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江(吉林省段)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吉林省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吉林省旅游资源现状分析吉林省旅游资源作为东北地区旅游资源的一部分,自然带着东北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即:旅游资源丰富,既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又有绚丽的人文景观。
秀丽的山川和名胜、古迹遍布各地。
冰雪旅游独具特色,边境旅游具有异国风情,生态旅游、特种专项旅游具有别样的情趣,民族文化旅游异彩纷呈。
一、吉林省旅游资源现状到1999年底吉林省有已建旅游资源景点300余处。
初步形成中华名山长白山、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吉林雾凇、世界文化遗产集安高句丽古迹、中国最大的电影主题公园长影世纪城“四大”旅游精品和绿色生态、雾凇冰雪、边境风光、民俗风情、工业旅游、观光农业、电影文化、会展节庆等十大行色旅游产品。
按照国家旅游资源评价标准全国共有98种景观类型,吉林省就有59种,占全部类型的60%。
全省旅游资源分类包括地方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八个主类景观,可以说是旅游资源大省。
自然景观资源主要有闻名中外的长白山天池;世界A级湿地、丹顶鹤的故乡向海;天然氧吧、亚洲最大的人工林海长春净月潭;"北国明珠"、青山绿水松花湖;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查干湖;火山口湖群、辉南龙湾国家森林公园;蛟河拉法山、红叶谷等。
冰雪旅游资源丰富,地处东北三省,此地区大部分区域处于中温带,山区冬季雪量大,雪期长,雪质好,适于滑雪旅游。
长春净月潭滑雪场,吉林青山滑雪场、松花湖滑雪场以及北大湖滑雪场等国家训练基地,其中北大湖滑雪场是中国符合国际标准的大型旅游滑雪场。
冰灯和冰雪旅游景点主要集中在吉林市、长春市等大中城市。
此外还有中国四大奇观之一的吉林雾凇。
生态旅游主要有森林观赏湿地观光、界江观光与风情游等。
历史遗迹资源主要有(世界)文化遗产集安高句丽古迹;长春伪满洲国皇宫博物院等殖民遗址;四平叶赫那拉古城;农安辽金古塔;敦化渤海时代文物;靖宇等地的抗联文物等。
民族风情旅游资源主要有歌舞之乡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白山、永吉乌拉街、伊通等地的萨满文化和满族风情;前郭尔罗斯蒙古族风情;关东文化、东北民俗、吉菜美食等。
长白山地区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长白山地区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万清旭;李钰菲【摘要】长白山地区作为经济转型过程中吉林省旅游业发展的龙头,近年来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地区旅游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文化开发粗放、季节依赖性严重、景区同质化等问题也突显出来.长白山地区旅游业应以发展现状为参考,针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充分挖掘长白山区域民族文化特色、丰富旅游产业内容、增强旅游舒适感、推动长白山旅游产业转型,助推长白山地区旅游业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切实发挥好长白山在吉林省旅游产业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期刊名称】《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7(000)002【总页数】5页(P92-96)【关键词】长白山;旅游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作者】万清旭;李钰菲【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山东青岛 266000;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山东青岛 26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7长白山作为国家首批5A级景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在吉林省乃至整个东北三省旅游业发展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成立,长白山地区旅游业发展进入了有序的良性发展轨道,入区旅游人数、旅游收入等多个关键指标均呈现逐年递增的良好势头。
2017年初,长白山国际温泉度假酒店的投入运营,无疑将和已经建成运营的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呈现呼应之势,助推长白山地区旅游业发展实现跨越式前进。
然而,通过对长白山近年来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数据和现象进行回顾分析,我们发现,过分依赖自然观光游为主的旅游模式,资源的文化挖掘不够,旅游产品维度单一等问题的暴露不仅使长白山旅游业很难走出“游长旅短”的困难境地,还将制约长白山旅游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基于此,本文旨在对已发现的当前长白山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尝试提出相关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2006年,为了实现对长白山位于中国境内的北、西、南三个景区的统一管理、规划、开发,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成立了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长白山管委会),赋予正厅级建制。
《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全文及解读(一)

《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全文及解读(一)近日,《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正式公布,这份规划旨在促进东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助力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
下面对规划的全文及解读做一些简要说明。
一、规划的主要内容该规划共分为四部分,包含东北地区旅游市场信息、发展目标与定位、发展思路和发展保障。
其中,旅游市场信息部分主要阐述了东北地区旅游资源的优势和不足,分析了旅游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发展目标与定位部分明确了东北地区旅游业要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发展思路部分介绍了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和扩大旅游市场内需;发展保障部分阐述了落实改革创新、完善旅游产业体系、推动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支持保障措施。
二、规划的主要特点1. 着眼高质量发展。
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升旅游业质量和效益。
2. 打造四大品牌。
将东北的旅游资源分为四大品牌:自然、历史、休闲和健康。
通过品牌营销和旅游商品的整合,完善旅游产品结构,提高东北旅游业的知名度和口碑。
3. 持续推进改革创新。
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东北旅游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4. 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改善旅游交通、饮食、住宿等基础设施,提升东北旅游的品质和服务水平。
三、规划的实施路径1. 优化旅游资源整合机制。
整合优化东北旅游资源,统一开放、共享使用,并推动旅游资源要素市场化、规范化和产业化。
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推动旅游业人才培训,吸引和留住优秀旅游人才,加强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
3. 推动旅游领域改革。
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旅游企业成本,提高旅游产品质量,推动旅游业内部优化升级。
4. 加强重点旅游项目建设。
支持东北地区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提高东北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口碑。
五、总体评价《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了一系列实用性强的措施,是稳步推进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文件。
该规划着眼于高质量发展方向,明确了发展思路和实施路径,旨在促进东北地区旅游业稳步、快速发展,推动东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的实施。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印发《关于推动旅游业攻坚发展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印发《关于推动旅游业攻坚发展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日期】2021.08.16•【字号】•【施行日期】2021.08.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印发《关于推动旅游业攻坚发展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各市(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长白山管委会旅游和文化体育局、长春新区社会事业发展局、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社会事业发展局,梅河口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机关各处室:根据省政府“全省服务业大调研、大会诊”的总体部署,为有效运用大调研成果,加快推动吉林省旅游业攻坚转型、高质量发展,围绕“冰雪”“避暑休闲”双业并举,不断优化“双线”旅游空间布局、促进旅游多业融合、提升大众旅游水平、满足旅游消费多元需求、深化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更好发挥旅游业在促进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的重要作用,省文旅厅制定了《关于推动旅游业攻坚发展专项行动方案》。
