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果腺肋花楸的研究现状和培育技术

合集下载

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和发展现状

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和发展现状

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和发展现状黑果腺肋花楸,学名为Sorbus melanocarpa,属于蔷薇科蔷薇属的落叶乔木,是一种珍稀的植物资源。

其果实富含维生素C、多酚类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癌、降血糖等保健功效,因此备受人们的青睐。

在我国,黑果腺肋花楸的引种栽培和发展现状备受关注,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1. 引种栽培现状黑果腺肋花楸原产于北美洲,我国开始引种栽培黑果腺肋花楸是在20世纪90年代。

目前,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栽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等地。

在这些地区,黑果腺肋花楸的引种栽培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树龄较小的黑果腺肋花楸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四川等省份。

在引种栽培过程中,黑果腺肋花楸的繁殖主要采用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两种方式。

种子繁殖适用于大面积的引种栽培,而扦插繁殖则更适合于优良品种的传承和繁育。

2. 发展现状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天然植物资源的重视,黑果腺肋花楸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黑果腺肋花楸的主要应用包括食用、保健、药用和园林观赏等方面。

在食用方面,黑果腺肋花楸的果实可以直接食用或者加工制作成果酱、果酒等食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在保健和药用方面,黑果腺肋花楸的果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降血糖等功效,被广泛用于保健品和药物的生产中。

黑果腺肋花楸还具有较高的园林观赏价值,可以用于庭院、公园、景观林等场所的绿化美化。

3. 发展建议为了更好地推动黑果腺肋花楸的引种栽培和产业发展,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科研攻关。

通过对黑果腺肋花楸的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提高黑果腺肋花楸的栽培技术水平。

(2)加强品种筛选。

选育出适应我国不同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黑果腺肋花楸优良品种,推广种植。

(3)加强推广应用。

通过举办黑果腺肋花楸种植技术培训班、举办黑果腺肋花楸产业发展论坛等形式,提高种植户和相关企业对黑果腺肋花楸的认识和了解。

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和发展现状

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和发展现状

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和发展现状
黑果腺肋花楸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园林树种,它原产于北美洲,属于落叶乔木。

该树种
树干笔直拔起,树冠宽阔、夏季绿色健康、秋季变黄到红色。

黑果腺肋花楸树皮呈灰褐色,树干皮孔小,呈条状纵裂,且很少剥落,可以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这种树种是一种适应
性非常强的树种,可以在低地、丘陵和山间生长,是一种既耐旱又耐寒的树种。

因此,在
我国引种栽培发展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除了在城市绿化方面的应用外,黑果腺肋花楸在园林景观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目前,在我国各地均有相应的应用场景,如在大型园林公园、旅游景区、高档小区和高尔夫球场
等地均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园林景观方面的应用中,黑果腺肋花楸不仅可以单独种植,还
可以与其它树种共同组成自然景观。

例如,在城市公园的湖畔、广场中央等地,可以根据
园林设计师的需求进行统筹布局,通过多种树种的组合来营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和发展现状在不断变化中。

总的来说,随着城市化建
设的加速,对于城市园林绿化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因此,在引种栽培方面,除了追
求树种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外,更需要考虑到树种的生态适应性和市场需求性。

在未来的
引种栽培工作中,需要加强国内外树种的微观评价研究和市场调查分析,以便更好地选择
适宜栽培的树种,并加强树种的培育和推广,推动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试论黑果腺肋花楸的开发与栽培

试论黑果腺肋花楸的开发与栽培
以地势较为平坦且坡度在 1~3°的地段为最佳, 这样能够防止水土过度流失,使土壤具有较高的肥力, 并且让灌溉与机械化作业更加方便。如受到条件的限 制,只能在坡度比较大的区域栽植,那么就应进行水平 耕作或修筑梯田。山区地带栽植时应选择阴坡或者半 阴坡的山脚平缓处,并尽可能地将其修建成水平的梯 田。而在寒流较多的低洼地带、光照很少的山沟河谷、 密林当中的小块区域,瘠薄干燥的山顶,冲风的山口山 洼等均不宜作栽植地。 2.2 栽植的相关方法
:黑果腺肋花楸;开发价值;栽培技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黑果腺肋花楸属于蔷薇科腺肋花楸,是一种多年 生落叶灌木,树形呈丛生状,树高 1.8~2.7m,冠幅在 1.3~1.9m 之间,丛状主枝约 23~36 条,在每年的 3 月下 旬,枝条渐渐长出,到 7 月下旬枝条就不再生长了;其 叶片呈椭圆形、革质,单叶互生;花期约为 7~10 天;果 实是球形的梨果,8 月末成熟,黑紫色,从开花到果实 成熟大约要经过 105~110 天。定植后 3 年开始结果,7 年达到盛果期,果实产量每 1hm2 可达 10~15t,且耐寒 性与抗旱性极强。 1 开发价值 1.1 药用方面的开发价值
輩輳訛
良种推荐
现代园艺
2018 年第 11 期
核桃及其栽培新技术
何 莉 1,路玉祥 2 (1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农牧工程学院,河南周口
466001;2 淮阳县林业局)
:主要总结了核桃的形态特征、品种类型、需要的环境条件、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和贮藏等方面,以期对广大的核桃 生产者具有指导意义。
:核桃;形态特征;繁殖技术;栽培技管理
2018 年第 11 期
现代园艺
良种推荐
试论黑果腺肋花楸的开发与栽培
关煜涵 (辽宁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

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和发展现状

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和发展现状

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和发展现状黑果腺肋花楸,是一种地道的中国乡土树种,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生态保护意义。

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对生态环境的重视,黑果腺肋花楸的引种栽培和发展也逐渐成为了热点话题。

本文将就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和发展现状进行详细介绍。

一、黑果腺肋花楸的品种特点黑果腺肋花楸,学名为Sorbus melanocarpa Maxim,属于蔷薇科蔷薇亚科蔷薇科的落叶乔木,其是一种典型的北温带植物。

黑果腺肋花楸的树形优美、枝桠丰满、枝繁叶茂,树型优美,树冠均匀,生长势强。

叶片卵状长椭圆形,叶缘有细锯齿,叶面深绿而有光泽,叶脉明显。

春季时,黑果腺肋花楸的叶片呈现出鲜嫩的翠绿色,秋季时叶片则会变为绚丽的红色,落叶时更是美不胜收。

花期在5月至6月,花朵为白色小型花,花繁果重,花后结出的果实呈暗紫色,球状,果实内含有坚硬的种子。

黑果腺肋花楸的果实是一种非常具有装饰意义的植物果实,果实成熟时呈现出美丽的暗紫色,非常受人们的喜爱。

1. 地理环境要求黑果腺肋花楸是一种较为耐寒的树种,适应气候性较强,喜光性较强,耐寒性为强。

在我国主要适宜种植的地区为长江以北一带,西至甘肃、新疆、青海、东北各省均可引种栽培。

黑果腺肋花楸生长喜温凉湿润环境,对土壤适应性较强,除了石灰质土壤外,对其他土壤的适应性都较好。

2. 种植要点在引种栽培黑果腺肋花楸时,首先需要选择具有优良生长条件和气候环境的场地,挖坑栽植,并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改良。

