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生态语言学_体验哲学视野下的语言研究新范式_朱长河
生态语言学:关注语言与环境的新兴学科
生态语言学:关注语言与环境的新兴学科
生态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领域,旨在探究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该学科主要关注语言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在环境中对人类的影响。
生态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语言学、生态学、人类学、地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生态语言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主要工具,也反映了人类对环境的认知和感受。
生态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语言中关于自然资源、动植物、水文地貌等方面的表述,以及这些表述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三、语言变化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
环境变化对语言有着深刻的影响。
生态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环境变化对语言结构和语言使用方式的影响,以及语言变化对人类对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语言和环境都需要保护。
生态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语言的维护和保护,以及语言保护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同时,该领域也关注环境保护对语言的保护和发展的作用。
生态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环境保护思路和行动方案。
例如,通过研究语言对环境的认知和评价,可以发现和分析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和变化过程;通过研究语言使用和社会文化习惯,可以分析人类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发现环保行动的难点和问题,提出环保行动的可行性策略等。
生态语言学是一个具有前景的研究领域,将会在未来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对于我们人类来说,保护环境,保护语言,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或缺的。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和谐话语分析研究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和谐话语分析研究一、生态语言学的理论框架生态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与环境关系的跨学科领域,它致力于揭示语言在环境中的作用和影响。
在生态语言学的框架下,语言不再被视为与环境毫无关系的抽象符号系统,而是作为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重要方式。
生态语言学强调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探讨语言如何反映和塑造人们对环境的认识和态度。
生态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为我们理解和谐话语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范式,为我们分析和谐话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和谐话语的概念及特征和谐话语是指体现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关系的言语表达。
它旨在促进人们对环境的尊重与保护,传递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和谐话语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保护意识:和谐话语关注环境问题,体现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 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谐话语传递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3. 积极倡导:和谐话语积极倡导人们改善环境,提倡环保的积极行动。
4. 传播环保知识:和谐话语通过言语传播环保知识,引导人们关注环境问题并采取积极的环保行动。
和谐话语的出现和传播,对于促进环保意识的提升和环境问题的解决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三、和谐话语的分析范围和谐话语的研究范围涉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文学作品中的和谐话语:分析文学作品中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倡导与反映。
2. 公共广告中的和谐话语:分析公共广告中对环保知识的传播与环保理念的宣传。
3. 新闻媒体中的和谐话语:分析新闻媒体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与报道,以及对环保活动的宣传与倡导。
4. 日常用语中的和谐话语:分析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语表达中所体现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通过对上述范围内的和谐话语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谐话语的特点和作用,为我们更好地推动环保事业和推进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从生态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和谐话语进行分析不仅要关注其表面的言语形式,更要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环境认知与价值观念。
认知语篇学_朱长河
认知语篇学朱长河 朱永生(复旦大学,上海200433)提 要:认知语篇学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以语篇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从认知角度解释语篇的内部结构,从而将语篇的生成与理解纳入人类的一般认知模式。
在语篇的性质和意义问题上,认知语篇学分别坚持语篇组织的认知理据观和语篇意义的互动观;研究的中心问题为语篇的连贯性,主要探讨衔接、信息展开结构等语言资源的使用是如何促成语篇建立起连贯的心理表征的;在研究中以人类的一般认知能力为视角,以语境为支点,注重生成者视角与接受者视角相结合,以及动态研究与静态研究相结合。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语篇学;连贯;语境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11)02-0035-5C o g n i t i v e T e x t L i n g u i s t i c sZ h u C h a n g-h e Z h u Y o n g-s h e n g(F u d a nU n i v e r s i t y,S h a n g h a i200433,C h i n a)C o g n i t i v e t e x t l i n g u i s t i c s i s a b r a n c ho f C o g n i t i v e L i n g u i s t i c s,w h i c h t a k e s t e x t a s i t s r e s e a r c h o b j e c t a n d a i m s t o a c c o m m o-d a t et e x t p r o d u c t i o n a n d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i n t o t h e g e n e r a l c o g n i t i v e m o d e l s o f h u m a n b e i n g s v i a c o g n i t i v e l y-o r i e n t e d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o f t e x t s t r u c t u r e.R e g a r d i n g t h e n a t u r e a n dm e a n i n g o f t e x t,c o g n i t i v e t e x t l i n g u i s t i c s e m b r a c e s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e b e l i e f o f c o g n i t i v e l y-m o t i v a t e d n e s s o f t e x t u a l o r g a n i z a t i o na n dt h a t o f i n t e r a c t i v i t yo f t e x t u a l m e a n i n g.I t s r e s e a r c hc e n t e r so nt h ec o h e r e n c eo f t e x t, m a i n l y p r o b i n g i n t o t h e w a y s c o h e r e n t m e n t a l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o f t h e t e x t i s e s t a b l i s h e d u n d e r t h e s t i m u l u s o f t h e u s e o f l a n g u a g e r e-s o u r c e s,s u c h a s c o h e s i o na n di n f o r m a t i o n u n f o l d i n g s t r u c t u r e.I ni t s r e s e a r c h,w h i l ec o g n i t i v e t e x t l i n g u i s t i c s t a k e s c o g n i t i v ea-b i l i t y o f h u m a nb e i n g s i n g e n e r a l a s t h e v i e w p o i n t,a n d c o n t e x t a s t h e s u p p o r t i n g p o i n t,i t l a y s s p e c i a l e m p h a s i s o ni n t e g r a t i o n o f p r o d u c e r-o r i e n t a t i o na n d r e c e i v e r-o r i e n t a t i o n,a n dt h a t o f d y n a m i c r e s e a r c h a n ds t a t i cr e s e a r c h.K e y w o r d s:C o g n i t i v e L i n g u i s t i c s;t e x t l i n g u i s t i c s;c o h e r e n c e;c o n t e x t 1 基本框架认知语篇学顾名思义就是从认知角度对语篇的研究。