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式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户外自主游戏中促进中班幼儿主动学习的行动研究

户外自主游戏中促进中班幼儿主动学习的行动研究

户外自主游戏中促进中班幼儿主动学习的行动研究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户外自主游戏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中班幼儿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认知、情感、社交等各方面能力都在快速发展。

如何在这个阶段通过户外自主游戏来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户外自主游戏中如何促进中班幼儿的主动学习,以期为幼儿园教育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

通过对户外自主游戏的理论进行梳理,明确其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结合中班幼儿的特点,设计合适的户外自主游戏活动,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实证研究,评估户外自主游戏对中班幼儿主动学习的影响,为幼儿园教育改革提供有力的依据。

1.1 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幼儿教育的质量。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培养孩子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幼儿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许多幼儿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以教材为主导,强调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幼儿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这导致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

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城市和农村地区,以及不同经济水平的家庭之间,幼儿园教育资源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些优质的幼儿园往往集中在城市繁华地段或者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中,而农村地区的幼儿园教育资源相对较少,甚至存在“大班额”现象。

这使得农村地区的幼儿在教育质量上存在较大的不公平现象。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也是影响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但仍有部分教师对幼儿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掌握不足,无法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

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

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被引入到教学实践中。

其中,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与体验的教学方式,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本文旨在对体验式教学的研究进行综述,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应用及其效果,以期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文章首先对体验式教学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区别。

接着,从理论层面探讨体验式教学的心理学基础、教育学依据以及其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教育理念的契合点。

在此基础上,文章综述了体验式教学在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应用实践,包括教学设计、实施策略、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研究。

文章对体验式教学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其对学生学习兴趣、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同时也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方向和建议。

二、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强调学生参与、实践与反思的教学方式,其理论基础深厚且多元化。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体验式教学符合人类认知发展的规律,通过亲身体验,学生能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形成长期的记忆。

建构主义理论也为体验式教学提供了重要支撑,它认为知识并非外界灌输,而是学生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主动建构而成的。

体验式教学正是这种建构过程的最佳实践场所,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体验、反思,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也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体验式教学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与失败,感受到合作与竞争,从而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些理论都为体验式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使得体验式教学在实践中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体验式教学将成为一种更加普及、更加成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中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综述

中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综述

知识文库 第01期127中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综述吕利芳作为学习中最重要的学习情感因素之一,动机对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持久性,最终影响学习成绩。

本论文根据动机的不同作用研究了中学生学习动机的类型,并总结概括了学习动机的发展趋势。

学习动机是指学习者学习的动力因素,是学习者自己达到学习目的的内在驱动力。

《高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如何培养和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广大教师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中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

同时,他们又是社会性的个体,其学习动机必然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1 学习动机的类型1.1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 1)高尚的学习动机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例如,中小学生勤奋、努力学习各门功课,是因为他们意识到在即在不久的将来是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肩负着祖国繁荣昌盛的重任,所以现在要打好基础,踏实的掌握科学知识。

2)低级的学习动机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动机质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例如,有的学生努力学习只是为了个人的名誉、地位或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等,就是自私的、狭隘的,因而也是低级的。

1.2 根据学习动机持续时间的长短 1)直接近景性动机直接近景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

例如,学生的求知欲、成功的愿望、对某门学科的浓厚兴趣,以及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教学内容的新颖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

这类动机作用的效果比较明显,但稳定性比较差,容易受到环境或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

例如,一个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英语成绩很好,这是因为任课教师讲得很生动,加入了情感教育,使枯燥的英文字母变成了活泼生动的画面,容易理解与记忆,因此,学生在课后认真预习和复习,取得了好成绩。

低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低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小学教育低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一、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外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刻不容缓,让学生学会如何掌握知识、形成终生学习的能力才是教育者所要传授的重要内容。