现将改方案引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此通知。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1年8月16日关于推动旅游业攻坚发展专项行动方案为推动吉林省“十四五”时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旅游业在促进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围绕“冰雪”“避暑休闲”双业并举,“双线”旅游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创新政策不断突破,市场活力不断迸发,通过实施“产品供给、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市场主体、品牌推广、国际合作、旅游航空、服务质量”八大攻坚行动,全面推进旅游配套功能整体升级、旅游产品供给提档升级、旅游服务质量全面升级、旅游体制机制创新升级,有效解决当前旅游业发展结构不均衡、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抗风险能力不足等问题,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促进消费市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吉林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

吉林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2005—2010)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生态农业研究所吉林省旅游局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规划目的 (1)第二条规划范围 (1)第三条规划期限 (1)第四条规划依据 (1)第五条规划的指导思想 (1)第六条规划原则 (2)第七条规划关键点 (3)第八条规划目标 (4)第二章吉林省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6)第九条红色旅游现状 (6)第十条红色旅游面临问题 (6)第三章红色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8)第十一条红色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8)第十二条红色旅游资源的空间特征分析 (8)第十三条红色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9)第十四条区位条件评价 (10)第十五条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整合 (10)第十六条红色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10)第十七条红色旅游市场总体特征分析 (12)第十八条红色旅游主要客源目标市场分析 (12)第十九条红色旅游市场预测 (12)第五章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14)第二十条红色旅游发展的空间总体布局与等级分区 (14)第二十一条红色旅游重点景区和景点建设 (15)第二十二条红色旅游重点线路设计 (16)第六章红色旅游产品规划 (25)二十三条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 (25)二十四条吉林省红色旅游产品的设计 (25)第七章红色旅游市场营销 (27)第二十五条红色旅游总体营销形象 (27)第二十六条红色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27)第二十七条红色旅游目的地促销方式 (28)第八章吉林省近期红色旅游建设项目 (31)第二十八条近期规划目的 (31)第二十九条近期规划原则 (31)第三十条近期规划项目 (31)第三十一条近期建设项目的主要内容 (32)第三十二条旅游交通设施规划 (34)第三十三条旅游交通组织与服务规划 (34)第十章景区管理 (36)第三十四条景区红色旅游资源经营与展览陈列馆舍管理 (36)第十一章红色旅游环境与生态规划 (38)第三十五条指导思想 (38)第三十六条保护原则 (38)第三十七条保护目标 (38)第三十八条景区红色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 (38)第三十九条加强红色旅游环境治理 (39)第十二章实施红色旅游的对策与措施 (40)第四十条实施红色旅游的对策与措施 (4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促进吉林省红色旅游按照旅游业的发展规律科学、持续、快速、高效发展,避免无序开发和破坏性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本规划。
吉林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

吉林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五规划吉林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五规划吉林省少数民族地区指⼀州三县即延边朝鲜族⾃治州辖延吉珲春图们敦化龙井和龙安图汪清8县市松原市的前郭尔罗斯蒙古族⾃治县⽩⼭市的长⽩朝鲜族⾃治县四平市的伊通满族⾃治县2000年底民族地区总⼈⼝3293万⼈,占全省总⼈⼝的121%其中少数民族⼈⼝11494万⼈占民族地区总⼈⼝的349为全省少数民族⼈⼝的46民族地区⾯积54650平⽅公⾥占全省总⾯积的295⼤多分布在东部长⽩⼭区9市县少数分布在西部科尔沁草原和中部松辽平原各1县其中东部有6个县市与朝鲜或俄罗斯接壤边境线长10157公⾥占全省边境线总长的7241995年以来吉林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长⾜的发展但与发达地区全国及全省平均发展⽔平的差距仍呈现出拉⼤的趋势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要求在民族⼯作上的体现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我省民族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且⼤多地处边疆是全省对外开放开边通海的前沿具有⼗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发展潜⼒为了更有效地解决民族地区的发展差距问题逐步实现共同繁荣保证全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依据国家和全省的总体要求结合我省民族地区实际编制吉林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五"规划全⾯系统地描绘全省民族地区21世纪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对于指导民族地区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九五"期间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改⾰开放20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扶持下吉林省民族地区的各项建设事业取得了巨⼤成就经济和社会⾯貌发⽣了显著变化进⼊"九五"以来各族⼈民克服了种种困难经过不懈的努⼒使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综合实⼒得到加强2000年少数民族地区国内⽣产总值达到20144亿元年均增长79,达到"九五"计划⽔平的90其中第⼀产业增加值完成4672亿元年均增长52达到"九五"计划⽔平的912第⼆产业增加值完成8417亿元年均增长91达到"九五"计划⽔平的90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055亿元年均增长83达到"九五"计划⽔平的90全⼝径财政收⼊完成1815亿元年均增长7完成"九五"计划的90农村经济全⾯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2000年全省民族地区粮⾷总产量1788万吨特别是畜牧业有较⼤幅度增长2000年牧业产值达337亿元按可⽐价格计算⽐1995年增长1053⼯业⽣产持续稳步增长企业改组改造步伐加快2000年全省少数民族地区⼯业总产值达到1221亿元发电量⽊材原煤机制纸及纸板等产品产量居省内前列(⼆)经济结构得到调整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第⼆产业特别是⼯业占国内⽣产总值⽐重明显上升2000年三次产业增加值⽐重由1995年的267372361调为21245338基本达到"九五"计划的三次产业之⽐的⽬标⼯业内部结构农业内部结构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以及所有制结构也都有所改善(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基础设施状况明显改善200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557亿元五年累计完成2144亿元达到"九五"计划⽔平的998%投资进⼀步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农⽥⽔利城市基础设施等⽅⾯都取得明显成效中俄珲马铁路已通车过货长春-珲春⾼速公路延吉-图们段已开⼯建设今年将建成通车,延吉-龙井⼀级公路安图-⼆道⽩河-长⽩⼭冰场⽔泥路⾯已全部建成使⽤(四)各项社会事业全⾯发展⼈民⽣活⽔平显著提⾼科教兴省战略⽇益为⼈们所认识和接受获得了⼀⼤批优秀科研成果