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和谐话语分析研究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和谐话语分析研究一、生态语言学的理论框架生态语言学是以语言为视角探究人类与环境关系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其理论框架主要包括语言生态学、生态修辞学、环境话语分析等。
生态语言学强调语言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认为语言不仅是一种符号系统,更是一种反映人类与自然环境互动关系的重要文化载体。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和谐话语分析研究,就是在这一理论框架下展开的。
二、和谐话语的内涵与特点和谐话语是指在交际过程中传递积极、和睦、合作、关怀的信息的言语行为。
在生态语言学视角下,和谐话语不仅包括人际关系的和谐,更包括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
具体来说,和谐话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重视环境保护:和谐话语强调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提倡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观念。
2. 倡导合作共赢:和谐话语倡导人们之间的合作与共赢,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和睦。
3. 传递正能量:和谐话语传递积极、向上的信息,激励人们积极面对生活,关心社会、关爱他人。
三、生态语境下的和谐话语分析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从语言的角度关注环境问题,传递和谐的话语成为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 环境保护类话语分析在生态语境下,人们常常使用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和谐话语,在日常交往中传递环保意识。
比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等等。
这些话语突出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共同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2. 赞美自然话语分析生态语境下的和谐话语还包括赞美自然的话语,这类话语常常用来描述自然景观,传递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比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森林深处的鸟鸣声清脆悦耳”等。
这些话语通过对自然的赞美,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关爱和珍惜之心。
3. 促进合作共赢话语分析在生态语境中,促进合作共赢的和谐话语也占据重要地位,例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共享未来”等。
这些话语强调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存与共生关系,呼吁人们通力合作,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生态话语分析生态哲学观研究
研究》2023-10-29contents •生态话语分析•生态哲学观•生态话语分析与生态哲学的结合•结论与展望目录01生态话语分析生态话语分析是指对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语言、文化、环境等与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的一种分析方法。
它旨在揭示人类语言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因素在人类话语中的体现和作用。
生态话语分析关注人类语言的生态特征,以及人类语言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它强调人类语言行为对生态环境的认知、构建和影响,以及生态因素在人类话语中的表达、传播和影响。
生态话语分析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形式的人类语言行为,如口头交流、书面文本、图像符号等,以及与生态环境相关的各种语境和领域,如科学、文化、政策等。
生态话语分析的定义生态话语分析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的生态语言学研究。
早期的生态语言学研究主要关注语言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语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话语分析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话语分析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研究者们开始关注更多领域的生态话语分析,如政治、经济、文化等。
同时,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成果,为生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支持。
生态话语分析的历史与发展VS生态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生态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本分析、语料分析、话语分析等。
研究者们通常通过对文本内容、语言形式、语境背景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人类语言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因素在人类话语中的体现和作用。
此外,生态话语分析还采用了一些跨学科的方法和技术,如社会网络分析、语义网络分析、认知语言学等。
这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更深入地揭示人类语言行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生态话语分析提供了更多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02生态哲学观生态哲学的定义与特点生态哲学的定义生态哲学是一种以生态学为基础的哲学思考方式,它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以及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生态语言学发展研究
生态语言学发展研究
生态语言学是一种全新的语言研究方法,它将语言与自然环境联系在一起,探究语言与生态的关系。
生态语言学发展研究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语言的起源、语言演变、生态环境对语言的影响等等。
生态语言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美国人类学家Edward Sapir和Benjamin Lee Whorf提出了“语言决定论”的观点,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基础。
他们认为,语言不仅仅是对外界事物的简单描述,而且还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社会行为和文化习惯。
这一观点为生态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加深,生态语言学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生态语言学认为,语言和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人们使用的语言会反映出他们所处的环境和文化背景,同时也会影响他们对环境的认识和行为。
另外,生态语言学还研究了语言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
语言可以传递生态价值观,激发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同时,语言的使用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例如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用词会影响人们对环境的认知和态度。
生态语言学的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环境保护的今天,人们对生态问题的认识愈发深入,生态语言学的研究也越发重要。