种植时栽植季节宜选择春季,适合的树龄宜选择2~3年生的幼树进行移植栽种。

栽植后需要保持适当的湿润度,注意灌溉,同时也要对其进行适量的施肥。

黑果腺肋花楸的修剪主要以去除枯枝、病虫木为主,也适当进行造型修剪。

1. 引种栽培成果目前,我国在黑果腺肋花楸的引种栽培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比如在河北省承德市、北京市等地,已有专门引进培育黑果腺肋花楸的基地,并实现了规模化的种植和栽培,树龄达到十余年,生长势强健,树形优美。

黑果腺肋花楸的研究现状及培育技术探究

黑果腺肋花楸的研究现状及培育技术探究

黑果腺肋花楸的研究现状及培育技术探究作者:***来源:《种子科技》2020年第22期摘要:黑果腺肋花楸属于一种新兴的小浆果作物,果实富含极高的营养价值,同时含有非常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在抗氧化以及抗衰老方面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同时也是非常健康的天然食品原料。

因此,合理优化与完善黑果腺肋花楸的培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基于此,阐述了黑果腺肋花楸的研究现状,并对相关培育技术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以供相关专业人士参考。

关键词:黑果腺肋花楸;研究现状;培育技术黑果腺肋花楸属于一种多年生的落叶灌木,原产于美国的东北部,在引进之前我国没有黑果腺肋花楸樹种。

黑果腺肋花楸的果实中富含丰富的维生素以及多酚类物质,对于高血压以及心脑血管疾病防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除此之外,黑果腺肋花楸树种本身也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

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黑果腺肋花楸树种进行了引进,并迅速建立起黑果腺肋花楸的快速繁育技术体系,当前年产量可以达到百万株以上。

1 黑果腺肋花楸的应用价值及研究现状1.1 应用价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黑果腺肋花楸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多个领域都发挥出了巨大的价值和作用,例如食品、医药、化妆品以及园林行业等。

且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进步,对黑果腺肋花楸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研究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拓宽了黑果腺肋花楸的应用范围,增加了黑果腺肋花楸的利用价值。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黑果腺肋花楸主要运用在食品医药和生态方面,具有很大的效用。

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中的营养成分以及活性物质能够更好地制成食品,还能为化妆品和医药领域提供特殊的效用[1]。

而在生态领域,黑果腺肋花楸可以用作绿化植被,为人们的居住环境增加绿化美观的效果。

黑果腺肋花楸的果实一直被食品行业所青睐,黑果腺肋花楸的果实所含营养成分十分丰富,例如花青素、胡萝卜素、矿物质元素、微量元素、糖类、果胶、卵磷脂等。

黑果腺肋花楸果实被制作成食品,能够补充人体内所需的各类元素。

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和发展现状

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和发展现状

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和发展现状黑果腺肋花楸,学名Sorbus melanocarpa Maxim,属于蔷薇科蔷薇属植物。

该植物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优良的庭园观赏树种,其果实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植物观赏和药用功能需求的增加,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和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引种栽培现状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北京、吉林、黑龙江等地,属于耐寒树种,适应性较强。

由于其观赏价值较高,加之果实具有一定药用价值,目前已被广泛引种栽培。

在引种栽培上,一般采用移植苗木或播种繁殖的方式进行。

苗木移植一般选择在春季进行,以便于树木生长季节的适应。

播种繁殖则需要选择健康成熟的种子,进行适当的处理后进行播种。

在引种栽培的过程中,为了保证黑果腺肋花楸的生长和观赏效果,需要注意土壤选择、施肥和修剪等管理工作。

该树种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为宜。

在施肥方面,可适量添加腐熟有机肥和磷、钾等元素,有助于促进植株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

定期的修剪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促进树形的美观和植株的健康生长。

二、发展现状随着人们对植物观赏和药用功能的需求不断增加,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也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在城市绿化和庭园景观中,黑果腺肋花楸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了一种受欢迎的庭园观赏树种。

其树形挺拔,叶片翠绿,花朵洁白而美丽,果实紫黑色光亮,整体观赏效果非常出色,受到了广大园林爱好者的喜爱。

在药用价值方面,黑果腺肋花楸的果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类黄酮、锌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润肺止咳、健脾消食等药用功效。

加之近年来人们对于养生保健意识的增强,黑果腺肋花楸的药用价值日益凸显,各地也积极探索其开发利用。

黑果腺肋花楸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其果实可以鲜食或加工制作成果酒、果酱等产品,有着较高的市场需求。

