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段综合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高段综合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大力突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同时专列“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且对不同学段的综合性学习提出了不同要求,并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进行了专项说明。
这一切都表明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重要地位。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校已经实施多年了。
但是,我们的语文教师只有少数能够较准确地答出概念要点内涵。
基本知道综合性学习注重整合、实践性,而对活动中注重主体性、生成性、差异性等方面却很少。
实施情况也不容乐观,指导学生进行的为数不多,很多教师谈到不知道该怎样指导。
学生的活动情况一般采用成果交流的形式,没有对评价方面的量化指标进行研究和探讨,有的教师甚至没有进行过评价。
结合在其他学校和资料中了解到情况,主要问题是:
1、认识不到位。
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语文学习只是拼音、识字、阅读、作文,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补充,是附属,可学可不学,淡化和削弱了综合性学习应该作为“必修”的地位。
受功利思想影响,认为上级、学校对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无从考查,担心荒了自己的“园”而肥了别人的“田”,因此不够重视。
2、资源不丰富。
过于依赖语文课本,将教材中的内容作为学习开展的唯一,缺乏课程开发意识,不去或不愿联系学生生活,联系社区和学校的实际来开发学习资源,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3、指导不得法。
把语文综合性学习放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进行,学生或一弘死水毫无生气,或嬉戏玩耍悠闲逍遥;教师或包办代替津津乐道,或放任自流不加引导。
对综合性学习的策略不得而知。
鉴于此,本课题组成员提出了本课题,试图对小学语文高段综合性学习进行研究,摸索出一些活动策略,可发一些活动资源,提供给语文老师,让老师们
切实有效地去指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能以自我体验、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为前提,形成语文素养,最终达到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发端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的2000年,全国各省市均有学校和教师着手研究这一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也陆续形成了一些研究成果。
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可供教师借鉴的系统的的课例。
国外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很少见,对于该项课题实验的研究没有多少可以借鉴的例子。
三、概念的界定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为了改变语文教学相对封闭的状态,为了改变课本是惟一的课程资源的状况,更是为了克服偏重接受性学习的弊端,在语文课程改革上采取的一个重要的举措。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综上所述,语文综合性学习基于语文、为了语文、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如下几个特点:实践性、综合性、合作性、开放性、多样性。
四、理论依据
(一)学生主体教学论
学生主体教学论的理论依据是心理内化的理论“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列昂捷夫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为指导,深入探讨了对象实践在人的意识心理以及个性形成中的作用。
他认为,人通过实践与周围环境发生联系,不断接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积累经验,实现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他的研究启示我们为促进学生个性方面的和谐发展,应创造条件与优化环境,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发展、自主实践的时间和空间,给予自主选择、自主评价、自
我判断的机会,以培养人文精神,实现人的健康发展。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精辟地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列宁曾经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在学习中是最活跃的因素,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
兴趣和爱好是形成智力或思维能力的契机。
兴趣和爱好犹如催化剂,它不断地促进儿童与少年去实践、探索去对某个问题进行思索。
实践则不断开辟着他们智力发展的道路,探索则不断深化着他们对问题的认识,思考则不断发展着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无论哪种教学都依赖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实践,所以我们的研究必须也只能从学生入手。
总之,人的发展是根本的,是主体性的发展,人在实践中形成着主体,在实践中表现着主体,又在主体实践中提升、完善着主体。
(二)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理论
合作学习是信息时代人们学习的重要特征,学会合作是现代社会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求在教学中进行师生、生生的合作、交流与互动。
学生在合作中形成互动,在交流中引起碰撞,在思考中相互接纳,可以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可以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得到增强。
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也由传授者转为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使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师生之间形成“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深刻体悟,满足了“心灵深处根深蒂固”的“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强烈需要,为他们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本次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之所以特别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是为了尊重学生的需要。
学生往往有这样几个方面的需要:(1)探究的需要;(2)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3)获得认可和欣赏的需要;(4)承担责任的需要。
学
生在课堂上的收获,不仅是认知方面的,也包括态度、价值观的改变、丰富和提升,所经受到的理智的挑战和内心的震撼,所获得的感动和鼓舞,以及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等等。
总之,只有生动的教学才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去挖掘,去掌握,去开拓。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预期目标
1、通过研究,使老师掌握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操作步骤,分三个阶段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把握课程的实践性、综合性。
2、通过研究,探寻小学语文高段综合性学习的策略,生成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系统,以应对各种变化的教学实践。
3、通过研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研究内容
1、语文综合性活动三阶段研究
(1)进入问题情境阶段:研究老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诱发探究动机。
提示学习要求与学习的方式方法。
(2)实践体验阶段: 研究老师如何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运用媒体与实际操作;获得即时的或综合的信息与直接的经验。
