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的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智学校的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转) [复制链接]
guanwei807288 guanwei807288 当前离线
注册时间2011-7-28最后登录2011-11-4阅读权限100积分246精华0帖子69 窥视卡 雷达卡
59
主题 0
听众 246
积分
版主
收听TA 发消息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19:20: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摘要:进行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是培智学校对智障儿童实施全面的适应性功能教育的重要基础。本研究选取广州市某培智学校一年级新生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入学两个月以来,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心理变化,试图分析这些变化与该校所采取的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而探讨培智学校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的相关问题。根据学生入学适应的具体表现,把一年级新生的入学适应过程分为确立信任体系阶段、规范建立阶段、磨合转换阶段以及成长建设阶段,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关键词:培智学校;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适应性教育
A Study on the Problem of Adaptability Education for the First Year Students in the School for the Mentally Retarded
—Taking a School in the City of Guangzhou for Example
HUANG Jianfa
Haizhu School for the Mentally-Retarded Children, Guangzhou 510220
Abstract: The adaptability education is prerequisite for the school to implement the all-round adaptability education for the mentally retarded children. This research takes the first year students in a school for the mentally retarded children in the city of Guangzhou as the research subject, records the psychological, behavioral changes for the first two months since they were enrolled and then trie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se changes and the adaptability education the school adopted. And further, the contents and their related problems of the adaptability education are explored.
Key words: school for the Mentally Retarded;first year students;enrollment adaptation;adaptability education
入学适应是指新生入学后,在较短时间内,使得个体的需求能在必要的教育引导下获得满足,紧张情绪被有效消除,并且乐于接受学校教育[1][2]。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则是指学校、教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策划丰富的教育活动,采取多种措施,运用适当的教育教学手段,促使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的实现。
近一、二十年来,有关适应行为的研究一直是智障儿童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3]。但多数是一种长期的以整个受教育时间(小学6年、初中3年或9年义务教育)为轴线的整体性研究,而单独抽取某一时期的适应过程进行细化研究的并不多。
事实上,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是智障儿童迈进学校的第一课,是培智学校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培智学校全面推行
功能性教育的基础性工作。这项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智障儿童能否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和未来的发展,关系到学校教育能否在智障儿童日后的成长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培智学校全面了解智障儿童的特点,切实做好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问题提出
从幼儿期进入儿童期,从以接受家庭教育为主到以接受学校教育为主,小学一年级新生进行着人生中的第二次“断奶”。他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活动环境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必然使他们产生许多的不适应,给他们的后继学习与发展造成诸多影响。根据国外有关研究资料[4],大约16%至35%的适龄学前儿童未达到必要的入学准备状态;而据我国有关学者统计[5],约有20%到42%的小学生有轻度的适应不良,7%到12%的学生有严重的适应不良。这与学校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措施不足有一定的关系。而智障儿童由于脑部气质性或功能性损伤,造成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种种障碍,因此他们对环境的不适应现象更为严重。如何做好新生入学的适应性教育工作,是培智学校、特殊教育教师面对的迫切问题。
