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
高考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知识点导读
高考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知识点导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最基本的经济体制,它不仅在经济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发展和社会稳定。
下面将通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知识点进行导读,帮助考生掌握相关内容。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经济制度,其基本特征包括:(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市场调节为主要手段,政府调控为辅助手段;(3)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和监管。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1)改革开放初期的市场经济体制探索,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为主体、市场调节为辅助”的体制框架;(2)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市场调节的基础作用;(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完成,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提高市场经济体制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和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以下优势:(1)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经济效益;(2)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创新和技术进步;(3)增加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临一些挑战:(1)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2)市场失灵和政府监管不力的风险;(3)贫富差距扩大及社会不公问题的出现。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1)基本原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平竞争、保障和改善民生、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等;(2)运行机制:市场机制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宏观调控、法制保障等。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路径和目标(1)发展路径:根据不同发展阶段,采取渐进式、有序化的发展路径,坚持改革开放、稳定发展的方针;(2)发展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完善、有序、高效的市场体系,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讲义) PPT
二、经济体制与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资源配置是指社会如何把有限的经济资源配 置到社会需要的众多领域、部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中 去,产生最佳的效益,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 需要-永无止境。 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是有限的.
稀缺:一个社会无论有多少资源,总是一个有限的量, 相对于人们的无限欲望而言,资源量总是有限的、 不足的。 一切经济问题都是由需要无限与资源有限这个矛盾 引起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讲义)
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
经济体制与资源配置 市场经济体制
与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 Nhomakorabea征市场经济 的基本功能
市场失灵与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特点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基本经济制度
逐步改变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 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和相应的经济变量数值的决定,来说明 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 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 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 分利用。
❖.
第二节市场机制
供给曲线 价 格
❖ 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 置到效益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 动力,实现优胜劣汰;
❖ 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 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
三、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
经济计划与计划经济: ❖ 经济计划是一种经济管理手段.反映了人类自觉、能动
地认识并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主观安排。 ❖ 计划经济是通过政府指令自觉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 三、市场失灵与宏观调控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
第一,充分就业。 第二,促进经济增长。 第三,稳定物价。 第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3
三、市场失灵和宏观调控
2.宏观调控手段
(1)经济手段: 指政府在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 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 调控。 比如:价格、税收、信贷、工资
1.政府失灵的表现
(1)政府决策失灵
第一,政府决策没有达到预期的社会公共目标; 第二,政府决策虽然达到了预期的社会公共目标, 但成本大于收益; 第三,政府决策虽然达到了预期的社会公共目标, 而且收益也大于成本,但带来了严重的负面效应。
38
三、市场失灵和宏观调控
(2)政府机构和公共预算的扩张
19
三、 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
(二)经济计划与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指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 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 划。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 其余的三种经济体系是市场经济体系、传统 经济体系和混合经济体系。
20
三、 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
(三)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
(4)政府的寻租活动
39
三、市场失灵和宏观调控
2.政府失灵的原因
(1)信息不完全 (2)决策不正确 (3)政府干预活动的时滞性 (4)对政府行为缺乏合理的规则约束和有 效的监督
4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1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比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相互竞争。 d.提供、整理、分析和传递经济信息,
为国家宏观决策,调控需要条件。
二、建立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1、价格机制的功能:传递信息,调整供 求,刺激生产,调整收入,这四个方面 都来自于价格作为市场供求的信号的功 能。如果这信信号是真实的,准确的, 那么这几个功能就能正常起作用,反之, 就会引起一系列问题。
3、经济手段:
1)经济计划:合理确定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战略目标,搞好发展预测,总量调控, 重大结构与生产力布局,重点建设,综 合运用经济杠杆,促进经济更好地发展,
2).经济杠杆:价格、工资、利率、汇率、 信贷
3)、宏观经济政策:
1)财政:国家通过预算和税收等财政手 段,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 调节总需求平衡的一种经济政策。
资金,对政府提供信用,认购国债,代理国库; 第三,通过贷款,存款准备金和公开市场业务
对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进和管理,制定货币政 策,调节货币价格与需求,支持经济的稳定增 长。
B金融市场:
金融:指资金的融通,包括货币的发行,流通 和国民存款的吸收和提取,货款的发放与收回、 投资资金铁筹集等与货币流爱有关的一切活动。
买进债券,债券价格上升,利率相对下 降,社会总需求也相应扩张。
三、转变的政府职能:
1、以直接管理为主,间接管理为辅。 a 制定经济计划,明确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基
本方针和战略 b 根据经济计划确定的目标和经济,产业发展
的阶段性,选择重点扶植产业。 C 通过一系列有关法规和金融、税收的措施,
1) 分类指导 2) 上市公司要控制在极少数,必须经
过 严格审定 3)不能只换名称,关键在于转换机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 济体制过渡
•
一五计划后建立起以生产资料 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 济管理体制。主要表现是指令性 计划为主;中央集权为主的财政 体制;实行统包统配的劳动体制 和工资等级体制。
计划经济时期的各种票证
为什么当时要用这些票证??
