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氏肺吸虫病87例临床资料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氏肺吸虫病87例临床资料分析【关键词】斯氏肺吸虫病

【摘要】目的探讨斯氏肺吸虫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临床病例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斯氏肺吸虫病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儿童感染多见;多有食生或半生的溪蟹史;以皮肤型、胸肺型和脑型等幼早移行症为主要临床表现;血嗜酸粒细胞升高、肺吸虫皮试阳性、肺吸虫ELISA阳性等辅助检查可帮助确诊;药物治疗效果好。结论临床上遇到类似病例时,应予以相关检查,及时诊断和治疗,以提高临床诊治率。

关键词斯氏肺吸虫病诊断治疗

斯氏肺吸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该病流行于我国四川、重庆、云南、陕西、福建、广东等14个省市自治区[1]。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局部症状也常不典型,故在临床上极易被误诊或漏诊[2,3]。本文对87例斯氏肺吸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7例患者中儿童(2~15岁)73例,男43例,

女30例;成人14例,男9例,女5例。地区分布:四川74例,重庆3例,陕西9例,云南1例。流行病学资料:87例患者均有疫区生活史,其中79例有明确食生或半生的溪蟹史。

1.2 临床表现及分型幼虫移行症为主要临床表现:(1)皮肤型32例,表现为游走性皮下包块或结节,常见于腹部、胸部、腰背部、四肢等处。包块呈球形或长条形,大小1~3cm左右,可单个或多个,边缘不清,皮肤表面正常。(2)胸肺型41例,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痛,其中9例体温升高,4例咳血痰,2例出现呼吸困难、心悸。(3)脑型11例,偏瘫3例,癫痫发作5例,有头痛病史8例。(4)亚临床型3例,无临床表现,仅皮试及血清ELISA检测阳性。

1.3 实验室检查肺吸虫ELISA阳性79例,皮试阳性70例,血白细胞总数升高51例,嗜酸粒细胞升高79例,血清球蛋白升高、白球比例倒置54例。

1.4 肺部表现 87例患者经X线胸部照片检查示肺纹理增多61例,胸膜增厚38例,单侧胸腔积液19例,双侧胸腔积液14例,叶间积液1例,心包积液1例。

1.5 头颅CT 5例考虑寄生虫占位病变(仅有5例做此检查)。

1.2 结果 87例患者分别经别丁和吡喹酮按正规剂量治疗2~4个疗程,1年后随访均达到临床治愈。

2 讨论

斯氏肺吸虫病是由斯氏狸殖吸虫的幼虫寄生人体所致。斯氏狸殖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为溪蟹,其囊蚴大部分寄居于蟹的肌肉内,终末宿主为果子狸、猫、狗、豹猫等,多种动物如蛙、鸟、鸡、鸭、鼠等可作为本虫的转续宿主。人可因为食入含有活囊蚴的蟹肉而感染本病,也有报道因食入含活动虫的蛙、鸡、鸭等肉类而感染。人并不是本虫的适宜宿主,虫体在人体内一般不能发育成熟,而是处于幼虫阶段,幼虫在人体内游走、窜扰、寄居而致病。

本组资料87例患者均来自疫区(天然河流和小溪流经的山区农村),多有食生或半生的溪蟹史(90.8%),儿童感染多见(83.9%),男女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潜伏期多为3~6个月,临床表现主要为幼虫移行症,包括皮肤型(36.8%)、胸肺型(47.1%)和脑型(12.6%)。实验室检查血嗜酸粒细胞升高(90.8%),血清球蛋白升高(62.1%),肺吸虫ELISA阳性(90.8%),皮试阳性(80.5%)。斯氏狸殖吸虫囊蚴感染人体4周后,其幼虫可侵入胸部,进而侵入肺组织。轻度感染者仅表现为轻微咳嗽、咳痰,继之肺部症状消失,重度感染者则继发胸

腔积液(37.9%)或心包积液(1.1%)。胸腔积液呈草黄色,微浊,常规查见大量嗜酸性细胞。与国内多见的卫氏肺吸虫病相比,两者的胸肺症状和体征基本相似,但斯氏肺吸虫病一般无剧烈咳嗽、咳痰、咯血病史,肺部没有结节或囊性阴影,其痰内、粪便中也查不到虫卵。分析87例患者的就诊情况发现,该类患者常因全身症状或皮下包块而被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肺炎、白血病、脑肿瘤及纤维瘤等,曾给予抗结核药或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个别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疗效均不满意甚至几乎无效,但使用抗肺吸虫药物治疗2个疗程后,不仅其症状体征明显好转,而且X线、CT等检查显示胸部、脑部病变也有明显吸收,收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增加以及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一些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分布正悄然发生变化,感染率也在逐年增加[4]。肺吸虫病便是其中一种,临床医生应引起一定的重视。希望通过本文提供一些鉴别参考,以减少斯氏肺吸虫病的误诊和漏诊,从而提高临床诊治率。

参考文献

1 詹希美.人体寄生虫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9-131.

2 孙惠珍,常正山,邱持平,等.部分寄生虫病例误诊原因分析.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4,22(3):191-192.

3 滕维亚.肺吸虫病七例误诊原因分析.临床误诊误治,2000,13(1):23.

4 刘光英,曾国琦,谢曼凌.浅谈21世纪寄生虫学教学面临问题与改革.基础医学教育,2002,4(3):189-190.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