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煤层气勘探与开发利用技术第一章

煤层气勘探与开发利用技术第一章

集中开发模式
将多个煤层气井集中管理和生产, 适用于储量较大、产量较高的煤 层气田。
联合开发模式
将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等资源联 合开发和生产,以提高资源利用 率和经济效益。
煤层气开发技术措施
钻井技术
采用合适的钻井工艺和 技术,确保钻井质量和 安全,同时降低钻井成
本。
压裂技术
通过压裂作业,扩大煤 层裂隙,提高煤层气的
煤层气勘探技术发展历程
01
初始阶段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煤层气勘探技术主要以地质调查和简单的地球
物理勘探手段为主,对煤层气的认识也相对有限。
02 03
发展阶段
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逐渐成熟,人们开始利用地震勘探、电法勘探等手段对煤层气进行更深 入的研究。
根据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进行煤层气开发钻 井、压裂等作业,并进行生产管理。
预可行性研究阶段
进行详细的煤层气资源评价,制定开发方案 和计划,评估开发的经济效益。
生产管理阶段
对已开发的煤层气井进行日常管理、维护和 增产措施的实施。
煤层气开发模式
单井开发模式
针对单口煤层气井进行开发和生 产,适用于储量较小、产量较低 的煤层气田。
土壤地球化学勘探
通过研究土壤中元素含量和分布规 律,确定煤层和地质构造的位置。
岩石地球化学勘探
通过研究岩石中元素含量和分布规 律,确定煤层和地质构造的位置。
遥感勘探法
卫星遥感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煤层区域 的地表信息,通过地表特征推断 出煤层的位置和特征。
航空遥感
利用航空遥感技术获取高分辨率 的航空影像,通过影像分析确定 煤层和地质构造的位置。

煤层气开发理论与技术概论 PPT

煤层气开发理论与技术概论 PPT

河 贵 南 煤、 、 川 淮 煤、 南 云 煤 煤 层 : 气 六 公 盘 司 水 : 古 两 舒、 淮 云 焦 南 作 勘 平 探 顶 山
奥 石 瑞 新 大 安 龙 北 煤、 地 门、 京、 黑 大 亚 奥 煤、 矿 美、 铁 大 瑞 富 法、 河 安 地、 准 理 国 菲 际 东、 大: 利 技 吐 实 普 哈、 验 术 斯、 铁 室、 服 格 务、 法、 科 瑞 三 依 研 克、 兰 服 交 BP 务 开 发
煤层气探矿权95个,总面积约6.5万平方公里,煤层气探
矿权分布在 17 个省。煤层气探矿权人 25 个,包括 3 家中 直企业,22家地方煤层气企业。 煤层气采矿权4个,总面积约450平方公里,采矿权仅分 布在山西、辽宁省。采矿权人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
限公司、辽宁省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
三、我国煤层气资源分布与地质条件
1.煤层气资源量大、分布相对集中
41个聚煤盆地,2000m以浅的煤层气资源量为约36.8万亿立方米。 9个主要盆地资源量大于1万亿方,合计28万亿方,占全国76%
2. 中国煤层气资源大区分布
东部煤层气地质资源量最大,占31%,其次是中部和西部
,各占28%,南方占13%,青藏最少,仅0.01%。
2.0%<Ro,max<3.7%
煤的显微组成
镜质组
有机显微组分
惰质组
壳质组
无机显微组分
矿物质
煤薄片
煤砖光片
粉煤光片
daf
(cf/t)
不同煤类的产气量和吸附能力 煤类 褐煤 产气量m3/t 38~68 吸附能力m3/t <8
长焰煤 气煤
肥煤 焦煤 瘦煤 贫煤 无烟煤
138~168 182~212

(全部)煤层气课件

(全部)煤层气课件

一,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意义1、能源意义煤层气是一种新型的洁净能源,其勘探开发可以弥补常规能源的不足。

