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稿多投”行为的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知识产权法课本(学生)参考答案.

知识产权法课本(学生)参考答案.

《知识产权法》参考答案第一编知识产权法总论第一章知识产权法总论【课后复习】一、选择题1.A;2.B;3.C;4.ABCD;5.ABCD;6.ACD。

第二编著作权法第二章著作权法概述【法律应用】【案例一】泥塑被合法转让后,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仍享有著作权。

【案例二】本案的“一稿多投”不违反著作权法。

【课后复习】一、选择题1. C;2.B;3. ACD;4.AC;5.ABD;6. ABC。

第三章著作权的客体【法律应用】【案例一】(1)甲描述客观事实的诗具有独创性。

(2)八个字可以构成作品。

【案例二】(1)临摹行为不是著作权法上的创作。

(2)临摹是著作权法上一种复制的形式。

(3)临摹品不构成著作权保护的对象。

【案例三】(1)张某演奏的华彩乐段属于音乐作品。

(2)李某对张某的乐曲进行记录的行为在著作权法上应当属于复制行为。

(3)李某对于所记录的乐谱进行的改动,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或侵犯修改权,或侵犯改编权。

综上,李某的记谱行为在法律上属于复制行为,其擅自将所记录的乐谱以自己名义发表,侵犯了张某的著作权。

在具体内容方面,不仅侵犯了前述各项权利,还侵犯了张某的署名权和著作财产权。

【案例四】这张照片不应该展览。

本案主要涉及对摄影作品的著作权与肖像权冲突的问题。

【案例五】(1)《乌苏里船歌》属于编曲。

(2)《乌苏里船歌》的权利主体是赫哲族。

【案例六】(1)电视节目预告表不是时事新闻。

(2)电视节目预告表不具有独创性。

(3)不适用著作权法保护并不等于不受法律保护【课后复习】一、选择题1.A;2. C;3. B;4. D;5.B;6.AB;7. BCD;8.ABD;9. AC; 10. ABCD; 11.BCD。

五、案例分析题(1)原告制作的“中国拟建和在建项目库”是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

理由如下:原告制作的“中国拟建和在建项目库”是一个数据库,其对数据库内容的选择、编排付出了创作性的智力劳动,具有独创性,符合著作权法保护作品的独创性条件,因此对其享有著作权。

学术不端行为的预防与应对策略

学术不端行为的预防与应对策略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与科研管理部门沟

加强与科研管理部门的联系,及 时了解科研政策、项目申报、经 费使用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确 保科研活动的合规性。
与学术伦理委员会
协作
与学术伦理委员会保持密切合作 ,共同制定学术规范和伦理准则 ,推动学术诚信建设。
与其他相关部门合

与出版机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 等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共同打击 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秩序。
学术评价体系中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冲突和腐败现象,如学术 期刊收取高额版面费、学术评审中的不公正现象等,这些问 题都为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温床。
学术道德与诚信缺失
部分学者缺乏基本的学术道德和诚信意识,对学术规范和道德准则视而不见,为 了个人利益而违反学术道德。
在学术研究中,一些学者存在着抄袭、剽窃、伪造数据等不端行为,这些行为严 重损害了学术界的声誉和公信力。
建立科研人员诚信档案,记录科 研人员的学术成果、学术评价、 学术不端行为等信息,作为科研
人员职业发展的重要参考。
加强科研诚信教育
加强对科研人员、学生等的科研 诚信教育,培养正确的科研价值
观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品质。
推动科研诚信评价
建立科研诚信评价机制,对科研 机构、科研人员等进行定期或不 定期的诚信评价,并将评价结果 作为项目申报、职称晋升等的重
02
03
建立内部监督机制
科研机构应建立内部监督 机制,对科研人员的学术 行为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
加强外部监督
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应加 强对科研机构的监督,对 发现的学术不端行为及时 曝光和惩处。
鼓励举报和投诉
建立举报和投诉渠道,鼓 励科研人员和社会公众对 发现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 举报和投诉。

科研项目申报中的学术不端行为分析

科研项目申报中的学术不端行为分析

科研项目申报中的学术不端行为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览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2. 文献综述 (3)3. 研究目的与问题提出 (5)二、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与类型 (5)1. 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 (7)2. 学术不端行为的类型 (7)数据造假 (9)研究结果的抄袭 (10)研究过程的篡改 (11)参与人员的欺诈行为 (12)三、科研项目申报中的学术不端行为案例分析 (13)1. 案例一 (14)2. 案例二 (15)3. 案例三 (16)4. 案例四 (17)四、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分析 (18)1. 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 (19)2. 学术竞争压力 (20)3. 科研评价体系的不完善 (21)4. 科研经费管理的问题 (23)五、防范与应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措施 (24)1. 加强科研伦理教育 (25)2. 完善科研评价体系 (26)3. 强化科研过程监管 (27)4. 严惩学术不端行为 (28)六、结论 (29)1. 研究成果总结 (30)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1)一、内容概览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科研项目申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防范措施。

通过对近年来科研不端行为的典型案例进行梳理,我们发现这些行为主要集中在数据造假、论文抄袭与剽窃、重复发表以及项目申报过程中的欺诈行为等方面。

文章将详细剖析这些行为的特征、动机和影响,以期引起科研工作者对学术诚信的高度重视,并推动科研环境的持续改善。

我们也将在文中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为科研管理部门和项目申报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从而促进科研活动的健康发展。

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知识的追求,科研项目申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在科研项目申报中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科研领域的健康发展。

学术不端行为包括抄袭、剽窃、伪造数据、篡改实验结果等,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科研人员的声誉,降低了科研质量,还可能导致科研成果的无效或错误应用,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科学论文中的学术不端:案例分析