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步提⾼"两基"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盲任务业已完成教育结构趋于合理中⾼等教育体制改⾰顺利进⾏中⼩学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增长得到有效控制2000年底全省少数民族地区总⼈⼝3293万⼈⼈⼝⾃然增长率在8以内⽂化卫⽣体育等也都有新的发展到2000年每千⼈拥有病床数达到5张⼴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0%⼈民⽣活得到进⼀步改善2000年城镇居民⼈均⽣活费收⼊达到2300元1990年不变价城镇居民⼈均居住⾯积达到8平⽅⽶总之"九五"时期是我省民族地区发展较好的时期之⼀综合经济实⼒有所增强经济结构有所改善社会安定边疆巩固民族团结⼈民⽣活⽔平提⾼为"⼗五"和21世纪的发展奠定了⼀个好的基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主要优势我省少数民族地区幅员辽阔蕴藏着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森林草原资源野⽣动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及⼈⽂优势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进⼀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五"期间可依托的主要优势是1.资源优势1能源矿产资源我省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在全省占有⼀定的优势其原煤保有储量占全省的469%原油产量占全省的99%⽔利资源蕴藏量占全省的353%⾦属矿产50多种⾮⾦属矿产40多种其中黄⾦铅锌银铜铁锰硅藻⼟⽔泥⽯灰岩麦饭⽯⾼岭⽯⽯灰⽯矿泉⽔等的储量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2野⽣动植物资源我省少数民族地区有着极其丰富的野⽣动植物资源是闻名中外的关东三宝-⼈参貂⽪⿅茸的重要产地长⽩⼭素有"世界⽣物资源宝库"之称据统计⽬前有哺乳类动物50多种鸟类200多种爬⾏类两栖类和鱼类等动物300多种其中有东北虎麝紫貂⾦钱豹⿊熊梅花⿅⽔獭等珍贵的稀有动物50余种具有经济价值的野⽣植物资源1500多种其中药⽤植物有800多种⼈参党参贝母黄芪细⾟天⿇五味⼦灵芝等都是⼗分名贵的药材3旅游资源壮丽的⾃然风光众多的名胜古迹特有的民俗风情构成了我省民族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长⽩⼭壮观的⽕⼭地貌奇峰异⽯天池瀑布峡⾕温泉原始森林冰雪充分显⽰了⾃然景观的粗犷美是吉林省旅游资源的优势所在国家级地质景观保护区-伊通⽕⼭群和前郭草原风光也各具特⾊民族地区的名胜古迹-敦化唐代渤海的敖东城和六顶⼭古墓群长⽩唐代灵光塔伊通清代柳条边御围场古驿道以及珲春清代龙虎⽯刻等都反映着各民族悠久的⽂化历史当地各民族世代相传的习俗和特⾊是极有魅⼒的⼈⽂旅游资源我省是朝鲜族和满族的聚居地⽆论是居室服饰礼仪还是婚丧嫁娶饮⾷⽂体娱乐等都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民族地区与俄罗斯及朝鲜接壤的各过境⼝岸为发展边境旅游提供了良好条件并正在成为我省东起珲春沿图们江鸭绿江西⾄集安边境旅游开发带的重要组成部分2.地缘⼈缘优势我省少数民族地区多地处边疆沿边境线有6个边境县(市)35个边境乡(镇)边境线上有11处对外开放⼝岸通道其中中朝10处中俄1处特别是珲春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地带图们江流域⾦三⾓地区既沿边⼜通海将成为我国东出⽇本海的重要门户具有沟通东北亚与欧亚⼤陆经济联系的巨⼤地缘优势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实现开边通海繁荣民族地区经济我省民族地区的朝鲜族居民有着独特的⼈缘优势这是少数民族地区⼴泛吸引外商外资加强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及友好往来的⼀个⼗分有利的因素⽬前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地缘及⼈缘优势已经得到⼀定程度的开发和利⽤并形成了⼀定规模的能源采掘森林医药特产旅游等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合作开发初步形成了全⽅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尽管我省少数民族地区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与全国全国民族地区全省平均⽔平⽐较发展速度减缓在全国民族地区的排位后移与全国全省平均⽔平之间的差距呈拉⼤趋势与全省平均⽔平相⽐2000年我省民族地区国内⽣产总值占全省的⽐重为111%,⽐1995年的125%降低了14个百分点;"九五"期间全省国内⽣产总值年平均增长98%,民族地区仅增长79%,⽐全省低19个百分点民族地区⼈均国内⽣产总值6117元⽐全省低729元出现这些差距的原因是多⽅⾯的主要的问题表现在以下⼏⽅⾯1.⼯业发展相对滞后我省少数民族地区⼯业化进程滞后有其⾃⾝的历史原因⼯业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规模的⼯业建设从"七五"时期才刚刚开始同其他地区的⼯业相⽐即有了⼀定的差距⼜加之民族地区资⾦投⼊⼀直偏低没能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种种因素累积起来导致⼯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于全国及全省平均⽔平民族地区的⼯业发展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是⼯业规模偏⼩,2000年全省民族地区500万元以上⼯业企业⼯业总产值为1221亿元仅占全省的9%⼆是产业关联度较低运⾏质量不⾼经济效益低下对相关⾏业的带动⼒不强不能形成左右全局的⽀柱产业和主导产业三是资源开发利⽤的层次较低基本上是数量型的资源配置结构粗放型的增长⽅式没有实现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型从粗放的速度型向集约的效益型的根本转变导致资源利⽤上的⾼消耗低产出2.财源匮乏⾃我调整乏⼒我省少数民族地区财政普遍困难财政收⽀不平衡现象⽐较严重尤其是县级财政困难更加突出民族地区仍有⼀些县(市)不同程度地拖⽋⼯资维持最基本的开⽀都⽐较困难更谈不上⾃我发展了产⽣这⼀问题的原因是多⽅⾯的⼀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实⼒较弱总量相对偏低受原有区域分配格局和长期以来传统体制的影响民族地区与市场接轨较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是税源基础薄弱相当部分的企业经营不景⽓亏损⾯⼤产品落后包袱沉重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导致税源萎缩三是财政⽀出较⼤地⽅收⼊的增长远远低于财政⽀出的增长在财源有限的情况下民族地区既要保证庞⼤的政府机构开⽀和下岗职⼯基本⽣活费及离退休⾦⼜要为适应市场经济和开放的需要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负担过于沉重3.贫困问题依然突出扶贫攻坚任务艰巨尽管我省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取得很⼤成效但很多地区仍未摆脱贫穷落后的局⾯⼀⽅⾯少数民族地区贫困⾯还很⼤贫困⼈⼝还较多全省现有贫困县10个民族地区有3个占30%全省现有贫困村567个少数民族贫困村就有313个占55%全省贫困⼈⼝总数为83万,少数民族贫困⼈⼝为118万占142%另⼀⽅⾯脱贫的难度较⼤贫困地区⼤多地理位置偏僻⾃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产⽔平低下抗御⾃然灾害能⼒差以上因素使得扶贫攻坚的任务更为艰巨4.民族优惠政策的作⽤没有充分体现民族优惠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少数民族经济的进⼀步繁荣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但也存在⼀定的问题⼀是原有的⼀些少数民族优惠政策没有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条件做出及时的调整和完善与改⾰后出台的⼀些政策不配套缺乏连续性以⾄失去原有的效⼒难以操作和落实⼆是部分地⽅单纯"等"政策"靠"政策依赖思想⽐较严重没有认清政策只是经济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催化剂⽽最根本的动⼒还是要靠⾃⾝5.市场经济观念有待进⼀步树⽴建国以来民族政策落实较好民族地区群众受教育程度较⾼⽂化基础较好但由于受特殊的历史区域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仍在⼀定程度上保留着传统的⾃然经济观念,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经济⽂化理念及其所⽀配的现代开放的经济意识缺乏⾃主竞争意识这种意识观念上的落后导致了对市场经济的不适应并在较⼤程度上束缚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三新世纪初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国际环境从全球看伴随政治的多极化趋势世界经济在向⼀体化⽅向发展区域经济集团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经贸⼤市场的联合继续加速全球范围内的信息技术⾰命逐步深⼊以信息产业化为代表的知识经济已露端倪并将成为世纪世界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式与之相伴随的新的全球性的结构⼤调整估计到2005年前后才能基本结束中国即将加⼊WTO这些都为民族地区加速结构调整积极参与国际分⼯进⼀步扩⼤开放招商引资增加外贸出⼝扩⼤国际市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但进⼀步加速的国际贸易⾦融的全球化趋势也使得国际竞争空前激烈民族地区开展对外经贸的难度加⼤特别是对其出⼝的商品的质量科技含量提出了更⾼的要求从周边来看东亚地区国际合作仍在加强朝鲜半岛北南关系出现转机图们江区域的国际合作开发将有新的进展中俄朝三国对于交界的图们江经济区都加快了开放的步伐韩国⽇本等亚洲国家经济开始⾛出衰退尤其韩国复苏较快这对民族地区摆脱东南亚⾦融危机的消极影响进⾏新⼀轮的经贸合作引进外资特别是韩资⼗分有利朝鲜发展虽仍受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