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论文 论李白的山水诗
李白山水诗研究高文
高文【论文摘要】唐朝是我国历史上诗歌最为繁荣鼎盛的时期,在李白仅存的千余首诗歌中,山水诗的数量,约占总数的五分之一。
他一生嗜爱山水,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歌。
李白的山水诗,虽然只有百余首,但“李白的山水诗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山水诗之冠(1)”,而对李白的山水诗,却很少有专文论及。
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山水文学研究中的一大遗憾。
我认为:李白应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山水诗诗人。
他的山水诗不但成熟完美,而且意境独辟,清雄瑰奇,达到了浪漫主义艺术的巅峰,在中国山水文学发展史上占据特殊地位,无论是在唐代还是唐以后,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一)视野宏阔、气势雄伟(二)明朗清新、意境开阔(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四)语言夸张、个性创作(五)人文精神、处处闪现五个方面做一艺术探微。
综而述之,李白的浪漫主义诗篇不愧为诗歌史上的艺术瑰宝。
他屹立于浪漫主义的艺术巅顶,给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韩愈、李贺,宋代欧阳修、苏轼、陆游,明代高启,清代屈大均、黄景仁、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向李白诗歌汲取营养,受其影响,奠定了他在中国山水诗文学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
【关键词】李白山水诗意境独辟,清雄瑰奇特殊地位视野宏阔气势雄伟明朗清新意境开阔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语言夸张个性创作人文精神艺术唐朝是我国历史上诗歌最为繁荣鼎盛的时期,曾经产生过许多灿如群星的优秀诗人。
而“盛唐风骚绝往昔,更添风华一谪仙”的李白与杜甫同时被人们誉为诗国中的双子星座。
李白诗歌散失不少,在仅存的千余首诗歌中,山水诗的数量,约占总数的五分之一。
他一生嗜爱山水,四处漫游,采日月之精华,吸天地之灵气,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歌。
他竟至于沉醉乐极,“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甚至达到“爱此肠欲断,不能归人间”(《望庐山瀑布》其一)的痴迷程度。
李白的山水诗,虽然只有百余首,但“李白的山水诗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山水诗之冠(1)”有继承庄子散文意境宏阔、浩渺奔放的浪漫主义传统的放浪诗作;有借鉴陶元亮融情入景的田园诗作;有袭二谢余风,而意境结构日渐佳境的山林诗作。
论李白山水诗以壮美为主的艺术特色
艺术探讨论李白山水诗以壮美为主的艺术特色姜薇(武汉市建设工程设计审查和消防验收中心,湖北,武汉 430015)摘 要:李白作为我国唐代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其山水诗的重要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有别于山水田园诗派,李白的山水诗往往选用雄奇瑰丽的意象,并以一种阔大的视野来俯视景物,其间还伴随着视线的大幅跳跃,从而造成了景物和视线的宏大。
此外,李白的诗中伴随着大量的想象与虚构,以及强烈的情感喷发,最终形成了其山水诗以壮美为主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李白;山水诗;意象;视野;时空转换;主体精神山水诗作为中国古诗的一种重要题材类型,可谓源远流长。
早在《诗经》中,就有不少山水风景的描绘,但此时还只是作为事件背景或比兴的手段而存在。
待到南朝谢灵运出,“宋初文咏,体有因革。
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①山水景物这才真正具有了独立的意义和审美价值。
初期的山水诗,往往按照登临游览的顺序铺排展开,“情必极貌以写物,词必穷力而追新”②,尚且缺乏艺术的选择与提炼,往往有佳句而少佳篇,但毕竟留下了许多清新自然的山水名句。
随着盛唐诗歌黄金时代的到来,山水诗与其他题材一同达到了巅峰。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王维、孟浩然以清丽恬淡著称的山水诗作。
李白作为大唐诗坛的并峙双峰之一,其山水诗却往往容易被人忽视。
李白一生写下了大量的山水诗,他时常表明自己的山水情怀,“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秋下荆门》)③,“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心爱名山游,身随名山远”(《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名山发佳兴,清赏亦何穷”(《下寻阳城泛彭蠡》)。
后人对李白的山水情怀也是有目共睹,“偶乘扁舟,一日千里,或遇胜境,终年不移。
长江远山,一泉一石,无往而不自得也。
晚岁渡牛渚矶,至姑熟,悦谢家青山,有终焉之志。
盘桓利居,竟卒于此。
”(《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笔者以为,李白虽也有不少清丽圆融、自然天成的山水作品,但其更多的作品体现了雄奇逸放的风格。
谈李白的山水诗
谈李白的山水诗姓名:王传香考号:222406100564 考区:宣威内容提要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时期,涌现出许多才华横溢的诗人墨客,并留下了大量传诵千古名篇诗作。
李白是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上最为耀眼的巨星之一。
从古至今,李白的抒情诗倍受人们的推崇。
李白的诗歌中着重描写客观事物在他胸中激起的感情波澜,展现自己炽热的内心情感。
关键词李白山水诗广泛题材想象细节描写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涌现出大批禀受山川英灵之气而天赋极高的盛唐诗人,他们将中国诗歌发展至极高的境地,并留下了大量千古不朽的名篇诗作,其中,李白就是群关系到璀璨的唐代诗坛上最耀眼的巨星之一。
他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
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
李白的诗歌,自古以来,倍受人们的推崇,特别是其抒情诗而我却特喜爱他的山水诗,这些诗有大气磅礴雄奇浪漫之壮美气势外,还有自然明块的优美情韵,有的看是对自然的客观描写却寓意其中有的看似随口而发,颇多神来之笔,形成清新俊逸的情思韵味……李白通过对自然山水的观摹描绘来抒发胸中的感情波澜,体现内心炽热的感情世界。
一、李白诗创作特色的成因李白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追求功名,漫游山水和求仙学道,伴随了李白的一生;他的思想抱负,生活情趣和性格气质,在这些方面得到了不同侧面的表现。
李白是个奇人,他将儒家,道家及游侠三者结合为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这是支配他一生的思想,李白身上有一种狂傲不羁的性格和飘逸洒脱的气质,在他的性格中,有一种与自然的亲和力,现实中的挫折失意,自我价值的失落都在自然中得到补偿。
