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然与必然之举——浅论阅读与阅读教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然与必然之举——浅论阅读与阅读教学

[摘要]阅读是学生掌握语言、培育心智与拓展精神空间相统一的过程。阅读教学是采取相应策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审慎选择阅读材料,优化阅读指导策略,联结课内外阅读,改进阅读评鉴系统,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拓展其思想与精神空间的应然与必由之举。

[关键词]阅读;阅读教学;选材;指导策略;评鉴

一、阅读是掌握语言、培育心智、拓展精神空间相统一的过程

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定性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样的课程定位,与当前发达国家母语教学的核心理念相契合:强调基础知识与技能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又重视价值观教育和精神道德的培养,工具性、人文性互为映照。前者强调的是掌握本民族语言、精致化思维工具、理解民族文化精髓、掌握当代文化发展成果,后者突出的是语言材料寓含的态度、价值与情感取向对学生的心智结构与精神特质产生的影响。因此,阅读作为人类学习最普遍与持久的方式,是学生习得语言、锤炼思维、培育心智、滋养精神相统一的过程。阅读教学之所以在母语学习中长期受到强调,是因为它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阅读教学的过程,既要引导学生掌握语言,训练思维,也要引导学生建构合理的人生观与价值体系,培育文化特质。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在具体的阅读活动中,采用一系列的策略,指导学生如何去运用语言,合符情理地思考与表达,与此同时,坚守文本传达的普适价值与理想追求,引导学生逐渐构筑起精神家园。从阅读的心理角度看,掌握语言、培育心智与拓展精神空间是统一融于

阅读过程中的。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帮助学生实现这种统一的发展过程,需要围绕语言、思维与精神,进行长期扎实的训练。

二、审慎选择阅读材料,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思维的训练与精神的培育

阅读材料的选择,关涉到对学习内容性质的理解,它的实质是知识、技能、态度与思维方式的选择。审慎选择有价值的材料,对于阅读教学目的的实现,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从掌握语言与培育精神的角度看,民族经典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然而,文字总是蕴含有一定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谁也不能否认,在传统的民族典籍中,有一些典籍寓含的思维体系与价值导向,与当代社会所倡导的人类普适价值并不相符,有时甚至相反。还有,在全球化时代,外来文化通过贸易、互联网等方式,渗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与这些文化纠结在一起的价值体系与思维方式,有时会与某些典籍所颂扬的价值取向相悖,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形塑的价值结构中产生矛盾,导致具体言行与思想相冲突。如果只学习,或者过多地学习某些国学经典,学生的价值结构会变得不合理,思维模式也可能会因单一而僵化。因此,国学经典文本的阅读,不可不合比例地强行加量与推广。预选进教材的典籍,应该先重新评估其寓含的价值导向与思维方式,筛选出那些与时代适切的文本让学生学习。

从思维训练与人文精神的培育的角度看,阅读文本的具体内定与价值,须根据学段呈现出梯度,有适合的难度,既要体现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也要预留想象空间,启导学生发挥主动性,预构未完事

件,引发悠长深思。具体选文的内容与逻辑要体现出交融的合理性,为思维训练预留适当空间,引导学生在建构合理价值体系的同时,训练思维能力。例如,选择那些既寓含了人类普适价值,其叙述方式又体现同一事件不同人物的不同看法的篇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可以感悟到人类美好的理想与不懈的追求,而且开拓了思维,唤起多角度看世界的意识。美国有些阅读教学的材料,特选一些具有争议性的篇章,题材中的人会就事件各自发表意见,学生阅读时需要根据材料中的相关线索去判断与讨论,为什么他们会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支持各人立场背后的东西又是什么?这样的阅读教学,学生不但可以逐渐克服因认知发展与社会经验的限制而带来的自我中心评价倾向,而且可以培养批判阅读思维,培养多重视角、客观地看世界的能力。

三、优化阅读指导策略,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提升阅读能力

(一)明确不同阅读材料的训练重点,改进阅读教学策略,提升课内阅读教学成效

阅读教学需要根据特定的材料突出不同的训练目的,或者说基于阅读材料的性质来确定具体阅读训练任务。科普类文体,能激发学生对高新科技探索的兴趣与欲望,借助科技信息材料,进行了解前沿、拓展阅读、搜集信息的训练;寓意深刻的文章,宜引导体会其中意蕴,感受真善美的价值追求;逻辑严密、论证合理、视角丰富的篇章,进行思维品质的训练最为合适。只有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确定明晰的训练目的,学生的阅读能力才有望得到提升。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具体的指导策略,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技能与精神品格的形成,有重大的价值。有学者总结,至2003年,我国阅读教学发展出来的模式主要有:个性化阅读、语感教学、自主阅读、快速阅读、互动性阅读等。这些阅读模式所蕴含的教学理念,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建议”相当吻合: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系统而深入地学习与领悟每一模式的理念、实施步骤与适用范围,再根据文本的性质与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切性最好的模式进行指导。

(二)加强对开放阅读的系统指导,培养课外阅读兴趣与技能

单凭教材中的阅读篇章,无论如何也培养不出学生较高的阅读水平、良好的思维品质、饱满的精神空间,大量阅读是培养较高语文素质的必由之举。阅读目的的最终实现,还得依靠广泛持久的课外阅读。课标倡导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拓展阅读面与阅读量,鼓励学生自选阅读材料。然而,在信息源多端、信息内容混杂、信息质量良莠不齐的当代,研究者发现,青少年群体存在着阅读退化的迹象。具体表现为阅读比重降低,阅读情趣与品位下降,阅读消费偏低等。这给阅读教学敲响了警钟,如何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成为学校与家庭均需面对的问题,教师需对此加以重视。

母语学习的最大优势是学习资源随处可见,对潜在阅读资源的有效利用,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对课外阅读指导担负起一定的责任,从阅读材料的筛选,到定期的阅读汇报交流,再到启发进一步阅读方向等,

均需要系统指引。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意志,协调功利性阅读与涵养性阅读、经典性阅读的关系。只有这样,学生理想的阅读技能与思维品质以及良好人格才能最终得以形成。可以说,课堂上传授的阅读技能技巧,只有经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操练,才能最终得以熟练与内化。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把课外阅读的指导,纳入到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指导中来,加强阅读教学课内与课外的沟通。只有当课外阅读也进入到教师系统的阅读指导计划中时,阅读教学才会产生持久的效果。

四、阅读评鉴要着重形成性评价,关注终结性结果

现代心理语言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已把阅读研究的着重点从“效果”转移到“过程”,即关注阅读理解时反映在大脑内部的活动过程。这一重点的转移也改变了教师的作用。在阅读理解课上,教师已不再是帮助学生寻找表示“理解结果”的正确答案,而是要密切注意、观察和认识那些促进或阻碍学生阅读理解的因素。这种对阅读教学研究的新趋势,引起了对阅读课教学目标由结果向过程回归的呼吁,它直接促成了阅读教学评价的改变,即从以前重于对阅读效果的评价与检测,转向强调对阅读过程的诊断,为后继的阅读活动提供纠正与促进功能,同时,也不忽略对阅读理解结果的评鉴,因为它总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生阅读技能的高低。故在阅读教学的评鉴中,着重过程性评价,关注终结性结果也成了基本的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再制定相关的评估标准与操作措施。

首先,阅读评价标准的类目要明确,表述要清晰,具有可操作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