素质教育包括诸多方面,我认为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重要方面。

二、相关概念(一)习惯很多国内外教育家及心理学家们给“习惯”下了定义。

培根在《论人生》中明确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另外,美国心理学家阿瑟·S·雷伯在其所著的《心理学词典》中将心理学中关于习惯的含义概括为四种:(1)一般指一种习得的动作。

本义是指运动模式或身体反应,现在已不限于此,人们也常说知觉的、认知的、情感的习惯。

(2)通过重复而自动化了的、固定下来的且无需努力就轻而易举实现的活动模式。

(3)对药物的癖嗜,常用术语是药物的依赖。

(4)指特定动物物种的特征性行为模式。

他特别指出,最后一个与前面几种意义是大不相同的,它的内涵通常是指一种天生的、物种特有的行为模式,而其他几种意思都明确含有“习得的行动”之意。

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也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习惯的含义,他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习惯是指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巩固并臻至自动化的结果。

从心理学的诸多解释中得知习惯是自动化了的反应倾向或行为方式,它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着密切关系,而且,习惯还可以包括思维的、情感的内容,习惯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对人的学习、生活可能起到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

(二)学习习惯对于“学习习惯”这个概念,很多研究者做了详细而明确的界定。

曾曙春在《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一文中指出“什么是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呢?所谓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是指以小学生为研究和培养对象,以学习内容为活动内容,以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为目标的,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重复或练习而逐渐形成,进而巩固下来并为之需要的学习行动方式。

“乐学善学会学活学”课题阶段总结8篇

“乐学善学会学活学”课题阶段总结8篇

“乐学善学会学活学”课题阶段总结8篇篇1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课题“‘乐学善学会学活学”的研究与实践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课题旨在探索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学会学习并且能活学活用。

在此,我们对本课题的阶段性研究进行简要总结。

二、课题背景与目的本课题立足于当前教育现状,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单一、知识应用能力不强等,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

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一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书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

三、课题实施过程1. 研究阶段在研究阶段,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调研和实地考察,了解当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同时也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我们团队还组织了多次研讨会,对课题的核心理念、实施策略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2. 实践阶段在实践阶段,我们在多所学校开展了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和学生反馈,对课题的理论进行验证和修正。

同时,我们还不断总结经验,调整策略,使得课题的实践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课题阶段成果1. 学习动力提升:通过本课题的实践,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他们更加乐于学习,对知识的渴望更加强烈。

2. 学习方法改进:我们帮助学生掌握了多种学习方法,使他们善于学习和学会学习。

学生们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3. 知识应用能力提升: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了活学活用。

五、经验教训及改进措施1. 经验教训: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还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

2. 改进措施: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同时,我们还将完善评价制度,以更加科学、全面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小学生数学提问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600字》

《小学生数学提问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600字》

小学生数学提问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对问题意识的重视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问答法”。

他只问问题,不回答,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

他说,问题在于助产士,他们为新观念的诞生做出了贡献。

卢梭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思想家。

他坚持埃米尔的中心思想。

问题不在于告诉他真相,而在于教会他如何发现真相。

20世纪,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其著作《民主与教育》和《我们如何思考》中提出了“问题教学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真正的知识。

Angelo将问题大致分为三类:陈述、发现和创造力。

关于学生提问的障碍,国外研究人员Edwards发现,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教育指导的方式会影响学生提问的频率和质量。

在他们的文章中,他们还指出了影响学生提问的与教师有关的原因,以及教师缺乏系统的知识。

例如,一些教师不理解布鲁姆的认知分类;例如,教师对学生问题的态度并不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

其他研究人员发现,范德认为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被动性、同伴压力和制度障碍会影响学生的提问过程。

多利发现,学生自身的能力因素也会影响他们问题的质量。

King A结合实际调查,研究了11-13岁儿童数学能力与数学提问成绩之间的关系,发现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评价和影响因素应从具体操作量、复杂性、问题解决方法、与算法公式的相似性、,Schoenfeld发现,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问题意识与提问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同年龄段学生的数学成绩、问题意识与提问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