通过生态语言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促进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境保护行动的开展。
总之,生态语言学的发展研究十分广泛和深入,涉及语言学、人类学、环境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它为人们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加深和研究技术的进步,生态语言学的应用前景会变得更加广阔,有望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生态语言学:关注语言与环境的新兴学科
生态语言学:关注语言与环境的新兴学科1. 引言1.1 生态语言学的定义生态语言学是指研究语言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领域。
它不仅关注语言本身在自然环境中的运用,还探讨语言如何影响和受到环境的影响。
生态语言学强调语言在环境中的生态适应性和可持续性,关注语言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与互动关系。
生态语言学的核心理念是将语言视作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媒介,通过语言的传递和表达来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当代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生态语言学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建立更加和谐的关系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通过探讨语言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态语言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语言资源,还可以促进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生态语言学的研究对象生态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语言本身以及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研究语言时,生态语言学关注语言结构、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探讨语言如何表达和传递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态语言学也研究语言在不同环境中使用的情况,比如在农村、城市、丛林等环境中的语言使用差异,以及不同环境对语言使用的影响。
生态语言学还关注语言在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环境中的演变和发展,以及语言如何反映和塑造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通过研究语言与环境的关系,生态语言学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保护环境,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3 生态语言学的意义生态语言学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来思考语言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传统上,人们往往将语言和环境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领域,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
而生态语言学的出现,强调了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从而帮助人们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生态语言学的意义还体现在其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语言与环境的关系,生态语言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尊重自然环境,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生态语言学的新型模式:根性生态语言学
生态语言学的新型模式:根性生态语言学【摘要】生态语言学是一门富有活力的跨学科领域,一直在探讨人类语言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而根性生态语言学作为生态语言学的新型模式,提出了全新的理论基础和核心观点。
本文从介绍生态语言学的研究背景开始,引入了根性生态语言学的概念。
接着详细探讨了根性生态语言学的理论基础、核心观点、研究方法、实践应用以及与传统生态语言学的比较。
最后总结了根性生态语言学的意义和贡献,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根性生态语言学的独特之处,以及其在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根性生态语言学、理论基础、核心观点、研究方法、实践应用、比较分析、意义、贡献、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介绍生态语言学的研究背景生态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跨学科领域,其研究对象包括语言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语言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对语言的塑造等。
生态语言学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旨在探讨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研究语言在环境变化中的变化和适应能力,生态语言学有助于增进人类对环境的认识,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态语言学的研究背景源于对当代环境危机和文化多样性消失的担忧。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科技发展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传统文化和语言面临消亡的风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语言学成为了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通过研究语言与环境的关系,探讨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平衡与和谐。
生态语言学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演变和适应,还可以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1.2 引入根性生态语言学的概念根性生态语言学是一种新兴的生态语言学模式,旨在探讨语言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强调人类语言对环境的影响和受环境影响的重要性。
根性生态语言学将传统生态语言学的研究范围扩展到了更广泛的领域,不仅关注语言如何反映环境问题,更关注语言如何塑造环境意识以及与环境的联系。
生态语言学研究综述
生态语言学研究综述
生态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生态危机的加剧,生态语言学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将综述生态语言学研究的背景、内容及前景。
一、生态语言学的背景
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类语言产生了重要影响,语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理解和反思自然环境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改造,语言和环境之间的联系逐渐被削弱。
因此,生态语言学的出现为重新建立语言和环境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二、生态语言学的内容
1. 生态语言学的理论框架
生态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生态学、语言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涉及语言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各方面关系。
2. 生态语言学的研究内容
生态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1)生态语言学的历史与概念;
(2)语言对自然环境的描述方式和语言中自然环境元素的表达
方式;
(3)语言反映自然环境变化的特征和机制;
(4)语言和环境知识的传承和转化;
(5)语言与环境意识的互动关系等。
三、生态语言学的前景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生态问题的加剧,生态语言学的研究将越来越受到关注。
生态语言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环境,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
未来,生态语言学将在跨学科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语言具身认知原理及其理论基础
视不单单是涉及到身体那么简单 , 而是强调身体 在认知活动中 的参与性 和动态性。身 体在语言 认知中始终 处于 动 起来 的状 态 , 从语词 上辨 析 , 语言具身认知 中的 具身 就有 使身体运 转起来 之 意。 重要 的不 是我 们拥有 身体 , 而 思维 在 某 种程 度 上 是 em bod ied 的 即 具 身 。可见 , ELC 的核 的 )。正是我们身体 的天然特点 塑造 ( shape) 了 概念化和 范畴 化的 可能 性 与和能动作用。 与传统的语言认知理论相比 , ELC 至少有如 心要义就在于身体 在语言认 知中不可 或缺的参