科学论文中的学术不端:案例分析
这类论文的作者,常常不是学生(‘诱惑’或‘压力’还不 太大),倒往往是已经取得博士学位,甚至担任了教授职位的 人,他们受到的‘诱惑’或‘压力’更大。
h
21
观察思考评论 抄袭和一稿多投 – 刊物处理
刊物处理: 1. 论文或更正或撤销等等,应该发表公开; 2. 禁刊作者,应该一视同仁; 3. 问题严重或作者有异议时,可以通告作者单位; 4. 涉及国家奖励或院士选举等重大事项时,通告相 关主持单位;
刊物处理: 1.作者撤销论文(Vol.28, No.6(2011) 069901); 2.禁刊4年 3.一位署名合作者是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侯选人,刊物 把这篇论文的例09XSX: 自我抄袭
h
15
案例09XSX:自我抄袭 作者自白
‘…我的想法是我用到的是自己的数据。若是别人的, 需经人家许可。我自己的数据不存在侵占人家成果的问题, 而且已经公开发表了,大家都看得到,所以就没把这个问 题看得很重。脑子一闪,就没有引用了。说到底还是观念 上不对,对自己要求不严。’
Optics Letters, 23, 485 (1998) Applied Optics, 38, 3399 (1999) 侵权事实:CPL论文的主要实验结果系抄袭自OE论文,不少文 字叙述也抄袭自以上三篇论文,未引用。
背景或起因:主要责任人为新任教授,急于出成绩。
刊物处理: 1.主编撤消论文(Vol. 24, No.4 (2007) 112); 2.禁刊五年; 3.通告中国物理学会出版委员会; 4.通告所有作者单位和资助单位;
背景或起因:学校要求必须发表论文才授予学位,学生(和 导师)为了满足这一要求破坏了与实习实验室的合作。
刊物处理:
1.实习实验室不同意增改作者名单,只能由作者声明撤销论

第三讲:学术道德案例分析

第三讲:学术道德案例分析

第三讲:学术道德案例分析为什么要发表论文?发表论文的道德准则:案例分析、公平、偏见、剽窃、实验造假、捏造和窜改数据违反学术道德的研究:一稿多投、图片重复被撤销、肿瘤学家因造假而引咎辞职学术道德是人们在从事学术研究活动时所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指导研究者在学术研究活动中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是衡量研究者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准。

本课程紧承上讲内容,继续深入讲解学术道德相关的案例。

强调,近20年发表的论文数量翻倍增长,而论文撤稿数也增加了20倍左右。

认为,期刊审查力度的加大、学术不端检测技术的进步以及研究人员迫于发表压力而增加学术不端行为等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第三讲:学术道德案例分析一、为什么要发表论文?很多的科技工作者都会带来发表论文的压力,那么为什么要发表论文?我们很多工作者是为了争取经费、职业发展等等原因,但我们不能制造一些无用的垃圾、没有科学意义的报道、过时的工作、重复已有的研究、错误不合理的结论。

那么出版界科技工作者都有一个名言叫“发表或者灭亡”,就是说我们科研成果如果没有发表,就等于不存在,科研人员如果没有论述发表,职业生涯难以维序。

我们的科学研究是基于人类历史上每一个重大突破的发现,是在他们的工作基础之上来继续延伸的,所以说我们要发表的这些学术研究成果是要真实的、可信的。

泰晤士高等教育曾经在2009年时跟汤森路透合作进行了一项分析,过去20年学术期刊撤稿数增加了10倍左右,这个统计是基于30年代以来同行评议期刊每年发表的论文数以及撤稿数得出的。

他们发现,20年发表的论文数量是发生了翻番,而论文的撤稿数也增加了20倍左右。

他们也分析了一些原因,期刊审查率制度的加大,学术不端检测技术的进步以及研究人员迫于发表压力而增加学术不端的行为。

这是泰晤士高等教育跟汤森路透调查得到的数据。

在2010年10月7日,纽约时报头版长篇报道了中国学界的欺诈问题,它以“猖狂的欺诈威胁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为题,报道了中国学术界为主的各行各业的学术欺诈问题。

学术假造相关案例及学术诚信方面的问题分享

学术假造相关案例及学术诚信方面的问题分享

3.4案例04LMK:一稿多投
相关论文:Chin. Phys. Lett. 21, 393 (2004 Feb.) J. Appl. Phys. 95, 755 (2004 Jan.)
一稿(同事或交叉)多头的事实经过: 2003-07-21 作者先投稿Appl. Phys. Lett. (APL) 2003-09-25 收到APL退稿,作者请转JAP 2003-10-09 作者又几乎同时投稿CPL 2003-10-27 收到JAP通知,接受发表 2003-11-05 收到CPL要求修改的审稿报告。不主动撤稿,不通报JAP接 受,也不引用,修改和‘添加’了少量次要内容后继续要求CPL发表。
第4页 竢实扬华,自强不息
一、学术造假相关案例分享
哈佛“心机”教授造假
近日,学术圈的一条地震级新闻又双叒叕刷屏了。消 息称,哈佛大学要求撤稿前哈佛医学院教授Piero Anversa博士,总计31篇关于心脏干细胞的研究论文。 随着这条震惊学术界的消息发表,31篇有关心脏干细 胞的文献宣布撤稿。这就意味着,所有关于“证实心 脏干细胞存在”的论文和引用了这些文献的论文,全 部被废! 这些论文此前大多发布在诸如柳叶刀、著名心血管期 刊Circulation等顶级刊物上,被广泛阅读和大量引用。 比如其中一篇在2011年发表的论文,发表3年内就被 引用超过300次,论文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Optics Letters, 23, 485(1998) Applied Optics, 38, 3399(1999) 侵权事实:CPL论文的主要实验结果系抄袭自OE论文,不少 文字叙述也抄袭自以上三篇论文,未引用。
背景或起因:主要责任人为新任教授,急于出成绩。
刊物处理: 1.主编撤销论文(Vol. 24, No.4 (2007) 112); 2.禁刊五年; 3.通告中国物理学会出版委员会; 4.通告所有作者单位和资助单位;