进入培智学校接受特殊教育,是智障儿童人生中的重要转折,而转折蕴含着压力乃至危机,同时也包含着发展的契机。这首先是由于转折意味着个体与环境已有的平衡状态被打破,伴随平衡丧失,智障儿童将承受各种压力,产生焦虑、不安的混乱状态;另一方面,学校环境所提出的要求与个体重建平衡的内在需求又为智障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动力与可能性,推动他们进入心理发展的新阶段。
本文立足于智障儿童入学适应不良的现实与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对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对培智学校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希望由此加深特殊教育工作者对智障儿童入学适应特点的了解,引发培智学校对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工作的重视,并借此提出研究者的一些教育建议,最终达到促进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的目的。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广州某培智学校一年级新生作为研究对象。
该学校一年级设有3个班,共有33人,男生22人,女生11人,男女生比例为2:1。具体情况如下:
表1 该校一年级新生分布结构表
(Table 1 the distribution of structure of the first year students)
班别 男生 女生 最高年龄系数 最低年龄系数 伴有其它残疾人数
一班 8 3 9 6 2
二班 7 4 8 6 2
三班 7 4 9 6 1
其中,已做相关智力评定的有7人,IQ值在39—56之间,为轻度到中度智障;全部都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但水平较低;伴有其它残疾的残疾类型都是肢体残疾,
存在运动障碍;共有24人接受过学前教育,约占总人数的72.7%,有4人在进入培智学校之前在普通学校一年级学习过。
2.2 研究方法
主要综合运用了观察法、访谈法、测验法以及材料分析法对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其中,在自然状态下对该校一年级新生进行观察;访谈的对象包括学校教导主任、一年级教师和部分学生家长。观察与访谈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智障儿童的入学适应不良表现以及该校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的内容等。
在每个班中随机抽取4人(共12人),分别在他们入学两周时和入学两个月后进行测验。测量工具参考了《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姚树桥,龚耀先,1994)以及韦小满《智障儿童社会适应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中的《学校适应能力》 [6],提取并组合相关分测验,制作出《培智学校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情况简易调查》,对智障儿童语言能力、生活自理、动作技能、情感和学习意识等进行测量记录。
此外,对该校教育工作会议记录与教师教案等材料进行定性的分析,了解该校入学适应性教育的相关情况。
3 研究结果
3.1 新生入学适应不良表现
3.1.1 对学校有消极态度
进入陌生的学校,智障儿童告别了原来熟悉的环境,离开父母,开始过着集体住校的生活(大部分的培智学校都为寄宿制学校),要独立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他们以往从未接触过的事务,面对的都是陌生的老师、同学和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智障儿童普遍地从情绪、情感上对学校产生了恐惧心理,抵触学校中的一切事物,哭、怒、闹、打,不知所措,精神紧张;或者是由于感知觉存在严重障碍,而对新环境表现出漠不关心,毫无反应的极端。该校一年级新生中对学校具有明显的消极态度的有8人,约占一年级总人数的24%。
3.1.2 存在学习障碍
学习适应是指学生根据环境和学习的需要,努力调整自我以达到与学习环境平衡的行为过程[7]。智障儿童由于智力水平低下,并且缺乏学习意识,因而在学习上表现适应不良,甚至出现学习障碍:不明确学习的任务;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与动机;对各门学科形成不了浓厚而持久的兴趣;不能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等。而最直接的表现为课堂自我控制能力差,不理解学习要求和课堂纪律,注意力极不集中,喜欢随意走动。
3. .3 人际交往适应不良1
智障儿童之间、智障儿童与教师之间,在共同的学校生活和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频繁的接触,但是,智障儿童严重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与技巧,反而使得他们在密切的接触中产生了焦虑感、孤独感和厌恶感;他们缺乏安全感,对同学乃至教师缺乏信任。
3. .4 生活
自理能力差1
普遍地,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十分差:不会吃饭,不会洗手洗脸,衣裤不分,不会系鞋带,有的甚至大小便都不能自理,对生活老师和保姆的依赖性很强,问题集中在饮食、就寝、如厕、个人卫生等方面。同时缺乏劳动意识,无法完成班级的值日任务。
3.1.5 行为问题突出
在该校一年级新生的行为问题中,攻击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共有12人有着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问题,约占一年级总人数的36.4%,除此之外,他们还有破坏纪律、多动、退缩、任性等行为问题。这些行为问题对智障儿童和学校整体环境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
3.2 智障儿童接受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后的情况