同时,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除了高年级和低年级,小学生的数字意识和问题复杂性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个体学习动机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也有显著影响。

Jonassen分析了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的评价要素,包括问题的原创性和新颖性、流利性、问题的数量和类型等。

泰勒的研究从探索学生在故事情境中的问题开始。

对于问题意识和问题的评价,应从问题的可解性、问题语言表达的清晰性、数学知识的复杂性、问题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入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文献综述文章摘要:自主学习成为中外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世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本文将对有关自主学习理论的研究内容进行介绍,为深入研究自主学习提供方法和借鉴. 一、国外学者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从20世纪5……聚焦自主学习推进课堂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文献综述【摘要】多年来,自主学习成为了国内外教育理论家们特别关注的一大焦点.本文对现有影响较深刻的一些自主学习的理论观点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为进一步认识和探究自主学习提供借鉴.自主学习一直以来都是中外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能够促使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长足发展可谓是教学者追求的最终目标.自主学习崇尚个性自由、自主发展,追求批判、创新,关注民主、多元、开放,适应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自主学习成为中外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世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本文将对有关自主学习理论的研究内容进行介绍,为深入研究自主学习提供方法和借鉴.一、国外学者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主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20世纪80年代末出版的《自主学习和学习:理论、研究和实践》一书中也系统总结了维果斯基学派、操作主义、现象学派、社会学派、意志理论、信息加工心理学等不同角度对自主学习做过的一些探讨.在国外,自主学习思想一直受到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共同关注.但是,20世纪中叶以后,由于信息加工理论心理学迅速发展,维果斯基的语言自我指导理论在西方得到了认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开始兴起,心理学领域的这些发展从不同角度推动了对自主学习的理论阐述或者实践研究.以斯金那纳为代表的操作主义理论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操作性行为,它是基于外部强化或自我强化而做出的一种应答性反应.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本质上是个体的学习调控反应与邻近的强化物建立联系.该理论最强调外部环境对自主学习的制约作用[1].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认知学派从个人、行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角度来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主要由个人内部的本能、需要、驱力、特质等决定,不主要由外在的环境因素来决定,而是受到这两者的交互作用——主体社会认知的影响制约,这种影响并决定行为的社会认知有两种:即结果期望和自我效能感.这一理论十分重视学生的社会交往和社会认知在其自主学习发展中的作用.它认为,学生与教师、父母、其他学生的积极交往和反馈会极大地促进自主学习的发展[2].自由意志理论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也是一种意志控制过程,意志成分控制着人的学习行为,使学习者克服困难、坚持学习.高度的自我意识是获取和应用意志控制策略的前提,在意志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自主学习过程分为:内隐的自我控制过程,包括认知监控、情绪监控与动机监控三大类;外显的自我监控过程包括学习环境中的失误控制与任务控制.内隐的自我控制过程是自主学习的关键过程,而学习任务和情景的变化也会增强学生的一直控制[3].以弗拉维尔为代表的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认知水平的提高,对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极为关键.通过直接教学、采用同伴辅导和学习问题讨论、开展合作学习,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美国密峙安大学的宾特里奇(pintrich,2000)教授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监视、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自主学习活动在学生的个体、环境和总体的成就中起中介作用[5].美国自主学习研究的著名专家、华盛顿城市大学的齐莫曼(b.j.zimmenrman)教授认为,当前学生在元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具体来说,如果学生自己能够主动、灵活地应用元认知策略,能够自我激发学习动机,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积极地做出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应,那么他的学习就属于自主学习.他进而又从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的行为表现、学习的物质环境、学习的社会性等六个方面对自主学习的实质作出了解释.他认为,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应该是有计划的或已经熟练到自动化程度,自主学习者对时间安排是定时而有效的,他们能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保持高度的敏感和随机应变能力[6].通过对国外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的考察,我们不难发现,虽然研究者们的出发点不同,具体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也千差万别,但总有些大体相同的内容,如注重教师的引导,注重给学生创设主动、积极求知的氛围;强调学生自己获得知识;教给学生具体的策略,让学生不断尝试;让学生学会自我监控;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思与自我强化等等,这些研究对本课题都有借鉴作用.二、国内学者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在我国古代教育中,自主学习的思想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提出的“学而不思则罔”这就是说只知道被动学习,却不知道主动思考,到头来等于白学,体现出主动地思考与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其实质可谓是自主学习思想的早期萌芽.先秦时期的孟子,也明确认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意在指出只有通过自己积极主动的学习才能积累丰富的知识,应用起来也游刃有余,这样才能在学术上达到高深的造诣.宋代理学家程颐提出:“学莫贵于自得,得非外也,故曰自得”“义有至精,理有至奥,能自得之,可谓善学也”他认为自主学习是善于学习的表现,又说“自得者所守固,而自信者所行不疑.”就是说通过自己主动获取的知识记忆的更牢固,应用起来更加自如.叶圣陶先生更是精辟的说到“教是为了不教”,,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索者、发现者、自觉学习者.进入现代,我国对自主学习的系统研究起步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到了二十一世纪,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新课程标准的相应出台,明确的提出“初步学会自主地学习,独立地探究问题;能对知识学习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自我评判和调控,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会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反思,质疑,有发散思维和求异思想的积极心向,能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这无疑使得自主学习理论的研究从纵深方面被广泛关注,归纳起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对自主学习概念的界定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林毓提出“自主学习不限于学习方法上,可以包括自我识别、自我选择、自我培养、自我控制”,并提出了自主学习可遵循针对性、科学性、思想性、方向性、知识性、趣味性的基本原则.