学术道德规范课程作业案例分析

学术道德规范课程作业案例分析

学术道德规范课程作业及案例分析一、学术不端行为的分类,如何判定为学术不端?如何避免?学术不端是指学术界的一些弄虚作假、行为不良或失范的风气,或指某些人在学术方面剽窃他人研究成果,败坏学术风气,阻碍学术进步,违背科学精神和道德,抛弃科学实验数据的真实诚信原则,给科学和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极大损害学术形象的丑恶现象。

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篡改数据和剽窃三种行为。

但是一稿多投、侵占学术成果、伪造学术履历等行为也可包括进去。

为了避免学术不端,我们应做到:1.工作严谨:研究结果应该建立在确凿的实验、试验、观察或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因此论文中的数据必须是真实可靠的,不能有丝毫的虚假。

研究人员应该忠实地记录和保存原始数据,不能捏造和窜改。

虽然在论文中由于篇幅限制、写作格式等原因,而无法全面展示原始数据,但是一旦有其他研究人员对论文中的数据提出疑问,或希望做进一步了解,论文作者应该能够向质疑者、询问者提供原始数据。

因此,在论文发表之后,有关的实验记录、原始数据仍然必须继续保留一段时间,一般至少要保存5年,而如果论文结果受到了质疑,就应该无限期地保存原始数据以便接受审核。

2.诚实守信:如果研究人员没有做过某个实验、试验、观察或调查,却谎称做过,无中生有地编造数据,这就构成了最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之一——捏造数据。

如果确实做过某个实验、试验、观察或调查,也获得了一些数据,但是对数据进行了窜改或故意误报,这虽然不像捏造数据那么严重,但是同样是一种不可接受的不端行为。

常见的窜改数据行为包括:去掉不利的数据,只保留有利的数据;添加有利的数据;夸大实验重复次数(例如只做过一次实验,却声称是3次重复实验的结果);夸大实验动物或试验患者的数量;对照片记录进行修饰。

3.实事求是:人们已习惯用图像软件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绘制论文插图,因此又出现了窜改数据的新形式。

例如,由于原图的阳性结果不清晰,就用图像软件添加结果。

如果没有窜改原始数据,只是通过调节对比度等方式让图像更清晰,这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添加或删减像素,则是不可以的。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 期末考试答案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 期末考试答案

1.多选题(3分) 答案保存成功下列案例中属于学术不端的有()2.单选题(2分) 答案保存成功下列何种师生关系模式是不合理的()师徒关系科研伙伴关系相互利用关系导学关系3.判断题(1分) 答案保存成功通过互文性,文本才得以同其他文本以及话语勾连起来。

() ••4.单选题(2分) 答案保存成功在申请科研项目方面,科研工作者应当做到()目标明确地申请项目、雇佣他人研究、切分经费、花钱刊发研究成果,无法完成的话,就“转包”给他人,自己成为项目专业户、学术掮客或学阀,从中得名得利。

把项目研究视为商品或工程的生产,用商业或工程方法去评价学术,在尺度上、参考系上无视学术的本质,忽视学术活动自身的特点。

坚守学术和学术精神的自由、独立、人文、科学、创新和批判的特性。

为了论文发表更加容易,将论文挂到不相关的科研项目之下。

5.单选题(2分) 答案保存成功就文献来源的交待而言,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文献要素6.单选题(2分) 答案保存成功关于特殊作品的著作权归属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特殊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

一般职务作品作者只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

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享有。

两人以上合作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

7.判断题(1分) 答案保存成功引注仅在学术文献中使用。

()••8.单选题(2分) 答案保存成功关于“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的价值导向,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应当秉持着求真、求善、求美的价值导向。

只要在真善美等正确价值指引下,不需要诉诸于任何应用伦理和规范技术,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就能够合格。

真就是要实事求是;求善就是要造福人类;求美就是要规范简练。

求真和求善体现了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的目的价值,而求美则体现了其形式价值。

9.单选题(2分) 答案保存成功关于文献来源的交代,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文献要素?()主要责任者+页码+唯一辨识符主要责任者+文献标题+出版或发表事项主要责任者+文献标题+页码+唯一辨识符主要责任者+文献标题+页码+出版或发表事项10.单选题(2分) 答案保存成功下列关于著录参考文献的做法中,正确的是()11.单选题(2分) 答案保存成功关于《赫尔辛基宣言》,下列表述错误的是()接受测试者可以在任何情形下表示同意。

学术道德案例分析

学术道德案例分析

第三讲:学术道德案‎例分析为什么要发‎表论文?发表论文的‎道德准则:案例分析、公平、偏见、剽窃、实验造假、捏造和窜改‎数据违反学术道‎德的研究:一稿多投、图片重复被‎撤销、肿瘤学家因‎造假而引咎‎辞职学术道德是‎人们在从事‎学术研究活‎动时所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指导研究‎者在学术研‎究活动中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是衡量研究‎者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准‎。

本课程紧承‎上讲内容,继续深入讲‎解学术道德‎相关的案例‎。

强调,近20年发‎表的论文数‎量翻倍增长‎,而论文撤稿‎数也增加了‎20倍左右‎。

认为,期刊审查力‎度的加大、学术不端检‎测技术的进‎步以及研究‎人员迫于发‎表压力而增‎加学术不端‎行为等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第三讲:学术道德案‎例分析一、为什么要发‎表论文?很多的科技‎工作者都会‎带来发表论‎文的压力,那么为什么‎要发表论文‎?我们很多工‎作者是为了‎争取经费、职业发展等‎等原因,但我们不能‎制造一些无‎用的垃圾、没有科学意‎义的报道、过时的工作‎、重复已有的‎研究、错误不合理‎的结论。

