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公共经济学重点

(完整word版)公共经济学重点

绪论1. 公共经济学的概念:又称公共部门的经济学,是以公共部门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主要特点:以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都有缺陷为理论前提,以公共产品的需求和供给为核心内容,以私人经济运行法则与公共决策过程相结合为基本方法2. 公共部门:政府部门 公共事业部门 公共企业部门第一章帕累托效率:资源配置到达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人受损,也就是说,当经济运行达到了高效率时。

一部分人处境改善必须以另外一部分人的处境恶化为代价。

生产效率 生产契约曲线中处于两种产品等产量线切点处的生产效率是最高的交换效率 交换契约曲线中处于两个社会成员无差异曲线切点处的点才是有效率的产品组合效率 生产与交换的一般均衡 效用可能性边界 乙甲A B MRS ==AB AB MRS MRT起点公平 每个参加市场竞争的经济主体在一开始应当拥有相近的初始资源禀赋等竞争手段,从同一起跑线出发。

规则公平 竞争各方共享同样一套胜负规则结果公平:1。

功利主义 2。

罗尔斯主义 3.折衷主义市场失灵:完全依赖竞争或者自由放任,会出现两类不合意的局面政府失灵: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措施3。

效率与公平有什么矛盾及如何统一一个是社会既要追求经济效率,有要寻求社会公平,这两个目标有时候是难以实现的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1.两个人构成的效用边界线2。

社会存在问题的经济效率改革的提出的问题卡尔多补偿的原则,如果某项改革使得一部分人受损而其他人所获得利益取出一部分补偿另一方,则可以实现帕累托改进。

然而这个原则是武断的,为什么要以部分人的损失为代价换取其他人的获利呢?问题的解决最终有赖于社会福利函数的建立(社会福利函数)另社会福利函数与效用可能性边界相切。

我国的目前阶段经济生活强调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权宜之策5.市场失灵包括那个几个方面竞争失效(垄断垄断造成的损失图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造成效率损失图)市场缺陷(偏好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公宏观经济失衡)6。

公共经济学.doc

公共经济学.doc

公共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公共部门公共经济活动的重要经济主体,包括政府、公共企业、非营利性经济组织、国际组织等。

其中政府是公共部门的最主要成员政府有机论将社会视为自然的有机体,每一个人都是这个有机体的一部分,而政府是这个有机体的心脏,个人只有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才有意义,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是至高无上的政府机械论将政府看作是个人为了实现其个人目标,而人为创立的东西,处于舞台中心的是个人,而不是群体,没有个人就没有政府,个人是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主体,个人是社会的基础公共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研究的是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和非公共部门经济主体的公共经济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相关联的经济活动。

是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科学,中心线索是效率、公平和稳定问题效率如果一种变动至少使一个社会成员福利增加,而不使任何一个成员福利下降,这种变动就是有效率的一个有效率的经济是不存在以上变动的经济,或是满足上述条件的变动已经发生了的经济帕雷托最优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至少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差的结果。

帕雷托改善可以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至少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境况变差的结果。

公共产品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非竞争性只要有人提供了公共产品,则该产品消费者人数的多少,与该产品的数量和成本变化无关非排他性只要有人提供了公共物品,则不管提供者是否愿意,在该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范围之内,任何人都能消费该产品公共资源不存在消费的非竞争性但存在消费的非排他性的准公共物品。

俱乐部物品存在消费的非竞争性但不存在消费的非排他性的准公共物品。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利益或成本影响,也就是说某人承担了成本,但是没有获得对应的利益;或获得了好处,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公共选择又称集体选择,是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政治问题的一种理论直接民主制集体决策中所有相关利益的人都能直接参与投票决策的制度一致同意规则一项集体行动方案,只有在所有参与者都同意,或者至少没有一个人反对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一种表决方式多数同意规则一项集体行动方案,支持或认可的人数最多才能实施投票悖论多数票规则下存在的导致议案相互循环最终结果不存在的现象寻租通过行政法律手段来达到维护既得利益或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活动公共支出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支出,反映了政府依据市场和资本的意愿进行的政策选择公共支出的激励效应政府的公共支出政策作用于个人领域时,对个体消费行为及资源配置的影响公共收入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由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组织向私人部门和个人筹集的一种收入税收政府为了满足其日常开支和公共福利的需要遵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凭借其政治权力强制、固定、无偿获取财政收入的一种财政分配形式单式预算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公共收支编入一个预算复式预算在单式预算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的,是指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预算收支按经济性质归类,分别汇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税收效应国家课税对生产和消费的影响税收负担整个社会或单个纳税人实际承受的税款税负转嫁纳税人不实际负担税收而是通过购入或卖出商品价格的变动将全部或部分税款转嫁给他人负担的过程拉弗曲线由供给学派代表人拉弗提出,内容是税收并不是随着税率的增高而持续增高,当税率高过一定点后,税收的总额不仅不会增加,反而还会下降商品税也称流转税,是指对商品的流转额和非商品营业额课征的各种税款的总称国有资产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的并能为国家提供未来经济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国有资产收入国家凭借其所拥有的资产以资产所有者的身份取得的财政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家凭借资产所有权获得的经营利润、租金、股息、红利、资产占用费等收入的总和公共规制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经济部门为了实现特定目标依照法律法规对企业、个人或其他相关利益主体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政府预算公共部门预先安排的基本收支计划,反映了公共部门的所有经济活动政府决算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的对年度预算结果的总结简答与论述市场失效的表现 1 公共产品 2 外部性 3 自然垄断4 信息不对称 5 收入分配不公 6 宏观经济总量失衡公共部门的经济作用根据市场失效的情况,公共部门的经济作用体现在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三个方面。

公共经济学-非常重点

公共经济学-非常重点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1)公共经济学:就是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规律的科学,它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需要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的学科。