九十年代初,李星提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主动地、有主见的学习”[7].可以提高“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自我认识能力”.到了九十年代末,对自主学习含义的研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程晓棠,她认为自主学习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自主学习是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就是学习者指导和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学习材料的控制权,也就是学习者对这些方面的自由选择的程度”,“自主学习是一种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育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她的全面阐述为日后许多相关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推进,自主学习理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高潮时期,以华东师范大学的庞维国教授为代表,对自主学习进行了详尽的表述,并在美国著名学者齐莫曼的自主学习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可以从“维度”和“过程”两个维度来界定自主学习,既传承了齐莫曼的二维研究框架,而且进一步明确细化框架中的内涵.具体来说就是“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学习策略是自主调节的,学习时间是自我计划和管理的,学生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性条件,并能够对学习结果做出自我判断和评价,那么他的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自主学习的三个特征:能动性、有效性以及相对独立性.此外,余文森等认为自主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这些理论的提出都对界定自主学习起到了积极作用.2.对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华东师范大学邵瑞珍教授的“学与教”的实验;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的“学习与发展”的实践;同时还涌现出一些影响力较大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中科院心理所卢仲衡先生创立的“自学辅导教学法”;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黎世法的“异步教学法”;上海育才中学段力佩先生总结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法;上海青浦中学顾冷沅先生进行的“诱导、尝试、归纳、变式、回授、调节”教学法;上海嘉定中学钱梦龙进行的“导学教学法”研究等,这些教学实验虽未明确提出“自主学习”概念,但都以发展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为目标,为日后自主学习研究奠定坚实基础.庞维国编撰了《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的专著,书中系统的论述了自主学习的特征原理和教与学的策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确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主张“把教学的基本顺序由讲授式教学的‘先讲后学’变为‘先学后讲’”,要求“教师掌握一些具体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8].这些理论对于完善自主学习方式切实起到示范作用.纵观国内外对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的研究,尽管自主学习含义的阐述不尽相同,但多角度呈现出自主学习内涵,我们需要继续做的就是将理论付诸实际,使得理论真正得到成熟完善的发展.研究自主学习,实现教学行为方式的重大转变从而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时代在发展进步,学习方式必然随之变化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从理论和实践中继续去探索研究.三、评述小结自主学习是在对传统学习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进行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具有科学性、主体性、创新性等特点.研究自主学习,在理论上有助于使我们从新的、动态的角度去认识学生学习能力的实质、结构和发展规律,弄清楚学生学习活动中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为丰富学生认知智力发展理论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在实践上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解决学生学习厌学与乐学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我国自主学习理论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1.自主学习的研究在思想认识上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表现出一种边缘化现象.我国在漫长的教育史中一直强调的就是师道尊严,强调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落实,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直没有得到重视.2.从我国自主学习的研究及出版的著作和论文看,思辨色彩重,定性研究多,试验、应用研究少,高水平的试验、应用研究更少.3.我国现行的自主学习能力训练教程大多是国外教材的翻版和经验总结材料,尚缺乏有影响的、为中国学生专门编制的训练教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及其训练效果.(二)我国自主学习的研究有进一步深化发展的趋势1.从思想认识上,应该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人格,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更要脚踏实地应用和实践这一重要理念.2.进行大规模、大范围的调查和实验,获得详实的材料,并结合经验总结,将经验总结概括化、理论化,提炼出符合我国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特点的教学指导模式.3.自主学习研究的范围将拓宽.对自主学习的研究不仅限于其本身,也将研究影响自主学习的诸种因素以及诸种因素与自主学习的相互关系;不仅要在基础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而且在高等教育中甚至高等教育后的终身教育中也要充分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4.自主学习的研究将进一步向操作性、实用性发展,使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更接近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实际,这样既便于师生对自主学习的理解和接受,也有利于对学习的指导和实际应用.参考文献:[1] 刘力为, 陈晓慧.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对中学语文进行教学设计[j]. 教育技术的创新, 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 2006[2] 张秀娟. 自主学习能力的自我培养[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5[3]庞维国. 自主学习的测评方法 x[j]. 心理科学, 2003[4]庞维国. 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01[5]李子华. 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 2005[6]王宇. 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09[7]李星. 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的思考与实践[j]. 高教研究,1990[8]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国内外课堂学习行为研究综述

