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教案
人教部编版(2016)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教案
解决方法:教师可通过讨论、分享等形式,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从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5)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培养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解决方法:教师可设计小组讨论、分组展示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人教部编版(2016)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2016)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诫子书》的全文阅读与理解;掌握重点词汇:谦虚、谨慎、勤奋、好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分析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式和修辞手法;了解作者诸葛亮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习惯。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提升文化素养;通过分析《诫子书》中的文言文句式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古文鉴赏能力,增强语文核心素养;引导学生从诸葛亮的人生哲理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习态度;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升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意识到需要更加注重课文中重点难点知识的讲解和巩固。通过设计多样化的练习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句式、修辞手法等难点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最后,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疑问,我意识到自己在解答问题时,需要更加耐心、细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堂进度。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诫子书》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向别人提出建议或劝诫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诸葛亮如何通过《诫子书》传达人生智慧。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15诫子书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鉴赏水平,增强文化自信。
-通过学习《诫子书》,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理解文言文的表达特点,提升文言文阅读素养。
2.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诫子书》的基本内容和背景。这篇文章是诸葛亮对其儿子的教诲,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它体现了古代儒家文化中关于为人处世的智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一些具体例子。比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展示了诸葛亮如何教导儿子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1.针对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采用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在讲解文言文时,结合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感受古文的魅力。
3.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并及时给予反馈,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将课文中的教诲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2)运用朗读、复述等方法,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诸葛亮严谨治学的精神,培养勤奋好学的品质。
(2)理解父爱如山,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4.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写作手法。
5.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内涵。
2.教学难点
-文言文阅读理解: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文言文阅读是一个难点,尤其是对古代用词和句式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诫子书》教案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而不是主导者。我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从讨论成果来看,这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文化背景:学生可能对古代家书的文化背景不甚了解,需要教师补充相关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举例说明:
-对于古文阅读难点的突破,教师可以逐句解析课文,解释古代汉语的用法,并通过对比现代汉语的表述,帮助学生理解。
-在讲解成语运用时,教师可以提供多个例句,展示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让学生通过实际例证来把握成语的用法。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修身养性的现实意义,分析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理念。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将观点和想法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供全班参考。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诫子书》的基本内容、主题思想及其在当代的意义。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教诲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诫子书》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古文的学习兴趣比我想象的要浓厚。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对诸葛亮的教育观念表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心。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对今后的教学有了更多的信心。
课堂上,我尝试通过提问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效果还不错。我发现,将古文中的成语和句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例如,在讲解“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时,我让学生们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实践这一观念,大家纷纷踊跃发言,课堂氛围活跃。
16.《诫子书》(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2024版)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文言知识,掌握朗读节奏。
2.结合作者生平,抓住关键词,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3.感受传统文化,了解儒家文化的思想,接受古典作品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2)理解文意,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2.教学难点: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提升古典文学素养。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诸葛亮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2.厘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这首诗写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
那么,这样如此智慧的人,又会如何教育自己的后代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诸葛亮的《诫子书》去看看吧。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教师出示课件,展示本课作者的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
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东汉末年,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樊襄阳),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
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草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益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
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建兴十二年,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定军山(今陕西勉县西南)。
曾革新连弩,能同时发射十箭,又制造“木牛流马”,利于山地运输。
有《诸葛亮集》。
(2)写作背景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与反思第【1】篇〗《诫子书》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文言文,内容精湛短小,作者诸葛亮通过书信形式的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刻苦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掌握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重点)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难点)3、熟读成诵,感悟先哲情怀,立志修身笃学。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杜甫诗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王湾诗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同学们这两句诗里面的“书”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信——《诫子书》。
