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栽培技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黄芪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黄芪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2-3小时,烘干后取出放凉即可。
包装、贮存与运
包装
黄芪加工完成后,可采用真空包装或无菌包装, 以延长保质期。
贮存
贮存黄芪的仓库应干燥、通风、阴凉,避免潮湿 和高温,同时要避免与有毒有害物质混放。
运输
运输黄芪时应注意安全,避免剧烈震动和挤压, 以免损坏药材。
06
黄芪种植的风险与对策
市场风险与对策
黄芪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抗疲劳、抗衰老作用; 具有抗肿瘤作用等。
黄芪可用于保健食品、化妆品等领域。
02
黄芪的种植环境与设施
种植地选择与整理
选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无污染的沙壤土或壤土,且排水、 灌溉方便。
整地
秋季深翻土地,晾晒、风化,清除石块、杂草和残膜,整平土地,施入基肥 。
种植时间与季节
时间
春季3-4月或秋季9-10月进行种植。
季节
适应性强,可以在春、夏、秋三季进行种植,但最好在春季和秋季进行。
04
黄芪的栽培管理
施肥策略
基肥施用
施用腐熟的农家肥作为基肥,每亩施用约2000千克,同时加入过磷酸钙50千克 、硫酸钾10千克、尿素10千克,以提供充足的养分。
追肥
在黄芪生长的不同阶段,根据需要施用不同种类的化肥。例如,在苗期施用氮肥 ,促使幼苗生长健壮;在花期和果期,施用磷肥和钾肥,以促进开花和结果。
VS
虫害
黄芪常见的虫害有蚜虫、螟虫等。对于蚜 虫,可用吡虫脒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对 于螟虫,可用辛硫磷乳油喷雾防治。为了 确保黄芪品质和安全,应注重生态防治, 优先采用生物农药和天敌等自然防治手段 ,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频率。
05

中草药黄芪栽培技术

中草药黄芪栽培技术

《中草药黄芪栽培技术》xx年xx月xx日contents •黄芪的植物学特性•黄芪的栽培技术•黄芪的病虫害防治•黄芪的采收与加工•黄芪的市场前景与经济效益•黄芪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展望目录01黄芪的植物学特性黄芪为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木质化根和地上茎。

叶子为羽状复叶,呈椭圆形或长椭圆形,表面光滑。

花为总状花序,呈伞形,花冠为黄色或淡黄色。

植物学特征生长习性适宜生长的土壤为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

黄芪可以在海拔1500-3000米的山沟、山坡草地、林缘及田野等处生长。

黄芪生长需要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耐旱、耐寒性较差。

黄芪主要分布于我国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其中以内蒙古的黄芪质量最为优良。

在其他亚洲国家如蒙古、俄罗斯、朝鲜等地也有分布。

地理分布02黄芪的栽培技术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进行种植。

选地在秋季或春季进行深翻土地,清除杂草,施足基肥,整平土地,利于排水。

整地选地与整地种子繁殖选择优良品种的种子进行繁殖,可采用直播或育苗移栽的方法进行种植。

分株繁殖将生长健壮的黄芪植株分成若干小株进行移栽,每株保留2-3个芽眼。

繁殖方法田间管理黄芪生长过程中要及时除草,以防杂草与植株争夺养分。

除草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根据黄芪生长情况,及时追施氮肥、磷肥和钾肥等。

黄芪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水分,要定期进行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及时防治黄芪锈病、白粉病、根腐病等病虫害,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03黄芪的病虫害防治锈病发病初期,叶片出现褪色,产生黄褐色小斑点,后期产生黑褐色颗粒状物。