也开始趋向对外开放⾦融危机后的俄罗斯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但伴随其进⾏根本性调整经济下滑会逐步得到遏制并转向复苏尤其随着经济改⾰的推进及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开发开放进程加快为与其接壤的民族地区继续开展边境贸易和互市贸易提供了更好的机会但由于周边国家经历⾦融危机后的复苏性增长毕竟有限因⽽对民族地区经济的拉动⼒短期内不会很强且由于其经济⾛出低⾕后对资⾦的需求会相应加⼤从⽽使民族地区争取引⼊外资的难度加⼤⼆国内环境从全国总体形势看社会稳定经济仍会保持适度⾼速增长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开发开放的步伐继续加快基本形成对外开放的总体格局经济市场化社会化程度加⼤统⼀竞争有序的⼤市场正在逐步形成资源已主要由市场配置市场潜⼒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开始向中西部进⾏产业的梯度转移⾮公有制经济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这些都为民族地区接受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参与国内产业分⼯实现加速发展创造出巨⼤的空间但同时国内买⽅市场已经出现市场呈现量的过剩状态有效需求仍然相对不⾜竞争加剧对产品供给质量的要求明显提⾼尤其"⼊世"之后国内市场的国际化意味着对民族地区幼稚⼯业的保护将更加有限原有的⼀些主导产业会受到⼀定的影响关税的下调民族地区的能源矿产医药林产⾷品农产外贸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民族产业的发展⾯临严峻的挑战从国家和省的发展政策规划来看国家经济发展重⼼也在由沿海向内地转移党和国家明确提出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在信贷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对中西部地区优先考虑和安排同时伴随"兴边富民⾏动"的实施国家会继续加⼤对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倾斜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促其缩⼩差距省内也在继续推进"科教兴省开放带动县域突破"三⼤战略⼤⼒发展⽣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等这些都为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也带来了新的机会总之"⼗五"期间整个外部环境对我省民族地区的发展来讲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和压⼒同在四少数民族地区"⼗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思路⽬标及重点⼀总体思路按照党和国家第三步战略部署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缩⼩差距的总体要求结合"三⼤战略"和国家民委倡导的"兴边富民⾏动"⽴⾜实际把握机遇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按照"发挥优势构造特⾊开放带动科教先⾏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突出重点优惠倾斜适度加速缩⼩差距"的思路积极推进⼯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努⼒提⾼经济实⼒和总体⽔平进⼀步提⾼各族群众的⽣活⽔平和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初步建成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民安康在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处于先列省内居中上⽔平的民族⾃治地⽅"发挥优势构造特⾊"就是紧紧依托和利⽤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地缘优势⼈缘优势逐步构筑民族地区优势产业和特⾊经济"开放带动科教先⾏"就是⼤⼒发展外向型经济带动整个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实现全省开放带动⽬标把科技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强民族地区⽂化教育事业发展提⾼科学⽂化⽔平培育⾼技术产业加快⽤⾼新技术先进适⽤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和应⽤依靠科技教育提⾼经济运⾏质量和民族素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是以战略性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对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城乡结构的调整⼒度全⾯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突出重点优惠倾斜"是重点发展外向型经济资源加⼯业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民族产业重点解决差距问题贫困问题边境地区发展问题和财政困难问题各级政府要进⼀步制定和完善优惠倾斜政策加⼤政策性投⼊和资⾦投⼊⼒度努⼒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适度加速缩⼩差距"是要充分吸取"九五"期间⽬标制定过⾼⽽⽆法完成的教训充分考虑实际和可能适度加快发展速度逐步缩⼩民族地区与全省和全国经济发展⽔平的差距⼆遵循的原则1.遵循速度效益相统⼀的原则少数民族地区要在实现经济增长⽅式的根本转变提⾼经济运⾏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注意解决民族地区特别是民族贫困地区边境地区边远⼭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发展问题适度加速实现缩⼩地区差距的总⽬标2.正确处理坚持⾃⼒更⽣⾃求发展与争取外部⽀持的关系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先要紧紧依靠⾃⼰的努⼒发挥⽐较优势挖掘⼀切可开发利⽤的潜⼒形成⾃我发展的能⼒同时还要抓住国家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缩⼩地区差距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有效地争取国家和外部更多的政策资⾦等⽀持和倾斜共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与繁荣3.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态环保效益型经济使资源开发⽣态建设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世界各国共同的长远⼤计民族地区发展要"以资源为依托"必须更加重视污染治理环境保护⽣态平衡问题保持资源可持续利⽤促进⽣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三发展⽬标国内⽣产总值到2005年达到209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年均增长95%左右⼀⼆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365亿元92亿元805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52%91%和124%全⼝径财政收⼊达到321亿元年均增长12%外贸进出⼝总额年均增长10%科技进步贡献率年均提⾼2%三次产业结构到2005年调整为17544385城镇居民⼈均可⽀配收⼊和农民⼈均纯收⼊年均增长分别为6%和7%少数民族地区三个贫困县(市)实现基本脱贫贫困⼈⼝脱贫率达到85%以上四发展重点东部朝鲜族为主体的民族地区要以长⽩⼭为依托发掘地上地下资源重点发展⾷品医药林产能源矿产等⼯业通过建设边贸长廊和⽂化长廊⼤⼒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加快开发开放步伐中部满族为主体的民族地区要充分发挥农业的优势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发展⾼产优质⾼效的⽣态农业和效益农业要⾯向长春四平等⼤中城市以兴果兴⽜兴⿅的"三兴"⼯程为突破⼝搞好资源的深度开发西部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地区要⽴⾜当地丰富的⽯油资源以松原市和⼤中型企业为依托搞好地⽅⼩油⽥建设开发⾼附加值产品利⽤草场优势⼤⼒发展畜牧业同时加快农牧结合的综合开发1.巩固发展农业"⼗五"期间要继续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收增效为⽬标⼤⼒发展效益型农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要进⼀步搞好种植业结构调整粮⾷⽣产要适当压缩⼀般⽟⽶种植⾯积扩⼤特⽤⽟⽶优质⼩麦绿⾊稻⽶优质⾼蛋⽩⼤⾖等优质⾼效品种的种植⾯积⼤⼒发展经济作物重点发展蔬菜烟叶葵花亚⿇等逐步提⾼单产与质量畜牧业要以⽜猪⽺⽝禽为重点优化结构改良品种提⾼⾁类品质推进规模经营搞好前郭⾁⽺敦化⾁⽜延吉和珲春⾁⽝伊通⿅业等基地建设健全畜牧业综合服务体系抓好配套龙头企业建设全⾯提⾼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和产值⽐重林业要⼤⼒发展速⽣丰产林短周期⼯业原料林防风固沙林和各种经济林全⾯改善林⽊结构和质量提⾼森林覆盖率和林⽊蓄积量实现⽣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渔业要合理利⽤各种⽔⾯资源⼤⼒发展⽔产养殖调整产品结构发展优质珍奇品种提⾼综合产量2.