这种与自然的亲近感和与自然泯一的思想,正是他的自由性格的生发点,他由此而向往山水企望神仙。
李白山水诗研究
李白山水诗研究
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山水诗人之一,他的山水诗以其平易近人、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
本文将从李白山水诗的艺术特征、意境表现和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拓展。
一、李白山水诗的艺术特征
1.自然真切:李白的山水诗,以自然为依托,尽可能地将自然景色真实地描绘出来,给人一种亲身经历的感受。
2.情感丰富:李白的山水诗,情感丰富,不仅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更有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3.想象奇特:李白的山水诗,想象奇特,常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相融合,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二、李白山水诗的意境表现
1.景物描绘:李白的山水诗,描绘景物常常具有立体感,如《夜泊牛渚怀古》中“月照白沙上,水深青草中”等。
2.情感表现:李白的山水诗,情感表现饱满,如《将进酒》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表达了诗人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感。
3.意境深远:李白的山水诗,意境深远,如《将赴吴兴登九峰》中“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表现了登高远眺的意境。
三、李白山水诗的影响
1.唐宋八大家:李白山水诗对后世诗人的影响深远,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文学创作:李白山水诗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影响了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
3.文化认同:李白的山水诗,展现出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李白山水诗因其艺术特征、意境表现和影响等方面的独特性,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李白也被誉为中国山水诗的鼻祖之一。
论李白和他的山水诗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___________论李白和他的山水诗____姓名_________马士冬__________学号__071040248_____________学生工作单位__滕州市滨湖镇南徐楼小学____学生所在电大枣庄电大滕州教学点____指导教师__ 李思华____________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管理处编印写作提纲一、李白生平简介…………………………………………┅┅(1)二、李白写山水诗的原因……………………………………┅(1)(一)李白写山水诗是因为他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这也是根本原因┅┅┅┅┅┅┅┅┅┅┅┅┅┅┅┅┅┅┅┅┅┅┅(1)(二)李白写山水诗是因为受到道家的影响………………┅(1)(三)是因为受到二谢以及孟浩然的影响很大……………┅(2)三、李白和山水诗的关系李白是中国山水诗人中的另类┅┅┅┅┅┅┅┅┅┅┅(2)四、诗人自我意识:仰天大笑出蓬蒿,四海云游一孤鸿李白虽然一生都在追求功名与理想,但却永远保持着一份自由自我的超然与纯真┅┅┅┅┅┅┅┅┅┅┅┅┅┅┅┅┅┅┅( 2)五、李白时代精神:激昂奋发成功名,蔑权贱贵浪川山┅┅┅(2)六、李白山水诗的独特风格┅┅┅┅┅┅┅┅┅┅┅┅┅┅┅(3)(一)、李白山水诗歌的思想内容┅┅┅┅┅┅┅┅┅┅┅(3)1、表达个人政治抱负,关心国事,揭露、批判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3)2、表现蔑视权贵、利禄,向往自由的精神┅┅┅┅┅┅┅┅(4)3、李白诗歌中也同情普通百姓,反映人民的劳动生活与悲惨遭遇(4)4、对于中国壮丽山川的赞美和热爱也是李白山水诗的一个重要内容┅┅┅┅┅┅┅┅┅┅┅┅┅┅┅┅┅┅┅┅┅┅┅┅┅┅┅┅(4)(二)李白山水诗的艺术特色┅┅┅┅┅┅┅┅┅┅┅┅┅┅(4)(三)李白山水诗的意境┅┅┅┅┅┅┅┅┅┅┅┅┅┅┅┅(5)七、李白山水诗的艺术成就┅┅┅┅┅┅┅┅┅┅┅┅┅┅┅┅(7)八、结语┅┅┅┅┅┅┅┅┅┅┅┅┅┅┅┅┅┅┅┅┅┅┅┅(7)论李白和他的山水诗(论文题目)目录内容摘要.........┅┅┅┅┅┅┅┅┅┅┅┅┅┅┅┅┅┅(1)关键词 (1)正文 (1)一、李白生平简介 (1)二、李白写山水诗的原因 (1)(一)李白写山水诗是因为他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这也是根本原因 (1)(二)李白写山水诗是因为受到道家的影响 (1)(三)是因为受到二谢以及孟浩然的影响很大 (2)三、李白和山水诗的关系李白是中国山水诗人中的另类 (2)四、诗人自我意识:仰天大笑出蓬蒿,四海云游一孤鸿李白虽然一生都在追求功名与理想,但却永远保持着一份自由自我的超然与纯真┅……………( 2)五、李白时代精神:激昂奋发成功名,蔑权贱贵浪川山┅┅(2)六、李白山水诗的独特风格┅┅┅┅┅┅┅┅┅┅┅┅┅┅(3)(一)、李白山水诗歌的思想内容┅┅┅┅┅┅┅┅┅┅(3)1、表达个人政治抱负,关心国事,揭露、批判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3)2、表现蔑视权贵、利禄,向往自由的精神┅┅┅┅┅┅┅(4)3、李白诗歌中也同情普通百姓,反映人民的劳动生活与悲惨遭遇(4)4、对于中国壮丽山川的赞美和热爱也是李白山水诗的一个重要内容┅┅┅┅┅┅┅┅┅┅┅┅┅┅┅┅┅┅┅(4)(二)李白山水诗的艺术特色┅┅┅┅┅┅┅┅┅┅┅┅(4)(三)李白山水诗的意境┅┅┅┅┅┅┅┅┅┅┅┅┅┅(5)七、李白山水诗的艺术成就┅┅┅┅┅┅┅┅┅┅┅┅┅┅┅(7)八、结语┅┅┅┅┅┅┅┅┅┅┅┅┅┅┅┅┅┅┅┅┅┅┅(7)参考文献 (9)论李白和他的山水诗马士冬内容摘要:“盛唐风骚绝往昔,更添风华一谪仙”,李白的诗歌无论是在唐代以及唐以后,都有着特殊的内涵和特殊的魅力。
李美慧111130142042论李白的山水诗(DOC)
唐山师范学院本科学年论文题目论李白的山水诗学生李美慧指导教师景红录年级2011级专业汉语言文学系别中文系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2015年3月目录题目 (1)摘要 (1)正文 (1)一、李白山水诗中的思想感情 (2)(一)赞美自然山水的神奇瑰丽 (2)(二)借自然山水讽喻现实政治 (3)(三)表达自己寄身世外、遨游天地的人生理想 (4)二、李白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5)(一)情景交融、物我合一 (5)(二)想象出奇、变幻莫测 (6)(三)语言清新、自然流畅 (7)(四)意境或清幽明丽、或宏放高远 (8)注释 (9)参考文献 (10)致谢…………………………………………………………………………外文页………………………………………………………………………论李白的山水诗李美慧摘要李白山水诗有着自己独特之处,他不仅仅赞叹大自然的神奇瑰丽,他还借大自然的山水讽喻当时的现实政治,表达自己寄身世外的人生理想。
