境干净、整洁、卫生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更专注地学习,激发学习积极性。
如果环境脏乱差,学生在学习时就会分心,影响学习效果。
二、学习空间应该具备的设计要素在基本元素的基础上,学习空间的设计也需要具备以下要素:1.空间的分隔一个合理的学习空间应该划分出不同的区域,以满足不同的学习需要。
比如说,可以设立专门的休息区、讨论区、阅读区等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2.色彩的运用色彩对人的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学习空间的设计中,色彩也应该得到重视。
可以使用柔和的色彩调整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布局的灵活性灵活的布局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说,在课堂上设计不同的学习小组,或者允许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座位等等。
4.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比如说,可以在教室内设置投影仪或电子白板等设备,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三、学习空间的创新设计在现代的教育中,学习空间的创新设计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章网络学习环境
• 2.认为学习环境是静态的概念
事实上,学习环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学 习环境与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是共存共生的
学习环境和动态的学习过程是紧密联系的, 只有把学习环境放到动态的学习过程中去考 察,才能设计出有效地教学系统或学习系统, 也才能把握学习环境的本质。
2.1.2
网络学习环境、网络教学系统、
网络教育支撑平台
社会网络
首先,图中的实线表示条件层中学习资源、学习工 具、学习支持和社会网络这四个要素,围绕学习 者特定学习需求的满足聚合在一起,共同支撑起 活动层的展开。 虚线箭头代表学习者因素与条件层之间的关系,即 学习者的个人特质应当反映在条件层的各要素中, 以实现灵活性的支撑作用。
4对映射关系:
①学习资源 学习准备
5.分析并评述具体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方案
2.1网络学习环境概述
2.1.1网络学习环境的概念
一、学习环境的三种观点:
1.由学校建筑、课堂、图书馆、实验室、操场以及家庭 中的学习区域所组成的学习场所。 2.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整合。 3.与学习相关的一切因素,抽象的包括学习概念、学习 理论等,具体的包括信息、媒体还有人的因素(社会、 教师、学习伙伴)等。
②认知特征:直接影响学习者认知过程的心理特征, 包括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等。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 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学习风格是指在学习情境中个体表现出来的比较稳 定的处理方式和倾向,包括感觉通道良好、认知 方式、社会性环境偏好等。
③学习准备 指学习者在进入网络学习环境之前的准备状态, 包括已有知识、经验背景和态度三个方面。 已有知识既包括学习这已经具有的与学习领域 直接相关的的知识储备和相应的认知与元认知策 略应用水平,也涉及学习者对于网络学习环境中 各项操作的熟悉程度。 经验背景指学习者所经历的与学习领域相关的 实践和在其中形成的情感和认识。 态度则体现为学习者对于网络学习环境及其学 习过程的认同程度。
基于目标导向《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
河
北
工
程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Leabharlann 版) Vo . No 2 126 .
J u a o He e Unv ri o E g er g ( oi S i c E io ) or l f n bi ie st y f ni ei S ca n n l c n e dt n e i
Jn 2 0 u.09
基于 目标导向《 大学计算机基础》 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
胡承军, 常志英
( 河北 工程 大学 教育 技术 中心 , 北 邯 郸 063 ) 河 508
[ 摘 要] 大学计算机基础》 《 最终的课程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这种 以能力为本位 的课程 目标决定 了大学 计算 机基 础 网络课 程教 学设 计 不 同于其 他 的 学科 , 范例 、 活动 、 作是 实现 这 一 目 的有 效 途 径 。基 于 目标 导 向的 网 协 标 络 课 程 可以 与课 堂教 学 实现 优 势互 补 , 高教 育教 学质量 。 提 [ 关键词 ] 标导向; 目 大学计算机基础 ; 网络课 程; 设计与开发 [ 中图分类号 ]G 4. [ 62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63 97 (o9 o 一 07— 3 17 — 472o )2 O9 0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 使各领域工作的发展愈来愈依赖于信息 ( ) 二 活动 中体 验 。活动 理论 强 调学 生是 学 习的 主体 , 促进 学 要 技术 , 求 大学 生有 更丰 富 的信 息技 术知 识 和更 强 的 应用 信 息 技术 生 的 主体性 发展 , 须 首 先 让 学 生作 为 主体 去 活 动 , 活 动 中 完 要 就必 在 的能 力 。大学计 算 机基 础 是 为非 计 算 机 专业 大 一新 生入 学 而 开设 成 学 习对象 与 自我 的双 向建 构 。信 息 素养 最 终 体 现 为 一 种 利 用信 的第一 门计 算基 础 课 , 课程 具有 课 程信 息 量 大 , 时少 , 程 内容 息技 术解 决 问题 和进 行创 新 的能 力 , 不仅 仅 是熟 练 的技 能 和 丰 富 该 课 课 而 更新快 , 且具有实践 I 操作性强等课程特点 , 生、 由于各地 区信息化教 的知识 , 它主要通过学生在信息社会活动中应用学 习和生存体现出 育 发展 不平 衡 , 生基 础水 平差 异 很 大 , 于 此 , 要 利 用 网络 的 来 。如果 能够 将 活动 理论 引 入 计算 机教 育 的 教 学 过 程 可 以形 成 新 学 鉴 有必 潜 在优 势 , 计开 发 网络课 程 , 和拓 展 传 统 的 面对 面 课 堂教 学 , 的教 学策 略 , 高计 算机 教 育 的教学 效果 和 效率 以及学 习者 的 学 习 设 丰富 提 让 学 习者可 以在 课 堂外 继续 学 习或 与教 师保 持联 系 , 用 网 络辅 助 兴趣 , 利 从而使得学习者在掌握信息技术技能 的基础上 , 提高 自己的 教 学手 段提 高教 学 质量 。 