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颅内压增高

合集下载

颅内压增高与治疗

颅内压增高与治疗

颅内压增高与治疗颅内压增高是指颅内压超过20mmHg,并持续超过5分钟以上。

颅内压增高是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尤其是大脑中动脉和小脑的梗塞或出血。

严重的致命性的颅内压增高占所有中风患者的10%左右。

脑水肿引起脑组织肿胀,产生压力梯度,严重的可以导致脑疝。

一般情况下,大脑中动脉的梗塞或幕上的出血引起脑的水平移位,严重的可以引起小脑幕切迹疝,而导致脑干的功能丧失。

局部的压力作用于脑的其它部位的血液供应,可以使得梗塞灶扩大,如大脑中动脉梗塞可以引起大脑前和大脑后动脉梗塞。

继发性的脑积水也可以引起颅内压增高或使颅内压进一步升高。

一旦由于颅内压增高引起脑组织移位,死亡率将超过50%。

脑组织的广泛水肿是中风一周内死亡的主要原因。

[原因]颅腔(包括与之相连的脊髓腔)是一个不能伸缩的容器,由三种内容物组成,即脑组织、血液及脑脊液,它们的体积虽都不能被压缩,但在一定范围内可互相代偿。

成年人颅腔容积约为1400~1500ml,脑组织平均约为1250ml,占颅腔容积的90%左右。

单位时间内贮留在脑血管内的血液约为75ml,约占颅腔容积的5.5%,因颅内血容量变动较大,可占颅腔总容积的2%~11%。

脑脊液在脑室、脑池和蛛网膜下腔共约150ml,约占颅腔容积的10%。

颅内容物可代偿的容积,按Morno-Kellie原理,即颅腔内容物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脑组织体积比较恒定,特别是在急性颅内压增高时不能被压缩,颅内压的调节就在脑血流量和脑脊液间保持平衡。

为维持脑的最低代谢,每分钟每100g脑组织所需脑血流量为32ml,全脑每分钟为45ml。

脑血容量保持在45ml时,脑血容量可被压缩的容积只占颅腔容积的3%,所以当发生颅内压增高时,首先被压缩出颅腔的是脑脊液,再压缩脑血容量。

因此,可缓解颅内压的代偿容积约为颅腔容积的8%~10%。

一般颅腔内容物容积增加5%尚可获得代偿,超过8~10%时则出现明显的颅内压增高。

脑梗塞引起的脑水肿是双向的,早期由于能量依赖性的钠泵衰竭,引起细胞内的水钠潴留,导致脑水肿。

急性颅内压增高

急性颅内压增高

急性颅内压增高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脑实质体积增大或颅内液体量异常增加,造成颅内压力增高的一种严重临床综合征。

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惊厥、生命体征改变等,若抢救不及时易发生脑疝导致死亡。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病因(1)颅内、外感染:如脑膜炎、脑炎、中毒性菌痢、重症肺炎等。

(2)颅内占位性病变:如脑肿瘤(包括脑膜白血病)、脑寄生虫(如囊虫病)、脑脓肿或脑血管畸形、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出血和脑血肿等。

(3)脑缺血缺氧:如各种原因引起的窒息、休克、呼吸心跳骤停、一氧化碳中毒、癫痫持续状态等。

(4)脑脊液循环异常:如先天或后天因素造成的脑积水。

(5)其他:如高血压脑病、水电解质紊乱、药物或食物中毒等。

2.发病机制颅内压是指颅腔内脑组织、脑血管系统及脑脊液所产生的压力,正常时保持相对恒定,如脑组织、脑脊液或颅内血管床中任何一种内容物体积增大时,其余内容物的容积则相应地缩小,以缓冲颅内压的增高,当代偿功能超过限度时即发生颅内压增高,严重时迫使部分脑组织嵌入孔隙,形成脑疝,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二)临床表现1.头痛一般晨起较重,哭闹、用力或头位改变时可加重。

婴儿因囟门未闭,对颅内高压有一定缓冲作用,故早期头痛不明显,仅有前囟紧张或隆起,出现头痛时表现为烦躁不安、尖叫或拍打头部,新生儿表现为睁眼不睡和尖叫,此时病情已较严重。