尝试。 ELC 是具身认知与语言认知结合的选题 , 具 有逻辑和实践的双重依据。从逻辑上说 , 具身认 知与 ELC 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 ELC 是具身认知 这一普遍性的认知方式在语言认知这一特殊领域 的具体体现和应用。安德森 ( M. Anderson) 认为 : 我们所解释的是这样一个事实 : 实践的、 身体行 为具有认知的和认识论的意义; 身体行为构成了 一个特定问题求解过程的重要组成 , 例如在一个 复杂除法运算中对纸的利用, 或者涉入当下的认 知发展 , 再比如利用与环境互动和对环境控制去 认识 物体 , 或 者去 领会这 些物 体概 念内 涵和 意 义。 实践中 , 将具身认知与 具体的研究领域 结 合形成新的、 独立的认 知方式, 已有实例作为 参 考。如 , 国外有人将具身认知与音乐认知相融合 提出音乐具身 认知 ( Em bodied M usic Cognitio n) , 同样道 理, 语言具身认知 即 Em bodied L an guage Cogn ition ( 作 者译 ) 的研 究前景 和研究 路 径 , 值得期待和探索。 语言是身体参与认知活动、 将外部感受到的 语言经验经过心脑、 认知神经的作用进行加工处 理后获得的印象。人类语言的获得离不开身体、 环境的交互作用 , 其中 , 身体 发挥着核 心的参与 功能。 身体为语言符号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知 觉经验, 成为我们认识世 界的源 泉, 成 为我们认 识存在的手段 。 C lark 认为 心 智和认知与具 。然 而, ELC 对 身体 的重 体的身体 密切 相关
认知语言学与生态语言学的结合_以词汇系统为例的可行性分析[1]
2008年3月第24卷 第2期Journal of Sichuan I nternati onal Studies UniversityMar.,2008Vol.24 No.2认知语言学与生态语言学的结合———以词汇系统为例的可行性分析朱长河(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湖州 313000;复旦大学外文学院,上海 200433)提 要:认知语言学和体验哲学认为,语言是基于体验和认知的结果,与人类的认知密不可分,必然具有人本性特征。
据此,语言必然要打上生态语言学所批评的“人类中心主义”烙印。
将认知语言学和生态语言学的有关观点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前者可使后者的理论基础更为完善,促使其反思自身,且使该范式获得了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后者的研究成果可为前者提供更加丰富的事实依据,并使前者的自身价值得以进一步实现。
对英汉语言词汇系统的考察表明,人本性和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在词汇结构、形态及词义中都有体现。
由于语言会反过来制约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对其进行分析有助于克服语言使用者思想上的偏见。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生态语言学;人本性;人类中心主义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31(2008)02-0018-05I n tegra ti on of Cogn iti ve L i n gu isti cs and Ecoli n gu isti cs:Ana lysis of Fea si b ility w ith Reference to L ex i ca l SystemZHU Chang2heAbstract:Cognitive linguistics(C L)and E mbodied Phil os ophy hold that language is the p r oduct of bodily2experience2based cogniti on.Theref ore,language can never be independent fr om hu man cogniti on,and is obvi ously hu manistic in nature,s o language can never be free fr om anthr opocentricis m∃one of the maj or criticis m s fr om ecolinguistics(E L).The p resent paper endeavors t o integrate cognitive linguistics with ecolinguistics f or t w o reas ons.On the one hand,CL serves t o perfect the theoretical f oundati on for E L,makes E L reflect upon itself,and p r ovides it with methodol ogical guidance as well;on the other hand,the findings of E L serves t o enrich evidences f or CL,thus further realizing the value of C L itself.A study on English and Chinese lexical syste m shows that hu manis m and anthr opocentricis m can be gleaned fr om the lexical struc2 ture of a language,mor phol ogy and lexical sense.A s language in turn constrains hu man cogniti on of the world,the analysis of the ideol ogy will hel p language users overcome their ideol ogical bias.Key words:cognitive linguistics;ecolinguistics;hu manis m;anthr opocentricity 1.引言认知语言学和体验哲学认为,语言是基于体验和认知的结果,与人类的认知密不可分,因而必然具有人本性。
生态语言学:关注语言与环境的新兴学科
生态语言学:关注语言与环境的新兴学科一、生态语言学的定义生态语言学是生态学和语言学的交叉学科,它研究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语言学的发展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生态学和语言学界的交汇。
它关注的核心问题是语言在人类社会中如何反映和影响环境,以及外部环境如何塑造和影响语言的演变。
生态语言学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桥梁,它可以反映出人类对环境的认知和态度,同时也会影响人类的环境行为和观念。
生态语言学不仅仅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更是一门涉及到人类生存环境的学科。
生态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生态学和语言学两大学科开始在思想和理论上产生交集。
生态学的兴起使人们开始关注环境问题,而语言学的发展也为人们研究语言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生态语言学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1990年代以后,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语言学开始受到更多学者和社会的关注,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生态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语料库研究和实验研究等多种手段。
实地调查是生态语言学最主要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对不同地域和社群的语言使用进行调查,可以了解不同环境对语言的影响和塑造。
语料库研究则是通过对大量语言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揭示语言在不同环境中的变化和共性。
实验研究则是通过实验手段来验证生态语言学的理论假设,在控制条件下观察环境对语言的影响。
生态语言学的意义不仅在于扩展了语言学研究的领域,更在于为人类重新审视和认识自己与环境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生态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揭示语言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更能够为人们设计更合理的环境保护和管理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生态语言学也可以为语言教育和传播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让人们更加注重语言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生态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已经在很多领域产生了实际影响。
比如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生态语言学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语言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环境保护提供更科学的理论依据。
语言问题的哲学探索——认知语言学哲学观述评
语言问题的哲学探索——认知语言学哲学观述评
戴瑞亮
【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8(034)006
【摘要】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研究应以人对世界的经验以及对世界经验的概念化方式为基础.美国语言哲学家雷可夫和约翰逊提出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它主要包括三条基本原则:心智的体验性、思维的无意识性、抽象概念的隐喻性.体验哲学彻底割断了与传统哲学的联系,对一系列语言哲学问题做出了创新性的阐释.作为一种新的哲学理论,体验哲学尚存一些不足之处.