明确学习目标:(白板显示)关于作者的一些文学(白板显示以下内容)诸葛亮字(),是我国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在八年级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南宋诗人陆游曾在诗歌《书愤》中这样赞颂他:,。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停顿。
(师提问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听读,指出优缺点)2、师明确读音及停顿。
夫(fú)澹泊(dàn)(bó)淫(yín)慢遂(suì)庐(l 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3、白板显示《诫子书》楷书书法,学生看书法原文大声朗读。
(书法作品无句读,既能考查学生的停顿及朗读水平,又能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书法)4、利用课下注解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学生自主翻译课文,找出疑难问题,并力求在小范围内合作解决。
学生学习时,教师巡回,及时给予指导。
)(质疑问难。
这一环节,由学生自由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放手给他们。
解决不了的,教师给予点拨。
注意结合具体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习古文方法的指导。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第【1】篇〗《诫子书》精品教案(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疏通文意,引导学生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2.通过为书法作品写解说词的活动,训练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思路,明确作者观点。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朗读法,课文句式整齐,朗朗上口。
在疏通文意的环节反复朗读,不仅可以促进理解,也可以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受到传统文化熏陶。
2.通过勾勒思维导图和编写解说词的活动,让学生在相互合作探究中,学会理清文章思路,理解关键语句含义。
四、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活动导入导语:最近学校举办了“弘扬传统文化,名家书法作品展”的活动。
作为一名志愿讲解员,请你根据所学课文和相关知识,为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写一段解说词,让同学们在欣赏书法作品的同时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出示幻灯片,展示书法作品。
1.请同学来辨识一下书法作品中的八个大字。
明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2.哪位同学知道这八个字出自哪里?文章的作者是谁?明确:出自《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作者是诸葛亮。
诫,告诫,劝勉。
诫子书,即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勉的信。
如果要为这幅书法作品配解说词,达到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首先就要明确这句话的含义。
下面就让我们追本溯源,来读一读书法作品中文字的出处──《诫子书》。
【设计意图】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疏通文意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和断句。
(1)教师朗读,字音、断句示范。
(2)指导学生自读,鼓励互读纠错。
(3)全班齐读,体会文章韵律。
请同学们关注以下语句的断句与韵律美。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一. 教材分析《诫子书》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名篇,主要讲述了诸葛亮诫子慎独、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对学生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本篇文章的教学,旨在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领会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个性独立,开始有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认识。
但他们身心发展不平衡,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诱惑。
因此,他们对《诫子书》中所讲述的修身养性、谨慎行事等内容有很强的共鸣,也能从中得到启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诫子书》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能够默写《诫子书》的名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品德素质,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诫子书》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默写《诫子书》的名句。
2.难点: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理解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诫子书》的内容,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诫子书》,理解文章内容。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分享学习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诫子书》,了解文章的背景,准备讲解内容。
2.学生准备:预习《诫子书》,了解文章的内容,提出学习疑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诫子书》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诫子书》,理解文章内容。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诫子书》内容的掌握程度。
学生回答问题,锻炼表达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让学生理解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诫子书》中的道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二、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三、教法、学法设想:本篇文章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
在教学中要达成目标,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采用的首要方法就是以“读”贯穿课堂始终:听读,朗读,跟读,默读……通过反复地读让学生自然成诵;然后猜读、精读、研读、品读,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释疑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联系现实实际谈体会,赏析品味拓展积警句;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播放《诫子书》歌曲导入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
其中明代的小说家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一部小说,下面请几位同学说出几个三国演义中印象深刻的人物的姓名。
——刘备、曹操、孙权、张飞、关羽、诸葛亮等说到诸葛亮,谁能说几个有关诸葛亮的小故事名称——草船借箭、七擒孟获、舌战群儒、空城计、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等千百年来,诸葛亮的知识和才能已成为中华民族智慧和聪明的化身,但是今天我们不谈他身为蜀国丞相在治理国家时的鞠躬尽瘁,也不谈他作为军事家在指挥千军万马作战时的`运筹帷幄和神机妙算,今天我们就谈谈诸葛亮在家中,作为孩子的父亲,是怎样教育他的孩子的。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封诸葛亮给他儿子写的书信——《诫子书》。
板书课题,诫子书,提醒同学们注意“诫”的写法正文(一)、解题:诫子书诫:警告,劝告。
子:古代指儿女,现在专指儿子。
文中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第1篇】《诫子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3、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以“朗读——译读——品读——背读”作为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在读中解疑,疑中治学,学以致用。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品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掌握字词,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教学难点:赏析精彩妙点,理解语句内涵以及句间联系,体会作者情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品读法※教学设想: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即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生观;发挥师生两个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观;开放的、与现实生活和儿童实际紧密联系的大语文教育观。
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
所以我决定一改以往的传统讲法,从引导学生熟练的诵读课文入手,要让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的疏通课文和理解文意;对于疑难问题,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探究,共同解决;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文是一篇文言文,文短意长,言简意赅。
古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因此,本设计以“朗读——译读——品读——背读”作为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在读中解疑,疑中治学,学以致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课时1一、导入新课由杜甫的《蜀相》中的诗句导入。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学生回答引出诸葛亮)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三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有关文学常识,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 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积累名言警句。
