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无机与分析化学第五章教学
上海交通大学2005-2006学年《无机与分析化学》补考试题(节选)
9.( )已知下列反应在标准状态下,皆正向自发进行:
2Fe2+ + Cl2 =2Fe3+ + 2Cl-
2Fe3+ + 2I- = 2Fe2+ + I2
则有关ϕΘ 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ϕΘI2/I->ϕΘFe3+/Fe2+> ϕΘCl2/Cl-
B、ϕΘFe3+/Fe2+>ϕΘI2/I-> ϕΘCl2/Cl-
反应
Δ r Hmθ/ kJ·mol-1
Δ r Smθ/ J·mol-1·K-1
① CaCO3 (s)
CaO(s) + CO2 (g)
177.85
164.04
② N2 (g) + 3H2 (g)
2NH3 (g)
-92.38
-201.38
2. 已知[Ni(CN)4]2-是反磁性的,而[Ni(H2O)4]2+是顺磁性的;[Fe(CN)6]3-仅有一个单电子, 而[Fe(H2O)6]3+有五个单电子。试画出示意图和运用相关理论来进行解释。
(A)指示剂为有色物质。
(B)指示剂为弱酸或弱碱。
(C)指示剂为弱酸或弱碱,且其酸式或碱式结构具有不同颜色。
(D)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可呈现不同的颜色。
6.( )在含有大量固体 CaSO4 的溶液中,能使 Ca2+进入溶液的最有效方法是:
(A)加入过量的 H2SO4;
(B)加入过量的 HNO3;
(C)加入 BaCl2 溶液;
11.(
)在下列配离子中,其中分裂能最大的是:
(A)Fe(SCN)63-;(B)Fe(CN)63-;(C)Fe(CN)64-;(D)FeCl4-
二、是非题
( )1. 催化剂能显著的提高反应速率,而且还能改变反应的焓变。
(NEW)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808无机与分析化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2009年华中科技大学873无机及分析化学考研真题
2012年四川大学613无机及分析化学(含仪器分 析)考研真题
2011年四川大学613无机及分析化学考研真题
2010年四川大学613无机及分析化学考研真题
2005年复旦大学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考研真题
2004年复旦大学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3年复旦大学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第一部分 上海交通大学808无机与分析化 学考研真题
2004年上海交通大学433无机与分析化学考研 真题
2003年上海433无机与分析化学考研真题
目 录
第一部分 上海交通大学808无机与分析化学考研真题 2004年上海交通大学433无机与分析化学考研真题 2003年上海交通大学433无机与分析化学考研真题 2002年上海交通大学433无机与分析化学考研真题 2001年上海交通大学433无机与分析化学考研真题
第二部分 兄弟院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2007年武汉大学640无机及分析化学考研真题 2006年武汉大学495无机及分析化学考研真题 2005年武汉大学814无机及分析化学考研真题 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873无机及分析化学考研真题 2009年华中科技大学873无机及分析化学考研真题 2012年四川大学613无机及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考研真题 2011年四川大学613无机及分析化学考研真题 2010年四川大学613无机及分析化学考研真题 2005年复旦大学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考研真题
2004年复旦大学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考研真题及 详解
2003年复旦大学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考研真题及 详解
2001年上海交通大学433无机与分析化学考研真题
第二部分 兄弟院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考研 真题(含部分答案)
无机与分析化学(一)_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无机与分析化学(一)_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一个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答案:等温等压且不做非体积功条件下,反应朝吉布斯自由能减小的方向进行2.当一个化学反应处于平衡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答案: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能变为03.在某温度下CuO分解到达平衡时,平衡分压为300kP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答案:该温度下,反应4CuO(s)=2Cu2O(s)+ O2(g) 的标准平衡常数为34.对于反应A(s)+2B(g)=C(g),其标准摩尔反应焓变>0。