2、安全与减灾的意义煤层气,严重的影响着我国的煤矿生产安全。

在煤炭开采前预先进行煤层气抽采,有利于降低煤矿生产过程中的瓦斯灾害事故。

3、环境意义煤层气开发降低了煤炭开采中的瓦斯排放,从而降低了由此产生的温室效应。

4,形成新的支柱产业煤层气的利用并不仅仅在民用方面,已广泛用于各种领域,如煤层气发电、汽车燃料、锅炉改造、工业用气、煤化工项目等。

可以有利于衰老煤矿区转业,发展新型的相关产业,缓解转岗就业困难,成为新的经济增长5、巨大的经济意义通过采气销售直接获取经济效益(目前煤层气的井口价一般为1~1.5元/m3),如果民用或发电,还可得到0.2~0.25元/m3的财政补贴,出售减排碳指标(CDM项目)可得到0.2~0.5元/m3 。

对瓦斯突出严重的矿井,采煤过程中的瓦斯治理费用在10~20元/吨煤;同时突出矿井建设费用也远远高于一般矿井。

地面煤层气开发预先抽放了瓦斯,就可大大降低采煤过程中的瓦斯治理费用,晋煤集团的蓝焰公司一直在坚持这一发展思路。

预抽瓦斯,降低了煤矿瓦斯事故,由此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

二,煤层气生成过程1、泥炭化作用和成岩从成煤原始物质被埋藏开始至门限深度为止。

地层条件:低温(小于50~60℃)、低压。

鉴别指标:Ro小于0.5%。

气体成因:生物成因气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使复杂的不溶有机质在酶的作用下发酵变为可溶有机质,可溶有机质在产酸菌和产氢菌的作用下,变为挥发性有机酸、H2和CO2;H2和CO2在甲烷菌作用下最后生成CH4。

2、变质作用阶段地层条件:高温(大于50)。

鉴别指标:Ro大于0.5%。

煤在温度、压力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的同时,也生成大量的气态和液态物质。

由于煤隶属III型干酪根,属于倾气性有机质,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烃类以甲烷为主。

气体成因:热成因气三,煤层气开发过程渗透率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地质因素:地应力埋藏深度天然裂隙煤体结构储层压力水文地质条件流体介质毛管力、贾敏效应等(在地面排水降压开发煤层气过程中,随着水、气的排出,一方面在地面排水降压开发煤层气过程中,随着水、气的排出,一方面煤储层内流体压力降低,有效应力增大,渗透率降低(简称为负效应)煤储层内流体压力降低,有效应力增大,渗透率降低(简称为负效应);另一方面煤基质收缩,渗透率增大(简称为正效应)煤基质收缩,渗透率增大(简称为正效应)。

煤层气勘探开发程序 PPT

煤层气勘探开发程序 PPT
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程序
在一个地区进行煤层气资源开发,首要的任务是评价 该地区煤层气的生产潜力。这一任务的实现,包括二个步 骤,即地质评价和测试井施工。
第二项任务是进行小型试验性开发。以确定性层气藏 中气体的产出能力,并是加确测试井所获得的气含量和渗 透率数据以及评价干扰效果对产量运态的影响。
第三项任务是进行大规模工业性开发。建立精确的气 藏描述、并将其外推到其它类似区域。根据对生产数据的 历史拟合,进一步改进气藏描述,从而可建立起气藏模型。 利用气藏模型,进行气井间距、完井、生产制度、生产设 施的设计和优化。
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程序
试验性生产
N
WL1-005
300m 366m
288m
461m
WL1-004
210m 338m
271m
WL1-003
WL1-001
250m 388m
WL1
254m
WL1-002
0 50 100 150 200m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03年起,中联公司在陕西韩城进行煤层气勘探,施工1口参数井;2004年开始在 该井附近施工了5口煤层气生产井,目标煤层为3、5号,井间距多为250 ~300m,形成6 口井组,进行小型试验性生产。
渗透率
原地应力
地质编录、地球物理测井、 地质编图
取心孔,煤样解吸试验,测井曲 线
采集煤样,等温吸附试验
线性构造,断层的评价、曲率分 析
容积法、数值模拟法等