他用独特的语言风格加上大胆的想象,将自己的情感与山水风景结合,达到物与我的统一,将山水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李白山水诗影响李白的诗歌创作有三百多首,而本文要研究的山水诗在他的诗歌中占得比重也比较大,但也是最能凸显他诗歌特点的创作类型。
李白一生都在漫游天下,他所到范围之广,游历时间之长,历代诗人无出其右者。
李白20岁前后已经将蜀地的多处风景领略了,并且用他的才华将这些景色记录了下来,他的山水诗不仅仅描绘了大自然的魅力,而且在游历中,李白还培养了自己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性格和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5岁后,他开始离开蜀地去漫游,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培养了对大自然的渴望和对前途的美好憧憬。
在他被放逐之后,他又再度开启漫游,游踪遍及齐鲁、江浙、燕赵等地。
李白每到一处,不仅饱览祖国大地神奇美丽的风光,而且用他出神入化的诗笔把这种美丽神奇展现出来,可以说山川风光给了李白诗歌以灵感,李白又以他的个性和想象赋予了山川风光以灵性,李白与自然山水是相互成就的,他与大自然的山水融为了一体,不再局限于欣赏者与被欣赏者的的关系。
浅谈李白和他的山水诗之间的关系论文汉语言文学
浅谈李白和他的山水诗之间的关系论文汉语言文学第一篇:浅谈李白和他的山水诗之间的关系论文汉语言文学浅谈李白和他的山水诗之间的关系【内容摘要】提起李白,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并不陌生,从小我们就读着他的诗歌长大,他的生死及其不平凡的经历,都给人留下了疑问和话题。
故一直以来人们对他的研究很多,如对李白出生地、家世及卒年等的研究。
中国传统的山水诗,便是一副山水画,诗乃大自然山水的墨之韵。
北宋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无独有偶,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有云:“画是一种无声的诗,诗是一种有声的画”。
可见中西关于诗画的关系同源,那就是追求一种意境。
李白并不是以山水诗闻名,但是,李白的山水诗以雄奇、豪迈、大气、苍凉见长,突破了中国传统山水诗的借山水以自娱的窠臼。
也同样取得了叫大的成就。
只有他桀骜放纵的个性才能把山水固有的气势从山水中张扬出来,张扬山水的气势就是张扬李白自己的个性和生命力,即是把他自己的个性和生命力扩张到山水中,他的生命力是无限扩张的,给人的感觉不是山水感染了他,而是他感染了大唐的山水。
【关键词】李白山水诗诗人艺术李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
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
“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
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一、李白与山水诗之间的关系李白是中国山水诗人中的另类,他有一种世外高人的气势和极富张力的生命力,非常的飘逸和洒脱,这种个性的因素使得李白的山水诗在表现手法上似乎没有了固定的形式和规律,这就造成把握李白山水诗的风格和意境很难。
但就像看梵高的画一看就是梵高的画,李白的山水一看便是李白的山水。
实际上,李白才是真正主宰着山水诗的形式和规律的。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王维和李白的山水诗比较
一、山水诗的起源和发展古文学的任何一个分支的发展都可以在先秦找到渊源,先秦时代的诗歌(如《诗经》和《楚辞》)中,有些描写山水风景的诗句,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可以说是思乡的源泉,也可以说是山水的起源,但处于内容的从属地位,并未当作独立的审美对象来歌咏。
直到汉末建安时期,才出现了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的一首完整的山水诗,这就是曹操所写的四言诗《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但这类诗当时不多见。
到了陶渊明进一步发扬光大,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醇”的语言,清新自然的风格,悠然见南山的情调显示了魏晋风流的独特。
中国古典山水诗究竟源于何时?近人范文澜说:“写作山水诗起自东晋庾阐诸人” [1]。
这话不无根据,写作山水诗形成一种潮流,一种时尚,的确是在东晋时期,《兰亭集》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
山水诗渊源于先秦两汉,产生于魏晋时期,并在南朝至晚唐随着中国诗歌发展与文学环境变迁而不断演变。
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诗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他的创作,不仅把诗歌从“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了出来,而且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并影响了一代诗风。
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
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
山水诗在唐代的王维和孟浩然这里达到一个顶峰。
经过魏晋谢灵运等人的开创,他们在形式美感的追求上下了很大功夫。
到了王籍,又有新的开拓,乡间语依依的晚归农人和知音稀少的孤独跃然纸上。
及至王维和孟浩然,首先是时代的发展,国之重诗,民之爱诗成为时代的潮流,其次魏晋南北朝韵书和南北文风的综合已经起到一定的影响,这些都为山水诗派的形成、山水诗歌的创作攀上项峰奠定了基础。
李白山水诗的艺术风格论文
邯郸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题目论李白山水诗的艺术风格学生潘玉敏指导教师尤兰萍副教授年级2012级专升本专业汉语言文学系部中文系邯郸学院中文系2014年9月郑重声明本人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教师尤兰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独立撰写完成的。
如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的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各种后果,直至法律责任,并愿意通过网络接受公众的监督。
特此郑重声明。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2014年9月1摘要李白是盛唐时期的一位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
由于当时社会的黑暗,权钱相争,尔虞我诈,慨叹“古来圣贤皆寂寞”表现出一种鄙弃世俗,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试想李白如果不坚持“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狂放性格,又怎么能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正是其狂放的性格和高度的自信,才使他蔑视权贵,才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惊世言语。
