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1)
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官制度由韦伯正式提出成为课题,并被当作一种合理的、理性的制度。
他标志出来的文官制度,当是工具性的理性运作。
中国的文官组织来源非常久远,而且最完备、最复杂的文官体系理论早在《韩非子》时代就出现了,但是文官体系却不是中国所独创的,很多古代文明都有过文官体系,只是文官体系理论基础的出现以中国为最早。
中国文官制度的另一个特点在于其并不仅是工具性的合理制度,而且有儒家意念掺和其中,这是韦伯在讨论西欧16世纪以来的文官制度中缺少的一环。
儒家意念如果当作意念系统,可能会成为教条。
任何东西若变成教条就会神秘化,走上信仰的途径,而不走理性辩论的途径。
儒家意念之作为目的而论,也可以相当于基督教意念,是一种信仰;可是倒过来讲,儒家意念并不是上天的神谕,而是经世的使命。
在这一点上,儒家意念的神秘性并不强。
从这个角度来看,目的的理性和工具的理性相配合,使中国文官体系在国家与社会的拉锯战中,不但有举足轻重的分量,而且也成为国家和社会之间联系的力量。
这个特色是中国以外的史学家在讨论文官制度时未能理解到的地方。
文官体系萌芽于西周时代,秦始皇时代的文官制度已极为庞大,极有效率,不过在整个治理过程中,秦代文官制度终究只是工具性的。
汉朝尤其汉武帝时大力打击社会势力,国家得胜的结果是发展出察举制度,过了一段时候,察举制度变成了联系国家和社会的桥梁,使各地的俊杰之士经过察举而进入政府;政府的政令也经由各地俊杰之士达到各地,而文官体系也同时获得了儒家意念。
于是文官体系在由纯工具性蜕变成兼顾工具性和目的性的过程中,竟蜕变为自成一格的合理制度。
文官体系所具目的性又造成另一种形势:文官体系与王权的对抗。
照理说,文官体系应该与国家互补,但因为文官体系具有儒家意念的目的论,所以与王权实际上不断有对峙的紧张。
2019届百师联盟全国高三模拟考(一)全国I卷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届全国高三模拟考(一)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传统史学有许多优长之处,史论结合便是其中之一。
《左传》的“君子曰”,《史记》的“太史公曰”,《资治通鉴》的“臣光曰”等,都是史论结合的代表。
同时,在史书注释、书目提要中也都包含丰富的评论。
它们代表了我国传统史学的理论积累,需要下功夫深入发掘和总结。
《史记》中的史论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
比如,司马迁对当时国家经济发展状况非常关切。
他在《货殖列传》说:“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一方面说明物质生产的历史有其自身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另一方面说明社会分工是由生产和交换的需要决定的,而社会生产的发展又是由于人们为满足物质需要而从事工作的结果。
这些论点表明司马迁已经认识到物质生产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力图以此为切入点探索社会发展的原因。
这可以说是一种朴素的唯物史观。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所发表的史论,一般都认为有两种形式:一是“臣光曰”,二是引前人的史论。
其实司马光在书中还常借历史人物之口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其史论内容十分丰富而深刻。
以“臣光曰”中关于治国用人方面的史论为例。
司马光提出“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
在用人问题上,他主张用人唯贤,反对用人唯亲。
何为“贤”?司马光认为必须以德为本、德才兼备:“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资治通鉴》关于用人方面的精彩之论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史论更是不胜枚举。
对于史书注释,许多人认为这纯粹是史料性的东西,没有什么理论含量。
这是对史书注释的误解。
比如,元代学者胡三省不仅对《资治通鉴》在文字方面作了详细注释,辨析史事上记载的讹误和前亼注释的错误,而且对以前的历史学家、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很多评论,这些评论多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比如,《资治通鉴》记梁武帝称:“我自非公宴,不食国家之食,多历年所;乃至宫人,亦不食国家之食。
2019年高考(全国卷1)语文模拟试题(一)含答案
绝密 ★ 启用前2019年高考(全国卷1)语文模拟试题(一) 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生态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的最高层次的文明形态。
任何文明形态都必须具有与之相适应的主体承担者,生态文明的主体承担者是“公共人”与“生态人”组合而成的“生态公民”。
所谓公共人是指在公共领域中受公共精神驱动,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维护公共利益的行动者。
