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学校运动的胜利
大教学论复习

1.大教学论:十七世纪,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著《大教学论》(1632)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它重点阐述了教学理论的问题,书中明确提出并详细论述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则。
提出并论述了各种教学方法,2.德国泛爱学校:18世纪后期的德国泛爱学校,是在夸美纽斯和法国启蒙学者的教育观影响下出现的新式教育。
泛爱学校的创始人是巴西多,于1774年正式开学,采用适应自然的教学方法,入学的贵族子女也一律改着活泼简单的儿童服饰,还儿童本来面目。
3.骑士七技:骑士教育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他与等级鲜明的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结构相适应,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主要目标是培养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骑士七技为侍从教育阶段:骑马、击剑、游泳、投枪、打猎、弈棋、吟诗。
4.哈勒大学:1694建立的哈勒大学,就是第一所新式大学。
积极吸收最新的哲学和科学研究成果,排除宗教教条,哈大的又一特色是“教自由”和学自由。
这就为拜托传统束缚和促进科学进步提供了宽松的条件,学校还在高等教育中首开民族语(德语讲课风气,重视现代外国语,5.国防教育法:1958年2月,美国总统亲自批准颁布了《国防教育法》,主要内容:1、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新三艺的教学2、加强职业技术教育3、强调天才教育4、增拨大量教育经费。
他是作为改革美国教育,加快人才培养的紧急措施推出的,有利于美国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培养科技人才。
6.费里法案:1882年两次颁布的费里法案,不但确立了国民义务教育、免费、世俗化三项原则,而且将这些原则的贯彻实施于具体化。
为这一时期的法国初等教育发展确立了方向,它不但促使法国普及义务教育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而且为后来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坚定的基础,7.洛克《教育漫话》,俄国,把体育作为第一个问题加以论述,德行重于学问、8.西欧中世纪最早的大学:最初的中世纪大学是一种自治的教授和学习中心,最早是萨莱诺大学,的基本目的是进行职业训练,培养专业人才,大学教育分文、法、神、医等四科。
激动人心的运动会作文450字

激动人心的运动会作文450字【第1篇】金秋时节,天高气爽,万里无云,我们学校公立学校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开始了。
伴随着欢乐的《运动员进行曲》,我们精心准备的北京奥运开始了。
你看,我们162班的方阵队徐徐走过来了,我们衣着整洁,精神抖擞,步伐整齐,取悦了不少人的目光;你听,“秋风吹,战鼓擂,162班不怕谁”,我们的口号话音刚落了,声声呐喊,铿锵有力,响彻云霄,久久寂静在校园上空。
我们走过主席台时,称赞声、相机“咔咔”声,雄伟交织成了一首激动人心的优美乐章。
我们前进的步伐更加持之以恒,相信我们班的运动健儿,一定能赛出好成绩,为班级争光添彩。
紧接着,操场上人声鼎沸,热火朝天,“加油!加油!”的欢呼声不绝于耳,原来是在举行跳远比赛了。
我赶紧和我们的赶忙啦啦队一起,给我们班的跳远高手邓博元加油鼓劲。
第一次小组赛开始了,只见邓博元镇定自若地站在助跑道上,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裁判员一声令下,邓博元鼓起腮帮,迈开大步向前冲刺,跑到跳板前,他像一只身形灵巧的小燕子,努力腾空一跃,然后稳稳落地,这次他跳出了2.5米的好成绩。
第二次比赛开始了,我们啦啦队使出解数,高举加油牌,齐声呐喊:“邓博元,加油!”只见他意气风发地站在离沙坑10米远的地方,像一只凌空飞翔的苍鹰,张开双翅起飞了,到了跳板前,他纵身一跳,跳了2.63米,好样的,又进步了!可是对手也不甘示弱,一个个力争上游,其中一个法国队跳了2.74米,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最后一次,轮到邓博元上场了,经过前两轮的足球比赛,他明显有些动弹不得,但是他毫不示弱,昂首挺胸,目光炯炯,只见他像一支离弦的箭一样冲向了跳板,然后奋力一跃……场上的气氛顿时凝固了,我们啦啦队连大气都不敢出,凝神屏息,等待着下一场的结果。
“2.86米!”裁判员话音一落,我们啦啦队掌声雷动,终于比对手略胜一筹,我们都如释重负,一两个好几个人还拥抱着邓博元手舞足蹈、欢呼雀跃起来。
最后,邓博元获得了全校第二名的好成绩,他挂着汗水的脸上终于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公立学校运动名词解释

公立学校运动名词解释公立学校运动又称为反对教育行政干涉的“公立学校”运动。
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场以反对教育行政机构过度介入中小学的管理和干预而发生的学校自治运动。
公立学校运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的,是美国民权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于当时美国社会处于“民权运动高潮”之中,民权运动呼吁保障人权,打破传统束缚,主张将教育摆脱由政府主导的状态,转向由社会自主办学,政府少干预,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
同时,战后婴儿潮出生的人口结构使学校成为承载社会、家庭期望最重要的地方,迫使许多美国家长倾注全力去为孩子安排好学业,这就产生了与教育政策相背离的情况。
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明确规定:“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私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同时, 1954年的《中小学法》也禁止地方或联邦政府向公立学校拨款或提供补助。
因此,这两项法律的实施引发了“公立学校”运动。
该运动旨在消除联邦政府对学校的干预,保障学校的自主权,学校有权根据学生和学校所处的环境状况自己决定学习的性质,并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设计课程。
“公立学校运动”是一场不能孤立存在的运动,而是从教育系统内部衍生出来的,它主要针对美国政府对学校实行的干预政策。
主要体现在:美国的教育部门占有了庞大的资源,一旦有什么新技术、新科技问世,很快就被拿来解决学校所面临的困难;由于美国各级政府向中小学注入巨额资金,所以对于美国学生而言,教育制度是不平等的;美国国会在教育上是非常民主的,而且一直在进行不断的改革。
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在美国,很多地区的学校资源紧缺、财政压力巨大、教师水平良莠不齐、学校管理水平不一。
这些因素使美国的教育体系很不完善。
美国大部分州(包括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等主要的发达州),特别是主要城市的公立中小学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不能按照国家标准配置各科教师,不同程度地遭到削减经费和物资补贴的情况。
由于很多家庭需要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所以很多家长通过“择校费”获取了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但是这种现象被认为不符合政府的教育政策,因此美国政府又开始推行“公立学校”运动。
第二章世界初等教育的演进与改革学习辅导

