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案例设计大赛获奖作品汇编27篇
高中数学赛课优秀教案

高中数学赛课优秀教案教学内容: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教学目标:1. 理解数列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区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2. 能够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学问题;3. 能够解决相关数列问题,并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题。
教学重难点:1. 理解数列的性质和规律;2. 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学问题;3. 解决相关数列题目,培养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数列相关的练习题;3. 计算器、板书、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数列的概念,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数列情况;2. 列举一些常见的数列,比如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让学生试着找出它们的规律。
二、正文(35分钟):1. 数列的相关性质和概念介绍: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2. 数学归纳法的介绍和应用: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体会数学归纳法的思维方式;3. 数列题目的讲解和练习:从简单到复杂,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解题技巧;4. 学生互动:在讲解过程中,适时进行问答和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
三、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知识要点;2. 强调数学归纳法在解决数列问题中的重要性;3. 提醒学生做好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数列的概念和性质,结合数学归纳法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数列的规律和解题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参与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注重巩固学生对数列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多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大赛获奖作品汇编(中册-共10课-含点评)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设计汇编(中部)10、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选自人教A版数学必修②第二章第一节课,本节内容在立几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地位。
本节课是在前面已学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基础作为学习的出发点,结合有关的实物模型,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合情推理,不要求证明)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本节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空间感与逻辑推理能力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对线线平行、面面平行的判定的学习作用重大。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任教的学生在年段属中上程度,学生学习兴趣较高,但学习立几所具备的语言表达及空间感与空间想象能力相对不足,学习方面有一定困难。
三、设计思想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借助实物模型,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合情推理,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理解数学的概念,领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养成积极主动、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目标通过直观感知—-观察--操作确认的认识方法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画法并能准确使用数学符号语言、文字语言表述判定定理。
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发现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观察、探究、发现中学习,在自主合作、交流中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判定定理的引入与理解,难点是判定定理的应用及立几空间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知识准备、新课引入提问1:根据公共点的情况,空间中直线a和平面α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并完成下表:(多媒体幻灯片演示)我们把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位置关系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用符号表示为a⊄α提问2:根据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没有公共点)来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你认为方便吗?谈谈你的看法,并指出是否有别的判定途径.[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学生复习并归纳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引入本节课题,并为探寻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作好准备。
高中数学教案获奖模板

高中数学教案获奖模板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体会并感受数学的美丽和奥妙。
教学内容:圆的直角三角形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掌握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3. 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讲解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
3. 给出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展示解决过程。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互相交流和学习。
6.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数学。
教学手段:板书、讲解、讨论、实例分析
评价方法: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圆和直角三角形的认识得到了加深,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某些概念理解不够透彻,需要进一
步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训练。
下节课将继续巩固和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帮助他们发现
数学之美。
教学效果:学生对圆和直角三角形的认识得到了加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通过实际应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展示板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展示板
教案名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教案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求解方法,能够独立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勇于挑战困难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 难点: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推导解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 学习基本概念: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标准形式和求解方法。