2.呕吐因呕吐中枢受刺激所致,呕吐频繁,晨起明显,常不伴有恶心,多呈喷射性。

3.意识改变颅内高压影响脑干网状结构,导致意识改变。

早期有性格变化、淡漠、迟钝、嗜睡或兴奋不安,严重者出现昏迷。

4.头部体征1岁内小儿有诊断价值。

如头围增长过快、前囟紧张隆起并失去正常搏动、前因迟闭与头围增长过快并存、颅骨骨缝裂开等。

5.眼部表现颅内压增高导致第6对脑神经单侧或双侧麻痹,出现复视或斜视、眼球运动障碍;上丘受压可产生上视受累(落日眼);视交叉受压产生双颞侧偏盲、一过性视觉模糊甚至失明。

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

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表现
颅内压增高症状 意识改变 瞳孔改变 运动障碍 生命体征紊乱
枕骨大孔疝
又称小脑扁桃体疝,多因颅
后窝占位性病变,引起颅内压增高, 小脑扁桃体经枕骨大孔疝入椎管, 压迫延髓和颈髓,产生一系列生命 体征等严重变化。亦可见于小脑幕 切迹疝的中、晚期。枕骨大孔 停
脑疝的处理
快速脱水降颅压 争分夺秒,明确病因 病因治疗 侧脑室外引流(姑息手术 ) 去骨瓣减压术
侧脑室引流术
去骨瓣减压区域
本章内容结束!
正常视乳头
视乳头水肿
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 早期可出现嗜睡、意识模糊, 反应迟钝,中晚期可出现昏迷或深昏迷, 伴有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生命体征变化 主要见于中重度颅内压 增高时,表现为呼吸、脉搏减慢,而血 压升高,即出现Cushing综合征 ,最后可 出现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临床表现
其他症状、体征 颅内压增高时,可以 出现头晕、复视、黑朦、猝倒、癫痫以 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儿童常有头颅 增大、颅缝分离、前囟饱满、头皮静脉 怒张等症状
血栓形成等 脑缺氧
临床表现(必须牢记!)
头痛 为颅内压增高的最常见症状 时间:以晨起或夜间较重; 部位:多位于前额及颞部,也可位于后
枕部并向前放射至眼眶部; 性质:胀痛为主,呈进行性或持续性,
并伴有阵发性加重 。
临床表现
呕吐 典型表现为喷射性呕吐,多在 头痛剧烈时发生,可伴有恶心,呕 吐后头痛可暂时缓解,一般与饮食 无关。
第二节 颅内压增高
是神经外科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综合征; 颅内占位是引起颅内压增高增常见的原
因; 颅内压增高到晚期可导致脑疝、死亡;
类型-1(病因分类)
弥漫性颅内压增高:颅腔内各部位及各分腔

神经内科急性颅内压增高的处理与管理

神经内科急性颅内压增高的处理与管理

药物治疗
降低颅内压
常用的药物包括甘露醇、呋塞米和甘油,可以降低颅内压。剂 量和给药途径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
控制脑水肿
糖皮质激素,例如地塞米松和甲泼尼龙,可以减少脑水肿,改 善脑血流。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改善脑血流
血管扩张剂,例如尼莫地平,可以改善脑血流,减少脑组织缺 血,帮助预防脑损伤。
神经内科急性颅内压 增高概述
急性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内科常见且危急的临床情况,常伴有头痛、呕吐、意识 障碍等症状。本节将深入探讨其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护理原则和 注意事项,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gh by gdadgsd hrdhad
颅内压增高的成因
脑组织病变
脑肿瘤、脑出血、脑梗死、脑 炎等病变会造成脑组织肿胀, 压迫脑组织,增加颅内压。
1 1. 颅内压传感器
颅内压传感器是一种直接监测 颅内压的方法,可以通过插入 大脑内部或脑室来测量颅内压 。
2 2. 脑脊液引流管
脑脊液引流管可以通过腰椎穿 刺或脑室穿刺插入,用于引流 脑脊液,可以间接反映颅内压 变化。
3 3. 超声波监测
超声波监测可以用来评估颅内 压,通过测量脑室的大小和形 状来反映颅内压的变化。
随机对照试验
随机对照试验 (RCT) 被认为是金标准,它可以提供强有力的证据 来评估治疗效果。
RCT 通过随机分配患者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控制混杂因素,最大 限度地减少偏倚。
系统评价
系统评价综合分析多个 RCT 的结果,以评估治疗效果的整体证据 。
它通过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减少了发表偏倚和研究方法的差 异。
临床路径管理
患者入院评估
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临床路径,明确治疗目标和预期时间。