黑果腺肋花楸的木材也是一种优质的木材原料,可以用于家具制作、木雕等领域,有着很好的开发潜力。

黑果腺肋花楸的研究现状和培育技术

黑果腺肋花楸的研究现状和培育技术

黑果腺肋花楸原产于美国东北部,波罗的海沿岸至太平洋沿岸皆有分布,在欧洲已有100 余年的引种 栽培历史。加拿大、保加利亚日本和朝鲜都有引种栽植。1946-1947 年,黑果花楸在前苏联全境普及,在 之后的10~20 年间迅速推广,总种植面积达9000hm 2 以上 。在近20 年时间里,腺肋花楸在全世界的栽种面积逐步扩大。匈牙利、波兰、立陶宛、乌克兰等国有大规模的栽培和较成熟的加工产业,捷克和斯洛 伐克等国也有较大的栽种面积。 我国引进黑果腺肋花楸的经济树种近20 年时间。1989 年,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首次从朝鲜引 进一个品种,这开启了我国对黑果腺肋花楸的研究及利用的新篇章。1998 年,从俄罗斯引进一个品种;2001 年,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承担了国家林业局“948”项目——“腺肋花楸优良种质资源及栽培与利用技 术引进”,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引进了腺肋花楸优良品种15 个,其中包括黑果腺肋花楸优良品种8 个,2005 年,该项目通过验收,为黑果腺肋花楸在国内进一步开发及利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培育技术 2.1 生长特性 黑果腺肋花楸在年降水量500~600mm 的地区,树高可达1.5~2.5m。年降水量600mm 以上的地区,树 高3 米左右。栽种前两年主要为营养生长(苗期生长)即一级枝有机物的积累,不开花结果。至栽种第三 年后,一级枝上直接萌生的侧枝(二级枝)形成结果枝组。紧随其后,二级枝上可着生三级枝、四级枝。 直至第四年进入结果期 。黑果腺肋花楸无论是春季萌动还是停止生长都比同科树种要早,枝条在5 月下 旬生长最快,从6月初,新梢生长速度放缓,至8月上旬大部分新梢停止生长,年平均生长量可高达30~50cm。 黑果腺肋花楸的生殖生长特性即花为完全花,芽为混合芽,顶芽、侧芽均可结果。栽培两年后部分植 株即可开始结果,果实5 月份开始发育,5 月下旬至7 月中旬生长迅速至成果,7 月下旬增长速度下降,8 月中下旬停止生长进入成熟阶段。但在遮光条件下果实品质下降,在全光下生长旺盛,果实产量和生长量 与立木生境密切相关。该树种抗旱性、抗寒性较强,在年降水量>500mm、极限低温>-40℃、土壤 pH<8.0 的地区即可正常生长 。 2.2 栽培技术 2.2.1 栽培时节 黑果腺肋花楸在春季、夏季、秋季均可栽植。春季为最佳栽种季节,夏季以及秋季适宜补植。春季一 般宜在土壤解冻到苗木萌芽前进行,此时树体结束休眠,开始生长发育。且此时土壤的水分充足,当苗木 发芽时土壤可提供大量水分补给,有利于水分代谢的平衡,符合树木先长根、后发叶的物候规律,易成活。 夏天

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和发展现状

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和发展现状

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和发展现状黑果腺肋花楸是一种原产于北美洲的树种,属于蔷薇科李属植物。

其树姿优美,树冠茂密,叶色鲜艳,果实鲜艳怪异,堪称是一种优美的园林观赏树种。

目前,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已经引种栽培并逐渐得到推广,在园林绿化、观赏园林和城市美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面就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和发展现状进行详细阐述。

一、引种介绍黑果腺肋花楸在中国引种较早,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被引种到北京、天津、辽宁等地进行种植试验。

而引种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其树形美观、光线适应性强以及生长速度较快,非常适合用于城市的园林绿化和美化。

从引种到现在,黑果腺肋花楸已经逐渐在我国的南方省份进行了推广和种植,例如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等地都有大面积的种植。

由于黑果腺肋花楸对土壤要求不严,因此在我国的北方地区也逐渐开始尝试引种栽培。

二、栽培要点黑果腺肋花楸对生长环境要求不严,但是在栽培的过程中还是有一些要点需要注意。

1.土壤要求:对土壤适应性强,但以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疏松壤土为宜。

不宜种植在多湿、盐碱、粘土质的土壤中,以免影响树木正常生长。

2.光照条件:黑果腺肋花楸喜光,对光线的要求较高,因此种植时应选择明亮、光照充足的地方进行栽培。

3.温度要求: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抗寒性稍差,因此在北方地区种植时需要做好保温措施。

4.修剪管理:合理的修剪对于黑果腺肋花楸的生长和形态非常重要。

特别是对于新植的树木,要及时进行整形修剪,促进树木的茂密丛生。

5.施肥管理:在生长期间适当施肥,可增加树木的生长速度和枝叶的繁茂。

施肥时建议施用有机肥。

三、发展现状目前,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已经逐渐得到推广,并在园林绿化、观赏园林和城市美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园林绿化方面,黑果腺肋花楸的引种栽培为我国的城市绿化工作提供了新的选择。

其树形美观,叶色鲜艳,冬季果实挂满树枝,为城市增添了生机和色彩,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和发展现状

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和发展现状

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和发展现状黑果腺肋花楸是一种珍稀的植物,其原产地为美国北部和加拿大的一些地区。

在我国,黑果腺肋花楸自20世纪初引入以来,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实践,已经在一些地区进行了引种栽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将就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和发展现状进行介绍。

一、引种历史及分布情况黑果腺肋花楸最早是因其枝叶秋色艳丽而作为庭园绿化树种引入我国,其引种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最初,黑果腺肋花楸被引种到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的一些公园和庭院进行试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随着对该植物的深入研究和推广,黑果腺肋花楸逐渐被引入到更多的地区,并在一些地方得到了较为广泛的种植。

目前,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分布较为广泛,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及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

在一些城市的大街、广场、公园等场所,都可以看到这种珍稀的树种的身影。

一些植物园、科研院所等也对黑果腺肋花楸进行了引种栽培和研究。

二、引种栽培技术1. 地理环境适应性黑果腺肋花楸原产地的气候条件为温带湿润气候,耐寒,抗旱,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喜欢疏松肥沃的土壤,但也能耐一定程度的盐碱。

在我国,黑果腺肋花楸主要适合长江流域以北各省市的气候条件,并且在一些西北地区也有种植。

2. 种子繁育黑果腺肋花楸的繁育主要以种子繁殖为主,但由于该植物的种子萌发率较低,对种子的储藏和预处理要求较高,因此在引种栽培过程中需要对种子进行特殊处理,以提高种子发芽率。

3. 基本管理黑果腺肋花楸的基本管理包括修剪、施肥、灌溉等。

对于幼苗的修剪主要是为了培养树形,并保持树冠的整洁美观;施肥主要是在春季和秋季进行,以有机肥为主;灌溉要及时适量,使土壤保持适度湿润。

三、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在我国,黑果腺肋花楸的引种栽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1. 成效较为有限尽管黑果腺肋花楸在一些地区进行了引种栽培,但由于该植物的生长周期较长,且对种植环境的要求较高,因此其成果并不十分乐观。

黑果腺肋花楸的开发利用价值及栽培技术

黑果腺肋花楸的开发利用价值及栽培技术
Ab t a t Thev l eo o i l n c r e eo me ssu id sr c : au fAr n amea o a pa d v lp ntwa t de .Th u tv to e h i e e a dng is ec li ai n tc nqu sr g r i t st o dto s,p a tn s wela h n g me twe e p e e td ie c n iin ln ig a l st e ma a e n r r s n e .Ar n a mea o ar s o d s n o i l n c pa i fwi e u e a d g e tp t n ilo e eo me tsn e isi g e in s a ta t d h v e r v d h at f . r a o e ta fd v l p n i c t n r d e t bsr ce a ebe n p o e e lh u1 Ke r : o a m ean c pa; t e a u o u iia i n; i du t il v l pme t c li to t c — y wo ds Ar ni l o ar h v l e f tlz to n s ra de e o n ; u tva i n e h
成 熟 需 1 5 1 0d 图 1 。定 植 后 3a开 始 结 果 , 0 ~ 1 ( )
7a达 盛 果 期 , 果 产 量 可 1 ~ 1 / m 鲜 0 5th 。有 很 强 的耐寒 能力 ( 可耐 一4 2℃的低 温 ) 和耐 干旱性 。
图 1 黑 果 腺 肋 花 楸 果 实
ni e qu s
黑果腺 肋 花楸 ( o i ln c r a E l t Arnamea oa p lo) i 系蔷薇科 ( sca ) 肋 花楸 ( o i ) 多年 生 Roae e腺 Arna 属