国内外课堂学习行为研究综述

国内外课堂学习行为研究综述【摘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课堂学习行为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在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课堂参与等方面;而在国外,研究更注重个体差异、文化因素和技术支持对学习行为的影响。

课堂学习行为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和实验等多种方式,内容涵盖了认知、情感和行为层面。

未来,课堂学习行为研究将更加关注个体差异的分析和技术支持在学习中的应用。

研究展望指出需要进一步深化跨文化研究和多层次分析,研究总结指出课堂学习行为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研究启示强调了个体差异和技术创新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

本文旨在促进课堂学习行为研究的深入发展,推动教育教学的不断完善与创新。

【关键词】国内外、课堂学习、行为研究、综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趋势、研究展望、研究总结、研究启示1. 引言1.1 研究背景课堂学习行为研究是对学生在课堂环境中的学习行为进行系统观察和分析的学科领域。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背景下,教育教学模式和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学生的学习行为也随之而变化。

对课堂学习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提高教学效果,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国内外的课堂学习行为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化,相关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在国内,课堂学习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领域,通过观察和实证研究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行为,探讨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

国外的课堂学习行为研究则更加注重跨学科合作,结合认知神经科学、教育技术和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探索更深层次的学习理念和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课堂学习行为研究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

深入研究课堂学习行为的规律和特点,可以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推动教育教学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1.2 研究意义国内外课堂学习行为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堂学习是教育的核心环节之一,学生的学习行为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

项目式学习在我国各学科的应用研究综述

项目式学习在我国各学科的应用研究综述

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创新教育研究, 2023, 11(7), 1963-1971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ces https:///10.12677/ces.2023.117292项目式学习在我国各学科的应用研究综述来桂佩肇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肇庆收稿日期:2023年6月6日;录用日期:2023年7月18日;发布日期:2023年7月28日摘要 2022年出台的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关于课程标准的首要改变就是强化育人标准,突出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不同于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作为一种动态学习模式的项目式学习目前在国内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各领域。