第二章世界初等教育的演进与改革本章学习目标:了解世界初等教育的演进过程,了解现代初等教育的改革状况理解现代初等教育改革的教育理念。
掌握现代初等教育改革的要点学习重点:对现、当代初等教育的改革进行分析。
广义的初等教育,自人类原始社会开始就已存在。
在原始社会中,人类的初等教育呈现为一种非形式化的、与儿童生活紧密相连的教育;在奴隶社会中,由于文字的产生和社会分工等方面的发展,导致专门的初等教育机构产生,专门的教师出现。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儿童的初等教育呈现为一种非正规化、非制度化的状态,初等教育机构主要由私人开办。
现代意义上的制度化的初等教育则是从人类近代社会开始出现的。
进入近代社会后,人类的初等教育逐渐由非正规化、非制度化的状态转变为一种普及的、正规化和制度化的义务教育。
发展到现代社会,初等教育逐渐成为基础教育的第一个阶段,此阶段教育的重点在于向所有法定入学年龄5、7岁~11、12岁的儿童提供教育,包括向学生提供读、写、算等方面的基础教育课程,同时也学习其他一些科目。
现代意义上的初等教育往往与义务教育联系在一起,许多国家的义务教育一般是从初等教育开始的。
第一节古代社会中的初等教育:主要介绍和分析人类古代社会中的初等教育发展状况。
原始社会的初等教育:男女儿童被看作部落未来的成员,都获得来自部落的教育。
儿童的初等教育时在部落中完成的,教育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没有正规的学校和教师,部落的长者承担儿童教育的任务。
教育的目的指向使个体获得生存的能力。
致力于向儿童传授部落生活所必需的各种部落习俗、规则、生存技能等。
在教育方法上,较为简单,儿童从对部落生活的无意识的观察中获得关于部落生活的各种规范,也有通过实践来开展有意识的示范、口授和练习。
奴隶社会的初等教育:专门的教师和学校出现。
古埃及产生了三类初等学校机构:寺庙学校——培养祭司,宫廷学校——为皇权的继承者提供准备性的教育,政治学校——为儿童将来从事国家的管理进行准备。
我对学校体育的认识

“ 心有灵犀一点通”从而产生一种让学生想沟通 的磁场 。 ,
三 、 课 堂 教 学 中谈 “ 教 ” 乐 学 ” 从 乐 “ 的磁 场 氛 围 的营 造
让我们先来看这样一组 图 :坐 姿端 正但 眼神迷离的学生 , 面容严肃 正照本宣科 的老师 , 一石激不起 千层浪 , 教室 安静得 可 以听见针响 , 没有激情 , 没有欢笑 , 或许 , 会有一些烦 躁 , 会期望着 课堂 的早点结束。
教 研 前 沿
21 02年 8月 8日
我对学校体 育的认识
文/ 玉瑾 吴
摘
要: 在全 面实施 素质教育的今 天, 有相 当一部分家长 、 师和学校领 导仍 走不出应试教育 的“ 教 藩篱” 还存在着重智育轻体 育的 ,
思想倾 向。中、 小学生是构成我 国人 口比例 的重要部分 , 学校体育的发展水平 , 是我 国体育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关键词 : 中小学; 学校体育; 认识
动才能的学生 ,通过运动 队或业余体校等途径对他们进行专 门的 培养和训练 , 就可 以为提高运 动水平打下一个 坚实的基础 , 为优秀
、
学 校体 育 为学 生终 身 健 康 奠 定 基础
“ 缝康第一 ” 是毛泽东同志的历来主张。早在 1 1 9 7年毛泽东 运动员队伍输送后备力量 。 实践证 明 , 社会 上大批的体育骨干 和我 同志便 在《 体育之研究》 一文中指出 :体者 , “ 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 国一些优秀运动员 , 大多是在学校里培养起来 的。 之舍也”无体 , “ 是无德智也” 2 0 年 中央 电视台播 放的电视连续 。07 剧《 同学少 年》 主要讲述 的是 毛泽东 同志在湖南长沙公立第一 恰 , 2学校体育是在身体活动中进行教育 .
高校羽毛球训练与比赛水平提高的对策分析

245作者简介:韩笑妍(1990—),女,汉族,河北武安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高校羽毛球训练与比赛水平提高的对策分析韩笑妍 新乡学院摘要:我国的羽毛球队在国际上和奥运赛场上都取得了非常好的竞技成绩,因此,羽毛球运动在我国的人民心目中都有很高的地位。
羽毛球运动不但具有很高的竞技性,同时还可以起到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和放松身心的效果。
现在的很多学校都将羽毛球运动列为常规的体育培训项目之一,但是实际的培训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本文研究的重点就是如何提高高校羽毛球训练水平。
关键词:高校;羽毛球训练;比赛;提高众所周知,羽毛球是一项在我国群众基础十分深厚的运动,在国际上,我国的羽毛球队伍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就。
在民间,羽毛球的普及率也是最高的,很多学校都举办了羽毛球的兴趣班,在普及羽毛球知识的同时,也教会了学生羽毛球技术,这对于羽毛球运动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在实际的情况当中,学校对于学生的羽毛球训练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果。
一、高校羽毛球训练与比赛水平现状(一)忽视了基础训练的重要性,只注重技巧的训练羽毛球是一项通过跑动和挥拍将球打到对方地面才能取得胜利的一项运动,所以羽毛球运动是有一定的场地需要的。
但是由于时间和场地的限制,高校的体育老师只能教授学生一定的羽毛球技巧,没有办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羽毛球基础训练,这就导致了学生们会打羽毛球,但是基础非常差的结果,高校学生在羽毛球比赛中的发挥很大程度是看学生当时的状态,如果学生发挥的好很容易就会打出精彩的比赛,但是因为基础水平差,大部分学生都很容易输掉比赛,这样对于羽毛球运动的进步是一个很严重的障碍,要想将羽毛球运动真正的发展起来,最需要做的就是提高学生们的羽毛球基本功。
(二)过于单一化的教材,阻碍羽毛球运动发展的推进现在高校的羽毛球训练都没有统一的教材,都是按照体育老师的个人风格习惯来进行训练,有很多老师是对羽毛球的训练没有任何的经验,仅仅是对羽毛球有理论上的理解,这对于学生的羽毛球培训是一个阻碍,如果想要在学校当中培养优秀的羽毛球选手就需要老师在教材的选择上格外慎重,按照实际的情况出发对学生培养才是最好的选择。
下篇:第三章