可用三唑酮乳油或敌锈钠溶液喷雾防治。

白粉病发病时,叶片表面出现白色粉层,可用石硫合剂、甲基托布津溶液喷雾防治。

病害防治吸取植物汁液,使叶片萎缩、卷曲。

可用吡虫啉、抗蚜威等药剂喷雾防治。

蚜虫吸食植物汁液,造成叶片失绿、黄化。

可用克螨特、三氯杀螨醇等药剂喷雾防治。

红蜘蛛虫害防治•黄芪鼠害以鼹鼠、田鼠为主,啃食黄芪幼苗、根和茎,影响黄芪生长和品质。

黄芪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1

黄芪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1
播种时间
黄芪的适宜播种时间为春季或秋季。春季播种应在土壤解冻后进行,秋季播种则应在土壤封冻前完成。具体播种 时间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来确定。
03
CATALOGUE
黄芪的田间管理
浇水与施肥管理
浇水管理
黄芪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但不宜过多。在生长期间,根据土壤墒情和气候条件,科学控制浇水次数 和浇水量,避免水分过多引起病害。
黄芪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2023-11-16
CATALOGUE
目 录
• 黄芪概述 • 黄芪的种植技术 • 黄芪的田间管理 • 黄芪的收获与后期处理 • 黄芪种植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 黄芪种植的未来发展与趋势
01
CATALOGUE
黄芪概述
黄芪的简介
植物特征
黄芪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粗壮,稍木质化。
将黄芪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效整合,形成完整 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
规模化经营
通过流转土地、合作经营等方式,实现黄芪种植的规 模化、集约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同 时,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进一步 提高黄芪产业的盈利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以上黄芪的收获与后期处理技术,对于保证黄芪 品质和药效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操作中,结合 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科学合理地进行管理和操 作,可获得更好的黄芪产量和质量。
05
CATALOGUE
黄芪种植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 案
生长缓慢与产量低下
问题描述
黄芪生长缓慢,植株发育不良,产量 低下,影响经济效益。
• 解决方案
合理施肥,保证养分供应。根据土壤 养分状况,科学配比氮、磷、钾肥, 促进黄芪健康生长。
• 解决方案

黄芪栽培技术

黄芪栽培技术

2023《黄芪栽培技术》•黄芪的植物学特性•黄芪的生物学特性•黄芪栽培技术•黄芪的采收与加工目•黄芪的用途与市场•黄芪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录01黄芪的植物学特性根黄芪的根为圆锥形,比较粗壮,颜色为黄色或淡棕色。

根头部有分叉,顶端有残留的茎痕。

根的直径一般在1-1.5厘米之间,长度在10-30厘米之间。

叶黄芪的叶为羽状复叶,由7-13片小叶组成。

小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1-3厘米,宽0.8-1.5厘米。

叶的边缘有细锯齿,下面被柔毛。

花黄芪的花为黄色或淡紫色,直径约1厘米。

花萼钟形,与花瓣等长或稍短。

花瓣长圆形或椭圆形,长约1.5厘米,宽约7毫米。

雄蕊5枚,花丝短于花瓣。

茎黄芪的茎直立,高度在30-90厘米之间,直径在2-4毫米之间。

茎上密被细毛,分枝较多,下部木质化。

植物形态生长温度黄芪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5-25℃,耐寒能力较强,但不耐高温。

在气温较高的地区种植,需要采取遮阴措施。

生长习性水分黄芪对水分的要求较高,需要保持土壤湿润。

在干旱的地区种植,需要加强浇水。

同时也要注意排水,防止根部积水导致烂根。

光照黄芪需要充足的光照,一般需要种植在向阳的地方。

在光照不足的地方种植,会影响其生长和品质。

黄芪在中国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

其中,内蒙古、山西、河北、甘肃等地区是主要的产区。

中国除了中国外,黄芪也在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有分布,如俄罗斯、蒙古、朝鲜等。

其他地区分布区域02黄芪的生物学特性种子萌发黄芪种子具有较长的休眠期,播种后需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才能萌发。

黄芪幼苗期生长缓慢,需要耐心呵护,保证出苗整齐。

黄芪进入快速生长期后,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迅速,需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和施肥。

黄芪开花结果期需要充足的养分和水分,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

黄芪在冬季进入休眠期,此时应减少浇水,保持土壤干燥。

生长周期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期休眠期快速生长期繁殖方法种子繁殖01黄芪可以通过种子繁殖,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提高发芽率。

