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学院服务德州行动计划(2011-20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院字[2011]10号
德州学院服务德州行动计划
(2011—2015)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落实德州市委推进跨越发展、打造区域经济文化高地、建设幸福德州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在区域内高层次人才聚集的优势,进一步搭建“校地结合、多方联动、社会参与、共同发展”的平台,逐步将德州学院建成德州市科学研究、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培养、先进文化孕育和传播的重要基地和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更好地为德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特制定本计划。
一、“十一五”服务地方工作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德州学院制定了服务德州行动计划(2007—2010)。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走出了一条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之路,服务地方工作的能力不断增强,成效显著。
(一)科技服务成效显著。积极开展产学研结合,整合办学资源,发挥学科与人才优势,突出知识创新与管理创新,紧紧围绕德州市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开展了广泛的科技合作。成立了科技服务专题调研组,建立了“德
州学院-皇明集团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粉煤灰研究所”等一批科研中心,为企业解决了许多关键性技术难题。直接签订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横向科研课题50多项,到位经费400多万元,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6亿元。
(二)区域经济研究成果丰硕。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学校成立了“德州学院统筹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对新农村规划建设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理论参考。“德州学院地域文化研究中心”积极参与了董子文化园、长河公园、明月湖风景区、减河湿地公园、运河文化风景区等景观的规划设计论证工作。《德州地域文化研究丛书〃第一辑》(十二册)已正式出版发行,为德州市地域文化挖掘与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人才培养成绩斐然。在为地方培养人才方面,经管系、成教学院与德百集团联合培养德百集团员工,教育系与市直六大幼儿园定向培养学前教育师资,地理系与德州扒鸡集团联合招生,汽车工程系与山东齐鲁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德州世纪威能风电设备有限公司联合招生等等,为企事业单位培养适用型人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太阳城大会贡献突出。2010年,德州学院成功承办了世界太阳城大会“中华文明与太阳文化论坛”。有173名同学担任了太阳城大会的志愿者,服务德州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功能性太阳能服装”在太阳城大会开幕式上光彩亮相,成为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的一道靓丽风景线。由于筹备组织工作出色,被德州市委、市政府记集体二等功,予以通报表彰。
二、行动计划发展目标与实施纲要
“十二五”期间,是我市努力实现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既存在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德州市政府提出了以构建
现代产业体系为主线,打造装备制造、化学工业、纺织工业、农产品加工、新能源、生物技术、新材料、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城市综合体十大产业集群的宏伟目标。面对德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德州学院服务地方工作必须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制定新的“十二五”服务德州行动计划,推动德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技服务平台,为德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
根据《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我校将依托现有的重点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及研究所(室),成立15-20个紧密联系德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实体科研机构,建设系列科技服务平台。
1.建设装备制造业技术平台,促进德州装备制造业发展。依托物理系、机电工程系、汽车工程系、机电控制研究所、CAD/CAM研发中心、工程材料研究所,充分利用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加强与通裕、普利森、亚太等龙头公司及企业的联合开发与研究,采取技术培训、技术服务、成果转让、业务咨询等方式,为德州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
2.建设化学化工技术研究平台,促进德州化学工业发展。以化学系、环境科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新型功能材料研究所为依托,以粉煤灰研究所为研究基地,整合化学、化工等学科的人才和设备资源,加强与华鲁恒升、中化化肥等企业的合作,建立化学工业的研究平台。
3.建设纺织服装产业技术平台,促进德州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以纺织服装学院、德州服饰文化与服装设计研究中心、服装材料研究所、服装产业经济研究所为依托,加强与华芳、华乐等大型纺织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为德州市纺织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咨询,促进德州纺织服装企业迅速发展,逐
步形成家纺服装、新型纤维纱线、半精梳毛纱、产业用纺织品四大产业集群。
4.建设农产品加工工业技术平台,促进德州食品加工产业发展。依托生物系、农学系、植物抗性生理研究所,重点加强生产功能糖、食用菌种生产工艺、设计、生物工程上游技术和下游技术的研究,积极推广新型酶制剂生产、酶法生产功能性低聚糖、微生态制剂深加工及应用、啤酒用酶、传统酿造业下脚料的综合利用,进一步加强生物技术应用于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研究,为德州农产品加工工业发展提供相关技术。
5.建设新能源技术平台,促进德州新能源产业发展。依托生物物理重点实验室、机电工程系,在太阳能、风能和功能高分子材料新技术等方面进行技术开发与研究,为德州市新能源新材料企业提供关键技术和技术咨询,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为将德州打造成为新能源研发基地提供服务。
6.建设生物技术产业平台,促进德州生物技术产业发展。依托山东省功能大分子生物物理重点实验室、生物系、生物技术研究所、农村应用技术研究所、生命科学与技术研究所,主要开展植物组织培养、细胞悬浮培养、新式生物反应器设计、培养条件筛选和优化、经济植物的快繁和脱毒、细胞代谢产物的积累机理、细胞悬浮培养条件下次生代谢物质产量的提高方法等研究和技术服务。利用生物反应器开展植物细胞工程育苗、育种研究,生产人工种子,进行经济植物良种培育与引进,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德州市新农村建设。重点加强传统食品理化和卫生指标的分析检测、新检验方法研究,评估和预防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风险。
7.建设文化旅游(体育用品)产业平台,促进德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依托地理系旅游管理专业、体育学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董仲舒研究所、东方朔研究所、颜真卿研究所、邢侗研究所,整合文学、历史、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