李白的山水诗以雄奇、豪迈、大气、苍凉见长,突破了中国传统诗的借山水以自娱的窠臼,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诗歌中气来、情来、神来在李白的作品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其诗歌创作中山水诗更令人拍案叫绝。
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关键词李白山水诗艺术风格大气豪迈狂放The artistic style of Li Bai's landscape poetryAbstract: Li Bai is a gifted poet of the Tang dynasty, whose extraordinarily conceited and confident, arrogant personality, bold and free and easy attitude, free to create romantic fully reflects the Tang dynasty era character and spirit. Due to at social of dark, right money phase race, intrigues, lament "kulai Sage are lonely" performance out a disdain secular, contempt elite of haughty spirit, imagine Li Bai if not insisted "Emperor call to not aboard, since homage is wine in the fairy" of wild character, and how can wrote "surprised world, wept ghosts" of Psalm? is its wild of character and height of confident, only makes he contempt elite, is "yangtiandaxiao out to, us or Basil people" of surprised world speech. Li Bai's landscape poetry grows perceptibly by the magnificent, heroic, atmosphere, desolate and broke the borrowed landscap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oetry to amuse themselves by donating money, and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Poetry in the air, let the love God play in Li Bai's works thoroughly. Its poetry poems, more stunning. On Li Bai's charm, is the charm of Tang dynasty.目录摘要 (1)外文页 (II)1引言 (1)2李白山水诗艺术风格内涵 (1)3李白山水诗的艺术风格.............................. (2)3.1李白山水诗的自然明快,意境开阔的优美情韵,所表达的无尽情思。
大学设计方案试论李白和他山水诗谷运英【初稿】
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题目试论李白和他的山水诗学院:吉林师范大学专业:汉语言文学层次:本科学号姓名谷运英2008年12月试论李白和他的山水诗----谷运英【摘要】提起李白,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并不陌生,从小我们就读着他的诗歌长大,他的生死及其不平凡的经历,都给人留下了疑问和话题。
故一直以来人们对他的研究很多,如对李白出生地、家世及卒年等的研究。
中国传统的山水诗,便是一副山水画,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乃大自然山水的墨之韵。
可见关于诗画的关系同源,那就是追求一种意境。
李白并不是以山水诗闻名,但是,李白的山水诗以雄奇、豪迈、大气、苍凉见长,突破了中国传统山水诗的借山水以自娱的窠臼。
也同样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关键词】李白;诗人;山水诗;独特风格【提纲】一、李白生平介绍二、李白与山水诗之间的关系三、李白山水诗的独特风格(1)李白的山水诗情景交溶,韵味悠长(2)李白的山水诗明朗清新,意境开阔(3)李白的山水诗形象雄伟,气势磅礴李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
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
“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
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一、李白生平介绍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
出生在四川江油县青莲乡(青莲居士)。
李白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少年时期生活在蜀中,家境富裕,轻财好施,喜好文学,熟读百家书籍。
他说:“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15岁时,学习剑术,20岁前后,在家乡的匡山读书,向友人学习纵横术。
李白游历了蜀中不少名胜古迹。
蜀中雄伟壮丽的山川,培育了李白开阔的襟怀,豪放的性格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李白勤奋好学,“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
论李白的山水诗
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本科论文论文题目:论李白的山水诗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号:学习中心:贵州毕节奥鹏学习中心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2015年10月独创性声明本人对本文有以下声明:1.本人所呈交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已按相关要求及时提交论文稿件,最终形成本文;2.在撰写过程中主动与导师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接受导师的指导;3.本文符合相关格式要求,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单篇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不超过800字;4.本人本文成稿过程中不存在他人代写、抄袭或和他人论文雷同的现象。
论文作者签名:李超日期: 2015 年 10 月摘要李白是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
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
“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
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中国传统的山水诗,便是一副山水画,诗乃大自然山水的墨之韵。