一个关于公共部门,亦称政府部门的经济活动的学科。

公共经济的研究对象是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规律性。

他的别称:公共财政学。

(2)市场:广义上讲,指商品、劳务、要素交换关系的总和。

狭义指,某种商品的买卖双方通过交易实现供求交换的场所。

(3)市场失灵: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即只靠自由市场机制达不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4)政府:支配经济单位之间的可能合作与竞争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

(5)政府失灵:政府对经济干预不当,不能补救市场的失灵,甚至阻碍了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没能使社会资源实现优化配置。

(6)私人物品:(萨缪尔森)某一私人物品的总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所拥有或消费的该商品数量的总和。

(7)公共物品:任何一个消费者实际可消费的公共物品的数量就是该公共物品的总量。

(8)搭便车:也可称为免费搭车,是它是指某些人享受了公共产品的消费,但却逃避支付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的一种行为。

(9)“公共的悲剧”:指在一个社会中,如果有公共产品的存在,免费搭车者的出现就是不可避免的,而如果社会所有的成员都成为免费搭车者的话,结果最终是任何人无法享受到公共产品的好处。

(10)外部效应:某些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影响了他人或企业,却并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

即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成本或效益。

(11)外部正效应: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某些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影响了他人或企业,却并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

(12)外部负效应: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某些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影响了他人或企业,却并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

(13)公共选择理论: 研究非市场决策的理论,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

(14)公共选择:是相对于的个人选择的集体选择,也叫社会决定中的非市场决定。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

1)帕累托效率是指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

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即可以通过资源配置的重新调整而使得某人的境况变好,而同时又不使其他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坏,那就说明资源配置的状况不是最佳的,也就是缺乏效率的。

也就是经济活动上的任何措施,都应当使“得者的所得多于失者的所失”,或者从全社会看,“宏观上的所得要大于宏观上的所失”。

2、外部效应是指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即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当存在外部效应时,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决策所依据的价格,既不能精确地反映其全部的社会边际效益MSB,也不能精确地反映其全部的社会边际成本MSC。

结果:价格失真,从而使得社会资源配置发生错误,达不到帕累托效率的最佳状态。

3、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提供的且在消费上不具竞争性、受益上不具排他性的物品或服务。

4、公共支出(Public expenditures)指政府部门在一个财政年度内为实现其公共职能而耗费的资金总和及对资金的分配、使用、管理过程。

公共支出数额反映政府介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规模和深度,反映公共财政在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5、预算决策机会成本分析的含义预算资金的机会成本指因这样一笔资金由私人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而导致的私人部门的效益损失。

预算决策的效率评估就是要以预算资金的社会机会成本作为评价公共预算决策效率的依据,即评估和比较同样一笔资金由公共部门和由私人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

如果一笔特定的资金交由公共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大于留在私人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这笔资金的预算决策是具有效率的,否则,就是缺乏效率的。

6、公共收入(Public revenue)公共收入又称财政收入、政府收入,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取得的所有社会资源的总和。

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就是经济学中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政府与人和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政府经济活动特殊规律性的学科。

·公共物品:是指那些在一定范围内人人均可收受益,没有人被排斥的物品与服务。

·机会成本:为生产某种物品而放弃的物品称为生产这种物品的机会成本。

·合作收益:由于合作基础上的集体行动而带来的额外好处,成为合作收益。

(本质是互利)·帕累托效率:是指资源配置处于如下最优状态:在此状态下,除非牺牲某些人的实利,否则就不可以使任何人的福利有所改进。

·生产性国家:国家制定和实施有效率的产权制度,保证人们合法地拥有安全,财产,收益分配,被公正对待和其他种种权利,从而激励人们将资源投入到具体生产性的用途之中,并且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生产潜力,这样,国家的存在就成为社会财富生产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生产要素,使蛋糕得以增大-蛋糕的增大部分就是国家剩余。

·社会契约论:契约论任务国家是公民达成契约的结果:公民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根据本性的要求,订立契约,把自己的一部分权利托付给统治者,同时公民通过向国家纳税交换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从而开始了国家活动。

·科斯定理:如果产权得到明确界定,如果协商或谈判等活动发生的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那么在有外部性效应的市场上,无论所涉及资源的产权属于那一方,交易双方总能够通过协商谈判达到资源配置的有效率状态。

·税负转嫁:纳税人在市场交易过程中通过改变价格的方式将一部分或者全部税收负担转嫁给负税人,这个过程称为税负转嫁。

·公共收费:指政府部门及其授权部门在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时,依照有关规定收取的费用,其实质是用于补偿这些产品和服务的全部或者部分成本。

基尼系数(使用基尼系数作国际比较时要特别当心,尤其是对经济发展水平相差甚远的国家间比较时。

在富裕国家中,即便具有较大的基尼系数,社会矛盾可能并不可怕,因为民众生活水平整体都比较高,只有少数人特别富;在相对贫穷的国家里,同样的基尼系数隐含的问题通常严重的多,这是因为:多数人贫穷,少数人暴富的社会更容易引发动荡。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
(12)效用的非可分割性
答:
效用的非可分割性即公共物品或服务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企业享用,或者,不能按照谁付款、谁受益的原则,限定由为之付款的个人或企业享用。
(13)消费的非竞争性
答:
消费的非竞争性即某一个人或企业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享用,不排斥、不妨碍其他人或企业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企业享用该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数量或质量。这就是说,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或者,增加一个消费者,其边际成本等于零。
(16)拥挤性的公共物品
(17)价格排他的公共物品
(18)简单多数规则
(19)政治均衡
(20)xx偏好
(21)中间投票者定理
(22)互投赞成票
(23)特殊利益集团
(24)消耗性支出
(25)转移性支出
(26)创造性支出
(27)可控制性支出
(28)非均衡增长模型
(29)公共支出增长发展模型
(30)公共预算
(17)价格排他的公共物品
答:
价格排他的公共物品是指那些效益可以定价,从而可以在技术上实现排他的公共物品或服务。这类物品或服务的特点是:
一方面,它的效用名义上向全社会提供,即谁都可以享用;另一方面,它在受益上却可以排他,即谁花钱谁受益。
(18)简单多数规则
答:
通过公共选择而进行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要求人们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及融资方式方面达成协议,但不能要求就这一问题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一般采用简单多数规则,即要求一项提案在付诸执行之前必须拥有半数以上的拥护者。
(8)外部效应的内在化