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哪一个变化利于增加C的量答案:压缩体积5.已知某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焓变小于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答案:该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一定会随反应温度上升而减小6.下列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不为零的是答案:液氨7.下列有关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答案:熵是系统混乱度的量度,与生成焓不同,绝对零度时任何完美晶体的绝对熵为零8.在标准压力和 373 K下,封闭体系中水蒸发达到平衡,则下列表达式不正确的是ΔU = 09.在相同条件下,反应分两步完成与一步完成比较,采用两步完成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答案:焓、熵、吉布斯自由能变化都相同10.298K,某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化量为10 kJ/mol,则答案:0.01811.关于反应速率常数k和质量作用定律的描述,正确的是答案:反应速率常数取决于反应本性和反应温度,与反应物、生成物浓度无关12.升高相同的温度,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低温区速率增大倍数较多13.增加反应物浓度,使反应速率增大的原因是答案: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总数增加14.已知反应M(g) + 2N(g) = P(g) + Q(g) 为基元反应,M和N的起始分压分别为60kPa和80kPa。
当P的分压为20kPa时,其此时的反应速率与开始时的反应速率的比值关系正确的是答案:1/615.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答案:不能改变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焓变、内能、熵变16.5f原子轨道时空间取向有几种?答案:717.下列四个量子数中能正确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是答案:4,3,-3,-1/218.下列原子中的原子轨道能量与角量子数l无关的是答案:H19.一基态原子的第五电子层只有2个电子,则该原子的第四电子层电子数可能为答案:8~1820.下列基态原子中,含有3个未成对电子的是答案:V21.下列元素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答案:Mg22.下列分子中键有极性,分子也有极性的是答案:CO23.下列分子中,相邻两共价键夹角最小的是答案:H2O24.熔化下列晶体时,只需克服色散力的是答案:BF325.按照分子轨道理论,下列微粒中最稳定的是答案:N2。
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2014年秋季学期《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1)》课程教学说明【模板】
**大学致远学院2014年秋季学期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1)》课程教学说明
一.课程基本信息
1.开课学院(系):化学化工学院
2.课程名称:《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1)》
3.学时/学分:64学时/ 2学分
4.先修课程:无
5.上课时间:周五6-10
6.上课地点:化学A楼二楼
7.任课教师:陈虹锦,chenhj@
8.办公室及电话:化学楼A楼,********
9.助教:未定
二.课程主要内容(中英文)
1.无机与化学分析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训练;
2.化学热力学、动力学有关实验(反应速率及平衡常数测定);
3.无机合成实验;
4.综合实验(化合物的合成及组分与含量测定);
5.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练习(电导率仪、pH计、电子天平、分光光度计等)
6.设计实验(兼考核)
三.课程教学进度安排(中英文)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1)——致远学院(2014)大纲及进度
四.课程考核方式及说明
80%为平时成绩(操作、预习、实验报告等)
20%为考试成绩
五.教材与参考书
实验化学(上)第二版——科学出版社,陈虹锦主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一)_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无机与分析化学(一)_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原子轨道符号为4d时,说明该轨道有几种空间取向?参考答案:52.下列成套量子数中不能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是参考答案:3,3,0,-1/23.多电子原子的能量由哪几个量子数决定?参考答案:n和l4.元素L壳层中电子数目最多为参考答案:85.某元素原子外围电子构型为3d74s2,此元素的原子序数为参考答案:276.下列哪种原子中的原子轨道能量与角量子数l无关?参考答案:H7.下列原子中哪一个的半径最大?参考答案:K8.NH3分子中N原子的杂化类型是参考答案:不等性sp39.下列物质中极性最强的是参考答案:NH310.下列分子中偶极矩不等于零的是参考答案:H2S11.HF与H2O分子之间存在的作用力是参考答案: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和氢键12.下列各物质沸点高低顺序中正确的是参考答案:NH3>AsH3>PH313.下列化合物中键的极性最小的是参考答案:LiF14.下列元素中属于过渡元素的是参考答案:铁15.已知1362K时反应H2(g)+1/2S2(g)=H2S(g)的标准平衡常数为0.80,反应3H2+SO2(g)=H2S(g)+2H2O(g)的标准平衡常数为1.8×10^4(注:^后数字代表幂指数),则反应4H2+ SO2(g)=S2(g)+ 4H2O(g)的标准平衡常数约为() 参考答案:5.1× 10^816.升高相同的温度,一般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倍数较多的是()参考答案:Ea较大的反应17.下列反应中,进行1mol反应时放出热量最大的是()参考答案:CH4(g)+2 O2(g)====CO2(g)+2H2O(l)18.汽车尾气处理的可以进行一步反应就实现无害化,反应式为NO(g)+ CO(g)=1/2N2(g)+ CO2(g),标准摩尔反应焓变为-373.0kJ/mol。