信 息素养 。 但 纵观 现有 的 网络课 程 , 是教 材搬 家 , 遍 存在 着 “ 教 学 大多 普 重 ( ) 三 协作 中创 新 。计 算机 课程 的最 终 目标是 提 升 学 生 的信 息 内容 的呈现 与讲 解 , 学 习环境 与 学 习活 动 的设 计 ” 轻 ,为此 , 法 提 素养 , 息素养 具有 隐 『知识 的特征 。协 作学 习是 发展 学 生 隐性 知 武 信 生 博 士提 出 了 目标 导 向的 网络 课 程 开 发 模 式 , 模 式 认 为 : 络 课 程 识 的 有效 方法 。 同伴 间 的 交 流 可 以 使 隐性 知识 明 晰化 , 为 更 多 该 网 并 设计 是 目标 导 向的 , 括课 程 设 计 和 教 学 设 计 两 个 阶 段 , 程设 计 的学 习者所 共 享 ; 作 中的反 思 可 以使 显性 知 识 隐 性 化 , 断 丰 富 包 课 协 不 阶段需 要 根据 课程 目标 选择 和 组织 教学 内容及 学 习 资源 , 定 课 程 隐性 知识 宝库 。 确 结构 , 计划教与学的活动; 教学设计 阶段主要是进行需求分析 、 根据 二、 目标 导 向 网络课 程设 计模 型 教学 目标设 计 网络 课程 的学 习环境 。网络课 程 目标 是 “ 程 目标 一 课 教学 目标 ” 内存逻 辑 统 一 。 们 需 要 根据 课 程 目标 选 择适 用 的课 的 我 ( ) 程 结构 设计 一 课 程论 、 论 、 习论 为 指 导 , 教学 学 以便 有 针 对 性设 计 网 络课 程各 要 素 , 在《 大学计算机基础》 网络课 程中, 我们设计 了以注册登 录模 这 对 于 网络 课 程在 目标 、 过程 、 三 方 面 的 内在 统 一 , 现 有效 教 结果 实 块、 学生模 块 、 管理模 块 、 师模 块等 模块 构成 的 网络课 程结 构 。 教 学 具有 重要 意 义 。该 模 式在 原理 上仍 然 沿袭 了泰 勒 的 目标模 式 , 但 目标 的概念 扩 展到 了行 为 目标 、 成 性目标 和 表现 性 目标 。 生
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策略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中,网络课程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疫情期间,网络课程的普及和应用更是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策略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和关注的焦点。
一、网络课程设计的理念和原则网络课程设计的理念是以学生为核心,以学习者的需求和能力为基础,通过教学资源的整合,促进教育形态转型和教育变革,实现学生主动学习和教师个性化教学的目的。
网络课程设计的原则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目标导向原则,即课程设计应该以学习目标为导向,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第二,差异化原则,即课程设计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风格差异,采取个性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
第三,反思和评估原则,即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反思和评估课程实施的效果,及时对课程进行调整和完善,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效益。
二、网络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网络课程设计包含三个基本步骤:需求分析、设计与开发、实施与评估。
1.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网络课程设计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主要包括学生需求、教师需求、教材资源需求、技术支持需求等方面。
需求分析的目的在于确定课程设计的目标、内容和方式,为课程设计的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2. 设计与开发:设计与开发是网络课程设计的核心工作,主要涉及课程内容、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和课程教学活动的设计。
主要的工作包括:确定教学策略、选取优质教育资源、构建课程框架和教学场景、设计交互式学习活动、课程测试和学习评估等环节。
3. 实施与评估:实施与评估是网络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课程实施、学习效果评估和课程质量评估等方面。
实施与评估是课程设计的质量保障和课程完善的过程,在实施与评估过程中,应不断地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对课程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三、网络课程实施的策略网络课程实施的策略影响着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下面将就网络课程实施的策略进行探讨:1. 采用交互式学习方式网络课程教学的交互式学习方式是网络课程设计的核心,也是网络课程实施的重点。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框架
内容摘要
首先,目标导向在网络学习空间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网络环境下,学 生的学习更加自由,但同时也容易迷失方向。因此,明确教学目标是网络学习的 首要任务。平台支撑则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基础。现代的网络学习平台不仅提供了 丰富的在线课程
内容摘要
和学习资源,还通过数据分析等技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内容摘要
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加强教师对学生网络学习的引导和监督; 建立完善的网络学习评价体系等。
内容摘要