公共经济学考试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参考版)

公共经济学考试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参考版)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参考名词解释:1.帕累托最优:资源配置(经济运行)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人受损,也就是说,当经济运行达到高效率的时候,要使一部分人处境改善必须以另一部分人的处境恶化为代价。

2.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宏观经济在增长中的扩张与收缩的交替波动。

它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在动态增长中出现的扩张——收缩——再扩张的反复的周期性变化。

3.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中央政府为主的国家各级政府,为了保证整个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并取得较好的宏观效益,主要运用间接手段,对一定范围内经济总体的运行进行引导和调节的过程。

4.国有资产管理:国有资产管理,是指国家对国有资产所有权的行使,管理权限的划分,资产的保值增值,收益的享有、处分等进行的监督。

对所有权属于国家的各类资产的经营和使用,进行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具体地说,就是对国有资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进行管理。

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PPT没有找到,这是百度百科答案,供参考)简答题:(一)简述公共物品的含义及特征答:公共物品是指由政府提供的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特征:1.受益的非排他性:即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厂商排除在公共物品的受益范围之外。

或者说,任何人都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其不喜欢的公共物品排除在其享用品范围之外。

例如国防。

2.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厂商享用。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实际上是受益的非排他性的延伸3.消费的非竞争性:任何消费者对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利益。

具体表现为边际生产成本为零和边际拥挤成本为零。

边际生产成本为零是指在现有的公共物品供给水平上,新增消费者不需增加供给成本。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利益集团是指一个力图对政府的公共选择活动施加压力,由少数有共同利益的投票人组成的组织。

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实行再分配,形成社会保障基金,,并对由多种原因而使生存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

公债制度公债制度是国家关于公债的发行、流通、使用和偿还等过程各个五一节的各种法令、执行管理办法与制度的总称,它规范公债主体行为、运行规则以及所形成的各种关系。

帕累托效率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景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景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也就是最有效率的。

这就是“帕累托效率”。

帕累托最优指资源配置已达到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的人受损,也就是说,当经济运行达到了高效率时,一部分人处境改善必须以另一些人处境恶化为代价。

林达尔均衡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

这就是“林达尔均衡”。

中间投票者定理所谓中间投票者,指的是这样一种投票者:其最偏好的结果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的结果的中间状态。

中间投票者定理是:如果所有投票者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曲线均呈向右下方倾斜的状态,那么,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就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根据中间投票者定理,简单多数规则下的反映中间投票者意愿的那个提案会最终获胜。

转移性公共支出直接表现为货币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养老金、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等方面的支出。

公共部门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为政府购买物品或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进行投资所需的物品或服务的支出。

单峰偏好指某一投票者最偏好一个方案,若离开该方案向其他方案变化时,偏好程度都会下降。

名词公共经济学

名词公共经济学

名词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第⼀章公共经济学导论1.稀缺性:指现实世界远⾮如此丰裕、完美,相对于⼈类的⽆限欲望来说,可得资源及产品数量总是有限、稀缺的。

2.效率:指最有效地利⽤所掌握的资源来满⾜需要或欲望。

3.实证⽅法:⼀种研究⽅法所要回答的问题为“是什么”4.实证经济学:试图解释这个世界究竟发⽣了什么事,它想解释这个世界。

5.规范经济学:试图改造这个世界,或者改善这个世界。

6.公共选择理论:是将经济分析应⽤到对政治部门研究中去的⼀门学科。

7.公共利益模型:传统上,经济学家往往倾向于把政府描述为慈善家,即默认政府会理所当然地推⾏慈善性政策。

第⼆章混合经济中的公共部门1.混合经济:是指经济运⾏中市场⾏为与政府⾏为的结合,⽽不是经济制度中资本主义因素与社会主义因素的混合。

是市场机制与政府⼲预的结合。

2.习惯机制:长期以来⼈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共同接受和普遍遵守的惯例。

3.命令机制:政府配置资源(指令经济、中央计划经济)。

4.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体系调节市场经济。

5.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效率就是指在给定的投⼊和⽣产技术条件下,任何经济资源都得到了最好的利⽤,或者说为⼈们带来了最⼤程度的满⾜。

6.帕累托效率:当经济运⾏达到该状态时,已经不可能通过重新调整或者交易等⼿段,来提⾼某个⼈的效⽤或满⾜感⽽不降低其他⼈的效⽤或满⾜感。

即:利⼰⽽不损⼈。

7.帕累托改进:有可能改善某些⼈所处的境况,同时不使任何⼈的境况变差。

8.市场失灵:指当市场在资源配置⽅⾯出现低效率时,即发⽣市场失灵。

9.混合经济:当今各国的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它主要依靠经济组织中的价格体系,同时也采⽤多种形式的政府⼲预,如税收、指出和管制等,来应付市场失灵和宏观经济不稳定等情况。

10.秩序导向的混合经济体制:政府更注重经济竞争的⽅式与过程,但不台注重实质性的竞争活动。

11.发展导向的混合经济体制:政府注重发展和理性计划,将设定具体社会与经济⽬标视为⾃⼰的⾸要任务。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1、政府失灵是指政府的经济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简单地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政策。

2、消费者剩余是指买者的支付意愿减去买者的实际支付量。

3、完全竞争市场是指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一种市场结构。

4、非排他性是指在技术上不可能将拒绝为它支付费用的个人或厂商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