在汽车的发动机系统中,这种一步处理却有困难,下列分析的原因最准确的是()参考答案:该反应的活化能高,速率慢,没有足够的反应的时间19.已知反应A+3B = 2C+D,在某段时间以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1.0 mol/L·min,则此段时间内以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参考答案:2.0mol/L·min20.高温时NO2分解为NO和O2,其反应速率方程式为:v(NO2) =k[NO2]2(注:末尾2为幂指数)在592K,速率常数是0.498L/mol·s,在656K,其值变为4 .74 L/mol·s,计算该反应的活化能(单位:kJ/mol)为()参考答案:113.6721.当一个化学反应处于平衡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反应混合物的组成宏观上不随时间而改变22.在927度时,2CuO(s)=Cu2O(s)+1/2O2(g),已知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为1.73,此时的平衡分压约为()参考答案:299kPa23.反应2COF2(g)=CO2(g)+CF4(g)是吸热反应,某温度条件下,达平衡时CO2为8mol,CF4为5mol,COF2为3mol,下列陈述中错误的是()参考答案:温度升高平衡常数Kp减小24.298K时,反应BaCl2×H2O(s)==BaCl2(s)+H2O(g)达平衡时H2O(g)的分压为330 Pa,该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约为 ( )参考答案:+14.3 kJ/mol25.一个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参考答案:ΔrGm=02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可以整数、分数和零27.所谓原子轨道指的是参考答案:一定的波函数28.对于热力学可逆过程,下列四种叙述中正确的是()(1) 变化速率无限小的过程、(1) 可做最大功的过程(3) 循环过程、 (4) 能使系统和环境都完全复原的过程;参考答案:(1)(2)(4)29.反应2NO(g)+O2(g)=2NO2(g),标准反应摩尔焓变为-114kJ/mol,标准摩尔反应熵变为-146J/mol×K。
上海交通大学20032004学年《无机与分析化学》期终考试(中医药大学 节选)
上海交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期终考试试卷(节选)(2003-2004学年第一学期)中医药大学班级学号姓名任课教师题号一二三四五成绩得分一、单项选择题 15%()1、某溶液的pH=0.04,则其中H+的浓度为:A、 0.912mol/LB、0.91mol/LC、0.9mol/LD、1.1 mol/L()2、将BaSO4分别放置于纯水、1.0mol/L NaCl、1.0mol/L BaCl2三种溶液中,溶解度分别为s1、s2、s3;则三者的关系为:A、s1 > s2 >s3B、s3 > s1 > s2C、s2 > s1 >s3D、s2 > s3 > s1()3、下列电极反应中,若其他条件不变,将有关的离子浓度减少一倍,则电极电势增加的是:A、Fe3++e- Fe2+B、 Ag++e-AgC、2H++2e-H2(g)D、 Cl2(g)+2e-2Cl-()4、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金属离子M,若要求测定相对误差小于0.1%,则准确滴定的条件是:A、 lg[c(M)·K(MY)]≥6B、 lg[c(M)·K'(MY)]≥6C、c(M)·K(MY)≥6D、c(M)·K'(MY)≥6()5、 MnO4—与H2O2反应很慢,但一旦反应开始后,反应会逐渐加快,这是因为:A、诱导效应B、加和效应C、自动催化效应D、催化作用()6、在AgCl白色沉淀中加入KI溶液,沉淀的颜色发生了变化,其原因是:A、发生分步沉淀B、发生沉淀的转化C、沉淀溶解D、生成配合物()7、已知HCN的Ka为4.93×10-10,则其共轭碱的碱常数K b为(A) 4.93×10-10, (B) 2.03×10-5, (C) 2.03×10-10, (D) 9.86×10-10()8、下列磷酸盐溶液中pH最小的是(A) 0.10 mol/dm3 Na3PO4, (B) 0.10 mol/dm3 Na2HPO4(C) 0.10 mol/dm3 NaH2PO4, (D) 0.20 mol/dm3 NaH2PO4()9、0.10 mol/dm3弱酸溶液的pH是(a) 小于1, (b) 大于1, (c) 等于1, (d) 不能确定()10、根据ϕ (Fe3+/Fe2+)=0.77 V,ϕ (Sn2+/Sn)=-0.14 V,ϕ (Cu2+/Cu)=0.34V,判断下列不能共存的物质是:A Cu2+和Fe2+B Cu2+ 和Fe3+C Cu2+和SnD Cu和Fe2+二、填空题 20%1、命名或写出配合物的化学式[Al(H 2O)(NH 3)(OH)2]Cl ; K 3[Co(CN)6] ;六氰合铁(II )酸铁 ;一氯·一硝基·一氨合铂(II ) 。
上海交通大学《无机与分析化学》期终试卷(A)
4. 完成下表:5 分
滴定方法 测定对象
沉淀滴定法 Cl-
配位滴定法 自来水总硬度
高锰酸钾法 草酸
酸碱滴定法 混合碱
标准溶液
指示剂
K2CrO4
溶液介质
碱性
中性
5.液氨、乙二胺等碱性溶剂对于
6.氧化物的氧化性和溶液的酸度有很大关系,如图所示。
要使 PbO2+ 2Cl- + 4H+ = Pb2+ + Cl2 + H2O 反
的摩尔含量不变。用过量的 AgNO3 处理该化合物的溶液,每摩尔 Co 可得 2molAgCl 沉淀,