总结来说,网络学习空间DPSC教学应用模式的构建和实践反思是一个复杂而 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我们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我们也要注意到网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和挑战,努力寻找解决之道,以期在网络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学习交互平台是促进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交流互动的重要工具。 通过该平台,学习者可以建立自己的学习社区,与志同道合的学习者进行合作学 习、讨论交流,共同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学习者还可以与教师进行及时沟通, 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
3、学习管理系统
3、学习管理系统
学习管理系统是帮助学习者规划学习路径、管理学习进程的重要工具。通过 该系统,学习者可以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助学习者及时了解自 身学习状况,调整学习策略。
三、建设策略
1、制定标准规范
1、制定标准规范
为了确保“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建设质量和使用效果,我们需要制定一 系列的标准规范,明确建设目标、技术标准、资源标准等。同时,还需要加强标 准的宣传与推广,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对标准的认识和执行力度。
2、加强技术支持与培训
第四讲网络学习环境及其理论模型
其次,学习环境是由教学系统创设的。按照蓝图开发出来的 教学系统,创设出蓝图描绘的学习环境,在这个学习环境中 各元素相互作用展开教与学的活动。
第24页,本讲稿共53页
网络学习环境构成要素
学习活动 学习资源 学习工具
学习支持
社会网络 学习评价
第25页,本讲稿共53页
学习环境的分类
依据学习环境中包含的要素数量、范围,功 能的强弱,开放程度,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微型世界”学习环境
技术增强的课堂学习环境
开放虚拟的学习环境
第26页,本讲稿共53页
基于网络学习环境的学习活动 对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支持方
式
第32页,本讲稿共53页
基于网络学习环境的学习活动(1)
Jonassen(1997a,1998)将建构主义学习 环境下的基于问题、项目或案例的学习活 动分为三类:探索(exploration)、阐明 (articulation)和反思(reflection)。
二者的区别在于教学环境是以“教”为主的环境,而学习 环境是以“学”为主的环境。
这里讨论的学习环境有其特定的内涵,绝不仅仅是 “学习赖以进行的物理环境”,更不是讨论如何美化 校舍、如何在教室中布置课桌椅等。
第15页,本讲稿共53页
基本概念界定—学习环境(7)
对学习环境的另外一种误解是认为学习环境是一个静态概念。
第33页,本讲稿共53页
标导向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7) 无 法 次 完 成 某 个 知 识 常 单 元 的 学 习 最 小 知 识 单 元 的 划分 太 大
8) 面 设 计 不 科 学 , 生 学 习 缺 乏美 术 、 面 等 方 面 的 专 业 版 学 版 时 容 易 疲 劳 , 响 学 习情 绪 影 设 计
在 网络课程设计 中仍存 在着 “ 缺乏 必要 的学 习指导 , 乏强 缺 大 的学 习支 持 功能 , 缺乏 对 教学 活 动和 学 习活 动 的技术 支 持” 等问题 ( 尹睿 等 ,04 。20 20 ) 05年 , 峥等 人进 一步 总结 徐
了当前 我国网络课程 开发 和应用 中存 在 的主要 问题并 分析
表现形式单一 , 自主学习资源不足 , 导航系统不强” “ 、缺乏 教
学活动设计” 问题 , 等 并指 出“ 应加 强 网络课程 的教 学设计 ” ( 林君芬等 , 0 ) 0 2年 , 林梅 等人在 对我 国网络课 程 2 1 。20 0 梁 调查分析之后指 出 : 被调 查 网络课 程 的设计 “ 整体 上说 存 从
不高的重要原 因。在 目标导 向网络课程 开发思想的指导 下 , 者提 出 了目标 导向 的网络课程 教 学设计模 式 , 作 井 对该模式 中学习环境 的设计进行 了详 细讨论。
【 关键词 】 网络课程 ; 学设计模式 ; 教 网络课程 设计 ;目 导向 标
【 中图分类号】G 3 44
年, 尹睿等人对网 络课 程建设 与实 施 问题 的调查研 究表 明 : ຫໍສະໝຸດ 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目标导向的网络课程开发模式中( D C M , O e D ) 网络课
程开发包 括从 需求 分 析到 评 价与 修改 等 八个 环 节 ( 1 。 图 )
网络专业今后学习计划和目标
网络专业今后学习计划和目标一、学习背景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网络专业学生,我对网络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也有着一定的基础知识。
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我学习了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安全、网页设计等相关课程,并且参加了一些相关的实训和实习。
通过这些学习和实践,我初步掌握了网络专业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
然而,我深知网络技术的发展是非常快速的,而且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为了适应未来的网络行业发展和自身成长,我深感有必要对自己未来的学习做进一步规划和明确目标。
二、学习目标1.扎实深入地学习网络技术知识,包括网络协议、网络安全、虚拟化技术、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方面的知识。
2.全面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学习各种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实践,尤其是在网络规划、架构设计、系统集成和网络运维等方面的技能。
3.熟练掌握网络工程建设的相关技术和方法,了解未来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
4.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和团队成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5.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并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未来网络行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学习计划与方法1.学习理论知识(1)系统地学习网络技术相关的书籍和教材,包括网络原理、网络技术自身的发展和应用技巧等内容。