对随机抽取的测验对象进行《培智学校一年级新生适应性情况简易调查》中“对人”与“对事”的测试,其中“对人”一项主要用来评估智障儿童与教师、同学交往的情况;而“对事”一项主要用来评估智障儿童对教育教学常规的熟悉程度。测试结果如下:
表2 一年级新生在“对人”测试中的得分情况
(Table 2 the first year students’ scores in the test 1)
最低得分/人 最高得分/人 最多人数得分项/人 平均分
两周时 0/1 6/1 4分项/4 3.25
两月后 1/1 8/1 4分项/3 6分项/3 4.83
*该部分总分为10分。
表3 一年级新生在“对事”测试中的得分情况
(Table 3 the first year students’ scores in the test 2)
最低得分/人 最高得分/人 最多人数得分项/人 平均分
两周时 0/4 4/1 0分项/4 1分项/4 1.09
两月后 0/2 4/1 3分项/4 2.00
*该部分总分为6分。
由表4、表5可以看到,与入学两周时相比,接受入学适应性教育两个月后的智障儿童在“对人”与“对事”两部分的得分都有了一定提高。
而《培智学校一年级新生适应性情况简易调查》中的“对己”部分由教师与研究者观察所得,用以分析他们行为问题中最突出的攻击性行为改变情况。发现该校适应性教育对攻击性行为的改变效果不是十分明显。
但总体可以说明,一年级新生已逐渐地从认知、情感以及行为三个方面适应与接纳学校生活。而通过观察,他们最明显的变化是不再无故哭闹,但仍对教师缺乏信任。
4 分析与讨论
4.1 该校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的内容与措施
该校施行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直接目的是使智障儿童的身心获得调适,为他们日后的发展提供生活态度的准备、行为习惯准备、社会交往能力准备,其内容与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4.1.1 实行包班制度
即成立低年级课组,以专责管理的形式对一年级新生实施教育教学。该校低年级课组共有6名教师,每两人负责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这6名教师同时又是一年级3个
班的科任教师。无论是上课、课外活动、游戏、“两操”还是放学后与生活老师的学生交接,他们都会与智障儿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种相对固定紧密的班级管理模式,一方面有利于整个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阶段的稳定性和连贯性,一方面给予师生尽可能多的接触与交流机会,从而较快地使师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有利于后继教育工作的推进。
4.1.2 常规教学与主题教育相结合
课堂教育是对智障儿童进行教育教学和康复训练的主要途径。什么时候回校、什么时候上课、在课堂上应该怎么做等,都是该校一年级教师反复强调的事情。综合运用多个情境:实用语文、实用数学、活动训练、校会、班会、广播站等,把培养一年级新生对教学常规的认知工作融入到常规教学之内,融入到每一节课之中,融入到学校生活的每时每刻里,既是促使他们适应学校生活的重点,又是促进他们学习意识形成的必要条件。同时,从入学那天起,为使智障儿童更快地熟悉学校的环境,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改变或降低他们的适应不良现象和不良行为,该校或是该校低年级课组举办了一些主题活动或专题教育:
表4 该校入学适应性教育主题活动表
(Table 4 the major activities of the adaptability education in the school)
活动 时间 内容
迎新活动
06年9月6日
举行欢迎仪式,告别父母,安排宿舍,认识宿舍。
分班活动
06年9月7日
介绍老师,认识同学。
认识我的家 06年9月8日 参观校园,尤其让学生知道宿舍、食堂与教室的位置。
我是生活小主人 06年9月13日—10月23日 ·协助生活老师教会新生如何用餐;
·协助生活老师教会新生整理床铺;
·教会新生识别男女厕所,并能卫生如厕;
·卫生习惯教育,如刷牙、洗手等。
常规教学与主题教育的内容涉及多个领域:沟通,包括语言反应能力与语言理解基础;个人生活,如饮食、穿着打扮、入厕、就寝、个人清洁等;社交技能,如结交朋友、表达感情、团体意识以及求助助人;学习意识,包括读的能力、写的能力,数前认识概念等。
4.1.3 应用行为训练与矫正技术
学校与教师要给予足够的积极的行为支持,帮助智障儿童通过调节他们的行为来适应正常的学校环境,同时帮助他们以社会可接受的行为方式去达到自己的目的,获得满足。智障儿童入学时的不良行为习惯,一方面使其注意力与意识集中于不良行为习惯本身,没能把精力放在技能学习上去;一方面则导致他们互相干扰,互相影响,造成教学秩序混乱的同时,容易使他们通过模仿而养成新的不良行为习惯。该校在智障儿童的行为训练方面有较
丰富的教育经验,适用于智障儿童的行为矫正技术也较完善:学校充分利用康复治疗室、行为训练室等资源,运用强化、隔离、代币等手段,压制一年级新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发生,防止新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
4.1.4 实施爱心与恒心教育,重视教育方法
进行爱心教育,细心关怀智障儿童,为一年级新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可亲的学校环境,从而打动他们的情感,稳定他们的情绪,并使他们接纳教师,接纳其他同学,接纳班集体,愿意与同学、教师在一起学习生活;在进行自理能力训练的时候,做到多称赞,少责骂,给予他们自信与勇气,耐心地逐项指导,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逐渐地培养他们自理的能力;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之中,以此调动智障儿童的参与兴趣和维持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他们身心的协调发展,与其它年级相比,该校对一年级新生的教育教学基本采用游戏法,透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传授知识技能。
4.2 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