三、德国中等教育及管理的发展
最主要的中学类型是文科中学; 1810年规定,担任中学教师须通过国家考试,取得合格证 书。 这一时期德国中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特点有:实科中学的兴办 和骑士学校的衰亡。 德国最早实科中学:1708年,由库姆勒在哈勒创办的“数 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 1859年,政府正式颁布《实科学校课程编制》,标志着实 科中学被纳入国家中等教育体系,接受政府管理。
受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 1、第一次:梅兰.希顿为代表,建立了一些新大学,如魏丁 堡大学; 2、第二次:17世纪,倡导理性精神,追求学术自由的新大 学运动;如于1694年哈勒大学的创办,第一次)新大学运动最光辉的典范——柏林大学
始建于1810年,正值国民灾难深重的时期,为复兴民族、 培养民族精神的人才而建立的。 特征:尊重自由和学术研究,以科研促教学; 它确立了科学研究在大学中的地位,结束了高等教育的“冰 河期”。
1864年颁布《初等国民学校章程》,承认所有城乡初等学校为国 民学校。
五、师范教育
师范教育发展缓慢,规模不大。
第六节 日本近代国民教育运动
一、幕府时期的民众教育
其封建教育主要分为幕府直辖的教育机构、藩国的藩学、民众 教育三种,带有鲜明的封建等级性。
二、明治维新后国民教育制的初步形成
明治维新后的教育改革被称为日本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次教育 改革。 1872年,日本颁布近代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学制令》, 具体规定了日本的教育领导体制和学校制度。 日本政府把大力发展初等教育定为实施《学制令》的首要任 务。 到1907年,基本实现了普及四年制初等义务教育的目标。
四、美国近代高等教育及管理 (一)美国高等教育的移植
美国外国教育史PPT课件

2.联邦政府对教育逐步干预、介入政策发展
的必然结果
3.美国民众对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否定
……
NR
外国教育史
1. 1957年10月,苏联人造卫 星“斯普特尼克”一号上 天
2. 1957,11月, “斯普特 尼克”二号上天
“美国人尝到了 低人一等,甚至 蒙受耻辱的滋味
”
“让苏联卫星在空 中盯着我们,这实
外国教育史
美国:美国国会于1944年,通过《退役军 人重新适应法》,规定由政府贷款,送退役军 人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并提供必要的职业训 练。
不仅使美国在战后避免了大规模的失业危 机,而且还造就了几百万专门人才,大大增强 了美国国力。更为重要的是:它以国家法律的 形式保障了美国从已经烂熟的工商社会向更为 先进的知识社会的成功转型,使之成为一个真 正面向未来的国家。
过去,认为免费学校是专为穷人设立的,富人不 屑也不愿送子女入免费学校“公共教育运动之 后,——
外国教育史
在美国,所有人都可就读的免费公立学校,被视为强 化社会凝聚力的民主教育单位。
外国教育史
(三)中等教育的发展 文实中学 公立中学 (四)高等教育的发展特 点 私立为主,公、私并重 办学规模小 新兴农工学院的发展 研究性大学的创建
1. 政府拨巨款奖励黑人和白人合校的工作。
2. 政府拨给地方和教育机关教育补助金,用以 帮助贫困或处境不利的5-17岁儿童实现 特殊教、《高等教 育法》、《 高等教育法修正案》
2. 投资少、周期短、专业灵活、见效快 的二年制初级学院的蓬勃发展成为高 等教育的突出特征之一。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进步主义教育 在教育质量上的弊端日益严重。公众对进步主 义的不满情绪也日益增长。
返回
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社会化的价值、机制及影响

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社会化的价值、机制及影响作者:曹京华朱寒笑来源:《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20年第04期摘要:体育运动有助于塑造個性,有助于人们适应社会生活;而体育运动是如何影响人的社会化过程以及会对人的哪些方面产生影响及其机制一直存在争议。
本文立足于功能主义理论、结构互动模式理论,对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机制进行探讨,研究认为: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社会化的功能价值在于价值观的建立、生活技能的形成和社会行为的规范,同时能够带来多维的文化意义;从结构互动模式理论分析,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社会化主要通过再现行为、反应调整、适应控制、交流反馈等机制发生作用,具体产生以下影响:个体的体育运动经历可以看作是一种社会角色扮演而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在运动过程中,社会结构对个体个性形成发展具有约束和重塑的作用;社会结构中权力和资源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体对体育的参与,在这一过程中个人和社会产生着互相影响。
关键词:体育运动;青少年;社会化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808(2020)04-0045-06Abstract:Sports help to shape individuality and help people adapt to social life; and how sports affects people’s socialization process and what aspects of people will be affected and its mechanism has been controversial. Based on functionalism theory, cultural research model, and structural interaction model theory,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sports to promote youth socialization. The study believes that the functional value of sports to promote youth socialization lies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values, life skills and society .The norms of behavior can bring many cultural meanings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structural interaction mode, sports promote the socialization of adolescents mainly through the reproduction of behavior, response adjustment, adaptive control, communic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mechanisms, which have the following specific effects : Individual sports experience can be seen as a kind of social role playing to form a social cultural background; in the process of sports, the social structure has the role of restraining and reshaping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personality; changes in power and resources in the social structure,It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ffects the individual’s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In this process, the individual and society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Key words:Sports ;Youth;Socialization所谓社会化是指:“一个人获得自己的人格和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的方法的社会互动过程。
十七到十八世纪的美国教育