【总页数】5页(P81-85)
【作者】戴瑞亮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山东青岛2665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06
【相关文献】
1.认知语言学的哲学观探微 [J], 周萍
2.认知语言学的体验哲学观 [J], 雷淑娟
3.认知语言学的哲学观--认知无意识、体验心智与隐喻思维 [J], 刘正光
4.《公孙龙子》与认知语言学的语言哲学观 [J], 朱长河
5.认知语言学·体验哲学观 [J], 杨卫东;戴卫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态语言学发展研究
生态语言学发展研究生态语言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旨在探讨语言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包括语言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对语言的影响。
生态语言学的研究范围涉及语言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语言的生态多样性、语言对环境保护的作用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和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生态语言学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领域。
生态语言学的发展可以追溯至20世纪初,当时一些语言学家开始意识到语言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开始关注语言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生态语言学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生态语言学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为人们更好地了解语言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证支持。
生态语言学的研究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态语言学关注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语言不仅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还反映了人类对环境的感知和认知。
不同的环境条件和生活方式会影响人们的语言使用习惯和词汇选择,比如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人们会用不同的词汇来描述自然景观和天气现象。
而与此语言的使用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比如某些语言的语音、语法结构和词汇会传递环境保护的信息,激发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生态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生态多样性。
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语言,它们适应了不同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反映了不同地区的生态文化特征。
生态语言学通过研究各种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用特点,探讨语言与环境的协同演化过程,以及语言多样性对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语言的比较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促进跨文化环境保护意识的传播和交流。
生态语言学也关注语言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语言作为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可以传递环境保护的信息、观念和价值观。
一些语言具有丰富的生态词汇和习语,反映了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通过分析这些语言的特点,可以更好地了解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为,并对环境教育和宣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一、概述认知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领域,旨在探究人类语言认知的内在机制和规律。
其独特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为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理论支撑。
体验哲学强调人类认知与身体、心智及环境的互动关系,认为语言是人类体验世界的一种认知工具,而非独立于现实世界的抽象符号系统。
在体验哲学的框架下,认知语言学关注语言与认知、感知、情感、记忆等心理过程的紧密联系,以及语言在塑造和反映人类思维方式和世界观方面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分析其对认知语言学理论构建和研究实践的影响,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视角。
1. 简述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背景及其重要性认知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其发展背景深深植根于人类对语言与认知关系的持续探索。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科学的崛起,语言学家们开始重新审视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关系,不再将语言视为孤立的符号系统,而是将其视为人类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和研究语言。
它强调语言与认知的紧密联系,认为语言是人类认知世界、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工具。
通过深入研究语言的认知过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机制,进而揭示语言的本质和功能。
认知语言学还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在语言教学、语言障碍治疗、人工智能等领域,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语言教学中,认知语言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设计出更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材料。
在人工智能领域,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则为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背景及其重要性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和研究语言,深化了我们对语言与认知关系的认识,同时也在实践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2. 阐述体验哲学作为认知语言学哲学基础的意义体验哲学,作为一种独特的哲学观点,对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其坚实的哲学基础。