70年代的豆腐票和粉票
80年代的布票
• 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 辅. • 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商品经济是社会 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 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 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 制. • 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
/ 云创通
修行者就这股阴寒它们就受不咯/马开取出灰豹给它の笔记/翻咯翻回忆壹下这些天它所学/虽然未曾把灰豹留下の东西全部摸透彻/但也摸の七七八八咯/马开慢慢の往其里推进/偶尔见到存在人也在外围行跑/心想这世上胆大の人当真不少/尽管将军墓让太多人陨落/可其里の诱惑还相信吸引壹 波又壹波の人前来/敢进进将军墓の人/都不能太弱/最低也存在先天境の实力/像马开庞绍当初以不到先天境就不知死活进进其里の人/根本难寻/偶尔碰到马开の人/见马开如此年轻/都忍不住多咯几眼/甚至存在人提醒马开道/少年/这相信帝国の禁地之壹/盗宝也相信要实力の/不想灰灰丢到性 命/还相信赶紧出去/这里可不相信恁能玩の地方/|马开对着对方笑咯笑/没存在说话/踏步向着其里继续跑去//)越往其里/五光十色の玉石深化更相信璀璨/照亮墓穴/五光十色の玉石存在些光华流转/其里孕育着恐怖の力量、马开当年和庞绍等人想要敲下几块玉石去卖/但它们用咯无数手段都 无法敲下壹块/到后来才知道/这些堆砌の玉石经过大手段加持/平常手段根本无法损坏半分/|马开/|就
1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一)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逐步选择高度集中的计划 新中国建立以后, 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 在经济发展 极其落后的情况 下, 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能 集中人力、 集中人力、物力 为大规模经济建 设创造条件。 设创造条件。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007年 党的十七大: 2007年,党的十七大: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 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 的宏观调控体系。 的宏观调控体系。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 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 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反 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 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 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国家规划 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 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 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 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 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二) 我国原有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曾起过重 要的历史作用,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要的历史作用,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规模的日益 扩大和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 扩大和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这种体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地 凸现出来
主要表现: 主要表现: (1)政企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 政企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 (2)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 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 (3)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 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 (4)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单一化。 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单一化。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内容(一)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内容(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内容1. 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被视为相互补充的手段。
•宏观调控通过国家政策、财政收支、货币政策等手段来引导经济发展。
•市场调节通过市场机制自由配置资源、调节供求关系来推动经济运行。
2. 保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经济是主体。
•国家通过拥有和控制国有企业等手段,保持对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
•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壮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目标之一。
3. 完善市场机制和法制体系•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机制包括价格形成机制、竞争机制、市场监管等。
•法制体系的完善是保护市场秩序、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基础。
4. 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对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产权进行保护和尊重,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产权制度。
•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推动私营经济等各种所有制形式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和健全产权交易市场,促进产权流转和有效配置。
5.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公民基本权益的重要举措。
•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保障等各项制度。
•通过社会保障体系,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6. 加强对市场经济的监管和调控•在市场经济中,加强对各类市场主体和市场行为的监管和调控是必要的。
•加强市场监管,防止垄断、不正当竞争等市场失灵问题。
•加强市场调控,调节市场供需关系,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7. 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是关键任务。
•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创新发展,实现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推动城乡发展协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以上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保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完善市场机制和法制体系,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市场经济的监管和调控,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我们可以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远不是一帆风顺的,从1978年到1992年间经历了一系列变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拨乱反正和反对“两个凡是”,确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之后,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已经开始进行,只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一直难以实现,最终改革在农村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一时间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这个口号实际上就是让农民占有了“地租”以外的劳动收益,实际上并没有改变太多,但是由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长期遭受压抑,出现了报复性的反弹,198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1978年增长了2.49倍,每年的增幅都在15%以上,而1985年之后,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幅都只有5%左右,这可以说明一定问题。
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并没有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所有制,而只是改变了使用权和使用方式,带来的效果显而易见,这坚定了改革经济体制的决心,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改革经济体制的决定》,这个决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没有必然联系,那么社会主义发展商品经济也是可行的。
从而以“放权让利”为起点,开始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到十三大的时候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始取得重大突破了,特别是认为市场和计划是内在统一的,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调节的方法,只要对经济发展有好处都可以利用,利用市场调节不等于是资本主义,应该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这时市场经济与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已经开始变得清晰了,这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开始扫清了道路。