颅内压增高的治疗及护理

颅内压增高的治疗及护理

治疗原则一般处理凡有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应留院观察。

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血压、呼吸、脉搏及体温的变化,以掌握病情发展的动态。

病因治疗颅内占位性病变,首先应考虑作病变切除术。

若有脑积水者,可行脑脊液分流术,颅内压增高已引起急性脑病时,应分秒必争进行紧急抢救或手术处理。

降低颅内压治疗适用于颅内压增高但暂时尚未查明原因或虽已查明原因但仍需要非手术治疗的病例。

常用口服的药物有:①氢氯噻嗪25-50mg,每日3次;②乙酰唑胺250mg,每日3次;③氨苯蝶啶50mg,每日3次;④呋塞米(速尿)20-40mg,每日3次;⑤50%甘油盐水溶液60ml,每日2-4次。

常用的可供注射的制剂有:①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每日2-4次;②山梨醇溶液200ml,静脉滴注,每日2-4次;③呋塞米20-40mg,肌肉或静脉注射,每日1-2次。

此外,也可采用浓缩2倍的血浆100-200ml静脉注射;20%人血清清蛋白20-40ml静脉注射,对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有效。

激素应用地塞米松5-10mg静脉或肌肉注射,每日2-3次;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注射,每日1-2次;泼尼松5-10mg口服,每日1-3次。

冬眠低温疗法或亚低温疗法有利于降低脑的新陈代谢率,减少脑组织的氧耗量,防止脑水肿的发生与发展,对降低颅内压亦起一定作用。

脑脊液体外引流有颅内压监护装置的病例,可经脑室缓慢放出脑脊液少许,以缓解颅内压增高。

辅助过度换气目的是使体内CO2排出。

当动脉血的CO2分压每下降1mmHg时,可使脑血流量递减2%,从而使颅内压相应下降。

[2]四、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1)观察和记录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及体温的变化。

(2)床头抬高15-30度。

(3)高流量给氧。

(4)意识清醒者,给予普通饮食,但适当减少盐的摄入;不能进食者,给予静脉补液,但成人日补液两限制在2000毫升以内(其中含盐溶液不超过500毫升),输液速度不超过15-20滴/分,保证尿量24小时不少于600毫升即可。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有无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2、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及瞳孔的变化。

二、护理措施:
1、体位: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 15-30 度。

2、给氧;持续或间断给氧,改善脑缺氧。

3、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急性颅内压增高时,常有明显的进行性意识障碍,甚至昏迷,应警惕脑疝的发生,频繁呕吐时应避免误吸或窒息。

4、快速静脉滴注脱水药并配合激素的应用,有时可用速尿加强脱水的作用。

5、遵医嘱应用冬眠低温疗法,使患者处于亚低温状态,其目的是降低脑耗氧量和脑代谢率,以增加脑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减轻脑水肿。

三、健康指导要点:
1、指导患者避免导致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2、指导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

3、指导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保持情绪的稳定,避免不良刺激,维持血压平稳,保持大便通畅,防止颅内出血。

四、注意事项
1、行物理降温时注意局部皮肤的保护,避免冻伤,复温不可过快,以免出现颅内压反跳、体温过高或酸中毒等。

2、躁动患者应该寻找原因及时处理,切忌强制约束。

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

头痛、呕吐、视盘水肿是颅内压 增高的典型表现,称为颅内压增高 “三主征” 4. 意识障碍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见 颅内压增高的分期。 5. 其他表现 外展神经麻痹,小儿 头颅增大、颅缝增宽、前囟饱满。
【诊断】 依据临床表现,及时作 以下检查:CT 、MRI、DSA、X线摄片。如已较明确有颅内压增高 应慎行腰椎穿刺,以免诱发脑疝。
【治疗原则】 1.一般处理 凡有颅内压增高者, 应留院观察。 频繁呕吐者应禁食,不能进食 者应补液; 不能让病人用力排便,可给予 缓泻剂,不可作高位灌肠,以 免颅内压骤然增高;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 切开。
2.病因治疗: 颅内占位性病变应行 切除术,不能根治者行减压术, 脑积水者行脑脊液分流术,颅内感 染者给予抗生素。 3.降低颅内压药物治疗 :乙酰唑胺、 甘露醇、速尿、甘油 4. 激素: 地塞米松、甲强龙等
3.颅内感染 脑膜炎(化脓 性、结核性)、脑脓肿。 4.脑血管疾病 颅内动脉瘤、 动静脉畸形引起的脑出血或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循 环和吸收障碍形成脑积水, 脑血栓后脑软化区脑水肿等 均可引起颅内压增高。
5.脑寄生虫病 脑囊虫引起颅内 压增高的原因有:①多发囊虫可 引起弥漫性脑水肿;②单个囊虫 在脑室系统内产生梗阻性脑积水; ③葡萄状囊虫分布在颅底脑池引 起蛛网膜炎,阻塞脑脊液循环。 脑包虫病、脑血吸虫性肉芽肿的 体积较大,可引起颅内压增高。
【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疾病】 1.颅脑损伤 颅内血肿、脑 挫裂伤伴发的脑水肿、外伤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静脉窦血栓 形成可引起颅内压增高。
2.颅内肿瘤 肿瘤越大,颅内 压增高越明显。位于脑室或中 线部位的肿瘤可早期堵塞脑脊 液循环通路,易发生梗阻性脑 积水,颅内压增高表现出现早 且重。颅内转移瘤生长迅速且 伴有严重的脑水肿,多在短期 内出现明显的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三主症名词解释