论微电影中制片人的重要性
论微电影中制片人的重要性1、相关定义1.1、我国电影作品的定义和特点根据中国《著作法》第3 条的规定,”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被作为著作权法上的一种特殊作品进行规定。
根据中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4 条的规定:”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是指摄制在一定介质上,由一系列有伴音或者无伴音的画面组成,并且借助适当装置放映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的作品。
”《著作权法实施条例》所界定的”电影作品” 是我们通常所指的电影,是指狭义的电影作品,主要包括故事片、纪录片、木偶片、动画片等电影作品。
《伯尔尼公约》对”电影作品”进行范围界定时,曾将“电影作品”的范围规定为”一切电影和以摄制电影的方式表现的其他作品” ①, 《伯尔尼公约》所指的”一切电影”与中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对”电影作品” 的定义是相同的。
由此可见,中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采用的”电影作品”的定义范围小于《伯尔尼公约》对”电影作品”的定义范围,两者对电影作品范围的界定是不同的。
电影作品的特点包括②:(1)电影作品是由一系列画面组成,这些画面是连续活动的画面,即能使人产生活动感觉的画面,这个特点将电影作品与美术作品和摄影作品区别开来。
大多数国家的版权法并不认同幻灯片属于电影作品,而将其归入美术作品或摄影作品。
原因就是在于电影是”活动的画面”,而幻灯片的画面不是活动的;(2)或者有伴音或者无伴音,可见无声电影应属于电影作品; (3)摄制在一定介质或物质上,如电影胶片、录像带、VCD 等介质;(4)它是影片,而不是电影剧本,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都在立法中附加说明电影作品不是电影剧本。
除上述特点外,中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 2 条规定:”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①郑成思著:《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2003 年10 月第三版,第249 页。
②金勇军著:《知识产权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年 4 月版,第268 页。
语言学研究的新方向
语言学研究的新方向语言学作为一门研究语言的学科,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的关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语言学研究也在不断拓展和改变,出现了许多新的方向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语言学研究的新方向,以及这些方向对语言学研究的意义和影响。
一、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语言学研究方法,它强调人类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关系。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思维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机制反映在语言中,通过研究语言的结构和规则,可以揭示人类思维的本质。
这一研究方法不仅拓展了对语言本身的认识,还为认知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二、跨文化交际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变得日益频繁。
跨文化交际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跨越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这一研究方向关注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为跨文化交际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对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和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计算语言学计算语言学是将计算机科学与语言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旨在开发计算机程序来处理和分析自然语言。
通过计算语言学的研究,可以实现机器翻译、语音识别、信息检索等应用,提高人们处理语言信息的效能和准确性。
计算语言学的发展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领域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关系的学科,它研究语言在社会语境中的使用和作用。
社会语言学强调语言使用者的社会身份、角色和语境对语言的影响,通过对语言变异、语言变体和语言变迁的研究,揭示社会因素对语言的塑造作用。
社会语言学的发展有助于理解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对语言政策、教育和社会文化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五、语料库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是依据大规模语言数据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通过构建和分析语料库,语料库语言学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语言描述和更可靠的语言推断。
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使得语言学研究不再依赖于狭隘的数据样本,更加贴近实际语言使用,为语言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认知视角下的汉语“心”:文化、身体和语言》评论
认识形成的概 念域 作为 始发域 , 映射 到不熟 悉 的、 象 的 抽 事物上 , 以此达 到认识事物 的 目的 。“ ” 心 作为身体 隐喻 中 的一个非常重要 的概 念 已引起 国 内语 言学 界 的关 注和讨
国古代哲学 中概念化 的“ ” 心 。作者指 出“ 在 中国古代 心” 哲学中被看作具有认知和情感 机能 , 被概念 化为思 维和行 为以及储藏情感的器官。这种 “ 文化 概念化 ”与西 方哲 学 传统所遵循的 “ 二元化 ” 思想存 在本质 的不 同。后者 倡 导 情感理智两分 : 思想 和观念来源 于心 智 , 是无形无体 的 , 而
元 论 ” 成 强烈 的
主要 内容
1 第一章 引言 : 、 和心智 . 心 身体 作者指出 , 在认 知和 文化理 解下 , 心” “ 的概 念化 是很 重要的 , 它不仅 反 映了一 个特 定社会 的生活 方式 , 还反 映 了思维方式 。在不 同的文 化 中, 心 ” “ 的作用 是不 一样 的 。 比如 , 在汉语 中 ,心 ” “ 是身体最 重要 的器官 , 中国人思想 是 的核心 ; 在西方 ,心” “ 和心智是分 开的 ; 为人体研 究的一 作 部分 , 心” 社会 、 “ 是 文化 系统 和 人类 认 知共 同点 的源 泉。 通过对不同文化 中“ 的概念 化的研究 , 以了解 人类 的 心” 可 认知。通过了解心 智 一身体 和语 言 一身体 之间 的联 系 和 身 体 与 物 理 和 文 化 世 界 的 关 系 , 以 理 解 人 类 认 知 的 体 验 可
人 类隐 喻认知结 构是语 言 、 文化产 生 的基础 , 同时又 受语言文化 的影 响 。身体 隐喻就是 人类 把对 自己身体 的
当今科学地图上的生态语言学