那么出版界‎科技工作者‎都有一个名‎言叫“发表或者灭‎亡”,就是说我们‎科研成果如‎果没有发表‎,就等于不存‎在,科研人员如‎果没有论述‎发表,职业生涯难‎以维序。

我们的科学‎研究是基于‎人类历史上‎每一个重大‎突破的发现‎,是在他们的‎工作基础之‎上来继续延‎伸的,所以说我们‎要发表的这‎些学术研究‎成果是要真‎实的、可信的。

泰晤士高等‎教育曾经在‎2009年‎时跟汤森路‎透合作进行‎了一项分析‎,过去20年‎学术期刊撤‎稿数增加了‎10倍左右‎,这个统计是‎基于30年‎代以来同行‎评议期刊每‎年发表的论‎文数以及撤‎稿数得出的‎。

他们发现,20年发表‎的论文数量‎是发生了翻‎番,而论文的撤‎稿数也增加‎了20倍左‎右。

他们也分析‎了一些原因‎,期刊审查率‎制度的加大‎,学术不端检‎测技术的进‎步以及研究‎人员迫于发‎表压力而增‎加学术不端‎的行为。

学术剽窃 与 一稿多投 & 一稿多发

学术剽窃 与 一稿多投 & 一稿多发

• 同时,甄鹏告诉记者,李华剽窃姜涛的硕士毕业论文,并与之 联合署名发表了第一篇文章后,又不断变换其他作者,将论文 略加改动后便在不同学术期刊上发表。 • 采访中,甄鹏向记者提供了7篇李华联合其他人一起署名发表 的学术论文。“其中两篇只是中英文语言的区别,但署名的作 者却不一样。”甄鹏说,如果两篇文章是同一篇论文的两个语 言版本,就不该莫名其妙地多出来两位作者。而在其余5篇文 章中,许多图表都完全一样。 •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 第十三条 两人以上合作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由合作作者共同享 有。没有参加创作的人,不能成为合作作者。合作作品可以分 割使用的,作者对各自创作的部分可以单独享有著作权,但行 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体的著作权。
案例分析
• “从我现在已经掌握的证据来看,很容易发现,李华老师剽窃 了他学生姜涛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甄鹏举例说,李华于 1997年12月在《科学通报》杂志上发表了《Nd2Fe17N3化合物 的电子结构与磁性研究》一文,该文实际上来源于姜涛的硕士 学位论文。然而,姜涛于1996年便从学校毕业了。 •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 第四十七条 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 • 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五)剽窃他人作品的;
• “从我现在已经掌握的证据来看,很容易发现,李华老师 剽窃了他学生姜涛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甄鹏举例说, 李华于1997年12月在《科学通报》杂志上发表了 《Nd2Fe17N3化合物的电子结构与磁性研究》一文,该文 实际上来源于姜涛的硕士学位论文。然而,姜涛于1996年 便从学校毕业了。
• 同时,甄鹏告诉记者,李华剽窃姜涛的硕士毕业论文,并 与之联合署名发表了第一篇文章后,又不断变换其他作者, 将论文略加改动后便在不同学术期刊上发表。 • 采访中,甄鹏向记者提供了7篇李华联合其他人一起署名 发表的学术论文。“其中两篇只是中英文语言的区别,但 署名的作者却不一样。”甄鹏说,如果两篇文章是同一篇 论文的两个语言版本,就不该莫名其妙地多出来两位作者。 而在其余5篇文章中,许多图表都完全一样。

学术不端:论文重复发表与一稿多投

学术不端:论文重复发表与一稿多投

在学术界,每一位学术人都有义务牢记:符合道德规范的研究与发表行为,是诚信学术和科学研究的基础。

如今,大多数期刊都敏锐地意识到:他们应公布关于这类问题的政策,并期望作者了解并遵守最佳发表行为准则。

本文中笔者将讨论两种普遍存在且又相关的违规发表行为,即重复发表与一稿多投。

首先我们谈谈重复发表,重复发表是指某作者发表与自己已发表论文大体相似的论文,而且不注明来源也未经原版权持有者同意。

原论文和新论文可能存在着没有意义的差别,例如:采用新标题或经过修改的摘要,但是数据集和研究结果完全相同。

未经允许或确认的论文重复发表是一种严重违反发表道德的行为,其理由如下:大多数情况下会侵犯版权,论文的版权属于期刊而不是作者;因此,作者不能随意重复发表论文。

可能误导实验性证据,因为本学科的研究者会将某组结果误解为两组(因为研究结果分别包含在两篇独立的论文中)。

由于实验性研究是制定政策和其它医学/科学决策的基础,因此,这是个严重的问题。

这相当于“自我剽窃,”因为其涉嫌使用其它作品的材料而未注明出处。

导致编辑和评审资源的浪费。

不合理地占用竞争激烈的有限期刊空间,减少了其他作者的论文发表机会。

是一种“不良学术现象”,其后果可“最大限度地降低研究对文献的贡献度。

”?举个例子:一位作者在由其大学出版的区域性英文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

作者后来又将论文投递至美国的一家期刊。

这种行为应视为重复发表吗?回答:是!作者必须告知第二家期刊论文已在大学期刊上发表。

大家不能重复其它任何已发表论文的内容。

未经期刊允许,不能向媒体、公司或其它机构提供关于未发表论文的初步报告。

引用自己已发表论文的材料时,只能从发表论文中摘录少量句子。

另外,引用文字应添加引号并注明出处。

当使用单组数据撰写多篇论文时,必须确保每篇论文分别解决具有独立性和重要性的问题,论文应交叉引用,在投稿信中将相关事项告知期刊编辑。

如果已发表了相关论文,应在投稿时向期刊编辑提供这些论文的详细信息。

列举5种违反学术道德的案例

列举5种违反学术道德的案例

列举5种违反学术道德的案例浙江大学贺海波论文造假,被撤销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负有监管不力的责任,不再续聘。

