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工作经验—以“河长制”为抓手促进河道长效管理.doc-以 为抓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长制工作经验—以“河长制”为抓手促进河道长效管理.doc|以为抓手
河长制工作经验—以“河长制”为抓手,促进河道长效管理以“河长制”为抓手,促进河道长效管理江阴地处长江下游,北枕长江,南近太湖,河道众多,水网交错,全市共有各类引排河道多达1188条。
其中省级骨干河道及市级河道27条,镇(村)级河道1161条,村前屋后的“家河”13814条,水面率XXX(不包括长江)。
20XX年,江阴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8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8.9亿元,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实现“十三连冠”。
然而,随着江阴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在带来物质财富空前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步显现,人们对河道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江阴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水利现代化和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早在2007年,江阴市对锡澄运河、张家港河、东清河、冯泾河等30条主要河道探索以“河长”制管理为抓手,实施河道综合整治,并逐步推广,实现了全市引排河道“河长制”管理全覆盖,河道面貌得到全面改观,防洪排涝、调水引流、交通航运、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的作用也充分发挥了出来。
一、建立工作网络,下达目标任务市政府成立江阴市“河长制”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水利、建设、交通、农林、环保、城管、公用事业等部门为成员单位。
各镇
(街道)、高新区、临港开发区作为属地河道“河长制”第一责任单位,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措施,确保“河长制”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每年年初召开全市“河长制”管理工作会议,通报上年工作情况并部署当年工作计划,对各成员单位及镇(街道)下达目标任务书,并要求各镇(街道)因河制宜,制定“一河一策”、建立“一河一档”,落实长效管理。
二、出台政策指导,完善规章制度2012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江阴市“河长制”考核办法》(包括江阴市“河长制”工作考核细则、江阴市“河长制”断面水质及水功能区监测、评价和考核办法),2014、20XX年根据各成员单位日常工作年目标任务对其进行修改完善,从而确保了“河长制”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健全市、镇、村三级河长管理网络,建立定期巡查、定期部署、定期考核的“三定”制度。
建立完善一条河道、一名领导、一个工作班子、一套实施方案、一抓到底“五个一”工作机制,将30条市级“河长制”河道的整治任务具体化、项目化,并实行挂图作战,切实做到治理彻底、防范到位、管理常态。
三、落实资金保障,严格考核督查2014年市财政出台《江阴市“河长制”工作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落实以奖代补专项资金300万元,明确资金的使用范围及内容,分三个方面予以奖励:一是断面水质好转的,奖励排名前20个断面所在的镇(街道);
二是境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年度加权平均)60%以上的,奖励前6名的镇(街道);
三是综合考核得分前5名,提振各镇(街道)河道治理士气。
由江阴
市环境监测站对68个“河长制”考核断面进行每月一次的水质监测分析,从2012年起,逐月在《江阴日报》公示乡镇断面水质排名情况,监测数据逐月在江阴市水利农机信息化综合业务管理平台上公示。
同时全市三级引排河道都设立了“河长制”管理责任牌,对管理目标、管理要求进行公示,发动全社会力量监督管理,共同推进水环境治理,并通过市级河道管护考核和镇村河道长效管理暗访工作考核及全市“河长制”管理工作考核来检验全市水环境治理成效。
四、齐抓共管同治,推进整顿整治“河长制”工作主要目的是确保河道达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综合效果,从而推进水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因此水利、环保、建设、农林、交通、城管、公用事业等相关部门紧密协调配合、共同整治管理,将控源截污、清淤活水、企业整治、河容整治、城岸绿化、环境卫生等基本措施落实到每一条河流。
(一)开展河道长效管理2007年,太湖水危机爆发后,为加大改善骨干河道水环境力度,市政府采取了河道分级管理模式,市级河道政府投入152万元采购了19条10吨级保洁船,完成了河道长效管理由河坡管理向河坡、河面综合管理的转变。
全市各镇(街道)都成立或及时调整了镇村河道长效管理领导小组,建立了统一管理的专职队伍(市管河道78人、镇村河道251人),100%覆盖了各级引排河道。
形成了委托管理与服务外包两种模式相结合的长效管护机制,管理机制的健全和规范,为我市各级河道的长治久洁奠定了稳定的基础。
(二)加强沿河环境整顿强化执法管理,坚决整治河道两侧“四乱”现象(乱设广告牌、乱涂写、乱搭建、乱堆放)、规范废旧回收场(点),关闭
河道沿线范围内生活垃圾收集房和简易填埋场,实施河道绿化及河道沿线防护林带建设。
2013年全部完成沿河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各镇(街道)、各村成立村庄环境长效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切实可行的长效管理机制,多次组织督查沿河景观改造,提升村庄建设管理水平,成功创建省级水美乡镇2个、水美村庄19个以及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个。
(三)加强控源截污治理全面落实《江阴市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两年(20XX~20xx年)行动计划》,严格按照全市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五个一律”的要求,加强畜禽养殖业整治,建立牲畜退出机制,全面实施规模化养殖场综合治理,实现达标排放。
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了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污水主干管网全覆盖,污水处理高效监管体系全覆盖的“三个全覆盖”,不断提高污水处理运营监管水平。
(四)加强治污执法监管全面构建监管到位的执法管理体系,加强污水处理过程管理,对于施工污水、建筑泥浆必须经过有效沉淀达标后方可排放。
持续开展重点排污企业和污水处理厂氨氮、总磷、总氮监测工作,加强沿河企业偷排及超标排放的监控检查力度。
通过各海事所的日常巡航工作,加强内河水域船舶污染防治监管,基本杜绝了船舶垃圾污染物的随意、违规排放问题。
(五)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在部分保洁船和城区易发问题的河道(东横河、澄塞河、东转河、运粮河)上装备视频监控,建成了集河道工程运行情况监测、视频图像监视、移动数据采集及调度决策为一体的河道管理指挥系统,为实时掌握现场情况,即时处理、指挥提供科学依据;
为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违章取证、查找事故原因等提供现场资料;
同时也对保洁船进行运行轨迹分析,确保保洁船管护成效。
编制“河长制”工作信息图册。
为掌握污染源头,进一步推动控源截污,对37条主要河道排水口和沿线企业进行GPS定位,排查出排水口共XXX 个,并全部录入“河长制”工作信息图册中。
“河长制”工作信息图的完成,为“河长制”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加强宣传引导,提升护河意识为增强社会各界保护河道水环境的意识,每年3月,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组织举办水法知识竞赛,并在全市各地设点宣传,通过摆放内容丰富的宣传展板,发放水法宣传资料及纪念品,向广大群众宣传水法律法规知识。
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包括电台空中热线),与市民互动,直接现场解答市民提出的各类涉水问题,提高了社会各界的爱河护河意识。
每年组织河道保护志愿者在全市各地开展保护河道活动,同时还在“大澄网”、“江阴信息港”等主流地方网站上招募志愿者,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河道保护队伍。
六、坚持常态长效,持续提升成效长效性就是要加强水环境治理的法制建设。
将“河长制”的成功经验辐射到整个资源环境,将地方政府领导负总责、部门协同治理的模式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增强制度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加大水污染处罚和执法力度,推广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进一步扩大“河长制”的群众基础,形成政府、企此、公众、媒体、民间组织等各种力量共同参与,法律、行政、市场、文化等多种手段并用的水环境治理网络。
常态化就是进一步完善“河长制”的工作机制。
完善日常化、网格化巡查机制。
完善“河长制”考核制度,
制定更为严格的考核标准,采用更为科学的考核办法。
加快“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河道信息档案,实时追踪河道治理信息。
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包括“河长”信息和河道整治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