颅内压增高三主症名词解释

颅内压增高三主症名词解释
颅内压增高三主症指的是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

头痛是颅内压增高的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多位于额颞部,也可牵涉到枕部或后颈部,呈胀痛或搏动性疼痛,为持续性,可有阵发性加剧,清晨加重或下半夜痛醒为其特点,屈颈、咳嗽、用力排便时均可使头痛加重。

呕吐常发生在清晨空腹时,或与头痛剧烈时伴发,与饮食无关。

呕吐前多无恶心,典型者呈喷射性呕吐,有时头位改变可诱发。

后颅窝和第四脑室的病变易发生呕吐。

视乳头水肿是颅高压最重要而可靠的客观体征。

其发生与颅高压的发生发展速度和时间有关。

急性颅高压的视乳头水肿可不明显,但急剧发生的广泛脑水肿可在数分钟内出现。

慢性者可有典型眼底改变,但多在发病数周后才形成视乳头水肿,表现为眼底静脉充盈,视乳头充血,边缘模糊,生理凹陷消失,静脉淤血,严重者视乳头周围出现火焰样出血或有出血点等。

此外,颅内压增高的原因有多种,如颅内占位病变或脑组织肿胀引起颅腔容积与颅内容物体积之间平衡失调等。

急性颅内压增高征护理常规

急性颅内压增高征护理常规

急性颅内压增高征护理常规
一、概述
急性颅内压增高,简称颅高压,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脑实质和/或颅内液体量增加所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二、护理诊断
1、头痛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2、有窒息的危险与意识障碍有关
3、有并发脑疝、呼吸骤停的危险
三、护理措施
1、避免颅内压增高加重保持患儿绝对安静,避免躁动、剧烈咳嗽,检查和治疗尽可能集中进行,护理患儿时要动作轻柔,不要猛力转动患儿头部和翻身;抬高床头30度左右,使头部处于正中以利颅内血液回流,疑有脑疝时以平卧为宜,但要保证气道通畅。

2、气道管理根据病情选择不同方式供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以保证血氧分压维持在正常范围。

备好呼吸器,必要时人工辅助通气。

3、用药护理遵医嘱要求调整输液速度,按时应用脱水剂、利尿剂等以减轻脑水肿。

静脉使用镇静剂时速度宜慢,以免发生呼吸抑制。

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4、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监测生命体征、瞳孔、肌张力、意识状态等。

若发生脑疝,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5、健康教育向家长介绍患儿的病情及预后,安慰、鼓励他们树立信
心。

解释保持安静的重要性及头肩抬高的意义,以取得家长的合作。

根据原发病的特点,作好相应的保健指导。

颅内压升高

颅内压升高

颅内压升高关于《颅内压升高》,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颅内压升高是较为普遍的神经外科病症,造成颅内压升高的原因也是比较多的,例如脑颅内有炎症,脑颅出現存水,或是是脑颅出現创伤这些,都非常容易造成脑颅内的工作压力上升,这针对病人的伤害是较为大的,我们了解人的大脑组织,针对身体的必要性显而易见,一旦出現如脑内承受压力,经常非常容易造成情况严重的变病。