一、产出导向与过程导向对越来越多的语言学研究者来说,描述人类语言的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模型过于严密和拘束。
因此,在20世纪60年代乔姆斯基(N.Chomsky)发动认知革命之后的几年里,个别科学家在语言学交流中不断发表意见,以推动语言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发展。
历史上最早的产出导向(product-orientation)语言学研究可追溯到公元前600年帕尼尼的梵语语法(Panini’s Grammar of Sanskrit),后来产出导向逐渐被过程导向(process-orientation)所取代。
20世纪后半叶,由于认知和神经生物学思想被引入语言学领域,过程导向受到重视。
目前大多数语言学家都认为,人类的语言交际是一个过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仍然是语言过程包含的语境范围。
换言之,语言学家今天所讨论的主要是语言过程的边界:从哪里开始,又在哪里结束。
本文建议在生态语言学视域下思考该问题,“生态语言学”这一术语和“生态隐喻”最早由美国语言学家埃纳·豪根(Einar Haugen)提出。
①就语言传统而言,本文所讨论的生态语言学与先前任何的语言学输出都没有直接关联,我们希望通过对范式转变的认识来发展生态语言学理论,并提出生态语言学本身就是当代语言学当今科学地图上的生态语言学☉玛塔·博古斯拉夫斯卡-塔菲斯卡文郑红莲译[摘要]传统科学划分强调学科之间的差异,缺乏整体思维观,导致主流语言学对外部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被动反应。
文章在对乔姆斯基形式语言学、韩礼德功能语言学等当代语言学理论进行反思性批评的基础上,提出语言学研究范式应从产出导向转变到过程导向,在生态语言学视域下思考语言过程的边界问题。
生态语言学作为“新语言学”的一分子,为语言学研究开辟了一种新范式,致力于建立一个关于生命系统之间和内部交际的整体理论。
在生态语言学框架下,交际者不仅仅是认知主体,更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
构建“身-心”互补式模型作为生态语言学研究的新范式,有助于多维度地探讨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交际方式。
系统功能视角下的和谐话语分析r——生态文明概念的解读
系统功能视角下的和谐话语分析r——生态文明概念的解读闫娜【摘要】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语言学者开始关注生态话语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及生态环境的正相关,由此也催生了交叉学科——生态语言学.在这一领域,学者们关注如何使语言更适于表征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关系以及语言如何作用于环境并探索生态建构的研究等.本文采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理论指导,试图完善和谐话语分析模式方法,同时也尝试对生态文明概念进行语言学解读以唤起人类社会的生态意识.【期刊名称】《牡丹江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27)007【总页数】4页(P79-82)【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谐话语分析;生态语言学;生态文明【作者】闫娜【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大外部,贵州贵阳 55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4311 引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财富,但全球范围内土壤沙化日趋严重,大气及水污染触目惊心,动植物濒危,垃圾泛滥,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每况愈下。
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引发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空前关注。
西方随之出现生态主义思潮,并逐渐成为影响当今世界的思想潮流和环保运动。
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来,迅速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国策的战略和核心理念,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所面临生态危机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则是生态文明及绿色发展理念与天人合一主张及国人朴素生活文化的契合。
美国克莱蒙林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菲利普·克莱顿博士曾指出,“如果中国单纯地效仿西方的发展道路,结果势必是毁灭性的。
如果追求只是现代意义的经济增长和发展,那么对中国乃至整个地球的生态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目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直接从现代化进入后现代。
如果有可能,那只能是中国。
”生态文明这一中国方案应是化解当代人类环境危机、文明危机的一剂良药。
2 研究背景2.1生态语言学的本土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生态语言学
— — —体验哲学视野下的语言研究新范式 朱长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湖州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
提
“语言在生态环境问 旨在研究 要: 认知生态语言学以体验哲学为哲学基础 , 以语言与生态环境的互动为前提 ,
。其中, 题的产生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运用语言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途径 ” 微观认知生态语言学立足语言的局部 , 在对现行语言进行生态伦理视角的批评性分析的同时 , 对语言进行生态型语型规划 , 建构生态友好型语言。 宏观 认知生态语言学则立足语言整体 , 在探索语言多样性的生态价值的同时 , 对语言进行生态型地位规划 , 尽可能保持 语言的多样性。 关键词: 语言; 生态; 认知; 体验哲学 中图分类号: H0 - 0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 - 6414 ( 2015 ) 05 - 0059 - 06
义思潮的产物。该思想源自 Lakoff & Johnson( 1980) 对语言中隐喻的分析, 在 Lakoff( 1987) 对范畴问题的 研究中 得 到 进 一 步 发 展, 并 最 终 成 型 于 Lakoff & Johnson( 1999) 对先前各主要哲学流派的反思和对哲 学基本问题的重新思考。两位学者将先前主要哲学 流派分为两大阵营: 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体验哲 学是作为哲学的第三条道理提出的, 其核心思想可 , “实在 总结为体验实在论( embodied realism) 。其中 , “体验论” 论” 为其世界观 为其认知观。 2. 1 世界观上的实在论 在世界观上, 体验哲学持积极的实在论思想, “相信物质世界的存在, 并解释我们如何在其中发挥 ( Lakoff & Johnson,1999: 96 ) 。就这点而言, 作用” 比之主观主义哲学, 客观主义哲学更接近体验哲学。 59
Cognitive Ecolinguistics: A New Paradigm of Linguistics Based on Embodied Philosophy