云南中医学院院长李庆生被指论文抄袭、一稿多投。

李庆生主动申请对自己的相关论文进行鉴定,结果为“过度引用不当”。

浙江大学副教授贺海波被爆剽窃论文。

浙大共核查了贺海波及其所在研究室相关人员涉嫌学术道德问题的论文20篇,其中贺海波涉及论文9篇。

事发后,贺海波被撤销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

浙大将其开除出教师队伍。

海南大学年仅38岁的大学教授、博导、学科带头人王凤阳,刚被任命为海南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就被卷入“学术造假”的漩涡。

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某篇硕士学位论文,与南京财经大学2006年一篇硕士学位论文惊人相似,两篇论文整体框架完全一样,除了把地点“江苏”两字替换成“山东”,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事件”。

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在核心期刊发表的《何谓“理论”?》一文被爆涉嫌抄袭。

随后辽宁大学校方表示,该论文第一署名人陆杰荣对此事并不知情,第二署名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外国哲学专业2006级在读博士生杨伦承认是自己抄袭,然后才拿给之前的老师陆杰荣署名。

武汉理工大学64岁的武汉理工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2009年院士候选人周祖德及其学生谢鸣一篇抄袭论文收录在“第二届全国智能制造学术会议”第一版论文集中,后被查出抄袭后,会议又推出“正式版”,删除了该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志伟被赖文教授和吴丽丽副教授联名举报其博士学位论文抄袭。

其博士学位论文竟然在没有标明引用的情况下,将早一年毕业的敖海清博士的学位论文原文大段大段、甚至一连数页粘贴过来,直接把这些论述、分析和数据作为自己的博士学位论文内容,雷同文字数高达40%以上。

关于“一稿多投”行为的案例分析

关于“一稿多投”行为的案例分析
生了重大分歧。如《从一稿多投析期刊于作者的法律关系》①中,该作者将“稿
约’’、投稿、刊用作品三种行为分别定性为:要约,承诺(新要约)和新承诺。
而在《关于学术论文一稿多投、一稿多发行为的法律思考》②中,作者又将“稿
约’’和投稿行为均视为要约邀请。
三、研究思路
鉴于国内现今对于“一稿多投”行为的研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分歧和片面 性,本人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试图通过对《著作权法》和《合同法》两个部 门法进行综合研究,针对立法漏洞和不合理之处提出完善法律的相关建议。此 外,笔者对于目前国外关于该问题的界定和处理办法进行对比研究,从中将欧
this problem.
KEY
WORDS:duplicate;submission;editor’S
mark up;offer;acceptance;
copyright transfer.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学位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 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
①王中秋,-千慷.给文章一稿多用以合法地位——对著作权法第32条提出商榷[J】.晋阳学
刊.1997(1):105-106. ②赵玲.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校报[J】.1999(13):81.84.
兰州人学硕上学位论文
关于“一稿多投”行为的案例分析
题的解决提出对策。然而正是在“一稿多投”所涉行为定性方面,不同学者产

traditional way,defining the quality of law about guidelines for authors,contribution, accepting works from the view of Contracts Law is useful to clearing the rights obligations between writers and publication

一稿多投算学术不端行为吗

一稿多投算学术不端行为吗

一稿多投算学术不端行为吗昨天,我发了《中文论文翻译成英文论文再投英文论文算不算一稿多投?》这篇文章。

结果引起了很多讨论。

结果国内的期刊很快发表了。

但是,戏剧的是过了三个月,那个之前投稿的英文期刊也发表了。

(这里面可能有很多原因,但是确实是有这种情况的存在的。

)显然英文期刊的分量更重一些。

朋友发给我这个案例,其实是想告诉我,我总说一稿多投没有关系,其实是有关系的。

我在之前的《论文投稿发表全攻略》一书里,也曾经写到过这个问题。

因此,一稿多投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这一规定使我们对一稿多投有明确的认定和处理方法,但目前该法律和条例已经失效。

现行法律法规没有具体的条款明确指出一稿多投或多发如何处理,只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33条做了粗略的规定:著作权人向报社、期刊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15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30日内未收到期刊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期刊社投稿,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所以,30天就是法定的期限,不过从80年代到现在,已经过去了40年,可期刊的审稿效率依旧停留在30天的水平,也不能怪大家着急了。

虽然著作权法在特定期限内是禁止一稿多投,但法律并未赋予期刊社对投稿作品享有专有出版权或刊登权,也就是说一稿多发并不违反著作权法。

同时著作权法对于一稿多投行为没有后续的惩罚性规定,就更加使得这一规定流于形式,很难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所以,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即使因为各种客观原因造成了一稿多发,也是可以自己去撤稿的。