黄芪PPT课件

黄芪PPT课件
产后调理
黄芪具有益气养血、固表止汗的 作用,可用于产后调理,促进产 妇身体恢复,提高免疫力。
儿科疾病治疗
小儿营养不良
黄芪能够健脾益气、开胃消食,常用于治疗小儿营养不良、厌食等症状,能够改善患儿 食欲、促进营养吸收。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黄芪具有益气固表、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能够减少感 冒次数、提高患儿抵抗力。
04
黄芪的种植与采收
种植技术
01
02
03
04
选地与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排 水良好的土地,并进行深耕细
作,施足基肥。
播种
春播或秋播均可,采用条播或 穴播,播种深度约2-3厘米,
播后覆土镇压。
田间管理
及时除草、松土、施肥、灌水 ,确保植株正常生长。
病虫害防治
定期检查,发现病虫害及时采 取生物、化学或物理方法防治
气味鉴别
正品黄芪具有豆腥味,伪品黄芪则无豆腥味或有其他异味 。
荧光鉴别
取黄芪粉末适量,置于紫外灯下观察,正品黄芪呈现蓝色 荧光,伪品黄芪则无荧光或呈现其他颜色荧光。
伪品与混淆品鉴别
伪品鉴别
常见的黄芪伪品有野葛、刺五加等。通 过外观、气味、荧光等鉴别方法可以鉴 别出伪品。例如,野葛断面呈纤维性, 无粉性;刺五加根头部有密集的横向皮 孔,断面呈黄白色,粉性差。
02
黄芪的药理作用
免疫调节
总结词
黄芪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 免疫力。
详细描述
黄芪含有多种免疫活性成分,如多糖、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 等,能够促进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增殖和 分化,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预防和抑制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黄芪种植技术及管理课件

黄芪种植技术及管理课件
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黄芪作为中药材市 场需求稳步增长。同时,黄芪提取物在保健品、化妆品等领 域的应用也逐渐扩大,进一步拉动了市场需求。
黄芪种植现状与前景
种植现状
目前,黄芪种植主要分布在甘肃、山西、内蒙古等省区,其中甘肃陇西地区为 黄芪的道地产区。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黄芪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 优质种源缺乏、连作障碍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信息技术在黄芪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精准农业技术
利用遥感、GIS等信息技术,对 黄芪生长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数 据分析,为精准施肥、灌溉等提
供科学依据。
智能化装备技术
应用智能传感器、机器视觉等技 术,实现黄芪种植、管理、收获
等环节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信Hale Waihona Puke 化管理系统建立黄芪生产全过程的信息化管 理系统,实现生产数据的实时采
咬断黄芪幼苗或啃食根部 ,造成缺苗断垄。防治方 法包括清除杂草、毒饵诱 杀、化学防治等。
绿色防控策略与实践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倒茬 ,深耕改土,培育壮苗,提高
植株抗逆性。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释放天敌昆 虫或微生物制剂,控制害虫数 量。
物理防治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化性等 特性,采用灯光诱杀、色板诱 杀等方法。
集、分析和决策支持。
现代科技对提升黄芪产业竞争力的作用
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现代科技的应用,提高黄芪的种植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生 产成本。
提升产品品质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黄芪进行品质改良和药效成分提升,增强 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推动产业升级
以现代科技为引领,推动黄芪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方 向发展,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黄芪栽培技术

黄芪栽培技术
对于已经发病的黄芪田,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 农药进行防治,避免乱用药导致病情加重。
04
采收与加工
采收时间与方法
采收时间
黄芪一般于秋季9~11月或春季3~5月间采收,以秋季采收的质量为佳。
采收方法
黄芪采收时,应先将地上部分割掉,将根部挖出,抖去泥土,晾晒至半干,然后 进行整理、加工。
加工与贮藏
加工
将挖出的根部整理成小把,放在通风阴凉处晾干,然后剪去 须根,再按大小、质量分级加工。
贮藏
加工好的黄芪药材应装入木箱或纸箱内,置通风干燥处贮存 ,注意防潮、防鼠、防虫。
质量标准与药材鉴定
质量标准
优质黄芪药材应呈淡黄色或淡棕色,表面光滑,横切面呈黄白色,粉足、味 甜而清香。
药材鉴定
为了确保黄芪药材的质量,应采用传统经验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 定。
03
螟虫
螟虫是黄芪田中常见的一种鳞翅目昆虫,主要危害黄芪的花和果实,
导致落花落果。防治螟虫需要使用杀螟硫磷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同
时清除黄芪田周围的枯枝落叶和杂草。
药剂的选择和使用
选择低残留、低毒、高效的农药,如敌百虫、辛 硫磷等;
使用农药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对黄芪和人畜造成 危害;
在黄芪生长期使用农药时,应按照农药使用说明 进行适量用药,避免过度使用导致药害;
开发利用
黄芪除了作为中药材使用外,还可开发成 保健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VS
前景展望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 高,黄芪及其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将更加 广泛,市场前景广阔。同时,随着科技的 不断进步,对于黄芪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 作用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将更加深入,为黄 芪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更加科学和可靠的理 论依据。