5、支付能力原则是指政府所提供的物品或服务的成本费用的分配,不与社会成员对该物品或服务享用的收益和联系,而与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的联系。

6、成本-效益分析是从全社会角度衡量政府项目或方案的成本和收益、做出支出项目决策的一种系统方法。

7、影子价格是指政府向项目中产生的边际支付,愿意投资的社会边际成本。

8、税收的资本化也叫“税收还原”,既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生产要素未来应纳税款,通过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既压低生产要素购买价格)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9、外部性 10、帕累托效率11、机会成本是指在面临多方案择一的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

12、自然垄断是指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

13、市场失灵当竞争性制度不能实现帕累托结果时,称之为称之为市场失灵。

14、洛伦兹曲线15、相机抉择政策政府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有意识的调整税收制度和政策。

16、纵向公平如果纳税人因纳税而产生的福利损失或牺牲是均等的,则纳税人就得到了公平的对待,税收就实现了纵向公平。

17、非竞争性18、税收的超额负担指由于课税引起的相对价格的改变,从而引起私人对消费、生产和投资动机的改变,因而减少了课税以前经济选择所能取得的经济福利。

19、税收转嫁是指纳税人在名义上缴纳税款后,主要以改变价格的方式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

20、财政乘数是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三个乘数的统称,乘数就是GDP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率。

公共经济学名词术语

公共经济学名词术语

名词术语公共经济学:全称为公共部门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经济行为的学科。

它研究公共部门的职能范围和方式,公共部门行为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以及政府的决策过程。

公共部门:所有属于政府所有,使用公共财产和公共资金,在一定程度上贯彻和执行政府意图的实体(机关、事业和企业单位)都属于公共部门。

政府部门:公共部门中不从事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主要依靠税收取得收入,免费或部分免费地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那个子部门。

帕累托最优:这样一种资源配置状态,任何可行的调整都无法使得调整之后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其他任何人的境况至少不变坏。

这种状态就是帕累托最优,又被称为帕累托效率。

帕累托改进:如果对某种资源配置状态进行调整,使一些人的境况得到改善,而其他人的境况至少不变坏,符合这一性质的调整被称为帕累托改进。

生产效率:在资源和技术给定的条件下,一种产品的资源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任何其他产品的资源边际技术替代率,符合这一条件的资源配置状态就具有生产效率。

它在现实中的含义就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交换效率:在产品品种和数量给定的条件下,满足某一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他任何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的配置状态称为交换效率。

交换效率要求产品在不同消费者之间的配置能使效用大到最大化。

产品组合效率:生产方面的产品边际转换率(即生产曲线在某一点的斜率)与消费方面的边际替代率相等,符合这一条件的资源配置状态被称为产品组合效率。

产品组合效率要求在产出水平给定的情况下产品的品种结构能实现效用的最大化。

收入再分配:政府通过其活动,对市场所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进行的调整和改变,它是政府在分配领域所从事的活动。

规则公平:以市场竞争规则来定义的公平,即每个人用自己提供的生产要素通过交换取得生产成果。

公平取决于各人的收入是否与他对生产所做的贡献成比例,而不在于他们之间收入分配的差距。

起点公平:主张所有社会成员在竞争的起点应该是公平的,即个人所拥有的天然禀赋相同,机会均等,在此基础上按市场交换规则取得各自的收入份额。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是指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资源的配置效率可以达到帕 累托最优,实现帕累托效率。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有一个重要的内涵,即帕累 托效率标准关心的是每个人的福利,而不是不同人的相对福利,也就是说,它 不关心收入的不平等问题,因此使富人更好、穷人境况不受影响的变化仍然是 帕累托改进,并且个人福利只取决于其自身感受。 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即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不影响另一些 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收益不会影响另一些人从这一产品 中得到利益,收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和收益的非排他性(即产品在消 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能为某些人或某个人所专有,不可能将一些人排斥在 消费过程之外,不让他们享受这一产品的利益)的物品。 在民主社会,公共政策决策过程并不是个黑箱操作过程,公共部门的公共产品 支出是通过政治程序决定的。公共选择理论就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政治问题 的一种理论,即从经济学角度研究非市场决策,因此,也被称为政治经济学。 公共选择学派以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布坎南为代表。批评了主流经 济学将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割裂的研究方法,继承了主流经济学关于“经纪人 ”的基本假定,运用经济学方法研究非市场决策,认为政治制度就像市场制 度,政治家就像企业家,选民就像消费者,选举制度就像交易制度,选票就像 货币,政府的政策制定者同“经济人”一样,在政治市场上追求他们自己的最 大利益,即政治利益,而不管这些利益是否符合公共利益。因此公共选择学派 认为,公共决策会产生官僚主义,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一定能实现社会利益的 最大化,主张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即使是公共产品的供给也应该引入竞争 机制。 供给学派以拉弗和费尔德斯坦为代表。反对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认为市场 经济是可以自动达到均衡的,如果达不到均衡,原因也在于国家执行的财政或 货币政策。供给学派认为,凯恩斯政策扩大了国家的政府开支,为了弥补开 支,政府就要增税,增税使得劳动者和资本家不能够获得应有的工资和利润, 这在两方面对总供给产生了破坏作用,一方面损伤了劳动者工作的积极性,劳 动时间和劳动量减少了,另一方面损伤了资本家投资的积极性,企业雇佣的工 人数量下降了,两者减少了社会商品的总供给和就业人数。供给学派用拉弗曲 线来解释税率高低对税收的影响,主张大幅度减税以促进储蓄和投资,增加供 给,进而扩大政府课税基础,提高政府税收收入,消除财政赤字,最终通货膨 胀也可以得到控制。但是供给学派的主张对于消除滞胀特别是政府财政赤字的 效果并不明显。 宏观税收负担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负水平,通常用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政府所 取得的各种收入的总和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来表示。 后转指买方通过降低购买产品、服务或要素的价格,将一部分或全部税收负担 转移给卖方的活动,这种转嫁方式与商品流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因此也称为逆 转。 混合产品也称为准公共产品,是指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具有不完全 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混合产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具有非竞争性 和排他性的产品,例如,公园、剧院、高速公路和桥梁等,这些产品在消费者 的数量未造成拥挤的情况下,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损害其他消费者的利益,也 就是说具有非竞争性;但是要组织某些消费者从这类产品中得到好处是完全可 行的,通过收取一定的费用就可以做到,因此又具有排他性。另一种是具有竞 争性和费排他性的产品,例如政府提供的教育、卫生防疫、保健医疗、住房保 障等服务,只要符合条件的消费者都可以享受,具有非排他性,但是由于数量 是有限的,会造成消费者之间的过度拥挤,因此又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往往需 要花费很长时间的派对成本才能享受。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效率:就是指最有效地利用所掌握的资源来满足需要或欲望。