3. 练习与训练:设计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四、教学效果评价:
1. 自学策略: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学习,积极思考解题方法。
2. 课堂表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3. 作业完成: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并主动求教解答疑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学习更高级数学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愿我们一起在数学的海洋中畅游,探索未知的奥秘!。
高中数学示范教案范例模板

高中数学示范教案范例模板
教学内容: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和技巧,理解解方程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准备:教材、课件、白板、黑板、彩色粉笔、课前准备的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方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引入(10分钟)
教师通过举例子和讲解的方式引入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并让学生明白解方程的基本步骤。
三、讲解(15分钟)
教师讲解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变号、合并同类项、解方程、验证答案等。
四、练习(20分钟)
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五、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性和应用,让学生对解方程的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并在下节课上交。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基本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技巧,理解解方程的意义和应用。
但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多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数学正余弦定理教案模板(精选7篇)-最新

高中数学正余弦定理教案模板(精选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数学余弦定理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下面是的为您带来的7篇《高中数学正余弦定理教案模板》,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余弦定理教案篇一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余弦定理,本节内容共分3课时,今天我将就第1课时的余弦定理的证明与简单应用进行说课。
下面我分别从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设计这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五的第一章第2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勾股定理。
平面向量、正弦定理等相关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实质是学生已经学习的勾股定理的延伸和推广,它描述了三角形重要的边角关系,将三角形的“边”与“角”有机的联系起来,实现边角关系的互化,为解决斜三角形中的边角求解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同时也为在日后学习中判断三角形形状,证明三角形有关的等式与不等式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本节课中教学重点是余弦定理的内容和公式的掌握,余弦定理在三角形边角计算中的运用;教学难点是余弦定理的发现及证明;教学关键是余弦定理在三角形边角计算中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基本理念,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1、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余弦定理的内容及公式,能初步应用余弦定理解决一些有关三角形边角计算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掌握余弦定理的两种证明方法,通过探究余弦定理的过程学会分析问题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与方法,提高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余弦定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严谨的数学思维方式,培养用数学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基于本节课是属于新授课中的数学命题教学,根据《学记》中启发诱导的思想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我将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探究性教学”的教学方法即从一个实际问题出发,发现无法使用刚学习的正弦定理解决,造成学生在认知上的冲突,产生疑惑,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新知的欲望,之后进一步启发诱导学生分析,综合,概括从而得出原理解决问题,最终形成概念,获得方法,培养能力。
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教案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教案设计大赛获奖作品摘要:一、引言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教案设计大赛的背景和意义二、获奖作品概述1.获奖作品的类别和数量2.获奖作品的主要特点和亮点三、获奖作品的具体内容与评价1.高中语文教案《草原》a.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b.教案设计思路和教学目标c.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d.作品评价和获奖原因分析2.初中数学教案《勾股定理》a.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b.教案设计思路和教学目标c.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d.作品评价和获奖原因分析四、获奖作品对教育教学的启示1.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推动教育创新和教学改革五、结语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教案设计大赛的总结和展望正文:在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下,第七届教案设计大赛圆满落下帷幕。
本次大赛旨在推动我区教育创新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
经过严格评审,一批优秀教案脱颖而出,成为我区教育界的佼佼之作。
本次大赛共有100 余件作品获奖,涵盖了中小学各个学科。
获奖作品以其独特的教学设计、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显著的教学效果,赢得了评审专家和广大教师的一致好评。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我区教师队伍的高素质和高水平,也为我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在此,我们选取了两篇获奖作品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价。
第一篇是高中语文教案《草原》,作者通过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和巧妙设计,使学生能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语文素养。
第二篇是初中数学教案《勾股定理》,作者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
通过对这两篇获奖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优秀教案的设计和实施,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助于推动教育创新和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比赛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比赛