产量预测,参数分析
块 选

压力瞬变分析: 段塞、注入/压降,钻杆 地层测试
微破裂试验
生产试验
强化增产措施,排水采气

煤层气井开发认识与井控ppt

煤层气井开发认识与井控ppt

增产措施
针对煤层气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增产措施,如水力压裂、化 学剂注入等,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能。
煤层气井的排采工艺与控制
1 2
排采方式
根据煤层气的储层特征和生产特点,选择合理 的排采方式,如抽油机排采、气举排采等。
工艺控制
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排采工艺进行 调整和控制,以实现高效、稳定的生产。
环保政策
制定和实施相关环保政策,加强煤层气开发的环保管理,推动企业落实环保主体 责任,提高环保意识和能力。
煤层气井开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优化开发技术
加强合作与交流
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环境友好型的开发 方法,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引进 和吸收先进的煤层气开发技术和经验,提高 煤层气开发的效率和环保水平。
推动多元化能源结构调 整
加强社会监督
积极推动多元化能源结构调整,发展清洁能 源和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加强社会监督和参与,推动企业落实环保承 诺和责任,促进煤层气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05
煤层气井开发案例分析
国内煤层气井开发案例
山西沁水盆地煤层气开发
该案例介绍了沁水盆地作为我国煤层气开发的典型地区,其 开发历程、技术应用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特点。
煤层气藏的分布
煤层气藏主要分布在构造单元的边缘和褶皱带内部,多与砂 岩、石灰岩等储层交互沉积。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华北、东 北和南方等地区的煤田。
煤层气藏的开发方式与技术
煤层气藏的开发方式
主要有两种开发方式,分别是井下抽放和地面开采。
煤层气藏的开发技术
主要包括钻井、完井、采气和储气等技术。钻井完井技术主要包括煤田直井 、斜井和水平井等;采气技术主要包括水力压裂、气体萃取和排水采气等; 储气技术主要包括储气库建设和运营等。

煤层气勘探与开发利用技术第三章ppt课件

煤层气勘探与开发利用技术第三章ppt课件
• 4、测井曲线法
• 应用该法的前提是,同一地区内有钻孔煤 层高分辨率测井曲线和与之匹配的煤层含 气量实测资料,未知区段有同一煤层的高 分辨率测井曲线。见89页。
二、采动影响区煤层动态含气量
• 井巷开拓和煤炭开采,改变了扰动区地应 力场和流体压力场压力场,打破了煤储层 压力平衡系统,煤层气程度不等地发生解 吸渗流,煤层含气量发生动态变化。
• 解析气量是解吸罐中含气煤样在常压和储 层温度下自然脱附出来的煤层气量,终止 于一周内平均解析气量小于10ml/d或一周 内每克样品的平均解析两小于0.05ml/d。
• 残余气量是上一阶段自然解吸后残留在煤 样中的煤层气量。产生残留气的原因较多, 如扩散速率极低,或常压下煤层气已达吸 附/解吸平衡而不再解吸,或有一定量煤层 气被封存于煤中死孔。在USBM法一般不要 求测定残余气量,因为解吸较为充分,残 余气数量少且难以解吸,对煤层气采收率 几乎没有影响。
• 3、地质类比分析法
• 如果预测区及其浅部煤层几乎没有煤质煤岩、 煤层含气性、煤吸附性等实测资料,地质类 比分析法是预测煤层含气量的唯一方法。
• 对于已知煤级、煤质等基础资料但缺乏煤 层实测含气量和等温吸附实验数据的地区, 可在综合分析煤层气地质条件的基础上, 采用煤质—灰分—含气量类比法,选择煤级 煤质条件类似地区含气量梯度、等温吸附 等作为本区煤层含气量的预测依据。
• 该方法假设:岩屑在井筒上升过程中压力线性 下降,直至煤屑到达地面。通过求解扩散方程, 将该过程分解成两个无因次时间的形式:见72 页上。
• 由两个无因次时间比得到校正因子,用校正因 子乘以解析气量即得到总含气量,总含气量减 去解吸气量可计算出逸散气量。
• 当逸散气量中比例小于50%时,史密斯—威廉 斯法是准确的,即校正因子最大值为2。此外 该法是根据钻井煤屑的解吸行为而建立的,也 适用于钻孔煤芯含气量的测定。