(3)表达交流阶段:研究老师如何组织学生将收获进行归纳、整理、交流,与同学分享成果。
2、小学语文高段综合性学习的策略研究
尝试让学生进行①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搜集资料→拟发言提纲或发言稿→组织讨论或专题演讲;②实践性学习:拟定主题→搜集资料→拟发言提纲或发言稿→组织讨论或专题演讲;③体验性学习:策划活动主题→策划活动过程→拟写活动计划→组织活动→撰写活动总结。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由于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的角度不同,在获取资料、处理资料、分析研究和最终形成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基本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综合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个案分析法。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书籍杂志,通过分析、比较进行迁移。
综合调查法:采用事实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有时也采用综合调查和专题调查的方法,对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兴趣、方式等进行调查了解。
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的内容,课题组成员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
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有行动,有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
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四个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
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反思研究中的经验教训,及时收集研究中的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概括,从而科学的揭示教学研究中的规律,最后形成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报告。
个案分析法:在教学研究中注意典型的案例,在案例中发现普遍性,在共性中寻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探索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指导模式。
七、研究过程:
1、制定课题方案、确立实施步骤
本实验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分三个阶段开展实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理论学习。
2、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完成申报,评审书填写。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阶段,主要依据研究计划组织实施,不断探索研究方法,优化研究途径,发现问题及时调控,力争研究的实效。
1、开展理论学习和资料收集。
2、写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反思、开展观摩课、说课、评课等活动。
3、教师编写综合性学习资料。
4、及时总结,定期交流。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总结、评估,形成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我校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研究课题于2010年.10月立项后成立了由教科室梁主任分管的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陈松飞,组员:朱波、刘金苏、胡静静。
课题全体成员在朱家尖小学参加了本课题一次活动,明确了研究方向和内容,并制定了研究计划,撰写了研究报告,为课题的全面、深入、有效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组织业务培训,加强理论学习
(1)11月25日,我校课题组参加了区教研室要求语文教师上一堂生动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索课。
老师们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即为国家政策指向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语文教育改革的需要,深刻阐述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概念界定及其开放性、主体性、合作性、实践性、统整性、生存性的特点,明确了研究目标、拟采用的研究方法,为老师们接下来的课题实践打下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2)为了提高教研水平,我校积极营造研究氛围,组织教师听讲座,开研讨会。
3、举行了课堂演示,开展研讨活动
我们认为课题研究应该落实在课堂上,要以课堂为突破口,由课堂向课外延伸。
因此,课题组紧紧扣住课堂这个主阵地,多次举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展示课活动。
刘金苏老师执教了综合性学习研究课《我爱汉字》。
胡静静老师教了执教了综合性学习研究课《汉字的演变》。
朱波老师执教了综合性学习研究课《活动计划的制定》。
陈松飞老师执教了《如何搜集资料》。
4、开展了论文评比,提升了研究水平。
12月,课题组积极参加论文评比活动,共撰写论文4篇。
分别是朱波老师撰写的《我和语文综合性学习有个约会》、刘金苏撰写的《为学生搭建探究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舞台》、陈松飞老师撰写的《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综合性学习研究》,胡静静老师撰写的《一堂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的初探》。
`
八、研究的成果
1、明确了小学语文高段综合性学习的内涵。
其内涵是:
(1)小学语文高段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
和工作奠定基础。
(2)小学语文高段综合性学习以主动学习为基本构建模式。
(3)小学语文高段综合性学习是动态的、综合的学习实践。
(4) 小学语文高段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是指:语文知识的综合,语文能力的综合,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综合,语文实践过程的综合。
2、明确了小学语文高段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其特点是:(1)目标的丰富性和发展性(2)时空的灵活性和开放性(3)内容的融合性与现实性。
(4)方式的自主性和多样性(5)关系的民主性和合作性。
(6)资源的生活性和操作性(7)评价的全面性和发展性。
3、摸索了开展小学语文高段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方式方法。
4、注意了小学语文高段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计要求。
5、确定了小学语文高段综合性学习内容的选择策略。
6、尝试做小学语文高段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评价。
7、小学语文高段综合性学习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认识,特别是对综合性学习有了一定的理解,对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有了一定的认识,增强了教师的创新意识,促进了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
8、小学语文高段综合性学习方式的研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9、小学语文高段综合性学习方式的研究使我们积累了大量的文本资料。
九、存在问题
1、小学语文高段综合性学习研究的理论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教师培训的领域还要加大,要彻底转变广大教师在思想中、思维定势上甚至潜意识中的传统的教育观念。
2、有些教师还存在本本主义,不愿走出教材让学生自主确定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有些教师注重成果展示,让学生自主探究不明显。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高段综合性学习方式的研究已经告一段落,我们的视野开阔了,但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将继续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为继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