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和发展现状

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和发展现状

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和发展现状【摘要】黑果腺肋花楸是一种优良的园林观赏树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引种历史。

通过对其栽培技术要点的研究和总结,已经在我国的不同地区有着广泛的栽培分布情况。

目前,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良好,产业潜力巨大。

未来,随着人们对园林绿化的需求不断增加,黑果腺肋花楸的产业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黑果腺肋花楸的发展现状积极向好,未来趋势可期。

【关键词】黑果腺肋花楸、引种、栽培技术、栽培分布、发展现状、产业前景、未来趋势1. 引言1.1 黑果腺肋花楸的概述黑果腺肋花楸,学名为Sorbus melanocarpa,是一种多年生落叶乔木植物,属于蔷薇科蔷薇亚科花楸族。

黑果腺肋花楸原产于北美洲,具有枝梢多刺、树姿优雅、叶片对生等特点。

其果实为球形,成熟时呈紫黑色,富含维生素C和花青素等健康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用和观赏价值。

黑果腺肋花楸适应性广,耐寒、耐旱、耐湿、耐盐碱,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

在我国,黑果腺肋花楸已经被引种栽培,并逐渐推广应用。

其树高可达15米以上,树干直立,树冠伞形,既可作为庭园绿化树种,也可作为道路两旁的景观树种。

2. 正文2.1 黑果腺肋花楸的引种历史黑果腺肋花楸,学名Sorbus melanocarpa Maxim.,是一种珍稀的林木资源,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

黑果腺肋花楸原产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东北地区,主要分布在山地森林、山地草甸和河谷林地中。

由于其果实富含维生素C和矿物质,具有抗氧化和抗衰老的功效,因此备受青睐。

黑果腺肋花楸引种到我国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从苏联引进了部分种子和种苗。

经过多年的引种繁育和栽培试验,黑果腺肋花楸逐渐被引入到我国的各个地区,包括东北、华北、西北等地。

通过人工栽培和优化培育,黑果腺肋花楸逐渐适应了我国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引种栽培体系。

随着对黑果腺肋花楸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的认识不断加深,我国对其引种栽培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也不断加强。

国内外黑果腺肋花楸产业发展基本情况简介

国内外黑果腺肋花楸产业发展基本情况简介

国内外黑果腺肋花楸产业发展基本情况简介一、国内外黑果腺肋花楸产业发展基本情况简介黑果腺肋花械(学名:Aronia prunifolia‘Viking'和Aronia melanocarpa)蔷薇科、腺肋花楸属、多年生落叶灌木。

原产于北美东北部,波罗地海沿岸至太平洋沿岸均有分布。

大约200-300年前,被引种到欧洲。

二战以前,黑果腺肋花楸主要用作观赏植物。

直到20世纪早期,美国才开始小规模商业化栽培。

二战以后,黑果腺肋花楸由德国出口到前苏联,在东欧和前苏联作为水果得到广泛普及和种植。

1971年,前苏联栽培面积达到5400hm2。

其中,4000hm2分布在西伯利亚。

此外,捷克斯洛伐克、芬兰和德国等东欧国家都建立起了黑果腺肋花栽培基地。

全球栽培总面积仅约50000hm2,其中80%以上在波兰。

直到最近几年,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黑果腺肋花楸在食品、饮料、药品和保健品领域的应用才受到广泛的关注,黑果腺肋花楸果实原料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我国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引种,国内相关研究机构1998年3月从荷兰引进了其中2个加工(Aronia prunifolia‘Viking'和Aronia melanocarpa)专用品种。

经过在辽宁、河北省石家庄、北京通县及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地区的琅琊台等地试种,均表现良好。

与国内引进的另一个黑果腺肋花楸(Aronia melanocarpa Elliott 品种不同,Aronia prunifolia ‘Viking’在河北省石家庄基地种植期间,没有发现其有成熟的种子(可能属于无籽品种,也有可能是由于品种单一,授粉不良导致的不结实所致),具体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

据资料:黑果腺肋花楸(Aronia prunifolia‘Viking')树高约2.5m,丛生,适应性极强,冠幅2.50m。

枝条表皮光滑,多年生枝条灰褐色,新梢淡褐色;皮孔圆形,灰色。

黑果腺肋花楸组培育苗技术

黑果腺肋花楸组培育苗技术

黑果腺肋花楸组培育苗技术黑果腺肋花楸(学名:Sorbus trilobata)是一种具有生态和观赏价值的落叶乔木。

由于其生长要求较高,种子繁殖工艺复杂,且幼苗易受环境影响,导致实际培育苗木困难较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通过组织培养技术,成功培育出黑果腺肋花楸的离体苗,本文将对黑果腺肋花楸组培苗的培育技术进行介绍。

一、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次试验所使用的组培材料包括:(1)种子表皮密封胶剂:经过消毒处理的黑果腺肋花楸种子。

(2)培养基:MS培养基+激素。

(3)培养器具:试管、离心管、培养瓶等。

(4)生长环境:恒温恒湿培养室、光照培养箱等。

2. 方法(1)取种子:将黑果腺肋花楸的种子经过消毒处理后,用种子表皮密封胶剂包裹,以提高渗透性和萌发率。

(2)组织培养:将包裹好的黑果腺肋花楸种子放入含有培养基的试管中,放入恒温恒湿培养室中进行培养。

培养基的配方为MS培养基+0.5mg/L NAA +0.5mg/L 6-BA。

光照条件为16小时光照和8小时暗期,温度保持在25-28°C。

(3)移植和生长: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将离体苗移植到含有无机盐和有机肥料的培养基中,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水分。

定期对苗木进行喷水和适度修剪,促进根系生长和植株形态调整。

二、结果与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黑果腺肋花楸的组培苗发育良好,根系较为发达。

苗木的生长速度较快,苗高、叶片数和根长都有明显增加。

组培苗的成活率较高,适应性强,容易移植生根。

该组培方法的成功主要归功于以下几个因素:1. 种子表皮密封胶剂的应用:密封胶剂能够增加种子的透气性和保湿性,防止种子腐烂和感染细菌,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2. 培养基成分的优化:MS培养基是经典的植物培养基,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