中草药黄芪栽培技术

中草药黄芪栽培技术

中草药黄芪栽培技术黄芪为豆科植物, 蒙古黄芪和安国市当地种植的膜夹黄芪均为正品黄芪, 其根干燥後供药用, 嫩叶炒制後可作药茶.黄芪为豆科植物, 蒙古黄芪和安国市当地种植的膜夹黄芪均为正品黄芪, 其根干燥後供药用, 嫩叶炒制後可作药茶.一、生物学特性黄芪为深根系植物, 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

喜凉爽气候, 抗旱、耐寒、怕热, 怕积水涝洼.气温过高常抑制叶部生长, 土壤过湿会引起根部腐烂.种子萌发不喜高温.当地温7-8℃时播种, 土壤保持一定湿度, 一般10-15天即可出苗, 发芽适宜温度为14-15℃.忌重茬.不宜与马铃薯、菊花、白术连作。

二、栽培方法1、地整地.选择地势高燥, 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 施足基肥, 每667平方米用优质圈肥4000公斤以上, 磷酸二铵30公斤, 有条件的还可施入50公斤豆饼, 耕翻30-45厘米, 將肥料翻入土中, 整平耙细後做畦.一般垄距15-20厘米, 畦宽1.2米。

2、及种子处理.春夏秋三季均可播种.安国地区在春分至清明时节播种, 也有封冻前播种的, 翌春出苗, 每667米平方用种1-1.5公斤.冬播时种子不用处理, 春播的要进行种子处理, 选择褐色饱满有光泽的种子, 用沙子摩擦稍损伤种皮後, 將种子倒入30-40℃水中, 浸2-4小时, 待种子膨胀後, 捞出随即播种.播种时於畦上开3厘米深的播种沟, 行距15-20厘米, 种子拌遣设细沙, 均匀撇入沟内, 覆土1-1.5厘米, 稍加镇压即可。

三、大田间管理1、浇水与排涝.播种後至出苗前, 畦中较湿润, 一般不用浇水.在定苗前後苗高不超过9厘米时, 一般不浇水, 保持地面稍干, 土壤疏松, 以利根系向下伸长.夏季浇水应在早晚进行, 如遇中午大雨後骤晴, 应及时排水, 并浇水降低地温.同时要防止烂根死苗。

2、除草定苗.浇水或雨後松土保墒, 保持畦内土壤疏松无杂草.也可用拿捕净, 氟乐灵化学除草, 对黄芪安全.苗高9-12厘米时按株距10厘米定苗.苗高15-18厘米时追肥, 可用腐熟的人粪1000-2000公斤/667平方米, , 或饼肥50公斤.如用化肥, 以磷钾肥为主, 每667平方米施用40-50公斤.开沟施入覆土严, 立即浇水。

黄芪的栽培技术

黄芪的栽培技术

《黄芪的栽培技术》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黄芪的植物学特性•黄芪的栽培技术•黄芪的病虫害防治•黄芪的采收与加工•黄芪的品质与鉴别•黄芪的应用与价值01黄芪的植物学特性株高黄芪一般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因生长环境和管理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通常在10-30厘米之间。

叶黄芪的叶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卵形或披针形,叶缘有锯齿状。

根系黄芪的根系较发达,主根粗壮,侧根多,呈圆锥状分布。

根部表面为棕黄色,有明显的皱纹。

花黄芪的花为黄色或淡黄色,呈伞形花序,由多数小花组成。

茎黄芪的茎直立,单一或分枝,被灰白色毛。

果实黄芪的果实为荚果,呈扁圆柱形或矩圆形,果皮为黑色。

植物形态生长习性黄芪生长需要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耐寒能力较弱,适宜生长温度为15-25℃。

喜温暖湿润环境喜光耐旱性差对土壤适应性较强黄芪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才能保证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黄芪对水分的要求较高,不耐旱,需要保持土壤湿润。