教案主题:解二次方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2. 能够灵活运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难点:运用解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涉及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 板书设备及相关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通过引入一个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 提出一个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通过分组、配方法、公式法等方法解决,并讲解解题过程;
3. 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4. 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第二课时:
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掌握程度;
2. 提出更复杂的一元二次方程问题,让学生练习解题,并讲解解题过程;
3. 引导学生讨论解题方法的灵活运用;
4. 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并展示解题过程。
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掌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通过实际问题的训练,也提高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
高中数学试讲获奖教案范文

高中数学试讲获奖教案范文教学内容:基础概率知识及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及相关计算方法。
2. 能够应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概率的定义及基本计算方法。
2. 概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如何将概率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2. 怎样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案例引出概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概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概率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讲解概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通过简单的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
三、概率的应用(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概率知识解决问题。
2.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如何用概率计算来做出合理的抉择。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加深对概率知识的理解。
2. 引导学生与同学讨论解题思路,促进合作学习。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2. 展望下一节课内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概率的理解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更多的实例来加深他们对概率知识的理解。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场景,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概率的应用。
同时,我也会加强引导学生的思考能力,让他们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更加灵活与创新。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能够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概率知识。
电子版高一数学教案(优秀6篇)

电子版高一数学教案(优秀6篇)电子版高一数学教案篇1一、教材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是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3.1.2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的推导及其应用,学生对于直线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已经十分熟悉,并且在上节课学习了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教材是我们教学的工具,是载体。
但我们的教学是要面向学生的,高中学生本身身心已经趋于成熟,管理与教学难度较大,那么为了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高中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
本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已经非常成熟,能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所以应该积极发挥这种优势,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
三、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能够根据其判定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在经历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过程中,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猜想论证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严谨性。
四、教学重难点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
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的推导。
五、教法和学法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首先是导入环节,那么我采用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并顺势提问:能否通过直线的斜率,来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呢?利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导入,很好的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
高中数学在教学设计大赛上获奖作品展示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大赛获奖作品汇编(上部)目录1、集合与函数概念实习作业……………………………………2、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3、对数的概念…………………………………………………4、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5、对数函数及其性质(2)……………………………………6、函数图象及其应用……………………………………7、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8、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9、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10、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11、循环结构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1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2)……………………………………14、函数sin()y A x ωϕ=+的图象…………………………15、向量的加法及其几何意义………………………………………16、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1)………………17、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2)……………………18、正弦定理(1)……………………………………………………19、正弦定理(2)……………………………………………………20、正弦定理(3)……………………………………………………21、余弦定理………………………………………………22、等差数列………………………………………………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4、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25、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26、拋物线及其标准方程………………………………………27、圆锥曲线定义的运用………………………………………前言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和科课程标准有关要求,促进广大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切实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与学,有效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在2007年由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组织,举办了一次教学设计大赛活动。