造成颅内压增高的原因⑴.颅腔內容物的容积扩大如脑组织容积扩大(脑水肿)、脑组织增加(脑积水)、脑部静脉流回遇阻或过多注浆,脑血容量提升,使脑部血流量增加。

⑵.脑部占位性使脑部室内空间相对性缩小如颅内血肿、脑肿瘤、脑脓肿等。

⑶.先天畸型使颅腔的容量缩小如狭颅症、颅底凹陷症等。

颅内压增高可分成两大类:1、局灶性颅内压增高因为颅腔窄小或脑本质的容积扩大而造成,其特性是颅腔内各位置及各分腔中间工作压力匀称上升,不会有显著的压差,因而脑组织无显著挪动。

临床医学所闻的局灶性脑膜炎脑炎、局灶性脑水肿、交通出行性脑积水等所造成的颅内压增高均归属于这一种类。

2、局灶性颅内压增高因脑部有局限性的扩张性变病,变病位置工作压力最先提高,使周边的脑组织遭受挤压成型而产生挪动,并把工作压力传至远方,导致脑部各腔隙间的压差,这类压差造成脑室、脊髓及中心线构造挪动。

依据变病发展趋势的速度不一样,颅内压增高可分成亚急性、急性和漫性三类:(1)亚急性颅内压增高:常见于亚急性颅脑损伤造成的颅内血肿、高血压性脑出血等。

其病况发展趋势快,颅内压增高所造成的病症和临床症状比较严重,心电监护(血压、吸气、脉率、人体体温)转变强烈。

(2)急性颅内压增高:病况发展趋势较快,但沒有亚急性颅内压增高那麼应急,颅内压增高的反映比较轻或不显著。

急性颅内压增高常见于发展趋势迅速的脑部恶变肿瘤、转移瘤及各种各样脑部发炎等。

(3)漫性颅内压增高:病况发展趋势比较慢,可长期性无颅内压增高的病症和临床症状,病况发展趋势时断时续。

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重点:一、名词解释1、颅内压增高颅内压持续超过2.0kPa(200mmH2O)时称为颅内压增高。

2、库欣(cushing)反应库欣发现当颅内压增至接近动脉舒张压时,血压显著增高,脉搏减慢,脉压增大,继之出现潮式呼吸,血压下降,脉搏细数,最终呼吸停止,心脏停搏而死亡,这种现象多见于急性颅内压增高的病例,并称之为库欣 (cushing)反应。

3.脑疝颅内任何体积较大的占位病变引起颅腔内压力分布不均时,该分腔压力比邻近分腔压力高,脑组织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称为脑疝。

4.体积压力反应颅脑内容物的体积与颅内压之间的关系用曲线来表示为体积/压力关系曲线。

如颅内压增高已超过临界点,释放少量脑脊液即使颅内血压明显下降,如颅内压增高尚处于可以代偿的范围内,则释放少量脑脊液只起微小的压力下降,这一压力变动称为体积压力反应(VPR) 。

二、问答题1.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有哪些①头痛;②呕吐;③视神经乳头水肿。

另外可引起双侧外展神经不全麻痹,复视,陈发性黑朦,头晕,猝倒,意识障碍,头皮静脉怒张,血压增高,脉搏徐缓,小儿头颅增大,颅缝增宽,前囱门饱满,头颅叩诊呈破罐声,最后导致脑疝。

2.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表现有哪些①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及频繁呕吐,伴有烦躁不安。

②意识障碍:嗜睡,浅昏迷以至昏迷。

⑧瞳孔改变:两侧瞳孔不等大,初起时,病侧瞳孔缩小,光反迟钝,以后病侧瞳孔散大。

④运动障碍:瞳孔散大侧的对侧肢体自主活动减少,后期去大脑强直。

⑤生命体征紊乱:血压忽高忽低,呼吸忽快忽慢,最后呼吸停止,血压下降,心脏停搏死亡。

颅脑损伤重点:1.“熊猫眼”征颅前窝骨折,骨折线通过眶顶和筛骨,可引起眶周广泛瘀血斑,称为“熊猫眼’’征。

2.弥散性轴索损害属于惯性力所致的弥散性脑损伤,由于脑的扭曲变形,脑内产生剪切或牵拉作用,造成脑白质广泛性轴索损伤。

3.中间清醒期当原发性脑损伤很轻,昏迷时间短,而血肿的形成又不是太迅速时,则在最初的昏迷与脑疝的昏迷之间有一段意识清楚时间,大多为数小时或稍长,超过24小时甚少,称为“中间清醒期”。