3. 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难点: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士,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
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预习检查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和课文诵读情况。
3. 检查学生收集的有关作者、作品的情况。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
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蜀汉建立,拜为丞相。
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
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三、诵读课文,理解内容1. 试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 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诫子书》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诫子书》的主旨,掌握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古代家训文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模拟书信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家教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培养他们对品德修养和人生态度的思考。
教学重点:文章中对子侄的教诲内容和教育方法。
学生对传统家教文化价值的理解和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将传统家教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进行深入思考。
作者简介: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诫子书》是其晚年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表达了对儿子的期望和教诲。
教学准备:《诫子书》课文PPT课件,包含诸葛亮的生平简介、《诫子书》的文学特点和相关历史背景。
与《诫子书》内容相关的图片、故事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家教文化。
学生作业本、笔、模拟书信写作卡片、小组讨论记录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诸葛亮的画像和简介,简要介绍其生平和《诫子书》的历史地位。
2. 通过与《诫子书》内容相关的图片或故事,激发学生对家教文化的兴趣。
课文学习(20分钟)1. 作者介绍:详细介绍诸葛亮的生平和《诫子书》的成书背景,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历史背景。
2. 朗读课文:请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文言文的语调和节奏。
3. 生字新词:解释文中的重要词汇,如“淡泊”、“宁静”等,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讨论诸葛亮对子侄的教诲内容。
深入探讨(15分钟)1. 思想解读:分析文中的教育思想,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举例说明其在个人修养中的应用。
2. 现代价值:讨论《诫子书》在现代社会的教育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传统家教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部编版)诫子书(教案)
1.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理解和感悟,增强文化自信。
2.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通过诸葛亮的家书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理性思考个人成长与发展。
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提升自己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创意写作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文言文阅读:课文《诫子书》的朗读、理解和赏析,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如断句、翻译等。
-重点词汇和句式: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如“淡泊”、“明志”、“修身”等,以及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省略等。
-价值观教育:通过诸葛亮的教育观点,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美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诫子书》的基本内容。这篇文章是诸葛亮对其子的教诲,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教诲,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分析这些教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静”、“俭”两个重点词汇的含义及其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模拟诸葛亮的教育方式,体验如何运用课文中的教诲解决现实问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过程。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学设计第【1】篇〗一、说教材首先,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诫子书》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课文从不同方面阐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对人物美好品行的礼赞,有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思考,还有关于修身养德的谆谆教诲。
学习《诫子书》有利于学生了解修身养德的途径和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说学情除了充分了解教材,合理把握学情也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本篇课文所面对的初一学生,他们的言语理解和运用能力发展迅速,具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在课堂中应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及书下注释自主学习、概括文意的能力,并且学生刚刚步入新的校园、新的学习阶段,应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深刻内涵,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三、说教学目标结合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从新课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置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掌握生字词,积累文言知识,熟读全文,梳理文章结构思路。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品析文中词句,了解文章大意,理解“静”的重要性。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会作者对儿子的深切教诲,以及文章中蕴含的哲理。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的教学重点是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和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是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五、说教学方法新课标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我将在我的教学中采用朗读法、情景教学法和讨论法。
阐述了以上教学依据,我将具体论述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本次说课的重点。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刚开始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精力最充沛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状态,我将设计诗词导入,把学生带入古诗文学习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对话同学:同学们,你们知道“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诗句描写的是哪位历史人物吗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15课诫子书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诫子书》的基本内容和主题。这篇文章是诸葛亮对儿子的教诲,强调修身齐家的重要性。它体现了古代智者对于人格修养和治学态度的重视。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句子,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15课诫子书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15课诫子书。本节课主要学习《诫子书》一文,该文选自《诸葛亮集》,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教学内容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掌握生字词:谦、抑、躁、慎、励、志、怠、废等。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对儿子的关爱和期望,学习他严谨治学的精神。