添加适量的NAA和6-BA能够促进黑果腺肋花楸的生长和分化。

3. 适宜的生长环境:恒温恒湿的培养室和光照培养箱能够提供稳定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有利于植物生长和发育。

黑果腺肋花楸的研究现状及培育技术研究

黑果腺肋花楸的研究现状及培育技术研究

黑果腺肋花楸的研究现状及培育技术研究作者:韩壮行来源:《农家科技》2018年第12期摘要:本文围绕黑果腺肋花楸的培育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概述了黑果腺肋花楸的经济应用价值,分析了黑果腺肋花楸的栽培现状,论述了黑果腺肋花楸的栽培技术,旨在不断提升黑果腺肋花楸的种植技术,更好地实现其经济应用价值。

关键词:黑果腺肋花楸;经济种植;培育技术黑果腺肋花楸是一种蔷薇科多年生灌木植物。

近年来,该植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多个领域发挥出不容忽视的价值和作用。

本文结合自身经验,谈一下黑果腺肋花楸的应用现状以及培育技术,供相关人士参考指正。

一、黑果腺肋花楸的应用价值黑果腺肋花楸具有多种领域的应用价值,如食品行业、医药行业、化妆品行业、园林行业等等,随着该植物研究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其应用的领域也将有更宽的拓展。

目前在黑果腺肋花楸的应用中,主要是以食品、医药和生态方面的效用为主。

其中食品、化妆品和医药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基于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中营养成分及活性物质,而生态领域的应用主要是作为一种生态经济型植物本身具有良好的园林绿化美观效果。

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中所含有的营养元素十分丰富,如维生素、抗坏血酸、胡萝卜素、烟酸、也算、矿物质元素、微量金属元素、糖类、花青素、果胶、绿豆酸、儿茶素以及脑磷脂和卵磷脂等。

正是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而在食品行业备受青睐,随着食品市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重视程度的加大,以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为基础原料的相关食品也有着良好的市场消费前景。

如目前食品市场上的黑果腺肋花楸果酱、黑果腺肋花楸果汁果酒饮料、黑果腺肋花楸果脯、黑果腺肋花楸罐头等等,均收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

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基于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中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花青素、多酚、胡萝卜素、黄铜等。

其中花青素对于生物机体的健康运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心脏健康的调节和改善方面,花青素不容小觑。

而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中的多酚是调节和改善血管结构的重要物质。

黑果腺肋花楸产业化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的展望

黑果腺肋花楸产业化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的展望
2 01 3正
辽 宁 林
业 科 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01 3
No 2
第2 期
J o u r n a l o f L i a o n i n g F o r e s t r y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黑果腺肋花楸产业化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的展望
技术引进项 目“ 腺肋 花楸属 ( A r o n i a ) 优 良种质 资源
及栽 培 与 利用 技 术 引进 ” 。2 0 0 5 年1 2 月, 该 项 目技 术成熟 , 引种 栽 培 成 功 , 通 过 国 家林 业 局 验 收 。 目
前 我们 已获得 腺 肋 花楸 属 ( 3 个种 ) 来 自全 球 3 个种 源地的 l 3 个 品种 。这 些 品种在 适 应性 、 丰产 性 、 果
实 品质 和 观 赏 性 方 面 各 具 特 点 , 可 以满 足 区域 栽
培、 果实深加工和园林绿化 的要求 , 为进行 良种选 育 奠定 丰 富的种质 资源 基础 。
目前 相 关 单 位 和 部 门正 纷 纷 引 种 黑 果腺 肋 花 楸 。2 0 0 3 年小 批 量 黑 果腺 肋 花 楸 干果 开 始 出 口到 日本 。2 0 0 6 年, 德国、 以色 列 分 别 要 求 批 量 ( 6 0 — 2 0 0 t ) 订 购干果 产 品或 提取 物 。2 0 0 9 、 2 0 1 0 年, 韩 国 开始 到 中 国购买 苗木 。国 内提取 物加 工企 业 、 制 药 企 业 和 保 健 品 加工 企 业 也 纷 纷要 求 提 供 果 实 样 品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l 一 2 2
色 的综合配套 的高效栽培模式 , 有利 于技术的推 广、 普 及 和产业 的持续 发展 。

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和发展现状

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和发展现状

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和发展现状1. 引言1.1 黑果腺肋花楸的介绍黑果腺肋花楸,学名Sorbus foliolosa,属于蔷薇科蔷薇属,是一种珍稀的观赏植物。

其特点为树皮灰褐色,树冠呈圆形,叶片具有7-11片,叶形为椭圆形至长圆形,边缘具有明显的细锯齿,叶片上方有黑色腺点,故而得名。

花期在春末夏初,花白色,花瓣较小。

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被广泛引种作为庭园、城市绿化景观树种,其优美的树形、清新的绿叶和别致的黑色腺点,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除了作为观赏树种外,黑果腺肋花楸还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其果实可食用,富含维生素C和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和对绿化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黑果腺肋花楸的种植规模逐渐扩大,市场需求也在增加。

相信在未来,黑果腺肋花楸将会在我国的园林绿化和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重要的绿化树种之一。

2. 正文2.1 黑果腺肋花楸的原产地和特点黑果腺肋花楸,学名Sorbus alnifolia,是蔷薇科蔷薇亚科花楸属的植物。

它原产于东亚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华东、华北和西南等地。

黑果腺肋花楸是一种落叶乔木,树高可达15米左右,树皮灰褐色,幼枝密被褐色细毛。

黑果腺肋花楸的叶子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长圆形至椭圆形,边缘具锯齿,叶面有光泽。

花序为伞形花序,花小而白,花期在5月至6月间。

果实为球形,成熟后呈暗紫色或近黑色,果实表面有小凸起,颇似腺毛,因此得名“腺肋花楸”。

黑果腺肋花楸是一种适应性强的树种,耐寒耐旱,喜阳性,适应性广。

它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果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和矿物质,具有降血脂、抗氧化等功效,受到人们的喜爱。

黑果腺肋花楸是一种具有潜在开发利用价值的植物资源,其特点独特,适应性强,是我国林业产业中具有发展潜力的树种之一。

2.2 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历史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