煤层气产业发展及勘探开发技术现状1ppt

煤层气产业发展及勘探开发技术现状1ppt

1
图6 煤矿区煤层气地面抽采与 瓦斯排放的关系图
三、产业起源与发展
2.我国煤层气发展
④ 采煤采气一体化理念的形成与发展(新世纪) 《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总体方案》——国家发 展改革委于2005年6月22日发布 发改能源 1 [2005]1137 明确提出“采煤采气一体化”概念 将煤矿瓦斯抽放改为煤矿瓦斯抽采
巷道—煤矿瓦斯
四、工艺技术流程
总体区块分析和勘探方案
煤层气开发利用 三维地震和露头为主要输入
目的层厚度,深度,延展范围
主要地质结构
目的 —储量 —井位
巷道—煤矿瓦斯
四、工艺技术流程
3. 钻井工程是煤层气抽采的 煤层气开发利用 基础,其主要任务是利用 钻机在地面和目标层之间 建立一个通道。
1
通过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首次从资源 的角度对全国煤层气资源进行了评价
通过煤炭部瓦斯地质编图,对全国瓦斯资源进 行了预测
图6 煤矿区煤层气地面抽采与 瓦斯排放的关系图
三、产业起源与发展
2.我国煤层气发展
③ 煤层气资源勘探与地面开发试验(90年代)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地面煤层气开发技术 的传入,我国煤层气地面开发逐步进行产业化勘探、开发
煤层气产业发展及勘探开发 技术现状
技术开发部:叶 姜
2014 年 5 月
汇报提纲
一、基本概念 二、资源分布特征 三、产业起源与发展 四、工艺技术流程 五、关键技术 六、开发技术趋势
一、基本概念
一、基本概念
常规天然气是指由常规油气藏开发出的天 然气,即勘探实践发现的能够用传统的油气 生成理论解释的天然气,称为常规天然气。 非常规天然气是指在成藏机理、赋存状态 、分布规律或勘探开发方式等方面有别于产 规格天然气的烃类(或非烃类)资源,主要 指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和天然气水 合物等。 煤层气是赋存于煤层及其围岩中的与煤炭 共伴生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

煤层气勘探与开发利用技术第五章ppt课件

煤层气勘探与开发利用技术第五章ppt课件
• 煤层气数值模拟技术的主要用途包括:150页
• 二、数值模拟步骤与方法 • 1、参数准备 • 2、建立地质模型 • 3、产能预测 • 三、煤层气井产能影响因素 • 1、煤层气含气性对产能的影响 • 2、煤层物性对产能的影响 • 3、流体动力条件对差能的影响
• 任一距离处任一时刻储层压力的传播与分 布见146页。
• 二、煤储层渗透率排采诱导变化效应
• 1、有效应力负效应
• 见147页
• 2、煤基质收缩正效应
• 煤体在吸附时可引起自身膨胀,在解吸气 体时则导致自身收缩。称为煤基块弹性自 调节作用。煤层气开发过程中,煤层气发 生解吸,煤基质收缩,收缩量通过吸附膨 胀实验计算。公式见147—148.
• 2、非稳态法
• 非稳态法过程中从未达到气—水饱和度平 衡,原因是先将煤样用水饱和,然后采用 气体对水进行置换。根据压差和流量数据, 采用数学模型求得煤样的相对渗透率,该 模型是样品出口端水饱和度的函数。
• P.Puri et al提出,使用X射线扫描技术来测 定束缚水的饱和度,主要步骤见142页。
• 相对渗透率是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 比值。煤储层相对渗透率采用单相有效渗 透率同气相(甲烷或氮气)克氏或绝对渗 透率之比值。公式见141页。
• 二、测试方法
• 目前,相对渗透率还无可靠的理论计算方 法,主要依靠实验室测定。
• 1、稳态法
• 采用稳态法测定煤的相对渗透率时,一般 采用恒速法,即气和水按一定流量同事流 过样品,知道样品两端的压差达到平衡(稳 定值)。此时,采用X射线扫描法测定样品的 含水饱和度,根据稳定压力和注入流量, 按照达西凌律分别求出气和水的有效渗透 率,进而得到相对渗透率。
第五章 煤层气的产出过程
• 问题: • 1、 • 2、