作为公共人,生态公民首先应具有生态正义观念,公平地在社会主体之间分配生态权益和生态责任。
生态公民强烈主张生态资源合理公正的配置,损害生态环境必须受到相应惩罚,利益受损者应给予相应补偿。
其次,生态公民应具有生态权力观念。
生态公民行使生态权力的方式主要是言行,即生态公民通过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影响环保法规政策的制定,改变不合理的环境决策,纠正不合法的环境行为。
再次,生态公民应具有生态合作观念。
对于公共领域而言,公共产品是群体互动的产物。
生态公民必须在复杂公共关系网中不断地与其他行动者产生联系,才能持续性地再生产生态公共产品。
生态人是指以追求人的生态性存在作为目标,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行为准则,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人。
作为生态人,生态公民首先具有生态道德意识,将生态文明内化为精神上的自觉追求,最终外化为一种绿色生活方式。
在生态道德的指引下,生态公民无论身在何处,有没有外界监督,他们都会表现出高尚的生态道德情操,不随意乱扔垃圾,不损害自然环境。
2019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与答案(1)
2019 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原创)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 题文艺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卖弄。
表现的理想是文情并茂,“充实而有光辉” ,虽经苦心雕琢,却是天衣无缝,自然熨贴,不现勉强作为痕迹。
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像一个大家闺秀,引人注目而却不招邀人注目,举止大方之中仍有她的贞静幽闲,有她的高贵的身份。
艺术和人一样,有它的品格,我们常说某种艺术品高,某种艺术品低,品的高低固然可以在多方面见出,最重要的仍在作者的态度。
品高的是诚于中,形于外,表里如一的高华完美。
品低的是内不充实而外求光辉,存心卖弄,像小家娼妇涂脂抹粉,招摇过市,眉挑目送的样子。
文艺的卖弄有种种方式。
最普遍的是卖弄词藻,只顾堆砌漂亮的字眼,显得花枝招展,绚烂夺目,不管它对于思想情感是否有绝对的必要。
从前骈俪文犯这毛病的最多,现在新进作家也有时不免。
其次是卖弄学识。
文艺作者不能没有学识,但是他的学识须如盐溶解在水里,尝得出味,指不出形状。
有时饱学的作者无心中在作品中流露学识,我们尚不免有“学问汩没性灵”之感,至于有意要卖弄学识,如暴发户对人夸数家珍,在寻常人如此已足见趣味低劣,在文艺作品中如此更不免令人作呕了。
过去中国文人犯这病的最多,在诗中用僻典,谈哲理,写古字,都是最显著的例。
新文学作家常爱把自己知道比较清楚的材料不分皂白地和盘托出,不管它是否对于表现情调、描写人物或是点明故事为绝对必需,写农村就把农村所有的东西都摆进去,写官场也就把官场所有的奇形怪状都摆进去,有如杂货店,七零八落的货物乱堆在一起,没有一点整一性,连比较著名的作品如赛珍珠的《大地》,吴趼人的《二十年来目睹之怪现状》之类均不免此病,这也还是卖弄学识。
第三是卖弄才气。
文艺作者固不能没有才气,但是逞才使气,存心炫耀,仍是趣味低劣。
像英国哲学家休谟和法国诗人魏尔兰所一再指示的,文学不应只有“雄辩”(eloquence ),而且带不得雄辩的色彩。
2019年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检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学校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_◆◆◆◆◆◆◆装◆◆◆◆◆◆◆◆◆◆◆◆◆◆◆◆◆◆◆◆◆订◆◆◆◆◆◆◆◆◆◆◆◆◆◆◆◆◆◆线◆◆◆◆◆◆◆◆◆◆◆◆◆◆◆◆◆◆ 2019年高考第一次模拟检测试卷 语 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字史料和口述史科都不一定准确,对实物史料的鉴定又往往见仁见智,所以研究历史必须具备考证的功力。
清乾嘉时代,考证学基本上局限于文献典籍范围。
1925年,王国维提出了“二重证据法”,用甲骨文等考古资料(即“地下之新材料”)跟传统典籍文献(即“纸上之材料”)互相释证,扩大了研究者的视野。
上世纪九十年代,史学家杨向奎等进而提出了“三重证据法”,自觉吸收了民族学、民俗学的资料研究历史,其中既有文字材料,又有非文字材料,如实物形态、图案花纹、装饰美术、民间信仰、风俗制度、民间艺术游戏、建筑遗痕等。
本世纪初,又有学者把出土和传世的古代文物与图像资料作为文献以外的第四重证据,以期达到“立体释古”的目的。
图像史料似乎是一种新的概念,但中国自古就有图史互证、从画面寻找历史痕迹的传统,方式之一就是古籍中的“左图右史”。
南宋史学家郑樵在《通志》中指出:“图谱之学,学术之大者。
”“图,经也;文,纬也。
一经一纬,相错而成文。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高考语文试题第一节阅读理解(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关山月是大约唐代的著名女诗人,她刚八岁时丧父,十二岁时成了“处子”。