(2)定期关注网络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学术会议、刊物、互联网资讯等,保持书本知识和实际应用的结合。
2.学习实践经验(1)积极参与网络技术类的实训课程和项目实践,尤其是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实践项目,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参加一些技术社区或者网络技术协会的活动,和行业里的专家学习交流,获得更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经验分享。
3.学习实践技能(1)学习一些网络工程的具体技术和工具的使用,包括网络规划设计软件、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网络安全工具的使用等。
(2)积极参与并熟练掌握一些网络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技能,包括项目沟通、项目进度管理、项目问题解决和项目经验总结等。
目标导向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目标导向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一、背景介绍1.1 教学背景信息化教学是指以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支撑,借助多媒体、网络等技术手段,对课程内容进行再设计,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教育教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1.2 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是以学习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习目标为中心,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
信息化教学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需求和学习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二、案例描述2.1 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包括日常生活用语、交际技巧等内容。
通过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2 教学内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用语、问候语、购物用语、饮食用语等实用的口语表达内容。
教学内容以实用性和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为主要考量。
2.3 教学方法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包括口语对话练习、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活跃度。
2.4 教学资源本次教学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资源和教学设备等信息化资源,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
2.5 教学评价教学过程中设置了多种评价手段,包括课堂练习的评价、课后作业的评价、小组讨论的评价等,充分全面地评价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技巧。
三、教学效果分析3.1 学习动机的提高信息化教学设计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2 学习效果的提升通过信息化手段,教师能够更好地展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提高了学习效果;学生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的帮助下,能够更好地掌握口语表达技巧。
3.3 教学质量的提高目标导向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使得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的提升,能够更好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学习环境设计的学习计划
学习环境设计的学习计划一、学习环境设计的背景和意义学习环境设计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对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教学场所进行设计和布置,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条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一项重要工作。
学习环境设计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作为保障。
因此,学习环境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当今社会,教育教学工作受到了空间资源的限制,教室的使用率越来越高,有的学校班额较大,学前教育和大班额教学儿童日渐增多,要想保证学校多元化教育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学习环境设计的配合。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设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姿多彩,更加宽广深远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在与众不同的整体环境氛围中乐学。
因此,学习环境设计的学习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本着更好地开展学习环境设计的实际需要,制订了以下的学习计划。
二、学习环境设计的学习目标1、了解学习环境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2、了解学习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了解学习环境设计的具体实践和应用情况。
4、提高学习环境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