其次,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注重对重点词汇和句子的解析,引导学生体会古人的智慧。但我也发现,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学生理解起来仍有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多贴近生活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我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可能过于关注热闹,而忽视了深入思考。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打算在下次活动中增加一些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诫子书》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策略,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引导学生将诸葛亮的教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有几个地方值得反思。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而,在问题的设计上,我意识到可以更加具体,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来思考,这样或许能让他们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2、读准字音、停顿,积累文中重点文言诗词和虚词的用法。
3、翻译全文。
4、引导学生领会的思想意义,弄清的层次关系。
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
2、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3、引导学生理解成才的三个条件: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
4、引导学生领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俭以养德”与“静”的关系。
教法、学法设想:1、小组合作学习法。
设计问题,分组讨论。
2、置换法。
针对的精彩之处,用换句的方法品味咀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八年级曾经学过两篇,一篇是诸葛亮写的《出师表》,一篇是陈寿写的《三国志》节选《隆中对》。
这两篇中的诸葛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概括一下。
(找生谈。
明确:赏罚分明、知人善任、忠心耿耿、深谋远虑、足智多谋等)诸葛亮是在54岁的时候逝世的,在逝世前他曾经对他五岁的儿子说过一段话,这段话后来一直被诸葛家族奉为祖训,可见他对诸葛子孙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话(板书:诫子书),相信大家也一定受益匪浅。
二、初读课文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根据老师的朗读划出停顿;然后找学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
注意(1)生字:澹泊、淫慢、险躁(2)停顿: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学/无以广才2、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障碍,注意停顿。
3、齐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1、学生自主学习。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运用硬读法、猜读法、联想法(联系现代汉语)迁移运用法(联系已学过的古文知识),学生自主译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并力求在小范围内合作解决。
学生学习时,教师巡回,及时给予指导。
2、质疑问难。
这一环节,由学生自由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放手给他们。
解决不了的,教师给予点拨。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子书》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子书》教案《诫子书》课文原文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诫子书》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关键词句, 理解文章内容。
2、研读课文, 积累名言警句。
3、背诵课文, 汲取精神养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作者:诸葛亮(181-234), 字孔明, 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 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为此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 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 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诫子书》, 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二、初读课文老师范读, 学生勾画生字词。
注意句子的停顿。
如: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时/与驰, 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学生自由读课文。
听朗读录音, 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 揣摩作者情感。
学生再自由读一遍课文。
三、精读课文。
1、小组合作, 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互相质疑解难, 尝试翻译课文。
难点:(1)词语广才——增长才干。
励精——振奋精神。
治性——修养性情。
驰——疾行, 指迅速逝去。
(2)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 遂成枯萎, 多不接世。
提醒学生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 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
以第二个句子为例:年华随着时光飞驰, 意志随着岁月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 对社会无益······2、总结交流:四人一组互相翻译课文, 交流指正。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践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生活中应用《诫子书》中的教诲”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1.更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2.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设计有趣且有挑战性的讨论话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加强课后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诫子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比我想象的要浓厚。通过引导他们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他们逐渐进入了学习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和改进:
1.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尝试以生活化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感觉还可以更加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今后,我可以准备更多与七年级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诫子书》的基本内容、诸葛亮的思想以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文言文和古代家训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修身养性的原则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容易陷入定势,不能充分运用所学知识。为了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第15课《诫子书》教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一、教学内容
《诫子书》教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本节课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篇章背景:介绍作者诸葛亮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理解文章的历史价值。
2.课文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3.课文解析:详细解析课文中的生字词、词义、句式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诫子书》的基本内容、文言文的特点以及诸葛亮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诫子书》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感受古人的智慧,并能够将课文中的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和体会。
例:难点解析——
- “澹泊”一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需解释其在文中的含义(指心境淡泊)。
-倒装句“非澹泊无以明志”需解释其结构,并与现代汉语句式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
2.课文深层含义的挖掘:学生需要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诸葛亮的思想内涵,这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例:难点解析——
4.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5.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提高表达与沟通技巧。
6.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在课后拓展阅读中主动探索、深入研究。
本节课核心素养目标紧密结合新教材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4.主题思想:探讨课文的主题思想,教育学生明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诫子书》教案-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教学(部编版)
5.相关道德教育及价值观引导。
二、核心素养目标
《诫子书》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掌握古代文化知识,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增强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学会运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达古文含义,提高语文素养。
3.培养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学会欣赏古代散文的艺术魅力,提升文学素养。
4.增强思维发展与创造力,通过探讨诸葛亮的思想观念,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5.培养文化自信,理解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家国情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文言文词汇与句式:《诫子书》中的生字词、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等,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中的“静”、“俭”等字词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用法。