高中数学获奖优秀教案

高中数学获奖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2. 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1. 通过趣味性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兴趣;
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步骤:
1. 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有趣的数学问题或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讲解(15分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讲解相关概念和方法,并提供示例让学生理解。
3. 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解决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练习与巩固(15分钟):让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5.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数学。
教学评价:
1. 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和合作等。
2. 学生的学习效果:考察学生在练习和作业中的表现,看是否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实际操作,评估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1. 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如何,是否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个性化指导;
3. 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发展情况如何,是否需要进一步加强。
瑞安市教育局教研室

瑞安市教育局教研室瑞教研字…2010‟42号关于公布 2010年瑞安市中小学(学前)教育教学案例评选结果的通知各教育学区、各级各类学校:2010年瑞安市中小学(学前)教育教学案例评选工作已结束,本次评比共收到全市中小学(学前)教师参评的优秀教育教学案例1244篇,其中普高教学案例155篇,职高教学案例64篇,初中教学案例357篇,小学教学案例568篇,学前教学案例112篇。
经评委会认真初评和复评,评出普高教学获奖案例86篇,其中一等奖11篇,二等奖26篇,三等奖49篇。
职高获奖案例31篇,其中一等奖3篇,二等奖11篇,三等奖17篇。
初中获奖案例187篇,其中一等奖18篇,二等奖49篇,三等奖120篇。
小学获奖案例313篇,其中一等奖 25篇,二等奖101篇,三等奖187篇。
学前获奖案例 58篇,其中一等奖 3篇,二等奖21篇,三等奖34篇。
现将获奖名单公布如下。
普高部分(86篇)一等奖(11篇)1 语文探究课,台前幕后的教师——以•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为例瑞阳中学曹伟芳2 数学意外的教学有效的课堂瑞安市六中吴建耀3 数学立足教材点石成金瑞安中学黄慧军4 英语习“渔”, 得“鱼”!—Pets2 about Number听力课教学案例瑞安市六中施双南5 化学错误带给学生的认知冲突瑞安市三中施春华6 生物以科学史发展为任务驱动的生物复习课——•遗传信息的表达‣高三复习教学案例瑞安市三中徐文新7 地理运用合作学习优化问题设计的教学案例 -----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为例瑞安市九中王照策8 思想政治信手“拈”来,出口“成”章——•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学案例瑞安中学周春霞9 思想政治有效教学:我们在学习探究中瑞安十中南巾帼10 通用技术技术要关注人——通用技术第一课瑞安七中刘全永11 美术情感默契的有效互动瑞安市五中林长枫二等奖(26篇)12 语文打破概念化阅读模式——•棋桶者‣教学案例瑞安市六中叶正茂13 语文一针见“穴”,全身皆麻--以课堂探究点的把握来提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汀田高中林海冬14 语文闹与静,能兼得乎?瑞安十中颜丽琼15 数学合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瑞安市六中吴善净16 数学精彩,在“意外”中生成---一节复习课的教学案例市四中吴锦权17 数学高中数学变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瑞安中学林金培18 英语关注词汇教学中的语境选择---词汇复习课有效教学设计案例与分析瑞安市六中彭梅玲19 物理巧用提问,改正高三学生物理答题不良习惯瑞阳中学韩山20 物理一次课堂突发状况引发的思考市二中汪海静21 化学在模中起步,在磨中成长,在悟中升华——•化学反应速率‣教学案例瑞安市三中李道静22 化学从一堂公开课谈真实情境的创设方法瑞安中学谢烛明23 化学让高考复习也插上探究的翅膀瑞安十中郑秀环24 生物“老”课“新”上,注重各知识点“串联”瑞阳中学周合合25 生物诱思探究创设活力课堂---高二•遗传信息的表达‣案例分析瑞阳中学陈士来26 地理一图串联,乐中学知——•地球的宇宙环境‣案例瑞安中学金章27 历史激情演绎课堂智慧引领教学瑞安市五中陈小菁28 思想政治让生活与课堂相得益彰——•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教学案例瑞安市三中胡苏欣29 通用技术关于•结构与稳定性‣的案例研究玉海中学潘晓芬30 信息技术网上资源的检索、保存瑞安市三中鲍秀贵31 体育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分层教学案例瑞安中学郑雪芬32 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意外事件亦能有收获市四中谢咏梅33 体育洞悉补足,及时改善瑞安十中孙大鹏34 德育感悟集体的力量---从“排座位风波”讲起市四中潘小秋35 德育打开“退一步”的空间汀田高中吴彩琴36 教学评价妙用延时评价,创生精彩课堂------•基本不等式(1)‣教学片断分析与反思瑞安市五中陈志安三等奖(49篇)37 语文莫背框框进课堂玉海中学吴晓初38 语文•一个人的遭遇‣教学案例玉海中学郑晓娜39 语文别绕过文艺性说明文教学市四中张秀玲40 语文做好情感的“搭桥”手术---以•项脊轩志‣为例谈谈情感的衔接点汀田高中曹彬彬41 语文我的答案我做主瑞安七中赵寻寻42 语文巧设活动细研习,深钻文本求实效龙翔高中张新艳43 语文一比天下万古新,豪华落尽现真淳龙翔高中江玉华44 语文猜猜我的“心”-----从把握命题意图突围瑞安市九中陈晓娜45 语文语文作文课到底“教什么”——关于语文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瑞安市九中林李46 数学数学与生活--•柱体、椎体与台体的面积‣教学案例瑞安市五中郑丽环47 数学数学概念教学,让学生抓住“本质”玉海中学张海军48 数学奏响自主探究的主旋律——•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教学案例和反思瑞安市六中郑作银49 数学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的教学策略研究瑞安市三中徐玲华50 数学从“蹩脚”到卓越的思维能力的形成--•点到直线距离‣案例汀田高中陈洁51 数学•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一)‣的情境创设瑞安七中张双林52 数学精心设计问题串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必修2新授课•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案例瑞安中学潘贤冲53 数学探究—反思—创新--------关于抛物线的焦点弦性质瑞安市九中陈如宠54 英语基于教材创设语境有效进行词汇教学—Module1 Unit 5 Nelson Mandela词汇学习教学设计与反思瑞安市五中蔡秀盈55 英语立足关键词,解读文本—Modulel unit5nelson mandela 瑞安市五中梁冰心56 英语首尾呼应,突出主题,为课堂教学内容明确目标玉海中学叶雯蕾57 英语词汇复习教与学有效性的尝试瑞安市六中王玲58 英语勇敢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Module1 Unit1Friendship 教学案例分析瑞安市三中余小芬59 英语Module 4 Unit4 Body Language Reading教学案例——动静结合,寓学于乐瑞安市三中戴志飞60 英语在比赛中“畅销”英语写作课瑞安七中吴小燕61 英语课外材料•Youth‣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及反思瑞安中学杨聪慧62 物理联系实际生活,建立物理模型——•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案例瑞安市六中杨寿坦63 