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茶馆里的常四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舍《茶馆》里的常四爷

我们都知道,老舍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作家。现在,让我来介绍一下老舍。老舍,满族,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与,另有笔名鸿来等,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享年67岁,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老舍的一声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其他的形式如剧本、散文、诗歌等也有涉及。出版了《老舍文集》19卷。老舍的文章,有很多已被选入教材,作为教育新时代学生的优秀的典范。老舍的成就,不是一句两句话就可以概括的,谈现代长篇小说的成长历程,你不能超越他,回顾现代讽刺幽默精神,也不能离开他,讲到话剧的民族化,当然也不可能绕开老,而要总结中国现代白话的历史,更是不能忽视他的存在。老舍的一生,是创作的一生,因此他有文学界“劳动模范”的称号。

《茶馆》是老舍最著名的话剧之一,创作于1956年,他把中国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状况,以独特的艺术手法,装进了不足5万字的《茶馆》里,用话剧的形式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这出三幕话剧中,共有70多个人物,其中50个是有姓名或绰号的,这些人物的身份差异特大,有曾经做过国会议员的,有宪兵司令部里的处长,有清朝遗老,有地方恶势力的头头,也有说评书的艺人、看相算命及农民乡妇等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层次。《茶馆》讲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满清王朝即将灭亡的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馆却依然一派“繁荣”景象:提笼架鸟、算命卜卦、卖古玩玉器、玩蝈蝈蟋蟀者无所不有。年轻精明的掌柜王利发,通过各方关系的照顾,生意依旧左右逢源。然而,在这个“繁荣”的背后隐藏着的是整个社会令人窒息的衰亡:洋货充斥中国市场、农村人民开始破产、爱国者遭逮捕、就连太监都想到买个老婆。到了民国初年,常年的内战更是使百姓深受苦难,北京城里的大茶馆都关了门,唯有王掌柜改良经营,把茶馆后院辟成租给大学生的公寓,正厅里摆上了留声机。尽管如此,社会上的动乱仍波及到了茶馆:逃难的百姓堵在门口,大兵抢夺掌柜的钱,侦缉队员不时前来敲诈。又过了三十年,已是风烛残年的王掌柜,仍在拼命支撑着茶馆。日本投降了,中国人民又陷入了内战的灾难。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人士惨遭镇压,流氓特务要霸占王掌柜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王利发快要绝望了。这时,来了两位五十年前结交的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过的正人君子常四爷,一位是办了半辈子实业结果彻底垮了台的秦二爷。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纸钱,凄惨地叫着、笑着。最后只剩下王利发一人,他拿起腰带,步入内室,仰望屋顶,寻找安然了结一生的地方。《茶馆》的创作意图是十分清楚的,它通过“裕泰”的茶馆陈设由古朴到新式回归简陋的变化,昭示了茶馆在各个特定历史时期中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

常四爷,旗人,在清朝时吃官家钱粮,他正直善良,敢做敢为,是不甘受奴役中国人的代表。在《茶馆》这出戏里,他是最少受到挖苦、批判的一个形象,这主要是由于他特定的身份和经历决定的,他是由老北京旗人中走出来的自食其

力者。满族出身的作家老舍,毕生写了许多带有满人性格特征的人物,可是,知道他年近花甲,才头一回理直气壮地写了一个正派、淳朴、刚直、勤恳的满族人!作者写常四爷的主要用意,一是要写出旗人下层的确有一批忠肝义胆的爱国者,二是要写出满族文化精神中也存在一些极有价值的东西,三是要反映出从清末过来的满族人,并不都是些坐吃等死的“窝囊废”。常四爷的身上体现了直到晚清时节八旗将士的多数人仍在坚守的爱国情操,在清朝末年他还吃着钱粮、坐得起茶馆的时候,就很看不起“吃洋教”的马五爷,瞧不上崇洋媚外的国人“一个人身上有多少洋玩意儿”,看到鼻烟壶也从外洋进口,他心疼“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尤其是感觉到了国不国、民不民的惨状,他能冲口喊出:“我看哪,大清国要完!”当局的侦探以他说这话为理由要逮捕他,他据实相告:“我爱大清国,怕它完了!”还是没用,被抓去坐了一年多大牢。出狱就赶上了义和团运动,为护卫国权,他跟洋人刀枪相对地打了几仗。后来大清国到底亡了,他也并不意外,认准了这是历史的惩罚:“该亡!我是旗人,可是我得说句公道话!”他一生保持着满族人耿忠、倔强的脾气,不向恶人低头,不向命运让步,在民国初期到处排斥满人的时候,就像松二爷说的:“谁愿意瞪着眼挨饿呢!可是,谁又要咱们旗人呢!”哪怕是靠担筐贩菜、挎篮子卖花生米,照样活得腰板挺直。那么,像常四爷这么一条硬汉子,是不是能有好一点的命运呢,不是,他也照样逃不掉人生悲剧。七十多了,他还是一贫如洗,这才弄清楚:“我爱我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他预感到,这么下去,“不是饿死,就是叫人家杀了”,他“就是有眼泪也流不出来喽”。常四爷,一个多么希望依靠奋斗来换取国家和个人好前途的中国人,他的悲剧不是来自胆怯、懒惰,而是来自他的落伍了的观念,属于旧时代也属于满族传统的人生观,他总以为凭着一身正气和不服输的精神,就可以在铺天盖地的社会黑暗间闯开一条生路,这样天真的愿望根本没法实现,邪恶社会永远张着血盆大口,毫不留情地吞食着贫寒的个体的市民小人物,即使你再豪横再不肯屈服也罢。常四爷的失败,除了社会的责任之外,也因为他的人生哲学已然不合时宜。就这一点说来,他与终于跌进厄运的王利发、秦仲义,是殊途同归。这个形象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反抗情绪。

常四爷的命运是悲惨的,虽然我们很多人都不希望这样的结局,但是,现实都是那么的残酷,我们不能改变什么,我们也不能只相信命运,我们能做的,或许就是从常四爷的身上,看到更多的价值吧。

郝常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