黄芪可以在各种类型的土壤中生长,但以疏松、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为佳。

黄芪在中国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华北、东北、西北及西南等地区。

中国分布黄芪在世界范围内也有分布,包括欧洲、亚洲和美洲等地。

世界分布分布区域02黄芪的栽培技术选地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地进行种植。

整地在秋季进行深翻,深度在30厘米以上,结合翻地施入基肥,每亩施入农家肥2000-3000千克,磷肥和钾肥各20千克。

选地与整地播种春季进行播种,采用条播或穴播,条播行距为20-30厘米,覆土厚度为1-2厘米。

穴播行距为30厘米×40厘米,每穴播种5-6粒。

繁殖采用分株繁殖法,在秋季挖取老植株的根头,分成若干小株,每株带有2-3个芽眼,栽种后覆土压实,浇透水。

播种与繁殖施肥在黄芪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多次进行施肥。

第一次在春季出苗后进行,每亩施入尿素10千克。

第二次在夏季进行,每亩施入尿素15千克。

第三次在秋季进行,每亩施入农家肥2000千克和过磷酸钙50千克。

中草药黄芪栽培技术

中草药黄芪栽培技术

06良品种
加强黄芪品种的选育和提纯复壮,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和 产量。
栽培技术创新
推广先进的栽培技术,如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灌溉管 理等,提高黄芪品质和产量。
采收与加工技术
研究制定科学的采收时间和方法,避免黄芪有效成分的 损失和药效的降低。同时,加强加工技术的研发和提升 ,提高黄芪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05
黄芪的应用与市场前景
中药材应用
传统中医临床应用
黄芪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具有悠久的历叱,常用于治疗气虚乏力、虚汗、气血亏虚 、免疫力低下等病症。
现代医学应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疲劳、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 作用。
保健食品应用
保健饮品
黄芪被广泛用于制备各种保健饮品,如黄芪茶、黄芪口服液 等,具有补气养阴、增强免疫力的功效。
生长周期
1 2
生长阶段
黄芪的生长周期包括出苗期、幼苗期、生长期 、开花期和结果期。
生长时间
黄芪的生长时间一般为1~2年,在适宜的条件 下,当年即可开花结果。
3
花果期
黄芪的花果期主要集中在春季至夏季,种子成 熟期为7~9月。
02
黄芪的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选地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种植。
整地
深耕土地,施足基肥,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2000-3000千克,翻耕土地,做畦, 畦宽1-1.2米,长度根据田地大小而定。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
黄芪可以通过种子繁殖。选择饱满、无病虫害、健康的种子 进行播种。
根茎繁殖
在秋季收获黄芪时,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根茎,切成3-5厘 米长的小段,在春季进行栽种。
锈病

黄芪的栽培技术

黄芪的栽培技术

黄芪的栽培技术汇报人:2023-11-16目录CATALOGUE•黄芪的基本介绍•黄芪的栽培技术•黄芪的栽培管理•黄芪的采收与加工•黄芪栽培技术的改进与优化•黄芪栽培技术的前景展望01CATALOGUE黄芪的基本介绍黄芪为豆科植物,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达30-100厘米,根粗壮,呈圆锥形。

植物形态生长环境生长周期黄芪适应性强,喜凉爽、湿润的气候条件,耐寒、耐旱、耐贫瘠,但不耐高温和强光。

黄芪的生长周期一般为2-3年,其中第一年为幼苗期,第二至第三年为成株期。

03黄芪的植物学特性0201黄芪在传统中医中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消肿、排脓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气虚乏力、表虚自汗、慢性肾炎等疾病。

传统应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芪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疲劳、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且在心血管、呼吸、免疫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现代研究黄芪的药用价值药材市场黄芪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在国内外药材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售价,尤其是一些高品质的黄芪品种。

其他应用除了药用价值外,黄芪还可作为保健品、食品添加剂等用于提高免疫力、抗疲劳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经济开发价值。

黄芪的经济价值02CATALOGUE黄芪的栽培技术选地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地进行种植。

整地深耕土地,施足底肥,并精细整地,使土壤疏松、平整,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选地与整地选种与播种选种选择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黄芪品种进行种植。

播种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播种,采用条播或穴播的方式,播种量根据种子大小和种植密度而定。

田间管理定期进行除草,保持田间清洁,避免杂草与黄芪争夺养分。

除草浇水施肥修剪在干旱季节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促进黄芪的生长。

根据黄芪的生长需求,适当追施氮肥、磷肥和钾肥等,以促进植株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在生长过程中,及时修剪枯枝和病枝,保持黄芪的树形美观和生长平衡。

病虫害防治病害黄芪常见的病害有白粉病、锈病等,可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增加通风和光照等措施来预防,也可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黄芪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黄芪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黄芪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黄芪的基本概述•黄芪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黄芪的田间管理与采收•黄芪种植面临的问题与对策•黄芪种植的产业发展与前景01黄芪的基本概述黄芪属于豆科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和较高的地上分支,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

黄芪的定义与特点黄芪为豆科植物黄芪生长环境适应性较强,可在平原、山坡、草地、林间等较为干燥或湿润的环境中生长。

生长环境适应性广黄芪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为15-25℃,对寒冷和高温的适应性较强。