急性颅内压增高患儿的护理常规

急性颅内压增高患儿的护理常规

急性颅内压增高患儿的护理常规急性颅内压增高是指颅内压力超过正常范围,并且病情进展迅速的一种急性病情。

此时,护理措施的目标是减轻颅内压力,保持脑组织的灌注供应,并防止颅内血管损伤和神经功能损害。

下面是对急性颅内压增高患儿的护理常规的详细说明。

专注于保持基本生命体征稳定:1.监测体温、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及时记录。

2.对于心率变快或过慢、血压升高或降低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1.维持患儿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湿润,监测及维持正常呼吸道湿度。

2.保持患儿自主呼吸,尽量避免过度通气或低通气。

3.帮助患儿保持正确的体位,例如半卧位,有助于改善呼吸道通气。

维护循环稳定:1.确保患儿血液循环稳定,监测心脏指标(如心率、心律、血压等)和中心静脉压。

2.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液体输注速度和容量,避免过度或过少的补液,确保患儿的血容量适宜。

3.防止静脉注射过快,避免引起急性脑水肿。

控制颅内压力:1.定期监测颅内压力,如脑脉搏波、颅内压力监测仪等,并记录监测结果。

2.对荨麻疹、脉冲亢进、呼吸抑制等症状进行观察和护理反应。

3.协助医生进行脑室穿刺、脑脊液引流等降低颅内压的治疗措施。

控制并预防脑水肿:1.监测并维持患儿的液体平衡,避免过多的液体负荷。

2.注意观察症状变化,及时提供镇痛、保护舒适的环境。

3.使用降温措施,如冰凉湿毛巾敷于患儿头部、身体等。

保持患儿的精神状态:1.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过度的刺激。

2.定期观察患儿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如意识、瞳孔反应等。

3.按需提供适当的疼痛缓解措施,例如给予镇痛药物。

营养支持:1.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饮食计划,确保充足的营养摄入。

2.如患儿无法经口进食,可通过胃管或肠内营养等方式提供营养支持。

患儿与家属的教育:1.向家属详细解释颅内压增高的原因、病情的变化以及可能的并发症等,提供必要的情绪支持和安慰。

2.教育家属监测患儿的基本生命体征,并告知何时应立即就医。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最常见症状之一, 喷射性, 是重要客观体征
多位于额部及颞部,与进食无 之一,视神经乳
多为阵发性跳痛, 直接关系 头充血,边缘模
随颅内压的增高而
糊不清,中央凹
进行性加重
陷消失,视盘隆
起,严重者可致
失明
生命体征变化
急性:进行性意 婴幼儿可有头
识障碍 慢性:神志淡漠、
颅增大,头颅
反应迟钝
叩诊时呈破罐
生命体征变化: 音 血压升高、脉搏
无明显异常 轻度异常 明显异常
十、护理措施
意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总分3~15分,8分以下为昏迷。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睁眼反应 自动睁眼 呼唤睁眼 刺痛睁眼 不能睁眼
计分 4 3 2 1
语言反应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吐字不清 有音无语 不能发音
计分 5 4 3 2 1
运动反应 按吩咐动作 *刺痛能定位 *刺痛时回缩 *刺痛时屈曲 *刺痛时过伸
十、护理措施
2.类固醇皮质激素 防止发生高血糖、感染和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 3.巴比妥类 严密监测病人的意识、脑电图、血药浓度及呼吸情况。
十、护理措施
(五)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1.环境和物品准备 2.实施降温 (1)先进行冬眠药物降温,后物理降温。 (2)每小时下降1℃,降至肛温33~35℃;持续3~5d。 (3)先停物理降温,再停用冬眠药物。 (4)每4h升高1℃,12h后使肛温恢复到36~37℃。
八、护理评估
九、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急性/慢性疼痛:头痛 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2.有脑组织灌注无效的危险 与颅内压增高、脑疝有关。 3.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颅内压增高引起剧烈呕吐及应用脱水剂有关。 4.潜在并发症:脑疝、心搏骤停。

医院患者小儿急性颅内压增高的应急预案

医院患者小儿急性颅内压增高的应急预案

医院患者小儿急性颅内压增高的应急预案
1患儿发生急性颅内压增高时,迅速做出判断,保持患儿绝对安静,抬高床头,并立即报告医生。

2,给予氧气吸入,备好急救物品(吸痰器、开口器及气管插管用物),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3.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快速给予20%甘露醇静脉滴注及吠塞米静脉推注及糖皮质激素药物。