最早引进黑果腺肋花楸的地区是中南地区的广西、广东和福建等省份,随后逐渐向北方地区推广。

辽西地区黑果腺肋花楸高产栽培技术简介

辽西地区黑果腺肋花楸高产栽培技术简介

黑果腺肋花楸,又有野樱莓、不老莓等称呼,属于蔷薇科腺肋花楸属落叶阔叶灌木、浆果型果树,原产地在美国的东北部地区,集食用、药用、园林、生态于一体[1]。

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中富含黄酮(鲜果中含量0.2%~0.3%)、花青素(鲜果中含量在0.5%~1%)和多酚(鲜果中含量在2%~3%)等物质,可制作果汁、果酒、果酱、罐头、果脯等保健饮料和食品,还可以提取花青素等物质,既是保健食品、饮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是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其提取物对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有特效[2]。

由此可知黑果腺肋花楸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具有很广阔的开发利用价值。

辽西地区的气候特点为春季及秋季较为干旱,冬季气候干燥且寒冷,有着很大的昼夜温差,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时间长,降水量少,年均仅为500mm ,且以6月下旬至8月上旬分布居多,雨热同季。

而黑果腺肋花楸植物具有浅根性的特点,根系主要在表层0~40cm 分布,耐寒、耐旱,多种土壤上均可生长,适应能力强,经济效益高,结果时间早,成熟时间在8月中下旬左右,在树上可挂很长的时间,即使叶片脱落后,树上也可见到果实长期挂在上方,对果实内水分的蒸发非常有利;适合在降雨量500mm 以上、极端最低温-40℃以上、土壤酸碱度在8以下的辽西等北方地区种植,在园林绿化、经济林营建等栽培中均可。

现结合辽西地区的实际,对黑果腺肋花楸的优质丰产技术简单总结如下。

1主要特性及生长特点黑果腺肋花楸树高1.5~2.5m ,树形为丛状,有光滑的树皮,枝条生长多年后颜色为灰褐色,新长出的枝梢颜色为淡褐色,具有灰褐、圆形的皮孔[2]。

黑果腺肋花楸的冬芽呈圆锥形,为混合芽,颜色为赤褐色。

黑果腺肋花楸有着发达的水平根,主根主要在30~40cm 土层内集中分布。

单叶形状为椭圆,边缘具有锯齿,叶片互生,有羽状的叶脉;叶片大小一般在5cm×3cm 左右,表面光滑,一般为深绿色,进入秋季后叶片的颜色转为灿烂的红紫混合色,具有非常好的观赏价值。

黑果腺肋花楸的开发利用价值及栽培技术

黑果腺肋花楸的开发利用价值及栽培技术
由于黑果腺肋 花 楸 果 实 富 含 营 养 物 质,果 汁 酸 甜 ,因 而 可 加 工 制 作 浓 缩 果 汁 饮 料 ,也 可 混 合 其 他 果 实 制 作 混 合 果 汁 。 也 可 制 作 果 酱 、果 脯 、果 干 和 罐 头 等 。 果 实 可 深 加 工 ,如 酿 制 果 酒 、浸 提 型 白 酒、保健 醋、果 冻、果 汁、果 酱、化 妆 品、饮 料、提 炼 天 然 色 素 等 ,价 值 可 提 高 数 十 倍 。 1.4 园 林 观 赏 价 值
在上述国家中,用 黑 果 腺 肋 花 楸 果 实 加 工 的 药品、保健品和各 种 食 品 在 市 场 上 非 常 普 及 和 流 行 。 美 国 用 果 实 加 工 纯 天 然 食 品 、饮 料 、食 品 添 加 剂、药 物 和 保 健 品,提 取 色 素;立 陶 宛 用 果 汁 与 其 他果汁制作甜酒;乌 克 兰 用 黑 果 腺 肋 花 楸 果 汁 改 善 果 酒 颜 色 、单 宁 和 糖 含 量 等 。 在 育 种 方 面 ,多 倍 体良种早已从欧 洲 培 育 出 来,四 倍 体 良 种 也 已 经 从北美地区选育出来。 2.2 国 内 开 发 现 状
我国现在利用黑果腺肋花楸果实提取黄酮、花 青素、食品添加剂,并且利用提取物研发出各种 化 妆品,利用果汁制成发酵型果酒、浸提型白酒等。
3 栽植技术
3.1 立 地 条 件 最 好 选 择 地 势 平 坦 ,坡 度 在 1°~3°的 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最
· 102 ·
陕 西 林 业 科 技
大不能超 过 5°,以 免 引 起 水 土 流 失,降 低 土 壤 肥 力,并给灌溉 和 机 械 化 作 业 带 来 困 难。 若 因 条 件 限 制 ,必 须 在 坡 度 较 大 的 地 方 栽 植 ,则 应 进 行 水 平 耕作或修筑 梯 田。 山 地 栽 植 应 选 择 在 阴 坡、半 阴 坡的山脚平缓地带并尽量修成水平梯田。在寒流 汇 集 的 洼 地 ,阳 光 稀 少 的 山 沟 河 谷 ,密 林 中 的 小 块 地 ,脊 薄 干 燥 的 山 顶 ,冲 风 的 山 口 山 洼 等 均 不 宜 作 栽植地。 3.1.1 土 壤 条 件 最 好 选 择 土 层 深 厚,土 壤 肥 沃 ,土 质 疏 松 ,通 气 良 好 ,水 分 适 宜 的 沙 质 壤 土 、壤 土和轻壤土 作 为 栽 植 地。 特 别 值 得 注 意 的 是,黑 果腺 肋 花 楸 喜 欢 微 酸 性 至 中 性 的 土 壤,pH 值 大 于 8.5 时 ,就 会 出 现 缺 铁 性 黄 化 现 象 。 3.1.2 水源条件 栽 植 黑 果 腺 肋 花 楸 必 须 选 择 在 水 源 充 足 、灌 溉 方 便 的 地 方 。 如 无 自 然 水 源 ,也 应 设 法 打 井 灌 溉 、修 建 集 水 窖 等 ,或 采 取 必 要 的 抗 旱保水措施。

黑果腺肋花楸调研报告

黑果腺肋花楸调研报告

黑果腺肋花楸调研报告黑果腺肋花楸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黑果腺肋花楸的生长环境、分布情况以及其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该植物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内容1.黑果腺肋花楸的生长环境:湿润气候、富含养分的土壤、适宜的温度。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台湾、华南和华东地区的山地和河谷地带。