因家贫,便出家为尼。
她深得契丹贵族的器重,但因念佛太多,遭遇种种不如意,终归隐居。
步虚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少年,和关山月相识后逐渐放下颓唐之情,潇洒的飞奔向人生辽阔的天地。
其实是这个关山月的一生中最痛疼最真挚的话。
这大概就是一见钟情来得如此之快,而写作却要动几百次笔墨,几十年光阴成为佳话吧。
1. 文中出现的“一见钟情”指的是男主人公对关山月的哪种情感?A. 同情B. 爱恋C. 欣赏D. 感兴趣2. 下列事实描述中错误的是A. 关山月在十二岁时成了“处子”B. 她是唐代的著名女诗人C. 步虚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少年D. 她深得契丹贵族的器重B有人曾给我们这样的婚姻打过定义。
其实他们的爱情情怀没有了,然而为了生计,为了孩子,为了社会的眼光和责任感,他们互相依偎。
于是有了如下的定义:蜗居,是因为接受了一种非常庸俗又恶俗的婚姻。
但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像那普通人一样去向“天涯”前行。
3. 文中“蜗居”一词的含义是A. 隐居幽深之处B. 低矮狭窄的屋子C. 羁绊于婚姻中的生活D. 不为外人所知4. 文中作者认为婚姻是“非常庸俗又恶俗”的表现是A. 为了生计,为了孩子B. 为了社会的眼光和责任感C. 蜗居无法摆脱社会的约束D. 人们对“蜗居”生活的态度C当我们用智能手机刷微博,搜索网络时,我们并不能得知背后操纵者的一举一动。
而他们在不经意间就影响了我们的思想与行为。
当我们高举着“自由”的旗号来陈述自己对一些事物的审视时,我们恐怕并未意识到自己所受的“外部刺激驱使”。
在这个视觉的时代,我们的脑海正日渐试图忘记那些并不完全符合现代审美的审美。
5.作者认为现在人们的审美有何变化?A. 完全符合现代审美B. 不完全符合现代审美C. 没有变化D. 难以判断6.从文中了解这些信息最能支持的是A.智能手机的使用对我们的影响B.当代审美标准C.自由观念的影响D.现代传媒对审美的影响D天宫二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空间实验室,为全国人民所鼎力支持。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1月)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南京市、盐城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尚书》里的尧、舜等英雄人物通常是半人半神,庄严崇高,▲。
他们的语言通常是自上而下的训话,▲,不容置疑。
因此上古历史表现出以崇高为主的美学风格,很少幽默,很少轻松,总给人一种▲紧张的感觉。
A.不动声色高屋建瓴肃静B.不苟言笑高屋建瓴肃穆C.不动声色高瞻远瞩肃穆D.不苟言笑高瞻远瞩肃静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记得数年前第一次踏上徽州这块土地,但见烟树葱茏,掩映着栉比而立的黛瓦粉墙,将徽州民居衬托在山光水色之中,▲。
▲,▲。
▲,▲,▲。
①勾勒出疏树寒村的山水胜境②犹如丹青妙手在用枯笔淡墨③强烈地吸引着我深入画境④寻幽探胜而陶然忘返⑤呈现出一派清新野逸的田园风光⑥那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牵人情思A.③②①⑥④⑤B.③⑥④②①⑤C.⑤②①⑥③④D.⑤⑥③②①④3.下列诗句中的加点词,表示“成年”意思的一项是(3分)A.常思剑浦越清尘,豆蔻..花红十二春。
(唐·陈陶)B.丈人博陵王名家,怜我总角..称才华。
(唐·李商隐)C.束发..名场历百艰,荷恩早许出清班。
(宋·曹勋)D.富家生女才及笄..,阿官门前筑新堤。
(宋·林光朝)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A.今天是小女婷婷的十岁生日,借此机会,聊备薄酒,感谢各位亲友多年来对我全家的关怀和帮助,请大家开怀畅饮!B.俗话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你送我的笔筒虽不贵重,但盛满浓浓的友情,我就笑纳了,一定好自珍藏!C.这么多年来承蒙你的关怀照顾,我是受益匪浅。
现在你家里遇到了难处,我自然也应该鼎力相助,竭诚回报。
D.杨总率先发言,抛砖引玉,提出不少建设性的建议。
接下来,请未发言的同志不吝才智,献计献策,畅所欲言。
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2019高三第一次模拟试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一个最首要的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性情化”。
什么意思呢?就是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在性情和情感方面是最发达的。
性情是属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的,而情感是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
当然有时我们并不严格区分两者。
性情乃是由心而发,由“心性”而生。
这种性情是独立的、自我欣赏的、悠闲自得的,然后外化为各种自然的事物上,使这种性情显得更加精微、更加深刻。