4.保持气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口置牙垫及压舌板以防舌咬伤,舌根后坠时使用舌钳牵拉,必要时行人工辅助通气。

5.合并惊厥时给予抗惊厥药物地西泮0.3mg∕kg静脉推注。

6.发热患儿遵医嘱给予药物及物理降温。

7.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有无颅内压持续增高表现,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8•做好护理记录。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常规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常规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有无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2、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及瞳孔的变化。

二、护理措施:1、体位: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度。

2、给氧;持续或间断给氧,改善脑缺氧。

3、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急性颅内压增高时,常有明显的进行性意识障碍,甚至昏迷,应警惕脑疝的发生,频繁呕吐时应避免误吸或窒息。

4、快速静脉滴注脱水药并配合激素的应用,有时可用速尿加强脱水的作用。

5、遵医嘱应用冬眠低温疗法,使患者处于亚低温状态,其目的是降低脑耗氧量和脑代谢率,以增加脑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减轻脑水肿。

三、健康指导要点:1、指导患者避免导致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2、指导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

3、指导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保持情绪的稳定,避免不良刺激,维持血压平稳,保持大便通畅,防止颅内出血。

四、注意事项1、行物理降温时注意局部皮肤的保护,避免冻伤,复温不可过快,以免出现颅内压反跳、体温过高或酸中毒等。

2、躁动患者应该寻找原因及时处理,切忌强制约束。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监测指标至少包含生命体征、瞳孔、意识、仪器参数;出入量应包含每个入出途径的详细记录;用药执行写明药物名称、剂量。