2.黑果腺肋花楸的形态特征:为落叶小乔木,高度一般为3-6米,树皮光滑呈灰色。

叶片为卵状椭圆形,两侧具有腺体和肋脉。

花期为春季,花色为粉红或白色,花径约1.5厘米。

果实为深紫黑色浆果,直径约1厘米。

3.黑果腺肋花楸的生态作用:黑果腺肋花楸是一种重要的生态植物,具有固沙、保持水源、净化空气、增加土地生态功能等优点。

其果实丰富多汁,是许多鸟类和昆虫的重要食物来源。

此外,黑果腺肋花楸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用于治疗一些肺热咳嗽的症状。

4.黑果腺肋花楸的利用价值:黑果腺肋花楸的果实可食用,口感酸甜可口,可以制作果酱、果汁等食品。

另外,它的木材质地坚硬,适合制作家具和工艺品。

三、调研结果根据我们的调研,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台湾、华南和华东地区。

它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固沙、保持水源、净化空气等,同时也是许多鸟类和昆虫的食物来源。

此外,黑果腺肋花楸的果实和木材都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四、建议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黑果腺肋花楸,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保护:加强对黑果腺肋花楸的保护,建立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地,限制乱砍滥伐。

2.科学种植:鼓励科学种植黑果腺肋花楸,加强品种选育,提高其经济效益。

3.科学开发利用: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黑果腺肋花楸的资源,推动其产业化发展。