文章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在数据库中运用“项目式学习”检索词检索后,以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等不同学科进行统计,分析项目式学习在各学科的应用情况和程度。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学科,应用A Review of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Project-Based Learning in Various Disciplines in ChinaGuipei LaiSchool of Marxism, Zhaoqing University, Zhaoqing Guangdong Received: Jun. 6th , 2023; accepted: Jul. 18th , 2023; published: Jul. 28th , 2023AbstractIn the new edition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Curriculum Scheme and Curriculum Standards (2022 Edition) published in 2022, the first change of curriculum standards is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standards and highlight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re literacy and key abilitie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l in China, project-based learning, as a dynamic learning model, is widely used in various disciplines and fields in China. Based on the database of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this paper uses the term “project-based learning” to search in来桂佩the database, and makes statistics on different disciplines such as preschool education, primary education, secondary educ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 and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and degree of project-based learning in various disciplines.KeywordsProject-Based Learning, Subject, Application Array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概念概述“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动态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教师通过支持、建议和指导为学生提供一些关键素材构建一个环境,学生通过分组在此环境里主动探索,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推理解决一个开放式的问题来学习。

国内外课堂学习行为研究综述

国内外课堂学习行为研究综述

国内外课堂学习行为研究综述【摘要】本文对国内外课堂学习行为研究进行了综述。

在探讨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分别介绍了国内外课堂学习行为的现状,探讨了影响学习行为的因素,对课堂学习行为进行了分类,并总结了课堂学习行为研究方法。

在指出了研究不足之处,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综合分析可以发现,课堂学习行为研究在国内外都有较多的研究,但仍存在不足之处,需要更深入地探讨。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进一步完善学习行为的研究框架,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关键词】国内外课堂学习行为、研究综述、学习行为现状、影响因素、分类、研究方法、研究不足、未来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繁多起来可能还会给我们认识和了解的大环境影响力. 我们知道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交往, 有了课堂学习行为研究的结论参照,将对我们之间的沟通更专业和有效; 我们了解到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分析,其实很有可能造就出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和发展; 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接触和交往的原因和问题,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解决方案。

能够对课堂行为、学生表现、师生互动等因素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分析,将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增加教师授课效果、拓展教育创新意义重大。

通过这些具体研究工作,我们或许可能发现到之前认识和了解路径中的一些盲点,进而有望推动教育领域中的一些新关键.The.1.2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对国内外课堂学习行为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系统总结相关研究成果,揭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行为特点和规律。

通过对国内外不同研究现状的比较,探讨学习行为的异同之处,寻找影响学习行为的共性因素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特殊因素。

进一步研究课堂学习行为的分类和研究方法,为学者们在未来的研究中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最终实现建构和完善相关理论体系,推动课堂学习行为研究的深入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指导。

近十年我国项目式学习研究综述

近十年我国项目式学习研究综述

近十年我国项目式学习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近十年我国项目式学习研究进行全面的综述,以期了解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来驱动学习的教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项目式学习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述:概述项目式学习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包括其定义、特点、理论基础等;梳理近十年我国项目式学习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进展,包括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再次,分析我国项目式学习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脱节、评价体系不完善等;探讨我国项目式学习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如加强跨学科研究、完善评价体系等。

通过本文的综述,希望能够为我国项目式学习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该领域的深入发展和创新。

二、项目式学习的理论基础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实践项目来进行探究和学习的教育方式。

其理论基础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以及情境学习理论等多个领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非被动接受的过程。

项目式学习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问题解决和反思,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创造者。

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强调“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认为知识是通过实践获得的,而非仅仅通过听讲或阅读。

项目式学习正是这一理论的实践应用,它通过设计具有真实性和挑战性的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做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情境学习理论则认为,学习是发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的,知识的获取和应用都与特定的情境紧密相关。