11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

11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

V-P2T22-13 (Aug 11 2003) V-P2T22-5 (July 21 2003)
V-P2T22-4 (July 19 2003)
V-P2T22-12 (Aug 8 2003)
VV-V-P-P2VP2T-2T2PT22222-T2-92-1210(-1J8(u(Al(AuyJugug3l21y5222200800003323))0)03)
V-P1T111-1 (June 30 2003)
35
V-P1T107-2
直井钻井现场
井组布置
N
晋1~2
233.6
晋1~5
178.0
199.5m
晋1~1
164.3m
188.4 m 晋1~3
224.5m
194.6 m
117.6 m
179.8 m
晋试1
173.5m
晋1~4
水平井钻井现场
丛式井
5LZ165-7Y螺杆
风动潜孔冲击器
分枝水平井
X-XE4-SEX24-8SE-24188S-(21J87a-(n1J.a167n().J1a6n).15)
35
X-E4S29-6A(June 21 2003)
X-E4S29-5(June 23 2003) 16 2003)
X-E4S29-4A(June 23
35
X-E4S28-23(Jan.2X2-)E4S28-24(Jan.23)
2003)
X-E1S28-9B(Jan.11)
X-E1S28-10(Jan.7)
X-T112-1(June 1 2003)
X-T112-5(June 7 2003) X-T112-6A(June 10 2003) X-T22-1(June 11 2003)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握煤岩描述要求
12
煤层气勘探、开发与集输技术 1、地质评价及储量评估技术
掌握一些煤岩学方面的知识
13
煤层气勘探、开发与集输技术 1、地质评价及储量评估技术
有必要了解一些煤层气数值模拟方面的基础知识 14
1、地质评价及储量评估 技术
煤层气勘探、开发与集输技术 煤层气资源/储量分类与分级体系
《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 DZ/T 0216--2002
我国多数煤层为低渗、低饱和,目前仅计算吸 附气储量。
煤层气储集特征
吸附 气
游离 气
水溶 气
吸附状态为主 18
煤层气勘探、开发与集输技术 1、地质评价及储量评估技术
19
煤层气勘探、开发与集输技术 1、地质评价及储量评估技术
体积法
地质储量采用体积法计算;可采储量采用综合确定的采收率计算。
体积法地质储量计算公式:
2
基本勘探程序 评价勘探阶段的地质任务 (1) 确定合理的井网密度、井网形态。 (2) 详细查明井底压力、温度分布、井间压力传递情况、压力波及范围。 (3) 详细查明中心井与边缘井的气产量、水产量及变化情况。 (4) 系统采集井组(或水平井)动态生产数据。 (5) 掌握煤储层的产能、气体可采性、服务年限及采收率等。
件。 (7) 初步预测采收率
1
基本勘探程序 预探阶段地质任务 (1) 基本掌握煤储层增产措施、工艺和参数。 (2) 基本掌握各主要目的层的产气量、产水量及其随时间变化规律。 (3) 基本掌握煤层气井排采工作制度。 (4) 基本掌握气体、地层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组成成分及其变化情况。 (5) 基本掌握地层温度、压力及各产气层段的压力系统变化情况。 (6) 预测产能。
5
基本勘探程序
勘查技术 9、煤的工业分析方法见GB 212—91;煤层含气量测定方法见GB/T 19559—2004;煤
的等温吸附试验方法见GB/T 19560—2004;气体组分分析方法见GB/T 13610—92。 10、根据煤层深度、煤层厚度、含气性和储层物性等地质参数优选煤层气预探井,采
用相应的技术,进行煤层气井排采试验。 11、根据煤层气井连续试采情况,确定下一步生产试验井的部署、钻探和连续试采工
3
基本勘探程序 勘查技术