这种化合物应该是: A)[Co(NH3)4]Cl3;B) [Co(NH3)4Cl3];C)[Co(NH3)4Cl2]Cl;D)[Co(NH3)4Cl(H2O)]Cl2
第1页共3页
上海交通大学《无机与分析化学》期终试卷(A)
上海交通大学《无机与分析化学》期终试卷(A)
上海交通大学《无机与分析化学》期终试卷(A)
(2006~2007 学年第一学期)………环境专业
班级 题号 得分
学号
一
二
姓名
三
四Hale Waihona Puke 得分 五一、选择题:
1. (
)在 H3PO4 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强碱后,溶液的 pH=14.00,下列物种中浓度
最大的是:
A)H3PO4;B) H2PO4-;C) HPO42-;D)PO43-;
第2页共3页
上海交通大学《无机与分析化学》期终试卷(A)
2.市售的用作干燥剂的蓝色硅胶,常加入带有蓝色的 Co2+离子同 Cl-键合的配合物,用久后 变为粉红色则无效。 (1)试用晶体场理论解释颜色变化的原因并画出相关的能级图。(提示:固体无水 CoCl2 可视为四面体场的配合物,水合以后为八面体场的配合物) (2)失效后的粉红色硅胶能否再生?如何再生?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码:(不确定的可暂空置不写)(宋体,小四号,一级标题以下的内容字体要求相同)课程名称: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108/6先修课程:中学化学适用专业:应用化工技术开课系(部)或教研室:理工系二、课程的性质、内容和任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是高职院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变化过程中能量关系的一门基础课程。
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两大基础课之优势和特点于一身。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无机与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四大平衡及四大滴定分析方法和实际应用,熟悉仪器分析测试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了解元素化学的性质与应用,并且能熟练运用基本原理,结合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分析方法,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目标。
并为后续课程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学科学习打好基础。
三、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实践,为发展学生在专业学习和职业岗位奠定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检验知识、技能及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认真细致操作的工作态度,树立高度责任意识。
在理论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学习并掌握物质结构基础理论知识;2、学习并掌握化学检验的标准、安全知识、仪器设备、工作程序、分析步骤、检验方法、误差与数据处理等相关理论知识及计算;这部分内容是各行业从事检测技术人员必备的知识,其目的是为后续各章知识的学习以及将来上岗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四大平衡基本原理及四大滴定分析方法(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及其相应的滴定分析方法)是让学生掌握化学分析法的基本理论和规范的操作技能。
4、掌握重量分析法的分析过程、要求、影响沉淀纯度及溶解度的因素、结果计算等内容;5、学习并理解元素化学性质,6、明确无机及分析化学在职业岗位中的任务和作用。
无机与分析化学(二)_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无机与分析化学(二)_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用0.1mol/L HCI滴定0.1mol/L NaOH时的pH突跃范围是9.7~4.3,用0.01mol/LHCI滴定0.01mol/L NaOH的突跃范围是()参考答案:8.7~5.32.双指示剂法测混合碱,加入酚酞指示剂时,消耗HCI标准滴定溶液体积为15.20mL;加入甲基橙作指示剂,继续滴定又消耗了HCI标准溶液25.72mL,那么溶液中存在参考答案:Na2CO3+NaHCO33.用莫尔法直接测定氯化物中氯的含量,若溶液的酸性较强,则会使测定结果参考答案:偏高4.福尔哈德法是用铁铵矾[(NH4)Fe(SO4)2﹒12H2O]作指示剂,根据Fe3+的特性,此滴定要求溶液必须是参考答案:酸性5.在用重铬酸钾K2Cr2O7标定硫代硫酸钠Na2S2O3时,通常采用间接法,使重铬酸钾K2Cr2O7在酸性条件下与KI作用,生成I2与硫代硫酸钠Na2S2O3反应,从而进行标定,但KI与K2Cr2O7,反应较慢,为了使反应能进行完全,下列措施不正合理的是加热6.KMnO4在酸性溶液中与还原剂反应,其自身还原的产物是参考答案:Mn2+7.碘量法测定铜的过程中,加入KI的作用是参考答案:还原剂、配位剂、沉淀剂8.为了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采取的措施之一是设法降低干扰离子的浓度,其作用称参考答案:掩蔽作用9.EDTA在不同pH条件下的酸效应系数α[Y(H)]不同,当pH=4、6、8、10时,lgα[Y(H)]分别为8.44、4.65、2.27,0.45,已知 lgK(MgY)=8.7,设无其他副反应,确定用EDTA直接准确滴定浓度为0.01mol/LMg2+溶液的酸度为参考答案:pH=1010.Cl2/Cl-和Cu2+/Cu的标准电极电势分别是+1.36V和+0.34V,反应Cu2+(aq)+2Cl-(aq) ═Cu (s)+Cl2 (g)的Kθ值与下列数值最接近的是(注:^代表幂次)2.65*10^(-35)11.