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作业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某城市最高日用水量为15000m3/d,其各小时用水量见表1,管网中设有水塔,二

级泵站分为两级供水,从前一日22点到清晨6点为一级,从6点到22点为另一级,每级供水量等于其供水时段用水量平均值。试绘制用水量变化曲线,并进行一下项目计算:

1)时变化系数

2)泵站和水塔设计供水流量

3)清水池和水塔调节容积

图1 水量变化曲线

1)根据Qh=Kh*Qd /24

其中,Qh=875m3 Qd=15000m3/d

所以,时变化系数Kh=1.4

2)日平均供水量百分数为1/24=4.17%,最高时用水量是18~19点,为875m3, 其用水量为全天用水量的5.83%。

第一级平均用水量占全天用水量的百分数:

第二级平均用水量占全天用水量的百分数:

水泵站设计供水流量为:15000×5.03%×1000÷3600=210 L/s

水塔设计供水流量为:15000×(5.83%—5.03%)×1000÷3600=33 L/s

所以,泵站泵站设计供水流量为210 L/s,水塔设计供水流量为33 L/s。

3)清水池调节容积为计算见图2中第5、6列,Q1为第(2)项,Q2为第(3)项,第5列为调节流量Q1—Q2,第6列为调节流量累计值∑(Q1—Q2),其最大值为10.3,最小值为-3.43,则清水池调节容积为:10.3—(-3.43)=13.73(%)

水塔调节容积计算见图2中第7、8列,Q1为第(3)项,Q2为第(4)项,第7列为调节流量Q1—Q2,第8列为调节流量累计值∑(Q1—Q2),其最大值为2.15,最小值为-0.2,则清水池调节容积为:2.15—(-0.2)=2.35(%)

表2 清水池与水塔调节容积计算表

户最高时用水量见表4。试进行设计用水量分配和节点设计流量计算。

图2 某城市给水管网图

由上题可知:qs1=210 L/s qs2=33 L/s

各管段沿线流量分配与各节点设计流量计算见表5,例如:

同理可得qm4、qm5、qm6、 qm7、 qm8 、qm9、 qm10 、qm11、 qm12

Q=qn1-qs1+0.5(qm1)=0-210+0.5×0=-210 L/s

1j

Q=qn2-qs2+0.5(qm2)=12.6-33+0.5×(0)=-20.4 L/s

2j

Q=qn3-qs3+0.5(qm1+qm3+qm4)=0-0+0.5×(0+25.54+15.13)=20.335 L/s 3j

Q=qn4-qs4+0.5(qm2+qm3+qm6+qm11)=0-0+0.5×(0+25.54+19.65+15.72)=30.455 L/s 4j

Q=qn5-qs5+0.5(qm4+qm5+qm12)=8.6-0+0.5×(15.13+20.83+4.72)=28.94 L/s 5j

Q=qn6-qs6+0.5(qm5+qm6+qm7)=32.6-0+0.5×(20.83+19.65+12.38)=59.03 L/s 6j

Q=qn7-qs7+0.5(qm7+qm8)=0-0+0.5×(12.38+8.45)=10.415 L/s

7j

Q=qn8-qs8+0.5(qm10+qm11)=7.2-0+0.5×(8.65+15.72)=19.385 L/s 8j

Q=qn9-qs9+0.5(qm9+qm10)=0-0+0.5×(11.00+8.65)=9.825 L/s 9j

Q=qn10-qs10+0.5(qm8+qm9)=17.6-0+0.5×(8.45+11.00)=27.325 L/s 10

j

Q=qn11-qs11+0.5(qm12)=22.5-0+0.5×4.72=24.86 L/s、

j

11

【解】:1)管段设计流量分配

节点设计流量已经在上题中计算得出。观察管网图形,可以看出,有两条主要供水方向,一条从泵站节点(1)出发,经过管段[1]、[4]、[12]通向节点(11),另一条也是从供水泵站节点(1)出发,经过[1]、[6]、[8]通向水塔节点(10),先在图中将这两条线路标出来。

首先应确定枝线管段的设计流量,它们可以根据节点流量连续性方程,用逆树递推法计算。然后,从节点(3)出发,分配环状管网设计流量,[3]和[4]管段均属于主要供水方向,因此两者可分配相同的设计流量。管段[11]虽为垂直主要供水方向的管段,但其设计流量不能太小,必须考虑到主要供水方向上管段[6]发生事故时,流量必须从该管段绕过。另外,[8]和[9]共同承担(10)节点供水,如果其设计流量太大,必然造成管段[8]、[9]逆向流动。

管段设计流量分配结果如图3。

图3 管段设计流量分配结果

2)管段直径设计

管段经济流速采用表6第3列,其中[1]、[3]、[4]由于涉及流量较大,采用较高的经济流速。管段[11]虽然流量不大,但它是与主要供水方向垂直,对电费影响较小,所以也采用较高的经济流速。[5]、[6]管段设计流量中等,采用中等经济流速,[9]管段设计流量很小,采用较小的经济流速,管段[1]、[2]为输水管,为了提高供水可靠性,采用并行双管,根据经济流量计算出管径后,按邻近原则选取标准管径,见表6中第5列。

表6 管段直径设计表

见表7,进行设计工况的水力分析计算,确定控制点,计算泵站扬程、水塔高度并选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