1、根据勘查区的地质条件,有选择地开展非地震物探、化探或地震勘查工作,对井 位进行优选。 2、根据勘查区及其周围的已有资料,编制勘查部署方案,并再次优选参数井(资料 井)井位。 3、钻井地质设计、工程施工设计和取心设计。 4、钻井: 获取地层层序、深度、厚度数据;获取煤层层数、深度、厚度数据;煤 层及其顶、底板岩性和物性。有夹矸煤层厚度的确定方法参照DZ/T 0215—2002。
• 煤层气地质储量——是指在原始状态下,赋存于已发现的具有明确计算边界的煤 层气藏中的煤层气总量。
17
煤层气勘探、开发与集输技术
1、地质评价及储量评估技术
理论上,煤层气由吸附气、游离气和溶解气三 部分组成。由于甲烷水溶解度很低,溶解气量 占总气量份额很小。忽略不计。
煤层割理发育的过饱和煤层,储量计算应同时 考虑吸附气和游离气。反之,仅考虑吸附气。
4
基本勘探程序
勘查技术 5、录井: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地质录井、气测录井等录井工作。 6、取心: 按设计技术要求选用绳索式半合管取心工具快速取心和密封。煤层取心率
要求见DZ/T 0216—2002。 7、测井: 应用行业中较先进的数字测井技术,获取地层、煤层深度、厚度和其它电
性参数;检查固井质量。测井项目一般包括双侧向、微球聚焦、自然电位、自 然伽玛、双井径、补偿密度、补偿中子、补偿声波、声波时差、声波密度、井 斜、井温、磁定位等。 8、试井 :应进行注入/压降法试井,获取煤层渗透率、 储层压力等储层参数。
作。 12、按照规范要求,对达到储量计算条件的勘查目标区,计算地质储量和相应的可采
储量。 13、通过煤储层数值模拟,进行井网优化、产能预测、采收率预测;进行煤层气开发
规模和潜力量化评价。
6
内容提纲
一 勘探开发煤层气的意义 二 勘探开发现状 三 煤层气基本特点 四 基本勘探程序 五 勘探、开发与集输技术
Gi=A× h× D× C
Gi---煤层气地质储量,m3
A--- 含气面积,m2
h--- 煤层厚度,m
D--- 煤体容重,t/m3
15
煤层气勘探、开发与集输技术 1、地质评价及储量评估技术
煤层气资源/储量分类与分级
分类 依据经济效益
分级 依据地质认识程度
█ 经济的 ▆ 次经济的 ▄ 内蕴经济的
▄ 预测的 ▆ 控制的 █ 探明的
16
煤层气勘探、开发与集输技术 1、地质评价及储量评估技术
• 煤层气资源量——是指根据一定的地质和工程依据估算的赋存于煤层中,当前可 开采或未来可能开采的,具有现实经济意义和潜在经济意义的煤层气数量。
➢ 构造地质研究 ➢ 沉积相研究 ➢ 水文地质研究 ➢ 煤岩煤质特征 ➢ 煤储层物性研究 ➢ 评价选区技术 ➢ 高渗富集区预测 ➢ 储量计算技术 ➢ 开发地质研究 ➢ 开发技术方案
煤层气选区评价指标分级参数
10
煤层气勘探、开发与集输技术 1、地质评价及储量评估技术
11
煤层气勘探、开发与集输技术 1、地质评价及储量评估技术
基本勘探程序
区域勘探阶段地质任务 (1) 初步查明构造类型、构造要素、构造发育史,主要的二级构造单元,上、下
构造层之间的关系,及主要断裂分布情况。 (2) 初步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情况。 (3) 初步查明煤层厚度、深度、取芯资料,煤层的物理、化学性质,煤岩、煤质
特征。 (4) 初步查明煤储层物性、压力、地应力、地温等,研究其变化规律。 (5) 初步查明煤层顶底板岩性和含水性、孔隙度、渗透率特征及其力学性质。 (6) 初步查明煤层含气性、含气饱和度、等温吸附特征、气体分布特征和封盖条
7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煤层气勘探、开发与集输技术
1 地质评价与储量评估技术
2 化验分析技术
3 地震勘探技术
勘探开发与集输技 术
4 测井技术 5 钻完井技术
6 试井技术
7 增产改造技术
8 排采技术
9 集输与利用技术 8
1、地质评价及储量评估技术 9
煤层气勘探、开发与集输技术
1、地质评价及储量评估技术
综合地质评价研究是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地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