例如,只有中国人才有“梅兰竹菊”这样精致高雅的性情的外化物,梅之凌霜傲骨、兰之清逸雅致、竹之高风亮节、菊之淡泊不拘,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独立的性情人格。
中国的诗是抒情的,中国的画是写意的, 中国的琴是直达心灵的。
梅兰竹菊自有其精神,琴棋书画自有其性情。
中国人的饮食也是最丰富和最讲究的,中国人讲究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
中国人饮茶叫“品茗”,而西方人却是“喝茶”。
只有带着性情才能是“品”,而满足生理就只能叫“喝”了。
中国的陶瓷之所以精美,是因为它和制作者的情感是一一对应的,是带着性情、带着神韵的。
中国之所以有精致的刺绣,也是因为其中蕴涵有中国人精致的情感。
中国的景观、建筑、亭园,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精微雅致的性情和情感。
中国人的审美观是性情化的: 当一个事物和一个人的性情、心性和心灵相通的时候,便产生了中国式的美,也只有这时才产生中国式的美。
如果我们把中国文化的这种“性情化”放到世界文化中去比对,就可以看得更加清楚了。
就世界文化而言,可以分别以西方、印度、中国为标志,基本上划分为三大类型,它们反映的文化特性分别是“物性”、“神性”和“人性”。
西方文化将“物性”表现得非常极致,他们的物质文化可以非常发达,而物质文化的手段——科技,也相应的可以非常发达。
西方设计的许多制度特征也是“物性”的,尽量排除人的情感因素。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1)
山东省济宁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形成过程,大众媒体扮演了推行者、建构者与同谋者的角色。
大众媒体将消费与文化行为合二为一,赋予商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并把社会的各个阶层裹挟其中,为消费主义________,最终使消费主义成为大众的生活理念与追求。
在消费主义文化之下,媒体不断调整形式与内容,创造新的媒体产品。
从报纸杂志的宣传到广播电视的广告,尤其是网络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使用,更使消费主义_________、登峰造极,不在操控着人们的欲望和兴趣。
消费主义极大地缩短了单件物品的使用寿命。
人们很少选择多次修理同一件家电,因为购买同类新款产品的价格未必高于修理的成本,而面盆修补、钢笔修理、缝纫织补这些日常生活中曾经_________的行当,宛如儿时晚霞下的担货郎,渐行渐远,几近绝迹。
家具不再是传统意义的耐用品,( ),许多美丽的衣服可能仅仅被上身一试便匆匆完成使命。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大众媒体扮演了建构者、推行者与同谋者的角色。
B.在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大众媒体扮演了同谋者、建构者与推行者的角色。
C.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形成过程,使得大众媒体扮演了同谋者、建构者与推行者的角色。
D.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形成过程,使得大众媒体扮演了建构者、同谋者与推行者的角色。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推波助澜无孔不入无时无刻不可或缺B.煽风点火无孔不入时时刻刻无可替代C.推波助澜无处不在时时刻刻无可替代D.煽风点火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可或缺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破旧被丢弃的衣物也是很少的B.被丢弃的衣物也很少是因为破旧C.衣物也很少是因为破旧被丢弃D.很少的衣物也是因为破旧被丢弃第II卷(非选择题)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模拟一附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模拟一附答案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英国政府日前宣布拟推出新规,要求无人机操作员必须“实名注册”,还要参加类似驾驶理论考试的安全意识测试,试图借问责制从源头强化管理,规范无人机使用。
②被喻为“上帝之眼”的无人机不仅在军事、工业勘测、商业配送等领域功用丰富,在民用领域也越来越受到青睐。
据统计,2017年全球无人机的产量将接近300万架,比2016年增长39%,市值超过60亿美元。
然而在技术和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安全隐忧也在不断增加。
③上个月,一架无人机出现在伦敦盖特威克机场跑道上,导致数十架飞机无法降落,机场也短暂关闭。
从无人机面世至今,全球各地不断有其干扰民航客机,造成后者延误、迫降甚至返航等情况。
同时,无人机可能带来的对私人领域的侵犯、个人隐私的窥视也引发担忧。
各国政府因此不断规划实施对无人机的管理,不过,宽严幅度则相距甚远。
④在法国,一名少年因使用无人机拍摄城市全景即被起诉,理由是可能造成对他人的危害。