5、掌握学习环境设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6、提高学习环境设计的创造力和实施能力。
三、学习环境设计的学习内容1、学习环境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2、学习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学习环境设计的实践和应用情况。
4、学习环境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
5、学习环境设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6、学习环境设计的创造力和实施能力。
四、学习环境设计的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法:通过阅读、查阅资料,了解学习环境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概念,掌握学习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课堂教学法:通过听课学习、课堂互动,学习环境设计的实践和应用情况,提高学习环境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践教学法:通过见习、实习、实践,学习环境设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环境设计的创造力和实施能力。
目标导向的网络课程设计
一个抛锚式教学策略的例子
着重于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方法;
6. 艺术设计
第一张的圆点很稳定,第二张的圆点似乎被边框的强大 力量给吸引,第三张的圆点有一种强烈的逃逸感。
6.艺术设计
通过画面构图,通过圆点与方框的相互作 用来影响学习者的意识和心理,这就是艺 术对人的感官刺激性。
构 图
恰当使用视觉空间分割
专家推荐 的最佳学 习顺序
(3)反馈和激励系统
简单反馈形式
答题报告和统计也是常见的反馈形式
在Chengo试一试中,学习伙伴会对正确的和错误的回答及 时做出反馈
5.教学策略设计
针对不同教学目标选用不同教学策略 针对行为目标
– 讲授策略
– 先行组织者策略 – 精细加工策略
5.教学策略设计
网络课程在课程设计阶段是课程目标导向的, 教什么根据的是课程目标; 在教学设计阶段是教学目标导向的,怎么教 根据的是教学目标; 因此网络课程设计是“课程目标——教学目 标”导向的,网络课程设计的这两个阶段通 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这一内在的逻 辑联系在一起。
二、目标导向的网络课程设计
4
从一门网络课程谈起
奥运汉语100句(旧版)
奥运汉语100句(新版)
为什么会有不同效果?
教学设计 – 需求分析的准确性 – 教材搬家 – 发挥网络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网络课程设计的深入程度决定了最终的结果
再来看两个网络课件的例子:
针对基础教育学习者分析的网络课程 针对高等教育学习者分析的网络课程
(3)网络课程设计的标准化与个性化相融合。按照 CELTS、SCROM等标准实现的标准化课件限制了课 件的个性化设计,因此在课件设计中如何兼顾课件 的标准化和个性化是网络课件研究的重要问题。
AI优化学生学习空间智慧学习环境设计
AI优化学生学习空间智慧学习环境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AI)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教育领域中,AI的应用对于优化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创造智慧学习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AI技术来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果。
一、智能化的学习空间设计在传统的学习空间设计中,学生通常只能在固定的教室环境中学习,学习资源和方式有限。
而引入AI技术后,学习空间可以变得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
首先,通过安装智能感知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状态,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习惯。
同时,AI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自动调整教室的光线、温度和音量等环境因素,创造一个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
二、个性化的学习辅助系统除了智能化的学习空间设计外,AI技术还可以通过个性化的学习辅助系统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AI系统可以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问题,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指导。
例如,对于数学学习,AI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进度,智能地推荐适合的习题和学习资源。
同时,AI系统还可以提供即时的答疑服务和学习反馈,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三、智能化的学习评估与反馈学习评估和反馈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至关重要。
传统的学习评估通常依赖于教师的主观判断,存在一定的偏差。
而AI技术的引入可以使学习评估更加客观和准确。
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和行为模式,AI系统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
同时,AI系统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反馈,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四、高效的学习资源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习资源的数量和种类也越来越丰富。
AI技术可以提供高效的学习资源管理系统,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学习资源。
通过AI算法的支持,学习资源可以被自动分类和推荐,帮助学生快速找到符合自己学习需要的资源。
同时,AI系统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历史和趋势,预测学习资源的需求和供应,提前做好资源准备,确保学生获得高质量的学习资源。
在线教育的学习环境如何营造?
