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美容第二章第一节阴阳学说与美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阳 偏盛 实证
调 整 阴 阳
阴阳 偏衰 虚证
阴盛 伤阳
阳盛 伤阴
实寒证 寒者热之(热性方药)
兼阳虚(酌加温阳药)
泻
实热证 热者寒之(寒性方药 其
)
有
兼阴虚(酌加养阴药)
余
阴虚 阳虚
虚热证 补阴(阳病治阴,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补 其
不 虚寒证 补阳(阴病治阳,益 足
火
之源,以消阴翳。)
• 哪儿多削哪儿 • 阴多(寒大)——热药 • 阳多(热大)——寒药 • 哪儿少补哪儿 • 阴少(虚热)——滋阴 • 阳少(虚寒)——补阳
三、阴阳学说与中医美容的关系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三)说明疾病的病理变化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五)用于疾病的防治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
阳气(阳)——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 阴精(阴)——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升、出(阳) 降、入(阴) 升降相因,相反相成
(四)消长平衡
消长含义: 阴阳双方数量的对比变化。消,减少; 长,增加。
此长彼消 此消彼长 此长彼长 此消彼消
热盛伤阴,寒盛伤阳 阴虚火旺,阳虚阴盛 补气生血,补血养气 气虚引起血虚,血虚引起气虚
(五)互相转化
含义: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 反方向转化。
“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二)互根互用
互根——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 互用——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相互资生、相 互为用的特点。
为何不能熬夜?
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独阴不生,独阳不长
(三)交感互藏
交感——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 ,即相互发生作用。
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 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归纳药物性能 以药物之性纠正机体阴阳之偏
四气 温、热——阳 寒、凉——阴
五味 辛、甘、淡——阳 酸、苦、咸——阴
升、浮——阳 沉、降——阴
④既可以表现具体事物,又可以表示功能状态。 阳——升散的,运动的,温热的,明亮的 阴——沉降的,静止的,寒冷的,晦暗的
⑤对立——本质
(二)特点
特点:阴阳具有普遍性、关联性、相对性。
1.普遍性 2.关联性
3.相对性
①阴阳属性相互转化 ②阴阳比较对象不同
春-夏-秋-冬 ③阴阳之中复有阴阳——阴阳的无限可分性 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
郭开元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
第一节 阴阳学说与美 容
说与美容
第一节 五行学说与美 容
郭开元
第一节 美容
阴阳学说与
一、阴阳学说的概念及特点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与中医美 容的关系
目的要求:
❖ 掌握:阴阳学说的特点、主要内容,阴阳学说与美 容关系。
❖ 熟悉:阴阳学说的概念。 ❖ 了解:阴阳学说的应用范畴。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对立制约 (二)互根互用 (三)交感互藏 (四)消长平衡 (五)互相转化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对立制约
对立——即统一体中阴阳两个方面 的属性相反。 制约——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相互牵制互为胜负 。
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最终对立与制约达到动态平衡
正常的生命活动——阴阳平衡; 病态——阴阳失调
(三)说明疾病的病理变化
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
风邪、暑邪、火(热)邪为阳 六淫为阳
湿邪、寒邪为阴 饮食居处、情志失调为阴
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阴阳 偏盛
阴盛 伤阳
பைடு நூலகம்实寒证(阴胜则寒) 兼阳虚(阴胜则阳病)
阴
阳盛
实热证(阳胜则热)
阳 失
伤阴
兼阴虚(阳胜则阴病)
一、阴阳学说的概念及特点
(一)概念
阴阳是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 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①自然界
阳:天、上、外、头
太阳的向、背
阴:地、下、内、脚
腹部和背部哪为阴哪为阳?
阴阳是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 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②相互关联 反映了相互关系,因此不可一方单独存在
③某些——局限性
调
阴不制阳
阴虚
虚热证(阴虚则热)
阴阳
偏衰
不能生阳 阳不制阴 阳虚(阴损及阳)
阳虚
虚寒证(阳虚则寒)
不能生阴
阴虚(阳损及阴)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色泽 声音 症状 脉象
病变部位
阳
鲜明 高亢洪亮 热、燥、动
洪、大、数、浮、滑
表、上、外、四肢
阴
晦暗 细微无力 寒、润、静
迟、沉、小、细、涩
里、内、下
(五)用于疾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