根据法国目前颁发的法规,除机场、军事区等敏感地区禁用民用无人机,城市及周边地区,包括公路、公园、沙滩等公共场所上空同样禁用无人机。
即使是私人区域,未经允许也不得随意对他人及其所有物进行拍摄,更不得以商业目的进行传播。
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类似严格的举措也在施行。
⑤相比之下,爱尔兰等国家的管理措施相对宽松,爱尔兰仅要求重量在1000克以上的无人机进行登记。
英国交通部的研究也显示,400克以上的无人机就有可能对商用飞机的驾驶舱玻璃造成损伤。
2019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
2019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悭.吝/缄.默不语粗犷./心旷.神怡挑.剔/精挑.细选B.剽.窃/彪.炳千古畸.形/崎.岖不平提.防/提.纲挈领C.赠.送/锃.光瓦亮对峙./恃.才傲物积攒./攒.三聚五D.果脯./璞.玉浑金推诿./萎.靡不振伺.候/伺.机而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真谛遮天敝日证券天崩地坼真人不露像B.膺品穷兵黩武荼毒重蹈覆辙朽木不可雕C.蕴含作壁上观浓郁走投无路物以稀为贵D.遨翔并行不背酝酿异屈同工高义薄云天3.下列各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B.在中国国际新技术成果交易上,面对能对话的机器人、半张名片大小的DV机等产品,很多观众交口称赞,感叹相见恨晚....。
C.一年前,歌星臧天朔带头签署了《演艺人社会责任自律宣言》,但墨迹未干,他却因“涉恶”嫌疑被警方带走,前后判若云泥,真是不可思议。
D.我国将在2020年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使其成为世界著名的度假天堂、首善之区....。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在当前的社会转型中,一方面生产力飞速发展、经济潜力被不断发掘,另一方面原有的制度每每缺乏活力、渐趋僵化。
B.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立即协调派出交通部所属海事执法船“海巡31轮”、专业救助船“南海救113轮”和附近过往船舶赶赴现场搜救。
C.有人把“民生”分为两类:一类是生存型,一类是发展型;由生存型到发展型就是由“填饱肚子”到“体面地生活”。
[精品]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江南文化的特性是在与北方文化以及与荆楚文化等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
江南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主要体现在人的饱满的感性审美,与放达沉稳的现实诉求以及与清丽秀美的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江南文化在与主流的北方伦理文化相抗衡中,以柔克刚,“越名教而任自然”,从而自晋室南渡以来逐渐占据了中国文化的制高点。
江南文化给予历代文人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
陈望衡在《江南文化的美学品格》中认为,“江南概念主要是审美的。
江南文化从主调来看,是一种审美文化”。
这真正抓住了江南文化的审美和诗性本色。
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中原体制文化的大传统和东南沿海地区相对自由的小传统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某种张力,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互补中的发展。
而江南文化就处于费正清所说的东南沿海地区的核心地带。
这种相对自由的文化小传统自宋代以来一直处在引领中国教育、文化和经济的地位,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
如有清一代,全国共产生(文)状元115名,江南文化圈所属三省(苏、浙、皖)的状元数为78名,占全国的67.83%。
这些数据说明,到清代时,江南在文化教育方面已远远领先于其他地方。
这些状元以及出身此地的进士大多进入中国的政治领域,同时他们在经济领域亦叱咤风云。
这种重学崇文的传统影响所及,到晚清和民国,苏浙两省的现代文学家可谓灿若群星。
如鲁迅、茅盾、郁达夫、周作人、徐志摩等,均是一流的文学家。
江南文化自古迄今所形成的底蕴和特色,也深刻地渗透进了当代中国先锋文学家,尤其是那些出生在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的骨髓当中。
首先,江南文化培育出了中国独特的文学信仰维度。
这种信仰渗透进先锋文学家的血液中便引发了当代先锋文学的持续发展和深化。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先锋文学在全国有遍地开花之势,各地不少作家都进行过先锋实验性写作,但时至今日大多已偃旗息鼓。