北宋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无独有偶,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有云:“画是一种无声的诗,诗是一种有声的画”。
可见中西关于诗画的关系同源,那就是追求一种意境。
李白并不是以山水诗闻名,但是,李白的山水诗以雄奇、豪迈、大气、苍凉见长,突破了中国传统山水诗的借山水以自娱的窠臼。
也同样取得了叫大的成就。
关键词:李白;山水诗;独特风格引言李白是盛唐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
品读李白的山水诗歌(精选5篇)
品读李白的山水诗歌品读李白的山水诗歌(精选5篇)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为“大李杜”。
小编在此整理了品读李白的山水诗歌,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品读李白的山水诗歌(精选篇1)1、《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3、《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行路难·有耳莫洗颍川水》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品读李白的山水诗歌(精选篇2)1、《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文学论文:漫谈李白和他的山水诗
文学论文:漫谈李白和他的山水诗【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古代著名诗人李白及其山水诗创作。
在李白的生平事迹部分,介绍了他的成长经历和诗歌创作背景。
接着分析了李白的山水诗风格,探讨了他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诗歌特点。
然后深入探讨了李白山水诗的意境,揭示了他对自然的独特体验和感悟。
在创作技巧部分,分析了李白在表现山水诗中所运用的手法和技巧。
最后探讨了李白山水诗在后世诗人中的影响和传承。
通过对李白及其山水诗的探讨,揭示了他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关键词】文学论文、漫谈、李白、山水诗、生平事迹、风格、意境、创作技巧、影响、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李白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文学巨匠,他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李白的山水诗更是独具特色,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和诗意表达。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李白和他的山水诗,探究他的生平事迹、山水诗的风格、意境、创作技巧以及这些诗作对后世的影响。
李白以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和诗歌创作而闻名于世,他的诗歌不拘泥于古典诗歌的格律规范,而是更注重表达内心真实情感。
他的山水诗则更多地表现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独特感悟,通过文字描绘出令人神往的山水景色,也展现了他对人生、命运和自然的思考。
在我们将通过对李白的生平事迹的介绍,了解他的成长经历以及对诗歌创作的影响;分析李白的山水诗风格,探讨他的诗歌语言、意象和表现手法;深入探讨李白的山水诗意境,探讨他如何通过诗歌表达对自然的理解和情感;分析李白的山水诗创作技巧,探究他在创作中的灵感来源和艺术手法;考察李白山水诗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探讨他的诗歌对后人的启示和影响。
2. 正文2.1 李白的生平事迹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诗人。
他出生于701年,原籍江南春明,后迁往江西南昌。
李白自幼聪颖好学,天赋异禀,酷爱文学,工诗善赋。
他的诗词奇丽辞藻,意境深远,开拓了唐代山水诗的新境界。
李白向来有着不羁的性格,常常饮酒作诗,游山玩水,与朋友们畅谈诗文,自由奔放,情怀豪放。
浅谈李白山水诗
浅谈李白山水诗[摘要] 李白,作为盛唐时期最伟大、最典型的浪漫主义诗人,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学财富,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风格独特,明朗清新,情景交溶,形象雄伟。
所以一直以来人们对他的研究很多,而我们更多了解李白的诗是他对人生、对社会真理的追求,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作,如果从人与自然这个大视角上看,便会发现,李白的一生,是游历的一生,他追求自然美,从不间断山水诗的创作。
在他给后人留下的九百多首诗中,其中山水诗在他的诗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他的山水诗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更是以磅礴的气势和壮阔的意境,立于山水诗之林,对唐代的山水诗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关键词] 李白;山水诗一、李白生平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李白自小就有一种打抱不平的侠义之气,崔宗之在《赠李十二白》诗中以“袖有匕首剑”、“双眸光照人”这样的句子描述其风度。
李白很早就向往游仙问道的生活:“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
”(《感兴八首》之五)十八、九岁时,李白曾隐居于戴天大匡山,并从赵蕤学。
赵蕤是个以“王霸之道见行于世”(孙光宪《北梦琐言》)的学者,所著《长短经》十卷即主经邦济世的事功之学。
李白二十岁遇到苏颋,深得这位文章巨公的赞赏。
开元十二年(724)秋,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
他从峨嵋山沿平羌江南下,到荆门、游洞庭,接着又到了金陵、广陵和会稽等地,不久回舟西上,寓居郧城(今湖北安陆)。
当时著名的道士司马承祯在江陵遇到他,夸许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大鹏赋·序》)。
试论李白山水诗的独特风格
试论李白山水诗的独特风格
李白是宋朝一个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以简洁、华丽、情感激昂的山水诗尤
其意境特别深厚,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觉。
他的山水诗把生活态度的独特态度和生活的趣味性表达的非常完美。
首先,他的山水诗在语言上用很多新颖的句式和极其间接的方式表达着他的思想,一种灵巧的语言技巧,丰富的情感内涵在其中,达到壮丽,深沉的效果。
他在诗歌中结合了自然和思维的魅力,令人难以置信地深入地生动地刻画和描绘出自己对自然界及其深刻之处的看法。
其次,他的山水诗在表达和创作方面能够轻松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把真
情实感与抒情结合在给人一种淳朴,和谐的感觉。
在诗歌的表达中,辐射着他的
情怀,大胆地抒发出自己对梦幻及其深刻意义的思想,理性并自由联系在一起,把人的情绪表达的淋漓尽致。
最后,他的山水诗不仅在语言上独特,还具有良好的人情哲理,主题思想清晰,写出他对自然界的热爱,追求自由,崇尚和谐与和谐,他对浪漫艺术和乡村憧憬的理解也展现出来。