《诫子书》教案-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教学(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诫子书》教案-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教学(部编版),本节课主要围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代名人故事”中的《诫子书》展开。教学内容包括:
1.知识与技能:学习《诫子书》的作者诸葛亮及其背景,掌握课文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的主旨和写作特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诫子书》的基本内容和背景。这篇文章是诸葛亮给儿子的家书,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它体现了古代儒家文化对于个人修养的重视。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一些名句,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个案例展示了诸葛亮如何将修身养性的理念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以及这些理念如何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诫子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2、掌握下列字的读音:澹泊(dàn bó)淫慢(yín)险躁(zào)
3、理解下列掌握词语:君子、行、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志、淫慢、险躁
治性、驰、穷庐、将复何及
4、翻译全文。
5、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弄清文章的层次关系。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
2、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3、引导学生理解成才的三个条件: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
4、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俭以养德”与“静”的关系。
教法、学法设想:
1、探究式学习方法。
设计问题,分组讨论。
2、置换法。
针对文章的精彩之处,用换句的方法品味咀嚼。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八年级曾经学过两篇文章,一篇是诸葛亮写的《出师表》,一篇是陈寿写的《三国志》节选《隆中对》。
这两篇文章中的诸葛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概括一下。
(找生谈。
明确:赏罚分明、知人善任、忠心耿耿、深谋远虑、足智多谋等)诸葛亮是在54岁的时候逝世的,在逝世前他曾经对他五岁的儿子说过一段话,这段话后来一直被诸葛家族奉为祖训,可见他对诸葛子孙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话(板书:诫子书),相信大家也一定受益匪浅。
二、初读课文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障碍,注意停顿。
2、找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
注意(1)生字:澹泊、淫慢、险躁
(2)停顿: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学/无以广才
3、集体朗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
1、学生自主学习。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运用硬读法、猜读法、联想法(联系
现代汉语)迁移运用法(联系已学过的古文知识),学生自主译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并力求在小范围内合作解决。
学生学习时,教师巡回,及时给予指导。
2、质疑问难。
这一环节,由学生自由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放手给他们。
解决不了的,教师给予点拨。
注意结合具体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习古文方法的指导。
3、师强调重点词(见前面的教学目标)
4、生译全文。
先找生通译全文,再同桌间口译。
在本环节中,要求学生译文的语言,除了达到文通字顺外,也要力求文字优美。
(如: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为:年华随时光消失,意志随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没
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守着穷房子,那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四、研读赏析课文
本环节,教师以一系列问题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1、诸葛亮在这段话中,哪句话劝勉儿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你由此想到了哪
些诗句?
这一问题由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2、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一问题在于引导学生理清本文的层次关系,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帮助学生弄清本文的逻辑层次。
明确: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
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
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的基础。
那么如何培养志向呢?必须“宁静”,即清心寡欲、专心致志(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如此说来,一个人要想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必须修养自己的品德,那如何修养品德呢?(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看来,“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
这也正是诸葛亮的观点所在。
3、“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
“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这一问题由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看似无关,实则关系密切。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
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五、背诵积累。
学生背诵课文。
提醒学生:注意一句话一句话地背,要注意句间停顿,开始时,要慢背,心里装着现代文,嘴里说着古文。
六、谈感受,说启发。
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所喜欢的一个警句,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
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如,(1)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的岁月,那将于事无补。
(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小确立大志,否则人生就没有了方向。
周总理在12岁的时候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这一崇高的志向激励着他一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六、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诸葛亮的诗句或成语或典故。
2、背默课文。
七、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
1.《诫子书》选自,作者,字,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我们以前学过他感人肺腑的课文《》,陆游对这篇千古传诵的表文曾称赞道:,。
2.给粗体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夫.君子之行.()澹.泊.()淫.慢()则不能lì()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遂.成枯落()悲守穷lú()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
①夫君子之行.②非澹泊
..
..无以明志
③非宁静无以致远
..④非志.无以成学
⑤淫慢
..
..则不能治性
..则不能励精⑥险躁
⑦年与时驰.⑧遂.成枯落⑨悲守穷庐
..
4.背诵默写
夫君子之行,,。
非澹泊无以明志,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淫慢则不能励精,。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二、精读文章,疏通文意
小组合作学习:
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
探究不成的,小组代表上台板书。
师生讨论交流,解决疑难句子
1、指名背诵,听读质疑
2、交流质疑
3、齐背文章
三、合作探究
1、解题
2、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或亮从哪几个方面来告诫和勉励儿子的?)
3、齐背文章,进一步感受父对子地殷殷深情。
五、课堂练习
9.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10.在《出师表》一文中也有能体现诸葛亮的淡泊名利的思想的语句是,。
11.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回答后面问题。
章武三年春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①,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竭.②股肱之
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③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
【注释】①笃:病重。
②竭:用尽。
③敕:告诫,嘱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必能安.国:若嗣.子可辅:事.之如父:
2.翻译句子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3.请写出一个人们陈赞诸葛亮高风亮节的成语。
4.近人游俊曾写过一副对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你知道其中的“两表”“三顾”“一对”分别是指什么呢?
两表:三顾:一对:
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参考示例,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