项目式学习通过创建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培养他们的情境认知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性学习范文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性学习范文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性学习范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性学习范文一、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近年来,教育界对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越来越重视。

2篇双减背景下自主高效课堂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及结题报告课题综述

2篇双减背景下自主高效课堂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及结题报告课题综述

2篇《双减背景下自主高效课堂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及结题报告课题综述篇一:《双减背景下自主高效课堂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S课题名称双减背景下自主高效课堂的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课题提出的背景“双减”是一场教育的重大转型,“减负”是为了“增效”,这是一次革命性的教育大变革,是要重构我们习以为常的传统教学模式。

“双减”的目的,不仅仅是简单为了替学生减负,而是要让教育聚焦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生成与身心健康的发展。

减的是无效低能的题海训练,要变革的是被动低效,延时加量的课堂教学。

“双减”的最终目的,仍然是要不断提升我们的教育质量,而不是降低我们的教育标准。

只是这一质量不是通过加班加点、补课延时,以牺牲师生家长的身心健康,单纯地去追求“考试成绩”的那种单面分数指标,只有能全方位衡量孩子成长发展的各项重要指标,才是真正的教育绿色质量。

“双减”环境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法,肯定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课堂革命。

因此,课堂需要转变以传递知识和发展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理解、运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双减”减量,不减质,提高课堂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

相信在未来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开拓进取,让“双减”工作真正落地生根。

现代社会是一个文化多元、复杂的社会,信息更新迅速,这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让学生掌握多种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因素,因为,一个人博学广闻,知识渊博,大多数都是靠自主学习得到的。

只要学生获得了这种能力,就相当于获得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就能不断的更新观念,掌握更多的知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新课程改革以来,各个学科的课时相应减少,在规范双休日后,学生的自主支配时间增多,文化课课时锐减,在教学内容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课时较以往要减少一半甚至更多,如果我们不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我们的教学进度极有可能推进不下去。

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综述4篇

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综述4篇

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综述4篇第一篇一、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破教师备课环节自主学习与习惯培养是促动学生持续发展的两驾马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关乎学生一生发展的重要素质。

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课堂以后还远远不够,只有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后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打造理想高效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育目标的落脚点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思维的主体。

教师备课一定要“目中有人”。

要理清教材的思路,更要注重研究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寒亭区要求教师备课重在突出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在备课实用高效上求突破。

一是抓好“三个结合”。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分析学情,设计教法、研究学法,做到“三个结合”,即超周备课与二次备课相结合、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纸质备课与电子备课相结合,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是做到“四备”。

备课中要做到一备课程标准与教材,二备学生,三备教法、学法,突出吃透教材、课程标准,四备自主练习。

特别注重对学生“学”的设计,做到“四注重”。

备课中注重情景设置,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注重水平培养,注重教学基本过程设计,重点突出在如何组织指导学生的“学”上下功夫。

三是要给学生提供自学资源。

采取恰当的方式让有条件的学生选择、提供自主学习的网络资源。

二、构建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特征的理想高效课堂教学机制以学生的知识和水平基础为出发点,以学生学识的丰富、水平的提升、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落脚点,顺应学生自然的认知规律,放心放手地让学生自主学习。

要让学生按自己喜爱的方法学会思考、解决问题,主动经历知识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坚决落实教学过程中的“三讲”和“三不讲”原则,做到“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漏易混点”、“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努力实现知识和水平、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把握好自主、互助两大主题,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数学小课题研究文献综述

数学小课题研究文献综述

数学小课题研究文献综述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刘正松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实验小学分校骆炜【摘要】自第八次课程改革起,研究性学习日渐风靡,数学小课题研究随之走进一线教师的视野,教师们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已有研究视角全面、内涵丰富,集中于数学小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主要类型、实施策略等问题,关于数学小课题研究系统开发与评价方式等方面的研究较为少见,值得进一步展开研究【关键词】小课题研究视角归类进展评析研究展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前言”部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的内容。