学院中最晚接纳女生的一个 • 鉴于传统的影响,并为了突出该校对于本科教育的极度重视,达特
茅斯一直以“学院”名世
达特茅斯学院法案
达特茅斯学院诉讼案最初是由学院内部管理问题的分歧引起的 。作为校董事会的成员之一,惠洛克本人担任第一任校长,他毕生 致力于学院的事业,为学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并深受尊敬和爱 戴。虽然在北美殖民地时期,该学院获得英国王室颁发的特许状并 规定学院的董事会为最高权力机构,但当时董事会出于对惠洛克的 尊重并没有直接管理学院,学院的管理大权实际掌握在惠洛克的手 中。1779年惠洛克去世后,由其儿子约翰·惠洛 克接任校长职务。 小惠洛克在管理方式上也想继承先辈的传统,希望仍采用原来的管 理方式独揽学院大权。然而学院董事会逐渐对此不满,并希望在学 院的日常事务中发挥应有的权力和作用。因此新任校长小惠洛克和 学院董事会之间产生了一些摩擦和冲突:小惠洛克坚持认为他实际 上有权不受董事会的控制而管理学院,而董事们则以解除他的职务
• 主要教育指导思想:普及教育与精英教育相结合 • 教育思想:1、单轨制和筛选性的学校阶梯
2、建立学区,每学区都设立免费公立小学让所有儿童获得初等教育
3、小学之上是公立文法学校,收容优秀学生寄宿读书,对家庭困难者 以公费助学
4、公立文法学校成绩优秀者免费进入州立大学学校
课外拓展——达特茅斯学院
• 成立于1769年美国 • 第九所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也是闻名遐迩 的长青藤学院之一 • 坐落于新罕布什尔州的汉诺威(Hanover)小镇 • 依利扎维洛克牧师当初成立这个学校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当地印第
• 评价:杰斐逊关于教育的思想及免费的初等教育和建立单轨制免费 公立学校系统的思想,是十分清晰、具体和前所未有的,成为19世 纪公立学校运动的先声,表达了建国时期一代政治界、知识界先进 人物的共同愿望和教育理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十章 美国近现代教育

(2)80年代中后期,美国教育为面向21世纪提出 了改革的新设想。1985年,美国促进科学协会提出 著名的《2061计划——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 该计划包括总报告和五个专题报告。其总的指导思 想,是教育改革应以学科课程改革为重点,培养学 生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综合思维能力,以适应信 息社会的需要。
(3)80年代后期,布什总统推行了新的教育政策, 颁布了《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正式提出了面向 21世纪美国的教育战略和教育目标,并宣称,到 2000年美国学生在自然科学和数学方面的成绩,要 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其主要内容是提高学术水平,奖励学生努力学习, 鼓励教师热心工作;兴办新型学校,促进学校体系 更新;关注困难儿童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 育等。
18世纪初,许多城市兴起了私人学校,这些学校使 用英语传授现代外语和实科知识。在这种背景下, 科学家、政治家富兰克林于1751年在费城创办了第 一所文实中学。 该校不重拉丁语而重英语;不重古典课程而重实用 课程;不仅以富家子弟为对象,也招收中产阶级子 弟;既实施升大学的预备教育,又教给学生就业所 需的知识;不限于男生也招收女生;并且收费低廉。 文实中学的出现,是美国中等教育的发展进入新阶 段的标志,在此后一个多世纪里,它一直是美国中 等教育的主要机构,直到19世纪美国内战后才被公 立中学所取代。
(F.P.Graves,1919)
图5:美国殖民地时期的“厨房学校”
(F.P.Graves,1919)
图6:创办于1635年的波士顿拉丁文法学校
(F.P.Graves,1919)
这是美国最早的中等学校,后来成为哈佛学院的预 备学校。此后,拉丁文法学校就成为美国殖民地时 期中等教育的主要类型。
中西教育差异

美国教育的特点
地方教育自主 社会团体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上的多元文化主义 群众教育与天才教育相结合 办学形式灵活,适应社会需求 重视教育理论研究,促进教育大 发展
强调政策导向,以法律形式规范
教育行为 发挥学术团体在推进和发展各类 教育中的作用 既重视地方自制,又强化政府协 调
中美教育还存在着向导性差异。中
国人教育孩子总是说:“为了你的 明天,在今天你要付出代价,为可 明天的发展,今天要刻苦。而美国 人对孩子说的是:“你的美丽就在 今天,你的今天不美丽何谈明天?” 也就是说,中式教育一再强调孔融4 岁让梨,司马光8岁砸缸,甘罗12岁 为相;
而美国人则爱说爱因斯坦几岁算术
因,危机迭起。1983年4月美国高质量 教育委员会的报告以《国家在危险中》 为题,决非危言耸听。正如报告历指 出的: “我们国家正处于危险之中”。
具体体现:
功能性文盲大量增加
中学教育质量持续下降
学校纪律混乱,学生犯罪率上升
高等教育质量降低
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也差
改革的方面:
一、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基础教育课程
还考不及格,牛顿几岁如何如何不 行,你才几岁?你一定会行的!美 国教育是鼓励式,重在抓未来;而 中国是鞭策式,重在抓今天。
美国教育
美国地图
美国概况
美国中小学教育
美国大学
美国教育沿革
一、教育的移植阶段
十七世纪至独立前是殖民地时期,这个
时期的教育基本上是宗主国教育模式的 移植。
移民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办学,在不同的 移民区有不同的教育模式。
创新成效
普及义务教育的实施 公立中学运动的发展 中小学学制改革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高等教育的发展 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
美国教育的三个时代及其启示