而成长于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如苏童、格非、叶兆言、余华、王安忆等,创作势头仍然不减,且先锋性显明。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2019学年度高三级第一次模拟试题(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留,等待讲解。
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林是一个隐秘的宝库,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以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
但有时候,这并不足够。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隐士》里曾说:“凡是有名的隐士,他总是已经有了‘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幸福的。
”北宋时隐居龙山的孔畋,据称有田数百亩。
还有一些隐士得到了官府的赏赐或官员赞助,也饶有资财。
陈抟就屡次被皇帝接见,受到赏赐,他隐居的华山云台观也为官府修建。
这些隐士,大抵可以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
但是大多隐士并没有这么幸运,特别是山林隐士,往往是清贫的,为了“讨生活”,他们还是需要从事一两种职业,以谋生计。
农夫是隐士们最普遍的职业。
躬耕,作为一种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被视为是符合隐士身份的。
并且,隐士的躬耕,与求取什一之利的田舍翁不同,被赋予了一种修身的意义。
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体会着自然的韵律在土地、植物和自身之上的响应,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
正如《高士传》中所言:“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
”从事躬耕的隐士代不乏人。
上古有许由,春秋有老莱子,三国时的诸葛亮在出山之前,也躬耕于南阳,静观天下之变。
渔樵也是隐士从事的一种重要职业。
不过,与自给自足的躬耕相比,渔樵因为要出售其剩余产品,不得不与人世发生联系。
但一些决绝的渔樵者仍然坚持不在俗人前露面。
如南朝人朱百年,以伐樵采箬为业,每次他将樵箬放在路边,自己走开,人们便自取樵箬,按价放钱。
朱百年仍可隐藏自己的面目。
而有一些渔樵者则选择性地出现,在人世留下雪泥鸿爪。
屈原行吟泽畔时遇到的沧浪渔父,《庄子•渔父》中假托孔子所遇到的渔父便是这样的世外高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作为一种发展战略,有内外经验可供参考。
要使乡村振兴战略获得成功,必须了解国外乡村振兴的经验教训以及我国历次“三农”政策实施的效果与原因,在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上进行实质性的创新。
通过制度与技术创新振兴农村产业。
没有产业的振兴,其他方面的振兴和发展就失去了基础。
产业发展指的是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发展与融合。
农业的发展主要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非农产业的发展需要吸引多元化的发展主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需要创新制度,探索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的政策措施。
新时期需要有高起点,尤其是要避免过去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发展中有时出现的产业雷同、档次不高、无序竞争等现象。
近期,需要在选准特色主导产业的基础上,重点考虑重组产业链,并适当调整空间布局,促进企业联盟和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逐步将传统的农业产业集群改造升级为现代创新集群。
未来,则需要在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推动龙头企业集群发展,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其不但在农业产业链中发挥影响,同时在科技产业链与价值链中显示出应有的作用。
通过社会管理创新实现乡村宜居。
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有效治理都是为了实现乡村宜居,而这些必须依靠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协调各种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
随着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进程的推进,无论是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方式,还是社会管理问题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需要我们进行社会管理创新。