1992年,经过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很多改革的成果得到认可,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具体措施并不明确,建立的方向也是不很明确,总体来说,需要探索着前进。
但是这次提出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正式提出和形成。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远不是一帆风顺的,从1978年到1992年间经历了一系列变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拨乱反正和反对“两个凡是”,确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之后,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已经开始进行,只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一直难以实现,最终改革在农村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一时间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这个口号实际上就是让农民占有了“地租”以外的劳动收益,实际上并没有改变太多,但是由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长期遭受压抑,出现了报复性的反弹,198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1978年增长了2.49倍,每年的增幅都在15%以上,而1985年之后,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幅都只有5%左右,这可以说明一定问题。
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并没有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所有制,而只是改变了使用权和使用方式,带来的效果显而易见,这坚定了改革经济体制的决心,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改革经济体制的决定》,这个决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没有必然联系,那么社会主义发展商品经济也是可行的。
从而以“放权让利”为起点,开始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到十三大的时候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始取得重大突破了,特别是认为市场和计划是内在统一的,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调节的方法,只要对经济发展有好处都可以利用,利用市场调节不等于是资本主义,应该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这时市场经济与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已经开始变得清晰了,这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开始扫清了道路。
1992年,经过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很多改革的成果得到认可,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具体措施并不明确,建立的方向也是不很明确,总体来说,需要探索着前进。
但是这次提出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正式提出和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四篇经济篇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一节经济体制一、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一)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组织社会经济活动的根本原则,是在社会经济活动的一定(或全部)范围内,人们普遍承认,并且实际共同遵守着的一种行为规范。
马克思主义从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范畴出发研究经济制度。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共同构成一个社会的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
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与特定的经济基础相联系的国家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等为社会的上层建筑。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还认为,经济制度具有历史相对性,它的发展和更替变化过程与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紧密相连。
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制度更替变化的力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评价一种经济制度优劣的标准,是看它与生产力的关系是否相适应,即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正是从这一视角和标准重点考察和研究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并提出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所替代的论断。
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制度中集体对个体行动所进行的控制是通过对个体之间交易的规范而进行的。
因为交易是同时包含“冲突、依存和秩序”这三种成分的“最小的单位”。
所以“交易”是分析经济制度的基本范畴。
买卖交易、管理交易和限额交易的规范共同构成经济制度。
制度经济学从交易及交易费用的视角研究经济制度。
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制度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行为规则,包括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
制度环境指既定的确立生产、交换与分配的基本的政治与法律规则。
制度安排指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规则。
制度安排又分为正式的制度安排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正式的制度安排指法律、政策、组织规则等有明确规定的行为规则,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是指意识形态和习俗等不成文的、观念性的行为准则。
(二)经济体制马克思从社会经济形态、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等角度来研究经济体制。
他指出,区分不同经济体制的根本标志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价格机制
(1)定义 所谓价格机制,是指通过价格的升降 调节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量和需求量, 引导生产、经营和消费的经济运行机制。
价格上涨,会引起商品 供应增加、需求减少; 价格下跌,会引起供应 减少、需求增加;
3、计划与市场的对立还是当代两种社 会制度斗争的结果 二战后,以苏联为一方和以西方国家 为一方的两种制度的斗争,进一步 发展为两个世界体系的全面竞争。 经果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异常迅 速,显示了优越性,这为社会主义 断然拒绝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依据。
计划经济体制 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的优点 有利于总体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和社会资 源合理配置,自觉地调节社会供求的总量平衡 和结构优化。 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动员和集中必要的财力、 物力进行重大建设,防止资金分散影响建设进 度,同时也可防止大的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 有可能合理地调节收入分配,不至出现过大贫 富差距。 容易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避免出现经济危机。
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 三阶段: 1、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2、计划与市场是内在统一的体制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各国在改革中,都相继选择了市场 机制的趋向。为什么?这是因为市 场经济在配置资源、提高效率方面 明显优于计划经济。
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点和局限性
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的优点 有利于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促 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增进企业生产经营 能力。 有利于商品生产和流通的自动调节,实现 供需平衡。 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
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必 然性 1、有利于资源配置的优化 2、我国对外开放的要求 3、快速发展经济的需要 4、已被实践证明是具有生机和活力的 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经济体制的含义及功能表现(1)含义:经济体制是指经济制度实现形式和组织管理制度及管理的方式、方法。
通常是一国国民经济的管理制度及运行方式。
(2)功能表现:确定经济行为主体的权利范围,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起协调作用。
①确定经济主体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对经济当事人不符合社会整体效率的行为发挥约束作用。
②确定利益分享规则,对经济主体行为发挥激励功能。
③确定信息交流结构,对经济运行发挥信息功能。