美国教育的三个时代及其启示美国的教育体系一直以来都备受全球瞩目,不仅因为其发达的教育技术和资源,更因为其在教育理念和制度上的不断创新。
回顾美国的教育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经历了三个重要的时代,每个时代都对美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世界其他国家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第一时代:殖民地时期的宗教教育美国教育的第一个时代可以追溯到殖民地时期,那时的美国是一片新近殖民的土地,移民们主要来自欧洲,带来了基督教信仰以及宗教教育的传统。
在这个时代,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传授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对神学和摩拉尔的理解和信仰。
这种宗教教育的传统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直至美国建国后,受到了公立学校的挑战和改革。
这一时代的启示在于,宗教教育虽然带来了信仰和伦理道德的灌输,但也限制了教育的多元化和人文科学的发展。
我们应当意识到,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全面发展学生的人格和能力,而不应该局限于特定的宗教信仰和观念。
第二时代:公立学校运动时期的普及教育19世纪初,美国建国后,逐渐形成了一套公共教育制度,这一时期被称为公立学校运动时期。
在这个时代,美国政府开始积极支持和推动公立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逐步普及教育,并为所有儿童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这一时代的教育理念是以普及教育为目标,强调公立学校的职责和义务,鼓励为所有儿童提供免费的教育。
这个时代也注重了教育的素质提升,推动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和教育政策的制定,使得美国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和规范。
这一时代的启示在于,普及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只有全面普及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良好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繁荣和进步。
教育的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进行不断的改革和提升,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学生个体的成长需求。
第三时代:多元化和个性化教育的时代20世纪以来,美国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一时代以多元化和个性化教育为特点。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爆炸式增长,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更加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
高中运动会作文800字五篇

高中运动会作文800字五篇【篇一】高中运动会作文800字早上,同学们早早的来到学校,大家心里特高兴,有说有笑,有的手里的确拿着啦啦棒,要好好庆祝这次运动会,也为自己中四五班的运动员加油助威。
内操场上,只见有的同学在跑步,有的在追逐,有的在跳远……这次田径运动会的项目投资有:二十五米往返跑、五十米跑、一百米跑、二百米跑、四百米跑、接力赛、掷实心球和摔跤。
这些项目中,最令人兴奋的是五十米跑和拔河比赛了。
九点钟,运动会正式开始了。
运动员们都按比赛的程序参加各自的比赛项目,没有参加比赛的应邀参加同学都到比赛场地为自已的班级加油。
十点多钟,令人兴奋的五十米跑拉开了序幕。
轮到我们二年级六年级三班与六年级三班、六年级二班比赛了。
只见三名运动员脱去了外衣,在赛道前做好了准备工作动作,跃跃欲试,只等裁判发令。
我们年级啦啦队的情绪高涨,手里高高地举着啦啦棒,屏住了呼吸,也在等待裁判那神圣的发令。
只听见“各就各位”、“预备”、“跑”,三位运动会员就像离弦的箭,冲出了起点。
他们的双臂一刻不停地摆动,像骏马一样向前奔顺便,随着“加油!加油!”呐喊声,六年级一班的运动员了,离南端只有一步之遥了。
突然,他脚下一滑,摔倒了,他太痛苦的摸着腿。
同学们的目光都投向了他,他摸了摸腿,毅然地站了起来,咬紧牙关,一拐一拐地回首了终点。
这时,劲歌热舞响起了激烈的掌声。
下午,拔河比赛要开始了,我们班与六年级二班比赛。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在老师同学那里报名,老师选了二十个“大力士”,十个男生,十个女生。
没有选中的同学胸口露出沮丧的神情,但随即拿起自己的啦啦棒,好给自己班加油助威。
赛场上,只见四十个“大力士”拿着同一根大棍子,绳子并排系着一要丝带根红领巾,裁判站在中间,两个班主任教师不停地给队员们交代,观战的同学在两边焦急地等待,有的用手还不停地指点着。
随着裁判的发令,两边的队员都使劲地往自己这边拉,有的脸都憋红了,像发烧一样,啦啦队可迈力了,手中用力挥舞着啦啦棒,口中不停的喊着“加油!加油!”。
第十一章美国近代教育制度

教二学、要美求国学校教育制度
• (一)初等教育的发展 • 在初等教育上,主要有主妇学校
和市镇学校,都是一些以最基本 的读写算等教育。
教学初要求等教育的发展
• 公立学校 • 19世纪20年代开始,美国提出公民的智力是社会
的财富和国家的力量,国家有义务办理公共教育 增进公民的知识和发展他们的智力。因此,美国 好多地方通过地方税收来举办由政府管理的公立 教育,美国公立学校迅速发展起来,初期先是推 行公立小学运动,促进了美国各洲义务教育法的 颁布。以后受公立小学发展的影响,美国又出现 了公立中学和公立大学运动。
教学要基求础教育的学制
• 6-3-3学制 • 1888年,哈佛大学校长艾利特首次对8—4制提出批评,指出
其学制太长,导致大学生入学及毕业的年龄都过高,浪费时 间,建议小学以6年为宜,中学应该早2年开始,1892年,美 国全国教育理事会组成的十人委员会,研究了中学学科开设 和中等教育目标的问题,建议缩短小学年限,形成6-3-3制 ,这个学制是美国成功解决现实教育问题的范例,它在没有 增加太多教育经费的情况下,收到了普及初等教育和扩充中 等教育的双重实效,对世界许多国家的普通教育都产生了积 极的影响。
教学要高求等教育的发展
• 在高等教育上,这一时期,美国在强调高等教育讲求实用 原则的同时,开始重视高等教育学校学术水平的提高,学 习德国的研究性大学。这些大学的共同特点是都建立了新 的高等教育体制,即在注重普通高等教育的基础上,设立 了重在进行学术研究的研究生院,并按人才培养的不同层 次,依照英国和德国,建立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制度,这些 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学术水平的发展,提高了 美国科学和技术创新能力。
教学要基求础教育的学制
• 这个时期,公立中学主要为学生做职业准备的职 能,与传统的中学为学生升学作准备的职能发生 冲突,结果,公立中学的课程逐年增加,修业年 限也逐步延长到4年,形成了美国普通教育的8—4 学制,美国中学的培养目标、中学与小学、与大 学的衔接问题面为美国教育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 问题。
学校运动作文500字作文7篇