物理理想实验的魅力--•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案例汀田高中潘和平64 物理五步法突破物理规律教学——•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之拱形桥‣案例分析瑞安中学胡春肖65 化学有效提问,让课堂活起来——几则教学案例的思考瑞安市五中孙海燕66 化学注重基础学会迁移——•沉淀溶解平衡‣复习案例瑞阳中学陈海燕67 生物有效课堂教学,主动获取知识——•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案例瑞安市六中潘年丽68 生物当学习遇到纠结的时候——“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案例瑞安市三中王鹏69 生物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细胞呼吸‣第二课时案例市二中叶礼程70 生物画龙还需点睛——从一堂课谈课堂教学结束的实施技能市二中林昌武71 地理整合课程资源,让地理学习走进我们的生活瑞安市五中赵芳芳72 地理突破思维定式,溯表求真瑞安市六中黄财高73 历史敢问路在何方----•小平不小,小平不平‣汀田高中缪晓芳74 历史让丰富的细节、生动的故事、典型的史料引领学生走进历史现场——以•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为例瑞安中学叶向东75 思想政治未成曲调先有情--------货币的先行组织者教学案例分析瑞安中学温胜利76 思想政治搭建舞台展现自主提升实效----•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案例瑞安市九中杨鸣77 思想政治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瑞安十中王天天78 通用技术人机关系及人机关系实现的目标云江高中蔡建胜79 信息技术润物细无声——试卷评析课的德育优势瑞安市三中侯妙璇80 音乐打磨教学细节,构建灵动课堂瑞安十中叶丽霞81 音乐构建“有效教学”初体验——歌剧•洪湖赤卫队‣教学案例安阳高中徐春梅82 美术基于学情重构绘画课堂---在大师与学生之间寻求绘画课堂的平衡点汀田高中金顺伟83 体育敲出节奏,舞出精彩——记一次公开课与反思瑞安市三中周丽萍84 德育敢问路在何方----谈进行高中职业规划的必要性汀田高中薛晓飞85 德育你的存在我在乎市八中林洁86 数学扼杀动态生成,创造性何来?瑞安十中赵小余职高部分(31篇)一等奖(3篇)1 心理健康我不在身边,你们安全吗?——一例运用心理剧处理高中生失眠的案例报告轻工学校叶芳洁2 数学特殊之妙——女儿探究•欧拉不等式‣之路瑞祥职业中专薛建兴3 专业课“试误--发现”的探究活动---VB中•运算符与表达式‣教学案例瑞祥职业中专何爱英二等奖(11篇)4 体育“世博”让校园更加美好----一堂耐久跑的教学飞云职业学校彭宇5 心理健康一例社交适应不良心理咨询案例报告轻工学校张瑞祥6 语文向阳花开瑞安市农技校谷义林7 数学让数学的旋律在学生指尖上跳跃——•指数函数‣课堂中的有效教学案例瑞安二职邵秋收8 英语“美错”让公开课更真实生动——职高bookⅡLesson38 My Views on My Part-time job教学案例开元高中李乙婷9 德育巧用“动态生成”洋溢课堂生命火花---上•理财‣公开课有感瑞安市职业中专陈伟杰10 信息技术挖掘生活素材,构建高效课堂——•用EXCEL制作图表‣教学案例片断瑞安二职万梅芳11 会计基础会计教学实践的体验和探究——基于•供应过程的核算‣教学引发的思考瑞安二职吴雪萍12 数控数控教学中的“技量”瑞安二职郑小勇13 专业课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瑞祥职业中专朱周周14 园林技术让数学在园林施工课中实践瑞安市农技校袁丽君三等奖(17篇)15 语文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感于•胡同文化‣不同时期的两堂教学开元高中缪新新16 语文渗透人文思想,提高学习兴趣——•论语†沂水春风‡‣教学案例开元高中黄品芬17 语文一样的“玛蒂尔德”不一样的体验瑞祥职业中专郑秋梅18 语文给学生留下生长点瑞安市职业中专蔡林洁19 数学“盐”和“汤”的溶合——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案例瑞安市职业中专李小锋20 英语以交际情景为载体的语法课瑞安市职业中专姜莉芸21 德育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从课堂片段案例教学中谈职高哲学课教材的创造性使用轻工学校翁少华22 德育多媒体化呈现的创新设计——•征税与纳税‣教学案例瑞安二职陈王强23 音乐“自主、合作、探究、实践”式音乐欣赏的引导瑞安市职业中专吴海武24 电子探求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瑞安市职业中专林小均25 电子让学生快乐地体验课堂生活----•循环灯电路的安装与调试‣的案例反思瑞安市职业中专戴少娜26 电子做中学,学中做——•汽车方向灯控制电路‣教学案例瑞安市职业中专叶盛27 信息技术变“突发”为“宝”——•制作个人简历‣教学案例片断瑞安二职戴文德28 旅游在共情中享受旅游专业教学之美轻工学校涂文英29 专业课以评促教突显学生评价主体——•移动椅子‣作品评价教学案例飞云职业学校柳小燕30 旅游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生本实验课教学方法案例研究瑞安市职业中专章力 31 市场营销讨论式教学案例——香水广告策划瑞安市农技校陈臻初中部分(187篇)一等奖(18篇)1 语文呵护诗意,创造精彩——以•蒹葭‣为例谈谈诗歌教学如何定位荆谷乡校钱丽梅2 语文课堂,当诗意地栖居马屿一中郭传兴3 语文从<老王>反观我们的阅读教学玉海中学沈翔4 数学寻准问题的切入点,提高课堂的实效海安中学周南翔5 数学取舍有度教学相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教学案例莘塍镇第一中学戴文文6 数学必须是正方形吗?--由一道数学复习题教学引发的思考安阳二中陈朝敏7 数学让思维之花在交流探究中绽放集云实验学校陈秀红8 英语一个都不能少莘塍镇第二中学陈利娜9 英语你的课堂规范吗?外国语学校潘少青10 英语换种方法,收获意外效果安阳实验中学孙广趁11 英语我的地盘我作主——小组合作学习,爱上试卷讲评课湖岭镇中学谢晓明12 科学从“魔术”到“科学”锦湖中学洪万乙13 科学拒绝模式化,成为你自己——对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化现象的反思安阳二中陈美霞14 科学熔化和凝固实验的意外收获集云实验学校陈丽芬15 社会巧妙预设,精彩生成——•合理的购物方式‣教学案例仙降中学杨芳莲16 社会探究有方教之有效安阳实验中学白影如17 体育爱如春雨宜无私汀田一中吴玲义18 德育“走一步,再走一步”——谈设立“最近发展区”转化后进生的实践和思考安阳实验中学陈伟芳二等奖(49篇)19 语文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马屿一中池海棠20 语文细读“中文流行歌词”文本挖掘语文教学“文化意蕴”——以我教中文流行歌曲•霸王别姬‣为例仙降中学吴金和21 语文在阅读教学中绽放习作之花仙降中学吴丹慧22 语文优化问题设计,提高课堂效率——•端午的鸭蛋‣教学案例阁巷中学陈丽丽23 语文伤其风骨创其新意----教学课文•旅鼠之谜‣想起的莘塍镇第一中学蔡伟洁24 语文学会作文也学会做人莘塍镇民公学校胡秀蓉25 语文双赢的沟通安阳一中陈明霞26 数学重过程提效率——•平方差公式‣课例研究荆谷乡校黄秀连27 数学吃三堑,长一智---两节•认识事件的可能性‣教学片段的反思荆谷乡校李晓丹28 数学各抒己见,我们的研究走向丰盈——活动主题:如何提高教师的听评课水平新纪元学校叶华29 数学课堂“一波三折”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对小组合作活动的思考仙降中学雷荣河30 数学•线段、射线和直线‣案例简析梅屿乡中学项琼31 数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玉海中学张颖32 数学一节数学复习课的选题历程上望二中桑冬梅33 数学让我再次琢磨:应用课,怎样上?碧山中学吴华媚34 数学挖掘恰当例子,领悟概念本质-------从两个片段设计谈初中函数概念的教学安阳实验中学林福建35 英语以读滋写培养仿写能力塘下一中周小平36 英语Pairwork,如此这般才好!--有感于“温州领燕工程”成果展示课龙湖镇中学李瑞芳37 英语因材施教——教出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平阳坑镇中陈慧38 英语融爱国情,凝家乡情,渗透于英语课堂中荆谷乡校单秀芳39 英语在讲评中开花结果----记一堂英语写作讲评课莘塍镇第一中学阮向丽40 英语完善小组互动,提高写作能力汀田三中宋冬梅41 英语有效校本研修演绎朴实的精彩外国语学校郑国棒42 英语运用“时尚元素”,激活学生“最近发展区”安阳实验中学高正华43 英语巧妙运用感官教学,有效激活猜测游戏安阳实验中学施晓丽44 科学失败之思考成功之快乐罗风中学赵文杰45 科学把真实留在课堂,把机会留给学生马屿二中黄荣46 科学莫让课本中的“事实”脱离真实仙降中学金丽坚47 科学让科学实验成为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催化剂―――•大气压强‣教学案例仙降中学陈年局48 科学引领学生自主有效复习外国语学校王学利49 科学物质的分类和转化万松实验学校肖圣良50 科学和谐的课堂气氛与有效教学集云实验学校邵廷庆51 科学顺口溜的魅力桐浦中学黄瑞丹52 社会给他选择,他就灿烂. 