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

第一节社会工作理论的含义与类型

一、什么是理论p87

理论涉及的几个相关名词:概念、观点、理论、原则和模式。

理论是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是从较高知识层次上来描述和解释某类现象的存在和变化,是对经验知识的抽象概括。

社会工作理论就是关于社会工作理念、社会工作实践的知识体系或系统化观点。社会工作理论包括比较抽象的知识理论和作为(实践)模式的实践理论。

二、社会工作理论的功能(在社会实务中的作用)

第一,解释,即社会工作者需要以一定的理论为依据对服务对象的需求及其产生的原因等问题作出解释和判断;

第二,预测,即社会工作者可以依据理论对服务对象可能发生的变化、影响服务对象的各种因素的作用、社会工作者所提供服务对服务对象可能产生的效果等进行预测;

第三,确定干预的方法和模式,即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理论找到助人的办法和途径;

第四,发展新的理论,即社会工作者可以发展或创建新的理论(一方面借助于社会工作实践来充实理论,另一方面,对原有的理论的质疑也会产生新的理论)。

三、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

社会工作理论分类可以有两种方法:其一是英国的社会工作学者大卫.豪的根据内容将社会工作理论分为“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和“社会工作理论”。.前者指对社会工作所涉及的要素进行解释的理论,为社会工作服务提供理论基础;后者指关于社会工作专业的性质、目的、过程与方法的理论。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又是彼此贯通的。其二是另一位社会工作学者马尔科姆.佩恩根据本体论和方法论将社会工作理论划分为实证主义(现代主义)理论和后现代理论。前者认为知识来自经验或观察,强调价值中立和客观性。后者则认为知识只是人类用象征性的观念、词语对现实进行的表述,不是中立和客观的,强调知识是权力的反映。

(一)大卫.豪对社会工作的分类

1、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人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简单,实则涉及事物根本属性的问题需要回到。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直接决定了一个社会工作者怎么去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并可能决定所服务的结果。

所谓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是指对社会工作所涉及的要素进行解释的理论,包括关于人及社会本质的理论,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人类心理与行为的理论,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理论等等。这些理论为社会工作服务提供理论基础,能够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地理解服务对象及其使生活的社会,从而支持着社会工作实践的发展。

2、社会工作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是指关于社会工作专业的性质、目的、过程与方法的理论。社会工作理论在“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的基础上,要解决的问题是社会工作者要为服务对象提供什么

样的帮助和怎样提供帮助,在为其提供帮助的过程中怎样利用各种资源,以实现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统一的目标。

两种理论的关系。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又是彼此贯通的。社会工作理论实施过程中要以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为基础,确定具体的服务计划;实践中的社会工作理论又能为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提供材料。

(二)马尔科姆.佩恩的分类

马尔科姆.佩恩根据不同理论背后的本体论和方法论将社会工作理论划分为实证主义(现代主义)理论和后现代理论。

所谓实证主义理论就是一套判断知识有效性的原则。实证主义认为,知识来自经验或观察,价值与知识无关强调价值中立和客观性;在方法论上,认为只有经过人们感官获得并经过实验验证的知识才是可信的,强调实验方法的普适性。它要求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必须是中立的或科学的。

如何评价这种理论?实证主义的社会工作理论将自己定位为修正那些偏离社会发展方向的社会及个人问题,其目标是使社会及个人的发展都不要偏离社会的基本目标。

现代主义者的信仰系统已经成为人类知识体系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但它的一个缺陷在于它关注了人与社会的共同本质,却忽视了其差异性和独特性。特别是在对人的看法上,只强调客观性而忽视了主观性的一面。

后现代主义提供了一种对世界更为复杂的理解。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所谓知识其实只是人类用象征性的观念、词语对现实进行的表述。观念也只是现实的符号表征,它指代现实,但不是现实本身。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符号、语言从来没有脱离它的主体而独立存在。每个人使使用的符号、语言所表达的意义都是与其个人特征、利益、社会地位等个人因素直接相关的。在后现代主义那里,知识是权力的反映。

沃.威尔士总结了后现代主义的五个特征:

第一,后现代是人们看待世界观念发生根本变化的时代,其标志是机械论世界观已经陷入了不可克服的危机;

第二,后现代是告别了整体与统一性的时代;

第三,后现代是一个彻底的多元化已经成为普遍基本观念的时代;

第四,后现代的基本经验是完全不同的知识形态、生活设计、思维和行为方式;

第五,反对任何统一化的企图。

如何评价后现代主义的社会工作理论?

后现代主义对社会工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直接引起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的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考。佩恩提出了后现代主义社会工作者的疑问:知识所陈述的事实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是知识)?谁说事实是这样的?是什么样的社会关系让他们用这样的方式陈述事实?后现代主义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颠覆了行动主义理论,成为一个全新的视角。

第二节精神分析取向社会工作理论

【本节知识重点】

一、精神分析理论发展史

1887年弗洛伊德开始采用催眠术对歇斯底里症进行治疗和研究,1923 年发表《自我与本我》。其精神分析理论包含两个主要部分:关于人格发展的理论和关于治疗的理论。

在心理治疗领域,阿德勒反对弗洛伊德只重视内在冲突和潜意识,自创“个人心理学”。认为个人内在精神中有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自我,其本质是社会的、合作的,会主动寻求目标;荣格反对弗洛伊德过度强调“性”,认为精神不只是由原欲本能构成。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是对精神分析如果理论的一个突破。他的人格发展理论打破了精神分析理论只关注人的内在世界的取向,转而关注内在心理动力与外在环境的交互作用。其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被后人从不同的方面加以强调或修正,而发展出多个不同的分支。

精神分析理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在欧美社会工作中产生影响,直到60年代都在临床社会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促使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盛行的原因有三个:一是20年代社会工作方法在助人的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足;二是儿童引导运动的推动;三是社会工作专业需要,面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量的战争受害者,需要社会工作专业提供深入的精神服务。自此形成了所谓“精神分析洪流”。

二、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创立,20世纪20年代开始影响美国的社会工作,并且在60年代之前一直是临床社会工作的主导理论之一。60 年代以后,精神分析治疗方法已经不再是主流的治疗方法。与社会工作相关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个方面:

(一)心灵的构成即潜意识理论。认为人的心灵是由意识、前意识与潜意识构成。潜意识与意识不同,是非理性的,但对人的行为发生了重要影响。潜意识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潜意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无所不在。

(二)人格结构。将人格分为本我(内驱力和欲望)、自我(意识和前意识)、超我(意识、前意识和部分潜意识即良心和理想)。三者之间如能保持和谐平衡状态,人格就是完善的。当人格失调时,治疗的焦点应放在对自我的强化上。

(三)焦虑与防卫机制

焦虑是弗洛伊德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当本我违反超我,自我就会发出警告,内部出现冲突,产生焦虑即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

防卫机制是自我为消除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所采取的方法,包括阻挠或掩饰不被允许的或不被赞同的欲望以减少内心冲突。防卫机制是一种自我调适的方法,包括正向和负向的。具体的服务机制见p93

(四)性心理发展。以人的性心理发展为基础,划分出五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生殖器期。如果人们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欲望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就会出现焦虑和问题行为,从而需要帮助和治疗。

三、精神分析理论的实务原则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人问题源于内在的精神冲突,冲突与早期经验有关,潜藏在潜意识中,理性无法觉察。精神分析治疗的目标在于揭示内在冲突,使个人获得自我了解并能洞察和顿悟。

精神分析取向的社会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