学校运动作文500字作文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总结报告、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自我介绍、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summary reports, policy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self introduc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学校运动作文500字作文7篇优秀的作文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文字的独特魅力,优秀的作文是一座塔楼,高耸入云,展现我们的才华和自信,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学校运动作文500字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
美国19世纪至20世纪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最早的选修制尝试。
二、南北战争结束至19世纪末的美国教 育
(1)学前与初等教育 ✓学前教育:
1855年专收德裔家庭儿童的学前教育机构(福 禄贝尔德方法) 1960年英语授课幼儿园服务于富裕家庭; 1873年圣路易斯安娜州把幼儿园纳入公立学校驾驭 体系成为美国教育制度的开始阶段;
《史密斯—休士法》意义:推动了美国职业教育的 制度化;加强了美国与社会的联系;为美国职业教 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1936年《乔治—迪恩法案》:增加联邦政府拨款及 补助的范围; 1940年《国防职业教育法案》:为适应战争需要; 拨专款给举办军事工业方面的职业技术教育。
四、20世纪30年代“八年研究”计划
✓初等教育 义务教育法案
教学方法:1864年贺拉斯曼撰文引介裴斯泰洛 齐教育思想;1875年帕克在教学实践中引入赫尔巴特 教学方法 ,形成“昆西教学法”。
教学内容:课程
中等教育
公立中学:“卡拉马祖法案” 技术类中学:工农商业需要专业技术人员。
高等教育
19世纪后半期发展关键期 具体表现:赠地学院的诞生、研究型大学的创办、初 级学院运动开展、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 赠地学院 ➢1862年《莫里尔法案》批准利用联邦政府赠地办赠
公立中学
1821年波士顿诞生第一所公立中学 开设课程:英语、数学、自然科学、现代语言课
程;
(三)高等教育
公立大学创办的起因:殖民地时期创办的私立传统 学校难以较好适应美国社会现实需要。 弗吉尼亚大学: ➢ 办学理想:向学生提供一般学院高水平的教育,
许可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表现出一定的职业性,并 享受选课的权利。 ➢ 特点:课程范围广、公立高等教育机构、致力于 世俗社会教育价值取向。
校运动作文600字5篇

校运动作文600字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活动文案、应用文书、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规章制度、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activity copywriting, application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校运动作文600字5篇通过写作文可以将我们的思想和感受表达出来,作文是一种反思自我的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校运动作文600字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公立学校运动名词解释

公立学校运动名词解释公立学校运动公立学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起源于英国的社会政治运动。
在历史上,公立学校运动具有双重的作用,即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广大的劳动者群众,也直接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同时,它也引发了欧洲的革命和工业化浪潮,是西方近代文明的摇篮。
因此,了解公立学校运动的性质及其特点,对我们正确认识当时的社会形势和历史背景,更好地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运动的双重性质和双重作用公立学校运动是资产阶级改革的一部分。
它的发生与发展,不仅改变着公共教育领域里的政治格局,而且深刻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政治体制,乃至西方近代文明的发展进程。
(一)运动发生的双重作用公立学校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劳动者群众,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扫清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它又为新兴的资产阶级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运动的双重性质与双重影响从双重性来看,公立学校运动首先是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运动。
它有别于资产阶级革命,它既带有革命的一面,又包含着改良的一面。
因此,公立学校运动既是“革命的”又是“改良的”。
公立学校运动还处在不断的发展中,它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其性质与作用也会发生变化。
总之,我们应该全面地、辩证地分析问题,客观地评价公立学校运动。
二、运动的性质及其特点( 1)国王和议会的权力之争和君主立宪制的产生( 2)议会内阁制的形成和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3)代议制民主政体的建立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4)自由、平等、博爱等资产阶级原则对封建专制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否定。
公立学校运动是资产阶级改革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进程,引发了欧洲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革命。
资产阶级通过这场斗争,逐步掌握了国家政权,并实行代议制民主,为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公立学校运动是资产阶级改革的一部分,但在运动发展过程中又带有一些改良的性质,这就使得它受到保守势力的攻击。
学校运动工作案例