所以,假如真的你的论文过了那期刊的审稿期,该期刊的编辑也明确说明对你的稿件感兴趣,那你可以跟其他后面投的期刊说撤稿。

所以,撤稿后,这些都不算学术不端。

现在为什么我们视一稿多投为洪水猛兽?比如梁莹教授的那些404论文的事情被爆出来后,现在都让很多人都心有余悸。

这就涉及到我之前说的那个真正的问题,人心的可怕,舆论的可怕。

我问那个朋友,你的这个朋友为什么自己去撤稿?他说,他还没有评上教授,怕以后职称晋升时被同事举报学术不端。

关于“一稿多投”行为的案例分析

关于“一稿多投”行为的案例分析

一、一稿多投的特点
“一稿多投”是指将同一篇论文或研究报告同时投寄给多个学术期刊或机构的 行为。与抄袭和侵权不同,“一稿多投”的作者并非完全复制他人的作品,而 是将既有成果进行改写、删减或增添新元素后再次投递。
1、重复内容
“一稿多投”的论文或研究报告往往具有相似的核心内容,但作者会通过改变 措辞、调整结构等方式,力求降低重复率,以规避检测系统的警觉。
谢谢观看
首先,费列罗案再次提醒我们,食品安全是任何企业都必须严格遵守的基本原 则。作为全球知名的巧克力生产商,费列罗公司在本案中暴露出的问题不仅损 害了消费者的健康,也动摇了消费者对整个市场的信任。因此,企业应该始终 秉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加强内部管理,确保产品的安全和优质。
其次,消费者权益保护是市场监管的重要目标。在本案中,费列罗公司的行为 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因此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这也表明,监管部门需要加强 对市场的监督,确保市场竞争的公平和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保障。
社会讨论
社会对于费列罗案的讨论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很多人 认为费列罗公司作为知名企业,应该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保证产品的质量和 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健康。此外,还有人呼吁加强食品行业的监管力度,提高 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总结
费列罗案是一个引起广泛的案件,涉及到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重要问 题。通过对此案的分析,我们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案件的细节和背后的法 律和社会问题,还可以从中吸取教训,为今后的食品生产和监管提供有价值的 借鉴。
关于“一稿多投”行为的案例分析
目录
01 一、一稿多的特点
02 二、一稿多投的原因
03 三、一稿多投的影响
04 四、典型案例分析
05 参考内容

学术不端案例

学术不端案例

经济管理类学术不端案例搜集案例一:案例详情:陈某某于2008年在某经济学刊物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在将该论文标题和内容的个别文字做了更改后,又于2009年在另一经济学刊物上刊出。

经查,这二者实际上是同一篇文章。

处理结果:在调查之后刊物编辑部做出处理决定,认为陈某某属一稿多投,并在明知前一刊物已经发表其文章的情况下不通知该刊,致使该刊重复刊登他的同一篇文章,其行为构成严重的学术违规。

本着维护学术道德的精神,决定撤销陈某某的发表文章,停止陈某某投稿资格5年,并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

《选自:学术诚信与学术规范编委会编写. 学术诚信与学术规范.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47.》案例二:案例详情: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学术不端,导致最终无缘“导师”。

2009年7月15日,西南交通大学公布该校学术委员会结论,认定该校副校长黄庆确存在学术不端问题,宣布取消黄庆管理学博士学位及研究生导师资格,但这个处理结果却整整迟到了2年。

2007年7月,黄庆被举报两篇署名论文存在抄袭行为,由此引发抄袭门事件。

此后,西南交大虽然组织了专家进行调查,但外界却迟迟未得到该调查结果。

西南交大负责此事宣传的工作人员曾红表示,学校的学术委员会只是对其论文是否抄袭进行论证,至于行政职务的变动,需要等待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处理结果.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黄庆被曝抄袭门始于2007年7月,举报人在新语丝网站及一些高校学术论坛发帖,称西南交大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黄庆的署名论文涉嫌抄袭。

举报者称,2000年6月,黄庆以第一作者发表的《新世纪管理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考》涉嫌严重抄袭成思危等人论文。

此外,黄庆以第二署名作者发表的《一种新的综合评价方法――粗糙集灰色聚类评价》,涉嫌抄袭钟波等人于2002年发表的《组合预测中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权值确定方法》一文。

对于《新世纪管理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考》一文,举报人认为该论文的核心观点及75%以上的核心内容来在成思危等人的论文。

研究生一稿多投案例

研究生一稿多投案例

研究生一稿多投案例
学术不端案例一:引而不注注而不引
研究生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引用一些前人的成果和理论,少量合理的引用是允许的。

然而,一些研究生在引用别人的成果时疏于标注,更有甚者,为了逃避查重检测,干脆直接变换句式,改成“自己的话”。

王树国称这种现象为“引而不注”。

王校长告诫参会的研究生们:借鉴他人成果一定要标注,尽管中国目前学术问题惩戒措施不是很严格,但“得过且过万万要不得”。

王校长还指出,很多同学还存在“注而不引”的问题,胡乱地在论文后面添加引用,却在文中没有体现。

王树国说:同学们应加强自我约束。

学术不端案例二:一稿多投
“一篇论文,同样的内容,分别发表在中文期刊和英文期刊上”“一个成果拆成两篇论文”……王树国列举出一稿多投的种种形式。

为了达到学校规定的论文发表数量,一稿多投的现象暗中涌现,并且方式越来越隐蔽。

针对这种现象,王树国主张高校教师不要用篇数衡量学生的学术水平,应该更注重论文的学术价值。

王树国还建议高校在论文答辩过程中,把学术论文送出学校,给同领域的专家教授来评论,逐步建立起校外评审机制,从而杜绝在论文评价环节上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纵容。

学术不端案例三:署名“搭车”
论文署名,原本是论文写作过程中最简单的一个步骤,却也成了学术不端的“土壤”。

针对论文乱署名的现象,王树国举例说,有的学生为了提高论文的“档次”,擅自将自己导师或者知名教授的名字署在自己抄袭的论文上,而“被署名”的教授却扣上了抄袭论文的帽子;还有,一些学生为了贪图省事,直接把名字署在别人的论文上,搭上一辆“论文顺风车”。