喜凉爽气候黄芪的起源和分布原产于中国黄芪最早的原产地为中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省份。

历史悠久黄芪在中医领域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中药配方中。

广泛分布于亚洲北部除中国外,黄芪在亚洲北部其他国家也有分布,如俄罗斯、朝鲜等。

黄芪具有益气固表、利尿消肿、托毒排脓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中。

药用价值黄芪在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如黄芪胶、黄芪霜等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同时,黄芪也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出口商品,为我国中药产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经济价值黄芪的药用价值与经济价值02黄芪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选地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并远离工业污染源。

整地深耕细耙,施入腐熟的农家肥,做好田间排灌设施。

选地与整地种子选择选择饱满、无病虫害、无破损的种子。

种子处理将种子浸泡在50℃温水中24小时,捞出晾干后播种。

种子选择与处理种植密度根据土壤肥力和种子质量确定种植密度,一般每亩播种3-4公斤。

播种时间春季播种,当土壤温度稳定在5℃以上时开始播种。

种植密度与播种时间浇水播种后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根据天气情况适量浇水。

施肥根据黄芪生长需要,施用氮、磷、钾复合肥或农家肥,注意控制氮肥用量。

浇水与施肥除草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防止草荒。

病虫害防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采用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及时防治病虫害。

黄芪的科学栽培技术

黄芪的科学栽培技术

黄芪的科学栽培技术黄芪的科学栽培技术黄芪,又名黄耆,为原植物和中药材的统称。

主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山东等地,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中药材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

黄芪含皂苷、黄酮、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

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

黄芪性甘微温,《本草备要》载有“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之说,是中药材补益之佳品。

泰山野生药材资源丰富,有着中药材生产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但由于过度地开发和人为地破坏使泰山黄芪野生资源正在逐年减少,原料短缺。

同时,生产上的操作不规范使药材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量超标,因此如何开发利用与保护泰山黄芪资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一、黄芪生长适宜的生态环境黄芪对气候适应较强,干旱、风多、光照充足热量资源丰富、积温较高、昼夜温差大的地方适合黄芪生长。

选地与整地选地:黄芪具有喜凉爽、耐旱、耐寒、适宜性强的特点。

种植宜选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或中等,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砂质或石灰土壤中。

不宜选重茬地。

黄芪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严,一般以pH 6.5-8的沙壤土最为适宜,重金属含量不超标。

亩施足优质农家肥3000 kg以上,过磷酸钙25-30 kg,或磷酸一铵8-10 kg,以秋季铺施为好。

整地作畦作畦可根据土壤质地,排灌水情况及当地气候条件和耕作习惯不同而定,沙质土性好,排水方便或少雨区,春季注意土壤保墒,可分成几大块做平畦或打垄。

繁殖方法黄芪主要采用种子繁殖也可育苗移栽。

育苗移栽:此种方法有很多优点,即可集中利用时间和地力,又可减少投资提高,产量和质量春夏季育苗,将种子撒播在平畦内,覆土2 cm,亩用种子15-20 kg,加强田间管理,适时除杂草,亦可与小麦套作:可在秋季挖取栽苗贮藏到翌年春季移栽。

或在田间越冬翌边挖边移栽,忌日晒,一般采用斜栽,泰山黄芪的最佳栽培株行距为 15 cm × 40cm-15 cm × 50 cm,移栽最好是浇水后或趁雨天进行利成活。