学校运动工作案例引言本文旨在介绍一个学校运动工作案例,探讨运动在学校中的重要性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背景这个案例发生在某某中学,一个位于城市郊区的公立学校。
该中学拥有大约1000名学生,包括初中和高中部分。
过去几年里,该中学一直致力于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和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实施步骤以下是该中学推动学校运动工作的实施步骤:1. 制定运动计划:该中学与体育教师团队合作,制定了一份全面的运动计划。
该计划包括每周体育课、校内比赛、校际比赛等内容。
2. 提供丰富的运动设施:学校逐步改善体育场馆和器材设施,确保学生可以安全舒适地进行各类运动活动。
3. 培养专业教练: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优秀的员,学校聘请了专业的体育教练,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
4. 鼓励多元化运动:学校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不同类型的运动,包括足球、篮球、田径、游泳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参与的项目。
5. 强化体育评价:学校将体育成绩纳入评价体系,以鼓励学生认真参与运动并取得优异成绩。
成果与影响通过以上的努力和实施步骤,该中学取得了以下成果和影响:1. 学生身心健康的改善:学生的体能水平和身体素质明显提升,身体健康问题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2. 研究成绩的提高:研究发现,积极参与运动的学生在学业上表现更好,研究效果也更好。
3. 学生全面发展:多元化的运动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领导力、团队协作和个人品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4. 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与专业教练合作,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
5. 学校形象的提升:积极推动学校运动工作,使学校在社区中获得了良好的声誉和形象。
结论该中学通过运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影响。
这个案例证明了学校运动工作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培养优秀人才方面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立学校运动的胜利——美国教育史上的转折点2011.07.19乔治•华盛顿在1787年立宪会议上。
(里士满市弗吉尼亚美术馆。
埃德加•威廉和伯妮斯•贾比斯克赠)(本文由卡尔·凯索撰写,摘自美国国务院出版物《历史学家谈美国》[Historians on America]。
)公立学校运动的胜利:美国教育史上的转折点作者:卡尔·凯索今天的美国人都确知,他们的公立学校是免费的,是向所有人开放的,而且没有宗教色彩。
尽管父母可以自费让孩子就读私立学校,但半个世纪以来,美国私立学校学生所占比例一直固定在10-12%。
绝大多数学生在公立学校完成从一年级至十二年级的教育,而这是基于美国北部各州在19世纪40年代、美国南部各州在19世纪后期作出的重要决定,即所谓的“公立学校运动”(”Common School Movement”)。
殖民地时期的美国,没有向所有儿童开放的免费学校。
但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出现了和美国现代公立学校类似的学校。
当时,美国北部各州的大部分选民认为,创建由州政府规定并由地方管理的免费学校是明智的选择。
在这种教育模式盛行后,美国开始出现了有教无类的免费教育制度。
在17和18世纪的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美国的教育既非强制性,也非免费,它不是非宗教的,不向所有人开放,甚至不是绝大多数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
各个城镇自行决定是否提供学校。
女孩通常被排除在外,或者只能参加较低年级的课程,课时有时也和男孩不同。
在绝大多数城镇,父母必须为子女接受教育支付部分学费。
在东北部的新英格兰殖民地以及大西洋中部和南方的殖民地,这些教育障碍是非常普遍的。
而北美由西班牙和法国统治的地区为教育所做的努力更少。
基督教传教士在北美偶尔通过宗教教育为美国土著和非裔美国人宣讲福音;但无论是在地方还是在整个北美大陆,学校教育都不是政府的主要事务之一。
殖民地学校教育的宗教渊源尽管整个英国殖民地的学校教育是零散不正规的,但许多殖民地居民积极主张提高识字能力,主要原因是,新教的信仰认为,普通教徒应该学会以方言阅读《圣经》(对英国殖民地的居民而言,方言是英语,不是拉丁语或希腊语)。
1647年,马萨诸塞殖民地颁布了一项有关提供学校教育的法律。
马萨诸塞的殖民立法机构指出,在新教改革(Protestant Reformation)之前,“老骗子撒旦” 不让人们接触《圣经》,但现在他们应该学会阅读。
因此,马萨诸塞殖民地立法机构颁布法律,要求有50户人家以上的城镇必须设立一所学校。
这项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学校教育必须免费,也没有要求人人必须接受学校教育,法律的执行也相当松懈。
实际上,父母可自行决定是否送子女入学;如果父母决定送子女入学,他们必须支付部分或全部学费。
毫无疑问,宗教与教育在当时是相互关联的。
在英属殖民地的美国,最流行的教科书是《新英格兰初级读本》(New England Primer)。
这部教科书利用押韵的对句教儿童认识英文字母ABC,从“亚当之过,世界皆堕落”(In Adam's Fall, We sinned all)开始,直至“撒该爬上了树,看到我们的天主”(Zaccheus he Did climb the Tree, Our Lord to see)。
学校提供短期课程,在冬季和夏季或许各为六星期,来上课的主要是那些不在田间劳作的幼童。
这些做法是基于农业生产的节奏,也因为绝大多数城镇只决定向学校提供有限的资源。
与宗主国英国一样,只有极少数精英子弟才享有更深入的正式教育。
在殖民地,只有少数欧洲名门的男孩才能进入更高级的英语语法学校,然后更为少数的男孩能习得拉丁语,而后进入哈佛学院(Harvard College)、耶鲁(Yale)或威廉玛丽(William and Mary)等院校。
这些少数的幸运儿多半在后来成为神职人员,而非大众社会的领袖。
其他儿童多半是在学校以外的地方学会识字、做人、工作本领及各种传统——主要是在家里、工作场所和教堂。