科学规范与科研不端行为的控制

科学规范与科研不端行为的控制

某博士生为了完成毕业论文,抄袭了其他学者的论文。 这一行为在论文提交给学术期刊后被发现,经过比对和 调查,证实了该博士生的抄袭行为。该博士生因此受到 了撤销论文、延迟毕业等处罚,并被要求参加学术诚信 课程和道歉。
案例三:某科研机构研究人员一稿多投事件
总结词
一稿多投浪费了学术资源,增加了期刊审稿负担,并可 能导致学术不端行为的误解。
不端行为破坏了学术研究的正常秩序 和学科发展的良好环境,导致学科发 展受阻甚至停滞。
05
科学规范与科研不端行为 的控制措施
加强科学道德教育
培养科研工作者的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意识
通过教育、宣传等途径,加强科研工作者对诚信原则的认识和 理解,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
强调学术自律
鼓励科研工作者在研究过程中自我约束、自我管理,遵守学术规 范和道德准则。
重要性
科学规范是保证科研活动正常进行和高质量产出的基础,也是维护学术诚信 和公平竞争的重要保障。
科学规范的基本原则
诚实性
科研人员应保持真实、准确、完整 的数据记录,不伪造、不篡改、不 隐瞒数据。
透明性
科研人员应公开、公正、公平地分 享数据和研究成果,并接受同行监 督。
严谨性
科研人员应遵循严格的研究设计和 实验程序,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和可重复性。
未经同意使用他人署名的具体表现包括:未 经本人同意或授权,在论文、专利、软件等 研究成果上署上他人的名字;故意隐瞒事实 ,使他人误以为自己是研究成果的贡献者; 盗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或创意,并署上自己的
名字等。
04
科研不端行为的成因与危 害
个人原因
急功近利
部分科研人员过于追求成果和名利,导致学 术道德观念淡薄,忽视学术规范和伦理准则 。

继红发来的案例

继红发来的案例

一、贺海波事件:2008年10月16日,浙江大学药学院收到反映药学院副教授贺海波学术不端的邮件。

收到该邮件后,在院、校两个层面相继组成了调查组,当天即着手调查此事。

2008年10月23日,在学校着手调查贺海波学术不端行为一周后,“新语丝”网站披露了其一稿多投行为。

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春节后,事件引起了众多媒体和社会各方面广泛关注,成为社会舆论的一个热点。

贺海波2006年6月博士毕业后进浙江大学药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合作导师为李连达院士。

李连达是我校聘任的药学院院长。

在整个“贺海波论文事件”处理过程中,学校共核查了贺海波及其所在研究室相关人员涉嫌学术道德问题的论文20篇,其中贺海波涉及论文9篇。

除作为合作作者的1篇论文外,贺海波作为第一作者的8篇论文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剽窃、抄袭原博士导师实验数据,以及一稿两投、部分图表数据张冠李戴、重复发表、擅署他人名字、擅自标注基金资助、捏造知名专家帮助修改英语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

有鉴其问题确凿,本人供认不讳,学校当即作出了处分:去年11月决定撤销其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解除聘用合同。

11月30日,我在中南大学召开的有关学术道德的宣讲会上,向在座500名师生讲述了贺海波论文事件。

由于贺的行为在国内外范围内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学校决定将其开除出教师队伍,我们的态度是明确和坚定的。

贺海波8篇有学术造假内容的论文的通讯作者均署为我校中药药理研究室主任吴XX副教授。

根据至今近4个月的调查,没有证据指向吴直接参与了上述论文的写作和最初投稿;但他在贺海波的部分问题论文录用或刊出后,作为通讯作者将其用于申报项目,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本人也存在重复发表学术论文等问题;此外,中药药理研究室的学风监管失范,作为研究室主任严重管理失职。

最近,我们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作出决定:撤销吴担任的中药研究所所长助理及中药药理研究室主任职务,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并解除其聘用合同。

根据所有相关人员的陈述、笔迹鉴定和目前掌握的其它材料来看,涉及贺海波8篇有学术造假内容的论文中李连达院士的署名,是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贺海波擅署的,没有证据说明李连达参与了论文造假、剽窃和抄袭等。

民法典案例解析--人格权编--名誉权和荣誉权

民法典案例解析--人格权编--名誉权和荣誉权

名誉权和荣誉权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条文要义本条是对名誉权及客体的规定。

名誉权是指自然人和法人、非法人组织就其自身属性和价值所获得的社会评价,享有的保有和维护的具体人格权。

名誉权的基本内容是对名誉利益的保有和维护。

名誉是名誉权的客体,本条第2款对名誉概念作了界定。

应当区别的是,名誉分为主观名誉和客观名誉。

作为名誉权客体的名誉是客观名誉,即独立于权利主体之外的“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它既不是权利人对自己的自我评价,也不是权利人本身的自我感觉,而是社会对权利人的客观评价。

主观名誉也叫名誉感,是主体对自己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自我评价和感受。

名誉权对主观名誉不予以保护,只保护主体的客观名誉不因受他人的非法行为侵害而降低。

名誉权的义务主体是权利主体之外的其他任何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即“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它所负有的义务是不可侵义务,即“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名誉权的义务主体违反这一不可侵义务,造成权利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案例评析张某诉俞某某网络环境中侵犯名誉权纠纷案案情:张某以“红颜静”为网名、俞某某以“华容道”为网名,在同一网站登记上网。

“红颜静”“华容道”在某网站登记的都是真实网友级别。

通过线下聚会,二人相识且互相知道了对方上网使用的网名。

俞某某另有登记网名“大跃进”。

后二人在网络上发生纠纷,俞某某以“大跃进”账号多次对“红颜静”进行侮辱、诽谤,张某便诉至法院。

法院认为:张某、俞某某虽然各自以虚拟的网名登录网站并参与网站的活动,但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聚会,已经相互认识并且相互知道网名所对应的人,且张某的“红颜静”网名及真实身份还被其他网友知悉,“红颜静”不再仅仅是网络上的虚拟身份。