黄芪的栽培技术PPT课件

黄芪的栽培技术PPT课件
根及根茎类药材栽培技术—黄芪栽培技术
2021/6/7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黄芪植物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2.知道黄芪药材规格等级 能力目标:
※▲1.能根据黄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栽培和 田间管理 ※▲2.能进行黄芪的采收及产地加工
2021/6/7
2
一、基本概述
❖ 黄芪为豆科黄芪属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植物,具有有补气固表、利尿之功效, 民间还有冬令取黄芪配成滋补强身之食品的习惯。
❖ 种子肾形,黑褐色。
❖ 花期6-8月,果期8-9 月。
2021/6/7
10
❖ 根呈圆柱形,略扭曲,长30-90cm,直径1-3.5cm。 表面淡棕黄色或灰棕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并有较 多横长线形皮孔,栓皮易剥落而露出黄白色皮部,有 的可见连结成网状的纤维束,两端均有纤维束外露。 质硬略韧,折断面纤维性,横切面形成层环明显,皮 部约占半径的1/3,黄白色,木部淡黄色,射线细密, 皮部射线略弯曲,稍有裂隙。气微,味微甜,嚼之有 豆腥味。
❖ (4)播种。以直播为宜,产量高,质量好。播种期: 春播于3月中、下旬土壤解冻10厘米后立即播种, 宜早不宜迟;秋播于9—11月。
2021/6/7
17
3、种子直播
❖ 穴播或条播。穴播按行距33厘米、株距27厘米挖浅穴, 每穴散开播入种子4-5粒,覆土厚3厘米,条播按行距 45厘米开浅沟沟深3厘米,将种子与火土灰、人粪尿 拌匀后均匀地撒入沟内,播后覆盖细土厚1-2厘米,稍 加压实,播后用细孔喷壶浇水1次。穴播每亩用种量11.5公斤。
2021/6/7
15
2、种子处理
❖ 由于黄芪种子硬实,具种皮不透性,吸水力差,发芽困难,播前 必须进行下列方法处理(任选一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2、种子处理
❖ 由于黄芪种子硬实,具种皮不透性,吸水力差,发芽困难,播前 必须进行下列方法处理(任选一种)。
❖ (1)沸水催芽:先将种子放入沸水中急速搅拌1分钟,立即加入冷 水,水温冷却至40℃时,再浸泡2h。然后,将水倒出,种子加 盖麻袋等物焖12h,待种子膨胀或外皮破裂时,选雨后播种最佳。
11
❖ 以条粗长、皱纹少 ❖ 断面色黄白、粉性足 ❖ 味甜者为佳
12
❖ 内蒙古黄芪与上述主要区别是: ❖ 小叶12-18对 ❖ 荚果无毛 ❖ 花期6-7月 ❖ 果期7-9月
13
二、生长习性
❖ 喜凉爽气候,有较强的耐寒性;怕水涝,忌高温。 幼苗期要求土壤湿润,成株后较耐旱。黄芪系深根 作物,要求土壤浓厚、土质疏松、透水透气性能良 好的砂质壤土。土壤反应以微酸为好。凡粘重板结、 含水量大的粘土以及瘠薄、地下水位高、低洼易积 水之地均不宜种栽。
14
繁殖方法:采用种子繁殖
❖ 1、留种与采种 ❖ 黄芪播后于第2年开花结籽。当秋季果荚下垂黄
熟、种子变褐色时立即采收,否则果荚开裂,种子 散失难以收集。因种子成熟期不一致,应随熟随采。 果荚采回后,晒干脱粒,除净杂质,通过风选或水 选,剔除瘪籽和虫蛀籽,选籽粒饱满而有褐色光泽 的优良种子贮藏备用。
22
❖ 2)中耕锄草 黄芪幼苗生长缓慢,不注意除草易造 成草荒。因此,在苗高5厘米左右时,要结合间苗及 时进行中耕锄草。第2次于苗高8-9厘米;第3次于 定苗后各进行中耕锄草1次。第二年以后于4、6、9 月各锄草1次。为了防治黄芪早期田间杂草,据黑龙 江中药研究所试验,在播种时,或播种后,或出苗 前喷施美国进口的除草剂--氟乐灵,除草率达95% 以上。
8
❖ 茎直立,具槽,上部多分 枝。
❖ 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 叶6—13对,椭圆形或长 卵圆形,全缘。
9
❖ 总状花序,腋生,花蝶 形,淡黄色。
❖ 荚果膜质下垂,被短毛。 ❖ 种子肾形,黑褐色。 ❖ 花期6-8月,果期8-9
月。
10
❖ 根呈圆柱形,略扭曲,长30-90cm,直径1-3.5cm。 表面淡棕黄色或灰棕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并有较 多横长线形皮孔,栓皮易剥落而露出黄白色皮部,有 的可见连结成网状的纤维束,两端均有纤维束外露。 质硬略韧,折断面纤维性,横切面形成层环明显,皮 部约占半径的1/3,黄白色,木部淡黄色,射线细密, 皮部射线略弯曲,稍有裂隙。气微,味微甜,嚼之有 豆腥味。