因此,总之,李白的山水诗以其纯净唯美、写实到位的独特风格,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美,享受身心的平静和安宁。
李白诗词的议论文高一作文5篇
李白诗词的议论文高一作文5篇写李白的高中作文篇1从我第一次接触诗歌起,口中就经常吟唱那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是李白这个“诗仙”带我走近诗歌的世界,透过他的毛笔领略大唐的山山水水,通过他的文采看世间的风风雨雨。
但我不曾真正了解过李白,所以假期中我亲身走近了李白,才真正领略到李白的伟大。
我所想象到的李白总是有着苍颜白发,布满皱纹的手轻抚着胡须,站在船头,布衣随风飘浮,在群山中穿梭,吟咏着诗歌。
别看李白的老年时代饱含了传奇色彩,他的童年同样不一般。
传说李白出生的时候,有长庚星带着耀眼灿烂的光芒划破夜空突然坠落近李客(李白的父亲)的宅院并且李白的母亲生产前也梦到太白金星从天落入她怀中。
这样不寻常的出生或许奠定了后来李白的伟绩吧!少年时的李白聪明过人,一次宴会上更是随即赋诗一首,得到了众人的称赞,也从此有了“神童”的美誉。
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在山水中消磨寂寞和痛苦,在山水中挥笔疾书,留下了许多精品。
他在游峨眉山时写下《登峨眉山》,“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写出了峨眉山陡峭险峻、横空出世的雄伟气势;他在游览散花楼时写下《登锦城散花楼》,“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写出了散花楼的雕栏绣户,气派壮观;他在登上岳阳楼时写下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他在登上庐山,在香炉峰看到瀑布从断岩陡壁上飞流而下是写下了那千古流传的《望庐山瀑布》抒发了他隐逸仙居、出世脱俗的愿望和对大自然的的热爱;他在畅游金陵时,思索着这儿曾上演的一幕幕轰轰烈烈的兴亡成败的历史悲喜剧写下了《月夜金陵怀古》等诗。
迄今为止,李白已辞世大约一千三百年了,虽然无人知晓他死于何年何月何时,虽然无人知晓他是怎样死的,但人们一直爱戴着他,为他编了个浪漫的归宿。
他卓越的诗情和才华,豪放洒脱的胸怀气度和浪漫的情怀构成了盛唐文化魅力的所在。
现在我心目中李白不再是那个满脸忧愁,苍颜白发的老人,而是一个双目有神,胸怀斗志,浪漫潇洒的“诗仙”。
写李白的高中作文篇2晨风微熙,忽有一人踏风而来,云雾缭绕中只见他双目炯炯有神,气质飘逸非凡,竟似贬谪人世的谪仙,他便是李白。
浅析李白山水诗的独特风格
目录一、李白山水诗的风格独特 (1)1、想象雄奇,浪漫飘逸 (1)2、雄奇壮美,气势磅礴……………………………………………………2,3、形象鲜明,个性豪迈 (3)4、情景交融,韵味深长 (4)5、语言清新,自然天成 (4)二、李白山水诗风格形成的原因 (5)1、与作者所处的时代有关 (5)2、与道家思想的影响有关 (5)3、与“两谢”的影响有关 (5)参考资料 (6)后记 (7)浅析李白山水诗的独特风格摘要:李白是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他并不是以山水诗闻名,但是他的山水诗却突破了中国传统山水诗的窠臼,充满着雄奇壮美的色彩和磅礴的气势,想象丰富,具有强烈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达到了浪漫主义的艺术巅峰,使其诗歌具有“惊风雨”“泣鬼神”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李白山水诗风格独特成因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有“谪仙”、“诗仙”之称,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李白一生创作了千余首诗歌,绝大部分表现了他对封建贵族的轻蔑,对腐朽政治的揭露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其中山水诗的数量约占总数的五分之一。
这些山水诗描写了祖国的壮丽山川景物,充满着雄奇壮美的色彩和磅礴的气势,想象丰富,具有强烈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展现了诗人炽热的内心情感,达到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具有“惊风雨”“泣鬼神”的艺术魅力。
读李白的这些山水诗,可以感受到诗人那宏伟的气魄、磅礴的激情、昂扬的基调、清雄瑰奇的想象和强烈鲜明的色彩。
我认为,关于李白山水诗的风格等问题有继续探讨的必要。
一、李白山水诗的风格独特山水诗是在魏晋玄学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东晋谢灵运是第一个大量描写山水且成就较高的诗人。
盛唐是山水诗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
他们的山水诗都寄托着诗人的志向,表现着他们的情趣。
而李白与他们有别。
他将精神寄托于自然,将情感倾注于山水,追求人与自然的浑然合一,虽然不以山水诗闻名,但他的山水诗却突破了中国传统山水诗的窠臼,表现出独特的风格,1、想象雄奇,浪漫飘逸李白山水诗最突出的特征是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李白山水诗特点论文
浅谈李白山水诗的特点一、李白的山水诗明朗清新,意境开阔李白生活在唐王朝有强胜走向衰落的时期,热烈地追求光明理想和自由解放,蔑视封建礼法和朝廷权贵,不肯”摧眉折腰”去俯就黑暗势力,因而遭到朝廷的冷遇和打击。
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他愤世嫉俗,”一声好入名山游”,足迹遍及蜀中、黄河、江淮、浙江流域的名山大川,到处寻访名山胜水,以”此行不为魲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4]的激情,和”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5]的气概,揭露黑暗,鞭挞时弊,写下了奇彩纷呈的山水诗作,千姿百态地刻画了祖国雄奇秀丽的山水风光,表现了他对美好景物的热烈向往之情。
热烈的向往之情。
在诗人这些千古传诵的山水名篇中,”明朗清新,意境开阔”,是其显著特点之一。
例如,《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清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这首诗,是李白青少年时代的作品。
在诗人笔下,蜀中的戴天山,山奇水秀,淙淙的溪水、带露的桃花、林中的麋鹿、亭亭的野竹,还有那碧峰泻下的飞泉,色彩明丽,境界幽深如同一幅引人入胜的山水图,有谢灵运、谢朓清新秀丽的风味和王维、孟浩然简淡清幽的情趣。
又如:《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二十六岁的李白带着慷慨报国的壮图和建立功业的幻想,离开四川、出三峡、渡荆门,来到了江汉平原。
诗人从两岸绵亘的从山峻岭中来,面对渐远渐小而消失的远山,面对滚滚奔流于苍茫大地的江水,以新奇的感觉和豪迈的心情,写下了平原的广袤和长江的壮扩。
作品在呈现极目无边的远景的同时,也反映出了作者当时的青年意气和时代豪情,显示了清新流丽,境界开阔的展新特点。
就此而言:它比起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清,烽烟望五津”、王湾《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艺术境界,就更为壮阔。
古人环溪说:”李白长于才,故以篇见功”。
浅谈李白的山水诗
貌 的艺术 写照 。
一
}
- + 一 + 一 + 一 + 一 + ” + - + - + - + . .