俞某某通过某网站的公开讨论版,以“大跃进”的网名多次使用侮辱性语言贬低“红颜静”的人格,主观上具有对张某的名誉进行毁损的恶意,客观上实施了侵权他人名誉权的行为,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他人对张某的公正评价,构成侵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一稿多投;审稿;要约;承诺;著作权转让
兰州大学硕一}:学位论文
关于“一稿多投”行为的案例分析
ABSTRACT
It has been less than ten years since Copyright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rules promulgated and implemented.It has been playing in protecting the
①王中秋,-千慷.给文章一稿多用以合法地位——对著作权法第32条提出商榷[J】.晋阳学
刊.1997(1):105-106. ②赵玲.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校报[J】.1999(13):81.84.
兰州人学硕上学位论文
关于“一稿多投”行为的案例分析
题的解决提出对策。然而正是在“一稿多投”所涉行为定性方面,不同学者产
该《合同法》原理,对“稿约"、“投稿行为”、“刊用作品”等行为进行法律性质 界定,将作者和出版社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化,有利于合理归责,从而使问 题的解决合法合理。同时,《著作权法》第32条和《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3 条存在的立法漏洞造成了著作权的空洞化,更加强化了作者的弱势地位。因此, 对于该问题的解决必须从法律、出版社和学术道德建设三个方面着手,将事前 预防和事后惩罚相结合。应当完善现有法律,采用合同方式避免“一稿多投”,
on
this matter is very essential to improve legislation and standardized
academic behavior.
The work takes the perspective of Copyright Law chooses some typical hav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moral.In the first,balance the interests between writers
and
publishing
houses
through improving legislation and adopting
should
and
houses.Meanwhile,the
legislative
cause
imperfections in the 32删itern in
Copyright
Law and the 23Ⅲitern in the rules
the copyright empty and make writers more inferior.Therefore the problem should be solved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law,the work of publishing house
生了重大分歧。如《从一稿多投析期刊于作者的法律关系》①中,该作者将“稿
约’’、投稿、刊用作品三种行为分别定性为:要约,承诺(新要约)和新承诺。
而在《关于学术论文一稿多投、一稿多发行为的法律思考》②中,作者又将“稿
约’’和投稿行为均视为要约邀请。
三、研究思路
鉴于国内现今对于“一稿多投”行为的研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分歧和片面 性,本人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试图通过对《著作权法》和《合同法》两个部 门法进行综合研究,针对立法漏洞和不合理之处提出完善法律的相关建议。此 外,笔者对于目前国外关于该问题的界定和处理办法进行对比研究,从中将欧

common place in academic
world while it has been trigger

strong controversy among writers,readers and
US
publishing house.All of these promote
to think about the regulation on duplicate
an
active role
fruits
of mental labor
and promoting
intellectual creation.However,
in recent years,the duplicate submission phenomenon which had not vanished despite repeated prohibitions in last years has been
这一问题纳入法律框架,通过完善现有立法和明确相关界定能够对问题的解决 起到积极作用。 基于以上思考,本论文的题目确定为《关于“一稿多投”行为的案例分析》,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对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进行全方位的关注,对其法 律研究在以往传统的《著作权法》研究基础上结合《合同法》原理,通过借鉴 国外法律和媒体的做法,试图提出若干探索性、建设性的建议。从而能够为净 化学术环境,规范学术行为贡献自己的力量。
善现有立法和规范学术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著作权法》和《合同法》为视角,选取典型案例,通过对案例的 分析提出“一稿多投”现象背后所隐含的法律问题,从而对这一现象的成因、 法律性质、立法漏洞进行全面剖析,最终为这一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笔者认为要解决“一稿多投”问题,首先必须要对这一行为进行界定和分 类,对固有的“一稿多投都是违法"这一观点进行澄清,才能客观合理地解决

submission in Copyright Law.Duplicate submission not only has
relationship to
the rights of publishing house but also to the protection and maximization of writers’ legal rights. In the new age of”knowledge—based economy”and information explosion,a deep study
some solutions through analyzing the cases.
We
believe the definition and division of duplicate submission should be the first
step to solve this
problem objectively and reasonably.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in
an
and
Contracts Law,and
cases,
cases.We
find the legal problems concealing in these
analysis
on
reasons,quality of law,legislative imperfection and finally offer
contract
contracts.
Secondly,publishing houses increase exchanges and
improve their work efficiency as well as with writers,especially leam the advanced
intemational experiences.The last but not the least,reforming the academic system and set up academic supervision branches will be an internal power to the solution of
二、研究现状
纵观关于该问题二十余年的研究文献,其研究角度主要包括:法律视角, 编辑学视角,社会学视角,心理学视角,经济学视角等等,其中又以前三者的 研究角度居多。在法律视角研究中,大多数文章从某一部门法入手,比如以我 国现行《著作权法》为基础,集中探讨该法第32条的立法空缺并提出相关修改 意见。如《给文章一稿多用以合法地位——对著作权法第32条提出商榷》、①《由 一稿多投引发对<著作权法>有关问题的思考》②中对于现行《著作权法》关于法 定审稿期限、图书专有出版权、作品转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也有少 数文章从《合同法》视角出发,对于“稿约”、投稿行为、用稿通知予以法律定 性,重在阐明作者和出版社之间的合同关系,从而试图通过订立合同为这一问

traditional way,defining the quality of law about guidelines for authors,contribution, accepting works from the view of Contracts Law is useful to clearing the rights obligations between writers and publication
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
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 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幺互嬉.

期...硷[翌:丝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
归属兰州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兰州大学有关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 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 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兰州大学可以将本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 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人离校后发表、使用学位论文或 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兰州 大学。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