⼤⼒发展外向型经济"⼗五"期间要根据全省"外向带动"战略的总体部署充分利⽤民族地区的地缘⼈缘优势和⽐较经济优势充分发挥珲春在全省民族地区开放中的龙头作⽤扩⼤对外开放加⼤招商引资⼒度加强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全⾯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要继续加强图们江地区的开发开放积极参与和推动该地区的综合开发努⼒提⾼开边通海的规模和⽔平加强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推动"世界和平公园"等项⽬的建设实施⼒争图们江地区的国际开发有⼀个实质性的进展进⼀步搞好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为开辟⾃由贸易区创造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进⼀步加强⼝岸通道建设健全⼝岸的服务功能提⾼⼝岸的过货和过客能⼒争取设⽴防川⼝岸进⼀步拓展开放通道加⼤借港出海⼒度扩⼤海上运输规模继续争取图们江通航建港⼯作的启动进⼀步拓宽融资渠道扩⼤外商投资领域改善外商投资的软硬环境合理引导外资投向提⾼利⽤外资质量和效益在继续扩⼤引进以韩国为主的周边国家资⾦的同时进⼀步吸引世界其它国家的投资努⼒争取更多地利⽤外国政府和国际⾦融组织的优惠贷款积极推⼴补偿贸易和对外加⼯装配等外商投资⽅式积极探索BOT等外商投资新形式积极参加国家省组织的境内外招商活动努⼒办好"图们江地区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为外商投资⾦融外贸商业电信旅游等服务领域创造条件全⼒扩⼤引资规模同时加速改善投资环境全⼒抓好项⽬招商资源招商和政策招商积极合理有效地利⽤外资要在继续改善交通运输能源供应邮电通讯公⽤设施和环保设施等硬环境的同时逐步建⽴完善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法律和政策创造公平公正投资软环境积极引导外资投向资源转化和利⽤国有⼤中型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含量较⾼的⾏业和出⼝加⼯⼯业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等促进民族地区主导⽀柱产业的形成⼤⼒发展劳务输出开拓新的劳务合作市场加⼤对外承包⼯程在对外经济合作中的⽐重⿎励民族地区有实⼒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利⽤俄朝等国的境内资源⾛跨国经营发展收益的路⼦尤其注重充分利⽤已有的森⼯企业的优势开展境外森林采伐和⽊材加⼯等合作项⽬积极扩⼤对外贸易进⼀步扩⼤企业外贸出⼝经营权规范外贸秩序实现规模经营逐步建⽴起适合国际惯例国际通则和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机制进⼀步调整出⼝产品结构提⾼⼯业制成品的⽐重发展来料进料加⼯出⼝形成多品种多层次⾼级化的出⼝加⼯结构⼤⼒推进与俄朝的边境贸易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利⽤俄朝境内的原材料和我⽅某些加⼯技术搞好对俄朝的技术出⼝在继续办好中朝珲春-圈河互市贸易区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开办中俄珲春-哈桑互市贸易区和中朝长⽩-惠⼭互市贸易区。
通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通化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14—2025年)》(修编)的批复

通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通化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14—2025年)》(修编)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通化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5.05.29
•【字号】通市政函〔2015〕29号
•【施行日期】2015.05.2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发展规划
正文
通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通化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2014—2025年)》(修编)的批复
通市政函〔2015〕29号
市旅游局:
你局《关于审批〈通化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14—2025年)〉(修编)的请示》(通旅字〔2015〕24号)已收悉。
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通化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14—2025年)》(修编)。
二、你局要按照《规划》内容,认真组织实施,突出我市旅游资源特色,努力把通化打造成吉林生态文化旅游第二极和东北亚重要国际旅游目的地。
特此批复。
通化市人民政府
2015年5月29日。
集安市生态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集安市生态旅游资源及其评价李维宏【摘要】从历史古迹、边境风光、自然山水、边疆民族风情等方面介绍了吉林省集安市丰富的生态旅游源.【期刊名称】《林业勘查设计》【年(卷),期】2013(000)001【总页数】2页(P37-38)【关键词】生态资源;旅游资源;评价;集安市【作者】李维宏【作者单位】吉林省集安市林业局【正文语种】中文1 集安市概况集安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隶属于通化市,全市幅员面积3217km2。
集安气候宜人,是吉林省风速最低、无霜期最长、积温最高的地区,素有“吉林小江南、国家生态园”之美誉,是世界文化遗产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
2 生态旅游资源集安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主要旅游景点包括高句丽历史古迹文化类、边境风光类、森林公园类、度假休闲类、天然溶洞类等五大类。
2.1 高句丽历史古迹文化类景点吉林省集安市是我国高句丽遗址分布最丰富的地区。
据不完全统计,高句丽在我国东北地区有两座平原城和16座山城,而集安就有3座山城和1座平原城,是东北地区拥有高句丽山城最多的地方,其中丸都山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同时集安亦是高句丽古墓葬集中分布区,共有75处古墓,其中洞沟高句丽古墓区拥有近万座古墓,是我国目前所知数量最多的古墓群。
此外,还有碑刻、石柱、彩色古墓壁画等众多珍贵的历史文物。
2004年7月1日,高句丽遗迹中的2座王城、12座王陵、26座贵族墓葬、1通古碑和1座陪坟等42处遗迹,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目前,对游客开放的主要景点有好太王碑、好太王陵、将军坟、丸都山城、国内城、五盔坟和集安博物馆等。
好太王碑位于集安市东北约4km处,为高句丽第19代王——好太王的墓碑。
碑文多为方严厚重的隶书,亦有部分楷书和篆书,是我国书法由隶入楷的重要例证。
好太王陵位于好太王碑西南约200m处,是现存所有高句丽王陵中唯一确知其年代及葬者的墓葬。
将军坟位于集安市东北约4.5km处,被享誉“东方金字塔”。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6.23•【字号】吉政发〔2021〕10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吉政发〔2021〕10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长春新区、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驻吉中直有关部门、单位: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对推动旅游业发展壮大、促进吉林振兴发展意义重大。
为加快推动全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形成吉林振兴发展新动能,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乡村特色资源优势,坚持“三产融合”,立足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围绕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实施乡村旅游“十百千万”工程,加快把乡村旅游规模做大、产品做精、特色做足、品牌做强,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打造吉林乡村旅游“升级版”,走出吉林乡村旅游“新路径”,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规模扩大。
到2025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年均增长20%以上;实现旅游收入55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
——品质提升。
产品从单一型向多元化转变,实现“十”集聚:培育10个县域乡村旅游集聚区;“百”系列:打造乡村旅游100个精品村、100家精品旅游民宿、100个精品节庆、100条精品线路、100家“后备箱”工程示范基地、100家大型商品生产经营企业;“千”个精品:形成1000个乡村旅游精品点;“万”名人才:培养1万名乡村旅游经营管理、创意设计、专业技能、文化传承、市场营销等人才。
许豫宏教授 简介

许豫宏教授简介旅游学者,教授级高级经济师。
著名的城乡战略与旅游地产规划专家;特邀为国内百个城市旅游产业经济顾问;受聘国内外多家官方机构咨询专家、规划设计院(所)技术指导专家;曾为三百多家国有民营集团的区域战略与旅游地产项目规划开发成功咨询。
曾经出版旅游行业专著《靖宇蓝图与中国县域未来》、《新沂旅游产业园区与中国旅游产业经济未来》、《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地产开发概论》等四部。