t
推动 着他 写 山水 的 气势 , 只有他 桀骜放 纵 的个性 才 能把 山 水 固有 的气势从 山水 中张扬 出来 , 张扬 山水 的气势就 是 张 扬李 白自 己的个 性和 生命 力 , 即是把他 自 己的个 性和 生命 力扩 张到 山水 中, 的 生命 力是 无 限扩 张 的 , 他 给人 的感 觉 不是 山水感 染 了他 , 而是他 感染 了大唐 的山水。 二 、 白山水诗 的独 特风格 李 ( ) 白的 山水诗 明 朗清新 , 一 李 意境 开阔
李 白, 盛唐 最 杰 出的诗 人 , 是 我 国文 学史 上继 屈 原 也 之后又 一伟 大 的浪漫 主义诗 人 , 素有“ 仙” 称 。他经 历 诗 之 坎坷, 思想复 杂 , 既是一个 天 才 的诗 人 , 又兼有 游侠 、 客 、 刺 隐士 、 道人 、 士等人 的气质 。 策 儒家 、 家和 游侠 三种 思想 , 道 在 他身 上都 有体现 。“ 成身 退”是 支配他 一 生的 主导 思 功 想 。李 白留给 后人九 百 多首诗 篇。这 些熠 熠生 辉 的诗 作 , 表现 了他 一 生的心 路历程 , 盛唐社会 现 实和 精神 生活 面 是
浅谈李 白的山水诗
王志勇
( 河北 省石 家庄 市无极 县职业 技 术 中学
河北
石家庄 市
0 26 ) 54 0
摘要: 李白, 盛唐最杰 出的诗人, 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素有“ 诗仙” 之称。李白; ;是 中国山 水诗人中的另类, 他有一种世外高人 的气势和极富张力的生命力, 非常的 飘逸和洒脱, 这种个性的因素使得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网络大学CHINESE NETWORK UNIVERSITY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论李白的山水诗院系名称:专业:学生姓名:学号:123456789指导老师:中国网络大学教务处制2019年03月01日摘要李白是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
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
“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
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中国传统的山水诗,便是一副山水画,诗乃大自然山水的墨之韵。
北宋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无独有偶,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有云:“画是一种无声的诗,诗是一种有声的画”。
可见中西关于诗画的关系同源,那就是追求一种意境。
李白并不是以山水诗闻名,但是,李白的山水诗以雄奇、豪迈、大气、苍凉见长,突破了中国传统山水诗的借山水以自娱的窠臼。
也同样取得了叫大的成就。
关键词:李白;山水诗;独特风格引言李白是盛唐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
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
“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
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一、李白其人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素有“诗仙”之称。
少年时期生活在蜀中,家境富裕,轻财好施,喜好文学,熟读百家书籍。
又关心国事,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二十多岁时出蜀东游,十年之内,顺着长江南浮洞庭,北游襄汉,东上庐山,直下金陵、扬州,远到东海边,后来又到黄河流域许多地方。
四十多岁时,经推荐,被唐玄宗召到长安,作为文学侍从,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
李白很兴奋,以为可以辅弼君主时的玄宗沉湎于歌舞酒色,政治黑暗腐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实现他的政治抱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但是,此在长安不满两年,便愤然离去,继续漫游各地,“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
”李白的诗歌创作于是趋于成熟,名篇叠出。
天宝三年(744年),他在洛阳和杜甫相遇,结成好友。
两人在河南山东一带,携手探胜,把酒论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在永王(玄宗第十六子)幕府工作。
后来,唐肃宗借口永王谋反,杀了永王,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
中途遇赦。
宝应元年(762年),62岁的李白,在穷困和飘泊中病死于安徽当涂。
李白存诗九百多首。
他热爱祖国山河,自称“一生好入名山游”,写下了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其中,《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等都是无与伦比的绝唱。
二、李白与山水诗之间的关系李白是中国山水诗人中的另类,他有一种世外高人的气势和极富张力的生命力,非常的飘逸和洒脱,这种个性的因素使得李白的山水诗在表现手法上似乎没有了固定的形式和规律,这就造成把握李白山水诗的风格和意境很难。
但就像看梵高的画一看就是梵高的画,李白的山水一看便是李白的山水。
实际上,李白才是真正主宰着山水诗的形式和规律的。
李白写的不是山水的细节,而是山水的气势,用他的话来讲就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气势,这也是写他本人的气势,正是他本人的气势推动着他写山水的气势,只有他桀骜放纵的个性才能把山水固有的气势从山水中张扬出来,张扬山水的气势就是张扬李白自己的个性和生命力,即是把他自己的个性和生命力扩张到山水中,他的生命力是无限扩张的,给人的感觉不是山水感染了他,而是他感染了大唐的山水。
唐开元盛世的青年李白,爱好辞赋、剑术和豪饮,博览道家、诸子百家奇书和纵横术,受到奇而不正的教化,思想上的神游和狂想,养成一种傲岸不桀、放逸不群的游侠精神,这注定了他一生不走科试正途,而要走隐士兼侠士而成名士的独特之路。
李白是不属于世俗世界的,他是属于酒的和山水的神仙世界。
唐玄宗爱慕酒仙李白的才华,给其加官赐予金帛,可李白不受,其“志在青山”,只要美酒和山水的流连,以至于唐玄宗赐其金牌“逢坊吃酒,遇库支钱”,被传为千古佳话。
诗人杜甫有一首诗赞酒仙李白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自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的一生大半岁月是在隐逸漫游中度过的。
李白漫游名山大川,寄清风明月,留下许多含而不露,意境深远的山水诗的名篇。