越来越多的中介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第三部门渴望参与农村社区建设,这势必会影响原来的管理格局。
随着地方政府的放权以及村民自治意识的增强,管理方式必然要求发生转变。
因此,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农村社区发展程度确定不同的社会管理方式。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要追求“以人为本”,为各利益相关者提供参与平台和利益诉求渠道,通过全民参与解决社会问题。
只有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乡村振兴多元主体参与决策的程度,才能减少决策的偏误和实施的阻力,实现发展成果的共享。
因此,通过构建有效的民间参与机制等,才能有效保障农民利益,减少各种社会冲突,确保乡村振兴具体项目的顺利推进。
(摘编自高启杰《乡村振兴需要实质性创新》)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发展融合是其他方面振兴发展的基础,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
B.非农产业的发展需要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向农村流动,因此只有非农产业需要创新。
C.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既能影响农业产业链,也能在科技产业链与价值链中显示其作用。
D.传统的农业产业集群产业雷同、档次不高、无序竞争,因此要改造升级为现代创新集群。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以十九大报告引出乡村振兴战略,论述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必要的举措。
B.文章从制度技术创新与社会管理创新两方面论述了乡村振兴需要的实质性创新内容。
C.文章第五段论述了社会管理的格局、方式等,为乡村振兴战略实质性创新指明了方向。
D.文章全文采用总分结构;其中,后面三段层层推进,论述了实现乡村宜居的必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了解国内外乡村振兴的经验教训,注重实质性的创新,才能使乡村振兴战略获得成功。
B.社会管理的实质性创新可以推进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有效治理,实现乡村宜居。
C.中介组织、非政府组织不参与农村社区建设,乡村管理格局和方式就不会发生改变。
D.全民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利于有效保障农民利益,确保乡村振兴具体项目的顺利推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狗这一辈子刘亮程一条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容易的事。
太厉害不行,太懦弱不行,不解人意、太解人意了均不行。
总之,稍一马虎便会被人剥了皮炖了肉。
狗本是看家守院的,更多时候却连自己都看守不住。
活到一把子年纪,狗命便相对安全了。
倒不是狗活出了什么经验。
尽管一条老狗的见识,肯定会让一个走遍天下的人吃惊。
狗却不会像人,年轻时咬出点名气,老了便可坐享其成。
狗一老,再无人谋它脱毛的皮,更无人敢问津它多病的身体,这时的狗很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世界已拿它没有办法,只好撒手,交给时间和命。
一条熬出来的狗,熬到拴它的铁链朽了,不挣而断。
养它的主人也入暮年,明知这条狗再走不到哪里,就随它去吧。
狗摇摇晃晃走出院门,四下里望望,是不是以前的村庄已看不清楚。
狗在早年捡到过一根干骨头的沙沟梁转转;在早年恋过一条母狗的乱草滩转转;遇到早年咬过的人,远远避开,一副内疚的样子。
其实人早好了伤疤忘了疼。
有头脑的人大都不跟狗计较,有句俗话:狗咬了你你还能去咬狗吗?与狗相咬,除了啃一嘴狗毛你又能占到啥便宜。
被狗咬过的人,大都把仇恨记在主人身上,而主人又一古脑把责任全推到狗身上。
一条狗随时都必须准备着承受一切。
在乡下,家家门口栓一条狗,目的很明确:把门。
人的门被狗把持,仿佛狗的家。
来人并非找狗,却先要与狗较量一阵,等到终于见了主人,来时的心境已落了大半,想好的话语也吓得忘掉大半。
狗的影子始终在眼前转悠,答问间时闻狗吠,令来人惊魂不定。
主人则可从容不迫,坐察其来意。
这叫未与人来先与狗往。
有经验的主人听到狗叫,先不忙着出来,开个门缝往外瞧瞧。
若是不想见的人,比如来借钱的,讨债的,寻仇的……便装个没听见。
狗自然咬得更起劲。
来人朝院子里喊两声,自愧不如狗的嗓门大,也就缄默。
狠狠踢一脚院门,骂声“狗养的”,走了。
若是非见不可的贵人,主人一趟子跑出来,打开狗,骂一句“瞎了狗眼了”,狗自会没趣地躲开。
稍慢一步又会挨棒子。
狗挨打挨骂是常有的事,一条狗若因主人错怪便赌气不咬人,睁一眼闭一眼,那它的狗命也就不长了。
一条称职的好狗,不得与其他任何一个外人混熟。
在它的狗眼里,除主人之外的任何面孔都必须是陌生的、危险的。
更不得与邻居家的狗相往来。
需要交配时,两家狗主自会商量好了,公母牵到一起,主人在一旁监督着。
事情完了就完了。
万不可藕断丝连,弄出感情,那样狗主人会嫉妒。