曾经出版长篇小说《欲望潮汐》、《河南人家》等两部;先后主持《天津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杭州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大连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宁波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天津滨海新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鸭绿江流域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环京津温泉带产业发展规划》、《环京津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泰山风景名胜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兵马俑国际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龙门温泉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等城市区域旅游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旅游专项规划两百余部;先后为北京市、天津市、大连市、南京市、无锡市、苏州市、青岛市、宁波市、秦皇岛市、承德市、廊坊市、焦作市、洛阳市、信阳市、泰安市等国内一百余个著名旅游城市的城市战略发展与旅游产业经济的咨询专家;先后主持万象控股集团、泛海国际集团、象屿集团、利海集团、联想控股集团、龙顺集团、大连港投资集团、陕旅集团、港中旅集团、中国浩远集团、内蒙古万达集团、泰达控股集团、龙城旅游控股集团、海航集团、泰兴隆集团、博大集团、百事通集团、天房集团、国网新源集团、泰山旅游集团、福兴集团、南山集团、福星科技集团、大唐鼎旺集团、绿叶集团、泛华集团、北控集团等三百余家企业集团的旅游地产开发项目规划(策划);先后为上海市旅游(营销)论坛、中国住交会旅游城市与旅游地产开发论坛、深圳旅游地产培训、中国风景名胜区论坛、三峡汉丰湖保护与发展论坛、深圳市大鹏湾保护与发展论坛、太湖投资论坛、东陇海战略发展论坛、中国休闲城市发展论坛、凤凰网房地产论坛、清华总裁班、清华房地产商会、厦门旅游地产论坛、中国旅游地产北京论坛等60余家论坛(培训)做专题讲座。
三道沟旅游开发的基本概况(doc 14页)

三道沟旅游开发的基本概况(doc 14页)三道沟旅游开发基本概况一、三道沟镇自然概况三道沟镇处吉林省白山市八道江区东南部,东经126°7'至128°18',北纬41°21'至42°48'。
,云峰水库中游北岸,距离市区48.9公里。
东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江相望,南与集安市青石镇相连,西与红土崖镇接壤,北与临江市苇沙河镇相望,是八道江区唯一的边陲重镇。
该镇总人口近四千人,其中城镇人口近两千人。
总辖区面积426.62平方公里,6个行政村,21个社。
境内多山多水多林,有水域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52亩,林地面积58万亩,活立木蓄积量674万余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0%以上。
生态旅游区规划用地面积1.89平方公里,距乡政府西北1.5公里。
二、三道沟旅游发展的基础情况在省委、省政府制定的《鸭绿江(吉林省段)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将白山市列为省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地区,三道沟镇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民族风情、历史遗迹、原始森林使三道沟镇成为颇具开发潜力的地区之一,被确定为旅游人工种植的优质新型饲草8000余亩。
除此之外,有甘草、沱秧茨、麻黄、薄荷、艾、马茨杆、野枸杞、锁阳、车前籽、金毛芍等几十种药材资源。
2、境内野生动物:境内有野生动物300多种,其中国家规定的保护动物东北虎、•棕熊、紫貂、马鹿、金钱豹、猞猁,香獐、水獭、丹顶鹤、天鹅等珍禽异兽有近40种。
3、地质构造地处长白山腹地,境内山峰林立,绵亘起伏,沟谷交错,河流纵横。
长白熔岩台地和靖宇熔岩台地覆盖境内大部分地区,龙岗山脉和老岭山脉斜贯全境。
4、气候条件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吉林省最寒冷地区。
春季昼夜温差大;夏季短,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朗天气;冬季长,干燥寒冷。
市区年平均气温 4.6℃,夏季最高气温历史极值36.5℃,冬季最低气温历史极值-42.2℃,年平均降水量883.4毫米,日照时数2259小时,无霜期140天。
吉林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现代经济信息吉林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刘佳勋 吉林省和璞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摘要:吉林省作为我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如何充分解决阻碍发展的制约因素,实现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将是未来很长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
本文首先对吉林省的区域经济环境、区域地理环境和区域旅游市场进行了分析,之后从产品、市场主体、基础设施和生态保护的角度阐述吉林省旅游产业存在的主要结构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吉林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思路建议。
关键词:吉林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9-0478-03吉林省是旅游大省,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六大林区和八大牧区之一,拥有高句丽古城、扶余国、伪满洲国等三大都城文化、延边朝鲜族文化、吉林乌拉满族文化以及长白山文化,现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共19家,并与俄罗斯、朝鲜接壤。
2018年《长通白延吉长避暑冰雪生态旅游大环线发展规划》和《长松大白通长河湖草原湿地旅游大环线发展规划》的发布,标志着吉林省以“冰雪+避暑”双品牌驱动“双线优化”、以“东西双环线”激发板块结构性活力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正式确定。
“十三五”期间,全省已经有近一半的市县把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各地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
未来,如何有效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对加快吉林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是十分必要的。
一、吉林省旅游产业区域环境分析(一)区域经济环境公开数据显示[1],2018年吉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74.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60.75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6410.85亿元,增长4.0%;第三产业增加值7503.02亿元,增长5.5%。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省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611元,比上年增长5.0%。
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为7.7:42.5:49.8。
2013年导游考试基础知识第四章重点:吉林省旅游业发展规划

吉林省旅游业发展规划一、总体构想1、总体目标:近期建设以山江湖森林生态和冰雪旅游为主要特色的生态旅游名省;到2020年建成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东北亚生态旅游区、国内旅游大省和生态旅游强省。
2、城市形象设计长春:北国春城,伪满遗址;吉林:北国江城,凇情雪韵;延吉:朝族之乡,长白神韵;白山:原始神奇,托起长白山的地方;通化:绿色家园,冰雪世界,千年古城,朝鲜之旅;辽源:“煤都、粮仓”四平:满族故地,英雄之城;白城:鹤乡白城,尽览生态之美;松原:三江汇流地,满蒙风情区。
二、旅游发展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1、三大旅游带(1)东部山水民俗边境旅游带:延边、白山、通化(2)中部城市生态与冰雪旅游带:长、吉、四、辽(3)西部草原湿地风光旅游带:白城、松原2、七大功能区(1)延边朝鲜族民俗与边境旅游功能区(2)长白山森林生态旅游功能区(3)通化白山森林生态与历史文化旅游功能区(4)长春现代城市生态与产业旅游功能区(5)吉林冰雪与湖泊生态旅游功能区(6)四平辽源满族民俗与火山地貌旅游功能区(7)白城松原湿地生态与蒙古族民俗功能区3、总体布局:一主二副四点一主:长春市,二副:吉林市、延吉市四点:白山、白城、四平、长白山4、空间格局中心三角:长春―吉林―长白山外围三角:延边―白城―通化白山5、吉林省现状“十字”型旅游空间结构横向轴线:延吉―吉林―长春―松原―白城纵向轴线:(哈尔滨)―长春―四平―(沈阳)三、主要旅游线路1、“金三角”3条轴线:长春―吉林长春―长白山吉林―长白山2、“银三角”3条轴线:白城-长春―吉林-延吉白城―通化―白山通化―白山―长白山-延吉3、长春、长白山是吉林省旅游空间网络体系中的两大核心长春:旅游中心地、游客集散地、旅游接待中心、旅游交通中心。
长白山:旅游资源最密集、开发潜力最大,也是全省王牌景区。
4、7个专题旅游线路(1)山水之旅、(2)森林之旅、(3)湿地之旅(4)冰雪之旅、(5)古迹之旅、(6)民俗之旅(7)边境之旅四、主要旅游产品1、旅游产品空间格局的“三区一带”三区:(1)东部民俗与自然旅游产品区(2)中部城市旅游产品区(3)西部湿地草原生态产品区一带:东起土字碑,延图们江、鸭绿江至集安边境旅游带。
加快吉林省旅游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长江 三峡 并称 为 中国四大 自然 奇观 的吉林 雾 凇美 景
具 有特殊 的 自然地 理 特点 ,是 欧 亚 大陆北 部 具有 代 名 扬 天 下 。 每 年 一 届 的 中 国 吉 林 雾 凇 冰 雪 节 已被 列 表性 的典 型的 自然综台 体 。 峨壮 观 的火 山地 貌 , 巍 从 为 中国重大 民俗会 节之一 。主要开展 以观赏 雾凇 、 欣 温带 到寒带 的山地 森林 垂 直景 观 ,由地表 水和 地 下 赏 河 灯和 冰灯 游 园等 为 内容 的雾 搬球 雪 活动 ,是 吉 水 汇 集而成 的第二松 花 江 、 鸭绿 江 、 图们 江奔 流不 息 林 省独具 特 色 的一项旅游 资源 。 的三 江之源 , 浩瀚 的原 始森 林及其 繁 衍 的 24 5 0多种
3 .其他 。 长春市 电影 城 、 满皇宫 、 伪 鹿场 ; 吉林 市