马屿二中阮瑞梅53 社会大胆放手收获惊喜——•大洲和大洋‣教学片段案例林垟学校陈丽影54 社会为课堂注入活力,提高复习效率潘岱中学何晓映55 社会构建历史氛围,促进情感生成——•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案例的思考湖岭镇中学彭春茹56 社会一节公开课,教学三步曲——记•丝绸之路与大运河‣教学前后湖岭镇中学陈洁57 劳动技术殊途同归----来自“纸飞机的研究”劳动与技术课的案例及分析莘塍镇第一中学李鹏陈勇58 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法中的情景设计仙降中学洪剑59 音乐想唱就唱唱得漂亮--流行音乐进课堂陶山镇中阮跃雯60 美术走出来,那是一片新的天——培养观察能力深化课堂教学仙降中学尤海秋61 美术<书籍装帧艺术>案例玉海中学林海芳62 美术让自己的作品为名作欣赏“抛砖引玉”滨江中学林可造63 体育体育课中的创新马屿一中黄海荣64 体育提高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玉海中学张东梅65 体育柳暗花明又一村东山中学宋挺连66 德育“失败”的背后莘塍镇第一中学吴敏之67 心理健康面带笑容笑看生活龙湖镇中学庄敏慧三等奖(120篇)68 语文有准备的对话更精彩新华中学林彩云69 语文文言文教学要注重词语的“有效”积累——两堂文言文教学课引发的思考场桥中学潘春云70 语文细节描写,文章的生命——-我的写作教学经历罗风中学周微燕71 语文用情朗读,让心不再孤独,有感于•孤独之旅‣案例罗风中学潘秀春72 语文由运动会看作文立意塘下一中邵小蕾73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有效提问海安中学胡小洁74 语文心灵的碰撞,情感的激荡皆在朗读中升华——•金色花‣教学案例平阳坑镇中周文余75 语文调动生活体验,走入诗歌意境--•秋天‣教学案例宁益乡学校朱素新76 语文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情”弦荆谷乡校林上丽77 语文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性对话之我思荆谷乡校洪聪慧78 语文老斑羚羊影射了人间的真善美--•斑羚飞渡‣教学案例平阳坑镇中张丹丹79 语文给文章“补白”,让语文课堂更有效曹村镇中学陈晶莹80 语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弄潮儿—•好嘴杨巴‣大南乡校陈丽华81 语文以诗释文披文入境———一堂散文课引发的思考林垟学校池丽雅82 语文致力于学生积极表达能力的培养仙降中学胡月艳83 语文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小石潭记‣教学案例莘塍镇第一中学金文东84 语文让关键词句为我们的教学添彩莘塍镇第二中学卓玉薇85 语文沁园春雪飞云镇中学郭晓静86 语文运用情感教学让语文课堂动起来------•背影‣教学案例林垟学校徐良雪87 语文变课堂为论坛:让学生做一回“评论家”外国语学校卢丽华88 语文不曾预约的精彩安阳一中薛华89 语文阅读教学中作文意识的渗透万松实验学校王学界90 语文以•范进中举‣为例谈小说个性化教学安阳二中叶美玲91 语文“素读”小说,打造课堂“静之美”湖岭镇中学黄海肖92 语文有效课堂,简约而不简单——•紫藤萝瀑布‣两次教学的案例分析桂峰乡校蔡笑荷93 语文让思维之花开放在学生心中玉海中学高嫣霞94 数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行事须躬行罗风中学吴祖海95 数学让数学走出“束学”的阴影——•可能性的大小‣教学案例场桥中学王良光96 数学让文化滋润课堂,让目标引领方向塘下一中赵海荣97 数学对“同一课题,不同引入”的反思塘下一中舒丽芬98 数学充分的准备集体的智慧——记我的一次教研经历罗风中学徐秀前99 数学探究数学“简单”法则的背后秘密龙湖镇中学赵挺锋100 数学知其然,更要知其然所以然--记三个习题的教学案例与反思宁益乡学校蔡倩洁101 数学让我们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而设计龙湖镇中学国培陪102 数学由一节“盗版课”引发的思考荆谷乡校周施汝103 数学在探索中归纳在主动中建构马屿二中沈小鸟104 数学捕捉学生不完善的“思维”发挥教师的机智飞云镇中学郑乃新105 数学让学生主动去思考与探索吧飞云镇中学杨小将106 数学用智慧燃烧生活的火焰---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林垟学校刘思思107 数学课堂的意外,意外的精彩——数学学困生转化之我见仙降中学周树祥108 数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玉海中学林婵青109 数学磨细节,促精彩广场中学谢晓冬110 数学搭建交流平台,倡导自主学习东山中学叶建国111 数学弱水三千,亦可只取一瓢饮桂峰乡校詹玉蕾112 数学让问题在妙境中呈现——•合并同类项‣教学案例溪坦学校陈晓东113 数学破疑之墙,悟学之道——七上3.1•平方根‣教学案例碧山中学吴婷114 数学在数学课堂中“挑拨离间”潮基乡学校池源115 英语优化英语听力教学培养学生综合技能海安中学周双望116 英语前铺后应,整体把握马屿一中沈飞腾117 英语探索阅读和写作之间的“桥梁”马屿一中吴代丽118 英语我的课堂,你来做主--对两节试卷分析课的反思龙湖镇中学杨芬119 英语教学机智,引导学生在“意外”中绽放更美的风采——记一节随堂课荆谷乡校竺小莲120 英语为英语课堂的“节外生枝”喝彩荆谷乡校王文纯121 英语磨出亮点英语复习课中的写作以及反馈----案例分析莘塍镇民公学校林小新122 英语有心插柳柳成荫汀田三中张春媚123 英语走到哪,拍到哪,利用好身边的素材!云周中学夏晓静124 英语爱心涌动的课堂飞云镇中学焦春华125 英语教师不唱“独角戏”,学生不做“旁观者”外国语学校陈丽萍126 英语游戏让词汇学习快乐外国语学校朱爱珍127 英语因势利导借题发挥集云实验学校孙蓓蕾128 英语关注学生情感,构建和谐高效的英语课堂安阳实验中学陈雷激129 英语让情感在阅读中飞扬安阳实验中学季国红130 英语让自己的教学灵感为学生的创造学习保驾护航玉海中学卢梅洁131 英语精彩从这里开始广场中学苏阿丽132 英语以爱感化学生广场中学郑素跃133 英语如何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任务教学实效性集云实验学校蔡肖134 英语情感交流在初一新生英语课堂中的积极作用湖岭镇中学黄丽霜135 英语反思教学行为,组织高效、有序的课堂教学林溪乡学校胡世珍136 英语以游戏贯穿英语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桂峰乡校李慧137 英语让肯德基“走进”课堂,让课堂“走近”生活碧山中学孙飞云138 英语提高课堂小组活动的效率桐浦中学李丽孟139 科学体验到的才是自己的新华中学董文章140 科学“温故而知新”同样可以精彩塘下一中胡海华141 科学我一个人的两次“同课异构”公开课——•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教学案例场桥中学项秀红142 科学在科学教学中容易忽略的环节罗风中学徐顺琴143 科学不取亦取,虽师勿师罗风中学胡志远144 科学让学生在错误中学习罗风中学赵茂统。
高中数学教案比赛模板

高中数学教案比赛模板教案名称: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内容: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2. 提高学生解题的逻辑思维能力;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 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包括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2. 学生准备纸笔,以便跟随老师做题;3. 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便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教学过程:1. 引入问题:通过引入一个生活实例的问题,引起学生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兴趣;2. 理论讲解:介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3. 例题讲解:通过几个例题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步骤和技巧;4. 练习环节: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并互相交流思路;5. 实践应用:提供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解题的准确性;2. 作业评定:收集学生的作业,评定他们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1. 整体评估: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并检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2.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教学素材:1. 课件资料:包含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2. 练习题: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3. 实际问题:准备几个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便于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教学环节:1. 引入环节2. 知识讲解3. 例题讲解4. 练习环节5. 实践应用6. 总结归纳教学活动:1. 学生听讲2. 学生讨论3. 学生合作4. 学生练习5. 学生总结教学反馈:1. 学生表现2. 作业检查3. 教学效果评估教学作业:1. 完成练习题2. 解决实际问题3. 总结归纳解题方法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兴趣2. 提供实际问题3. 鼓励学生思考教学资源:1. 教师课件2. 学生作业3. 实际问题教学效果:1. 学生能够熟练解一元一次方程;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解题方法。
高一数学《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应用》教案设计【8篇】