人养了狗,狗就必须把所有爱和忠诚奉献给人,而不应该给另一条狗。
狗这一辈子像梦一样飘忽,没人知道狗是带着什么使命来到人世。
人一睡着,村庄便成了狗的世界,喧嚣一天的人再无话可说,土地和人都乏了。
此时狗语大作,狗的声音在夜空飘来荡去,将远远近近的村庄连在一起。
那是人之外的另一种声音,飘忽、神秘。
莽原之上,明月之下,人们熟睡的躯体是听者,土墙和土墙的影子是听者,路是听者。
年代久远的狗吠融入空气中,已经成寂静的一部分。
在这众狗狺狺的夜晚,肯定有一条老狗,默不作声。
它是黑夜的一部分,它在一个村庄转悠到老,是村庄的一部分,它再无人可咬,因而也是人的一部分。
这是条终于可以冥然入睡的狗,在人们久不再去的僻远路途,废弃多年的荒宅旧院,这条狗来回地走动,眼中满是人们多年前的陈事旧影。
(选自《一个人的村庄》)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狗”能活到老,是件“不容易的事”,一方面得有狗的本性,同时又得具备仰主人鼻息的异化“人性”。
B.文章从第4段开始,从狗看家护院与主人的微妙关系的角度,道出“狗这一辈子”的艰难处境与尴尬命运。
C.文章结尾意味深长,无论说“狗”还是道“人”,这都是历经沧桑变幻,阅尽世事后的一种彻悟。
D.在作者笔下,动物的命运与人的沧桑被奇妙地各自独立,从而展现了一个人类透视自身命运的独特窗口。
5.这篇文章语言上有其独有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6.文章所写的狗与你平时所了解的狗一样么?为什么?(5)(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如何,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近年来,经过各地不断努力探索,家庭教育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教育水平不高、相关资源缺乏等问题,导致一些家庭出现了重智轻德、重知轻能、过分宠爱、过高要求等现象,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提升家长素质,提高育人水平,家庭教育工作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从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不断加强家庭教育工作,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摘自教育部网站)材料二材料三家庭建设是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
家庭价值观建设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要完成好这一核心任务,首先需要牢固树立崇高的家国情怀。
这是一个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大爱,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理想追求;是中华儿女的心灵家园,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其次需要牢固树立高尚的道德风范。
把立德树人放在第一位,铸就光明伟岸的道德人格。
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进而实现“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达到道德的高度自觉。
此外,博大的仁爱之心、勤勉的乐学思想、勇敢的担当精神,都应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上好家庭教育“第一课”》,摘自《人民曰报》)材料四在失衡的家庭教育环境中,部分孩子在重压之下沦为学习的机器并产生厌学的情緒。
有的孩子只知学习,缺乏生活情趣,一旦学业下滑不懂得自我调节甚至消极厌世。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链条中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同等重要的环节,是孩子心灵的港湾及战胜困难的勇气来源,是孩子良好品格形成的环境基础。
期待更多家长学会以身作则,为孩子做良好示范,期待更多家长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不是仅仅关注孩子的成绩和学业,期待更多的家长与学校一起,共同创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莫让家庭教育成短板》,摘自《人民曰报》)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总体上看,80后90后这些年轻的家长教育观念比较先进,而60后70后家长的教育观念相对比较落后。
B.60后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比其他年龄段家长更为关注,70后却比其他任何年龄段家长都忽视动手操作能力。
C.90后家长对孩子性格秉性方面的要求比其他年龄段家长都低,对动手操作能力却比其他年龄段家长更为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