丰 蛟河市 拉法 山国家级 森林 公 野生 植物 和 3 4种野 生 动 物构成 纷 繁 多样 的生 物 基 北 山公 园 、 满水 电站 ; 6 园、 南湖瀑 布 、 红叶谷 ; 阳的吊水壶 、 双 金马溶 洞等 都 因, 以及长 白山坡独 有 的高 山花 园 、 白山锦 江大 峡 长 谷、 温泉瀑 布赏花 区 、 卧龙赏 花 区、 子 河 、 自山 天 是 吉林 省 中部 独具 特色 的旅游 资源 ,应充 分开 发 利 梯 长
地、 迥然 奇异 的植 被 、 针阔混交 林 带 、 林海 雪 峰等 , 都 用 。
堪称 世界 奇 观。 丰富 的森林 资源 不仅 发展 森林 旅 游提 供 了 基
吉林导游基础知识第3章吉林省旅游业回顾与前瞻

[单选题]1.吉林省的六大(江南博哥)特色旅游产品不包括()。
A.生态旅游产品B.冰雪旅游产品(江南博哥)C.乡村旅游产品D.民俗旅游产品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吉林省的六大特色旅游产品为:生态旅游产品、冰雪旅游产品、乡村旅游产品、边境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品、城市旅游产品。
[单选题]2.“八五”期间,吉林省实施“14318工程”,下列对此项工程表述错误的是()。
A.“1”是边境旅游开发带B.“4”是四个重点旅游城市C.“3”是办好三个节庆D.“18”是推出和完善18条旅游线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14318工程”具体指:①“1”是边境旅游带,珲春——图们江——鸭绿江——集安“边境旅游开发带”;②“4”是四个旅游区,长白山旅游区、长春旅游区、吉林旅游区、西部草原旅游区;③“3”是办好三个节庆,长春电影节、吉林雾凇节、延边朝鲜族民俗节;④“18”是推出和完善18条旅游线。
[单选题]3.吉林省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区划为三大旅游带、七个旅游功能区,白城市位于()。
A.冰雪与湖泊生态旅游功能区B.草原湿地生态与蒙古民俗旅游功能区C.朝鲜民俗文化与边境旅游功能区D.森林生态与历史文化旅游功能区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三大旅游带是指东部森林生态与民俗文化、边疆旅游带,中部城市生态与冰雪旅游带,西部草原湿地生态旅游带;七大功能区是指延边朝鲜民俗文化与边境旅游功能区、长白山森林生态旅游功能区、通化——白山森林生态与历史文化旅游功能区、长春现代城市生态与产业旅游功能区、吉林冰雪与湖泊生态旅游功能区、四平——辽源满族历史文化与火山地貌观光旅游功能区、白城——松原草原湿地生态与蒙古民俗旅游功能区。
[单选题]4.吉林省旅游空间结构体现为“十字”型,位于十字中心的城市是()。
A.吉林市B.长春市C.辽源市D.四平市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吉林省旅游空间结构为“十字”型:①横向轴线,通过主干公路和铁路贯穿吉林省东西的大轴线,自东向西连接延吉市——吉林市——长春市——松原市——白城市几大城市和长白山、松花湖等主要景区;②纵向轴线,通过主干公路和铁路贯穿吉林省南北的大轴线,以长春市为中心,北连哈尔滨,南经四平连沈阳。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中国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规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中国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规划纲要(2012-2020年)的实施意见【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吉政办发[2013]8号【发布部门】吉林省政府【发布日期】2013.03.19【实施日期】2013.03.1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中国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规划纲要(2012-2020年)的实施意见(吉政办发〔2013〕8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规划纲要(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切实加强我省对东北亚区域合作,全面提升合作层次和水平,进一步扩大我省对外开放,加快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和部署,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实施《规划纲要》的重要意义《规划纲要》阐明了2012-2020年我国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的战略意图、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是指导我国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各国加强区域合作与扩大开放的行动纲领。
深入贯彻实施《规划纲要》,对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加快振兴,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现与东北亚国家的互利共赢。
《规划纲要》着重提出了加强边境交通运输网络和口岸设施建设、提升重点区域的引领带动作用、深化重点产业合作、扩大对外投资合作、提高对外贸易的发展层次和水平以及加强人文等领域合作六大重点任务,将加强我省与东北亚各国合作与交流,聚集各方面生产要素,在机遇互享、优势互补、合作互利中推进共同发展。
(二)推动对外开发开放重点区域建设。
深入贯彻实施《规划纲要》,有利于巩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主体地位,打造东北亚经济技术合作重要平台,推进长吉图经济区建设;有利于发挥长春、吉林等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推动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吉林中新食品区等开放载体建设;有利于促进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构建跨境经济合作新模式,加快沿边地区开发与腹地经济联动发展;有利于发挥通化、白山等城市节点作用,促进区域产业升级和资源整合,打造东北东部经济带。
吉林冰雪旅游实施方案

吉林冰雪旅游实施方案吉林省地处中国东北,冬季气候寒冷,雪量充沛,是中国著名的冰雪旅游胜地。
为了进一步推动吉林冰雪旅游事业的发展,提升吉林冰雪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制定了吉林冰雪旅游实施方案。
一、加强冰雪资源开发利用。
吉林省拥有丰富的冰雪资源,包括雪地滑雪、冰上运动、冰雪文化等多种形式。
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我们将加强冰雪旅游设施建设,提升滑雪场、冰雪乐园、冰雪文化展示馆等设施的品质和数量,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二、打造冰雪旅游品牌。
吉林省将制定冰雪旅游品牌推广计划,通过举办冰雪节、冰雪运动赛事等活动,提升吉林冰雪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加强与国内外冰雪旅游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吉林冰雪旅游品牌的建设和推广。
三、提升冰雪旅游服务水平。
为了提升游客体验,吉林省将加大对冰雪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
同时,加强对冰雪旅游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游客的安全和舒适度。
四、推动冰雪旅游产业发展。
吉林省将加大对冰雪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冰雪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推广。
同时,加强冰雪旅游产业的国际合作,吸引更多国际游客来吉林省体验冰雪之乐。
五、加强冰雪旅游宣传推广。
吉林省将加大对冰雪旅游的宣传推广力度,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渠道,向全国乃至全球推广吉林冰雪旅游的魅力和优势。
同时,加强与旅行社、景区合作,推出冰雪旅游优惠政策,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六、加强冰雪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提升冰雪旅游的基础设施水平,吉林省将加大对交通、通讯、酒店、餐饮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提高冰雪旅游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七、加强冰雪旅游安全管理。
吉林省将加强对冰雪旅游安全管理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冰雪旅游活动的安全性。
同时,加强对游客的安全宣传和教育,提高游客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八、加大冰雪旅游投资力度。
为了全面推动吉林冰雪旅游事业的发展,吉林省将加大对冰雪旅游的投资力度,确保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和落地。
综上所述,吉林冰雪旅游实施方案将全面推动吉林冰雪旅游事业的发展,提升吉林冰雪旅游的品质和水平,为游客打造更加丰富多彩的冰雪旅游体验,助力吉林冰雪旅游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吉林省旅游资源介绍