但是到了18世纪,殖民地社会的人口增多,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并出现了更多的派系纷争,包括新教对立教派之间在宗教教义上的竞争和争吵。
此外,政治和财政问题最终导致殖民地人民和宗主国英国的关系走到了决裂边缘。
这些都使利用文字进行的既有口头也有书面形式的辩论愈加频繁。
而且,农业的日益商业化和效率的提高给乡村地区带来了更多的现金交易,使单一作物更受重视,也使农作物有望销售到更远的市场——这一切都使识字变得更为重要。
在波士顿、纽约、费城、查尔斯顿(Charleston)等扩大中的沿海城镇以及阿尔伯尼(Albany)和哈特福德(Hartford)等内地枢纽,慈善团体和教会针对日益严重和明显的贫困状况,参照英国的“慈善”学校模式建立了免费学校,为贫困儿童提供免费的伦理教育。
公立学校运动鉴于18世纪的这些发展势头,人们可能认为,当殖民地人民在独立战争(American Revolution)中战胜了英国军队,全新的美利坚人可以根据自身愿望自由建立共和制时,学校将会成为优先考虑之一。
事实上,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许多领袖人物,包括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和本杰明·拉什(Benjamin Rush),都这样认为。
1786年,远在法国的托马斯·杰斐逊写信给一位朋友,建议这位朋友“大力宣传向无知开战”,并且支持在弗吉尼亚州建立免费学校。
本杰明•拉什(费城的一名医生,同时也是《独立宣言》[Declarationof Independence]的签署人之一)也提出了一项类似议案,即在费城建立免费学校。
在开国之初的这一建立州公立学校体制的运动中,领袖人物既有杰斐逊派共和党人,也有联邦党人。
但是,这些领袖人物的努力却在各州的立法机构流于失败。
大多数自由公民似乎都认为,殖民地时期的零散教育模式已经足矣。
美国人尤其担心建立公立学校会使他们的税赋加重(这曾是和英国发生争执的主要问题之一),美国人也不希望羽翼未丰的州政府干涉这些一直由城镇或家庭决定的地方事务。
杰斐逊曾两度向弗吉尼亚州立法机构提出建立免费学校的议案,但是均遭失败。
之后在1807年,杰斐逊向他的朋友乔•巴罗(Joel Barlow)抱怨说:“普通公众对于新观念的接受就像蜗牛一样慢,对此我们必须默认。
”因此,在乡村地区,仍然由城镇自行决定是否成立学校,以及如何为学校筹集资金。
学校的开支通常从向所有居民征收的各种税赋中拨出,再加上儿童父母缴纳的学费。
有时,父母会以向教师提供食物或向学校提供柴火的方式缴纳学费,但通常都是缴纳现金。
父母缴纳的这些款项被称为“费率单”(rate bills)。
有时,学校会向所有儿童提供一定时期的免费课程,然后会向父母有能力支付学费的儿童提供“延续”课程。
这样一来,儿童接受学校教育的多少最终取决于家庭财富。
每个城镇或地区至多只有一所学校。
黑人和印地安人通常无法在这些教育机构接受正式教育。
即使是白人小孩,上学的时间也很短,教师的受教育程度通常都不高,教室通常也很破旧。
后来,在19世纪初,乡村地区的学校成为学校改革家最热衷批评的对象之一。
密歇根州的学校督学约翰•皮尔斯(John Pierce)称那些乡下是“无知教师们的天堂”;另有一份报告在形容一个地区的学校建筑年久失修时说,“甚至连老鼠都弃之而去”。
导生学校模式在城市,机会则相对较多。
即使在18世纪,城市地区就已经出现了几种不同的学校,各有不同的资金来源和不同水平的财政资源。
有限的“慈善”教育向贫困白人儿童和非裔美国儿童提供一些免费教学,通常得到教会或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资助。
由于这些努力,产生了非裔免费学校、供贫困家庭2-3岁儿童就读的“幼儿”学校、以及其他的资助类型。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关注的增多,这个新生共和国的许多城市开始试行一种慈善学校,就是所谓的“导生”学校(Monitorial School)。
在1810至1820年代,“导生”学校在英国、欧洲和拉丁美洲变得十分流行。
“导生”学校模式的发明者是英国的贵格教(Quaker)校长约瑟夫·兰卡斯特(Joseph Lancaster),鼓励由较先进的学生教较落后的学生。
兰卡斯特精心撰写了许多手册,希望推广这种模式。
兰卡斯特努力确立相关准则,并为教室程序制定了详细的指导。
当时,男孩因违反校规校纪而接受体罚是家常便饭,但兰卡斯特提出以鼓励取代体罚,通过活泼的课程和竞争促使学生遵守纪律],对宗教派别保持中立,也许最重要的是,他的方法经济实惠,因此他的模式博得了支持者们的赞赏。
兰卡斯特宣称,如果采用他的这套制度,一位教师可同时教授500名贫困儿童。
到1820年代,兰卡斯特的学校模式开始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Pittsburgh)、哈里斯堡(Harrisburg)以及许多其他城镇、密歇根州的底特律、华盛顿特区、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和纽黑文(New Haven)、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Norfolk)和里士满(Richmond)、以及许多其他城市涌现。
在纽约和费城,改革者组建了完整的兰卡斯特式导生学校网络,这些系统成为这些城市在日后建立免费公立学校时采用的设置及建制基础。
尽管后来有批评人士嘲笑兰卡斯特的导生学校对贫困学生严加管制,并将贫困学生和其他儿童分开,但兰卡斯特的设想帮助推广了学校“系统”这个概念——不仅涉及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而且将学校联网。
稍微有钱的父母可将子女送到在报上刊登招生广告的低收费学校就读,每个季度只需支付几个先令。
富裕的家庭则为自己的子女聘请私人教师,或者是将孩子送往昂贵的英式寄宿学校,这种学校在说英语的前殖民地日益普遍。
精英阶层甚至将爱子爱女送到国外学府学习知识和社交技巧。
因此,时至1820至1830 年代,“免费”教育几乎完全变成一种给予贫困家庭的有限特权,而且完全取决于当地新教和天主教会众的善施,或是无教派慈善社团的慷慨解囊。
在纽约和其他地方,这些慈善学校可能会得到市议会或州的一些支援。
但是,今天这种“私立”和“公立”教育之间的差别,在当时还不明显。
公立学校改革运动高涨在多数美国人居住的小城镇和乡村地区,19世纪40年代的学校改革家试图结束“延续”学校和“费率单”的歧视性做法。
他们认为,学校的经费应该完全来自房地产税,亦即所有的房产持有者应该为整个社区的教育系统提供资助。
税收制度的传统反对者将这称作是州政府对地方事务的无端和强迫性干涉;但是,康涅狄格州的学校督学亨利·伯纳德(Henry Barnard)称这是“关于免费学校制度的重要设想”。
学校改革家还推动将小的乡村地区并入较大的城镇区,以便获得更好的监督和支持。
同一时期,城市的学校改革家也在设法将慈善学校纳入免费的公立学校系统,并在之后设法吸引来自较富裕家庭的孩子到这些“公立”学校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