2.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人类历史发展一定阶段上生产关系制度体系的总和,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原始公社制度;奴隶主义制度;封建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共产主义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一定社会的经济制度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所决定的。
由于经济制度就是生产关系,所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或者说生产力状况如何,就决定或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
同时,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也有反作用。
4.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区别与联系经济制度是组织社会经济活动的根本原则,是体现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基本制度,它在制度系统中是决定性的、第一位的。
而经济体制则是体现根本原则和实现一定社会经济目标的手段,是指一定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和运行方式。
从研究范畴和角度看,经济体制着重研究生产关系的运行方式,它体现经济制度的组织关系。
与经济制度相比,它在制度系统中是从属的、第二位的。
5.资源配置的含义及其方式(1)含义:资源配置是指社会如何把有限的经济资源配置到社会需要的众多领域、部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中去,产生最佳的效益,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 引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按照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市场经济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基本特征、运行机制、政策体系等方面,详细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历史背景2.1 计划经济体制的困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在这一体制下,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企业只需按照计划执行。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如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企业缺乏竞争力、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等。
2.2 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1978年,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首先在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随后,改革开放逐渐拓展到城市,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引入市场机制,提高企业效益。
这一时期,我国开始尝试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逐步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此后,我国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逐步完善市场体系、价格体系、企业制度等方面,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3. 基本特征3.1 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党的领导是这一体制的根本保证。
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主要体现在制定大政方针、把握发展方向、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等方面。
3.2 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
3.3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同时,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3.4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教案(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教案(一)教学主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教学目标•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及发展历程•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安排•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缺点及对中国的启示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和制度安排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缺点及对中国的启示教学内容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定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和优化•推广科技进步,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加强社会保障,促进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宏观调控•改革开放政策•法制建设•环保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缺点•优点:市场调节能力强,经济效率高,企业活力强,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缺点:资本市场波动大,贫富差距加剧,社会矛盾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中国的启示•建立科学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减少贫富差距•加强法制建设和环境保护•推动创新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教学方法讲授和讨论相结合教学评估测验、讨论参考资料•《当代世界的制度变革》•《经济学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例如:“你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解是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其他经济体系有何区别?”讲授(25分钟)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定义–引入市场机制,公有经济和其他形式经济共同发展,同时发挥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作用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全盘深化改革,完善各种所有制经济–实行以国有资本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产权制度•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和优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进产业升级和优化•推广科技进步,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发挥科技创新和人才优势,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加强社会保障,促进共同富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的扶持力度,推动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宏观调控–全面建立宏观调控体系,实现预警、调控和优化–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维护经济增长和就业稳定•改革开放政策–加强对外开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吸收国际优秀的经验、技术和人才,推动经济创新和转型升级•法制建设–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反垄断–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环保政策–建立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新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力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缺点•优点:市场调节能力强,经济效率高,企业活力强,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缺点:资本市场波动大,贫富差距加剧,社会矛盾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中国的启示•建立科学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现行市场经济体系,实现市场与政府的有效协调–推动市场化和法治化改革,建立健全市场规则和体系•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减少贫富差距–突出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推进区域和产业协调发展–加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贫富差距•加强法制建设和环境保护–建立科学有效的法制环境,保障公正竞争和市场秩序–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创新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自主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强企业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讨论(20分钟)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其他经济体系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什么?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是什么?如何解决?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中国的发展有何启示?测验(10分钟)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原则、制度安排、优缺点和对中国的启示进行小测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上说明了什么?
