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诗意地生活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为中学生保留一份诗意的园地
选题背景及目的
当今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只见“分”数不见“人”已成为普遍现象。中学生的所有时间被各种课程和练习塞得满满的,中学生生存的唯一追求就是考取好的大学,为此,中学生远离激动人心的球场,远离痴心迷恋的琴房,甚至远离人类的精神食粮——文学,……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是光荣门第的招牌;在许多老师眼中,学生是制造业绩的工具,可又有谁去了解孩子们的真实想法?又有谁去关注中学生的生存方式呢?高中生们正处于人生的花季和雨季,这是一个多梦的季节,也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中学生原本可以在诗意的伊甸园中生活,但要“分”不要“人”的应试教育使他们远离了诗意。幸运的是,语文学科能为中学生保留一份诗意的园地。她以特有的魅力向中学生干涸的心田注入一股活水,能激活中学生沉寂的灵魂。用文学震撼人心的力量来激励中学生,以文学穿越古今的真情来感动中学生,文学使中学生的人生不再寂寞,文学使中学生的人生又充满了诗意。从某个角度来说,这是一种生命意识的教育,让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珍惜生命的乐趣,提升生命的品质,进而达到实现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才应该是教育的生命”。
导入点题
近段时间重庆中学生自杀事件
中学生面临着学习的巨大压力和成长的诸多烦恼,他们往往很难自己调适,免不了因为一些矛盾而导致心理的剧烈冲突,进而发生各类心理障碍。少数人为了逃避现实,最终选择了自杀,这是对生活的放弃,对人生的绝望,也有对自己面对的学习、家庭、情感等问题的无奈。据有关部门调查,南京市有近30%的中学生想到自杀。自杀者的最大问题就是生命意识薄弱,感受不到生命的乐趣和美好.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过:人生的本质是诗意的,人是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的.“人,诗意地栖居”道出了人生的真谛,暗示我们,让生活多一点诗意。的确,在现实生活中,人的一生处处有挫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生活中,这样那样的不如意,像米里偶然没有淘净的砂粒,一不小心就硌着了我们,让我们吐又吐不净,骂又骂不出。和米里面的砂粒所不同的是,生活中这样的砂粒实在太多了,时时处处就要硌你一下子,你根本躲避不了,也甭想躲避得了,那些隐形的砂粒不只硌我们的肉体,它们还经常硌着我们的心灵,折磨我们的灵魂。
面对生活,当我们无法控制外物的好坏时,我们却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态,比如当月亮残缺时,我们可以欣赏月半圆的朦胧美,想着人生有多少希望在里面,未来将比现在更加光明,人生因为憧憬而充满了生机的美;唐朝一位愁肠诗人曾写过这样一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可是后人只稍作改动“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那一轮在别人看来是惨淡的夕阳光景,换了一个角度不是也非常的美好吗?换一个心境,生活就处处有诗意了。当两个行路者相撞了,微笑一下不是心情愉快地又走上人生之旅了吗?曾经结过怨仇的握一握手,相逢一笑泯恩仇,不是又多了一个朋友而少了一个对头了吗?我很喜欢陈明的那首《快乐老家》,当一个人独自上路流浪时,许多人心里一定是凄苦的,可是经了陈明的这一唱,流浪者的生活不是充满了诗意…… 诗意本就无处不存在,天空存在着诗意,它在狂风暴雨之后必然画出彩虹;大地存在诗意,它在霜雪消化的春天红花满山;
当我们以诗意的眼光去看待生活时,生活中就无处不是诗:当风雪满天之时,雪莱却在《西风歌》中唱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每一天一出门,我们就时刻感受到生命那喷薄向上的力量,将面对升学压力有可能产生的郁闷、紧张、厌烦、焦虑甚至恐惧的情绪,化减到最少。还可以吟一句:叶子落了,是对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
可见发现诗意、体验诗意乃人生的一个重要内容,缺少了这样的发现与体验,人生可能变得残缺。诗意是一种美,柏拉图说,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当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我们既要脚踏大地,也要仰望头顶灿烂的星空。我们渴望物质生活的富足,我们更渴望精神家园中美好的情感,使我们的人生更丰盈、更饱满、更多姿多彩……其实,生活中诗意无处不在,美丽的大自然、动人的旋律、智慧的书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淳朴的亲情和友情……其中都有诗意存在。只要你用充满诗意的眼睛去看待它,它就会诗意盎然。即使再艰难困苦的生活,只要你有了一颗诗心,也会充满乐趣、美感、甜蜜和满足,这就是生活中的诗意所在,我们,需要每天充满诗意地生活。
一个懂得生活的人,必定懂得诗意地生活。有句很有味道的话:我可以不是诗人,但我要诗意般生活。专业些说诗意是诗的意境,即给人以美感或有强烈的抒情意味。生活中我们总会很“业余”的理解诗意,认为如同林黛玉般的“感时花溅泪”或冲上一个小土丘“啊……”一声的模样。这样的诗意是残缺的诗意,因为多愁善感不等同于诗意盎然,搞笑耍宝更不是生活意义上的诗意了。
德语中“诗意”一词就是美的。“诗意很有可能为学生的精神生命打下温暖的底子”。它也许在当下无用,但将来会有大用。二次大战快要结束之时,整个德国被盟军轰炸成一片废墟。这个强大的民族前途如何?一个美军战地记者给出了答案:美军战地记者率先进入柏林;当防空警报拉响之时,这位战地记者观察
了柏林居民的行为。一个柏林居民首先将一盆玫瑰花搬入了地下室,然后再返过身来取面包与水。这一消息在美国报纸刊登出来,改变了美国市民对德国人的印象。这个民族是有希望的。这就是无用之用。
(二战时法国女人腿上用笔画出的丝袜.)
诗意地生活,我们需要从阅读中汲取养料
诗意地生活,我们需要从阅读中汲取养料。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才可以变得诗意。书籍凝聚着前人的心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从阅读中收获智慧,从阅读中学会思考,我们才能懂得诗意的生活。智慧滋润我们干涸的灵魂,给灵魂注入诗意。思维给心灵插上翅膀,让心灵翱翔于诗意的天空。读懂了文字,也就读懂了生活。一个诗意的女人,即使在乡间村野,也掩饰不住浪漫的气质,书卷的韵致,透着女人双重的魅力,哪怕相貌平平,也一样楚楚动人,高贵而不可侵犯。正所谓”满腹诗书气自华”.
学历史,我们要正襟而坐,严肃地读;学数学,我们要执笔伏案,苦心地算;学物理,我们要支着腮帮子冥思,冷静地想。唯独学文很有趣很轻松,让人在不经意中得到一份惊喜与满足。从书中找到自己的寄托和快乐。
咏蛙诗(毛泽东)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咏李白(余光中)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上邪(汉乐府诗)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活动:这是北岛的诗歌《回答》中的句子,揭示了一种不合理的社会逻辑。调整该诗句的语序,使之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1)反映一种更不合理的社会逻辑:
(2)反映一种比较公正的社会逻辑:
乌江亭
(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