吉林省旅游资源介绍一.自然旅游资源吉林省自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点:东部以山体,水体,森林旅游为主,西部以湿地,草原,湖泊等旅游资源为主.从类型上包括山地地貌,峡谷地貌,典型地质构造,岩溶,岛屿资源.1.山地地貌旅游资源吉林省山地地貌集中在东部 ,特点是数量众多,相对高度较小;山体成因多与火山活动有关.旅游资源除了著名的长白山外还有:蛟河拉法山(吉林市地区),延吉帽儿山,通化玉皇山,集安五女峰(通化地区),柳河罗通山(通化地区),辉南龙岗火山(通化地区),伊通七星火山(四平地区),梅河鸡冠山(通化地区),吉林北山,双阳大石砬子山(长春地区),净月南大顶子山(长春)等.这些山地属于低山丘陵,植被覆盖度大,多已开发为旅游景点和景区.2.峡谷地貌旅游资源峡谷地貌旅游资源大部分分布在东部长白山区.最具观赏价值的是位于长白山西坡的长白山大峡谷,包括南,北锦江大峡谷,包括南,北锦江大峡谷,被誉为"火山天然熔岩盆景园".还有长白山南坡的鸭绿江大峡谷,沿长白山可上溯鸭绿江江源.3,典型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典型地质地貌旅游资源是由于地球的内外引力相互作用形成的.吉林省有火山地貌,岩溶地貌,流水地貌,风沙地貌等,最具代表性的有白山江源县的大阳岔寒武/奥陶纪地层剖面和松原乾安的大布苏泥林.前者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寒武/奥陶纪剖面之一,内有丰富的化石,现已建立自然保护区.后者沟壑纵横,叠峦起伏,泥柱如林,土壁陡峭,形态各异.被称为"魔鬼之谷",有"南有石林,北有泥林"之说.4.岩溶旅游资源东部的通化鸭园溶洞,白山的长白山迷宫,抚松的仙人洞,磐石的官马溶洞,双阳吊水湖溶洞和金马溶洞等,均已进行旅游开发.5.岛屿旅游资源吉林省的岛屿旅游资源主要是各大江河和湖泊中的岛屿.多为河流冲积形成的沙岛.著名的有吉林市松花湖上的五虎岛,金龟岛,向海的观鹤岛(白城),松花江中的鳇鱼圈(松原),松原的江心岛等.二.水体旅游资源1.河流吉林省的河流分属五个水系,即松花江水系,鸭绿江水系,图们江水系,东辽河水系,绥河芬河水系.东部山区河流多源于长白山区,河流湍急,流入大海.西部河流经过平原,水流平缓.松花江水系梯级开发水电站,形成大型水库,上游河道用于漂流.鸭绿江和图们江为中朝两国界河.2.湖泊/水库吉林省湖泊众多,还有许多人工水库.大小湖泊1399出.湖泊大部分在松原,白山两市.其中有长白山天池,龙湾湖群,查干湖,波罗泡,大布苏湖等.人工湖泊有松花湖,白山湖,红石湖,云峰水库,雪山湖,明月湖,二龙湖,石头口门水库,新力城水库,星星哨水库,向海,亮甲山水库,净月潭水库等.3.瀑布吉林省瀑布主要在东部,有长白瀑布,锦江瀑布,岳桦瀑布,洞天瀑布,隐流瀑布,蛟河南湖瀑布.4.泉吉林省的泉水主要有热泉和冷泉两种:热泉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区的安图,长白,扶松等地.著名的有9处:长白温泉,聚龙泉,湖滨温泉,锦江热泉,十八道沟热泉,仙人桥热泉,老山队热泉,芦泉,洗眼泉.冷泉多出露于近期火山活动或断裂构造的边缘地带,分布于抚松,靖宇等15个县市,其中靖宇县被誉为"中国的矿泉城".三.生物旅游资源吉林省自东向西依次为森林生态景区,中部森林草原生态景观区和西部草原生态景观区.东部长白山区,中部平原为城市和人口聚集区,多为人工景观,西部草原,湖泊,沼泽湿地相间分布,郭尔罗斯大草原一望无际,向海自然保护区为世界A级湿地.四.天象旅游资源吉林省天象旅游资源主要有雾凇和冰雪.著名的吉林雾凇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冰雪资源在吉林省普遍分布,在全国有得天独厚的市场竞争力.北大湖滑雪场(吉林市地区)是非常专业,设施也非常先进的的滑雪场地,去年亚冬会雪上项目就是再那里举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鸭绿江(吉林省段)旅游发展总体规划/Case/Overall/2008/12/31/1049184806.html
一.规划性质
本规划是指导鸭绿江(吉林省段)旅游发展的总体性规划,是促进鸭绿江(吉林省段)流域及其周边地区旅游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二.规划范围
本规划核心范围为鸭绿江(吉林省段)流域,即从鸭绿江源头到集安市与丹东市交界处,总长度575公里;关联区为:鸭绿江两端的世界文化遗产集安高句丽遗址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长白山、鸭绿江(吉林省段)江畔的其它旅游项目,以及辽宁省段的鸭绿江和鸭绿江对岸的朝鲜道、市、郡;辐射区包括:鸭绿江(吉林省段)沿线各县(市、区)的纵深旅游资源和与旅游相关的产业资源。
三.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08年至2020年。
规划分为三期:近期为2008年-2010年,中期为2011年-2015年,远期为2016年-2020年。
四.规划理念
本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创新驱动、全面协调、文化包装理念,同时坚持符合规划区域实际情况下的国际化规划理念。
五.规划原则
本规划坚持系统协调和整体优化原则、资源-市场-问题三重导向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适度弹性原则、渐进式开发的原则和全过程市场营销原则。
六.资源(Resource)解析
1、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良好,景色优美怡人
资源类型丰富多彩,适于开展峡谷奇观探秘、水上休闲运动、科普修学、生态休闲等深度旅游。
2、人文资源:文化底蕴丰厚
拥有边境风情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山水游憩文化、特色饮食文化、地方文化等。
口岸、共管电站、界桥以及边境哨所、异国风光构成了浓郁的边境风情文化。
流域范围内有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和一系列朝鲜族聚居的村、屯,具有浓郁的朝鲜族风光;作为满族的发祥地,满族文化值得深入挖掘。
抗联事迹、四保临江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奠定了红色文化基础。
鸭绿江流域拥有世界文化遗产--高句丽遗址和伪满洲国、唐冶铜遗址、灵光塔等历史文化。
鸭绿江两岸的瑰丽风光,众多的山岳、森林,可开发出缤纷四季的旅游产品。
鸭绿江流域是汉族、朝鲜族、满族等民族聚居地,饮食文化丰富。
鸭绿江全鱼宴、东北菜久负盛名,构成了浓郁的大东北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
自然、历史、民族、文化交织,构成了独特的关东神韵,鸭绿江流域不少地方文化,如长白山森林号子、满族珍珠球、朝鲜族鹤舞、朝鲜族长鼓舞、黄龙戏、三老人、长白山满族枕头顶刺绣、朝鲜族花甲礼、长白山采参习俗、朝鲜族服饰、长白山满族剪纸等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3、气候资源
鸭绿江(吉林省段)流域气候条件具有多样性,既有属海洋性气候特征,温暖湿润,气候温和、降水充沛的温暖湿润区,又有属大陆性气候的中温气候区,还有高寒
山区。
总体看,大部分地区气候舒适宜人,素有东北地区“小江南”之美誉,具有发展度假旅游的气候条件。
4、特色产业:实现农产品种植、加工与旅游的多赢
在长达近600公里的鸭绿江沿线,遍布着各种极具地域特色的产业,这些产业和当地优美的生态环境融为一体,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
通过政府引导和扶持,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并在这些产业中添加一些旅游元素,使这些特色产业资源同时成为旅游资源,从而实现种植产业、加工产业和旅游产业多赢。
七.战略目标与总体定位
1.发展战略
品牌转型战略
○转跨为游--从“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转变为畅游鸭绿江;
○转阻为通--从空间阻隔转换为连接世界级自然遗产、文化遗产的纽带,中朝友好的纽带;
○转看为休--从以观光游览为主转换为以休闲度假为主的国际知名旅游胜地。
大鸭绿江战略
以鸭绿江为轴线,两端联动,充分对接长白山和集安高句丽两个世界级旅游资源,通过鸭绿江风情旅游带的打造,形成一个整体。
以鸭绿江为核心,大力辐射周边旅游资源,串接起沿江各地旅游景区,使沿线各地既是鸭绿江黄金旅游带上的重要节点,同时又是重要的区域旅游目的地。
以旅游产业为带动,发挥旅游的富民作用和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实现产业联动发展,带动沿江城乡特色种植与加工产业的大发展。
立体化开发战略
❒立体化的大交通格局:
完善外部大交通格局,实现空中、铁路、公路的快速、便捷通达;
❒完善沿江各周边城市旅游道路的建设,开通旅游公交专线,形成以鸭绿江为核心的、辐射纵深资源的大旅游格局。
❒立体化的空间辐射:
以产品和项目为载体,通过构建开放式的大鸭绿江休闲产业链、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形成鸭绿江流域的“水-岸-陆-乡-城-园”的立体化旅游产业格局。
发展举措
1.两极带动,中间吸引,发挥“1+1+1>3”的整合优势
以鸭绿江的自然人文风情带串连两个世界级旅游吸引物,凸显品牌价值,整合优势资源,形成“长白山的世界级自然遗产资源禀赋+高句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源禀赋+鸭绿江自然人文风情带”的多元旅游目的地。
2.构建多元化、富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体系
充分发挥鸭绿江的特色,打造风情、风景、风光系列产品体系。
3.建设生态型、创新型旅游目的地
发挥资源优势、理念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环保优先,打造生态型度假胜地。
2.战略目标与定位
总体目标
以鸭绿江为品牌,以长白山和高句丽两个世界级旅游资源为依托,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边境风光、民俗风情为核心吸引,整合鸭绿江流域及辐射区域的旅游资源和特色产业资源,将鸭绿江打造为世界知名、国内著名的黄金旅游线。
产业定位
在规划区域内,大力发展旅游业,并拉动相关的生态产业、休闲产业、文化产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逐步将旅游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支柱产业。
形象定位
主打口号
一江绿水•两国风光——中国鸭绿江
最多情、最美丽、最休闲的中国界江
备选形象口号
长白山下游,风情鸭绿江
长白山下,风情界江――中国鸭绿江
中朝界江•风情鸭绿江
二千年高句丽文化,六百里鸭绿江风情
雄赳赳,气昂昂,畅游鸭绿江
界河似画廊,休闲鸭绿江
风情鸭绿江,两国好风光
不登长白山终身遗憾,不游鸭绿江遗憾终身
八.规划布局
三线一体:从景观、休闲和产业上整体打造一条鸭绿江风情带。
✽景观线:水陆景观线打造鸭绿江的水岸风光带;
✽休闲线:遵循同质化资源,差异化打造的开发原则,实现吉林省段鸭绿江流域的一段一品,一区一色。
打造系列展现鸭绿江风情的、具有国际水准的旅游节点,形成一条休闲走廊;
✽产业线:“十大产业园”支撑大鸭绿江产业辐射带。
两极带动:长白山和高句丽两个世界级自然和文化遗产拉动和牵引鸭绿江(吉林段)的国际吸引力。
产业构建: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带动休闲、生态、文化、特色农业等相关产业进行复合式发展,形成“十大产业园”的大鸭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