欲配制pH=5.0缓冲溶液应选用的一对物质是参考答案:HAc(Ka=1.8×10-5)~NaAc12.欲配制pH=10.0缓冲溶液应选用的一对物质是参考答案:NH3·H2O(Kb=1.8×10-5)~NH4Cl13.下列各组物质按等物质的量混合配成溶液后,其中不是缓冲溶液的是参考答案:NaCl和 NaOH14.用NaAc·3H2O(相对分子量137g/mol)晶体,2.0moI/LHAc来配制pH为5.0的HAc-NaAc缓冲溶液1升,其正确的配制是参考答案:将49克NaAc·3H2O放入少量水中溶解,再加入100ml 2.0mol/L HAc溶液,用水稀释1升15.用c(HCl)=0.1 mol/L HCI溶液滴定c(NH3)=0.1 mol/L氨水溶液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值为参考答案:小于7.016.下列关于酸碱电离理论,质子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参考答案:质子理论不适用于非水溶剂或气体间的酸碱反应17.人的血液中,[H2CO3]=1.25×10-3mol/L(含CO2),[HCO3-]=2.5×10-2mol/L,假设平衡条件在体温(37℃)时H2CO3的pKa1=6.1,则血液的pH值是参考答案:7.418.含有下列各组离子的溶液,其中的溶质都属于酸的是参考答案:H+,SO42-,Cl-19.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可以得出参考答案:酸可能是电中性的分子、阳离子或阴离子20.AgC1在1mol/L氨水中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大,其原因是参考答案:配位效应21.已知AgCl的pKsp=9.80。
无机与分析化学(二)_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无机与分析化学(二)_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在酸碱滴定中,选择强酸强碱作为滴定剂的理由是答案:使滴定突跃尽量大2.在HC1滴定NaOH时,一般选择甲基橙而不是酚酞作为指示剂,主要是由于答案:甲基橙终点时CO2影响小3.某温度下,La2(C2O4)3 饱和溶液的溶解度为1.1×10-6 mol/L ,则其溶度积(符号“^”后数字代表幂指数)为 ( )答案:1.7×10^-284.以Fe3+为指示剂,NH4SCN为标准溶液滴定Ag+时,应在()条件下进行。
答案:酸性5.由电极MnO4-/Mn2+和Fe3+/Fe2+组成的原电池。
若加大溶液的酸度,原电池的电动势将答案:增大6.两锌片分别插人不同浓度的ZnSO4水溶液(分别以I和II表示)中,测得电极电势EI=-0.70V,EⅡ=-0.76V,说明两溶液中锌离子浓度是答案:Ⅰ的Zn2+浓度> Ⅱ的Zn2+浓度7.对相同的中心离子,其外轨型配合物与内轨型配合物相比,稳定程度大小为答案:无法比较8.用 AgNO3处理[FeCI(H2O)5]Br溶液,将产生沉淀,主要是AgBr9.某溶液主要含有Ca2+、Mg2+及少量Fe3+、Al3+ ,今在pH为10时,加人三乙醇胺后以EDTA滴定,用铬黑T为指示剂,则测出的是答案:Ca2+、Mg2+总量10.在酸性介质中,用KMnO4溶液滴定草酸钠时,滴定速度答案:开始慢中间逐渐加快最后慢11.间接碘量法一般是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进行,这是因为答案:Na2S2O3在酸性溶液中容易分解12.用K2Cr2O7法测定钢铁试样中铁含量时、加入H3PO4的主要目的是使Fe3+生成Fe(HPO4)+ ,降低铁电对电极电势13.在下列溶液中加入1mol的HCl(忽略加入前后体积变化),pH值变化最小的是答案:1mol/L氨水+1mol/L氯化铵等体积混合14.下列各组化合物和离子中为共轭酸碱对的是答案:H2O和OH-15.Na2HPO4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为答案:[H+]+[H2PO4-]+2´[H3PO4]=[OH- ]+[PO43-]16.已知AgBr的pKsp=12.30,Ag(NH3)2+的lgK稳=7.40,则AgBr在1.00mol/LNH3溶液中的溶解度(单位:mol/L,符号“^”后数字代表幂指数)为答案:10^-2.517.测得[Co(NH3)6]2+配离子的磁矩为4.26B.M.,则该配离子的晶体场稳定化能绝对值为答案:8Dq18.[Co (en)2Cl2]+配离子的配位数为答案:619.利用EDTA的酸效应曲线(林邦曲线),可查出答案:各金属离子准确滴定的最小pH值20.BaSO4的分子量为 233g/mol,pKsp = 10 ,把 1.0 mmol 的 BaSO4配成10dm3 溶液,BaSO4没有溶解的量是答案:0.21 g21.配制好的HCl通常需贮存于( )中答案:白色磨口塞试剂瓶22.若将 AgNO2放入 1.0 dm3 pH = 3.00 的缓冲溶液中,AgNO2溶解的物质的量是( )。
分析化学第五版课件第五章
§1. 概述
EDTA的离解平衡 :
H6Y2+ H5Y+ + H+
K K K
θ a1 θ a2 θ a3
H5Y+
H4Y + H+
H4 Y
H 3 Y- + H +
H3 Y
-
H2 Y + H
Y4- + H+
2+
2-
+
K
H2Y2HY3-
HY3- + H+
K
K
+
θ a4 θ a5
θ a6
总反应 :
H6 Y
Y + 6H
Home
结论: 要使主反应的完全程度 必须使MY
2、条件稳定常数
配合反应的完全程度如何量化? 配合反应的完全程度可用常数 K 稳 来表示。
只考虑酸效应
——条件稳定常数( K
' MY
)
考虑所有的影响因素
——有效条件稳定常数( K M'Y' )
Home
2、条件稳定常数 只考虑酸效应—条件稳定常数( K M + Y MY
Home
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稳定性
主反应 M
副 反 应
+OHM(OH)
+
+L
ML
Y
+N
NY
MY
+H+
+L
+H+
HY
+OHMOHY
MHY MLY
干扰离子
M(OH)2 ┆ ML2 ┆ H2Y ┆