高一数学《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应用》教案设计【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数学《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应用》教案设计【8篇】等比数列的性质是什么呢?是什么意思?等比数列是指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值等于同一个常数的一种数列,常用G、P表示。
高中数学教案特等奖

高中数学教案特等奖
主题: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与应用
教学目标:
1. 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解法;
2. 掌握用代入、消元、增广矩阵法等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 能够灵活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1. 准备教学PPT和板书内容;
2. 复习相关知识点,提前准备案例题目;
3. 准备学生手册和课堂练习题。
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生活案例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概念解释: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解法和常见形式。
3.实例演练:通过几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练习代入、消元和增广矩阵法解题。
4.练习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完成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应用拓展:引导学生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6.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澄清难点。
教学结束:
1.布置作业:留下适量的作业,包括课堂练习和实际问题解决。
2.反馈评价:收集学生反馈,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展望下节课: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做铺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备注:本教案经过多次实际教学运用,效果良好,已获特等奖。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模板主题: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内容:1.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基本形式。
2. 利用消元、代入、加减法等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 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1. 引入问题: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解题方法。
2. 提出问题:给学生几组二元一次方程组,让他们分组合作解题。
3. 组织学生解题: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消元、代入等方法解题,同时鼓励学生团队合作。
4. 总结归纳:通过学生讨论和总结,归纳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和技巧。
5.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在下节课进行检测。
教学手段:1. 小组合作学习。
2. 课堂讨论和示范解题过程。
3. 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方法。
4. 巩固练习和听课测验。
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思维活跃度。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合作精神。
3. 学生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4. 学生课后练习和听课测验的得分表现。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教师对学生的课后练习和听课测验进行评估和反馈。
3. 教师及时总结课堂教学效果,为下节课改进和完善教学准备。
以上是本次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支持和合作。
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提升数学学习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大赛获奖作品汇编目 录1、集合与函数概念实习作业……………………………………2、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3、对数的概念…………………………………………………4、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5、对数函数及其性质(2)……………………………………6、函数图象及其应用……………………………………7、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8、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9、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10、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11、循环结构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1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2)……………………………………14、函数sin()y A x ωϕ=+的图象…………………………15、向量的加法及其几何意义………………………………………16、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1)………………17、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2)……………………18、正弦定理(1)……………………………………………………19、正弦定理(2)……………………………………………………20、正弦定理(3)……………………………………………………21、余弦定理………………………………………………22、等差数列………………………………………………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4、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25、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26、拋物线及其标准方程………………………………………27、圆锥曲线定义的运用………………………………………前言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和科课程标准有关要求,促进广大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切实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与学,有效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在2007年由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组织,举办了一次教学设计大赛活动。
这次活动数学学科高中组共收到有49篇教学设计文章。
获奖文章推荐评审专家组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过认真的评审,全部作品均评出了相应的奖项;专家组还为获得一、二等奖的作品撰写了点评。
本稿收录的作品全部是参加此次福建省教学设计竞赛获奖作者的文章。
按照征文的规则,我们对入选作品的格式作了一些修饰,并经过适当的整合,以飨读者。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阅读,获奖文章的排序原则,并非按照获奖名次的前后顺序,而是按照高中数学新课程必修1—5的内容顺序,进行编排的。
部分体现大纲教材内容的文章则排在后面。
不管你获得的是哪个级别的奖项,你们都可以有成就感,因为那是你们用心、用汗浇灌出的果实,它记录了你们奉献于数学教育事业的心路历程.书中每一篇的教学设计都耐人寻味,都能带给我们许多遐想和启迪.你们是优秀的,在你们未来悠远的职业里程中,只要努力,将有更多的辉煌在等待着大家。
谢谢你们!编者1、集合与函数概念实习作业一、教学内容分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人教A版)第44页。
-----《实习作业》。
本节课程体现数学文化的特色,学生通过了解函数的发展历史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学生在自己动手收集、整理资料信息的过程中,对函数的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感受新的学习方式带给他们的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该内容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人教A版)第44页。