②手术患者要有术后护理情况的记录,包括患者麻醉方式、手术名称、返回病区时间,伤口出血情况、各种管路情况及引流液的性质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神经系统表现
(1)头痛:颅内高压最常见的症状。初 为间歇性,后位持续性,可阵发性加重, 一般晨起较重,哭闹、咳嗽、用力、头 位改变时可使其加重。
(2)意识改变:早期有性格变化、淡漠、 迟钝、学习成绩和记忆力下降、嗜睡或 不安,进行性加重,严重者出现昏迷。
(3)惊厥:表现为抽搐,常伴有意识障 碍。
急性颅内压增高
概念
急性颅内压增高简称颅内
高压,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脑实质 或颅内液体量增加所致的一种临 床综合征。临床上以头痛、呕吐、 意识障碍、呼吸循环障碍为主要 表现,重者可危及生命。
病因1、感染 来自内感染如各种脑膜炎、脑炎、脑脓肿等;颅外感染如败血症、重症肺炎 等。
2、脑缺血缺氧 呼吸衰竭、窒息、休
2、血尿便常规检查、脑脊液常规检查、血气分析及血清 电解质测定等有助于诊断和指导治疗。
3、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核磁共振可观察脑水肿的部 位、程度等,并协助诊断颅内压增高的病因。头颅X线 平片、头颅超声波、脑电图等有助于颅内占位性病变 及脑水肿的诊断。
治疗原则
1、降低颅内压 首选20%甘露醇。 重症或有脑疝者可合并使用呋塞米、 地塞米松等药物。
4、患儿住院期间不发生并发症或发生 时能被及时发现,得到及时处理。
5、患儿及家长能熟悉本病的有关知识, 消除恐惧心理,较好的配合治疗及护 理。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保持患儿绝对安静,避 免一切刺激(如躁动、剧烈咳嗽等), 检查和治疗尽可能集中进行,护理患 儿时动作要轻柔,切记猛力转动患儿 头部和翻身。抬高床头30度,以利颅 内血液回流。有脑疝前驱症状时,宜 平卧位或头略低位。昏迷患儿用油纱 布覆盖眼球或滴眼药水预防暴露性角 膜炎,保持皮肤清洁,定时翻身,防 止褥疮。保持呼吸道通畅。
克、溺水等。
3、颅内占位性病变 脑肿瘤、脑积水、
脑脓肿等。
4、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畸形、脑血
栓、脑栓塞等。
5、脑脊液容量增加 多见于脑积水、
脉络膜丛乳头瘤等。
6、颅内出血 如新生儿颅内出血、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特发性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等。
7、其他 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毒性脑病、
高血压脑病、颅骨缝早闭等。
出、球结膜充血、水肿、眼外肌麻痹、眼 内斜、眼睑下垂、落日眼等。眼底检查可 见视乳头水肿、小动脉痉挛、静脉扩张, 严重者可见视网膜水肿。②呕吐:多呈喷 射性,晨起空腹时较易发生,与是否进食 无关。
4、新生儿、小婴儿表现 新生儿、小
婴儿因前囟及颅骨缝未闭合,对颅内压增 高有一定缓冲作用,故早期头痛不明显。 颅内压增高症状表现为拒乳、抓头、烦躁、 双眼凝视、脑性尖叫、抽搐;体征表现为 头围增大、颅骨缝增宽、前囟紧张或隆起,
④惊厥:适当使用镇定剂。
⑤治疗原发病。
发病机制
颅内压是颅腔内各种结构(脑 组织、脑血管系统及脑脊液)所 产生的压力总和,引起颅腔内容 物体积增加的因素均可导致颅内 压增高。脑水肿是颅内高压的主 要原因。感染、中毒、缺氧外伤 等可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或脑细胞 内能量代谢障碍、钠泵失常而导 致细胞内、外液量增多;各种原 因引起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减低,
也可引起水分向脑细胞内转移,使 脑组织体积增大而引起颅内压增高。 脑脊液循环障碍致脑积水、脑脊液 量增加、严重高血压、颅内占位性 病变(肿瘤、血肿)均可引起颅腔 内容物体积增加而导致颅内高压。 颅内高压影响脑血液供给和脑代谢, 加重脑水肿,使颅内压进一步升高 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引起脑功能衰 竭。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1、颅内压测定 颅内压测定是确诊颅内高压的重要手段 可行腰穿测压,但明显高颅压时腰穿可诱发脑疝,故 腰穿要慎重,必须做腰穿时,术前先静脉注射甘露醇, 术中控制脑脊液滴速和量。正常颅内压 0.59~1.57kPa(60~160mmH2O)。小儿侧卧位在 安静状态下测脑脊液压力≥1.76kPa(180mmH2O) 即为颅内压增高。 ≥4.9kPa (500mmH2O)时为严 重颅内压增高,常可引起脑疝。
2、用药护理
①降低颅内压:及时使用脱水剂如20%甘露醇, 目前认为剂量多应用,每次0.5~1.0g/kg, 6~8h重复一次。也可用其他脱水剂如呋塞米、 地塞米松等。但要注意观察有无水电解质紊乱。
②侧脑室引流:注意严密监测引流速度。
③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液体量 30~60ml/(kg·d),量出为入,入量稍低于出 量。有循环障碍者按“边补边脱”原则,使患儿 呈轻度脱水状态。
2、对症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纠 正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纠正水、 电解质、酸碱失衡。
3、治疗原发性疾病。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询问患儿有无感染史(如脑炎、脑膜炎、重 症肺炎等)、颅内占位性病变(如脑肿瘤)脑缺血缺氧、 脑脊液循环异常(脑积水)等病史。详细询问体温、头 痛、呕吐、意识状态、惊厥等的变化情况。
2、身体评估 评估患儿的生命体征、颅内压的动态变化、 意识状态、瞳孔、肌张力变化、眼球运动等;有无并发 症及后遗症;有无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有无窒息等。
3、心理社会评估 可因年龄及不同的原发病产生不同的 心理反应,但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自卑、恐惧等心理。 患儿家长因患儿抽搐担心其预后而产生紧张、焦虑、恐 惧、沮丧等心理。应评估患儿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病 因和预防知识的了解程度,家庭环境和家庭经济情况。 评估患儿既往发病情况及用药情况。
护理诊断
1、头痛 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2、有意识障碍的危险 与颅内压增 高有关。
3、有窒息的危险 与意识障碍及呕 吐有关。
4、潜在并发症 脑疝、呼吸骤停。
5、恐惧 与缺乏颅内压增高的知识 有关。
护理目标
1、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逐渐 减轻或消失。
2、意识及生命体征逐渐恢复正常。
3、患儿住院期间不发生窒息。
(4)脑疝:严重颅内压增高可引起小脑 幕切迹疝或枕骨大孔疝。脑疝早期表现 为意识障碍加重、肌张力增高、呼吸不 规则、两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 或消失等;若未及时处理,可发生呼吸、 循环衰竭而死亡。
2、生命体征 早期表现为血压升高,
继而脉搏减慢、呼吸节律不整或暂停而 致中枢性呼吸衰竭。
3、其他表现 ①眼部表现:可有眼球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