混合配合效应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人学数学、人学物理等。
★适用专业:化学专业。
★教材:《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教学参考书:《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山东人学印永嘉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胡英等编,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Physical Chemistry.6th ed., Atkins P.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有中译本)附:关于教材本课程采用的教材是由南京大学教师编写高等教育岀版社出版(2005年)的《物理化学》(第五版),它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五版是在第四版的基础上,遵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与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2004年通过的”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化学教学基本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增删,并总结近年来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成果修订而成的。
全书重点阐述了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同时考虑到不同读者的需要也适当介绍了一些与学科发展趋势有关的前沿内容。
★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是高等院校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为化学专业二级学科。
课程以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表面化学和胶体化学为基本结构,主要内容有化学热力学第一、二、三定律、相平衡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可逆电池的电动势、电解与极化作用:化学动力学基础一、二;表面化学和胶体化学。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了解该研究领域的一些新进展,从而进一步扩人知识面,打好专业基础,加深对先行课程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的理解,做到知识面宽、基础深。
另一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前人提出问题、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在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碰到问题时,能得到一些启发和帮助。
上海交通大学无机与分析化学期终试卷B节选
B、0.91mol·dm-3
C、 0.9mol·dm-3
D、1.1 mol·dm-3
2、(
)H3PO4 的 pKa1、pKa2、pKa3 分别是 2.12、7.12、12.32,在下列不同 pH 值的溶
液中,溶液中 HPO42-的平衡浓度最大的是:
A、 7.21
B、10
C、12.32
D、14
3、(
)将 BaSO4 分别放置于纯水、1.0mol·dm-3 NaCl、1.0mol·dm-3 BaCl2 三种溶
D、 Fe(II) E、 以上都不是
5、( 是:
)要想增加电池(-)Zn|ZnSO4(c1)|| CuSO4(c2)|Cu(+)的电动势,应采取的办法
A、负极通入 H2S 气体;B、正极加入 CuSO4 溶液;C、负极加水稀释;D 上述三种都可以。
6、(
)已知某金属指示剂在水溶液中发生如下电离,
H3In (紫红)
上海交通大学《无机与分析化学》期末试卷(B)
3、[Fe(CN)6]3-仅有一个单电子,而[Fe(H2O)6]3+有五个单电子。试画出在晶体场中 d 电子排布 示意图并计算晶体场稳定化能(CFSE),据此判断何种配合物更稳定。
*4、新分离的红细胞放在 0.10mol·dm-3 NaCl 中,将有何现象发生?简述其原因。(血液的
标准状态原电池符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准电动势 Eθ为:__________。标准平衡常数 Kθ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配平下列方程式: ZnS + NO3- + Cl- → ZnCl42- + NO2 + S (酸性介质) 氧化反应:
初三化学沪教版第五章教案范文
初三化学沪教版第五章教案范文积极探索化学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化学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化学的自信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三化学沪教版第五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三化学沪教版第五章教案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的基础上,研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通过讨论,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通过实验探究,学会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装置的探究,