实证经济学:试图解释这个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也就是说,他想要解释这个世界。

规范经济学:试图改造这个世界或是说改善这个世界。

混合经济:他是一个体制概念,指的是经济运行中市场行为与政府行为的结合,而不是经济制度中资本主义因素与社会主义因素的混合。

习惯:指长期以来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共同接受和普遍遵守的惯例。

帕累托效率: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当经济运行达到该状态时,已经不可能通过重新调整或者交易等手段,来提高某个人的效用或满足而不降低其他人的效用或满足感。

市场失灵:当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出现低效率时,即发生市场失灵。

混合经济:是指当今各国的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他主要依靠经济组织中的价格体系,同时也采用多种形式的政府干预,如税收、支出和管制等,来应付市场失灵和宏观经济的不稳定等情况。

政府失灵:当政府政策或集体行动所采取的手段不能改善经济效率,或是实现道德生可以接受的收入分配是,就产生了政府失灵。

搭便车:就是指人们使用或消费了公共产品,但却没有支付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

换而言之,就是人们在公共产品的使用上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无谓损失:某事物既没有被消费者得到,也没被生产者得到,更没有被政府或任何一个社会群体所得到,这部分社会福利净损失,一般在经济学中被称为“无谓损失”。

需求的价格弹性:亦称为需求弹性,它衡量一种产品的价位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大小。

效用:是指人们从某件产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

基数效用:认为效用是可以测量并且加总求和的。

外部性:当一个人的行为对他人的福利水平产生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但是却无法从他人那里获得报酬或无需想他人支付赔偿的时候,就产生了外部性统一税制:即在这种税收制度下,每个人都要缴纳同样同量的税收,不论其收入水平如何。

比例税制:每个人按照相同的收入百分比纳税。

累进税制:在这种税收制度下,对富人课税较重;换句话说,其纳税额占自己收入的比重越高类推税制:对富人课税较轻;越富有的人,其纳税额占自己收入的比重较低。

公共经济学重点

公共经济学重点

1.公共经济学完整定义:运用经济学的假设、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分析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的经济行为的一门科学。

2.外部性: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正面或负面显著影响,而与影响相对应的收益或成本不能得到有效内部化或补偿。

3.公共物品:产权归属特定群体或集体,具有有限的竞争性和排他性、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4.寻租的含义: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追求经济利益的活动,或者指那种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或是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

5.公共部门腐败:公职人员为谋取个人私利而违反公认准则,或背叛公众信任,或为个人利益出售政府财产或物品,从而造成公共财富的损失。

6.公共组织/公共部门选择:通过集体行动对提供公共产品的各种方案进行比较选择,从而提出最符合帕累托最优原则的方案的过程。

7.公共支出:政府履行其必要职能所进行的各项支出,包括提供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以及为实现收入分配而进行的转移支出8.公共收入: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由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组织向私人部门和个人筹集的一种收入9.税收: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约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取得的收入。

10.帕累托最优: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福利增加而没有其他人福利受损(要使一部分人处境改善必须以另一部分人的处境恶化为代价)11.市场失灵: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也就是达不到帕累托效率。

12.政府失灵:政府干预经济不当,未能有效克服市场失灵,却阻碍和限制了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从而导致经济关系扭曲,市场缺陷和混乱加重,以致社会资源最优配置难以实现。

一市场失灵的原因1.垄断(市场势力)2.公共物品或服务3.外部性4.信息不对称5.偏好不合理:优值品、劣值品问题政府失灵的成因公共决策失效(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供给)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决策的时滞、不科学性(盲目性、同质化)目标函数的多样性(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官僚效率(内部性)——公共选择层级制、权威配置机制、纵向协调成本;内部的集团化既得利益集团(外部性)政府职能:依托其优势,弥补市场失灵、失效—有边界和有限性外部效应的分类1.产生的后果对承受者是有害还是有益正外部效应负外部效应2.与外部效应相关行为团体类型(生产外部性、消费外部性)消费者-消费者外部性(如:女士对漂亮的消费;吸烟)生产者-消费者外部性(例如:企业的环境污染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生产者-生产者外部性(例如:企业的污染排放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影响-生产条件、技术的影响)外部性的治理1.市场治理1)直接“内部化”:企业联合/一体化2)协商,签订合约:买卖损害权2.政府规制:抑制外部性的公共政策1)政府进行行政管制规定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的最高限度)法律系统补救,新技术的采用2)政府进行经济管制征收庇古税(排污收费)财政补贴3.混合治理公共物品的特征受益的非排他性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厂商排除在公共物品的受益范围之外。