李白的一生游历范围很广,入蜀中,留下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千古佳句;出三峡,留下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空谷绝响;南行江浙,留下了“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长河画影;上庐山,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画卷;东至齐鲁,留下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苍凉景色;西游华山,留下“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的雄奇篇章。
三、李白山水诗的独特风格(一)李白的山水诗明朗清新,意境开阔李白生活在唐王朝由强走向衰落的时期,热烈地追求光明理想和自由解放,蔑视封建礼法和朝廷权贵,不肯“摧眉折腰”去俯就黑暗势力,因而遭到朝廷的冷遇和打击。
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他愤世嫉俗,“一声好入名山游”,[3]足迹遍及蜀中、黄河、江淮、浙江流域的名山大川,到处寻访名山胜水,以“此行不为魲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4]的激情,和“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5]的气概,揭露黑暗,鞭挞时弊,写下了奇彩纷呈的山水诗作,千姿百态地刻画了祖国雄奇秀丽的山水风光,表现了他对美好景物的热烈向往之情。
热烈的向往之情。
在诗人这些千古传诵的山水名篇中,“明朗清新,意境开阔”,是其显著特点之一。
例如,《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清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这首诗,是李白青少年时代的作品。
在诗人笔下,蜀中的戴天山,山奇水秀,淙淙的溪水、带露的桃花、林中的麋鹿、亭亭的野竹,还有那碧峰泻下的飞泉,色彩明丽,境界幽深如同一幅引人入胜的山水图,有谢灵运、谢朓清新秀丽的风味和王维、孟浩然简淡清幽的情趣。
又如《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人以别开生面的写法,从峨眉山月入手,用清新的笔墨点染出明月照耀下的朦胧山水。
那空中挂着的半轮秋月,在江中波动着的月亮倒影,清幽而静谧,衬托出一叶扁舟去国时思念故人的情怀,神采飞动,韵味淳厚,昔人曾誉为“太白佳境”。
再如:《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二十六岁的李白带着慷慨报国的壮图和建立功业的幻想,离开四川、出三峡、渡荆门,来到了江汉平原。
诗人从两岸绵亘的从山峻岭中来,面对渐远渐小而消失的远山,面对滚滚奔流于苍茫大地的江水,以新奇的感觉和豪迈的心情,写下了平原的广袤和长江的壮扩。
作品在呈现极目无边的远景的同时,也反映出了作者当时的青年意气和时代豪情,显示了清新流丽,境界开阔的展新特点。
就此而言:它比起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清,烽烟望五津”、王湾《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艺术境界,就更为壮阔。
古人环溪说:“李白长于才,故以篇见功”。
这一评论,精辟地指出了李白在创作上,与晋宋诗人“比较呆板而且追求摹景的逼真,讲究练字,练散句,缺少整体美”的创作有着根本的区别。
从而也充分证明了李白山水诗在接受前人的艺术滋养的同时,又发展了诗歌艺术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如,《秋登宣城谢眺北楼》:“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的秋景;《入清溪行山中》:“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合,溪里言弥静”的碧水;《鹦鹉洲》:“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的花木;《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楚江;《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山月,以及写江上风光和泛舟愉悦的《荆门浮舟望蜀江》;写洞庭湖开阔明净、意境极美的《陪族叔形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以峨眉山月贯穿全篇,有映带生辉之妙的《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等等,无不以新奇而隽永的笔触,绘声绘色地描画出壮美的山光水色,给人以明朗清新,境界开阔的特殊感受。
(二)李白的山水诗情景交融,韵味深长李白在山水诗的创作中,最擅长于以情写景,以景抒情。
在艺术表现上,诗人事常只选择自然景物中最富特征,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些方面加以突出的描绘,在具有浓郁的主观色彩的氛围中,蕴涵了无穷的韵味,故而较之晋宋诗人的“情、景、理”三段式的风格情调更胜一筹,作品意向高远,感情更为真挚。
除上一部分已举作品兼具这一特点之外,李白还有更多的山水诗篇可以作为这一方面的例证。
例如,《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是现在公认的古代山水诗中最优秀的篇章。
当时作者因永王璘案被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中途遇赦,惊喜交加,当即从白帝城放舟东下江陵。
诗人那历尽艰险而遇赦的喜悦心境,久别亲友而归心似箭的急切念情,以及得以解脱之后的兴高采烈的神态,无不在空谷传响,夹岸秀丽的山峡风光之中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
全诗气势豪爽,情景交融,精妙至极。
明·杨曾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在具有民歌风采的《清溪行》中,作者以清新流畅的诗句,赞颂了大自然的明媚秀丽,抒发了对社会黑暗的愤懑之情: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诗人着意描述的是清溪水清如碧,清澈见底,然而却寄予了他对社会污浊混沌的愤慨,勾画出的是一个情调凄凉哀婉的清寂境界。
又如《夜宿山寺》: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从诗的语句看,诗人只是写了山中的一座小寺院,但仔细咀嚼,山寺的静穆,环境的净谧,以及超脱凡世喧嚣的佳境,都给人以充分想象的余地。
味外之旨,正是作者抒发的厌弃世俗,向往自由的情怀。
同样,《山中问答》也是一首含蓄蕴藉,情趣盎然的佳作: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首诗以问答形式抒发了诗人隐居山林的闲情意趣,语出自然,浑然天成,秀雅的画面,色艳景幽,情真意远,韵味之美,意境之美,使人陶醉。
再如《寻雍尊师隐居》: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计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