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养学生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思路;通过筛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发展观察能力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探究中,使学生体验合作、发现的乐趣;在设计实验装置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课堂引入指导方法一:引导学生复习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掌握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气的方法,逐一筛选出适合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会选择,学会判断,从中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验学生的主动学习。
方法二:从实验室制气的要求入手,讲清楚原则,让学生自己总结,思考到底实验室中用什么方法来制备二氧化碳。
方法三:单刀直入先讲实验室中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让学生思考,实验室选择这种方法的依据是什么?通过对比突出该方法的优越性,总结出实验室制气的原则。
知识讲解指导注意讲解时的条理性,使学生明白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检验方法;让部分学生清楚选择该方法的原因和实验室制气方法选择的依据。
注意理论与实验的结合,避免过于枯燥或过于浅显,缺乏理论高度。
联系实际,讲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原理,适用范围,必要时也可讲解常用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关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教材分析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长:
子弹
= h / (mv) = 6.6×10-34 / (2.5 × 10-2 300)
= 8.8 10-35 (m) 可忽略,主要表现为粒性。
电子 = h / (mv)
= 6.6×10-34 / (9.1 × 10-31 5.9×105)
= 12 10-10 (m) = 1.2 nm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粒子的共性,是统计结果。
E = h =hc/
e
波数= E/(hc )= B/(hc) (1 / n12 – 1/ n22)
其中, B/(hc) = 1.0973731 107 (m-1) 与RH很相近。
(原子有确定的电子轨道,轨道能量是量子化的,电子跃迁吸收或发射能量)
首次提出了量子化的概念;
较好地解释了氢原子的线状光谱和里德堡经验公式;
能量 E = h , E = mc2
动量 P = h/
E, P
粒性
,
波性
De Broglie关系
= h / P = h / (mv)
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
1。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方法的革命): 光的波粒二象性; 德布罗意物质波;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假设及电子衍射实验的验证。 2。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的特点及表征: 波动性: 、 粒子性:E 、 P 关系: E=mc2
2mx
2 x3.14 x 10 x 10-3 x 0.01 x 10-2
= 1.054 x 10-28 m/s
电子 V > h
=
6.623 x 10-34
2mx
2 x3.14 x 9.11 x 10-31 x 10-11
= 1.157 x 107 m/s
• 微观世界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与宏观世界 • 经典力学方法的区别:统计的方法,研究可 • 能性,即概率和概率密度。
Schrődinger方程的求解和波函数( )
球坐标: x = r sin cos y = r sin sin z = r cos r=(x2 + y2 +z2)1/2 ( =0~180 ,
= 0~360 )
波函数( )
关于方程的解:是一组函数——波函数 从物理学角度上考虑,方程的解要有物理意义,所以会有一些边界条件,引进一些量子数。
计算氢原子的电离能
Bohr原子结构模型的局限性:
无法解释氢光谱的精细结构和多电子原子的光谱; 固定轨道的假设与经典的力学理论不符; 方法的错误,想象的轨道和量子化的概念,用经典力学的方法无法处理微观世界,不能正确地反映微观
世界的粒子的运动规律。
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
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
1924,法国Louis de Broglie
4. 测不准原理:
或
宏观与微观的区别:准确位置与概率和
可能性;
x
p
h
2
x h
2mv
• 测不准原理及意义:反映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例如: • 子弹: m=10 g, x=0.01 cm, • 电子: m=9.11 X 10-31 g, x=10 -10 cm
x h
2mv
子弹
V > h
=
6.623 x 10-34
2. 能级交错及其原因: 屏蔽效应:
a. 内层电子对外层电子的作用; b. 有效核电荷Z*; Z*=Z c. 屏蔽系数 ; d. 对 的影响因素:内层电子数、轨道形状、离原子核的距离; e. 斯莱脱经验计算规则:
先分层或分组,再计算
f. 效果:Z*=Z - ,
则Z* , E .