杨志勇《公共经济学》复习整理

杨志勇《公共经济学》复习整理

目录第零章 (3)一、名词解释 (3)第一章市场失效与公共经济 (3)一、名词解释 (3)二、图示模型 (5)第二章公共产品 (5)一、名词解释 (6)二、图示模型 (6)四、定理证明推理 (6)第三章公共选择 (6)一、名词解释 (6)二、图示模型 (8)三、意义影响 (8)第四章公共支出理论 (8)一、名词解释 (8)二、图示模型 (9)三、意义影响 (9)四、定理证明推理 (10)第五章购买性支出 (10)一、名词解释 (10)二、图示模型 (10)三、意义影响 (11)第六章转移性支出 (11)一、名词解释 (11)三、意义影响 (12)四、定理证明推理 (12)第七章税收理论 (12)一、名词解释 (12)二、图示模型 (16)三、意义影响 (17)四、定理证明推理 (17)第八章商品税 (17)一、名词解释 (17)三、意义影响 (19)第九章所得税 (19)一、名词解释 (19)三、意义影响 (20)四、定理推理证明 (20)第十章其她税收 (21)一、名词解释 (21)三、意义影响 (22)第十一章国有经济 (22)一、名词解释 (22)三、意义影响 (23)第十三章政府预算 (23)一、名词解释 (23)三、意义影响 (24)第十四章赤字、公债与财政政策 (25)一、名词解释 (25)三、意义影响 (27)四、定理证明推理 (28)第十五章政府间财政关系 (28)一、名词解释 (28)二、图示模型 (29)三、意义影响 (29)第零章一、名词解释0、2、1政府:对居住在某一社会中的个人活动进行管理、提供基本服务,并为此类服务提供资金的组织。

公共企业: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宗旨的企业。

非营利性组织:以执行公共事务为目的而成立的公益组织。

政府有机论:社会就是自然的有机体,每个人都就是有机体的一部分,政府就是有机体的心脏,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

政府机械论:政府就是个人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人为创立的东西,人就是社会的主体。

(完整word版)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

(完整word版)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第一章帕累托效率:如果资源配置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试图使其中的某些人或某个人的状况有所好转,一定会有其他人的状况变坏帕累托改进:如果一种资源配置能在不使任何人的状态变差的前提下使一部分人的状况变好帕累托原则:如果一项行动能够在不使其他人受损的情况下使一部分人受益,那么这项行动就应该被落实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在满足了一定的条件后,如果经济是竞争的,那么它就是帕累托最优的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满足了一定的条件,政府通过购买力的再分配,让人们在竞争市场中自由交易,就能够将经济从一个帕累托最优转向另一个帕累托最优埃奇沃斯方盒:是描述交换经济中两个人两种商品的经济这种最简单模型的常用工具禀赋:经济的初始状态点对应的资源配置效率轨迹:由所有的帕累托最优点组成的交换效率的体现第二章公共产品:消费的收益范围大于一个人或一个厂商的产品纯公共产品: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特征的公共产品非纯公共产品:具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其中一个特征,或者带有某种程度的两个特征,即部分竞争和部分排他外部性:由一个人或一个厂商的行为对其他人造成了某种影响,但却并没有因此而支付或获取报酬产生规模经济:指在一定科技水平下生产能力的扩大,使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趋势,即长期费用曲线呈下降趋势生产者剩余:生产者通过出售商品而实际获得的总数量与愿意接受的最低总数量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在各个市场中交易的消费者对于一定量的产品愿意支付的总数量和实际支付的总数量之间的差额第三章使用费:公共产品,即使消费是非竞争的,政府在提供的时候也常常向产品或服务的受益人收取的费用搭便车:由于排他的成本太高,一种产品或服务一旦提供,出现的不付费却享受好处的行为萨缪尔森条件:消费者对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边际替代率之和等于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生产的边际转换率第四章俱乐部产品:包括游泳池、减肥俱乐部这样的设施,其特点是使用者的数量被控制,但不控制使用频率使用频率可变的公共产品:有公路、桥梁和公共交通系统,可以排他也可以不排他蒂布特模型:阐述了地方公共产品不同于全国性公共产品的选择机制、提供最优公共产品的数量必须具备的条件和最优地方公共产品数量的实现用脚投票:选择一个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对自己效用最大的地方居住,放弃对自己不合适的地方来实现对公共产品的选择第五章公共选择: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选择,即政府选择税收价格:政府增加1元支出时,个人必须额外支付的数量多数票制:在此规则下,一项集体行动方案必须由所有参与者中超过半数以上的某一比例,如2/3、4/5等的认可(不反对)才能实施投票悖论:在运用简单多数制进行集体选择时,容易出现的投票结果随投票次序的不同而变化,大部分甚至全部供选方案在特定的分步骤的部分方案比较过程中,都有机会当选的循环现象第六章寻租:利用资源并通过政治过程获得特权,对他人利益的损害超过租金获得者收益的行为X-非效率:独家垄断下企业经营目标偏向于守成而非进取,从而造成生产效率低下政治创租:政府政客利用行政干预的办法来增加私人企业的利润,人为创造租,诱使企业向他们进贡作为得到这种租的条件网络效应:某种产品对一名用户的价值取决于使用该产品的其他用户的数量利益集团:使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向政府施加影响,进行非选举性的鼓动和宣传,用以促进或阻止某方面公共政策的改变,以便在公共政策的决策中,体现自己的利益主张的松散或严密的组织第七章交易成本:泛指所有为促成交易发生而形成的成本,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自愿交往、彼此合作达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也即人—人关系成本。

公共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

公共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公共物品:指那些在一定范围内人人均可受益,没有人被排斥的物品与服务。

2.合作收益:由于合作基础上的集体行动而带来的额外好处。

3.交易成本:①狭义:指完成或实现特定交易所花费的成本;②广义:包括社会为建立和维护旨在促进交易安全性和便利性的制度安排与实施机制所花费的成本;4.自然垄断:指由一家或优先级加供应者负责某些产品或服务的供应,可能比多家彼此竞争的供应者同时供应,更能获得单位成本上的节约。

5.配置职能:是指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公共支出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从而优化全社会的资源配置。

6.稳定职能:指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手段,去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以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