在线教育的学习环境如何营造?在线教育学习环境营造:从技术赋能到心理支持在线教育蓬勃发展,学习环境的构建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而是需要积极融合技术赋能与心理支持,打造一个高效、主动积极、取得丰硕成果的学习氛围。
一、技术赋能:形成完整沉浸式学习体验1. 平台设计与功能:平台应具备互动性强、操作便捷、学习内容丰富、技术稳定等特点,并能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智能推荐功能,满足不同学习者需求。
2. 多媒体播放技术应用:丰富多样的视频、音频、动画、游戏等形式,可以增加学习趣味性,提高学习效率。
3.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可最终形成沉浸式学习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学习内容。
4. 数据分析与个性化推荐: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行为,提供个性化学习建议和资源,实现精准教学。
二、心理支持:创造和谐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1. 师生互动:在线教育中,师生互动尤为重要。
教师应该高度重视与学生互动,及时解疑答惑、提供指导,并创造更多沟通互动机会,如小组讨论、直播课堂等。
2. 社交互动:建立学生社群,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学习目标设定与反馈机制:引导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提升学习动力与成就感。
4. 学生心理健康关注:关注学生学习压力和情绪变化,提供心理辅导和学习技巧指导。
三、学习环境营造的具体策略1. 个性化学习路径:依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学习目标,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2. 互动式学习活动:设计游戏化、虚拟仿真、小组讨论等互动式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师生协同构建学习社区: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分享学习经验,创造和谐良好的学习氛围。
4. 建立在线学习规范:制定明确的学习规则和行为规范,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维护健康和安全的环境。
四、未来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线学习环境将越来越智能化、个性化、沉浸式。
未来,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丰富在线教育的学习体验,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便捷、有趣的学习体验。
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教案: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一、引言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如何利用互联网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发展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教案将通过系统呈现和反映互联网在学生发展的实践案例和成果,探讨如何利用互联网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二、案例一:在线学习平台的应用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
这些在线课程不仅提供了高质量的教学资源,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在学校之外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效果。
三、案例二:协作学习的实践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协作学习机会。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协作平台进行小组项目,通过讨论、分享和互助,提高学习效果。
协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四、案例三:个性化学习的实践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的机会。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自适应学习系统进行个性化学习,系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风格自动调整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提供针对性的学习支持。
个性化学习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五、案例四:网络资源的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学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在线图书馆等工具获取各种学习资料和参考资料。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图书馆访问大量的电子书籍,进行阅读和研究。
学生还可以通过在线视频平台观看各种教育视频,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通过利用互联网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网络化学习环境研究论文(1)
网络化学习环境研究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教育电子化逐渐普及,网络化学习也是越来越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喜爱,教育电子化的发展,为网络化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环境,本文主要通过建立网络化平台模型,通过这个模型实现信息的获取、分析、吸收、利用及共享,以及如何实现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
关键词:网络化学习;学生;互联网一网络化学习的研究背景 (1)二网络化学习的相关理论 (1)(一)网络化学习的优点 (1)三学习环境的内涵及特征 (3)(一)学习环境的内涵 (3)(二)网络学习环境的内涵 (3)(1)过程化趋势 (3)人性化趋势 (3)(三)网络学习环境的特征 (4)(1)开放性 (4)(2)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 (4)(3)主动性 (4)四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存在的问题 (4)(一)技术和人际服务 (4)(二)没有摆脱传统学习的思维 (5)(三)缺乏多层次、多样化的学习策略 (5)五缺乏有效的协作与交流 (5)一网络化学习的研究背景1994年我国成为互联网国家,从此互联网开始被人们所认识。