但在具体展开时,对“综合与实践”领域的阐述较为笼统,这给教材编写与教师教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纵观当前不同版本的教材,每学期都会结合具体学习内容编排1~2次“综合与实践”活动内容,教师们围绕这些内容进行了大量的实践。

“小课题研究”便是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

它基于学生现实,选取与学生联系紧密的、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引领学生主动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解释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研究视角归类笔者基于“中国知网”系列全文数据库,以文献“篇名”为检索项,以“小课题研究”为检索词,共检索到相关文献65篇。

其中,最早关于“数学小课题研究”的论文公开发表于2003年,历年发文量如下图所示,从中不难看出,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关注。

发文量(篇)107.552.50发表年底趋势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720162015201420132018201920202003年~2020年“数学小课题研究”发文量统计图经过认真地分析和整理,笔者发现目前的这些研究虽侧重点各不相同,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数学小课题研究的界定“数学小课题研究”是什么?这是开展研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体验式学习研究文献综述

体验式学习研究文献综述

体验式学习研究文献综述一、国内外体验式学习研究的现状即使古人早就意识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但直到20世纪上半叶,人们才开始研发体验式学习,以直接透过体验来建构知识、获得技能和提升自我价值,它不是一种单纯的认知过程,而是集自我、情绪和知识经验为一体的新型学习方式。

(一) 体验式学习在国外的兴起、发展和研究状况。

1、著名教育家杜威最早拉开了体验学习研究的序幕。

杜威认为:“经验包含一个主动的因素和一个被动的因素,这两个因素以其特有的形式结合着。

”这两个要素的前者是为求得某种结果而实行的尝试,后者是接受感觉或承受体验的结果,只有当主动的尝试和被动的承受结合起来的时候,才能构成经验。

由此,人们开始理解到体验的重要性。

2、“体验式学习” 在20世纪60年代盛行于美国,在此期间,先后有两个机构投入该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并使其有所发展,一是户外发展学校(Outward Bound School),二是PA 主题式冒险训练机构(Project Adventure Inc.)。

二者分别从个人发展(Personal Development)和团队建设(Team Building)二个方向切入。

虽然有着不同的训练结构,但都共同使用“体验学习”的教学模式,强调“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并且设计了很多“具体的经验”,如游戏(Game)及活动(Activity),在培训的过程中以轻松生动的方式(Everything is for fun)实行引导,让学员发现自己原本存有的优势与弱势,达到认知自我,熔炼团队的目的。

很明显,这种体验式的学习仅在技能领域得到应用,而没有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应用。

3、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完整提出归功于20世纪80年代的哈佛大学库伯(David Kolb)教授,1984年他构建了一个体验学习模型——“体验学习圈”,并从哲学、心理学、生理学角度对体验学习做了很多研究,后来又发表了大量的论著,随之Boud,Walker,Dean和Joplin等做了更多的研究,至今美国体验教育协会(AEE)己经成功举办了32届体验教育年会,体验学习研究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结期报告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结期报告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结期报告一、《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结期报告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我们终于完成了《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的工作。

回望这段时光,我们收获了无数的经验和感悟。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研究成果和心得。

首先我们要说的是教学理念的变化,我们发现高效的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的课堂不再只是老师的讲台,而是学生展现自我、探索世界的舞台。

我们深知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引导他们,让他们在数学的世界里自由探索,发现数学的魅力。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我们发现合理的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我们的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让孩子们觉得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公式和理论,而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让孩子们在参与中学习,在探索中进步。

我们还发现,团队合作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我们鼓励孩子们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效率,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当然我们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如何平衡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不断探索我们一定能找到更好的方法,让数学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这次研究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教学的真谛,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用高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信念。

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能将这些策略更好地运用起来,为孩子们的数学学习之路增添更多的色彩。

二、概述我们明白数学不仅仅是公式和理论,更是思维的训练场。

因此我们试图构建一个让孩子们愿意主动参与,乐于探索的环境。

在这里他们不仅能学到数学知识,更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起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