7.林达尔均衡:①含义: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力的最佳水平。

②实质:在求解公共物品的均衡条件时,鉴于全部消费者面对共同数量这一事实,需要考虑的不是产品而是总成本如何在消费者之间进行恰当分配,以确保每个消费者面临的价格能够与其对公共物品的真实评价相匹配,从而使每个消费者愿意支付的税收价格总和正好等于生产公共物品的总成本。

8.税收效应:是指税收对人们的经济活动产生的潜在影响。

9.收入效应:政府征税通过减少纳税人的税后可支配收入而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意味着征税导致财富从纳税人向政府的等量转移,纳税人之所失等于政府之所得,这里没有社会福利的净损失。

10.替代效应:影响相对价格进而影响人们的各种经济抉择,也就是用某种抉择代替另外一种抉择。

11.税负转嫁:指纳税人在交纳税款后,通过各种方式将税收的负担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

12.支出乘数:测量公共支出稳定功能有效性的关键变量,乘数越大表明公共支出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功能和潜力越大。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2)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2)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2)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2017-04-09 18:14 | #2楼1、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核心地位。

2、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3、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

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4、竞争失灵: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也称之竞争失灵。

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

至于垄断的具体情况,还可进一步划分,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5、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6、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

7、经济公平:是指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

8、自然垄断: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

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

9、洛伦茨曲线: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人们通常用洛伦茨曲线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

洛伦茨曲线由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用累积的一定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来表示。

10、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他性、效用的可分割性、消费的强制性特征。

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11、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消费者对某一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或影响其他消费者对同一物品的消费。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

P40有狭义和广义两层含义。

狭义的主要表现在对负的外部效应、垄断生产和经营、公共产品的生产、不对称信息情况下的商品交易和社会分配不均等问题的调节上运作不灵。

广义的除了狭义的内容外,还包括由宏观经济总量失衡所导致的经济波动,主要是由市场机制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引起的。

2.帕累托最优状态——定义一: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定义二:帕累托最优状态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来的一种经济状态,是指具有以下性质的资源配置状态,即任何形式的资源重新配置,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人受益而又不使其他任何人受到损害。

人们通常也把能使至少一人的境况变好而没有人的境况变坏的资源重新配置称为帕累托改进,所以帕累托最优状态也就是已不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

网址:/wiki/%E5%B8%95%E7%B4%AF%E6%89%98%E6%9C%80%E4%BC%98%E7%8A%B6%E6%80%81【以上定义通过百度所得(附网址),书中较为相近的描述在P233最后一段】3.二元经济结构——是指以边际劳动生产率较高而劳动生产力相对紧缺因而个人收入较高的工业经济为“一元”,以边际劳动生产率较低甚至为零而劳动力非常充裕因而个人收入很低的农业经济为“另一元”所构成的经济。

P534.经济波动——是指国民收入和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

周期波动包括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

P555.公共产品——是指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或服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或服务消费的减少。

它是以整个社会为单位共同提出的需要,如国防和公路、法律、环境保护等。

P122 纯粹的公共产品和公共劳务——是指那种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提供的且在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受益上完全非排他性的产品和劳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帕累托效率(2)社会边际效益(3)社会边际成本(4)净边际效益(5)外部效应(6)负的外部效应(7)正的外部效应(8)外部效应的内在化(9)矫正性的税收(10)矫正性的财政补贴(11)公共物品或服务(12)效用的非可分割性(13)消费的非竞争性(14)受益的非排他性(15)林达尔均衡(16)拥挤性的公共物品(17)价格排他的公共物品(18)简单多数规则(19)政治均衡(20)单峰偏好(21)中间投票者定理(22)互投赞成票(23)特殊利益集团(24)消耗性支出(25)转移性支出(26)创造性支出(27)可控制性支出(28)非均衡增长模型(29)公共支出增长发展模型(30)公共预算(31)零基预算(32)复式预算(33)机会成本分析(34)成本—效益分析(35)支付能力原则(36)税收(37)课税客体(38)超额累进税率(39)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40)受益原则(41)支付能力原则(42)均等牺牲(43)比例牺牲(44)最小牺牲(45)税收的额外负担(46)税收的额外收益(47)税收中性(48)税收成本(49)税收的奉行费用(50)从量税(51)从价税(52)直接税(53)间接税(54)关税(55)税制结构(56)主体税种(57)税本(58)税源(59)拉弗曲线(60)分类综合所得税(61)社会保险税(62)特种财产税(63)生产者剩余(64)消费者剩余(65)税收额外负担(66)税收效应(67)税收中性(68)税收的替代效应(69)税收的收入效应(70)无差异曲线分析(71)税收转嫁(72)税收归宿(73)税收负担(74)辗转转嫁(75)混转(76)消转(77)税收资本化(78)局部均衡分析(79)一般均衡分析(80)负债有害论(81)可转让公债(82)预付税款券(83)公募拍卖方式(84)平价发行(85)到期一次偿还法(86)货币政策(87)公开市场业务(88)财政乘数(89)功能财政论(90)平衡预算乘数(91)自决的财政政策(92)非自决的财政政策(93)财政管理体制(94)财政转移支付(95)无条件的财政转移支付(96)有条件的财政转移支付答案:(1)帕累托效率答:帕累托效率是指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

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即可以通过资源配置的重新调整而使得某人的境况变好,而同时又不使其他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坏,那就说明资源配置的状况不是最佳的,也就是缺乏效率的。

也就是经济活动上的任何措施,都应当使“得者的所得多于失者的所失”,或者从全社会看,“宏观上的所得要大于宏观上的所失”。

(2)社会边际效益答:社会边际效益是指人们对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社会边际效益可以通过人们为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所愿付出的货币最高额来测定。

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减少。

(3)社会边际成本答:社会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某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源消耗的价值。

社会边际成本可以通过为补偿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量所消耗的资源价值而需付出的货币最低额来测定。

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成本,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增加。

(4)净边际效益答:净边际效益表示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与其社会边际成本之间的差额。

