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贺敬之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贺敬之简介
贺敬之(1924--)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优秀诗人之一。
他是喝延河水成长起来的革命作家。
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他和丁毅等集体创作的歌剧《白毛女》,对我国革命文艺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
而他作为一个优秀的抒情诗人,一个热情洋溢的人民歌手,引人注目地登上诗坛,是在建国以后。
贺敬之一九二四年生在山东省峄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少年时代在亲友资助下读过小学和师范。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流亡到湖北、四川,就读于中学,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并开始学习写作诗歌和散文。
由于受了党的报刊和进步书籍的影响,他向往着革命圣地,于一九四○年到延安参加了革命队伍,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
一九四二年后,贺敬之的诗风为之一变,这显然是受了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影响,也是他对解放区新生活进一步熟悉的结果。
这时他的诗歌的基调,由主要是对黑暗的泣诉变为主要是对光明的讴歌。
在诗歌的形式上,他开始学习陕北“信天游”,进行民族化的探索。
贺敬之一九四二年至一九四九年期间所写的短诗和歌词,后来大都收在《朝阳花开》诗集中。
这些诗不再象《乡村的夜》那样吟唱“夜,象一只破了的木船,搁浅在村庄”,而是歌颂“温暖的太阳”及其所照亮的“陕甘宁——我的家”。
这个时期,可以视为贺敬之诗歌创作在思想和艺术上告别过去、迎接未来的过渡时期。
《乡村的夜》中那悲苦凄凉的韵味消退了;而建国后那激昂明朗的诗情已在《朝阳花开》中开始萌发了。
可以清楚地看到,如《自由的歌》《笑》等,在构思、基调和风格上,都与后来震动诗坛的《放声歌唱》《雷锋之歌》等抒情长诗,有着血缘的联系。
贺敬之建国以后的诗作,大都收在《放歌集》里。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首之外,《回延安》《三门峡歌》《西去列车的窗口》等,也是广有影响、脍炙人口的名篇。
贺敬之是以新歌剧《白毛女》而闻名天下的,40年代就出版了诗集,但在诗歌艺术上真正获得突破性的成就是在50年代以后。
他的诗可分为两类:一是抒情短诗。
这类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一般是表现他对某些事物的感受,感情真挚,意境清新,民歌和古诗韵味浓厚,如《回延安》《桂林山水》《三门峡棗梳妆台》等。
二是长篇政治抒情诗。
主要表现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如《放声歌唱》《十年颂歌》《雷峰之歌》《中国的十月》等。
他的政治抒情诗不仅
数量多,而且成就突出。
贺敬之的诗是时代的颂歌。
他总是以敏锐的目光去抓取时代的最重大的事件、最主要的生活内容,而不去吟唱那些与人民无关的眼泪和悲伤。
《回延安》表现了延安的巨大变化,赞颂了延安的历史功绩,指明“延安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的意义;《雷锋之歌》挖掘出雷锋精神的时代内含;《十月颂歌》是新中国十周岁的礼赞。
贺诗通过想象、夸张、幻想等手法,将建立于革命理想基础上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表现得十分突出。
贺诗注意吸收民歌和古诗的营养,又不排斥外国诗歌的影响,如“信天游”体与“楼梯式”就被诗人以熟练的笔法熔铸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