E13.6(Zn2)2 eV
数
符号
数 符号
1
K
0
1s
0
各层原 子轨道
总数
1
电子运 动状态
总数
2
2
L
0
2s
0
4
8
1
2p
0, 1
3
M
0
3s
0
9
18
1
3p
0, 1
2
3d 0, 1, 2
4
N
0
4s
0
16
32
1
4p
0, 1
2
4d 0, 1, 2
3
4f 0, 1, 2, 3
氢原子中单电子的轨道能级图
E 3s, 3p, 3d
2s, 2p 1s
size 尺寸
shape 形状
m
0, 1, 2, , l orbitals of subshell亚 direction
层轨道
方向
ms
+1/2, -1/2
spin state
自旋状态
Spin direction 自旋方向
四个量子数和电子运动状态
主量子数 n 取值 1
2
角量子数 l
取值
能级 符号
0
1s
0
2s
1
2p
磁量子数 m
取值
原子轨道 符号 总数
0
1s
1
0
2s
0
2pz
4
2px ±1
2py
自旋磁量子数 ms
取值
符号
± 1/2
± 1/2
± 1/2
± 1/2
± 1/2
电子运动状 态数 2
8
l = 0, 1, 2, ……, (n-1); m = 0, ±1, ±2, ……, ±l
主量子 电子层 角量子 能级 磁量子数
屏蔽效应 :电子作为客体
屏蔽效应 (Shielding):电子作为客体
有效核电荷:Ze = Z - ( 称屏蔽常数) Slater规则: (1) 分组;(2) 外层 = 0; (3) 同组 = 0.35;(4) 邻组 = 0.85 (s,p), 1.00(d,f); (5) 内组 = 0.85 (s,p), 1.00(d,f)
n, l, m (r, , ) = R n, l (r) Y l, m ( , ) 波函数 = 径向函数 × 角度函数 R n, l (r) :波函数的径向部分,由n, l决定. Y l, m ( , ): 波函数的角度部分,由l, m决定.
波函数与原子轨道
波函数是波动方程的解,是系列状态函数;
波函数的求解过程:坐标变换、分离变量,求出一系列解
波函数( )角度分布(+, -) 电子云( 2)角度分布
*讨论: 电子云图象与波函数图象的区别; 波函数图象的特点及正、负号的解释; 电子云图的应用。
波函数的空间图象: 是一种组合,由径向分布和角度分布两部分组成; 径向分布与角度分布的意义和图象特点; 波函数图象的应用及与电子云图象在应用上的区别。
波函数以及常数 n、 l、m
电子的运动状态可由Schrődinger方程解得的波函数来描述。为得到合理解,在解Schrődinger 方程中,波函数中引入了常数项 n、 l、m、ms,其意义见后,取值范围为:
n = 1, 2, 3, …… l = 0, 1, 2, ……n-1 m = 0, 1, 2, …… l ms = 1/2
四个量子数及物理意义
四个量子数的由来: 为使波函数的解有确切的物理意义; 能够解释氢光谱的精细结构; 体现微观量子化的特点; 由量子力学理论而来。
四个量子数及代表的物理意义: 主量子n数,n=1、2、3…….
描述核外电子出现概率最大的区域离核的距离,n大,r大。表征能量的大小,n大,即离核远,所以E 大;
上海交通大学无机与分析化学第 五章教学
• 历史发展 • 实验基础 • 基本结构
原子结构 Atomic Structure
Particle
Location Charge Mass(amu)
Proton
Nucleus
+1
1.0
Neutron Nucleus
0
1.0
Electron Around nucleus
能层、能级、轨道
多电子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 轨道能量 蔽效应、钻穿效应)
• 电子排布 (Pauli 原理、能量最低原理、Hund规则)
• 元素周期律 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
(屏 (原子半径、电
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次序
能级分裂 : n 同,l 不同, 如:E3s E3p E3d 能级交错: n, l 均不同, E4s E3d (Z 21)
是角度函数Y l, m ( , )随 , 变化的图象。
波函数角度分布图- d轨道
1s 球壳薄层及径向图
不同层次的电子云径向分布
电子云( 2) 径向密度分布函数:
R2 n, l (r)
电子云( 2) 径向分布函数: r2 R2 n, l (r)
电子云径向分布图
电子云径向分布函数(r2R2 n, l( r))
概率密度 ——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的概率密度,有重要的意义;
电子云——概率密度的空间图象。
2
概率密度( | |2 ):电子在原子空间上某点附近单位微体积内出现的概率。
| |2 的物理意义: (1926年,德国, Born)
| |2 值大,表明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几率大小,即电荷密度大;| 体积内电子出现的几率小,即电荷密度小。
;
对核外电子,则成为原子轨道(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轨道”);
*此处的原子轨道与经典轨道的区别;
a.波函数即原子轨道是核外电子出现概率较大的空间;
(r,,) b.由于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该概率与电子所 处的空间(x、y、z)和能量(E、V)有关。
概率密度和电子云
3. 概率密度和电子云: 波函数 ——核外电子运动的状态、出现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