只要一种物品或服务的净边际效益是正数,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在这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上,便会获得追加的效益。

(5)外部效应答:外部效应是指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因此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

它可以简单地定义为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6)负的外部效应答:负的外部效应是指给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

在存在负的外部效应的情况下,物品的生产者和购买者,是不会在其生产决策或消费决策中考虑那些因此而受损害的人们的利益的。

也正因为如此,这类物品的生产往往是过多的。

(7)正的外部效应答:正的外部效应是指给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

在存在正的外部效应的情况下,物品的生产者和购买者,是不会在其决策中计入其间交易可能给其他人或企业带来的益处的。

也正因为如此,这类物品的生产往往是不足的。

(8)外部效应的内在化答:外部效应的内在化可用以解释政府对外部效应的矫正措施。

带有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市场供给不是过多就是不足,其原因在于私人边际效益或成本同社会边际效益或成本的非一致性,那么,政府的矫正措施应当着眼于对私人边际效益或成本的调整。

某种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效益或成本被调整到足以使得个人或企业的决策考虑其所产生的外部效应,即考虑实际的社会效益或成本时,就实现了外部效应的内在化。

(9)矫正性的税收答:矫正性的税收是指政府对带有负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征收相当于其外部边际成本大小的税收,以此将征税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成本提高到与社会边际成本相一致的水平,实现负的外部效应的内在化。

矫正性的税收的突出特征是其数额与外部边际成本相等。

(10)矫正性的财政补贴答:矫正性的财政补贴是指政府对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消费者,按照该种物品或服务的外部边际效益的大小发放财政补贴,以此将补贴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效益提高到与社会边际效益相一致的水平,实现正的外部效应的内在化。

矫正性的财政补贴的突出特征是其数额与外部边际效益相等。

(11)公共物品或服务答:公共物品或服务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

全体社会成员联合消费,共同受益,即它具有效用的非可分割性;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受这些物品或服务,并不排斥、妨碍其他社会成员同时享用,即它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它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其付款的社会成员排除在受益范围之外,即它具有受益的非排他性。

(12)效用的非可分割性答:效用的非可分割性即公共物品或服务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

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企业享用,或者,不能按照谁付款、谁受益的原则,限定由为之付款的个人或企业享用。

(13)消费的非竞争性答:消费的非竞争性即某一个人或企业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享用,不排斥、不妨碍其他人或企业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企业享用该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数量或质量。

这就是说,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或者,增加一个消费者,其边际成本等于零。

(14)受益的非排他性答:受益的非排他性即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企业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

或者说,公共物品或服务不能由拒绝付款的个人或企业加以阻止。

任何人都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其所不喜欢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排除在其享用范围之外。

(15)林达尔均衡答: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的,这就是林达尔均衡。

(16)拥挤性的公共物品答:拥挤性的公共物品是指那些随着消费者人数的增加而产生拥挤,从而会减少每个消费者可以从中获得的效益的公共物品或服务。

这种物品或服务的效用虽为全体社会成员所共享,但在消费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竞争性。

这即是说,这种物品或服务在消费者的人数达到拥挤点之后,消费者人数再增加,其边际成本不为零。

(17)价格排他的公共物品答:价格排他的公共物品是指那些效益可以定价,从而可以在技术上实现排他的公共物品或服务。

这类物品或服务的特点是:一方面,它的效用名义上向全社会提供,即谁都可以享用;另一方面,它在受益上却可以排他,即谁花钱谁受益。

(18)简单多数规则答:通过公共选择而进行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要求人们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及融资方式方面达成协议,但不能要求就这一问题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一般采用简单多数规则,即要求一项提案在付诸执行之前必须拥有半数以上的拥护者。

(19)政治均衡答:一个社会的人们根据既定的规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以及相应的税收份额的分配达成了协议,这就取得了政治均衡。

税收份额也称税收价格,是事先公布的社会成员所须承担的税收数额,它是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单位成本的一部分。

投票者所须承担的税收份额大小,是由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生产或提供成本所决定的。

(20)单峰偏好答:单峰偏好指人们最理想的结果只有一个。

对于这个唯一的最理想目标的偏离,无论是正的方向,还是负的方向,都是坏事情。

(21)中间投票者定理答:中间投票者定理认为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就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简单多数规则下的反映中间投票者意愿的提案会最终获胜。

中间投票者指的是这样一种投票者,其最偏好的结果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的结果的中间状态。

(22)互投赞成票答:投票者须同时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提案进行投票,其中既有投票者所赞成的,也有其所反对的。

如果投票者对这些问题具有不同的偏好强度,他们会愿意就那些与其关系重大的问题进行投票交易。

这种投票交易过程,被称作“互投赞成票”。

(23)特殊利益集团答:特殊利益集团是指谋求增加对其成员有利的政府支出的院外活动集团,它们对政府官员、投票者施加各种压力或影响,以谋求对其成员有利的提案的支持。

特殊利益集团的活动常常左右税收负担的水平及其分布、政府财政补贴的去向、政府支出项目的设置,并对政治均衡的最终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24)消耗性支出答:消耗性支出(exhaustive expenditures)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物品或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进行投资所需的物品或服务的支出。

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行政管理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25)转移性支出答:转移性支出(transfer expenditures)直接表现为货币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养老金、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等方面的支出。

(26)创造性支出答:创造性支出(creative expenditures)指的是用于改善人民生活,使社会秩序更为良好,经济更加发展的支出。

这类支出主要包括经济、文教、卫生和社会福利等项支出。

(27)可控制性支出答:可控制性支出可解释为不受法律和契约的约束,可由政府部门根据每个预算年度的需要分别决定或加以增减的支出。

(28)非均衡增长模型答:鲍莫尔在他建立的所谓“非均衡增长模型”(unbalanced growth model)中,将国民经济区分为两个部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部门(即有技术进步的部门)和生产率提高缓慢的部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