学生第一次完成《实习作业》,积极性高,有热情和新鲜感,但缺乏经验,所以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做好准备工作,充分体现教师的“导演”角色。
特别在分组时注意学生的合理搭配(成绩的好坏、家庭有无电脑、男女生比例、口头表达能力等),选题时,各组之间尽量不要重复,尽量多地选不同的题目,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在学习共享的过程中受到更多的数学文化的熏陶。
三、设计思想《标准》强调数学文化的重要作用,体现数学的文化的价值。
数学教育不仅应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还应该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
让学生逐步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理性精神,体会数学家的创新精神,以及数学文明的深刻内涵。
四、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概念的形成、发展的历史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2.体验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品尝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3.在合作形式的小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实践技能和民主价值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函数在数学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在生活里的广泛应用;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设计【课堂准备】1.分组:4~6人为一个实习小组,确定一人为组长。
教师需要做好协调工作,确保每位学生都参加。
2.选题:根据个人兴趣初步确定实习作业的题目。
教师应该到各组中去了解选题情况,尽量多地选择不同的题目。
参考题目:(1)函数产生的社会背景;(2)函数概念发展的历史过程;(3)函数符号的故事;(4)数学家(如: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儿、牛顿、莱布尼兹、贝努利、欧拉、柯西、狄里克雷、罗巴契夫斯基等)与函数;(5)也可自拟题目3.分配任务:根据个人情况和优势,经小组共同商议,由组长确定每人的具体任务。
4.搜集资料:针对所选题目,通过各种方式(相关书籍----《函数在你身边》、《世界函数通史》、《世界著名科学家传记》等;相关网页、/cz/tbjak/qnj/bsdb8njsxxc/200605/43459.html等)搜集素材,包括文字、图片、数据以及音像资料等,并记录相关资料,写出实习报告。
5.投影仪、多媒体;6.把各组的实习报告,贴在班级的学习栏内,让学生学习交流。
【教学过程】1.出示课题:交流、分享实习报告2.交流、分享:(由数学科代表主持。
小组推荐中心发言人;以下记录均为发言概述)(1)学生1:函数小史数学史表明,重要的数学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对数学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有些重要的数学概念对数学分支的产生起着奠定性的作用。
我们刚学过的函数就是这样的重要概念。
在笛卡尔引入变量以后,变量和函数等概念日益渗透到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
最早提出函数(function)概念的,是17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
最初莱布尼茨用“函数”一词表示幂。
1755年,瑞士数学家欧拉把给出了不同的函数定义。
中文数学书上使用的“函数”一词是转译词。
是我国清代数学家李善兰在翻译《代数学》(1895年)一书时,把“function”译成“函数”的。
我们可以预计到,关于函数的争论、研究、发展、拓广将不会完结,也正是这些影响着数学及其相邻学科的发展。
(2)教师带头鼓掌并简单评价(3)学生2:函数概念的纵向发展:该同学从早期函数概念——几何观念下的函数到十八世纪函数概念——代数观念下的函数讲述了函数概念的发展。
其中包括18世纪中叶著名的数学家欧拉对函数概念发展的贡献。
接着又讲述了十九世纪函数概念——对应关系下的函数。
以及现代函数概念——集合论下的函数。
函数概念的定义经过三百多年的锤炼、变革,形成了函数的现代定义形式。
(4)教师带头鼓掌并简单评价(5)学生3:我国数学家李国平与函数学生3描述了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李国平(1910—1996),的身世和他的成长历程。
李国平193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
后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数学会理事,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等职务。
学生还通俗地讲述了李国平先生在微分方程复变函数论领域的卓越贡献。
(6)教师带头鼓掌并简单评价(7)学生4:函数概念对数学发展的影响该学生从历史上重要数学概念对数学发展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事实出发,讲述了函数概念对数学发展的深刻影响,可以说是贯穿古今、旷日持久、作用非凡,回顾函数概念的历史发展,看一看函数概念不断被精炼、深化、丰富的历史过程,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情,它不仅有助于我们提高对函数概念来龙去脉认识的清晰度,而且更能帮助我们领悟数学概念对数学发展,数学学习的巨大作用.函数概念来源于代数学中不定方程的研究.由于罗马时代的丢番图对不定方程已有相当研究,所以函数概念至少在那时已经萌芽.该学生说道,早在函数概念尚未明确提出以前,数学家已经接触并研究了不少具体的函数,比如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双曲函数等等.1673年前后笛卡儿在他的解析几何中,已经注意到了一个变量对于另一个变量的依赖关系,但由于当时尚未意识到需要提炼一般的函数概念,因此直到17世纪后期牛顿、莱布尼兹建立微积分的时候,数学家还没有明确函数的一般意义.从以上函数概念发展的全过程中,我们体会到,联系实际、联系大量数学素材,研究、发掘、拓广数学概念的内涵是何等重要.(8)教师带头鼓掌并简单评价(9)学生5:函数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该学生说,数学的抽象完全舍弃了事物的质的内容,而仅仅保留了它们的量的属性,即数学抽象的目的只是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这就决定了数学与其它自然科学的区别,也决定了数学的特殊性.如果在两个集合元素之间存在有确定的对应关系,就称为是一个映射.上述函数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就是一系列弱抽象的过程.学生展示了下表:3.课堂小结:4.实习作业的评定:七、教学反思实习作业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
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体验合作学习的方式的重要途径。
但事实上,实习作业很容易被教师所忽视,所以想通过该教学设计引起教师们的重视。
在高一刚开始的时候,如何做好第一次实习作业,是很关键的。
就我们学校条件和学生情况,完全可以做好实习作业的,事实证明学生做得很好。
可以通过这次实习作业,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品尝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
再者,通过对数学家的了解,感受数学家的精神,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心,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福鼎市第一中学曹齐平点评该教学设计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合作学习的模式,探讨函数概念的形成、发展的历史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学生经历收集信息,整理资料,并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具有一定意义。
但该设计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得不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具体(只有鼓掌)。
2、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人教A版)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根据我所任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划分为两节课(探究图象及其性质,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应用),这是第一节课“探究图象及其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