1994到1998我们对互联网还是初步探索阶段,这时候网络硬件开始发展,人们对网络教育的观念还没有形成。
青少年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对网络的冲击也是很强烈。
1999到2000年互联网的教育思想开始形成,国家也开始下达各种指令和意见关于互联网学习。
紧接着进入21世纪,21世纪是个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我们对网络化学习的需求也越来越重要。
互联网现在遍布全球,世界各地都是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的。
信息化、网络化也是成为世界不可抗拒的潮流。
全球对于互联网的学习也是正在逐步崛起。
未来网络化学习必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网络化教学中,有教学和管理两个方面。
教学是老师通过网络把要讲的内容网络作为信息传媒的介质,传递给学生。
管理就是根据学习的人们的不同特点和受教育程度,因材施教。
这样的话,学习效率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让同学去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目标导向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作者:武法提来源:《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第07期[摘要] 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是其开发的蓝图,是决定其应用效果的关键所在。
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的目的在于为充满差异的远程学习者创设促进性(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外在支撑条件综合体,以支持学习者达成自己的学习目标。
为此,网络学习环境设计应当将“以学习者为中心”、“促进有意义学习发生”、“支持学习者学习目标的达成”作为根本设计原则。
贯彻此三条设计原则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必然是目标导向的,由此,我们提出并阐释了目标导向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的原理。
针对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的不同特点,网络学习环境设计有不同的模式,尤其体现在学习活动设计和学习资源设计过程中。
以目标导向为方法论、以活动主线为核心设计策略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能够使网络学习环境符合学习者的需求和特征,有效支持学习者学习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 网络学习环境;学习环境设计;目标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作者简介] 武法提(1971—),男,山东郓城人。
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数字化学习环境设计研究。
E-mail:wft@。
学习环境是和教与学活动相伴相生的,因此其历史与教育的历史一样久远。
但是,学习环境设计的研究却从来没有像当前如此备受关注过。
随着学习科学和教学设计在“基于设计的研究”这一研究范式下走向统合,[1]学习环境设计在这一统合趋势下日渐受到教育技术领域、远程教育领域和学习科学领域的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E-Learning 成为日益受到学习者青睐的学习方式,也为学习环境的信息化发展注入了活力,“网络学习环境”应运而生并备受关注。
人们开发了大量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学习的机会和获取资源的便利,但是网络学习环境应用中却也出现了认知超载、情感缺失、道德失范等问题,[2]没有收到人们所期望的应用效果。
究其原因,网络学习环境重视技术开发与应用层面,却忽视系统化的环境设计,设计层面的不足导致其应用效果不佳。
网络学习环境只有经过优化整合设计才能够符合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与特征,才能够保证学习者达成其学习目标。
本文首先对网络学习环境的内涵与构成要素进行梳理;其次,探讨网络学习环境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再次,从贯彻设计原则的角度提出并阐释“目标导向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原理”。
一、网络学习环境的内涵与构成要素(一)网络学习环境的内涵《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将环境定义为“作用于一个生物体或生态群落上并最终决定其形态和生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体。
”[3]《辞海》对环境的解释为“①环绕所辖的区域:周匝。
②指围绕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4]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环境是一种条件/因素综合体,其有着一定的作用对象、作用目的和作用过程。
同时,这种综合体创造了一种“生态”。
学习环境的作用对象是学习者,作用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作用过程是学习者的学习活动。
因此,学习环境是“作用于学习者并能够促进其学习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体”。
网络学习环境是学习环境的一种,它的特殊性在于网络技术的融入,网络为学习者的学习创设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空间,革新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并使得环境作用于学习者的过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网络学习环境是“网络学习支撑平台及其承载的作用于学习者并能够促进其学习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体”。
网络学习环境的作用对象是网络学习者,作用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作用过程是学习者借助网络进行的学习活动。
这里需要强调两点。
第一,网络学习环境也有正式学习环境和非正式学习环境之分,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其是否是有组织的。
我们研究的是正式的网络学习环境,即远程教育机构专门为远程学习者设计的学习环境的一种,远程学习环境除了包括网络学习环境外,还包括以卫星电视或广播函授等方式的远程教育环境。
第二,必须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来理解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既是一种静态的系统结构,也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