该校的入学适应性教育是确有成效的,但无论是在理念与指导思想方面,还是在具体的内容措施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足。本研究就此提出相关意见:
4.2.1 重视学前教育,把入学适应性教育工作提前
在研究中发现,是否接受过学前教育对新生入学适应水平的影响较小,而有关研究也证明这一点[8]。这是与学前教育中缺乏相关的适应性教育有关的。因此,培智学校应与学前教育机构紧密合作,增强转衍意识,加强智障儿童的早期适应能力的训练,训练内容应涉及到适应行为的所有方面,为他们适应学校生活奠定基础。
4.2.2 利用环境资源促进智障儿童心理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希尔加德认为:不同智力水平的发展与不同环境的刺激有着密切的关系[9]。陌生的学校环境的确会使智障儿童产生畏惧、抵触情绪,但同时,丰富的环境刺激有助于智障儿童智商能力的开发[10]。新的学校环境,对于刚入学的他们来说,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机遇。因此,培智学校一方面要控制好学校环境各因素对智障儿童的不利影响,一方面又要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最大限度地开发教育资源,使他们能够接触到学校的方方面面,提高他们入学适应的效果。
4.2.3 完善入学适应性教育课程体系,编写校本教材
该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针对一年级新生,施行两个月的入学适应性教育。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欠缺具体的课程指导,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及评价标准等都不完善,随意性较大,使得低年级组工作繁重且缺乏系统性。为此,培智学校应依据国家有关规定,依据一年
级新生的身心特点,参考多方面的资料,及时总结经验,制定出完善的《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
4.2.4 了解新生特点与差异,为个别化教育作准备
在两个月里,对智障儿童来说,是一个适应学校环境与生活的过程,而对于学校来说,是教师全面了解智障力儿童身心特点与水平差异的过程。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正式确立,应以充分利用这一段时间对他们进行细致的观察量化为基础。
--------------------------------------------------------------------------------
注释:
[1] 张向葵等.教师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观念[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4):73.
[2] 王雁等.智力落后学生学校适应行为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6):31.
[3] 韦小满等.关于智障儿童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评估的理论探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1):19.
[4] Rimmr Kaufman S E,Pianta R C,Cox M J.Teachers’ judgments of problems in the transition to kindergarten[J].Early Childhood Rescarch Quarterly,2005,(15):147-166.
[5] 王丽芳.学生的适应不良与学校的教育指导[J].天津教育,1994,(12):18-19.
[6] 韦小满等.关于智障儿童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评估的理论探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1):9.
[7] 方怀胜.中小学生的学校适应及教师的指导[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18(3):46.
[8] 王雁等.智力落后学生学校适应行为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6):30.
[9] 希尔加特.心理学导论(上)[M].周先庚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25.
[10] Christopher A.Kearneyz著.儿童行为障碍个案集[C].孟宪璋等译.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81-96.
参考文献:
[1] 黄效武.如何做好对小学生的行为适应指导[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2,18(2).
[2] 郭瞻予等.谈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入学适应问题[J].心理健康教育,2004,(10).
[3] 王殿春等.小学生的入学适应与心理指导[J].教育管理,1997,(4).
[4] 李慧莉等.初中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及教育对策[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3,5(2).
[5] 王涛等.大学生入学适应问题及教育对策[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3,5(2).
[6] 贾咏梅.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6,(4).
[7] CarrG,Dunlap G,Horner H et al.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J].Journal of Positive Behavior Interventions,2002,(4).
[8] 韩淑萍.浅谈“幼小衔接”——儿童入学适应能力培养[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
[9] 陈东玲.如何帮助入学新生适应校园生活[J].科教文汇,2006,(6).
[10]郑玉华.如何
有效提高入学前儿童的心理适应能力[J].教育导刊,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