ZHU Changhe Abstract: Based on Embodied Philosophy and the premise of interaction between languag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gnitive ecolinguistics aims at investigating“the role of languag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ossible solution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 . Within the paradigm,microcognitive ecolinguistics focuses on local aspects of language and endeavors to conduct ecologyoriented corpus planning of language,aiming at constructing ecologically friendly language, while making critical analysis of current langu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ethics. Macrocognitive ecolinguistics, on the other hand,focuses on the whole of language and endeavors to conduct ecologyoriented status planning of language, aiming at sustaining linguistic diversity to the highest degree possible,while exploring the ecological values of linguistic diversity. Key words: language; ecology; cognition; Embodied Philosophy
1. 引言 生态语言学旨在“研究语言在生态环境问题的 产生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运用语言解决这些问题的 ( Fill, 2014) 。这一宗旨得以成立的前提 可能途径” 也是生态语言学的语言观, 即: 语言与生态环境之间 。 存在互动关系 本文基于体验哲学论证这一语言 观, 探讨生态语言学的主要研究路径。由于体验哲 2002) , 学为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 王寅, 本文中的 “运动” “事业” 生态语言学因而属于认知语言学 或 的 一部分, 故称之为认知生态语言学。 2. 体验哲学 体验哲学由 Lakoff 和 Johnson 创立, 为后现代主
外国语文
2015 年第 5 期
了可能性。认知主体的实践活动则将这一可能最终 转化为现实。 另一方面, 体验哲学认为, 认知中的概念系统 “显著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 “势必 而人们的行为又 ( Lakoff & Johnson,1980: 230 ) 。由此 会改变环境” 可见, 在体验哲学看来, 认知的结果通过影响认知主 体在 现 实 中 的 实 践 活 动 而 对 现 实 具 有 反 作 用。 Lakoff( 1987: 337) 指出, 拒绝探索我们的行为如何依 赖于我们的概念系统, 换言之, 拒绝探索认知对现实 , “就是拒绝对我们的许多行为承担责任” 。 的反作用 3. 3 “语言—生态环境” 互动观 , 在体验哲学视野下 语言与认知互动, 认知又与 现实互动。因此, 在认知的中介下, 语言与现实之间 为同样为互动关系。一方面, 语言反映了人类对现 实的认知。现实和认知因而分别构成了语言的物质 基础和认知基础。另一方面, 语言中的语法、 概念在 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人类的思维, 进而左右人类对现 实的实践, 并在此过程中改变现实。语言因而对现 实具有反作用。 由于体验哲学在世界观上持实在论思想, 这一 哲学视野下的现实为客观存在着的现实世界, 可大 致分为人的世界和非人的世界。前者主要表现为社 会文化环境, 后者则主要表现为物理环境或生态环 境。认知生态语言学中的现实专指后者, 即生态环 境。因此, 从体验哲学的“语言—认知—现实” 互动 “语言—生态环境” 观可以推导出 互动观是生态语言 学得以成立的前提。 4. 认知生态语言学的研究路径 “生态” 对 一词的不同理解形成了形形色色的 “生态” 语言学, 其共同之处有时“仅在于‘生态’ 一 ( Gerbig,2003) 。“语言—生态环境 ” 词” 互动观表 , “ ” 明 认知生态语言学中的 生态 系人类所处物理环 境之生态。由此, 以语言手段促进生态环境健康发 展是认知生态语言学的宗旨。以这一宗旨为线索, 认知生态语言学的研究大致沿两条路径展开, 可分 别称作微观和宏观认知生态语言学。 两者各有侧 重, 但总体目标一致。 4. 1 微观研究 微观认知生态语言学又称语言的生态批评或生 态批评语言学。该路径立足语言的局部, 在对现行 语言各层面进行生态伦理视角的批评性分析的同 时, 对语言进行生态型语型规划 ( corpus planning ) , 建构生态友好型语言, 即绿色语言。由此形成微观
2015 年 10 月 第 31 卷 第 5 期
外 国 语 文( 双月刊)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 bimonthly)
Oct. , 2015 Vol. 31 No. 5
外国语文
2015 年第 5 期
客观主义哲学在世界观上大多同样持实在论思想。 Lakoff & Johnson( 1999: 94 - 95 ) 将客观主义哲学分 : “直接实在论 ” ( direct realism) 、 “表征实在 为三类 ( representational realism) 和 “符号—系统实在论” 论” ( symbol - system realism ) 。不过, 在这三类中, 只有 — —不仅 直接实在论与体验哲学的世界观完全一致— “ , 确信物质世界的存在 而且认为这一存在 独立于心 ( Lakoff & Johnson,1999: 233 ) 。另两类虽然承 智” 认物质世界的存在, 但将这一存在视为心智的结果, “思” “在” 。 即认为世界因 而 与体验哲学和客观主义哲学相反, 主观主义哲 学在世界观上大多持消极的非实在论思想, 否认物 质世界的存在。Lakoff & Johnson( 1999: 95) 认为, 这 “适应能力较差、 是由于非实在论者大多 脱离现实世 。他们在现实面前往 界、 无法与现实世界和谐共处” 往表现出一种遁世的态度, 因而企图构建出一个非 现实的世界作为其生存的家园, 如诗性的语言世 界等。 2. 2 认知观上的体验论 在认知观上, 体验哲学持体验论 ( embodism ) 思 想。体验实在论也因此而得名。体验论认为, 心智 为体内之心智, 不可能脱离身体而存在, 也不可能自 , , 行认识世界 而是通过身体接触世界 进而认识世 “基本层次 界。这种接触首先形成直接体知概念, 如 ( Lakoff & 概念、 空间关系概 念、 事 件 结 构 概 念 等” Johnson, 1999: 96 ) 。在此基础上, 隐喻等思维能力 “将这些体知概念扩展至抽象的理论域” 。因此, 认 , 、 知不是对现实的镜像反映 而是感性认知 理性认知 和隐喻性认知相结合的创造性反映。 认知的体验性也决定了认知的相对性, 即我们 对世界的认知只能“相对于我们的身体和心智的本 ( Lakoff & Johnson, 性, 以及我们与环境之间的互动” 1999: 96) 。因此 , “不存在对世界唯一正确的描述” 。 不过, 体验哲学并未因此否定人类对现实获得相对 , “无论是在科学 正确认知的能力。在体验哲学看来 中, 还是在日常世界中, 真实而稳定的知识仍然是可 。 能的” 认知观上的体验论是体验哲学与主观主义哲学 和客观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客观主义哲学为科学 主义传统的产物, 在认知观上反对想象和直觉, 信奉 “绝 理性和绝对真理, 认为我们可以获得关于世界的 ( Lakoff & Johnson,1999: 对正确 的、 客 观 的 知 识” 96) 。主观主义哲学则是浪漫主义传统的产物, 在认 知问题上信奉想象和直觉, 反对绝对真理说, 并进而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