4.加强科研:加强对黑果腺肋花楸的研究,深入了解其生长环境和生态功效,为保护和利用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五、总结黑果腺肋花楸是一种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的植物,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保护、科学种植、科学开发利用以及加强科研,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黑果腺肋花楸资源,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国内研究现状 1.1 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黑果腺肋花楸果实味甘色美,而且含有高浓度的花色苷等黄酮类化合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其中矢车菊素 3-0-β-D-半乳糖苷是其主要的抗氧化成分 。这些黄酮类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果汁中,抗氧化性约是蓝莓的 2.5 倍、蔓越莓的 9 倍以上 。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以花色苷、槲皮素及其衍生物为主。花色苷包括矢车菊素3-O-β-D-半乳糖苷、矢车菊素3-O-α-L-阿拉伯糖苷、矢车菊素3-O-β-D- 木糖苷、矢车菊素3-O-β-D-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5-di-O-β-D-葡萄糖苷和天竺葵素3,5-di-O-β-D -葡萄糖苷。 槲皮素衍生物包括金丝桃苷、异槲皮素、槲皮素-3-O-芸香糖苷、槲皮素-3-O-(6-O-α-L-阿拉伯糖基-β-D- 葡萄糖苷)、槲皮素-3-O-(6-O-α-L-鼠李糖基-β-D-葡萄糖苷)、槲皮素-3-O-(6-O-α-L-鼠李糖基-β-D-半乳糖 苷)此外,从其果实的乙醇提取物可得到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和圣草酚-7-O-β-D 葡萄糖醛酸 。除黄 酮类化合物以外,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中还有包括龙胆酸、奎宁酸、莽草酸、苹果酸、香草酸、原儿茶酸、 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对香豆酸、咖啡酸等有机酸 。黑果腺肋花楸种子油中含有 0.12%的甾醇类化合物,主要是油菜甾醇、β-谷甾醇和 δ-燕麦甾醇 。 此外,黑果花楸果实中还含有多种胡萝卜烃类化合物有 叶酸、核黄素、果胶、VC、VE、VPP 等成分 。因此黑果腺肋花楸在抗炎、抗癌、抗突变、降血糖、防 治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1.2 园林应用现状 园林苗木是黑果花楸的重要的经济用途之一,无论是花、叶、果、枝都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黑果腺 肋花楸的花为白色,开花时期花朵锦簇花蕊粉红,且成花能力强,花期约为3 周;其叶夏季时碧绿茂密有光泽,郁郁葱葱赏心悦目。到秋季时树叶变为红色,色彩强烈艳丽美不胜收;黑果花楸的果实夏季为绿色、 初秋为红色、晚秋为紫色、冬季果实宿存于枝头到次年2 月,这在灌木中并不多见;此外,该树种树形优美,枝条紧密,株型集中,无需修剪可自然长成球形,甚是美观 。 在欧美与东亚地区,该树种在园林绿化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可孤植、丛植、列植于草坪、庭院、路 旁,亦可群植或混植于树丛、花间。在城市绿化、森林公园造景及专类公园中形成春天观花、夏天赏叶、 秋天赏果和红叶的优雅环境效果。此外,还可成行栽植于街道、高速公路两旁形成花篱。目前,我国黑果 腺肋花楸的园林绿化尚处于起步阶段,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大面积应用 。 1.3 黑果腺肋花楸栽培现状 黑果腺肋花楸原产于美国东北部,波罗的海沿岸至太平洋沿岸皆有分布,在欧洲已有100 余年的引种 栽培历史。加拿大、保加利亚日本和朝鲜都有引种栽植。1946-1947 年,黑果花楸在前苏联全境普及,在 之后的10~20 年间迅速推广,总种植面积达9000hm 2 以上 。在近20 年时间里,腺肋花楸在全世界的栽种面积逐步扩大。匈牙利、波兰、立陶宛、乌克兰等国有大规模的栽培和较成熟的加工产业,捷克和斯洛 伐克等国也有较大的栽种面积。 我国引进黑果腺肋花楸的经济树种近20 年时间。1989 年,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首次从朝鲜引 进一个品种,这开启了我国对黑果腺肋花楸的研究及利用的新篇章。1998 年,从俄罗斯引进一个品种;2001 年,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承担了国家林业局“948”项目——“腺肋花楸优良种质资源及栽培与利用技 术引进”,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引进了腺肋花楸优良品种15 个,其中包括黑果腺肋花楸优良品种8 个,2005 年,该项目通过验收,为黑果腺肋花楸在国内进一步开发及利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培育技术 2.1 生长特性 黑果腺肋花楸在年降水量500~600mm 的地区,树高可达1.5~2.5m。年降水量600mm 以上的地区,树 高3 米左右。栽种前两年主要为营养生长(苗期生长)即一级枝有机物的积累,不开花结果。至栽种第三 年后,一级枝上直接萌生的侧枝(二级枝)形成结果枝组。紧随其后,二级枝上可着生三级枝、四级枝。 直至第四年进入结果期 。黑果腺肋花楸无论是春季萌动还是停止生长都比同科树种要早,枝条在5 月下 旬生长最快,从6月初,新梢生长速度放缓,至8月上旬大部分新梢停止生长,年平均生长量可高达30~50cm。 黑果腺肋花楸的生殖生长特性即花为完全花,芽为混合芽,顶芽、侧芽均可结果。栽培两年后部分植 株即可开始结果,果实5 月份开始发育,5 月下旬至7 月中旬生长迅速至成果,7 月下旬增长速度下降,8 月中下旬停止生长进入成熟阶段。但在遮光条件下果实品质下降,在全光下生长旺盛,果实产量和生长量 与立木生境密切关。该树种抗旱性、抗寒性较强,在年降水量>500mm、极限低温>-40℃、土壤 pH<8.0 的地区即可正常生长 。 2.2 栽培技术 2.2.1 栽培时节 黑果腺肋花楸在春季、夏季、秋季均可栽植。春季为最佳栽种季节,夏季以及秋季适宜补植。春季一 般宜在土壤解冻到苗木萌芽前进行,此时树体结束休眠,开始生长发育。且此时土壤的水分充足,当苗木 发芽时土壤可提供大量水分补给,有利于水分代谢的平衡,符合树木先长根、后发叶的物候规律,易成活。 夏天和秋天一般不栽植,此时期环境温度高,树木处于生长发育期,树木蒸腾作用活跃,蒸发量大,不适 宜移栽。如遇工期紧张,必须移栽的情况,就须采取重修剪、带土球、缠草绳等保护措施 。 2.2.2 立地条件与整地 黑果腺肋花楸适宜在沙质土壤或轻沙质粘土壤上栽种,最好选择土壤肥沃、土质深厚、通气性好的地 点。值得注意的是,黑果花楸喜欢微酸性至中性的土壤,当pH 值大于8.5 时,就会出现缺铁性黄化现象。 地理位置最好选择地势平坦、坡度小的地段,以免造成水土流失、降低土壤肥力。若在坡度较大的地点栽 植,则需地沿等高线修筑梯田、鱼鳞坑、撩壕等水土保持工程。采用平地矩形整地或坡地沿等高线水平整 地方法。栽植穴规格40cm×40cm×40cm。密度1666 株/hm 2 ,株行距2m×3m 为最佳 。 2.2.3 施肥与追肥 在降水低于500mm 的地区要根据土壤墒情适时人工浇水。主要是3 月上中旬的萌芽水和10 月中下旬 的越冬水,其次在 6、7 月份生长旺盛期,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水分补充。为使黑果花楸年年结实并提高产 量,需要定量施肥。黑果花楸对肥料的要求不高,在浇水时施少量复合肥即可,一般为磷酸二铵或N、P、 K 比例为2:1:1 的复混肥料。一般每穴施2~4kg,可诱导根系向下生长,增强抗旱性能。为了补充苗木在生 长旺盛时期对养分的需求,可适当追肥。一般在树苗的树冠投影内挖2~4 个30cm 深的穴,并施入肥料, 盖上土并浇透水。同时可结合喷药进行叶面施肥 。 2.2.4 修剪与病虫害防治 黑果腺肋花楸属于灌木,如不及时修剪将会导致枝条过密、透光不良、通风不畅,造成减产。因此, 每隔 2~3 年就应进行一次疏枝,修剪一般在春末夏初或秋末冬初时进行。因为此时修剪不易撕破树皮, 易于伤口愈合,便于更新复壮。修剪时主枝 15~20 条,余下的剪掉,每年保留 3~5 根茁壮枝条。原则是 不短截,整条疏除,去密留疏,去弱留强,主枝均衡分布。 经多年的栽植与观察,黑果腺肋花楸抗性强,没有严重的病虫害危险。病害方面仅发现黄花病,属生 理性病害,一般土壤 pH>8.0 的立地条件下产生,在通过叶面喷肥和液态肥灌根即可防治。虫害方面黄刺 蛾等刺蛾类的危害比较严重,其他害虫如梨尺蠖、黑绒腮金龟、绣线菊蚜、苹毛丽金龟、天幕毛虫、舟形 毛虫、中国绿刺蛾、扁刺蛾和褐刺蛾等也有一定的危害。一般都可控制在经济损失阈值内,不会影响树体 发育和产量。个别危害严重的植株,实施单株化学方法防治,亦可以实现绿色或有机果品生产 。 2.3 繁殖技术 2.3.1 嫁接技术 黑果腺肋花楸一般以海棠、杜梨等作为砧木,高位嫁接时主要选择海棠砧,中低位嫁接以杜梨为主。 嫁接高度一般选择 10cm,30cm,50cm,100cm,150cm 等。10cm 宜作地被或花篱,30cm 的高度可作花篱,50cm 的高度多在小型绿地使用,100~150cm 是一般高位嫁接的高度。嫁接时期以 4 月中下旬最宜, 使用插皮接、劈接、腹接等嫁接方法其成活率均达到生产要求。用石蜡、黄蜡封闭接穗,植砧苗后第二年 或植后40d 嫁接,其嫁接成活率最高,效果最好 。 2.3.2 扦插技术 黑果腺肋花楸的扦插一般在5 月末至6 月上旬进行,分为嫩枝扦插与硬枝扦插。嫩枝扦插一般应选择 幼树当年生顶部枝条。插穗长 8~10cm,插床为圆形,其上安装全光喷雾装置。床底铺一层河卵石,上铺 珍珠岩混沙基质。扦插后每周灭菌一次。根据插后不同时期插穗对水分不同要求而控制喷雾量,一般在产 生愈伤组织后要适当减少喷雾,生根后还要逐渐减少喷雾量,以保证不缺水为准则。硬枝扦插一般应选择 3~5 龄母树上的健壮枝条。插穗长10~15cm 左右。最适宜基质是蛭石和河沙,6 月中旬至7 月底进行,并 同时使用生长调节剂和覆盖地膜来促进其生根作用。扦插后立即灌透水一次,以后可视土壤情况酌情灌水, 每周灭菌一次 。根据插后不同时期插穗对水分的不同要求来控制喷雾量。硬枝扦插成活率较嫩枝扦插低 。 2.3.3 离体快繁技术 在进行离体快速繁殖时,应首先进行外植体的处理,春季剪取黑果花楸枝条,带顶芽或腋芽的幼茎, 去叶片留叶柄,切成小段,进行消毒处理。之后将处理完成的外植体放入培养基中增殖培养与生根培养。通过生长调节物质的配比实验发现黑果腺肋花楸试管苗适宜的增殖和继代培养基为 MS+0.5 mg/L 6-BA+0.2 mg/L IBA。待诱导出的生根苗长至4~5cm 时,即可在室温中揭去瓶盖炼苗三到五天,之后移栽至腐殖土:河沙为2:1 的混合基质中驯化40 天左右,并定期浇营养液。待幼苗健壮即可移栽到大田中 培养,最后成熟的苗木可用于荒山育林或园林绿化 。 黑果腺肋花楸适应性强、结果早、见效快、经济价值高,是国内不可多得的经济林木。目前其发展处 于起步阶段,但未来无论在食用、药用、园林绿化还是生态恢复方面都会有更好的开发推广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