编辑ppt
7
计划经济时期的各种票证
70年代的豆腐票和粉票 编辑ppt
• 3、单一的计划调节脱离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 • 4、以行政管理方式管理国民经济违背了经济规律 • 5、以非经济利益为主的经济刺激方式不是与社会生产力
相适应的经济刺激方式
• 6、以纵向的信息传输满足不了作出理性经济决策的需要
2020/12/30
编辑ppt
12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思考:计划经济体制有哪些弊端?
编辑ppt
9
3.计划经济体制的利和弊
计划经济体制的利:
20世纪5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社会主 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国民经
济实力非常弱小的条件下,我国能够集中主要力
量开展以156个重大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比较 迅速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在
各级税务部门就属于“条”。块:则是以地方行政当局统管的某一区域全部的行政行为。条块分割比喻两种 指挥体系把整个国家人为分割成不同的领域。)
②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 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 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80年代的布票 8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 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 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 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 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 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 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 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 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 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
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和国民经济体系。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与这一体制
所发挥的作用分不开的。
编辑ppt
10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端:
①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 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权 力过于集中,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 制的作用,分 配中平均主义严重。(条:指的是由中央直属部委自上到下的一种指挥体制,例如,国家税务局对
2、分配方式:由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
3、基层组织:由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到乡、镇、村
4、经济管理:由统购派购制度到市场机制
5、产业结构:由单一型到多样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编辑ppt
16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分两步走: • 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2: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编辑ppt
17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
编辑ppt
3
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类型
• 1、军事共产主义供给制 • 2、传统的集中计划经济体制 • 3、改良的集中计划经济体制 • 4、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计划经济
体制
2020/12/30
编辑ppt
4
第二节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模式
• 一、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和消亡过 程
• 1、第一阶段,为建立计划经济创造条件阶段 (1949-1952):
第八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编辑ppt
1
1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含义和类型
2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模式
3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编辑ppt
2
第一节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含义和类型
• 一、计划经济体制含义 • 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国家
主导经济的极端形式的一种制度安排。 • 中央政府是资源配置的中心 • 消除私有制,生产资料由政府占有
• 2、第二阶段,计划经济形成阶段(1953-1957) • 3、第三阶段,计划经济完整形态阶段(1958-
1978) • 4、1979-,计划经济逐渐消亡和市场经济逐渐建
立阶段
2020/12/30
编辑ppt
5
二、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原因:
1、从客观条件看,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国 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同时,在经 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相对简 单的情况下,计划经济体制也能够比较顺利地运行。
1978年邓小平复出后,面临的是经十年“文 革”动乱严重破坏后,国民经济的严重徘徊不前 局面 ,这一时期中国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是解 决人民的吃饭问题,从而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深入讨论了农业问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便从农 业经济开始。
编辑ppt
15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即内容)
1、经营管理:由高度集中统一到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第一阶段:农村经济 体制改革时期 (1978年12月~1984 年10月 )
第二阶段:城市 经济改革时期 (1984年10月 ~1987年10月 )
第三阶段: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建 立与改革时期 (1987年10月中共 十三大召开至今 )
编辑ppt
13
一. 农体制改革要从农业经济开始:
2、从主观条件看,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 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3、从外部环境看,50年代向苏联学习,受苏联计 划经济模式的影响。
4、根据地时代关于新中国经济体制的理论构想和体
制实践的影响
编辑ppt
6
1957年,“一五” 计划超额完成。国家对经济 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达493亿元。我国的工、农 业总产值分别1952年增长141%和25%。随着 各项社会事业迅速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显 著提高
③经济增长缺乏效率,高增长主要依靠高投入获得;技术创
新速度缓慢,许多产品几十年不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没有
得到明显改善,商品短缺。 编辑ppt
11
第三节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 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 1、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和实现形式的单一化与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 2、经济决策权的高度集中根本不能满足复杂的经济决策 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