[5]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进程是共存共生的,[6]随着学习活动进程的展开,作用于学习者的各种因素也会不断变化。
(二)网络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对于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许多种模型。
帕金斯(Perkins,1991)指出学习环境应包括五个要素:[7]信息库(Information Banks)、符号簿(Symbols Pads)、建构工具(Construction Kits)、任务情境(Phenomena)、任务管理者(Task Managers)。
戴维·H·乔纳森于1997年以问题解决为主线,提出一种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s,CLEs)的框架,在CLEs中包含了问题、相关案例、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会话或协作工具和社会背景支持等六个要素。
[8]汉纳芬(Hannafin)、兰德(Land)和奥利弗(Oliver)(1999)认为开放学习环境(Open-Ended Learning Environments)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开放情境(Enabling Contexts)、资源(Resources)、工具(Tools)、支架(Scaffolds)(转引自[9])。
武法提于2000年提出了WBLSS的5~9概念模型,“5”代表5种基本元素,包括智能教学系统及可修改的课程材料、资源库系统及资源、学习评价系统及评价指标、交流与协作系统和辅助工具系统;“9”代表支持学习的9种教学策略。
[10]科恩于2002年提出了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分析框架,他认为,有意义的学习环境应包括机构(Institutional)、管理(Management)、技术(Technological)、教学(Pedagogical)、伦理(Ethical)、界面设计(Interface Design)、资源支持(Resource Support)以及评价(Evaluation)等八个维度。
[11]钟志贤(2005)提出了“7+2”学习环境构成要素观,认为学习环境主要包括活动、情境、资源、工具、支架、学习共同体和评价等七大要素,各要素与学习者/教师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合力,以促进学习者发展。
[12]郑葳(2007)提出“生态学习”的观念,将学习视作一种“个体参与共同体实践活动过程”,将学习共同体看作是一个学习活动的生态系统——文化生态学习环境。
他认为,一个完整的学习共同体包含学习主体、学习目标、课程知识、工具及资源、规则、学习活动分工以及情境等要素。
[13]张立新(2008)按照生态学的观点,认为虚拟学习环境是以学习者为主体的,由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构成的复合性功能实体,物理环境由“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等物质因子构成,社会环境体现了学习者与学习同伴、助学者、管理者等三类人员间的相互关系,规范环境则指虚拟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学习氛围、学习风气、学习态度、价值观,以及为保证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而制定的各项规则制度等。
[14]黄荣怀(2012)提出了包含资源、工具、学习社群、教学社群、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等六部分的智慧学习环境模型。
[15]通过对以上模型的分析,从根本上说,学习环境可以分为有形的物理环境和无形的社会环境。
然而,在设计时我们考虑更多的是有形的物理环境,因为社会环境的创设是通过物理环境的设计来实现的,活动主体在精心设计的有形物理环境中参与活动,形成共同体,并共同创设社会心理以及文化环境。
综合以上分析,网络学习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网络学习平台、学习活动、学习资源、学习支持服务、学习共同体,环境中活动的主体为教师和学生,如图1所示。
学习者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利用学习资源,在学习支持服务的“协助”下,通过参与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进行学习,教师则通过组织学习活动、设计学习资源、监控学习过程、给以学习指导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同时,师生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了学习共同体,并共同创设网络学习生态。
1. 网络学习平台这里的网络学习平台包含三个层面。
(1)网络传输体系,主要指Internet和学校校园网,一般由接入模块、交换模块和服务器模块构成。
现在Internet接入已经基本普及,我们主要关注服务器端的搭建,目前常见的服务器有Web服务器、FTP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E-mail 服务器等。
(2)网络教学功能系统,是一个独立于学习资源的功能系统,学习资源则是由教师和学习者上传和发布的。
网络教学系统是开展学习活动的主要空间,提供开展教与学活动所必备的网络功能,而不涉及学习内容,学习者和教师通过客户端登录即可应用系统。
(3)各种应用工具,学习者、教师、管理者在进行各种活动的过程中用到的各种应用工具都嵌入到网络平台当中,如邮件工具、文本编辑工具、知识管理工具、实时交流工具等。
网络学习平台是学习活动实施、信息资源发布、学习支持服务开展的载体,是网络学习环境中最基础的“设施”和“场所”支撑条件。
2. 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是指为完成特定学习目标而进行的师生操作的总和。
不同学者对学习活动构成要素的理解也存在着差异,学习活动的粒度也是相对的,“大”的学习活动可以分解为几个“小”的学习活动,但是,任何一个学习活动必须具备四大要素——活动目标、活动任务、活动规则、活动评价。
不同的学习活动的序列构成了网络学习过程/模式,学习活动成为网络学习环境的“运营链”。
3. 学习资源我们将学习资源限定为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信息的各种多媒体材料,分为结构化资源和非结构化资源。
结构化学习资源是由学科教师精心设计、按预定的结构组织起来的学习材料,通常具有确定的来源、良好的结构和稳定的内容,如课件、讲稿、教学视频、练习题、测试题、FAQ等;而非结构化学习资源并非指没有结构的资源,而是指那些来源不确定、结构模糊、内容动态变化、缺乏稳定性的资源,它是在Web2.0网络应用模式的驱动下,学习者既作为学习资源的使用者又作为学习资源的贡献者所生成的未经明确教学设计的资源,如博文、论坛帖子、Wiki资源、书签资源等。
[16]学习资源作为网络环境中学习内容的载体,是为学习者提供给养的重要的“有机养料”。
4. 学习支持服务服务必然有服务方和被服务方,学习支持服务的被服务方即为学习者,服务方为教师、管理者、远程教育机构。
学习支持服务包括学术性支持、管理支持和情感支持等三个方面,学术性支持大多在学习活动中体现,如教师答疑、学习评价等;管理支持包括如注册、咨询、过程管理、考评管理、证书管理等;情感支持则包括学习氛围、文化氛围、情感氛围的创设以及情感交流活动的组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