❖ (2)机械损伤:将种子用石碾快速碾数遍,使外种皮由棕黑色有 光泽变灰棕色表皮粗糙时为度,以利种子吸水膨胀。亦可将种子 拌入2倍的细砂揉搓,擦伤种皮时,即可带砂下种。
16
❖ (3)硫酸处理:对老熟硬实的种子,可用70-80%浓 硫酸溶液浸泡3-5分钟,取出迅速置流水中冲洗半小 时后播种。此法能破坏硬实种皮,发芽率达90%以 上(农村慎用)。
❖ 现全国各地均有引种栽培 ❖ 前苏联、朝鲜和蒙古也有分布。
4
2、功能主治
❖ 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脱毒排脓、生肌 等功能。
❖ 主治表虚自汗和盗汗、气虚血脱、脾虚泄泻、 痈疽不溃或溃不收敛以及一切元气不足等症。
5
内蒙古黄芪
6
膜荚黄芪
7
❖ 多年生草本。 ❖ 株高50—80厘米。主
根粗大深长,圆柱形, 稍带木质化,外皮淡褐 色,内部黄白色。
19
三、栽培技术
❖ 1、选地整地。选择土层浓厚,土质疏松、肥沃、
排水良好,向阳高燥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壤土,平
地或向阳的山坡均可种栽。地选后,深翻土壤80厘
米以上,结合整地每亩施入土杂肥或堆肥2000-
25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撒于畦面,翻入土
中仍作基肥。于播前再浅耕20厘米,整平耙细后作
1.3米宽的高畦,畦沟宽40厘米,开好四周排水沟,
以利排水。
20
2、移栽
❖ 春季当苗高15厘米左右 ❖ 根长15厘米时 ❖ 按行距18-24厘米 ❖ 株距10-12厘米挖穴移栽 ❖ 每亩栽苗2万株为宜
21
3、田间管理
❖ 1)间苗、定苗、补苗 无论是直播 或育苗,一律于苗高5-7厘米时进 行第一次间苗。通过2-3次间苗, 最后,穴播的每穴留壮苗3-4株; 条播的每隔10-12厘米留壮苗1株。 如遇缺棵,应小苗带土补植。亦可 重播催芽籽补苗。
23
❖ 3)追肥 黄芪喜肥,在生长第1、2年,每年结合中 耕锄草追肥3次。第1次,每亩追施人畜粪水1000 公斤,或硫酸铵15公斤,对水浇施;第2次中耕锄 草后每亩施尿素5公斤,对水浇施,或用堆肥1500 公斤与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铵10公斤,共同混 合均匀后于行间开沟施入,施后覆土;第3次于冬 季枯苗后每亩施入厩肥2000公斤加过磷酸钙50公 斤、饼肥150公斤混合拌匀后于行间开沟施入,施 后培土防冻。
根及根茎类1.知道黄芪植物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2.知道黄芪药材规格等级 能力目标:
※▲1.能根据黄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栽培和 田间管理 ※▲2.能进行黄芪的采收及产地加工
2
一、基本概述
❖ 黄芪为豆科黄芪属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植物,具有有补气固表、利尿之功效, 民间还有冬令取黄芪配成滋补强身之食品的习惯。
❖ (4)播种。以直播为宜,产量高,质量好。播种期: 春播于3月中、下旬土壤解冻10厘米后立即播种, 宜早不宜迟;秋播于9—11月。
17
3、种子直播
❖ 穴播或条播。穴播按行距33厘米、株距27厘米挖浅穴, 每穴散开播入种子4-5粒,覆土厚3厘米,条播按行距 45厘米开浅沟沟深3厘米,将种子与火土灰、人粪尿 拌匀后均匀地撒入沟内,播后覆盖细土厚1-2厘米,稍 加压实,播后用细孔喷壶浇水1次。穴播每亩用种量11.5公斤。
❖ 因此黄芪年消耗量十分庞大。而药用部分是根,一旦 根部被刨取,整个植株不再存活。黄芪的野生资源在 大量采挖的情况下日渐稀少。为此确定该植物为国家 三级保护植物。
3
1、产 地
❖ 东北黄芪(膜荚黄芪)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甘 肃、山西等省
❖ 内蒙古黄芪(绵芪)主产于内蒙古、吉林、辽宁、河北、 山西等省区
18
4、育苗移栽
❖ 播种期同直播。播时,按行距20-25厘米开浅沟,沟 深3厘米,播幅宽10厘米,将种子拌火土灰,均匀地 播入沟内,覆土厚2厘米,稍加镇压,浇透水,上盖 草保湿保温。当气温在14-15℃时,湿度适宜,10天 左右即可出苗。出苗后加强苗床管理。当苗高13-15 厘米,根长15厘米左右时,即可移栽。条播每亩用种 量2公斤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